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桃花扇读后感 > 地图 > 桃花扇读后感,2024桃花扇读后感
桃花扇读后感相关栏目
桃花扇读后感热门栏目
桃花扇读后感推荐
桃花扇读后感

(共 476 篇)

  • 1、 桃花扇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桃花扇读后感”。

    桃花扇读后感(篇1)

    《桃花扇》读后感400字!

    孔尚任和欧阳予倩,谁写的更好?

    从兴亡叙事到抗敌救国,从双双入道到一捧一踩。读罢不同版本的《桃花扇》,我终于在某种程度上能理解为什么总有人质疑现代文学的文学性。

    从艺术魅力的长久性来看,欧阳当然不敌老孔,然而前者的意义是建立在抗战时期救亡图存的基础上的,二者又怎能相提并论。古代诗文是玲珑剔透的,现当代则和zz社会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看你喜欢什么了(当然思想史是一种研究路径,不分古今的)。

    有意思的是,无论哪个版本的桃花扇,都体现了女性寡言。孔本中的香君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被物化的玩物色彩(尤其是剧本中的情色描写),欧阳本中则过于突出民族存亡等大道理,反而失去了人物的内面本色。同时,欧阳本中的跳跃性太强,或许是为了适应时局和旧戏改造的需要,具有审美意义的许多复杂片段都删去了。马士英、阮大铖、柳敬亭、苏昆生、左良玉、史可法等人的戏份分大大减少,都失去了他们的复杂本色。

    桃花扇读后感(篇2)

    千古叹兴亡,化作酒一壶。

    谁记血桃花,空牖独望北。

    我读完《桃花扇》后作诗一首,赞明朝奇女子李香君。我生平第一次写诗赞人,赞的还是历史名人,不足的地方太多,实在羞于展出。然而,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才鼓起勇气呈给杨子怡老师过目。

    我小的时候便听过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但一直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她的生平。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出版的《桃花扇》填补了这个小小遗憾。在这本书中,我被李香君的血溅白绢扇的崇高气节所打动,被柳敬亭、苏昆生的重义、爱国、坚贞所感染,被史可法的忧民爱国、舍生取义所震撼。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终于知道“桃花扇”原来是由李香君的鲜血点染而成,扇子本身的情深意重加上鲜血染就的坚贞不屈,成就了《桃花扇》的传奇。

    孔尚任老先生借李香君、侯方域二人的离合,写对明王朝的兴亡之感。全书用李、侯二人的爱情为线索,记叙了明朝末年江南地区的历史,以细腻的笔触把当时的儒士、优妓、爱国将领及奸宦佞臣跃然于纸上。孔老叹兴亡的同时,还借侯方域、史可法、左良玉等人表达出自己对明朝灭亡的思考,给历史剧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活水,他的勇气、他的胆识、他的创新之才令所有读过他作品的读者倾佩不已。

    依据我个人的观点,全书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听稗—修札;第二部分:投辕——沉江;第三部分:栖真—余韵。我的划分标准是:第

  • 2、 [荐]桃花扇读后感1000字6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桃花扇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桃花扇读后感 篇1

    这本书主要是讲了侯方域和李香君,一个是落魄的书生,一个是青楼的歌姬,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并与桃花扇为线索,描述了在国难当头的危局下,一对恋人的沧桑岁月。

    时起将军左良玉在手下士兵埋怨粮草不足,左良玉欲驻军南京,儒士们认为此举不适,让左良玉的旧上师之子侯方域起草书信阻止左良玉进军,结果此举被奸臣阮大铖所诬陷,侯方域被迫离乡远走逃难。

    而且阮大铖因捧架有功,被明朝的末代皇帝,弘光皇帝朱由菘赐拜丞相,而阮大铖又怀恨侯方域,于是为了讨好圣上,满足圣上的声色之乐,强征艺人、歌女李香君等为自己献给朕的《燕子笺》歌剧演出。

    最后是两人历尽艰辛,纵与有幸相遇。

    我又要吐槽了,我个人觉得这部小说根本不值得一读,书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都是泛泛而谈,细节描写更是寥寥无几,语言鼓噪无味,情节突转衔接不紧密……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

    奸臣马士英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叹说:“残破的江山却像新的图画一般。说什么祭祀先帝殉难一周年,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春日一游罢了!”

    我只想说一句,“哥,你知道皇帝就在你旁边的么?”

    这样的故事情节也能写得出来?

    再举一例,

    ……左良玉发怒道:“岂有此理!不用怀疑,定是我儿左梦庚做的此事,他此举会陷我不仁不义。罢了,罢了!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说完,拔剑自刎。袁继咸保住左良玉,左良玉拉住他的手说:

    “临侯,临侯,我负你了!”接着口中喷出一口鲜血倒在了椅子上。

    苏昆生大声呼唤:“元帅快快醒来,元帅快快醒来!”

    黄澍焦急地说:“叫不醒,怎么办呢?”

    “估计是中风了,快取辰砂灌下。”

    苏昆生取碗灌左良玉,发现他已经牙关闭紧,灌不进了。众人大哭了起来。

    我又想问一句了,难道自刎之后是靠灌汤来救活的?我倒想问一下,不是自刎了吗?汤水从哪里下喉?

    桃花扇读后感 篇2

    《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的主题的两个层面是如此浑然融为一体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爱情的命运和文化的命运在此剧中就像血泪融合在一起了。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如同两串缨络,以一白纱宫扇为结,难分难解;爱情的忠贞和民族的大义就像扇上的桃花,是血,亦是画,纠缠出幻灭的悲剧命运。

    明王朝三百年基业,于旦夕之间倾颓覆灭,留下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典型的如吴梅村:草间偷活的悲慨,亦以墓碑上诗人

  • 3、 热门精选:《桃花扇》读后感范文汇集四篇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热门精选:《桃花扇》读后感范文汇集四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扇》读后感【篇一】

    《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的主题的两个层面是如此浑然融为一体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爱情的命运和文化的命运在此剧中就像血泪融合在一起了。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如同两串缨络,以一白纱宫扇为结,难分难解;爱情的忠贞和民族的大义就像扇上的桃花,是血,亦是画,纠缠出幻灭的悲剧命运。

    明王朝三百年基业,于旦夕之间倾颓覆灭,留下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典型的如吴梅村:草间偷活的悲慨,亦以墓碑上诗人二作结。即使剧中的男主人公侯方域,亦被-迫参加河北乡试,虽然高中副榜后并未出仕,但是留人诟病,为当时义士所不齿。《桃花扇》传奇是在清廷的高压政治环境下为汉人宣泄家国巨变中的悲凉和幻灭所作,相信没有人在读完或者看完这一传奇后会只为侯李的爱情悲剧所感,最浓重的情绪当依然寄托在剧终时道士撕扇时的棒喝: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于是侯李的分入南北中修道,再不是奇变突出,而是命运使然,不得不如此。

    可以说戏到此出,所有当时的观众,心中都充满故国之思。所有人都在思索,这样一个有忠臣义士死死护持的国家如何败亡的呢?而他们所尽忠的那样的统治者是如此不堪,像弘光帝登位后只是唱:寡人登极御宇,将近一年,幸亏四镇阻挡,流贼不能南下;虽有叛臣倡议欲立潞藩,昨已捕拿下狱。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正在口选淑女,册立正宫,这也都算小事;只是联独享帝王之尊,无有声色之奉,端居高拱,好不闷也。所以大家苦苦坚持的君国大义又有什么意义呢?尤其那些明朝遗民,或者汉民族的正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更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对比中,看出了明王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当明了这一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的必然性之后,更加深了他们的人生幻灭之感。

    最后《入道》一出中开始是道场致祭:正坛设故明思宗烈皇帝之位;左坛设故明甲申殉难文臣之位;右坛设故明甲殉难武臣之位。致祭篇幅之长占去此出大半,除去抒发

  • 4、 《桃花扇》读后感

    《桃花扇》读后感

    千古叹兴亡,化作酒一壶。谁记血桃花,空牖独望北。

    我读完《桃花扇》后作诗一首,赞明朝奇女子李香君。我生平第一次写诗赞人,赞的还是历史名人,不足的地方太多,实在羞于展出。然而,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才鼓起勇气呈给杨子怡老师过目。

    我小的时候便听过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但一直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她的生平。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出版的《桃花扇》填补了这个小小遗憾。在这本书中,我被李香君的血溅白绢扇的崇高气节所打动,被柳敬亭、苏昆生的重义、爱国、坚贞所感染,被史可法的忧民爱国、舍生取义所震撼。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终于知道“桃花扇”原来是由李香君的鲜血点染而成,扇子本身的情深意重加上鲜血染就的坚贞不屈,成就了《桃花扇》的传奇。

    孔尚任老先生借李香君、侯方域二人的离合,写对明王朝的兴亡之感。全书用李、侯二人的爱情为线索,记叙了明朝末年江南地区的历史,以细腻的笔触把当时的儒士、优妓、爱国将领及奸宦佞臣跃然于纸上。孔老叹兴亡的同时,还借侯方域、史可法、左良玉等人表达出自己对明朝灭亡的思考,给历史剧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活水,他的勇气、他的胆识、他的创新之才令所有读过他作品的读者倾佩不已。

    依据我个人的观点,全书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听稗—修札;第二部分:投辕——沉江;第三部分:栖真—余韵。我的划分标准是:第一部分主要写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和复社文人的日常交往,穿插了很多的行酒令、谚语及风俗习惯的描写,给人以轻松畅快之感。第二部分主要写政局的风云变幻以及人物的飘摇命运,这部分的主题思想是深深的国恨家仇和凄美的爱憎离别,给人以沉痛之感。第三部分记叙了主人公们逃亡至栖霞山后从此隐逸的经历。我对这一部分有两种感觉:一、孔老未能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把象征坚贞爱情的桃花扇借张薇之手毁掉并让李、侯二人出家。这一情节让关心二人爱情的我痛惜悲叹。二、以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的闲叙兴亡事作结尾,有着悠远清淡的意境,又令我回味无穷。这一部分很复杂,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上便是我初读《桃花扇》后的感想。我相信在阅读第二次的时候能够对这些人物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能够自行解开杨文骢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的疑惑,能够真真正正地理解孔尚任的创作意图。

  • 5、 《桃花扇》的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桃花扇》是一本清代述颂爱国情怀的戏剧曲本,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桃花扇》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扇》读书笔记一

    《桃花扇》应该是几部古典戏曲中,观众最为陌生的一部,然而却是现代戏曲舞台的宠儿,在各种戏曲中变换着身姿,经久不衰,更被那些艺术名伶们反复吟唱。这部写于清初的戏曲著作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又像是作者的自述,“国破家亡风飘絮”面对山河动荡,朝廷更迭,几经国破家亡,最终勉强苟活了下来。生在清初的孔尚任与其他从旧时朝廷走出来的人们一样,自己的国已不国,委身外夷脚下,不胜滋味,只能寄情于诗赋。有时人们又不免窃喜,倘若没有这时代的更迭,又那里能得到这样一曲百唱不厌的戏曲佳作呢?国虽不在了,心依存,志犹在,古人们的辛酸成长起来是后人望尘莫及的志向。

    回到书中,即便是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主人公的侯朝宗依旧踏歌江南,美人在怀,好不风流。却又写得文字,抒得豪情,广结有识之士,深受众人敬仰。奈何新婚的余温还未消散殆尽,遇上奸人陷害,身家唯恐不保,只得仓皇逃走。这一走便是此去经年,归期无望,这一走,只留得闺中美人独自饮泪,幸得盟誓之扇陪伴左右。国家的动荡终于连江南的乐土也被踏破了,本想偏居江南一隅的南明也在外敌的金戈铁马下渐渐倒下了。美人在命运的面前挣扎的抬起头,痴候良人归来,却有小人想得渔翁之利,将其推到那些徒有家财万贯的贼人之手。为表忠贞,美人自刎表之,血溅盟誓之扇,后有贤士顺着血滴画出一折桃花,至此《桃花扇》成忠贞之帅,流传后人,在夹缝中苟活下来的美人从此隐于山林。又是多少年的动荡,南明再也没有残存的余力,清兵的旗帜已经横扫中原,国终究是灭了,国也终究是另有了,只是,人事无常,昔日已不再。也不只是命运的捉弄,或是缘分尚存,男女主人公最后竟在出家的寺中重逢,纵使千言万语,竟也无语凝噎,只一折《桃花扇》能解衷肠。

    戏的结尾带着悲剧的音韵,却也算的是最好的结局了。古人们在追寻爱情的时候总能表现出后人所不能想象的坚韧,换在今日,或许,命都将没有了,何谈追寻。往日的贞节烈妇之词早在鲁迅的时候就被人们所摒弃了,我们的国家衰亡从来都不是靠着这一档借妇人之说来战斗的,那不过是男人们在国将不国的时候为自己找寻的借口罢了。但当我们坐下来冷静地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并非全然如此。国将不过之时,除了一派悲天悯人的氤氲之词,人们再也听不去其他,也看不得其他。因为国终究是灭了,纵

  • 6、 《桃花扇》读书笔记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桃花扇》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的阅读。

    《桃花扇》读书笔记一

    《桃花扇》应该是几部古典戏曲中,观众最为陌生的一部,然而却是现代戏曲舞台的宠儿,在各种戏曲中变换着身姿,经久不衰,更被那些艺术名伶们反复吟唱。这部写于清初的戏曲著作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又像是作者的自述,“国破家亡风飘絮”面对山河动荡,朝廷更迭,几经国破家亡,最终勉强苟活了下来。生在清初的孔尚任与其他从旧时朝廷走出来的人们一样,自己的国已不国,委身外夷脚下,不胜滋味,只能寄情于诗赋。有时人们又不免窃喜,倘若没有这时代的更迭,又那里能得到这样一曲百唱不厌的戏曲佳作呢?国虽不在了,心依存,志犹在,古人们的辛酸成长起来是后人望尘莫及的志向。

    回到书中,即便是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主人公的侯朝宗依旧踏歌江南,美人在怀,好不风流。却又写得文字,抒得豪情,广结有识之士,深受众人敬仰。奈何新婚的余温还未消散殆尽,遇上奸人陷害,身家唯恐不保,只得仓皇逃走。这一走便是此去经年,归期无望,这一走,只留得闺中美人独自饮泪,幸得盟誓之扇陪伴左右。国家的动荡终于连江南的乐土也被踏破了,本想偏居江南一隅的南明也在外敌的金戈铁马下渐渐倒下了。美人在命运的面前挣扎的抬起头,痴候良人归来,却有小人想得渔翁之利,将其推到那些徒有家财万贯的贼人之手。为表忠贞,美人自刎表之,血溅盟誓之扇,后有贤士顺着血滴画出一折桃花,至此《桃花扇》成忠贞之帅,流传后人,在夹缝中苟活下来的美人从此隐于山林。又是多少年的动荡,南明再也没有残存的余力,清兵的旗帜已经横扫中原,国终究是灭了,国也终究是另有了,只是,人事无常,昔日已不再。也不只是命运的捉弄,或是缘分尚存,男女主人公最后竟在出家的寺中重逢,纵使千言万语,竟也无语凝噎,只一折《桃花扇》能解衷肠。

    戏的结尾带着悲剧的音韵,却也算的是最好的结局了。古人们在追寻爱情的时候总能表现出后人所不能想象的坚韧,换在今日,或许,命都将没有了,何谈追寻。往日的贞节烈妇之词早在鲁迅的时候就被人们所摒弃了,我们的国家衰亡从来都不是靠着这一档借妇人之说来战斗的,那不过是男人们在国将不国的时候为自己找寻的借口罢了。但当我们坐下来冷静地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并非全然如此。国将不过之时,除了一派悲天悯人的氤氲之词,人们再也听不去其他,也看不得其他。因为国终究是灭了,纵有肝胆

  • 7、 桃花扇的读书笔记

    在个人在阅读桃花扇时,都有怎样的感想呢?相关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桃花扇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桃花扇的读书笔记【1】

    《桃花扇》是以侯朝宗和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并把他们爱情生活上的波折与国家兴亡的命运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以生花之妙笔,写亡国之痛剧,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桃花扇》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作者孔尚任虽然是孔子之后,但其为官之初,只是一个深受儒家理想影响的官员,并没有太强烈的遗老遗少情绪。真正开始计划写《桃花扇》,源于他在扬州三年地方官的经历。扬州接近南京,是史可法殉职之处,也是当年南明小朝廷的核心统治区域。孔尚任在这里拜访了大量的南明遗民,还跟与侯方域齐名的冒辟疆做过长时间的深入交流。正是这些探访和交流,奠定了《桃花扇》的写作基础。只要不是太迟钝的人,都能够读出《桃花扇》中强烈的怀念故国的情绪。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作品,《桃花扇》的艺术价值当然不只是给遗民们提供黍离之悲这么简单。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堪称是以戏曲形式呈现的一部“过明论”。《洪业》等史书中分析的明朝败亡的原因,在《桃花扇》中几乎都有所呈现。首先说党争,复社与阉党之间的争斗是导致南明朝廷严重内耗的重要原因。这部戏中,并没有对阮大铖、马士英等奸臣做脸谱化的刻画,这在阮大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当时其实是有意结交侯方域,跟复社党人结成同盟的,这从他为侯方域带来迎娶李香君的妆奁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抱泛道德主义的观念,就应该知道,团结尽可能团结的力量,是残破的南明朝廷最好的选择。然而可惜的是,在李香君的坚持和其他复社党人的影响之下,侯方域最终退掉了阮大铖送来的妆奁。这不只使得自身遭受阮大铖的迫害,也使得南明文官沦为复社和阉党余孽这截然分明的两个阵营,争斗不已,严重内耗。而事实上,标明为正义化身的复社党人自身并不是纯洁无暇。正如魏斐德在《洪业》一书里所言,与其把东林党和复社称为有着共同道义和理念的政党式团体,倒不如说成是基于共同地域和利益取向的缙绅共同体,因为他们几乎都出自江南的士绅阶层,家底殷厚。这样置团体利益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团体,实为有效中央集权之大敌。复社中的许多人士先后投靠大顺和大清,就是对他们宣扬的正统道德的最好讽刺。

    明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阀并起,中央弱化,这在《桃花扇》里也有生动的描绘。《桃花扇

  • 8、 书正宪扇读后感500字

    《书正宪扇》是《王阳明家书》中的一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这是王阳明在自己的儿子的扇子上面的文章,意在告诫儿子骄傲的弊端和谦虚的益处。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阳明先在自己儿子正宪的扇面上的文章,说明告知傲之危害,谦之益处。

    这让我想到,最近春节回家,酒桌上与亲友的把酒言欢。因为每个人在不同地方生活工作,其价值观世界观皆来自周遭人与事。所以在交流过程中产生价值观分歧很正常。

    与亲友聊天时,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能因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学了几天圣贤就在言语上有任何傲的表现。事实上,遇到相左的观点时,心里还是可能会说:你读的是什么书?你平时有读书吗?你懂的那些道理是经过验证么?有经过千年沉淀的吗?一旦是有这种想法,就是傲心,很危险。几杯酒下肚之后可能就会现出傲行。

    那么出现与父母与兄弟与朋友交谈时让人不悦的言语就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其日常的积累,要求他人改变是自己有病。我们只需谨慎小心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人表示直接反对,无需更多解释。如果他人对此有兴趣或提出疑问,则视其接受程度,可以讨论,但时刻提醒自己,春节回家的目的是希望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家人开心,团团圆圆。切不可有任何傲心去试图说服或教育他人。

    一定要谦逊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别人,而非用言语教化他人,让他人看到你正在向好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人皆有良知,皆知何谓好坏善恶。

  • 9、 书正宪扇读后感

    书正宪扇读后感

    致良知《书正宪扇》读后感

    王阳明说,人孰无过,改之为贵。本心就是良知,致良知,就是重新发现我们的本心。王阳明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心良知的大道: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这篇文章是王阳明先生写给他长子正宪的。阳明先生说: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我执太深,就会拒人千里之外。如果做子女的傲慢,一定会不孝顺;做臣子的傲慢,一定会不忠诚;做朋友的傲慢,则一定会不诚信。圣人“舜”的弟弟“象”和“尧”的儿子“丹朱”,他们就是因为太傲慢,而成为碌碌无为甚至极恶大罪的人。应“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傲的反义词是谦,就是要让我们谦卑而行,傲是每个人的病根,只有学会谦卑才能使我们成为大写的人。要像阳明先生说的一样,做到知行合一。

    ——李成成

    致良知《书正宪扇》读后感

    书正宪扇这篇文章主要说到“傲和谦”。通过反复的读和理解,让我知道:做人不能太傲气,太傲气的话会自以为是,不肯屈居人下。太傲气的话会做不好很多事情,比如不能好好地为人子女,为人兄长,为人臣子。而“谦”是“傲”的对症之药,我们要保持谦卑。谦卑不只是外表的谦卑,必须是发自内心得谦卑,由内而外的谦卑,这样才能做好很多事情。然而我们又不能谦卑过头,进而失掉自信。

    ———刘纪萍

    刘强读《书正宪扇》有感

    今读到“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为臣而傲,必不能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很多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不少恶行,都从傲字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屈服。所以,作为子女而傲的,必然不是个孝顺父母的人;作为兄弟而傲的,必然不是个孝悌兄长的人;作为臣子而傲的,必然不是个忠臣。”人不可以太傲了。对同事,对客户,要谦虚。做一个孝顺父母,热爱工作的好员工。

    “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要外表举止表现出谦卑恭逊,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和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所以,为子谦虚,就能做到孝父母;为弟谦虚,就能做到悌兄长;为臣谦虚,就能做到忠君主。尧和舜之所以成为圣人,是谦虚到了至诚的境界,那便是既有内心的诚实、恭敬和谦让,又有外在的温良、谦恭和笃实。我应该以此学习谦虚,好学,不目空一切。尊重领导,踏实做事,让自己的人缘

  • 10、 雪花秘扇影评

    雪花秘扇影评(一)

    十九世纪的中国,女人必须裹足,生活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在湖南省一个偏远地区的妇女,发展出她们独特的沟通密码:女书。有些少女结为老同,如同精神上的婚配,情谊可延续一生。百合和雪花的关系,起始于一把扇子上的邀约。她们年仅七岁便结为老同(老同指的是同年出生,且长相脾气相近的女孩一生相互照顾,相互爱惜)。

    随着时光转移,经历饥荒与叛乱,她们一同省思媒妁之言的婚姻、寂寞、以及为人母亲的欢喜和悲伤。两个女人在彼此身上找寻慰藉,延续成一种支持彼此生存的情感连结。然而一场误解的产生,让她们终生的友谊遭到崩解的威胁。一个平行的故事发生在当代的上海。老同的后裔,尼娜和索菲亚,在面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复杂的爱情关系,和一个无情冷漠、高速发展的上海的同时,努力保持她们年少时的亲密关系。借鉴过去的教训,这两个现代女性必须理解她们祖先的联系那隐藏在古色古香的白色绢扇后的故事,否则她们或将永远失去彼此。

    《雪花秘扇》改编自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lisa see,台湾地区译冯丽莎)的同名英文小说,故事讲述了分别发生在清末和当代两段女人之间的凄美委婉的感情故事。现代故事当中女主角苏菲和尼娜是很要好的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菲从姑姑口中听到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湖南省的一个偏远地区江永(古称永明)年轻同龄的女孩们在扇面上书写一种当地女性间流传的神秘文字女书,来彼此沟通。苏菲和尼娜在姑姑的组织下结为了密友,发誓彼此一生要成为最忠心、最忠诚、不可分离的伙伴。

    时光回退到19世纪中期的湖南小县城江永,这里生活着两个清秀可人的小女孩,百合与雪花。两人在幼年时结为密友,用女书互诉真情。随年龄增长,两人相继嫁夫生子。百合嫁入富家,雪花却因家道中落下嫁乡间屠夫。因境遇不同,她们的友情已有隔阂,不再是幼时纯洁的友谊,彼此互不往来。误会最终还是在雪花临死前化解开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使百合最终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真情,女书的真意。

    对于片中的女书剧情,不少媒体猜测这将是一部女同性恋电影,不过导演王颖对此进行了否认:一点同性恋的内容都没有。片中两个女主角是结拜姊妹,很亲的朋友,同性恋方面是一点都没有,尤其书里边也从来没有提过这方面。片中的女书被定位成民俗,因此这部影片也被定位成民俗史实大片。

    同名小说被译为《雪花和秘密的扇子》,无论是英文原版还是中文译著都非常生动,不仅语言优美,描写详尽,为我们再现了历史上一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桃花扇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桃花扇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桃花扇读后感、2024桃花扇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