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 地图 >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2024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相关栏目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热门栏目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推荐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共 7586 篇)

  • 1、 菜市场真热闹作文400字

    早晨,我和小姨来到菜市场,菜市场里面到处都是小贩的叫喊声和吆喝声。

    菜市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品,新鲜的蔬菜,还有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极了。我和小姨走到了一个卖鱼的阿姨旁边时,那个阿姨便热情地对我们说:哎呀,过来看一看啊!新鲜的鱼,是刚从河里捞上来的啊!小姨听了摆了摆手,就拉着我的手走开了,我又回头看了看,那个阿姨把头低了下来,眼里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还用细细的声音嘟囔着:哎,鱼又没有卖出去。

    接着我们又来到卖蔬菜的叔叔身边,叔叔吆喝着:新鲜的西红柿,卖新鲜的西红柿啦!2块5毛一斤!小姨带我去挑西红柿,我东张西望,看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大约有5岁的小男孩在挑西红柿,小男孩伸出手去捏西红柿,小男孩却因为叔叔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得把手缩了回去。我们买了西红柿后,准备去买别的菜时,我又回头看看叔叔,他一边把西红柿重新摆好,一边用浑厚的声音低声说:太开心了,又赚到了!

    我和小姨买好了菜,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这里真是太热闹了,下次我还要和小姨一起去买菜!

  • 2、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2000字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下列三个观点展开。

    1.树立对市场的正确认识应当明确两点前提。第一,企业通过生产、销售产品获利,需要承担成本,政府通过税收获利,而税收所付出的成本和其获利完全不成比例,因此作者认为税收不需要成本。第二,资源分配要么靠市场,要么靠特权,行政权力就是一种特权。就这两点前提及二者间的关系,作者在书中不同部分都有大量论述。不过作者没有论述市场是否会衍生出特权,例如垄断企业同劳动者、消费者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另外,作者对反垄断法的看法也值得商榷。

    2.市场没有缺陷,市场可以自我纠错,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本书回顾了改革开放的早期历程,提到改革开放的具有摸着石头过河和歪打正着两个特点。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中国经济接近崩溃,不稳定事件频繁发生,如何生存下去是第一位问题,中央对中国经济走向和改革方法的认识还不成熟,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以价格改革为例,当时,政府的定价机制完全失灵,此时民间自发形成了另一套价格机制(黑市价格),中央政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是实行价格双轨制,计划内的产品采用政府定价,计划外的产品采用市场定价,然后逐步放开对计划内产品的价格管制。双轨制导致腐败(如官倒)和生产计划难以执行,中央决定价格闯关,一次性解决价格问题。价格闯关导致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混乱,实施十天即告结束,随后进入三年治理整顿,政府重新加强价格管控,直到南巡讲话,政府放开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双轨制变为单轨制。需要注意的是,治理整顿尽管是反改革的,但是这三年经济增速放缓,产品市场价格降低,和政府定价的差距减少,减少了1992年放开价格的社会阻力。这些利弊因果并不在政府的考虑中,政府最大的作用是顺应市场,将自发的市场行为转变为自觉的政策。

    3.重视企业家队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观察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只要看当地最优秀的人才从事的职业就能得出结论。如果最优秀的人才大多在做官、从军,这个地方的市场化一定较程度低,经济较差,反之,最优秀的人才大多从商,该地区经济发达。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表现出能力回报递增的特征,应该考虑决定二者相对回报的主要因素,增强对企业家队伍对人才的吸引。私有产权明确,政府无法轻易没收私有财产牟利,做企业家就更有吸引力。当政府有巨大自由裁量权且经商受政府制约,寻租机会大量存在,当官就更有吸引力。政府规模大于市场规模,企业家职业就缺乏吸引力。

    同时,作

  • 3、 《诗人的市场》读后感

    《诗人的市场》读后感 很多人都知道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诗人的市场》就是他老人家故事中的小小一则。 安徒生就如同他笔下那些小公主,襁褓之时就接受了仙女们的美好赠言一样,当他还在摇篮的时候,就有人用预言为其铺好一条道路。这条路并非通向哪位千金小姐的后花园,也不指向藏满宝物的密洞,而是通往东方的亚洲世界。岁月流逝,当安徒生步入人生的第35个年头(1840年),那“需要一点想象力”的东方旅行终于到来了。 东方之于安徒生,并不象撒丁岛之于劳伦斯那般,一再的唤起立即动身上路的激情与欲念。东方,它要温柔的多。它用绚丽多姿的异国情调和夜不拾遗的美好传说,装点并安抚着安徒生的梦。有一天,安徒生终于以诗抒怀一吐幽思:让我们进入市场驰骋想象吧/我已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哥本哈根到东方的欧亚/横顶的柱廊排出宏伟的全景......可以看出,安徒生的东方幻景中,“市场“牢牢占得一隅。作者更是拈得“市场“意象为题——“诗人得市场”——一股嘈杂又浪漫的芬芳气息扑面而。 书中自述,安徒生从汉堡起程,行经意大利来到希腊,拜访了雅典卫城废墟;越海前往土耳其,抵达君士坦丁堡并流连城中。归程上,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安徒生溯多瑙河而上,经奥匈东欧,辗转回到汉堡——与出发时极为相似,在这里又恰逢好友李斯特举行音乐会之时。 日记体的形式似乎更便于吐露作者的随行随感,亦使行文显得亲切又平实,温润的语句与美好的景致一并顺溜地滑入读者心底。但是我们同样发现,旅行中的安徒生见着的并不总是美好。也许正是这样——一颗善于讲述童话的心灵,它亦更敏于辨别美与丑;它蕴藏浓浓善意,在童话里馈人以善、以温暖,而在现实中也毫不逃避恶的存在。它是懂得那些不幸的,是真正慈悲的。第一抹异样的色彩出现告别意大利之前的罗马狂欢夜。在表面的精彩热闹之下,安徒生却捕捉捉到一件遁人思忖的突发事件——一位观众被奔马踩死,“死者被拖到一旁,欢声再次惊天动地。”冰冷的对生命的漠视竟遮饰在热烈的狂欢中,充满讽喻的意味,而一句“这种事每年都有”更不由得令人去逼视那常态暗处的不合理、不公正的遭遇。在马耳他,作者遭逢了衣不遮体却决不屈膝受辱的摩尔人;在匈牙利,他巧妙买下了吉普赛男孩的几朵鲜花,希望自己的钱物能缓解男孩的窘迫生活......安徒生似乎在一颗纯净诗心与我们相告,除了美景还要关注什么,不要回避什么。即便行走在路,莫要为了见到“美”而刻意躲避丑。 美

  • 4、 小逻辑的读后感

    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编整理的小逻辑的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逻辑的读后感1

    黑格尔的哲学名著《小逻辑》,实际上是其《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逻辑学”的单行本,内容大致上是先前完成的《逻辑学》(又称《大逻辑》)的缩写。全书主要由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篇构成,体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故而可谓是走进黑格尔哲学庙堂的首要门径。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在康德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又一位思想巨人。与康德相同,黑格尔亦深切体悟到了传统形而上学之缺陷,并认同康德关于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划分。认为康德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基于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划分,最早明确区分了知性与理性这样两种与之相应的不同思维方式,并指出了各自特点:知性是以有限的和有条件的事物为对象,而理性则以无限的和无条件的事物为对象;知性坚执于非此即彼的“独断论”,理性则致力于将知性所固执着的分别与对立加以克服,得到的工作思路真理是将事物的片面规定性联合进来的全体。但遗憾的是,康德虽意识到了理性思维的重要,却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应当阶段,甚至以“不可知论”否定了由其思维把握“物自体”(即真理)的可能性。

    与康德止步于“物自体”不同,黑格尔力图探明“物自体”之所“是”,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即乃“自在自为的真理”,也就是事物的“理念”。在黑格尔看来,要把握这样一种真理性的理念,首先要弄清这“理念”是如何形成的。他在《小逻辑》中分析论述的便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理念”生成的三个阶段,即由存在到本质,由本质到概念。他所说的“存在”,又谓之“有”,指的是由质、量、度决定的事物之生成;他所说的“本质”是指事物的相对规定性;他所说的“概念”是指“存在”与“本质”的统一。黑格尔认为,“概念”虽是主观的,但它是以“存在”与“本质”为客观基础的,是包含了这两个范围中全部丰富的内容在自身之内的,因而“同时也是完全具体的东西”(327)。

    黑格尔认为,要把握“理念”(物自体),至“概念”阶段才有了可能。这“理念”便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397页),是“主体客体;观念与实在,有限与无限,灵魂与肉体的统一”(400页)。这样一种关于事物的“理念”,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其过程是这样的:“即概念作为普遍性,而这普遍性也是个体性特殊化其自己为客观性,并和普遍性相对立,而这种以概念为其实体的外在性

  • 5、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一):思维的困境

    赵凯

    《失败的逻辑》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认知行为领域的一位权威,1986年度德国最高科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已出版《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结构》等专著。

    在电力行业中,对风险点、危险源都有着明确的预控措施。工程开工前都会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工程结束时都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人身、电网或设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又为什么会发生。

    书中通过一款游戏的数据,来解释了原因。

    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人类思维过程缓慢,特别是对于未知现实所需要的思维活动太慢,不能同时处理许多不同信息。

    我认同这个原因,但我解释的角度与书中不同。从《心理学与生活》中得知,人类有常见的三种判断模式:

    一、可用性启发法。(让判断基于记忆中易于使用的信息。在两种场合下会出现麻烦:①记忆过程产生了一种带有偏向的信息样本②储存的记忆中的信息不精确。)

    二、代表性启发。(法如果一个东西具有一个范畴成员的典型特点,那么,他事实上是那个范畴的成员。)

    三、锚定法。(从一个起始值开始做不充分的调整——或者向上,或者向下,人们的判断过分稳固地"锚定"在最初的猜测上。)

    前两种思维定势特征,有时候会成为错误来源而浑然不知。不考虑副作用、长期影响的规划、环境因素等。

    例如《东京本屋》中,作为一名选书师,在一家动漫公司如何布置图书。按照日常思维肯定是摆放与动漫相关的书籍,比如:最热门的动漫排名,动漫发展史,绘画技巧,摄影技巧等。而事实是,选书师,通过与公司内部员工的沟通,了解到的讯息与这种判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员工常时间的坐在座位上办公,产生许多职业病。员工更需要如何维护保护颈椎、腰椎等的书。员工有时会加班,需要周围的饮食介绍,以便于能找到美食极点五脏六腑的书。第三才是与动漫相关的专业书。

    第二个原因,来自认知过程领域之外。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可控制感",自我保护的成就感。

    我感觉可以用如下方法解释。

    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面对事物的认知,短时间内做出的判断大部分都采用的是锚定法。这是人类进化,节省脑部消耗,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而这种判断模式往往不准确。

    第三个原因,人类记忆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容量,但是它的"流入容量"较小。吸收新材料的速度慢。

    这个就是脑开发的事,就不在做讨论。

    第四个原因,我们不考虑不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当前的俘虏。

    一样参考代表性启发判断,人类判断时,会把某

  • 6、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郑民欢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成功与失败也是一样的,成功的总是有着相似的原因,而失败的原因却总是各种各样。本书的作者想要做的是希望在各种各样的失败中找寻规律。他探究了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说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为什么有时候失败是在最初就被订好了。三、为什么我们不能预测很远的未来?

    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你做成一件事其实存在许多个变量影响着最终的结果,而且更绝望的是这些变量之间彼此又互相联系着,所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你如果成功了也是一种幸运,古人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说的就是组成成功的各种要素,虽然不够贴切却有着深远的道理。

    书中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而复杂系统内部的不透明性和内部动态发展,系统内部变量的相互影响,彼此构成各种复杂关系。

    而我们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时候需要按一下五个步骤走:

    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需要不忘初心。

    第二步,收集信息,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在做之前多想想那些变量可以互相影响。

    第三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第四步,根据趋势做计划,并行动。

    第五步,根据行动的结果,改进策略。

    有些失败是在选择的那一刻就被注定了。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制定目标的两个误区。

    一、目标含混不清。

    含糊的目标和清晰的目标是相对应的。清晰的目标就意味着你对事情的结果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含糊的目标意味着无法明确地判断是否能实现目标,只是制定一个大方向,这很容易造成小目标之间的互相矛盾。你需要的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模糊的目标具体到可以操作范围。比如说我要瘦下来和我要在这三个月内靠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瘦15斤。后者就更容易成功

    二、忽略了隐藏目标。

    还有些失败是因为在最求目标a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目标b,但结果目标b是你不愿意承受的结果。比如说你要减肥30斤,然后你选择节食减肥。结果a达到了你减了二十减,但也造成了结果b你的身体垮了。于是呢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加上可以保持现状的一些限度条件,或者问自己一个问题:当我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要保持的现状特点是什么?

    至于我们为什么不能预测未来?这个问题的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我们对时间结构的不敏感。

    2,我们总是用简单的线外推的方式做预测。也就是说当前感觉好那么我们会

  • 7、 《小逻辑》读后感

  • 8、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最近读了《金融的逻辑》一书,受益匪浅。陈志武教授根据自己20余年对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经验对金融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与定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金融这门科学讲深讲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工作,提升我们的理财观念。

    《金融的逻辑》一书揭示了金融对社会的广泛、深刻和巨大的影响。在展开这一主题的过程中,作者的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采用“经济——金融——政治——文化”这种四级互动模式叙说问题。人类只要是要生存、特别是要发展,在生产的基础之上,就必然会存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价值交换;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度来保障这种跨越时空的价值交换有最大化的收益、最小化的风险;越发达的社会,价值交换的数值、地理范围、时限也越大,越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制度来做保障。

    第二,用现代金融学的认知方式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如“孝”、“养子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陈志武先生揭示了“孝道”文化的经济基础,指出“养子防老”是最前现代社会人们规避未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儒家“孝道”文化体系则是保证作为投资者的长者能有回报的文化制度保证。本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论述。

    第三,由人们熟知的经济史观衍生出金融史观,用金融变迁说明社会历史变迁及这种变迁对个人自由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这种理论与现实和历史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确实是作者学术功力深厚的体现。

    第四,提升金融的社会历史定位,把金融技术提升到与科学技术比肩的地位——传统观念中的玩钱术、圈钱术和套钱术变成了不断创新的金融技术。

    陈志武教授在美国全面接受西式金融教育,但又跳出西方学术界把金融问题模型化、计量化、复杂化,小众化的范式,为中国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金融逻辑。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多的笔触是讨论中国现在为什么有钱,以及中国有了钱,为什么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对于上述话题,他运用现代金融学理论,详尽地分析了这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的问题。他还通过探讨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中国股市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将美国次贷危机引以为鉴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金融的逻辑》引起了我对鹤山金融业发展的思考。在地理位置方面,鹤山毗邻港澳,扼粤中水陆交通要冲,陆路国道325线、省道江肇线纵横贯穿市境,建成的佛开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广珠铁路为我市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几年来,鹤山锐意创新,不断完善金融体系,

  • 9、 市场营销的读后感

    市场营销的读后感

    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学完了,之前我总是以为市场营销和我们的距离很远,因为我们还是在校的学生,而且专业是金融,所以学习的兴趣不是很大,但是在老师每节课讲的案例和一些理论知识之后,我对市场营销学这门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大学最早接触营销理论是在大一参加比赛的时候,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我参加联通杯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因为平时我看的书比较多,所以提前了解什么是s)

    除此之外,我觉得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的定义是在一个市场运作中关于产品流动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营销这个概念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是大学生,面临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问题,我们如何在人才激烈竞争市场中,将自己很快的推销给企业,让一家公司选择我们;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组织团队带领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任务,我们怎么样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推销给其他人,将自己的idea营销出去: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怎么样使别人很快的认识自己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营销这个概念,所以,我觉得学习一门课程,我们不仅仅学到的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是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生活中,或者从这一学科中,我们得到新的思维,对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swot分析法对我的启发一样,在一个环境中,怎么客观的认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劣势,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营销的出路,我们适合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理智客观的东西,比一个简单的理论知识重要的多,带给我们成长和思考的东西很重要。

  • 10、 经济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这周我读了一本经济理论类的书《经济的逻辑》。作者黄威用全球化的视野切入到大家热衷关注的欧债、美元、中国发展等经济问题,用比较通俗易懂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们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知识,还原了金融真相。

    乔布斯在书里写道:“我一生都以我的父亲为傲;因为他不会为了成交生意而花言巧语,或低声下气巴结客户,当个马屁精。”他真正的榜样不是巴菲特,也不是比尔盖茨,而是自己的养父。他绝不会让金钱来破坏自己的认识,相信过多的物质欲望会腐蚀人生的灵魂。其实这点真的很可贵,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需要细细去品味。

    这个地球上有一大批名字叫做“年轻人”的人,当他们踏出成长的起点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抵达了终点。陈文茜在《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这本书中说她经常想起欧元区主席荣克的担忧之语,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些人将成为失落的一代,因为全球经济复苏可能需要接近十年……这一代可能成为永久失业的一代。”确实,当经济复苏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的完整人生已经被彻底耗尽?当一张灰茫茫的天网向我们靠近时,没有一个地球上的观众可以逃离。一旦欧洲金融崩溃之火烧起了,我们亚洲人除了诧异惊慌的眼神外,什么也不能做。我们只能苦苦、默默地承受——“当欧洲金融风暴钟声响起时,它捎来的不是教堂天主的祝福,而是世界的摧毁”。陈文茜说,错的不是这批年轻人们,错的是这个时代。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当我们越学越深入的时候,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然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在现今的经济学研究中,的确是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些人还会这样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那么你就肯定算不上高深和前沿,也称不上是“专家”。可是在《经济的逻辑》这本书里面,就完全没有数学公式,也规避了数学公式的深奥难懂的缺点,但它清楚有趣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经济学的逻辑,以及如何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的大锁。

    就好像是一部恐怖片,人人都要自危。在中国人未来的财富之路这一章节里,作者黄威告诉我们,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收入更是和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了,但是作者却感觉“咱们很多人对财富的认识还停留在古老阶段”。中国人未来的财富之路究竟在哪里,这是值得大家一起探讨的。在最后的章节,作者还举例说,在2011年10月底,欧洲的人们以为二次衰退阴影已经渐渐远去,天终于快亮时,希腊众神在瞬间就将天全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1-02

  • 2023-01-21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3-05-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2-02-10

  • 2019-09-20

  • 2022-03-23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6-22

  • 2023-05-13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3-06-26

  • 2023-01-15

  • 2019-09-21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市场的逻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市场的逻辑读后感、2024市场的逻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