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窥视印度读后感 > 地图 > 窥视印度读后感,2024窥视印度读后感
窥视印度读后感相关栏目
窥视印度读后感热门栏目
窥视印度读后感推荐
窥视印度读后感

(共 8665 篇)

  • 1、 读《窥视印度》有感

    读《窥视印度》有感

    miss方

    看了奥尔森的《国家的兴和衰》然后突然感觉想要了解印度的文化,那么我去搜就看到这本书,相对于《国家的兴和衰》专业性很强,看了好几天,而这本书读起来就挺好玩,大概花了几小时就看完了。作者既是画家又是作家,这种感觉好棒!在书中大量的插画,我也是很感兴趣。正如老师说的因为不同所以浪漫,我对印度文化很是感冒!特别是饮食啊,当插画是关于饮食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我的眼睛睁的有多大(虽然不喜欢吃饭,但是对美食很有向往,以前会看印度美食的视频)。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很具有吸引力。

    印度的国度很大,当然地域差别也很大,其实我很想深入的了解一下他们的种姓制度,他们很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使法律上规定不能有这种歧视,但是种族制度深入人心,正如老师说的我们的城市向所有人开放,但是会通过资本排出一些人,而印度就是很光明正大的排除不属于同一等级的人,居然没有反抗。他们的贫富差距更甚,暂且不说这么这么深刻的话题,因为我的储备有限,而且我希望自己看杂书掺入更少的功利性,享受谈感受。

    作者写这本书的视角,根本不像一个50多岁的男性,我觉得完全是我的视角啊!对什么都报有好奇心的感觉,而且感兴趣的点跟我也很像,所以我内心认为作者应该是一个很具有浪漫主义的人,通过描述住宿水平、建筑外形、饮食情况、宗教等等感觉能进一步了解印度,正如作者说的很多人去过一次印度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一种是去过一次还想再去的那种,另一种则是去过一次再也不想去的那种,我感觉如果是我的话,我应该是属于那种能吃苦的那种,可能去过一次还会想去的那种,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矛盾体,生活很是枯燥甚至外人看来我是一个无趣的人,但是我又会向往那种具有挑战性的生活。最近萌发了一个念头,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可以我想去支教,嗯,我是那种没有职业规划,就业意识非常弱的那么一个人,甚至不想竞争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那种。人生那么短,多么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也知道很多的支教并没有那么的纯净的目的,我也知道我可能不那么能胜任,我也知道在自己经济基础不能支撑自己生活的时候,谈愿望应该都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对于这种因为地域、出生而产生的不公平,我感觉我内心是那么的不舍得。希望自己能够慢慢强大起来,有一天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能够在阳光下开怀大笑。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深入的了解印度,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别制度,感觉自己又开

  • 2、 印度暴徒影评

    因为是米叔的电影,所以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但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却在印度遭遇了滑铁卢的失败,而阿米尔汗本人也亲自道歉了,那么这部耗资将近3亿软妹币的印度暴徒究竟还值不值得我们去电影院一看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最近几年中国在引进印度电影的力度上增加了不少啊()。就今年就引进了10部,不过口碑都还行。说起在反讽自己国家又昭示着它在发展的电影,印度的可谓是神作!还有每一部印度电影都要融入的唱跳还是挺值得期待的,毕竟这也是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那么话说回来,这部电影有什么期待的呢?

    首先就是米叔的造型吧,妥妥的加勒比海盗船长的翻版,还是有着浓浓的英国殖民地服装特色的,因为故事的背景就是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这一开始的两艘大船,就反映了殖民时期的航海的扩张和侵略场景,当然令我眼前一亮的还有印度梅兰加尔古城堡,这个城堡真的看起来很精致!而且这部电影的特效和动作都是国际知名的团队打造的,冲着这花的3亿,也要去看看这个特效!

    在电影的情节方面,过多的就不透露了,但是还是很具有反讽意思的。比如米叔骑着小毛驴喊驴子主人,还有弄巧成拙替船长女儿挨了一枪的故事,都是有点反转,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的。

    我们也看过米叔以前的很多电影,基本上都是反映一个比较大的点,具有很强烈的社会意义,那么在这部电影中,它最主要的大概就是讲爱国。没有那个国家的人民愿意被压迫的,即使是印度现在还保留着一定的英殖民地文化,但是占领国家领土的行为本身就是每个国家都不能忍的。故事还有的就是米叔饰演的这个角色本身是一个混混,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好啦。这部电影还是可以去看看的,不过面对印度市场的扑街,大家还是自己思量吧!就个人而言,支持米叔!

  • 3、 《印度记》读后感600字

    《印度记》读后感600字:

    印度这个国家,我一直不是很了解,不过现在我读完了于坚写的印度记,我又更多的了解了印度。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印度的街道,那里的街道五颜六色,人山人海。大家挨挨挤挤,互不相让,大街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又变成了黄色。大街两边全都是小摊、杂货铺、破旧的楼房。

    印度的恒河,是他们的圣河。他们认为河里的水是圣水,印度的人们都会来到恒河边洗澡,人们主要用的水也来自于恒河。

    可是,水那么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人喝这么脏的水,而且还是生水。虽然书里留给我的印象是脏乱差。可是,印度还是有美丽的地方,比如说泰姬陵。在书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泰姬陵的美,和建造它的不容易。

    我去过十三陵,可是它绝对没有这个漂亮。建造这个泰姬陵用了22年,而且还花了差不多2万人。远看泰姬陵,就像一个大城堡,它全都是用白色的大理石造的。

    每个石柱上的花纹,美得让人瞠目结舌!如果这是一个城堡,那我想进去住一住,可它却是一个陵墓,我可不想住到墓里去。

    在印度人们是有分种姓的,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最低种姓的人就是贱民。这个世界还是很不公平的,有些人生下来,命运就被安排好了。

    印度的人们,一般吃的东西都是以豆类为主的,他们是玉米、小麦,还有一种叫做恰巴的饼。在印度,有许多苦行僧,他们用残忍的方式来折磨自己。

    他们认为,这样做了就能去到天堂的极乐世界。读完了印度记这本书,我对印度又增加了一点好感,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印度看一看,也许哪里,并没有我想的那么脏,那么乱。(作者:可可)

  • 4、 印度狂奔读后感(3)篇
    印度狂奔读后感 第(1)篇

    如果搁以前,肯定不会读这本书。因为印度在我粗浅的印象中,脏乱差,“开挂的民族”,“不洁的左手”,强奸案频发。甚至以前曾经接待过印度的客户,那咖喱味卷舌的印度发音以及全身甚至连耳朵孔都布满的毛发,对这个国家真的难以抱有好感。

    近段时间刚好有同事去印度出差并帮忙买到了给同学妈妈的抗癌药,是印度客户帮忙买的,顿时对印度的印象有了改观。刚好看到这本书,于是想做更多的了解。

    任何国家都有好人和坏人。作者在印度旅行的这篇游记中,详细客观且生动。虽然从他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到一定是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阻碍,但是大部分的篇幅还是在着重介绍印度的美景和遇到的善良的人,对偶尔发生的恶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特别是游览泰姬陵的感受,把那种孤独感刻画的入木三分,让人有想去看看的冲动。

    作者也是个开挂的人,带着几个人的朋友团旅行,从尼泊尔到印度再到巴基斯坦,印度语印巴语英语都会说;文化历史人物典故以及宗教了解的非常透,从与人聊天到砍价,再到讲道理甚至训斥人,都让人佩服不已。

    所以无论去哪里,要想真正对游览的地方有深刻的认识,提前做好功课是非常必要的。

    印度狂奔读后感 第(2)篇

    这是作者第一次去印度,九天行程,流水账游记。旅行经历也许在2008年左右,因为文中反复提到中国的奥运会,但是本书的序却写于2012年。当时可能地图导航还没那么方便,感觉晕头转向的。通篇都是作者用中国式精明,和各路印度奸商小贩&店家斗智斗勇的经历,读完对印度委实没太多好感。我有个女朋友是个摄影师,自己背着行囊和沉重的摄影设备,还穿越了沙漠,她拍的恒河视频加上配乐,让我对这个古老的国度顿时心生向往。用她的话讲:要多有善的眼睛才能看到旅途中的美人美事,要多有爱的灵魂才能真心实意的信任远方。不过在后记中作者盛赞这个古老的国度,可能旅途艰辛,狂奔加穷游中只能诞生心情欠佳的流水帐游记吧。作者是印度语专家,文笔虽平铺直叙了点,可学识的确渊博,他推荐了一本全球畅销书,《the far pavillions》,据说是印度版“飘”(本书第193至205页),上网搜了一下,居然是个印度酒店的名字,估计还没有中文版。

    印度狂奔读后感 第(3)篇

    心驰而神往,跟着在北印度狂奔了一趟。最近朋友圈里有人组织驾车进藏,带队的是第三次去了,大家对此的反应无非几种,一是家里最好不愿出门的,二是羡慕着叫喊着却被羁绊着的,三是去过但还是

  • 5、 妹尾河童《窥视厕所》读后感2000字

    买过很多河童《窥视》系列的书,《窥视欧洲》、《窥视日本》、《窥视印度》、《窥视工作间》、《旅行素描本》等。很喜欢他的书,他会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每一样东西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老老实实素描下来,特别是他会从上方视角以一点透视描绘整个房间里的场景,记得有一本书中他还教读者怎么画这种画。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我特别喜欢那些画。

    他的这些旅行记录的视角也挺有意思。对于游记类,日本作家通常会以一种较低的普通人视角写,充满了焦虑、狼狈,看着亲切也好笑,有时还啰啰嗦嗦讨好读者。之前看春上村树的很多游记也是这样。不像我们国家的作家,高屋建瓴,慷慨激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通分析,只是空洞得看不下去。这似乎也是咱们国家文字的传统。相较之下,还是赵忠祥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草原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画面感十足,流传后世,广为人知。

    实话说,很喜欢日本厕所,除了功能合理之外,仅就常常见到在家居厕所里摆放一双拖鞋这一做法(有时候进厕所会不由自主觉得脏),就让人感慨这就是细微周到而敏感的日本。看到这本书,毫不犹豫就买下了。迫不及待拆了塑料包装纸翻阅,觉得有些失望。河童的素描插图还是老风格,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出人意料惊艳的东西。待到从头开始认真看下去,便又感到欢喜。依然是那种低低的,甚至是小津安二郎那种趴在地上的视角。不禁感叹,也只有日本能拍出《深夜食堂》。这本书有时候还温柔地把你拉回那些过去的岁月。

    很多日本作家也很喜欢写厕所,不关乎所谓的文化,关心的是自己每天大便的形状和色泽,为转身看到了自己生产的完美大便的成就感欢呼雀跃,甚至叫老婆来参观无聊吧?我觉得很好啊,生活不就是各种细枝末节的堆砌吗?不像我们,太严肃了。

    书中一篇介绍诗人高桥睦郎家的厕所。高桥家的厕所间里的装饰和所有东西全是粉红色的,各处摆满了装饰品(很多陶制屎壳郎),在墙上贴的相片、明信片上头写了三句拉丁格言:

    想想大便吧!;

    大便完再吃吧!;

    有进有出!。

    这些格言非常后现代。当看到河童在认真抄写格言时,高桥对他说:其实,那些拉丁格言都是我编的,河童先生,差不多该吃饭了。边聊排泄的话题边吃吧!

    其实看这段的时候我也正好在吃早饭。

    按照广告人仲畑贵志的说法,所谓好的点子和想法,或许就像在厕所里自然而然的扑通一声,都是令人欣喜的吧!

    作者还认真介绍的古早厕所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厕所。那至今仍保存在埼玉县川越市的寺庙喜多院中。桧

  • 6、 印度电影观后感

    昨晚一家人看了这部时长2个半小时印度电影,动人的歌舞,感人的情节,让人忘记了时间。看似一个简单的科幻喜剧,却表达出了唯美的爱情故事和对地上宗教尖锐的讽刺。把一个复杂敏感的宗教问题用喜剧的形式来揭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高明和大胆。精彩的故事,唯美的画面,干净的剪辑,出人意料的情节,每一个环节都看得出是用心在做。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人们去思考一个深刻复杂的问题。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巴菲的奇遇》,《武林争霸》到今天这部,印度电影在不断给我惊喜。印度电影给我最初的印象是80年代初上初中时看的《大篷车》,载歌载舞印象深刻。今天的印度电影仍然是载歌载舞,他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时间的长河淹没,反而利用现代的声,光,影技术让之大放异彩。印度电影能做到老少皆宜,而且被世界承认,正是由于他们努力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完美接合。看得出他们一直用心在做。 反观中国电影,其实我没资格评论中国电影,因为近几年来我几乎没看完过一部国产片。开演10分钟不能吸引我,马上换。感谢网络使我现在不用跑到电影院去受那些烂片的罪。但我知道中国电影和中国足球有得比,甚至更烂。论人力,物力,财力我们都看不起印度阿三。可做出来的东西有目共睹。好坏先不论,审美有高低。用没用心做还是看得出来的。国内xx导演,xx明星就能成为一部电影的卖点。电影本身成了次要的,所以不用花心思,中国人多的是(不愁没票房)忽悠国人的本事还是有的。浮躁,迷乱,做作,虚假充斥着国内的银幕。更恶心的是主流媒体还时刻捧臭脚......(此处省掉1000字!) 不吐槽了,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不要因片名翻译得烂而错过一部佳片哦。(看三傻前有教训的) 温馨提示:前部分轻松搞笑,后部分请准备纸巾。
  • 7、 《印度暴徒》影评700字

    《印度暴徒》影评:正邪难辨的阿米尔汗将反套路进行到底 从近两年起,印度电影基本上保持着每年必有爆款的节奏,从热血贲张的《摔跤吧!爸爸》到温情又励志的《神秘巨星》,以及颇为魔性的印度史诗级大片《巴霍巴利王》系列,简直让人对印度电影神采飞扬的独特风格欲罢不能。 不过,不管是或不是印度电影的粉丝,基本上都会对阿米尔汗这个名字感到不陌生。没错,他既是《摔跤吧!爸爸》中的严厉父亲,又是《神秘巨星》里的个性音乐人。在今年年末,又有一部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大片洗脑来袭,那就是将于12月28日上映的《印度暴徒》,别看名字挺朴素,可米叔这次的角色绝对够颠覆! 和许多立足印度当下社会、探讨现实问题的印度电影画风不太一样,《印度暴徒》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1795年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印度期间,发生在英国殖民统治者和印度暴徒之间的传奇故事。不出所料,这一次米叔扮演的角色正是在两方之间不断游走周旋的混混弗朗基。只见他身骑白马,一头小卷发,头戴高帽,摆出流浪者一样吊儿郎当的样子,要不是用手抬起帽子边沿一角,露出眼睛,还真的认不出来是当初那个威武霸气的阿米尔汗。 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特质上,阿米尔汗饰演的弗朗基都和原本那些正气十足的角色有所不同。电影中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者,为了金钱利益可以站在印度人民的对立面,对英国殖民者卑躬屈膝。这一次弗朗基又接到了新任务,就是潜入反抗组织阿扎德中,充当间谍获取机密。接下来最精彩的一系列反转,也在此埋下了伏笔。 除了自带吸睛体质的阿米尔汗,在《印度暴徒》中饰演反抗军阿扎德首领的是有着印度成龙称号的阿米达普巴强,他在之前上映的《老爸102岁》中饰演的正是人老心不老的活泼老爸。作为为印度人民伸张正义的印度暴徒领袖,他一开始对身份来历不明的弗朗基伸出了真诚的援助之手,但弗朗基的行为却越发令人生疑,甚至引发了一场拔刀相向的精彩对手动作戏,而弗朗基的内心变化和阵营选择也在悄然发生,到最后甚至连观众都猜不到阿米尔汗投奔的是正义还是邪恶的一方。 作为一部片场两小时的动作冒险喜剧,你能想到的印度元素基本上都能在《印度暴徒》中找到:魔性与养眼齐飞的印度歌舞、难以料想的剧情走向、血脉贲张的动作戏码、紧凑凌厉的镜头剪切这部耗资三亿美金的印度大片,在气势上果然完全不输好莱坞! 其实,《印度暴徒》中的暴徒设定和中国的刺客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身份和行踪都很神秘,天生具有反叛精神
  • 8、 《印度数学》读后感300字

    第一次看到书名《印度数学》,和封面上的小标题—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学课。我就在想,印度数学?它和我们学的数学有什么不一样么?数学还有不同的?“最神奇的数学”,为什么神奇?神奇在哪?难道不用加减乘除?带着满心的疑问,我翻开了书。

    书里讲的也是加减乘除,那神奇在哪呢?它的神奇就在它算式的算法。咦?难道不是按个位,十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吗?没错,印度数学的计算方法还真不是这样,不信?我举个例子吧。比如两位数减两位数:92-43,它的计算方式是把92分成90+2,43分成50-7,再从高到低计算,整数相减,个位相加。

    我最喜欢的是“结网计数”这篇,因为它完全是用画图来计数。(

    书里还有许多计算方法是我看不明白的,比如面积计算法,一元一次和两元一次的计算。

    果然,印度数学的这些计算方法和我们学的很不同,但是真的很有趣。我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数学还有这样的啊。

  • 9、 《走出印度的勇士》读后感1000字

    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印度的沙漠中走过,是谁?原来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潘德明。为了一种神圣的使命,他孤身一人跋涉在原始森林中。一天,潘德明一觉醒来,发现在休息的树下卧着一只斑斓的猛虎,他该如何赶走猛虎呢?他正在沙漠中行走,突然飓风大起,沙丘滚滚而来,他会不会被埋没?他累了,支起帐篷准备休息,不慎触动了蜂窝,骤然,成千上万只黄蜂向他袭来,他会不会被蜇伤呢?带着好奇、猜疑,我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

    一天早上,当潘德明一觉醒来,一只斑斓猛虎正躺在树下,他随机应变,拿出随身带着的锣锤“当,当,当”击了击,那斑斓猛虎立刻溜之大吉了,正是那面锣锤,他以后遇见百兽之王也不怕了;当他来到了一片沙漠不久, 遇到了一次冲天而起的飓风,千百吨黄沙被它轻轻地卷起,“噼噼啪啪”地打在潘德明的帽子上、脸上、手上,直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可是,他并没有停止不前,而是更坚强地向前行走;当潘德明在一次艰辛的征途中休息的时候,不慎绳子拉得过紧,“啪”一声触动了树上的黄蜂,霎时,一大群黄蜂成团成团地向他冲来,潘德明乘势一滚,用雨布遮住头和身子,经过一番周折,黄蜂停止就攻击。第二天,他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西走了。一路上,他脑海里萦绕着古希腊人在埃佛勒斯峰上的格言:“如果你想强壮,那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正是这句名言,使他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记得一个晚上,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没多加思考就请爸爸帮忙。呵,说也怪,爸爸偏偏不那么”热心”,朝我一本正经地说了两个字“画图”,我撇着嘴,咕噜着“画图能解决?”我将信将疑地画了图,也别说,这画图还真管用,果然没用多长时间,难题被我解决了。

    以前的我就是这样,一碰到困难就缩手缩脚,怪不得我的成绩经常不如我愿,我想,也许就是我知难而退的原因吧。

    俗话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是一点也不错,要是我每次能像潘德明那样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勇敢面对,主动想办法克服,不去依赖别人的话,我想到最后应该是困难害怕我,而不是我害怕困难了。

    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个人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呢?那关键得看我们有没有潘德明那种勇敢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正如人们常说的“勇者必胜”吧。

    想到此时,我顿时觉得眼前一片明朗,谢谢你——潘德明,是你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力量,我会永远记得你的

  • 10、 《印度:受伤的文明》读后感800字

    本书的作者是维迪亚达。舒莱普拉德萨。奈保尔,是当代英国的文化巨匠,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获奖无数,包括布鲁克奖利斯假毛姆奖,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能够剖析印度社会文明,说明他对印度一定非常了解,至少,他自己就是出生在印度移民家庭里。

    本书的作者是维迪亚达。舒莱普拉德萨。奈保尔,是当代英国的文化巨匠,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获奖无数,包括布鲁克奖利斯假毛姆奖,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能够剖析印度社会文明,说明他对印度一定非常了解,至少,他自己就是出生在印度移民家庭里。

    听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想扩大一下自己的眼界!印度,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且是我们的邻国,可是从小到大我对他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仅仅限于几个名词,比如:佛教,释迦摩尼,圣雄甘地、泰姬陵;而且就针对印度的事件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从未深入了解的,中印边界战争和最近的中印冲突。就在前几个月,"印度阿三",以及对他们的贬低的内涵段子,几乎占据了我的信息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弥补对于印度的知识,就我的国际格局来说,是急需恶补的一堂课。

    记得好像以前在看季羡林关于佛教的一本书里对印度的历史做了一个阐述: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印度半岛的北部,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印度很少受到欧洲以及东亚中亚文明的侵袭。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印度的文明孕育和发展相对平和稳定。在这种平稳的环境中,印度教的发展,就自然的根深蒂固。然而,印度教所倡导的种性、业和苦行这三大特点,却严重地桎梏了印度的思想文化发展。种姓制度把,印度社会阶层加以强制的分化,而且阶层之间的融合简直是难以逾越!更要命的是事业和苦行的倡导,使得印度各阶层的人,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导致他们把人生的绝大部分需求,寄托于虚无的来世。可是纵观世界历史,现实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印度教的深刻影响,加上英国长期的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近现代史中印度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十分缓慢。而生于斯长于兹的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引领印度走向了民主独立。可是它采用的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面,也是深受印度教认命和顺从的影响。中国的古语说的好,所谓不破不立,这种独树一帜的民族独立方式,却没有从精神上打破印度教的桎梏,也没有从政治上摆脱被殖民的持续影响。这就导致,印度近现代的文明,从政治局面来说饱受村庄共和的桎梏;从发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1-05-05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09-01

  • 2022-12-19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3-01-20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3-04-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2-03-21

  • 2019-10-28

窥视印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窥视印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窥视印度读后感、2024窥视印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