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 > 地图 >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2024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范文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相关栏目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热门栏目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推荐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

(共 6738 篇)

  • 1、 《嗨,披萨》读后感200字

    这是一本带有幽默风趣的绘本,让小朋友们更加充满了兴趣看完整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披萨进入了选秀节目,得到第一名的却要被吃掉,披萨中的大块头获得了第一名但是却要被吃掉,于是,他找各个朋友代替他,最后朋友们都不愿意代替,他又分别走了辣椒、洋葱、大蒜,还有番茄来代替自己。可是最后自己和同伴,还有洋葱大蒜,那些人全部被吃掉的故事。

    这本书有大胆的想象力和不同的风格吸引小朋友们去看,所以我非常建议大家去观看这一本书。

  • 2、 《特别女生萨哈拉》读后感

    特别女生萨哈拉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看的书《特别女生萨哈拉》。

    这本书讲了一个名叫萨哈拉的女生的特别成长经历。萨哈拉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在校长、老师、同学的眼中是一个差生。其实她喜欢阅读,经常疯狂地写作,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藏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在她上第二个五年级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波迪。波迪老师用自己的方式,爱护着每一个孩子,她鼓励、认可萨哈拉,使萨哈拉从一个不自信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的好孩子,并且和班里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有时候也没有自信,学习中缺少耐心。我也要像萨哈拉一样,执着于一件事情,并且努力做好它。我希望我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得到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的肯定,并且坚持自己的梦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特别受人欢迎的小女孩。

  • 3、 提姆与莎兰

    我家有一套故事书名叫《提姆与莎兰》,这套书的画家很厉害。平常人们都很厌恶老鼠,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是这个画家却把老鼠画的像婴儿的微笑一样可爱。我认为这套书中的老鼠像平时人们养的宠物一样讨人喜欢,我真心希望有这样两只老鼠作我的朋友!

  • 4、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400字

    【篇一: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自从读了《马提与祖父》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体会到了你爱的人永远活在你心中,也懂得了只要你爱她,他就会永远活在你心中。这就是真爱不灭,精神永存的道理。

    这本书的大意:祖父病得很严重,将要去世。每个人都很伤心,只有七岁的孙子马提没哭。他正胡思乱想着,突然听到祖父邀他一起去散步。于是,便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但在旅程中祖父却一直在慢慢地缩小。最后,祖父被马提吸进了身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真爱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父母就是最好的例子!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法计算的,不管是相隔两岸海峡,还是天上人间。他们永远住在我们的心中。就算是父母自己生病也不愿让儿女担心;就算是父母自己伤心难过也不愿让儿女看见;就算是父母自己生活艰苦也不愿让儿女受苦受累。这就是父母,父母心中第一位的永远是儿女,永远是对儿女的爱,而儿女心中也永远是父母!

    虽然祖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心中。人只能被毁灭,决不能被打败。因为毁灭的只有一个人的肉体,但打不败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的道理就是真爱不死,精神永存!

    【篇二: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今天下午,我读了一本叫《马提与祖父》的书,这本书非常好看,故事内容非常新奇,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马提的孩子,他的爷爷生了重病,躺在床上,双目紧闭,面色惨白,动也不动。亲友们围在床边,泪流满面,但是七岁的孙子马提却没有哭。他突然听到爷爷开口邀他去散步,就这样他们展开了一段奇异的旅程。

    读这本书的开始,我的心中就就有着许多疑问:马提的祖父要死了,他为什么一点也不伤心呢?还有马提的祖父为什么会不断变小呢?马提和祖父又展开了怎样的旅程呢?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这些疑问逐渐都有了答案,马提是个真正坚强,乐观的孩子,我应该向他学习。这本书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人死并不可怕,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即使我们爱的人死去了,他们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三:马提与祖父读后感作文】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写死亡原来可以这么写!

    《马提与祖父》这本书里,爷爷的死被转化为一种慢慢变小的过程,最后爷爷被马提吸进体内,更好地诠释了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个道理,这种写法不可谓不巧妙。

    在书中,虽是描写死亡,但反而给人一种分外阳光乐观、甚至是快乐的感觉,仿佛爷爷并没有死,而只是和马提去游历了一番的感觉。但死亡却是一直跟随在

  • 5、 马提与祖父的读后感

    马提与祖父的读后感(一)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教育的书,他告诉我们我们爱的人死去了,但是不会真正的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所以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关爱我们身边的亲人!

    这一本关于是马提的祖父死亡的感人故事,马提的爷爷身体一天比一天变得越来越小,到最后竟然马提一口气吸进了鼻子中,把祖父吸到了自己到了自己的身体里面,这一故事也让我知道了虽然我们的身边有人默默地死去了,但是他们的仅仅死去的是自己的身体,而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中,而且,《马提与祖父》这个故事还保留了一个道理告诉我们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应该要关心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我们身边的所有亲人,不要等到他们离去了,才感受到后悔莫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关爱我们身边的亲人!对家人要孝敬。

    我们也要像马提的祖父学习,虽然知到自己要死了,但还是像以前那样那么的开朗,他不逃避残忍的现实,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残忍的现实,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学习那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这本书告诉我,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不能轻易的向困难低头,要像马提的祖父一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马提与祖父的读后感(二)

    读了《马提与祖父》这本书,我不禁想到很多事情。

    爷爷快要死了,但马提还是听见爷爷请他去散步。爷爷不是已经奄奄一息了吗?马提还听到亲戚们的哭泣声。爷爷说他们都在开玩笑。我读着读着,知道了人死后,都会进入人的心中,人们会把他(她)永远牢记。那人自己的心依然存在,他的血脉永远是热的!

    马提和爷爷穿过了向日葵林,向不桥走去,那里有吃草的小捣蛋。可是马提越急着走近,马儿小捣蛋和桥却好像在后退一样,越来越远,马提终于停下来,想休息了,但是真奇怪,小桥一下子变得离马提和爷爷特别近了。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大家做事情,不能总想结果,越死搬硬套地想越是不能成功。只要把梦想的大事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去做,总有一天会有成功的快乐,胜利的喜悦。

    马提与爷爷很快找到了放宝藏的地方,挖出了装宝物的箱子,打开来时,他们以为是一袋一袋金银财宝,可只是一枚金币。后来马提才发现爷爷在变小。我觉得生命是短暂的,一枚金币就像整一个人生,所以大家要保护生命。

    最后,马提和爷爷回到了床前,那时,爷爷才真的死了,但马提心里有了一个活的爷爷。

    马提与祖父的读后感(三)

    去年妈妈给我买了一

  • 6、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哪一个我才是真正的我?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自我与本我读后感,欢迎阅读!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1】

    我有们既有向往生的本能,也有向往死的本能,将我们带往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真正的人性绝无永远的光明和永远的黑暗

    决定人类行为的除了唯乐还有重复:除了唯乐原则,还有一条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则,它的作用超出了唯乐原则。

    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

    它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

    爱的性本能:这种力比多联系才是使集体得以构成和稳固存在的关键因素。

    这种爱虽然不是以两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但它仍属于性本能冲动的表现。

    在弗洛伊德看来,爱的核心是性爱,此外还包括对双亲、对子女、对朋友的爱,以及对某一抽象观念的爱。

    后一类爱也同性爱一样是性本能冲动的表现,只是它们原来的那种要求两性结合的目的被转移了,或被抑制了。

    因此,也可以说,性本能其实分作两类:一类是其目的未受抑制的,一类是其目的受到抑制的。

    而在一个集体中把众多个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正是这后一类性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联系。

    超我的支配:超我是人性中高级的、道德的、超个人的方面。

    它也是人们通常说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一类的东西。

    它代表人内心中存在的理想的成分,因此也叫自我的典范。

    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

    保存自我的需要趋向唯实而不是唯乐:自我的自我保存本能的影响下,唯实原则取代了唯乐原则。

    本能的强迫重复:因此看来可以这样认为,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

    而这些状态是生物体在外界干扰力的逼迫下早已不得不抛弃的东西。

    也就是说,本能是有机体的一种弹性表现,或者可以说,是有机体生命所固有的惰性的表现

    不愉快的产生:个别的或部分的本能在其要求和目的方面与另一些能联合进入自我的包容性统一体内的本能不能协调一致,于是,前一类本能便通过压抑过程脱离了这个统一体,滞留在较低级的精神发展阶段上,因而一开始就失去了获得满足的可能性。

    如果这些本能后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艰难然而成功地得到了某种直接的或替代的满足(在被压抑的性本能身上很容易发生这类情况),那么,那个在其他场合本来会是一个获得愉快的机会的事件,在自我的感觉中,却是一种不愉快。

    自我对本我的控制:从性对象选择到自我改变的转变也是一种方法,用这方法自我能够获得对本我的控制,并加深与本我的关系。

    强加自身给本我:它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爱对象

  • 7、 从自我成长到自我实现海的女儿读后感四篇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读后了《海的女儿》,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海的女儿》读后感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自我成长到自我实现海的女儿读后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从自我成长到自我实现海的女儿读后感【篇一】

    读了安徒生写的日记《海的女儿》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最喜欢的是《胡萝卜的婚礼》,因为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胡萝卜当成了人,胡萝卜也会说话,胡萝卜也有婚礼……,通过细致的描写,把两个胡萝卜的婚礼写的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无比同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她没有妈妈,爸爸又是醉汉,除夕在外面卖火柴。啊!她的经历可真悲惨!

    看完《海的女儿》时,合上书,一个个人物又浮现在我面前:卖火柴的小女孩,愚蠢的皇帝,善良的公主,狡猾的骗子……,他们各有各的经历,我觉得他们就象一只只小船,在我心里游过,影响着我的心灵,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

    从自我成长到自我实现海的女儿读后感【篇二】

    我在心里为美人鱼打抱不平,为什么公主对王子这么好,而王子却不回报她,可她却为了王子的幸福,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而“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虽然这句话人们都听腻了,可它代表一个美满的结局。后来,我知道经典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悲剧结尾,我明白了悲剧结尾并不是一件坏事,这种结尾更含蓄,更深情,更能成为经典。

    《海的女儿》通过美人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美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我更加喜欢小美人鱼了。

    从自我成长到自我实现海的女儿读后感【篇三】

    《海的女儿》这本书是丹麦的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一本著名童话故事书。

    故事写了:自从小人鱼救了那个英俊的王子之后,她回到海底宫殿,她变得非常忧郁,她爱上了王子,她愿意放弃自己三百年的生命,只为拥有一个人类一样的双腿。于是,他去找了海巫婆。海巫婆给小人鱼一瓶使她的人鱼尾巴变成人腿的药。海巫婆对她说,如果她不能嫁给王子,那么在王子结婚与其她女人结婚的那天清晨,她就会变成一团泡沫。作为代价,小人鱼割掉了自己的舌头,去了自己她甜美的声音。小人鱼喝下了药,顿时,她觉得自己的鱼尾好像被一把剪刀剪开了自己的尾巴一样疼

  • 8、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死亡。字典里的解释是丧失生命,不继续生存。

    千百年来,我们恐惧死亡,忌惮死亡,生怕自己在某一刻便成了死神手下的牺牲者,继而编造出地狱,以及地狱底下的残酷刑罚,和无数青面獠牙的魑魅魍魉来给自己的恐惧找一个借口。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一直极力探究死亡,希望从而找到延续生的办法:从公元200多年前就有徐福为秦始皇飘洋过海寻找“不死神药”的历史,再到如今许多能够令人长命百岁等等药物,但这都无一不突显从古至今人类对“死”这一生理变化的恐惧。然而,这种恐惧,是《马提与祖父》里找不到的。在马提的祖父弥留之际,或者套用作者的话来说,在虚幻与现实的生死交界处,马提和祖父的天空总是晴朗的。

    马提和祖父对死亡没有恐惧,原因是有别的。马提还小,不懂死亡的概念,这也是当亲人在祖父床前哭泣,而马提却盯着天花板上的苍蝇,担心它会不会咬爷爷的原因。而祖父,则是因为明白“真爱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所以他们不恐惧。而后者,是祖父想告诉马提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作者想告诉所有的读者的一个道理。

    小说伊始那充满一种别样的温暖、阳光的笔触为后来马提和爷爷的奇妙路程坐下了铺垫。一起漫步于宁静的田野,在河中用裤子口袋抓鱼,与守卫比赛划拳,走过不断移动的桥,穿越高高的向日葵林,捕获半黑半白的小马——小捣蛋,寻找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藏,在海盗船中巧妙逃生……一切都是愉快的,就如小说多次提到的一样:天空总是晴朗明亮的。唯一不足的是,爷爷的身体总是不断在变小,最后被受爷爷欺骗的马提一下子吸到了身体里,但是,就像爷爷最后说:“在孩子身上,我可以找到最好的安居之所。”马提的祖父用这样的方式来让马提初次了解到了死亡,使得死亡不在充满晦暗之色,从而保护了孩子的感情和心灵。

    马提的祖父这样创新的方式来对待死亡.,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苹果里的星星》:

    “来,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他说着就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的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认识事物要从多个角度看,爸爸切苹果的方式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所以,他从来都不知道,苹果里藏着星星;孩子用了另一种方式,所以,他看到了星星。同样的道理,我觉得死亡,其实还可以这样理解:死亡就是你会像树叶那样变成泥土、养分——你会在每一个生命里。就像你身

  • 9、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200字

    【篇一: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读了《马提与祖父》后,我不禁想到了很多事情,人一个一个死去后,但他们的心依然存在,他的血脉永远是热的。死去的每个人存在活人的心里,日积月累,这样人们才能成长。

    还有,我们不要去想结果,越死搬硬套地想,越是不能成功。只要把大事情分成一块一块的小事,做一会,休息一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总有一天,就会有成功的快乐,胜利的喜悦。

    读到马提与祖父去寻找海盗埋藏的宝藏,我才明拍手一短暂的,一整个人生就好像一枚金币那样宝贵,大家都要保护好身体,就是珍惜一个生命。

    最后,我请大家看看这本书,祝大家过一个充满欢快的新年!

    【篇二: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马提与祖父》这本书描述了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却永远活在马提的心理。告诉我们其实死亡并不可怕。

    当爷爷去世时,马提的爸妈和其他亲友都围在旁边哭泣,但是幼小的马提并没有哭,他不懂什么是死亡。这个故事通过爷爷牵着马提的手,一起出去散步,一起展开了一段奇特的旅行。在旅行中,爷爷一点点变小,变得和洋娃娃一样,最后被马提吸进身体里。这里有爷爷对马提深深的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事情,我们都要勇敢去面对,要做坚强的孩子。

    【篇三:马提与祖父读后感作文】

    无论家人在哪里,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他们;只要是我们所爱的人,他们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就是《马提与祖父》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这本书讲的是:马提的祖父双目紧闭,面色惨白,躺在床上动也不动。亲友们围绕在旁边,泪流满面,但是,七岁的孙子马提却没有哭。就在马提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胡思乱想之际,突然听见爷爷开口邀他去散步。于是在虚幻与现实的生死交界处,马提与祖父展开一段奇异的旅程:他们一起漫步田野,用裤子口袋抓鱼,捕获半黑半百的小马--小捣蛋,穿越高高的向日葵林,寻找海盗遗留下来的宝藏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爷爷不断缩小,从正常高度到马提一样高,而后到马提腰际,最后,爷爷让马提将其吸到鼻孔里从而进入了马提的身体。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梅子涵对《马提与祖父》这本书的评论是:阅读这样的书,让你看见的是文学的高空,而不是一些只有稍纵即逝的快活和感动的文字,不是只需要一点儿小灵巧就能写出来的滑稽和味道。这个故事里的爷爷的天空总是晴朗,马提的天空总是明亮,阅读的心情也就分外亮灿。

    我觉得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是它告诉我们的真爱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让我们懂得去珍惜自

  • 10、 《马提与祖父》的优秀读后感

    祖父肯用一条真丝领带换一个玉米和苹果,只因为马提想要。在这里,我的感触最深。

    马提是多么的爱爷爷,而爷爷也同样深深的爱着马提。他们的爱,触动了我的心,以至于最后,爷爷死了,我也哭了,可我

    知道,对于马提来说,爷爷并不会真的死去,爷爷会永远的活在他心里,和马提在一起。

    正好,语文课本的第四单元有一篇童话《凡卡》,在文中,凡卡把他遭到老板、老板娘和伙计的毒打、捉弄的过程写在信里

    。检查课文时,有些同学笑了,我却笑不出来,而且,我还为凡卡的遭遇感到同情。凡卡多么可怜呐!

    我又想起来,在《马提与祖父》中,最后,有这样几句话:

    他们把爷爷下葬之后,有一天爸爸把马提抱在一旁,问他:“你以前很爱爷爷,对不对?”

    “当然,我现在还是一样的爱他呀!”马提说。

    爸爸望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可惜,他已不再我们身边,”爸爸说,“但是······”

    马提充满期望的等他说下去。

    但是爸爸好像不知该怎么说。

    “你想说,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马提问。

    爸爸紧咬着下嘴唇。

    “的确,这正是我想说的······我们所爱的人会永远活下去的,”他说,“跟着我们活下去的,”他说,“跟着我们

    活一辈子,你懂吗? ”

    马提微笑着,扯了一下爸爸的胡子,就像他平常开玩笑时那样,然后说:“是的,我懂。”

    通过这些句子,我领悟到一个道理: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的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突然想到,如果我的姥爷也快要死了,我会怎么样?大哭一场?伤心至极?不管怎样,肯定不会像马提一样,从中受到启发,

    而在历险中,也不会长大、懂事。

    其实,《马提与祖父》中还有一些道理让我记忆忧新,而且受益匪浅,相信我自己会在这本书中发现“新大陆”。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2-12-0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11

  • 2021-08-23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17

  • 2022-02-17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2-12-18

  • 2021-09-01

  • 2019-10-29

  • 2023-01-12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11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
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2024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教您怎么写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