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 > 地图 >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2024西窗法雨的读后感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推荐

小学连续观察日记7篇

现在全民都进入了写作时代,作文写得多,对生活的感悟会越深刻。多注意平时积累,好作文自然不在话下。你现在是不是开始动笔写作文了?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小学连续观察日记7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小学连续观察日记10月1日 星期三天气 晴今天,爸爸买来了一盆百合花,妈妈把它插在一个较大的玻璃杯里...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1500字

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让人心情愉悦。 写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的总结,也是加深对作品理解的重要途径,欢迎来到好读后的编辑为您准备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汇总,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那就请记得收藏吧!...

电子商务实习日记9篇

有那些范文是值得大家称赞的?日常工作中制作不同类型的文档是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范文来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电子商务实习日记”。...

尘埃落定的读后感9篇

你是不是正在思考怎么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读完作品,我们也会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折服。这时我们可通过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为了让您更加了解“尘埃落定的读后感”我们为您撰写了一篇详尽的文章。...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集锦4篇)

读书使我们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作者所写的作品让读者们感受颇深。这奇妙的感觉当然要记录下来,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的结构应该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写的?这篇“安塞腰鼓读书笔记”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希望能够给您带来惊喜,将您的故事与朋友分享有助于改变他们的生活!...

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集锦(9篇)

立刻开始阅读下面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的信息。当优秀的影片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时,优秀的作品可以带动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深受启发。观后感应该反映出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感知,关于写作品名观后感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感谢您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和见解!...

《童年》六年级读后感范文8篇

探索“《童年》六年级读后感范文”让我们看到了新的世界接下来请阅读更多,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只有读书和学习,才是成为人生赢家的最大捷径,作品这本书的描写风格质朴,为人带来很多感悟。不如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精]山五壮士观后感作文精选

关于“山五壮士观后感作文”好读后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介绍下面请看,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展现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在信息时代作文形式更趋于多样化。好的文章形成就是一件优美的艺术品的形成,动笔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电影《父亲》观后感(精选11篇)

在这里好读后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令您满意的“电影《父亲》观后感”,在看电影时我们会被精彩的情节所打动,当我们看完一部好电影之后,心中会有很多感悟和心得。我们可以通过观后感体现我们欣赏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将观后感写下来,是对自己的总结和归纳,能从中学到更多。你有苦恼过该如何写出一篇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吗?...

开学第一周升旗演讲稿系列11篇

当我们接到演讲任务时。演讲稿应该包括实际的例子和事实以增强说服力,演讲稿需要引人入胜,让听众一直抓住听讲的兴致,你知道什么演讲稿才算精彩?想对“开学第一周升旗演讲稿”有深入的了解吗请看下面的资料,请认真参阅本文谢谢您的支持。...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

(共 1119 篇)

  • 1、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系列12篇

    以下是好读后为您可能需要的“西窗法雨的读后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此时可以写篇读后感,以便以后和阅读同本书的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了方便您今后查看阅读后请不要忘记收藏本网页网址!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篇1)

    踏入心仪的法律系,恩师为我推荐的第一本法律课外书,就是《西窗法雨》。他说,"此乃探究法律精神的经典入门之作".初读的时候,心情虽然恭敬,但是还未完全领略其味,误以为就是介绍西方有关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的教科书,只不过语言幽默些罢了。今日重读,则阅读越通透。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幽默风趣的语言,凝结成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其背后的法律韵味,透过一层层书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法律人的思维,来思考中国的问题。静坐西窗沐法雨,我百读不厌、受益匪浅。

    身沐法雨,我的信仰更加坚定,任何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不能以任何借口予以逃避。律法和理论,都来自于社会实践,有时也难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作为社会个体,不同的人对同一法律也可能有不同的定位。有些法律个别人也许认为不是正确的、公平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是否也要去遵守法律呢?《苏格拉底的慎重》一章中给出了答案。苏哥拉底是一个喜好"辩证法"的著名哲学家,从而得罪了一些"诡辩学者",被他们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控告入狱,并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的学生称那部法律本身就不公正,遵守这样的法律很迂腐,要助他越狱。苏格拉底则说公民有服从任何法律的义务,逃避法律的制裁更不正当,从容赴死。"苏格拉低之死"告诉我们,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有些法律固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如果以其不完善而作为逃避法律的借口,就会导致社会混乱无序,损害的将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法律一旦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出来,任何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不能以任何借口予以逃避。

    身沐法雨,我的头脑更加清明,程序不仅仅是手段的问题,它还决定着实体的公正,程序与实体应该并重。解决任何问题都要有一个方法或者形式,这就是程序。有些人认为,程序只是一个手段问题,与实体问题相比微不足道。但是,《西窗法雨》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古老的荷兰有甲、乙两位农民,两人有着共同的曾祖父,因为一片果林发生纠纷,在一审中因为乙拿出了其曾祖父要把果林给其爷爷的书信,法官便不再让甲进行答辩,将果林判给了乙。在上诉审理中,法官给予两人平等的辩论机会

  • 2、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精选5篇)

    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西窗法雨的读后感,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每次读完一本书籍,心中不免产生许多新的感想。说起读后感写作要点,我们只需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篇1)

    对于学法的人来说,最大的无奈莫过于做一道法律与道德的单项选择题,无论选择了哪个,都是对心灵的背叛,要么背叛良知,要么背叛正义。这是对于那些过于感性的人来说的,在道德与法律的夹缝中生存,却不能游刃有余。然而,对大多数理性的人而言,学法的价值便在于寻求法律与道德的衡平!

    我很坦诚地说自己便是一个过于感性的人,就仿佛我明知樱花很美,却仍然会对它不屑一顾甚至是讨厌。当我恨一样东西的时候便会失去理智地恨有关这样东西的一切,就仿佛樱花之于日本。恨一个民族,也连累了一种花,这是否是一场花的劫难?其实,历史的铭记并不是为了仇恨的延续,宽容也并不等于背叛,不去承认也无法抹杀樱花之美。

    一场理性与感性的厮杀,当理性一次又一次败北时,我仍徘徊于感性的边缘,这样的坚守是否是一场错误?我该何去何从?

    翻开《西窗法雨》,一口气看完《苏格垃底的慎重》,我最先的情感是无法接受苏格垃底的选择。这种慎重是否在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这让我想到“米兰达警告”,明知法律存在实体不公,却要抛弃法律的个体正义去维护法律的程序正义,那么,身为法律人则更应该理智地看问题,将道德与法律分开,否则将深陷在情与理中不能自拔。那么,将法律道德化是法律的一种倒退还是升华?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却宁愿去信奉“以暴制暴”的原则,但是,如果用一种暴力去打击另一种暴力能为我的情感所接受的话,为什么

    我就不能接受用生命去维护正义?哪怕这种正义并不见得完善。如果“以暴制暴”能让我们得到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现实不满的快慰的话,那么苏格垃底的选择则是一种殉道,理性地说,那是一种伟大的震撼!就仿佛任何一座江山都需要白骨的堆积,任何一条探索正义的道路都需要血和生命的祭奠!我们这些学法的人是否更应该对苏格垃底的选择肃然起敬?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在下面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讲述了一个叫乔治的青年闯入皇家机场内游玩而被起诉的案例。当所有人都认为对乔治的起诉毫无转机的时候,乔治的律师却以禁区里和禁区附近这样的理由成功地钻了法律的

  • 3、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集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窗法雨的读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在阅读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到更多的快乐,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心中感触良多。此时不写读后感,更待何时呢。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 篇1

    当我第一次看到西窗法雨的时候,书名非常富有意境,深深的吸引了我,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这是一本法学学术随笔。

    西窗法雨曾在《南方周末》以专栏形式连载。我喜欢它的理由主要有几个:

    首先,这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它把法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与文学理论中的艺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系统地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背后所体现的法律理念和法制精神,给国人提供了换位思考的可能性。以《防患于未然》一文为例,它讲的是国外刑事法律中的保安处分制度。意大利男青年图伦兹因出身贫寒兼其貌不扬而自惭形秽,他的小肚鸡肠使其两任女友都离他而去,图伦兹因此对年轻女性不断仇视,时常幻想对年轻女子先奸后杀,并将这些狂想记录在日记中,有时对朋友大肆渲染。他不断显露出犯罪倾向,最终被法院判处隔离监禁并强制心理治疗。半年后,他的邪恶思想消除,恢复了自由。看了这个案例,我们不禁要问,仅有动机没有行为怎么也能判处监禁?这种事前惩罚对预防犯罪有利还是有弊,我国对此是否有借鉴的必要?一系列的问题引人思考。

    其次,书的内容以法律为主旨,法律自然枯燥,但作者却有化枯燥为有趣的本事。作者不仅对西方传统法理学有着精深的研究,而且对法理学的后现代演变有着准确的把握。在《西窗法雨》中,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他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例如苏格拉底的慎重、包细亚的智慧、辛普森的命运等等,都是通过大量经典而有趣的案例故事,渐渐地将读者引向他要阐述的法律道理,调动着读者的法律思维与智慧。

    第三,除了边看故事边学法,阅读这本书,我们还将看到法律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作者要讲述的是法律,但叙述手法却不那么法律,反倒在讲述与法有关的故事中筹划具有吸引性的修辞,用文学的手法讲法律的问题,使得文章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与文学性。法律从文学中汲取了养分,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去解读法律,理解和遵从法律,让法律更加蕴含和闪耀人性的光芒。着名法学家苏力先生倡导:为法官者,你要有法律的文学感。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光先生也

  • 4、 读《西窗法雨》有感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读《西窗法雨》有感

    温国鹏 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我们心中,法学从来就是厚重的,法学著作似乎也常以一贯的严谨示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正襟危坐地捧读,所以,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本《西窗法雨》时,才会让人心里一动:原来,我们的法律也可以如此生动。

    作者用一种亲切家常的语气,以平和幽默的手法将西方的法律文化娓娓道来,似乎不沾半点烟尘,平淡的就像是在向我们讲述邻家趣事。在小幽默之中溶进了大智慧,在小事情之中融入了大法理。当我们的眼睛扫过那薄薄的书册,思绪也随着作者的指引飘忽起来,似羚羊挂角,了无痕迹,但是,合上书本,却有一种淡淡的感悟在心头,虽然只是蜻蜓点水的一点,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了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

    第一次,我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冰冷的规范,不仅仅是一条条死板的条文,法律是我们身边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是这些鲜活的面孔构成的社会生活,是这些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的高超智慧。作者给我们讲"政府旁边的法院"、讲"政府的承诺"、讲"道德的法律强制"、讲"隐含的法律规则"、讲"正义的自然性质"等这一切,只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培养"反省的能力",引导我们形成对法律与道德的最深层次思考,"既然我们喜欢上了法治,假设一下人性的不完善或许就是必要的",让我们能对法律的作用有一个起码的认识,"人们要法律,就是想要社会有个方圆,有个秩序".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旁征博引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嬉笑怒骂,而是为了古为今用;妙笔生花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卖弄文采,而是为了西为中用。虽然作者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在作者刻意为我们营造的轻松氛围里,我们随着他的笔尖的指引在法律的智慧天地里畅游了一圈,享受了智慧的乐趣,感受了法律的魅力,最终,却依然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那轻松潇洒的字里行间,唤醒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从这轻松的随笔中读出厚重的法律,读出共和国当代法官的使命!

    曾经,先贤们把一条条枯燥的法律条文书写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用以给我们解释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正、什么是权利。今天,我们依然在重复着他们曾经的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播撒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在田间地头的奔走中、在乡村社区的普法里,展示共和国法官对人民司法的虔诚

  • 5、 读西窗法雨有感

    读西窗法雨有感(一):法的背后

    文/文如月

    《西窗法雨》是刘星教授在《南方周末》的专栏上所写的漫笔合集,此书虽是严肃的法律题材,风格却是轻松而有趣。书中每篇小文章大多是结合具体案例,对欧美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点到而不点透,引发读者思考,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文化研究启蒙读物。

    我在大学时有个非常远大的理想——成为一名国际商务律师,一直都对法律相关的书籍、影视剧比较感兴趣,所以这本书我看得津津有味,对刘教授的一些观点也是深以为然。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法之背后的法官。一般来说,法律由法官解释和运用,法官称得上是法律的喉舌,甚至一些西方人认为法律就是法官说了算。本书的第四十篇《法官嘴里的法律》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美国缅因州法院和马萨诸塞州法院遇到一起相似遗嘱纠纷案件——遗嘱证明人之一均是受遗赠人的妻子。根据当时美国的法律,遗嘱须三个证人证明。缅因州法院法官认为妻子可以作为证人证明遗嘱有效,而马塞诸赛州法院法官却认为妻子和丈夫是一家人,妻子证明给予丈夫的遗赠便是给予自己的,所以遗嘱无效。

    本书的第五十九篇《自由心证》让我想起了以铁面无私、断案公正而万古流芳的宋代名臣包拯,在很多以他为原型的文学作品中他的断案风格与自由心证颇为相似。法定证据虽然可靠,但法律本身有其固有的缺陷,法官的判断力正好是一个良好的补充。所以法律不只是立法者决定的,法背后的法官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赋予法律不同的解释。从许多现实案例来讲,适度的自由裁量可以更好地实现法律的初衷——维持公正。在西方国家,必要时法官会将法律规定放置一边,运用更高的"公正"原则来判案。在国内,虽然也有这种勇敢的法官,但是为数不多。

    在我看来,作为维护正义的法官,应该是圣人的化身,像影视中的包青天一样。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最近的司法改革中提出了法官办案终身负责制,掀起了一股法官辞职的浪潮。有一位辞职法官说,辞职的原因是因为感受不到工作的神圣。这值得我们深思,虽说改革在不断进行、不断深化,但是方向和根本应该是最重要的。如果,法官们也只是机械照搬条文,立法只是在不停地打补丁,这样的法律体系是不是舍本逐末了?是不是忘记了最重要的道德伦理的标准和公正的初衷?法律是最低标准和要求,公正和神圣需要立法的明确,但最终实现却必须要道德的支撑。实现公正,就是让每个公民知荣辱、每个法官有尊严。

    读西窗法雨有感(二):静坐西窗沐法雨

    小编按:读书,是重

  • 6、 西窗法雨读书笔记

    篇一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上民法课,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西窗法雨》这本书,然后我就开始了看《西窗法雨》。我一直以为法律是一门多么枯燥的学科,但自从读完这本书,我就改变了对法律的看法,其实法律离我们并不是那么的遥远,法律是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与我们息息相关。《西窗法雨》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下面来谈谈《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一文中提到法理社会无非有三种形式:法治、我比较喜欢的几个章节吧。人治和无为而治。文中所提到的乔治案就体现了法律的缺陷和人的智慧。大家都说,法律的优点在于它具有稳定性和明确性。可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而这种稳定性和确定性是不能朝令夕改的。这样导致一些特殊情况和未曾遇见过的情形,无法随机应变和灵活处断。在乔治案中律师帕克用自己的智慧随机应变,灵活处断。在我们看来帕克律师这种行为是在钻法律空子,而现如今的法律中有多少律师不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其实,法律的这种这种缺陷是法律本身固有和无法消除的。现在每个国家都选择法治而不是人治,因为法治比人治要可靠。历史证明人的自觉自律是不恒常的。法治优于人治。

    《西窗法雨》此书中的一文《死刑的存废》使我颇有感触,这一问题是现在讨论的最激烈的,对于死刑存废的问题众说纷纭,就像墙头草随风倒,不管是支持存废,还是不支持存废两方都有道理。而我读了《西窗法雨》后我坚定的站在废除死刑这一立场。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认为这是恶有恶报,这很公平。其实,刑罚的目的在于防止犯罪,而不是在于杀掉罪犯,罪犯是有可能从新做人的,死刑只能助长人性的残忍。我们认为杀人者是可恶的,那么杀死杀人者的人又该怎样定位?坏人杀了好人,好人又杀了坏人,这岂不是人杀人的恶性循环?这不冲淡了人道主义的思想感情?可见死刑并未起到制止杀人行为的作用。从发展趋势上看,虽然有的国家废除了死刑,有的国家废除了又恢复,而废除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了。就中国国情而言,中国死刑是不能废除,这是对待杀人犯的最好方法。如果要防止杀人行为的出现。就因具有人道主义理念。死刑只是众多刑法中的一种,而刑法的本质,是要引起罪犯内心忏悔使之能重新做人,回归社会。

    又如《

  • 7、 西窗法雨读后感范文欣赏

    《西窗法雨》一书由刘星著作,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读过呢?作者用平和幽默的手法讲述了西方的法律文化,调动读者们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了解了程文超先生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从而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程文超先生是这样说的:一正的西窗法雨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窗小,雨也不大。开办者大约有使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可那雨不仅潜入了夜也潜入了心。读者心里就掀起了波澜。结果,雨仍然是细的,雨声却大了起来,颇有些轰动效应。这些话让我对刘星老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个法学入门者,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觉到非常的舒适。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来看,法学总是枯燥乏味的,给我们的印象停留在一条又一条枯燥的法律条文。但是刘星老师将我们印象中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曾经苦口的良药变成了可口的大餐,我在不知不觉被他这种写法所吸引。他很懂得把握文章的长度,深入浅出,让人不会有饱胀感而又意犹未尽;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正是验证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一句话,实在是言简意赅;他的写作手法极为巧妙,往往从趣事趣案下手,如药引般引导我进入他要论述的主题,继而叙述法学原理,带领我走进法学世界。开启我的法学大门。

    刘星老师并不是单纯的讲述中国或者外国的故事。当他讲述西方的法律故事时总是润物细无声的给我带来有关法的知识。当苏格拉底的誓死不越狱选择为捍卫雅典法律的尊严时,选择饮毒自尽。苏格拉底的决定给后人带来无尽的讨论,这位伟大哲人的做法是否过于迂腐。当安提戈涅按照宗教的习惯埋葬了她的兄弟。当国王把她逮捕起来,问她为什么要违反法律时,安提戈涅说:我应该服从国家的法律,但是,更应该服从高于国家法律的宗教法律。在西方人看来,人无法摆脱世界命运的安排,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选择自认为更好的法律秩序。当美国市长宣布政府将对男女同性恋者之间的长期承诺和爱护关系予以承认,同性恋者欢呼雀跃时,让少数的权利得到实现时,这说明了大多数人的喜恶不能作为个人权利的唯一的立法依据,我们也要对少数人予以尊重。

    这些故事逐渐增加了我对法的兴趣,也让我对法的理解上了一个新高度。

    例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没有用任何晦涩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蕴的方式,

  • 8、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7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西窗法雨的读后感(7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 篇1

    西窗法雨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难得的一本让人不会觉得枯燥,有兴趣读下去的法律书籍。它以精彩的案例为载体,巧妙地将枯燥的法律与文学融为一体。刘星老师更是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使文章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虽然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但是它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引领读者一步一步地走进法律世界,领略“法”的奥秘。

    对于《西窗法雨》,黄树森先生评价道:“我愿将全书归纳为:一袭纵横捭阖下的法趣谈,一阖学养驳杂下的法议论,一掬情感积淀下的法情结。灵动,缜密,成熟,读之,感到一种法理精神的欢愉洗礼,一种法理智慧的痛快淋裕”。不得不说这实在是贴切,我相信读过《西窗法雨》的人都不会否认,读《西窗法雨》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很舒适的感觉。

    书中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案例和故事,其中有几则让我影响深刻。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就是其中的一个。苏格拉底是个著名的哲学家。此人述而不作,性格倔强,尤其喜好运用“辩证法”将那些自以为学富五车的人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得罪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智者”。于是,这些“智者”便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控告苏格拉底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腐化及误导青年,并且还真的把他送进了监狱。在狱中,他被判饮毒而死。

    临行前,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力同来看他,告诉他朋友们决定帮助他越狱,而且一切已安排妥当。可是苏格拉底却坦然自若,表示不越狱。克力同提出各种理由来说服他,告诉他雅典的法律不公正,遵守这样的法律简直是迂腐,但仍然无效。苏格拉底还反问:越狱就正当吗?对一个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他确信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的制裁难道就正当吗?有没有一种服从任何法律的义务?经过与克力同的一番“探讨”,苏格拉底最后选择了饮毒。

    它揭示了西方法律文化的一方面:对待自己认为不公平的法律,态度要慎重,理由是,人们要法律,就是想要社会有个方圆,有个秩序。因此,即使是恶法,苏格拉底依然选

  • 9、 西窗法雨读后感1500字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上民法课,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西窗法雨》这本书,然后我就开始了看《西窗法雨》。我一直以为法律是一门多么枯燥的学科,但自从读完这本书,我就改变了对法律的看法,其实法律离我们并不是那么的遥远,法律是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与我们息息相关。《西窗法雨》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下面来谈谈《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一文中提到法理社会无非有三种形式:法治、我比较喜欢的几个章节吧。人治和无为而治。文中所提到的乔治案就体现了法律的缺陷和人的智慧。大家都说,法律的优点在于它具有稳定性和明确性。可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而这种稳定性和确定性是不能朝令夕改的。这样导致一些特殊情况和未曾遇见过的情形,无法随机应变和灵活处断。在乔治案中律师帕克用自己的智慧随机应变,灵活处断。在我们看来帕克律师这种行为是在钻法律空子,而现如今的法律中有多少律师不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其实,法律的这种这种缺陷是法律本身固有和无法消除的。现在每个国家都选择法治而不是人治,因为法治比人治要可靠。历史证明人的自觉自律是不恒常的。法治优于人治。

    《西窗法雨》此书中的一文《死刑的存废》使我颇有感触,这一问题是现在讨论的最激烈的,对于死刑存废的问题众说纷纭,就像墙头草随风倒,不管是支持存废,还是不支持存废两方都有道理。而我读了《西窗法雨》后我坚定的站在废除死刑这一立场。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认为这是恶有恶报,这很公平。其实,刑罚的目的在于防止犯罪,而不是在于杀掉罪犯,罪犯是有可能从新做人的,死刑只能助长人性的残忍。我们认为杀人者是可恶的,那么杀死杀人者的人又该怎样定位?坏人杀了好人,好人又杀了坏人,这岂不是“人杀人”的恶性循环?这不冲淡了人道主义的思想感情?可见死刑并未起到制止杀人行为的作用。从发展趋势上看,虽然有的国家废除了死刑,有的国家废除了又恢复,而废除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了。就中国国情而言,中国死刑是不能废除,这是对待杀人犯的最好方法。如果要防止杀人行为的出现。就因具有人道主义理念。死刑只是众多刑法中的一种,而刑法的本质,是要引起罪犯内心忏悔使之能重新做人,回归社会。

    又如

  • 10、 《西窗法雨》有感:跟着社会成长的法

    跟着社会成长的"法"

    ——《西窗法雨》有感

    《西窗法雨》以其通俗的语言,将古往今来的西方法律文化向读者们娓娓道来。

    很多行外人看来,法律及代表着"古板",乍听"法律"一词,很多人脑海中便会出现满眼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法律"就是这古板的、繁杂的法律条文?非也。只消浅浅一看《西窗法雨》此书,便会颠覆你对"法律"如此偏颇的错误观点。

    为什么呢?

    因为在此书中,你看到的更像是与冗长的法条书大相径庭的类似包青天断案故事的民间故事书。它几乎没有那些于我们眼中极其枯燥的法条,反而大部分文字都似乎只是在讲故事,但它确确实实从头至尾都在谈法律。如果说《西窗法雨》是活的,那么他便是西方国家的包青天了,里面写着这位包青天大人生平断过的案,案件的案情如何、最终如何判决,以及从案子中得出的总结和反思、一件事一桩案一种现象或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们发现,"法"和"古板"这个词根本不沾边,反而异常地灵活多变。最让人头疼的是:法律永远都是不完美的。起码看起来是的。正呼应了那句话"人无完人",法亦无完法。但我却高兴于它的不完美,喜欢着它的不完美。正如那句话所说:"有一种完美,叫做不完美"似乎透过它的不完美,我可以看到"法"的深邃的美。

    法律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共生。《西窗法雨》在纸张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西方社会,让我们通过案件、现象,对法律产生崭新的认识。本书最吸睛的当属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在社会运用中不断成长的"法",让我更明晰地看到法的发展。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俗称"法官造法"的判例法,经实际经验后与衡平法互补从而实现了一种法的进步与成长。思考判例法,乍看它"法官造法"这一点,可能有人会想:法官作为社会精英阶层,更可以在案件中更公平正义地审判案件,而判例法根据相似案件采取同样判决的性质,似乎可以让"法"更公正、也更快捷。这也是判例法适用之初很多西方人的看法。然,事实远不止这么简单。随着案例增加,曾被认为很好的判例法使用下又产生了新的不公平。在书中的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候案情相似之下,案件本身却有很多受害者而言是不公平的,这也就失了"法"应有的正义,从而有了衡平法,秉持着"正义、良心与公正"的基本原则,在判例法的"遵循先例"无法满足时,正是衡平法维护了受害者的权益。

    除此之外,《西窗法雨》在大篇幅讲述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时偶尔穿插与东方法律文化的对比。同样是法,可由于社会性质、发展阶

  • 2023-04-16

  • 2023-02-19

  • 2019-10-24

  • 2023-06-15

  • 2019-10-11

  • 2022-07-16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3-05-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1-03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3

西窗法雨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西窗法雨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西窗法雨的读后感、2024西窗法雨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