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黄以方录读后感 > 地图 > 黄以方录读后感
黄以方录读后感

(共 4928 篇)

  • 1、 最新黄以方录读后感(范文3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黄以方录读后感(范文3篇) ”,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黄以方录读后感 篇1

    《黄以方录》是明代朱权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在书中,朱权记录了明朝时期的朝政、社会、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是我们了解明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我在阅读这部书籍后,深深地感受到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黄以方录》的作者朱权是明代官员,他在书中以黄以方的口吻记录了很多关于明朝政治,田野、商业、社会问题的琐碎细节。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这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明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明朝时期的贵族们进行的种种活动,比如赏月、狩猎等等。这些活动的场景和细节,让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文化生活的风貌,还能感受到当时贵族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此外,《黄以方录》还涉及到了明朝的一些政治事件,比如太监权力的崛起、农民起义等等。在这些事件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状态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书中对于早期民俗、农业生产、商业运作等方面的记述也极为详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艰难和问题,比如农村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对天灾的不断抵御等等。这些记述极具生动性,让我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明代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虑。

    不仅如此,《黄以方录》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丰富的历史细节,比如皇室家庭的生活、士人的生活和工作、民间文化的传播等。这一切细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明朝社会。

    通过《黄以方录》的阅读,我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是生动、丰富、多彩的。历史上的人们所面对的问题同我们现代人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有通过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代问题。

    总的来说,《黄以方录》作为明代的一部历史文献,不仅仅展示了明朝时期的社会文化、风俗民情、政治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它提醒着我们:历史是生动的、多彩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了解历史。同时,《黄以方录》也提示我们,现在的社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繁荣。

    黄以方录读后感 篇2

    黄以方录读后感

    《黄以方录》是一本历史类书籍,记述

  • 2、 黄纱巾读后感

    黄纱巾读后感(一)

    最近,我又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意义深远,令我感慨万分。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叫做《黄纱巾》,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感动人心。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位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女孩看见并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女孩总是痴迷地望着。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中年人对女孩说:买下吧,孩子,就剩这一条了,只买10元钱。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她没有。女孩只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女孩又一次经过服装市场,看到黄纱巾轻轻飞舞。卖货的中年人问她:钱带来了吗?女孩摇摇头。中年人觉得女孩和黄纱巾很搭配,于是指着黄纱巾问她:你喜欢它?是。女孩点头。中年人拿起黄纱巾对女孩说:孩子,送给你吧,你围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不收,说: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跑开了。从此,女孩不再那里从经过。过了很久,一直没有人去买那条黄纱巾,因为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上面写着:永不出售。

    心灵多么美好的一为小女孩啊!她非常喜欢那条黄纱巾,却因为家里穷,不能达成心愿。正是因为女孩高尚的品格,我才懂得对家庭要负责,懂得对金钱要珍惜。这篇文章,读到最后,我明白了黄纱巾永不出售的原因:那是一个穷苦女孩的美好真切的愿望,也是女孩对家庭的责任心与好的家教给卖货的中年人留下以善良的永久记忆。

    对比我自己,真是无比惭愧。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赣州玩,我看见了一家买宠物狗的店时,我欢快地叫起来:妈!你看,有宠物狗的店耶,我也想买一只可爱的狗啊。妈,买吧!妈妈却对我的恳求毫无反应,还冷冷地丢下一句话:狗,是一种危险的动物,你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到疾病啊。不能买!听了妈妈的话,我也明白了妈妈的苦心,于是没买狗。狗也不一定要卖,所以也就不用浪费钱财。我以后也不乱花钱了。

    这篇文章中的女孩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一定要学习女孩这种善良,为家庭着想的品格。

    黄纱巾读后感(二)

    女孩在放学后要走过服装厂,她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久久不肯离去。但她身上没钱,买不起想向家里要,却又因为家中不富裕,不敢开口。所以,女孩每次放学总会绕过那个市场。反正站在楼上能看见它,就很好了女孩常常想,注定买不下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所以,女孩天天在楼上看那条在清风中舞动的黄纱巾,为什么没人买?因为中年人在旁边挂了个标签,上面写着:永不出售。

    这条黄纱巾,使我想起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一条黄纱巾,一个中年人,人们天天都能遇

  • 3、 黄裳还珠读后感

    读《黄裳还珠》有感,黄裳还珠读后感

    同学们,你们读过《黄裳还珠》这个故事吗?这个故属主要写了宋朝一个叫黄裳的诚实神童。 一次,父亲派他到城里办事。天黑后,黄裳就在一家小客栈住下来。正准备睡觉,突然发现床底硬梆梆,掀开一看,原来是一布袋珍珠。你们一定认为:哈,黄裳这下可发财了,一辈子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了。出乎你们的意料,黄裳并没有私吞,而是在客栈留言簿上清清楚楚地写上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没过几天,失主果然来了,经过当堂对证,珍珠终于完好无损的回到主人手中。可黄裳却不计报酬,失主送他的珍珠他一刻也没收。这个故事赞扬了黄裳诚实可信,对别人却一无所求的高尚品质。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的眼镜布掉了,想去再要一张,又没有这个勇气,只好尽量不让眼镜布的影子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次偶然的发现使我喜不自胜。那天我正在打扫卫生,忽然被一个东西吸引住了。拿起来一看,啊,原来是一块精致的眼镜布!我用它擦了擦早已模糊的眼镜,眼前又是一片光明!我爱不释手的注视着它,简直到了欣喜若狂的地步。第二天,我刚来到班上,a同学就焦急不安的问我:你看见我的眼镜布了吗?听了a同学的话,我胆战心惊,生怕她知道了。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恶魔说:不予理睬,你不说谁也不知道,况且,这是你梦寐以求的东西!天使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以小失大,拣了芝麻丢西瓜,得了眼镜布丢了诚信!我听了天使的话,毫不犹豫地把眼镜布还给了a同学,并把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她。听着同学们对我诚实的赞叹,我自豪的笑了,比拥有眼镜布还要高兴百倍,千倍甚至万倍。

    读了《黄裳还珠》这则故事,我掩卷沉思:诚实是金钱买不到的无价之宝。一个人心中装着诚实,便是载着生命中的珍珠,诚实比珍珠更重要。

    系会员原创文章,未经本人同意,严禁!

  • 4、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非常奇怪,四肢失去了平衡,手足会经常乱动,口里也会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判定她活不过六岁。在常人看来,她已经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的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位学生贸然的问:黄博士,你从小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没看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现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读完后,我被她的坚强和乐观感动了。她是付出了怎样大的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样勤奋和努力,我将会比她取得的成就还要大,因为我比她先天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我有非常健康的身体;聪明、漂亮,不光爸爸妈妈非常爱我,就连陌生人见我也会夸奖我;我不光会画画、写稿,我还会唱歌跳舞。和她比起来,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我有什么理由不乐观向上?我一定要好好向她学习,更加努力的攀登上知识高峰。

  • 5、 退役军犬黄狐读后感

    退役军犬黄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沈石溪写的书----《退役犬黄狐》。书中故事情节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只军犬黄狐和它的主人贾排长之间故事。黄狐因为年纪大了,再加上在战争中右腿受伤,所以他的主人贾排长决定让它退役,选择一只身强力壮的黑狗代替它。 退役后的黄狐十分恼怒。一天正午,黄狐悄悄地来到哨所中,它看见曾经自己住过的笼子中有一只黑狗。此时就决定好好教训它一顿,黄狐咬掉黑狗的肚皮,滴了几滴血;这时,贾排长来了,用皮带抽打黄狐,把它赶了出去。黄狐不甘心,过了几天又折了回来,它看见贾排长在训练黑狗做梯形扑击动作,它脸色大变。虽然黑狗的扑击动作跟教科书中分毫不差,但是这样在实战中会吃亏的,因为它的腿就是这样受伤的。此时,它仿佛看到黑狗、贾排长都倒在血泊中......于是,它下定决心要教会黑狗弧形扑击的动作,这也是黄狐多年积累的经验。它把黑狗引过来,重复地做一个漂亮的弧形动作,黑狗渐渐明白了它的用意,就跟着学起来。最终黑狗学会了,而黄狐把自己作为对方练习的目标已伤痕累累了。 这时,战斗的号角吹响了,黑狗、黄狐和贾排长冲到一片地雷区,贾排长让黑狗冲上去,谁知,黄狐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地雷区。为了贾排长,为了部队,它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了,用它的生命开辟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我已经泪流满面了。黄狐你的心胸太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积累经验毫无保留传给接班人。你对主人的忠诚。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歌颂。

  • 6、 黄香温席读后感

    篇一:读黄香温席有感

    读黄香温席有感

    读黄香温席有感

    我读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中的《黄香温席》这个故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孝顺、懂事、有爱心的小黄香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来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不但没有像黄香那样孝顺父母,而是嫌父母唠叨、麻烦,甚至是顶撞父母。我们可曾想过,这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所以,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伤了父母的心。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向黄香学习,孝敬父母。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让父母少为我操心,主动为父母减轻负担。百善孝为先,父母之恩如滔滔江水,如阳光雨露,当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也要想到回报父母。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又是理所当然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双手去构建一座友善、孝顺的爱心桥梁吧!

    篇二:读黄香温席有感——卢文君

    读《黄香温席》有感

    杨圩初中二(8)班 卢文君

    指导老师: 黄利民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三字经里面记述黄香的话,黄香的家境很贫困,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冬天里,黄香因担心父亲寒冷而不能好好睡觉,就去为父亲温暖床被;夏天里,因为黄香家里的房子是低矮的,显得格外的闷热,而且蚊子也很多,黄香就拿一把蒲扇去帮父亲扇风驱蚊〃〃〃〃

  • 7、 《黄气球》读后感500字

    《黄气球》这本书讲的是,有个阿拉伯人的黄气球在他给车加油的时候飞走了,他就去城市买了一个飞毯去追他的黄气球,就这样他跟着他的黄气球去旅行了。第一站,他们到了田野,这里有彩色的农田,还有墓碑,还有养马场,还有印第安人部落;第二站,他们到了雪山,在雪山前面有一架直升飞机,后面是一座火山,右边是城墙;第三站,到了金字塔,金字塔下面站着法老,还有城堡;第四站是非洲草原,这里有很多动物,黑人部落。第五站是海洋,海面上好多船,还有可爱的海豚,喷水的鲸鱼和美丽的美人鱼。

    第六站到了极地,可是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北极还是南极,因为里面有属于北极的圣诞老人、北极熊、棕熊、爱斯基摩人和雪橇狗,但是还画了属于南极的企鹅。第七站到了热带雨林,这里有很多原始部落的人,还有伐木工人。第八站到了一个海湾,好多人在海里游泳,在海边晒太阳。第九站到了一个游乐场。第十站是一个魔鬼森林,森林里住着巫婆,蝙蝠侠和幽灵。最后他带着他的黄气球回到了家。这个故事说明了,不要放弃找你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困难,也会有惊喜。

    好词:

    蹦蹦跳跳、慢吞吞、柔美悦耳、陶醉、美妙、叽叽喳喳、哈哈大笑、慌慌张张、神气、摇摇晃晃、垂头丧气、好香好香、开心、惊讶、四脚朝天、龇牙咧嘴、倾盆大雨、美妙动听、凹凸不平、羡慕、

  • 8、 飘扬的黄哈达读后感

    《飘扬的黄哈达》是一本很令人感动的书,上面讲述了20位美德少年的故事,他(她)们的美德是我们学不来的,他(她)们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美德,那些感人的故事将永远存在我们心中。

    读了《飘扬的黄哈达》这本书后,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爸爸的儿子》这篇文章。

    《爸爸的儿子》这篇文章讲的是关于少年秦宇丞的故事。命运的不公很快降临到了秦宇丞的头上。爸爸秦峰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对秦宇丞无疑是个天大的打击。而这种病会使人痛苦不堪,只可惜骨髓库里没有与他匹配的骨髓。秦宇丞忽然想到了自己,想把自己的骨髓移植给爸爸。但宇丞还小呀!他经受得住剧烈的疼痛吗?这是个冒险的举动。可宇丞却意志坚定,任何痛苦他都能接受,最终救了爸爸。

    秦宇丞的勇敢起源于什么呢?他的坚强来自哪里?是他与爸爸之间的那份爱,给予了秦宇那无穷的力量。如果他不爱爸爸,他会舍弃自己的健康而去救爸爸吗?在困难面前,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底炽热的爱的阳光为他驱走了惧怕。

    什么是美德?这就是美德,美德不一定是非得做出什么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事,其实美德起源于一切的小事。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讲诚信;美德是面对垃圾的一种正确处理方法……从小事做起,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于父母、师长、社会。就拿我来说吧:有一次,天闷热闷热的,外婆忙农活之际中暑发烧了。当时家中只有我,看到外婆难受的表情,我忙使出平时跟爸爸学的招数。先拿出温度计,放进外婆的胳肢窝里,再跑到卫生间,用毛巾沾了些冷水,敷在外婆的额头上。忙完这些,又打电话给爸爸,帮忙送外婆去医院挂水。在外婆吊水期间,我边陪外婆聊天,边削苹果喂给外婆吃,把邻床的几位爷爷奶奶羡慕极了。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外婆也开心的说:“真没白养、白疼。知道心疼我们、照顾我们。”

    是的,拥有美德就是这么的简单,反映在举止投足间的八礼四仪。我们在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动身边的美德之时,也感化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手拉手,将美德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9、 最新黄庆军读后感

    阅读书籍可以开阔我们的心胸,提高我们的情操,每次读作者的作品,都能感受到无尽的感动。而写读后感是一种好的方式来记录文章的重点、回顾文章的内容,但是撰写读后感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果您需要了解有关撰写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可以参考本文中的黄庆军读后感,相信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黄庆军读后感(篇1)

    中国社会开始现代化进程后,社会肌体加速变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变得面目全非。这样的语境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它对当下艺术的要求,不单单是形式的跟进,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对社会场域变迁的感应和心理体验,也就是本真的生活呼唤着一种思考型的艺术。

    黄庆军的《家当》系列影像作品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转换,去捕捉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本身,以物的形态去透射寄寓其中的人的内在属性。这样,黄庆军的《家当》系列作品就成为检视中国生活情境的视觉图景。它们不仅是解读当下中国社会生活在场的图像文本,也昭示了影像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影像作为艺术,不是被动地记录现实,而是体现出艺术家积极介入现实的主体意识。《家当》这组作品充分显示了影像艺术的这种特殊功能。黄庆军为拍摄作品,走访了中国的许多地区,有意识地去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最有中国当下生活特征的居住图像。这些图像仿佛是中国社会的骨相,历历在目,显示了各种特征和含义。

    当我们面对这些《家当》图景时,我们看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状态的内部结构,作者将家庭生活的原生态呈现出来,以物的形式展示出中国当代语境中的生活哲学。在这种主观寻找中国社会生态的过程中,艺术家建构起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真实的内部空间被虚拟地呈露在外部空间中,家庭境遇被彻底地呈现出来,直接暴露于观众的视野中。

    这看似悖论的场景实际上是中国历史大转型中被遮蔽了的东西。如果不是艺术家用直接的方式呈现出如此明确的家当图景,我们会对中国人家庭的器物组织视而不见,即便见到也不会去思考,这是艺术家巧用影像艺术方法强力介入我们知觉的结果。《家当》的每一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生活信仰与生存状况的见证,它们见证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活方式的变与不变。在现实与想象的疏离空间中,《家当》以视觉启示的方式发现了我们置身其中的生活逻辑,从而确证了中国在全球大变局中的在场性。

    在今天,如何用图像来记录和揭示现实的变迁,是--个时代课题,也是作为有责任的艺术家的一一种使命。对于当下中国现实情境的任何图

  • 10、 沉思录读后感1300字: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家宝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反省自己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向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自我反省,想想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只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审查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人不是孤独存在,人是社会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这也正是《沉思录》中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6-27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21-08-31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6-07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1-04

  • 2023-06-26

  • 2022-04-03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2-04-29

  • 2019-09-25

  • 2022-03-22

  • 2019-11-08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22

  • 2023-01-02

  • 2019-09-20

  • 2019-09-23

黄以方录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黄以方录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黄以方录读后感、2024黄以方录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