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逻辑思维读后感 > 地图 > 逻辑思维读后感,2024逻辑思维读后感范文大全
逻辑思维读后感相关栏目
逻辑思维读后感热门栏目
逻辑思维读后感推荐
逻辑思维读后感

(共 3263 篇)

  • 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读后感600字(3)篇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有意识地系统地处理信息,这样就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并且更好地理解事物。批判性思维需要将多样化的知识工具应用到不同的信息中。

    批判性思考信息的方式包括:

    ● 概念化

    ● 分析

    ● 合成

    ● 评估

    这些信息的来源可以包括:

    ● 观察

    ● 体验

    ● 反思

    ● 推理

    ● 沟通

    所有这些是为了引导:

    ● 信仰

    ● 行动

    你也可以这样来说:批判性思考是与常规的、每日的思考相反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刻,人的大多数思考都是自动发生的。当你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时候,你会有意地使用以上某种知识工具,来得出一个更准确的结论。

    8种批判性思维

    1. 善用归纳法

    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归纳推理,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地遇到不熟悉的情境,这时就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断。

    2. 不断寻求智慧的智慧

    批判性思维者对知识充满好奇心。他们密切关注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周围发生的一切。

    3. 判断何谓真理,倾听反对观点

    4. 心智开放的怀疑态度

    批判性思维者乐于克服个人偏见。他们的心智开放,拥有反思性的怀疑态度。

    5. 掌握沟通中的性别差异

    男性的沟通:控制与抽象

    女性的沟通:平等与包容

    6. 不要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有几种自我服务偏差和错误会阻碍人们思考和了解真相,包括:

    • 错误地认为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 与别人比较时,高估自己的倾向

    • 夸大自身优势和低估自身弱点的倾向

    人们总倾向于认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实际上事件本身已远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

    7. 不要有“非我即他”的想法

    人类的大脑似乎已经被设定好将人们分为“我们中的一个”或“他们中的一个”。人们总是倾向于尊重与自己相似的人,而猜疑与自己存在差异的人,不论这些差异是来自种族、性别和宗教,还是政党、年龄和国籍。

    8. 适时运用修辞术或论证

    修辞术或修辞学也被称为“说服的艺术”,用于宣传某种态度或世界观。在英语课程中,该术语的含义更加狭隘,它专指说服性的写作技巧。

    批性思考可不是到处去批判别人,它是强调对于观点的辨别,而不是肆意批评、评价别人。

    怎样来提升呢?

    1.清晰

    清晰性标准的目的是,免除混淆或含糊,消除晦涩难懂,使人们能够较好地理解话语的意思。

    2.正确(真实、可靠)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叙述或论证是清晰的,但并不准确。

    3.准确

    4.相关

    论证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陈述本身是

  • 2、 故事思维读后感600字(3)篇
    故事思维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讲好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故事思维》

    文/阿唐胞苷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三名士兵因为各自的选择出现分歧,以致每个人把枪指向下一个人的脑袋,形势危急,陷入僵局。这时,中尉米勒清楚队员中的不满情绪,用自己的故事打破了这个僵局。

    他说起了自己的职业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在战争前自己是名教师,教英文写作,在夏季又是一名棒球教练。因为战争,自己改变了很多,担心回家后妻子不认识自己。至于瑞恩,他说“我对瑞恩一无所知,我也不在乎。他对我毫无意义,只是个名字,但要到兰姆勒找到他,送他回家,能让我有资格会到妻子身边,我就会接受这项任务。”

    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化解了当时的僵局,中尉口中的“回家”更是激发出士兵们的共鸣,正是这样的共鸣让他们再次团结在一起。可见,讲故事能化解矛盾、沟通思想,并发挥出影响力,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故事思维:影响他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简称《故事思维》)就是一本阐释如何通过讲故事来达到有效沟通和提升影响力的书籍。书中介绍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六个故事,还着重阐述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技巧,并说明了讲好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把故事性思维作为一种技能来运用在商业领域的重要性。

    《故事思维》这本书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美国研究故事思维在营销和团队中应用的管理专家,也是将故事思维应用在商业领域的先驱,曾创办美国团体程序咨询公司,致力于提高公私领域组织的团队建设及整体协调水平,曾服务的客户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税局(irs)、微软公司等。西蒙斯的著作很多,包括《故事的力量》、《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等。本书是其公认的奠基之作。

    讲好故事是有效沟通和影响他人的一种工具,这也是商业领域不可缺少的故事性思维的技能。选好故事,发挥出影响力;讲好故事,让故事内容更具力量;发现好故事,掌握故事性思维这项技能。

    一、选好故事,发挥出自身影响力

    故事,它是思想的烙印,并饱含感情色彩和感官细节。好故事能对人的观念产生影响,并触摸心灵的最深处,因此,用故事来沟通,会比摆事实和讲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

    比如,书中那个农业系的教授来做讲座的例子。农业系,教授这两个词会给我们数据、事实、枯燥的平面感受,但教授在开讲之前的故事给我们立体的画面。他讲了自己之所以学习农业,研究杂草,是因为小时候生活在农场,需要帮助父

  • 3、 吸引力法则:获取财富、健康与成功的思维法则(下)读后感600字(3)篇
    吸引力法则:获取财富、健康与成功的思维法则(下)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接连两天读完吸引力法则上下,谈不上细看,可是我个人觉得阅读这种书,一定是阅完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边思考,不断的学习之,实践之即足矣!n 这本书像是阿特金森在给读者上课,教给我们思想上的吸引力法则,养成思想上,思维,思考的好习惯,并且贯之以练习方法,看完学着去练一练,收益也多!n 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我还是把它理解为一种积极的暗示,不断地给自己向上的提醒,不惧怕,不憎恨,要善良,要开心,要幸福,要自信,时常葆有一颗勇敢的心!n 其实还是泛泛而谈吧!对于我,选择这类书籍,其实是在给我自己打气,更加强大我的内心,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会产生共鸣,会觉得它就是指引我的良师,可能不会每个老师都会给你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可是书籍永远不会缺席,只要你去善待它,好好对待,定会受益良多!n 人最怕的就是安逸,回顾一下这段时间我的生活,从上月15号备考到27号考试结束的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处于吃了看书,看完书吃,再看再吃,晚上睡觉,一点儿家务都没帮忙做的,奶奶身体不好,可是她不让我动手,就让我看书考试,我很感动,可是真的没用到百分之百的心思,我也惭愧。平时坚持每日阅读两小时也懈怠了,其实,人真的是惰性使然,真的把时间利用好了,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又不得不提到我认识的丽萨姨,正是吸引力法则的影响吧,我遇见了她,很幸运,她都年过半百了,可是还跟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似的那么活力四射,并且阅历让她魅力无限,她能够把工作生活以及现在的阅读安排得井井有条,热心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很多生活中让人振奋,让人心安的事情,真的是很优秀。 我平凡,渺小,可是我比较欣赏我自己的的一点就是我善于学习优秀的东西。只要是好的,我就心生萌动,特别敬佩,很多时候,我因为懈怠而没有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时候,我都会反省,我还安慰我自己:会反省说明我还不堕落,我是渴望优秀的。但是要改变真的不是一言一语,一思一想就能做到的,可是我又是多么地幸运,今年二月份,无意中看到朋友圈里一位我平时就崇拜的朋友分享了微信读书,让我这个好奇宝宝,这个喜欢正能量东西的女孩抓到了宝,虽然平时就想看书,但那都是嘴上喜欢看,大学里面每次想要,都没坚持多久就懈怠,就拖延,真想抽自己几下,现在想想,任何时候读书都不晚啊,

  • 4、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_800字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800字

    读完全书,感受最深的就是曾国藩先生的那句话——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真是好境界!

    反思自己,有时候,要么纠结于未来的事,或恐慌或担忧……,要么纠结于过去的事,或难过或悔恨……,对当下的事反而不能专注于心,于是当下又变成了过去……

    其实,在未来到来之前,一切都是变数,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根据自己的目标、规划,努力奋斗,但是为了未来的事而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真的是庸人自扰,将自己带入了那种未成定局就先自我臆想的状态中,提前让自己遭受负面情绪的侵蚀,如果认定了会发生不好的事,那么反正迟早也会发生,发生的当下好好伤心难过就是了,何必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先自己入了角色,增长痛苦期呢?这样想想,也觉得自己那些时候的可笑。

    对于纠结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为其伤心难过,这该说自己是恋旧呢?还是傻呢?明知事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又何必沉迷于过去呢?可以从过去的事情中反思总结,从中成长,但不能还是活在过去中,总要面对现实,时间就这样在缅怀过去中浪费掉了。

    再反观当下,当下总是被冷落,当失去当下的时候,又去缅怀,这样想想,人也还真是奇怪的动物。

    何时才能学会珍惜呢?为何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懂得——哦,原来自己当初拥有的时候是那么的幸福,这时候,过去的不珍惜又变成了现在的悔恨和遗憾,这就像一个死循环,但当你懂得珍惜的时候,这个死循环就会被打破,即使失去,也不会自责悔恨,因为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过,失去并不是自己的错,是不珍惜自己的对方不配拥有,反之,若拥有时不珍惜,那么失去也是必然,不要责怪对方,再难过悔恨也是活该,是自己不配拥有,这个时候,就要反思自己了,不要再沉湎于过去,要以更好的姿态专注当下,面向未来,这样就会看淡得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难吗?难,但不是做不到,愿自己,愿更多的人能够修炼出这样的境界 !

  • 5、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_8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800字

    世界在我们面前,有时素颜,有时化妆,我们是观众,也是角色,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与角色,演好自己,做好自己,让自己做自己。

    看着看着可能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会迷失,自己在哪,身处何处?该以怎样的心情与行动来对待它。

    这本书像流水一般,随着阅读,不停的在你的心里流淌,总会有渴的地方在等待它,总会在某个瞬间突然醒悟。原来我真的不了解自己,真的需要重新好好活啦!

    想起许三多的活,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好好活。好好活,该怎样活?我们嘴里说着好好的生活,却在无数个夜里逃避生活,我们说着要坚强,却在没人的时候独自落泪,你说每个人都会累,每个人都有悲伤难过的时候,是的,谁又没有呢?我们总是大声的说着,却又以善意的谎言迁就着,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我们演绎着不同的身份,谁说不是呢?

    好吧,说着说着就跑题啦!不过这本书真是不错。不说教会了我多少,只是在一个看清自己,看清世界的一个角度来给我指导,让你我能真正的明白自己,看清外界。

    有人说,我要没心没肺的活着,因为看清了太累。我不认同,如果看清了反而会累,那么看不清呢?就如同深陷沼泽之中,身心都比较无助。所以我选择看清,哪怕再不好,又如何?给自己心留一片净土,留一份喜悦与天真,爱自己,爱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

    与此同时,我还想说一下关于爱的感悟与反思。以前确实看过一些书,也知道爱是什么?可是真的难以做好,虽说爱不是一味地给予与付出,还要有获得,可有时候就情不自禁的给予,想把世界最美的东西赠予她,想用世间最美的词语赞美她,以为她是你的世界,就像一杯水,想把最好喝的留给她,而自己不喝也没事,可这真的可以吗?书中说了,爱不是全部给予,而是在爱自己的同时去分享爱,给予她,只有足够的爱自己,才能更真实的去爱别人。确实对。

    从小到大,大道理我

    们听了又听,却依然过不好生活,请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简简单单生活,简简单单思考,简简单单做自己!

  • 6、 《罗振宇-逻辑思维》观后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罗振宇-逻辑思维》观后感,这本书你的读后心得是什么呢?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下面的范文一起欣赏!

    前几天听老同学推荐了罗振宇的《逻辑思维-找到匠心精神》一开始我就比较反抗

    因为我是一个感觉的人,我要靠感觉来生活。

    说来也是很抽象,自己也说不明白,也知道自己表达能力比较差,没关系,每天写一点,每天保持三分钟热度(现在说得感觉很简单)

    我知道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现在也26了,坚持一些东西总是好的(好像乔布斯对说的一样),是不是感觉太自恋了,哈哈。

    对,是时候需要改变了,不能原地不动,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慢慢会写得更好。

    每天保持三分钟热度,不要因为看了罗振宇的《逻辑思维-找到匠心精神》,感觉喝了鸡汤,打了鸡血一样,三分度热度,过两天就好了,这是病,得治。

    时常感觉到自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吞吞吐吐,这是我目前的毛病,希望明年有所改观,噢,又犯病了,不是希望,也是一定要改观,不能给自己借口,和缓冲的余地。

    家里的电脑桌有点简陋,坐得我屁股有点痛

    罗振宇讲了几个点,好像是五个点,不想上网去查,凭剩下的余温去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开启了。

    一个是轻薄,不是说杜lei丝,套套。说是什么,不要停顿,说的是产品?人格?不太记得了

    二个是牛b,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也要有互联网思维,之前的人,哎呀,我的手绘板掉了,没事。之前的人是要靠关系或体制成功,很多人抛弃传统的东西,而去迎合工业化社会的xx;而现在又回到了小众,小众的去专一做手工、one thing,现在慢慢开始受到尊重,包括版权的意识会越来强。近来听了一段广播讲到在美国的作家,在《纽约客》上发一段文字,稿费就可以在北京生活一周。

    可想而知,个人牛b的时代又回来了。

    互联网时代不会再有千里马死在路上的论调,除非你不是千里马。

    三个是讲,什么来的,自恋,对,就是自恋,听到这个词时我自己有点触动,在自我认知中的,应该是惊动,不是触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平日里经常看不起一些高调的人,一天到晚刷存在感的,这一批人在我眼里,心里是不会成为好朋友的。

    亲,时代不同了,现在对他们的看法有了新的看法,自恋是一个中性词?就是自己一个人在暗处自我欣赏,明处也打aircraft,内涵段子看多了,此处只能呵呵。

    自恋,在这个时代看来,我暂时认为是自我营销,将自己做的everythings让anyone都知道。只有思想牛b

  • 7、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8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800字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此书与以往提升自我修养的书有所不同,不是一味灌输心灵鸡汤,而是用一个个故事来阐明一些人生的道理,受益非浅。书中阐述的内容较多,我从两方面谈谈个人感受。

    第一方面,不要因固有观念禁锢了你的脚步。

    自从来到广西,无论是公司员工还是外来人员都在吵嚷着买房,中国人有种固念,没有房似乎就不是家,借贷买了房省吃俭用的用半生来还。那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不是就是背负一个房子?

    在读此书前,我也有同感,必须先有房,哪怕是借、是贷,别的都是其次,但在读此书后我恍然大悟。作者讲述了股神巴菲特当年的蚁族生活,他的妻子无条件支持创业,直到他们第一个女儿出生才购买了一套3.5万美金的住宅,之前他们一直租住在一套天花板上老鼠开派对的旧公寓中。巴菲特用金钱投资了自己而不是一套房产,从职业发展来说,一套房子能消灭一个人的创业激情。当我们有一部分资金时,想的是什么?是创业还是买房,90%人选择买房,当有创业思想时,首先想到的是,还是稳定地呆着吧,还有房贷呢。

    在工作中我们也同样被固有思想捆绑着,遇到事情先想的是我们以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这事应有几种解决方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第二方面,职业生涯不是贴在墙上的,应作为工作计划来实施。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冲击着传统的职业生涯观念,职业规划可以有20年的梦想,尽量抽象;10年的理想,为自己确立培养自我核心竞争力;5年内达到的目标,细分为3年的职业计划。作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我,一直传统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划到底,规划要细,往往这样的规划很快就不实用了,读后感.要么人员离职,要么人员转到其他岗位,按着原规划发展的微乎其微,这样也不是说职业生涯规划不做了,做还是要做,就像书中所讲,做20年的梦想规划,10年的理想规划,保证3年内的规划保持应有的进度。

    员工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总是有种不以为然,总会认为那仅是个理想状态,我怎么能做到呢?!我的答案是能做到。上帝不需要你的成功,它只需要你去尝试。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作者:张利书

  • 8、 《游戏化思维》读后感1000字

    《游戏化思维》读后感1000字

    chakerxie

    刚在读《游戏化思维》,一边读一边想这本书太无聊了还不如玩游戏呢,于是就屁颠屁颠地去打王者了。打完一盘王者回来,实在没什么兴趣继续读,翻个十几分钟就把书翻完了。

    1、一个网瘾少年的自白

    游戏中即时的胜利反馈让无数青少年沉迷其中,我也不例外。初中时玩qq堂,因为玩得很溜,所以这游戏也让我完全沉迷其中。腾讯的防沉迷系统对我根本没效,最长的一次连续玩了十几个小时,因为我申请了很多个qq。后来一想,这样不行!于是我又限制自己 远离游戏。

    我大概是标准的网瘾少年了吧,最后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跟当初自己能远离游戏的决心功不可没。如果被初中高中的老师知道这事,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个被老师们口口传颂的改邪归正故事。从小到大,我会觉得玩游戏、特别是沉迷游戏是一件很让人羞耻的事情(也正是这样的观念能区分我和别的网瘾少年,让我能下定决心远离游戏)。所以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一直很少对外说,一直持续到现在。

    忘了在哪里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游戏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做出一个好玩的游戏。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大家对游戏的观念:玩游戏不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情。

    这也让我自己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有这样的观念。(有一种同性恋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的即视感)

    2、玩游戏的目的

    大学四年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看不同的商业案例(除了游戏)。毕业之后,我才第一次抱着研究游戏为什么那么火的目的去下载游戏,例如阴阳师。估计很多同龄人没想到的是,我下载王者荣耀和德州扑克,完全是因为市面上的媒体报道、行业报告越来越多。

    跟以前一样,一旦我玩起游戏就很容易沉迷其中。阴阳师让我第一次了解这类手机游戏的玩法——升级打怪。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升级打怪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虽然现在也不知道这种类型的游戏叫什么。

    绝大多数页游是升级打怪玩法的典型案例。我唯一的玩页游充钱(划重点)经历发生在两年多以前,那时高中某同学转发了页游在班群里。我点了进去,过程一直都在升级打怪。虽然觉得很无聊,但我就是在不断点击,不断升级打怪,后来出现了能自动点击的技能,于是我又继续玩了下去(论大学生的寂寞空虚)。最后居然还充了一块钱!

    这要是放在现在,我绝对是要拿来好好分析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了。但是过去太久了,完全想不起来了。

    3、游戏化思维的应用

    感受不到《游戏化思维》里面有很多干货,估计

  • 9、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郑民欢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成功与失败也是一样的,成功的总是有着相似的原因,而失败的原因却总是各种各样。本书的作者想要做的是希望在各种各样的失败中找寻规律。他探究了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说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为什么有时候失败是在最初就被订好了。三、为什么我们不能预测很远的未来?

    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你做成一件事其实存在许多个变量影响着最终的结果,而且更绝望的是这些变量之间彼此又互相联系着,所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你如果成功了也是一种幸运,古人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说的就是组成成功的各种要素,虽然不够贴切却有着深远的道理。

    书中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而复杂系统内部的不透明性和内部动态发展,系统内部变量的相互影响,彼此构成各种复杂关系。

    而我们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时候需要按一下五个步骤走:

    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需要不忘初心。

    第二步,收集信息,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在做之前多想想那些变量可以互相影响。

    第三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第四步,根据趋势做计划,并行动。

    第五步,根据行动的结果,改进策略。

    有些失败是在选择的那一刻就被注定了。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制定目标的两个误区。

    一、目标含混不清。

    含糊的目标和清晰的目标是相对应的。清晰的目标就意味着你对事情的结果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含糊的目标意味着无法明确地判断是否能实现目标,只是制定一个大方向,这很容易造成小目标之间的互相矛盾。你需要的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模糊的目标具体到可以操作范围。比如说我要瘦下来和我要在这三个月内靠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瘦15斤。后者就更容易成功

    二、忽略了隐藏目标。

    还有些失败是因为在最求目标a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目标b,但结果目标b是你不愿意承受的结果。比如说你要减肥30斤,然后你选择节食减肥。结果a达到了你减了二十减,但也造成了结果b你的身体垮了。于是呢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加上可以保持现状的一些限度条件,或者问自己一个问题:当我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要保持的现状特点是什么?

    至于我们为什么不能预测未来?这个问题的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我们对时间结构的不敏感。

    2,我们总是用简单的线外推的方式做预测。也就是说当前感觉好那么我们会

  • 10、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一)

    吴勇浩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很少置予关注的非市场决策的集体行动问题。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这些问题是由于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行为假设。然而,奥尔森对集体行动的逻辑的研究,恰恰证明了非市场问题依然可以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

    在这本书里,奥尔森紧扣“经济人”的行为假设前提,认为利益集团的成员都有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在没有选择性激励或强制等手段下,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或集体物品最大化而宁可自己承担集体成本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即便是基于成员共同利益组成的集团在试图增进成员的共同利益,实现集团某些目标而采取行动,成员的行动并非是理所当然的,它都是建立在成员实现集团中某些特定利益的基础上。这就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家的观点: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团是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事,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增进维护共同利益。奥尔森认为,即使集团采取的行动在实现集团目标之后,能够使集团中所有成员获得相对应的利益,也不能推导出所有成员一致自愿采取行动,实现这一目标。

    集团或集体设立的最初目标是为了促进和维护共同利益,其组织的基本功能是提供公共或集体物品。在集团内部成员中,集体行动产生的集体物品属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通常情况下,集团在采取集体行动过程中,某些成员的消极对待或少付出行为并不会影响其对实现了的集体物品的分享。这就可能导致了集体成员“搭便车”现象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成员宁愿不享受公共物品也不愿付出成本去实现集团目标,所以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集团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运用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解释很多事情。就拿安全性日益堪忧、形势严峻的食品问题来举例。当这些毒大米、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等食品流入消费者市场时,假设最初恰巧发现问题的一小撮消费者,能够坚决地控告商家,同时给政府施予必要的压力,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取缔商家,以最严厉的措施去惩罚这些为了赚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去生产有毒有害的食品厂家,或许就不会出现一大批消费者受害事件。对于消费者群体来说,获得安全卫生的食品是这个集体的共有物品或者说共同利益。当消费者发现危害共同利益的行为出现时,能够坚决说不,运用法律等手段去制止它,那些不良商家就不会这么嚣张地生产有毒有害食品。遗憾的是,我们会发现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22-12-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7

  • 2021-10-28

  • 2023-01-22

  • 2019-09-25

  • 2023-04-16

  • 2023-01-15

  • 2021-05-22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3-12

  • 2022-02-10

  • 2019-10-11

逻辑思维读后感
逻辑思维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逻辑思维读后感,逻辑思维读后感大全,逻辑思维读后感2024,更多逻辑思维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