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 > 地图 > 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2024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
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相关栏目
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热门栏目
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推荐
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

(共 3385 篇)

  • 1、 读《站和坐有学问》有感

    今天,我读了钱文忠的《站和坐有学问》,原来简简单单的“站”和“坐”,以及我们日常的行为举止,真的大有学问!《弟子规》中讲“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古人还有“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的具体规定。

    我和文章中的要求比,我有许多方面都做的不好:比如我每次走路,总是蹦蹦跳跳的,有时还专门边走边踢小石子,爸爸没少批评我,但我总是改不了。睡觉更不用说了,我总是翻来翻去,有时趴着睡,有时四脚朝天睡,有时还在床上跳来跳去,妈妈没少担心我,一个晚上要替我盖好几次被子……最惨得是,由于我的坐姿不对,半年前不得不配了眼镜。

    就像文章中说得一样,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才显得有修养,才能保持健康。这些习惯的养成,我要从今天开始。

  • 2、 学问和智慧读后感

    学问和智慧读后感(一)

    罗家伦著有《学问与智慧》一文。顺便说一句,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把此文编进了教材,让我有出乎意料的尊敬。

    罗文对智慧与学问,智慧与文章有极富启发意义的阐述,反衬了曹雪芹之言。

    论断一:有学问不一定有智慧,真正的学问,必然是智慧的结晶。

    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实验,这是生物学家的最常规的学问,但孟德尔以前的生物学家,此实验生物学家们做过千万遍,但只有孟德尔由此发现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达尔文、爱因斯坦与孟德尔一样,都有从常规中发现非常,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智慧。

    论断二:真正的智慧,必然以学问为基础。否则只是昙花一现、浮光掠影。智慧不是空穴来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零星的智慧,如火花乍现乍灭,不足为道。

    论断三:文章、书籍分两种有智慧的和无智慧的。故而读书也需智慧,即辨别文章、书籍的价值,要读书有间,不要劳而无功。

    在一个以网络为载体,海量信息蜂拥而来的时代,如何鉴别真学问,如何鉴别有智慧的好书好文,生出了别样的难题;同时这也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给写文章,无成本发表文章,生出了意外的便捷。

    这样,网络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势在必然。这也是必要的代价,信息匮乏、封闭、垄断、人为操纵从来都是有害无益的。

    我在网络上找文章,以罗家伦先生的《学问与智慧》为基础,以学问须洞明世事,文章要练达人情为标准。诸位一定会问,你有判别真假学问的智慧吗?。嘿嘿,洞明世事也好,练达人情也罢,关键看有没有真性情,是不是有慈悲心,化繁为简,抓住这点,不及其余。

    学问和智慧读后感(二)

    今天读了学者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一文,让我收获很多。一直以来我一直把知识等同于智慧,它让我懂得了应该如何理解知识,如何理解智慧,如何看待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文章的见解独特,语言也很精炼,优美而意蕴深刻的句子俯拾皆是。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确实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一语道破了知识智慧的区别,知识是有领域的,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学问,但智慧是人深处发出来的,它是人自身的,而知识是完全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而且也永远是某些疆域的。

    一个光有学问没有智慧的人,是一只徒有一背的货物的驴,是两脚的书橱。生活中也有一种这样的人,读书不太多,

  • 3、 《细看历史有学问》读后感800字

    有一种说法,认为缠足一事自唐代开始,起源于波斯人的舞蹈。南唐与大唐相距不远,况且,缠足起源于舞蹈一说的可信性也较之前者尤甚。或许李后主的娘娘只是一个著名的缠足者,而非开创者?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告诉我们,南唐后主李煜在唐人对弓鞋痴迷的审美基础上,别出心裁地将这种弓鞋用长长的布帛缠起来,以代替袜子。

    清朝有个叫方绚的,自称评花御史,又称香莲博士。对古代女子缠足一事从诸多角度和方位予以分题描绘,可以说是关于中国女子小足的专著。同时,这也反映了封建文人和士大夫们对女子香莲充满丰富联想意会和封建历史积累的审美欣赏、审美感受及审美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品藻》亦可谓是一部香莲美学之作。如此书中《香莲五观》一节说: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莲有术,必观其步。然小人闲居工于著,操此五术,攻其无备,乃得别戴伪体,毕露端倪。

    严重跟风的女性们为了这两朵金莲所暗含的审美趣味,付出了自由的代价。受人尊重的朱熹朱老爷子极力倡导缠足,认为这是天下大治的基础。因为女人缠了足,便可做到男女隔离、授受不亲、静处深闺。

    在男人们呼喊着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而不肯伤及自己一根毫毛的时候,却被一种近乎变态的性心理驱使着,口耳相传着女人小脚的千般妙处。瘦欲无形,看越生怜惜、三寸金莲、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摩抚。更有人将两只严重变形了的小脚中部所形成的塌陷,形容为两轮弯月,实在是处心积虑到极点了。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把本是男身的观音菩萨化为美丽的女子,而且是小足观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可见明朝的风气对小足是何等着魔!明朝时期男子择偶第一标准,就是看女人的脚是否够小。男子嫖妓也多玩妓女的一双纤足,因此被戏称为逐臭之夫。

  • 4、 学问学问 (500字)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知识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如果你光学不问,光问不学,是没有用的;如果你光问不学也是没有用的。正如哥白尼,哥白尼对科学奥义的不懈追求,正是从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开始的......

    有一天,哥白尼在玩耍的时候看见了一只母鸡在下蛋,他好奇地走了过去,母鸡在鸡窝上坐了许久,约半小时过去了,一只小鸡,两只小鸡,三只小鸡......终于被母鸡孵出来了,他很好奇,便回家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小鸡是怎么孵小鸡的啊?父母对哥白尼的问题哑口无言。

    看吧,这就是哥白尼众多的怪问题之一。

    我们从小就应该从普通的事中发现问题,完全可以请教别人,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只要能给你启发的,无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为沈拓。他和哥白尼不一样,他问问题如果找不要到答案,就会去亲自实践。

    对啊,凡事必须亲自去实践、去寻找答案,当然,要先询问身边的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不能光学不问,光问不学。这样学了也是白学,问了也是白问。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学好。别忘了,还要实践。

    六年级:neverlet

  •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后感

    篇一: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摘 要: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我国古代公开讲学授徒之先河。他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且对今天的教育也起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组织形式;课堂结构;教学原则

    今天偶尔看到《论语·先进》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篇,读后感触较深,现简析之。 “侍坐”主要讲述了孔子门下四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一次谈话。实则是孔子所上的一堂“政治思想”教育课。它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了孔子的“导学式”教学观和方法。

    一、“自由式”的课堂组织形式

    几千年来,我们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条件不断的改善,但教师站在讲台前,学生坐在课桌前这一上一下的传统课堂组织形式并没有多大的改观。而“侍坐”这节课,组织上不拘一格,十分自然。文章第一句写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首先,从“侍坐”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四门弟子围着孔子盘腿而坐求学的情景。其次,表现在谈话的气氛上。在孔子的启发诱导下,“子路率尔而对曰。”从“率尔”一词可以看出子路在孔子面前无拘无束,师生关系极其融洽。

    二、“启、谈、讲、质”的课堂结构

    “侍坐”一文虽然叙述的是四门弟子与孔子的一次谈话,但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孔子教学的基本课堂结构。当子路、冉有、公西华

    篇二: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龙源期刊网 .cn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作者:方以春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6期

    摘 要: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我国古代公开讲学授徒之先河。他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且对今天的教育也起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组织形式;课堂结构;教学原则

    今天偶尔看到《论语·先进》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篇,读后感触较深,现简析之。

    “侍坐”主要讲述了孔子门下四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一次谈话。实则是孔子所上的一堂“政治思想”教育课。它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了孔子的“导学式”教学观和方法。

    一、“自由式”的课堂组织形式

    几千年来,我们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条件不断的改善,但教师站在讲台前,学生坐在课桌

  • 6、 读《重要的并不是站的有多高》有感

    读完此篇小哲理散文,收益很多,不得不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题目《重要的并不是站的有多高》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开门见山,与后文相呼应,乃一佳笔。

    作者在阐明这一道理的时候,运用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穿插于文中,让读者顿生趣味,增强这一道理的可信度。将军和士兵在美国内战后为选国议员而各自发表演讲,将军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士兵却只说了一些平常事,最后说;我是一名士兵,我要保护将军的安全,我要为他挡子弹。朴实无华,却出乎人意料的打败将军,成为议员。通过作者对比这两人对话,作者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高尚与否,关键并不是看他在为自己标榜什么,而是要看他为别人付出了什么,人与人之间,任何一种与功利相挂钩的交往,都会丧失生命所拥有的纯度和馨香。自己永远无法做自己的镜子,只有别人才能映出自己的影像。有时候,重要的并不是站得有多高,而是谁给你扶梯子。作者对这一故事的感悟深切而又细腻,让人品味完故事后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故事内涵拿得很准,并用通俗的语言向人们解释。

    最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篇散文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 7、 培根论学问读后感

    培根论学问读后感

    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底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底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底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底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底锻炼;盖人底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底修剪;而学问底本身,若不受经验底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底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底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末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末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末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末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着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

    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 8、 说话的学问读后感

    说话的学问读后感(一)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一书,凝聚了作者刘墉三十多年关于讲话、沟通的诸多心得与丰富经验,所有理论都被巧妙蕴涵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之中,读之如沐春风,仿佛与大师面对面聊天,轻松有趣又受益匪浅。

    在本书里,刘墉先生以沟通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通过详尽的案例加以佐证。为什么要进行沟通呢向什么方向进行沟通如何突破沟通的障碍这些问题都一一被解答的同时,我逐渐明白了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是双向性的,无论对工作,对生活都非常重要,在工作中,上级与下级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无时无刻不存在沟通,要把工作做好,沟通必须是畅顺而有效的。然而,沟通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有效的沟通也需要技巧,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为达成共同的协议,需要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最后解决问题。通过看这本书,我深深感到沟通的妙处,沟通可以解除误会、达成合作、促进生活、带来收获。

    沟通其实并不难,我觉得与人交流沟通的关键是真诚的态度。善于在言谈说话间表达出自己真诚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听者,使听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打动听者的心。首先沟通要发自内心,真心诚意,谦和大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只有这样对方才会在交流中会体谅到你的诚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使对方在情感上引起共鸣,重视你们之间的交流,才会有下一个阶段的互动分析、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诚的沟通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美好而和-谐,也容易达成共同的意愿。流畅但缺乏诚意的话语,就像没有生命力的花一样,虽然美丽但不鲜活。

    其次,语言要真诚。真诚的话语能够使人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我们有必要在与人交谈时,在言谈话语间表露出自己的真诚。大多数时候,一句真诚的语言,可能只花你一分钟或几秒钟的时间,但对于听者来说,你的简单而真诚的一句话可能会带来他一天的好心情。就比如我们的收费员在与司乘人员进行沟通时,通过真诚的微笑,温馨的您好、一路平安让司乘人员带着愉快的心情踏上旅途,带着美好的祝福更加开心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沟通无处不在,沟通让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通过激-情饱满的心态、从善如流的沟通能力,来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用真诚和微笑打造路畅人和的大道青银。

    说话的学问读后感(二)

    说话是门学问,俗话说,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这话究竟该怎么说,完完全全是有门道的。《说话之

  • 9、 剪枝的学问读后感

    剪枝的学问读后感(一)

    《剪枝的学问》是我们三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我非常喜欢读。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舍才有得,减少是为了增加。我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对被誉为种桃能手的王大伯及他的桃园,从满怀好奇到一脸疑惑,从将信将疑到最后的又惊又喜,知道了,原来王大伯剪去的枝条是舍,丰收来的桃子是得,剪枝的学问原来就是舍的学问。

    王大伯的学问从劳动中来,从生活中来。作者得到的学问从看中来,从问中来。生活处处有学问,种花草有学问,打扫卫生有学问,烧饭烧菜有学问,做任何工作都有学问。

    我们语文书上每次练习中都有处处留心,处处留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就会有学问。所以,我们要观察身边,时时处处皆留心,去获得身边经常擦肩而过的大学问。

    剪枝的学问读后感(二)

    《剪枝的学问》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在桃树生长过程中会适宜的剪掉一些疯长的枝条,让其它的枝条吸收到更多的养分,结出丰厚的果实。这让我想到婵真 了关于母亲种地的许多事情:在棉花生长的时节,母亲会干净利索的打掉棉株上的二芽,那些嫩生生的透着鹅黄的二芽,甚至还没有具备棉枝的相貌就被无情地摘掉,常常令我分外怜惜。在载插树苗的时候,母亲会刻意地留出婵真银杏 很大的空行,我也会怨愤不已,好好的田地,干嘛白白空着。而母亲总是笑眯眯的不作答,经不住我的百般缠绕而简单的敷衍:长大以后你就自然明白了! 生活里的学问确实是多,而且无法跨越,必须脚踏实地才能真真切切明白婵真 !现在想来,母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很多事只有经历了自然才会明白,语言和说教在人生这个话题上确实显得无力,苍白。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耐心地告诉我: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集中主要精力婵真银杏 和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人生。这让我想到小时侯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一心二用,甚至多用,到头来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像这样的吹嘘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虚无。现代社会,时尚婵真调理霜 跳槽,还有很多人把跳槽当成一种本领来炫耀,曰: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觉得这是常理。我们有选择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权利,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一种跳跃的过程中,我想终有一婵真调理霜 天会因为精力的衰简而疲惫不堪,得不偿失。在这一点上,跳蚤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集中优势兵力,是《孙子兵法》中的军

  • 10、 《学问与趣味》读后感

    《学问与趣味》读后感

    最近早上起来都会想读《学问和趣味》越读越发现意味深远,可能是过来人,总有些感触。

    每每读这篇文章我都会想起上学的时光。上小学时,我的数学比较好,而且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完成,语文都是一般虽然也不差。其实我是比较喜欢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写作业,可就是奇怪数学老师就没那么多作业我数学就学的很好,考试一般都是90分以上。上初中时情况开始转变,语文依然不好,英语学的特别好,数学不行了。可能是我比较不喜欢数学老师,当时我是转校生,数学老师是班主任对我们这些转校生不太友好,我第一次数学测试考了60多分,我谁也没告诉,老师讲评讲试卷时我也没有勇气把卷子拿到桌子上。我记得有一次她找我旁边同学谈话(因为那个同学考的太差了)她说即使一天学会一道题也不至于考的那么差,当时我由于对这个老师的偏见太深,心中只想一天学一道题,谁又能知道学会的这些题就是考试要考的呢,所以初中三年我数学成绩其实是曲线形的,时好时坏,都是看老师怎么样,而我英语一直处于所有学科的优势。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其实当学生的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虽然是到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每次读《学问与趣味》我都会想起,上初一时我很听一位生物老师的话,考试完的试卷回去用本子抄下来,然后再自己做一遍,所以我生物学的特别好,期末考试考94分,老师自己掏腰包发的本子。可是我不知道举一反三,没有用到其他学科。我很听英语老师的话,每篇课文都会背,所以即使我没有练语法书,买课外习题英语一直很好,很有语感。我不听物理老师的话,他说每天回到家用15分钟把他讲课的笔记复习一遍,我没有做到,我的物理一直到高中都没有上去,高考大综合差的一塌糊涂。初三时我没有听代数老师的话,说我们用的教科书读30遍50遍都不吃亏,我偏偏钻研有难度的题,中考基本题就没答好。其实这么多年,我有时也会想起这些,别人问我怎么把英语学好的时候,我总是说我喜欢,但看到《学问和趣味》后我才大悟,是我先学懂这门课的,如果一开始我就没学会估计我也不会对这个感兴趣了。

    联想到以后孩子的教育,因为我也马上要结婚了,我就想没用太大必要去培养孩子的趣味,应该让他在某个年龄段该学的东西学会了,中国传统诗词歌赋一定要学的,我还是不太主张孩子过早的学英语,也不主张家长把孩子英语的学习比国语的学习看的更重要。学好中文是学好英文的基础。其实相比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心里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6-25

  • 2021-07-30

  • 2019-09-28

  • 2023-05-26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4

  • 2022-02-15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1-05

  • 2023-02-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6-26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2-01-05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24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09-23

  • 2021-06-17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09-21

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2024站和坐有学问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