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 > 地图 >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2024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范文大全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推荐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

(共 6997 篇)

  • 1、 2024推荐:马腹上的虻读后感模板汇总(9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人如字,事如书,让读书回归生活,让有字与无字合一,便是读书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在写读书心得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2024推荐:马腹上的虻读后感模板汇总(9篇)”,欢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马腹上的虻读后感(篇1)

    当我看完《斑羚飞渡》里面的《罪马》这个故事时,我真的是被头马白珊瑚的举动感动了。故事讲的是驯兽师娄阿甲和他心爱的白雪一般的白骏马“白珊瑚”登台表演时,因意外出现一条蛇,马因受惊吓而把主人甩下马背,正好砸在了一块巨石上。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白珊瑚奋力追着车跑了七八十里地,由于路况崎岖不平,离医院还有好几里的时候,楼阿甲还是不幸断气去世了。三四个月过后,白珊瑚的眼睛总是充满了悲伤和忧郁,常常不由自主的往主人的坟墓望去,悲伤使它几乎也不吃饭了。两年过去了,白珊瑚依然守护着主人娄阿甲的墓地。据当地老乡说,这匹马除了喜欢在娄阿甲的墓地四周活动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踩蛇。只要有蛇一出现在墓地附近,“它立刻就会鬃毛恣张,发出亢奋的嘶鸣,毫无畏惧地冲过去,敏捷地蹦跳踩踏,用凌厉的马蹄将蛇踩死。”时间一长,人们就习惯了它在这里的`生活。还有人给它取名”守灵马“与“踩蛇马”。

    我很感动白珊瑚对主人的忠诚和守护之情,虽然标题是《罪马》但是我不认为它是个真的“罪马”,因它是无意失误而犯下大错,人有时做错事却不知悔改付出当有的责任,而动物却做到了。相信白珊瑚的主人娄阿甲早已原谅了他心爱的白珊瑚,并依然爱着它!因书中说到娄阿甲在极度痛苦离世时嘱咐高导演“求...您...了...别...难...为...它...”呜呜!看到这里我要哭了,多么感动的话语和嘱托啊。我愿娄阿甲和白珊瑚他们永远相伴在一起。

    马腹上的虻读后感(篇2)

    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它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而沈石溪爷爷笔下的动物世界更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其中,我最喜欢《罪马》这个故事。

    《罪马》讲的是马戏团中一匹叫白珊瑚的白马与它的主人在表演“超级马术”时娄阿甲不幸身亡,娄阿甲要求放了这匹马。白珊瑚回到马戏团后一直萎靡不振,终于有一天出逃到娄阿甲的墓前为他守灵。

    马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你。因为娄阿甲生前对白珊瑚就像对自己的家人

  • 2、 《马燕日记》的读后感2024范文范文

    马燕是宁夏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她上小学时,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并梦想重返学校。当她第二次面临辍学危机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法国《解放报》的驻京记者韩石(彼埃尔阿斯基)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发现了她的日记。日记讲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面临辍学时的担心,辍学时的痛苦,和她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韩石将日记整理后在巴黎出版,马燕这个名字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了。

    马燕非常爱学习。在她辍学的时候,她在她的日记中写道:我一想起校园里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她非常不愿意辍学,非常向往学校里的学习与生活。

    在韩石把马燕的日记整理出版以后,马燕更忙了。由于有许许多多的人关注她,记者的采访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上课时都有记者来采访。然而,为了其他贫困儿童,马燕不得不旷课来接受采访。虽然她接受了在上课时的采访,但她心里是极不愿意的。她在日记中是这么写的:耽误课是我最不开心的事,希望再有事,最好别叫我耽误课。

    马燕的家庭生活非常艰苦。马燕的爸爸、妈妈穷得只能到宁夏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采集发菜来维持家庭成员的生活。要知道,那里的气候是非常恶劣的。因此,马燕的妈妈经常旧病发作,身体很不好。

    非常有爱心。当韩石把马燕的日记出版以后,法国一些中学生感触万分,纷纷给马燕寄去了一些学习用品和钱。马燕得到他们的帮助以后,又把钱捐给了其他的贫困儿童,帮助其他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马燕很坚强。在她很小的时候,曾经下了场很大的雪,她父母都不在家,她们姐弟三个和她70岁的老奶奶去背雪,把一个井都背满了,因此,她家那一冬没有缺水。

  • 3、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读后感(3)篇

    《穿布鞋的马云》,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感觉很low,要不是奔着王利芬的名头,估计真不会去读。但读开了就根本停不下来,读开了就释然了。穿布鞋是因为舒服,穿布鞋是因为打太极方便,而阿里巴巴的帝国就出自这个穿布鞋的马云之手。从白手起家到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一路走来虽历尽坎坷,最终他站在历史的桥头堡上叱咤风云,在我看来,一是有前瞻性的战略目光,二是说干就干的行动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力,三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浪潮来了,他把握住了,并在失败中摸爬滚打并实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马云曾说:不出10年,网商将干掉实体,实体店会全部消失;结果不到十年,阿里就投资了诸多线下实体店),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全书共29章,概括起来就是1+27+1。这本书创作的初衷,阿里的27个节点和马云的一篇演讲。阿里从初创到上市,王利芬总结了27个重要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是关乎阿里生死存亡和发展壮大的节点。在我看来,在这27个节点中,最重要的有这12个:1是蔡崇信的加盟。这使得阿里在投融资方面如鱼得水(这就像是刘炽平对腾讯的加盟)。2是软银对阿里的战略投资。他不像其他投资人一样干涉经营,、鼓吹上市、套现走人,而是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但却给阿里最大的自由。3是大战ebey。淘宝之所以能够胜利,一方面是ebey的轻敌,更重要的是这战关乎淘宝的生死存亡,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破釜沉舟(有点腾讯大战微软的味道)。4是创立支付宝。这不仅解决的是简单的支付问题,更是打破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当时阿里可是冒着坐牢的危险的(因为没有相关的牌照和监管,更没有历史可以借鉴,这让银监会和国有行很慌,怕动了自己的蛋糕。想起了马云当年的那句豪言壮语: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5是收购雅虎。用马云的话说是当时经验欠缺,国际化的意愿迫切,步子迈的有点大,导致收购花费巨多却整合的不好,但放到现在还是会收购。5是成立事业部。从淘宝到天猫、一淘,再到七剑出鞘,再到25个事业部,阿里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但是从适应后期的发展和所获得的经验来看,简直是物有所值。7是成立阿里云。这是马云前瞻性眼光的具体体现,这不但能够服务于其他事业部,更为作为现今最重要的资源数据的采集和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8是造节“双十一”。就现在的销售数据来看,不仅成就了国内销售之最,更是成了全民消费节并被各大销售商效仿。9是合伙人制度。阿

  • 4、 灰马酒店 读后感(3)篇
    灰马酒店 读后感 第(1)篇

    该部是典型的阿婆式小说——前半部分略显枯燥,中后期情节发展很快令人直呼过瘾。我之所以评五星,是因为这部小说挽救过一个孩子的生命。

    说起铊,首先不得不提及使用铊投毒的最臭名昭著的罪犯——格雷厄姆·扬。

    格雷厄姆在1961年曾用酒石酸锑钠和阿托品分别对他在学校的一个朋友和姐姐进行下毒,但所幸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1962年,14岁的格雷厄姆用醋酸铊毒死了他的继母。当时验尸后的死因并没有归结为铊中毒,格雷厄姆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不过在其后对其父亲的投毒中(这次没有使用铊)东窗事发而被指控为精神变态的投毒者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然后好景不长。1970年在格雷厄姆精心的伪装下,医生认为其精神已恢复健康而被建议释放。次年,格雷厄姆重获自由,但这却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他被一家名为哈德兰德的公司雇用,在此期间使用锑和铊等毒药对其同事和上司下毒,并造成了两人死亡的悲惨结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欲将人置之死地的时候会使用致死剂量的醋酸铊进行投毒)。当然,即便格雷厄姆是一个心理变态的投毒者,然而他却是一个伪装拙劣的罪犯。他在当年被逮捕,并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有关格雷厄姆这位疯狂痴迷于毒药的罪犯的事迹便告一段落了。

    当然,之所以提到格雷厄姆,是因为他与小说《灰马酒店》(又译《白马酒店》)似乎产生了某些微妙的联系。前不久我在微信读书里的一个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该文章认为格雷厄姆使用铊投毒很可能受到了《灰马酒店》的启发(《灰马酒店》于1961年发表,而格雷厄姆首次使用铊投毒是在1962年)。格雷厄姆是否读过《灰马酒店》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便格雷厄姆读过这本书(而且很有可能读过,因为他在对他继母下毒时该书很畅销,虽然他本人矢口否认),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格雷厄姆从《灰马酒店》里得到启发并使用铊投毒。以我个人之愚见,像格雷厄姆这样变态的毒药爱好者不可能不了解铊,况且他曾恬不知耻地宣称其理想是“成为一名伟大的投毒者”。而事实上,他也曾用多种毒药对他人进行投毒。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从小说中得到启发,像格雷厄姆这种自尊心极强的人肯定也会否认的。

    尽管关于格雷厄姆是否读过《灰马酒店》一书成疑,但是另一起事件则表明阿婆的这部小说挽救了一个垂危的生命。1977年,卡塔尔的一名19个月大的女孩突然得了重病,医院却检查不出任何病因。就在关键时刻,医院里的一位护士听到

  • 5、 《马桥风采》读后感--谱写马桥文化的赞歌
    《马桥风采》读后感--谱写马桥文化的赞歌 这几日,认真读了由马桥政府编着的《马桥风采》,受益无穷,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知识,也从此让我更加热爱马桥这片热土。 马桥风采诠释了马桥文化,生动记载了马桥领导干部和人民一起奋斗的历史,主题积极向上,艺术水准极高! 一个民族若没有它独特的文化,它将一定会被时代所弃。 我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早已深深植根于华夏大地优秀文化的良田沃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绵延不绝的壮丽浪花。但是,在多元化文化风起云涌,特别是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肆意涌入,企图蚕食、占据社会主义文化阵营的今天,如何寻求突围之策,如何践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主流文化观,是摆在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前一个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并亟待破解与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马桥风采传承了地方文化的窗口。在一度呈“水漫金山”、来势汹汹、“西化”意图明显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不断入侵与沉渣泛起的文化作品充斥荧屏、泛滥成灾、大行其道的当下文化大观园内,《马桥风采》的成功与所收到的热烈反响,有力地回击了在极少数人中流散传播的“报纸无市场”的荒谬论调——《马桥风采》所进行的文化实践也再次雄辩地证明:“弘扬正气,活跃文化”永远是当代艺术不断繁荣发展、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清涓长流的活水源泉! 《马桥风采》旨在服务马桥人民,向大家展现了党委政府的思路决策、挖掘了马桥文化底蕴、传播了国家政策法规、讴歌了全镇典型人物,给一大批文学、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给全镇干部、群众提供了信息、政策参考平台。就像诗里所说:从心里流出的,最终要由心去收获;从心灵出发的,最终还要回归心灵;由心弦弹拨的,最终还是由心灵来共鸣。 《马桥风采》不仅是马桥人民探索、求真、奋斗的平台。这份报纸风华正茂,呈现出越来越成熟的气质,它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对马桥有价值取向的认同以及报纸伴随马桥壮大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社会、家庭、课堂、企业及田间地头。对此,《马桥风采》忠实地记录着一个发展时代,记录着一个乡镇文化的历史,还有一份成熟报纸的使命和责任。 信息时代,传统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马桥风采》面向读者、依靠读者,竭力为马桥喝彩。 最
  • 6、 《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
    《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 看完了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这本书虽然也厚厚的,也是有关新教育,新理念的,但文字不生涩,不精深。手捧书本,有迫不及待往下读的强烈愿望,想走近闫学,感受她的喜怒哀乐,追寻她执著前行的足迹,领悟她成功背后的不屈精神。 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记录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欢乐与喜悦盈满,思索与迷茫交织。这里有阳光下纷飞的翅羽,有风中飞扬的白纱巾,有小草柔韧的舞姿,有蝴蝶花丛中的低吟。走进这本书,你可以看见信念的诠释,感受冬夜的温暖,望见歌鸟离巢飞去的身影,听见旷野中呼喊的回声那些微微的悸动,细小的收获,朦胧的希冀,乃至那些无可言说的焦灼,都能够在这本书纯净而坦诚的文字里找到痕迹。甚至于,在她描述的故事里,痛苦的挣扎中,肆意流淌的文字里,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那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那感同身受的喜悦,都深深地把我吸引着! 读这本书收获真的不少,不管是教学的理念、方法,还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以及怎样去从事这份事业,甚至是做人的道理,等等。读她的书,看到了闫学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她的不屈精神。正如她在前言中写的那样:面对远方,永远追求那份新奇与未知,永远坚信那里有更美的风景,哪怕磕磕绊绊,哪怕诚惶诚恐,也决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份执著与坚毅!一帆风顺的时候,故步自封;遭遇坎坷的时候,望而却步;更多的时候,随波逐流! 第一部分《牵到河边的马》,闫学重点谈了文本的多元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媒体的使用课堂提问课堂气氛对公开课的认识古诗文诵读指导实践等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加强朗读基本功训练,在课堂上投入地、忘情地读一次;强调了教师只有长期大量的阅读,勤奋的写作,不倦的思索,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强调了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都不准欺骗自己,更不能够欺骗学生,要还课堂以真实。另外,真实具体地分析了当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部分内容,我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有共鸣。的确,文本不过是个例子罢了,我们不光自己要注重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也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进行多元解读,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发哈姆雷特一样,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更为广袤的空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阅读的策略时曾经指出的:逐步培
  • 7、 小铁头夺马南征记读后感

    小铁头夺马南征记读后感

    一天下午,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叫《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书。书里讲了一位优秀、聪明、勇敢的少年英雄小铁头。因为他喜欢助人为乐,所以做了许多善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一天,小铁头的娘叫小铁头送草给部队穿。小铁头在路上走着,突然出现了一个骑着大样马日本鬼子,见到小铁头就要抓。可是,小铁头非常聪明,居然赶走了日本鬼子,还抢走了那只大洋马。日本鬼子不服输,跑回基地求救援兵,来抓小铁头,而且还用刀割了他一刀。小铁头不怕疼,忍着痛跑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部队。小铁头下马把草鞋给了部队,还叫部队打日寇。部队准备好武器,打胜了这一战。小铁头立了功,受到了部队的表扬,成为了一位骑兵。

    小铁头骑着大洋马去送信,信刚送到,后面又追来了一群日寇。真是天助小铁头也,他忽然发现了地上有一把手枪,小铁头迅速弯腰拣起了手枪,打死了那些日寇。小铁头完成任务回到部队领功,得到了部队的表扬。后来,小铁头为人们打死了好多的日寇,受到了人们的尊敬,成为了少年英雄。

    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英雄们奋力而战。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小康社会中。

  • 8、 《洛马格那的血》读后感

    《洛马格那的血》读后感

    这是《爱的教育》中的一篇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费鲁乔的男孩,他天天外出疯跑,衣服也弄的不成样子。有一天正在下雨,他到半夜十一点才回家。读到这里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不务正来的孩子天天被训斥,让在那儿身上沾满了泥水,衣服上还有好多破洞,头上也有伤痕。他那双腿不能站立的祖母此时正坐在安乐椅上,严肃地批评着孩子。后来他们听到一阵脚步声,突然两个蒙面歹徒闯了进来,一个男子把钱装入口袋,另一个拿着刀盯着他们,突然一个歹徒的遮面布掉了。祖母认出了歹徒惊呼:莫左尼!莫左尼飞快地冲上去举刀扎了下去......费鲁乔奋力扑向祖母,刀落在了费鲁乔身上,歹徒却逃跑了。这个为了保护祖母的小英雄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读到这里我早已流下了热泪。我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十一岁孩子因血染红了衣服,四周充满了悲伤。祖母抱着心爱的孩子大哭。但他的脸上却还流露着灿烂的笑容,就像白天那样。

    白天时,他和小伙伴们用石子打鸟窝,爬树掏鸟蛋时不小心被树枝划破了衣裳,在草坪上飞奔时摔了跤头上渗着血,但他仍然开心的和小伙伴一起在田埂上看日落。他清脆爽朗的笑声,像叮叮咚咚的泉水在田野中回响......

    而此时,偶尔有一两声猫头鹰的叫声,仿佛在呼唤天堂里小英雄的名字。屋里屋外漆黑一片,好像都在为小男孩哭泣。此时的他笑容还是那么甜美就像扑进了上帝的怀抱。

    我为祖母失去一个勇敢的孩子而感到伤心,为同伴失去好朋友而感到惋惜,为他的父母培养出这样出色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他舍已救人的英雄形像永远刻在我心中。

  • 9、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

    从百家讲坛讲《《马未都说收藏》,听得我是如痴入迷,兴奋不已,讲得如此精彩,不久听说出一套《马未都说收藏》书,立马就上网淘书,发现马未都的四本书就一百来块,作为中华书局的书来说,还是很难得的,于是毅然买下学习。

    提起马未都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创办了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但是不知大家知不知道,马先生早年是做编剧的,1991年红极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是编剧之一。由此可见,除了收藏,马老师的文字2024功底也很了得。语言生动幽默,文化底蕴深厚,深深吸引了我。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关瓷器类的书我也喜欢看,只是了解大概陶瓷的发展大概,不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对于瓷器只是停留在喜爱的水平,从来也没有对陶瓷工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过真正深入的了解,而马未都在《陶瓷篇》中,讲了作者在年轻时曾碰见一件非常漂亮的雍正粉彩碗。

    当时就认定他是官窑,但底部没款,心里不踏实,但有个师傅说:虽然没有官窑的款识,但比官窑精美,行话气死官窑。于是买了此碗,后来每每在家再细细观赏,才体会到粉彩色彩那细微的变化,真正了解粉彩的辨识能力。作者在买了这件器物后的感受是:有时不需要太过于注重名分。是啊,在学校评职称荣誉等等,其实对你一生不一定是最重要,掌握多少学问,反而对你一生是最重要的,对学生更重要。对一件美妙的瓷器来说,大清雍正年制无非是一个名分而已,有时不必太在意。

    书中还介绍了元代着名的青花瓷鬼谷子下山, 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的故事。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元青花鬼谷

  • 10、 《马和驴》读后感范文

    《马和驴》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马和驴。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匹马和一头驴,驴背了很多东西,想让同行的马帮它分担一些,马不理睬驴,后来驴子精疲力竭而死,主人便把从死驴身上剥下的驴皮和驴子身上背的东西全部放到马的身上,让马背着那些东西。

    我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它解释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一些哲理。

    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让我们做大力神(吊杆车),要求分组做,每个组都有一个组长,由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分工购买材料,我们组都按要求带来了材料,但是有一位同学没有带,最后组长让他拿着钱到楼下去买,可是他就是不去,最后我们组的作品没有完成,我们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别的同学,以后再有美术活动,再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做了。

    通过这篇文章和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才能够做到事倍功半,如果不团结的话,只能够是事半功倍,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我觉得《伊索寓言》这本书很棒,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哲理,我建议大家看一看。

    《马和驴》读后感范文【二】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养了一匹马和一头驴,马和驴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命运却不同。

    战马吃的是嫩草,喝的是泉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驴却吃的是麦麸,糠皮,干的是最重的活。驴很不平,就问马,马说:主人养驴就是让驴给人干活的如果有一天,你不能干活了,主任会毫不客气的把你杀了吃掉。后来,战争爆发了,马随主人上了战场,不幸主人中箭,战马不肯离开,也被凶狠的砍死了。驴目睹了这场战争。心里反而平衡了。他认为:安逸富足往往与死亡相伴,艰辛的生活却象征着平安。

    读了这则寓言,我心里很沉重,这个小小的寓言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

    首先,驴虽仍吃的很差,干得最多,最累,尽管心里很不平,但还是踏踏实实地把活干完。他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马虽然平时过得挺安逸,但当它与主人冲上战场时,它能勇往直前。特别是当主人战死沙场,他并没有选择当逃兵,而是与主人一样战斗到底,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其次,当驴看见马随主人一起战死后,他反而心安理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试想,当祖国危难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人去保卫,哪会有今天的安定祥和,是碌碌无为的过一生还是轰轰烈烈的过一生?哪一个更有意义,哪一个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最起码我们要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像驴那样安于现状是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
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大全,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2024,更多曹文轩马和马的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