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2024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推荐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

(共 9089 篇)

  • 1、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读后感1000字(3)篇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如果将人的知识体系比喻成一棵树,那读完这本书,我的这棵树的枝干上,无疑又羞涩的长出了一条稚嫩的枝丫,它的名字叫技术。

    这句话我用到了两个形容词,一个是羞涩,一个是稚嫩。说羞涩,是因为我之前并没有仔细地思考技术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技术不就是一种精巧的方法手段嘛,它和科学完全不同,细微区别于技艺,技巧等词。没什么值得深究的,然而看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

    说稚嫩,是因为作者布莱恩前无古人的把技术哲学化,里面很多的概念模糊又啰嗦,感觉有时只是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这对我的理解是个很大的挑战,七百多页的书楞是看了九个半小时。

    当然这本书整体还是非常的系统化,作为一本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著作,非常值得一读。布莱恩反复向我们论述的技术,实际上处处可见,且它从人类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着。我们人类在刀耕火种时期,就懂得如何钻木取火,但却并不知道里面蕴含的摩擦生热原理。所以技术要远早于科学出现。从石器时代,到青铜、铁器、蒸汽、电器,再到信息时代,技术是全程参与,它与人类文明的更迭息息相关。探究技术应该是每个人都应完成的认知。它对我们理解社会也能提供不一样的帮助。

    本书中,布莱恩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核心点来剖析技术的本质:

    一、技术都是某种组合。技术是由部件和零件组成。

    二、技术由不同等级的技术构建而成,具有递归性。

    三、所有的技术都是利用现象达到目的。

    这三个基本原理清晰地解构了技术的本质,也是他构建关于技术的理论的三个主框架。

    技术都是某种组合。所有技术都是由部件和零件组合而成。技术产生于技术,所以它的组合包含一个用来执行基本功能的主集成和一套支持这一集成的次集成。这些次集成,有的调节功能,有的提供动力,不一而足。技术分组化可以大大简化设计的过程。也能更好地预防不可知的变动。

    让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一下喷气式发动机。它的原理很简单:在稳定的压缩空气流中燃烧燃料,产生高速气体向后排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会产生一个等效反作用力。为完成任务,机器会采用一个主集成,包括五个主要的系统,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空气由进气道进入,流进由一系列大风扇组成的压气机加压,高压气流进入到燃烧室中,和燃料混合并被点燃,之后高温气体驱动涡轮运转,涡轮驱动增压机,高温气体从尾喷管高速喷出,进而产生推力。

    技术是由不同等级的技术构建而

  • 2、 《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
    《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 看完《unix系统基础》,感觉大致对unix系统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细节上还有待去研究,否则无法领略到该书的精髓所在。干it这行真的很累,不过还好我对这行还蛮有兴趣,生活就是这样,要么去享受要么去忍受,细细去品味,会发现新的风景。 通过读这本书的系统,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它运用的一个设计思想类的定律,学习的过程不能坐在井里去看这门课程,我想还是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掌握操作系统中的各种原理和机制,否则操作系统就会无形的被自己的思想态度教条主义的框框。操作系统其实就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了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它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是设计和实现软件工业的基础和内核。从应用人的角度出发,好的配置和全面的功能很重要,所以,从我的角度出发,抱着对其的期待去研究它更有一些趣味。 可以看出在unix环境下编程,无论是shell,perl语言、c语言都有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某些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这里还有一些不得不提的地方,unix系统下编程不得不涉及到shell下的操作,能熟悉而高效的使用shell下的命令,就能让在unix环境下无论是编程还是系统使用甚至管理方面都变得游刃有余,所以想要更加了解unix系统的功能操作,对unix环境和shell语言也要并行学习,这样对于想真正的理会unix的哲理和思维的人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只要是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这本书,可以领略到unix系统的大概,这时需要进一步全面的进行学习,烦躁来不得,因为unix并不是为了那些仅仅为了新鲜而以为一切就像windows一样简单化处理就行的人而设计的。
  • 3、 《玉米生态基础》读后感500字

    因为做玉米期货的缘故,借了这本书来读。学习了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如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源与库,看了一些试验数据。看完后确实有一些提高,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自我分析原因大概有三点:

    一、这本《玉米生态基础》并不是期货从业人员写的,而是农业从业人员写的,没有专门针对期货交易的需求强化过,能和期货交易内容呼应的内容自然也少。不过话说回来一本写给农业人员看的书,也没有必要强化期货的内容。能否从中汲取期货交易需要的营养各凭读者本事。

    二、任何事物学习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瓶颈,突破瓶颈需要细细积累。比如玉米期货,大部分速成的知识都在期货协会出的教材里了。剩下的一方面是实战提高,一方面是对玉米这个品种深入细致的学习了解,而这两样都需要时间。

    三、在一个专门方向上积累到了一定高度(也就是前文说的瓶颈)后再提高可能很难,而且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性价比并不高。比如股市学习了粗略估值方法后有人又继续学dcf,但是学了dcf对于在股市的赚钱能力的提高很可能不到5%,一个微小的失误就会导致这点优势消失,绝大多数情况下简单的估值方法就够用了,而且很多情况下用起来比dcf效果好。

    总之,把自己交易水平的提高寄托在一本书(或几本书)上是没什么希望的。在入门阶段或者可以凭借几本好书快速入门,但后续的提高除了需要水磨光阴,恐怕还需要一些顿悟。

  • 4、 《纳米技术》读后感

    现在科学研究出了“纳米”,“纳米”它不是米,而是尺度单位。20世纪人们把大千世界内各种物质的运动到了分子、原子的运动和性质这一层上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纳米”神秘的面纱吧!

    “纳米”非常小,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科学家已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了1.4纳米的碳管,50000根碳管并排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粗细。纳米技术使科学家们坚信:“小”的不仅是美,而且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学习中,我们何尝不去探寻每一个历史的足迹呢?科学家能发现的,说不定我们哪天也能发现,只要我们有那种欲望、那种决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发明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呢?

    科学知识是无限的,等待你去发现!

  • 5、 《打好基础再谈其他的》读后感

    ~:您好!

    我在书店里第一眼看到您写的这本书时,起初只是随便翻翻,因为书店里管理类 >的书籍太多了。结果我越翻,我的眼睛瞪的就越大,逐渐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平 >时,为了工作,我也看了不少管理类的书籍,但从来没有见过一本像这样的管理 >书。昨天晚上刚买回来,我就忍不住把全书仔细地看了一遍,感觉茅塞顿开。

    我在单位里刚刚开始主持一个部门的工作,您从我这个邮箱可以看出,我是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员工。就工作氛围来说,我很喜欢在这儿工作。在这里,一个人只要有激情,肯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就一定会有发展的空间,而且企业会经常给你提供展示的舞台。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您在书中所提到的,很多我也感受到了。我们这个事业部刚成立1年多,事业部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30左右。在这里很少有人把基础工作当回事,订单干出来,就是万岁。什么6s、员工着装、开会纪律、bom校准等等,那些都是有空的时候想起来就做做,发生了问题捎带改改。生产中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让人感觉头痛又无耐。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现场6s的推进,经常在遇到生产和现场管理冲突时,权衡一二,我自己的心也倾向了生产,也许真的太忙了,没空搞。

    我经常在想,难道只有日本企业才能搞好6s?

    ~,您的这本书让我找到了要把基础管理工作推进到底的理由,让我找到了心灵上的支撑。我们事业部很年轻,管理人员也年轻,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干劲,要不断的学习,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像这样写的如此真切、实实在在的文字来给我们指明方向,带我们走出迷途。企业好了,我们也就好了。我抑制不住自己高兴的心情,冒昧的给您写了这封邮件,想向您表示感谢!也希望您能够多多的出好书,今后我会更加关注你的著作。

  • 6、 《左耳听风》读后感1000字-关于技术领导力

    技术圈子有这样的说法:技术成长,要看左耳朵耗子(陈皓)的专栏《左耳听风》;个人成长,要看吴军老师的专栏《硅谷来信》。

    陈皓老师是技术圈里的骨灰级程序员,也是知名博客酷壳的博主,技术研究类文章写得很扎实,技术成长类文章写得特别诚恳,而且直达根本。这次再读他的专栏,意料中的收获满满。

    这里的技术领导力是保持技术领先的能力,而并非是技术管理能力。

    技术有多重要?

    在国内做技术有个怪圈,程序员都称自己是码农,编程行业的农民工,干的都是体力活,加班很严重。

    程序员的理想发展路线就是技术优而转管理,转不了就会被淘汰。国外的在程序员道路上一直走到老的情况在国内根本不存在的。

    这个问题目前就是摆在中国程序员面前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这个和职场人的35岁命题,可以说是程序员职业发展的黑白双煞。

    技术之路如此脆弱,技术真的重要吗?

    技术组织的发展阶段和技术的重要性

    陈皓老师总结了技术组织的几个发展阶段,我觉得特别好,从现象总结出本质规律:

    野蛮开采,资源过剩,只需开采就行,可以对应互联网初期。

    资源整合,资源已经被不同的组织占有,再想提高产出,只能整合优质资源。

    精耕细作,比资源整合更进一步,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使用资源。

    发明创造,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新资源,淘汰快枯竭的资源,是资源的更新换代,这个是需要使用高科技手段的。

    这个过程其实和人类文明发展是相呼应的,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里先预告一下,后面会写一篇关于技术发展史的读后感。

    要实现这几个阶段,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像亚马逊、facebook这样的公司,当业务做到一定程度,就果断转型发展技术,才能保持不断地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谷歌和微软中间就犯过这方面的错误,谷歌做社交,微软过于偏重商业化,都导致公司走了下坡路,经过后面的纠正,才重回技术发展之路。国内也有这样的案例,百度,过度发展广告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

    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领导力

    程皓提出这样一个观念:技术领导力的核心能力是能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的能力。

    要提高这个能力,我们要去做这些事情:

    尊重技术,追求核心基础技术。这个对技术人员非常重要,为什么你只能搬砖,而别人能做架构设计,差别就在这里。再补充一点,也很重要,技术还要懂得去运用。

    追求人效的提高,追求高效率的技术和工具。这个

  • 7、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一)

    看完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说实在话,里面的语句都需要好好品味,要多阅读,才能有所悟,只看一遍,可能有种看不懂得感觉。就个人而言,有两个方面让我感触良多。

    书中前言部分就让我产生极其强烈的共鸣,那就是:懒于求知的人没有生存空间。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生存在新经济时代,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会和新经济打交道,而且摆脱不了因新经济而产生的各种戏剧一性一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持续战胜严酷挑战,因此,我们平时就要锻炼自己的思考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逻辑思考的武器。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在新经济时代下,懒于求知的人将没有生存的空间。就拿大学生来说,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毕业了,就可以很好的胜任工作,凭文凭吃饭。正是由于这样的错误心态,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同样工作几年,工作能力甚至不如初中生,还有被同批次学历低,看似平庸的人挤下去,被他们领导着。关于这一点,我也有切身一体会,曾经在公司有这一定地位,可是因为由于公司的业务转型,我的下属具有这方面业务的优势,在工作业绩方面迅速占据上风,我感受到了压力,认真谦虚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很快就追赶了上来。可以想象,如果我沉浸在已有的业务知识,懒于去学习钻研其他业务知识,很明显我将处于下风,或许结局是扫地出门。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都在处于不断求知,不断提升的过程,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为公司所创造利益的增加,随之而来是自己报酬的增加,说得更长远点的,随着羽翼丰满的自主创业,这一系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一个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过程。概要来说,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懒于求知的人必将没有生存的空间。

    现在的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准确无误地作出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思考,则可获得可能成功的结果。线一性一思维的方式,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是容易吃亏的,我们应当培养非线一性一思维。落在工作实处,就拿我从事的网络营销工作来说,我们思考公司的网络营销,评估我们网络营销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从网络成交客户这个指标来评估,因为公司的行业特一性一,决定了公司的网络营销工作不会像销一售商品型业务那样直接。我们更应该关注公司品牌的曝光度,网站的流量,网上的舆情监控这些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变动,又仰仗多种网络推广方式去实现,某项指标的提升,绝对不是某项推广工作单一的效果,而是整体网络推广方式

  • 8、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400字

    思考绝非一时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力。

    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

    认清想象和原因的不同。

    全方位努力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找出真正原因要实地访谈。

    验证是绝对必要的。

    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是结论。

    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不断重复假设、验证、实验。

    积累事实才能导出结论。

    锻炼解决问题的思考力。

    一个建议就够了。

    有事实为证的建议,魅力无穷。

    说明时提出充分必要条件。

    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调查结论。

    提案的构成:业界的动向----其他竞争公司的动向----客户公司的状况分析----改善条件---解决方案---建议---计划步骤。

    打动人心的要点:1.不是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2.不可仅作现象做判断。3.将演示文稿熟记于心。4.支持一个结论的金字塔结构法。

    思考就是对自己提出疑问。

    模式四要素:1.事业领域的定义必须明确;2.分析现状而推断未来的方向,针对因果关系来设立简洁而具有说服力的假说;3.专注于自己应选择的方向,即使出现几个可能的选择,也应该专注其一。4.不能忘记基本假设,排除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形但不偏离原则。

  • 9、 《技术的本质》读后感2000字

    技术给我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和无尽的财富,成就了经济的繁荣。我们的世界因技术而改变。技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进化的?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和自然的关系?这就是《技术的本质》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

    01技术的来源。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最初的技术是对自然界直接呈现的现象的应用,比如有些材料被切削时出现了薄片状,这就是燧石或带刃工具的根源;重物在坚硬的表面上可以碾碎东西,这是碾磨草药和种子的根源;柔韧材料通过弯曲可以积蓄能量,这是用鹿角或小树杈制成弓的原因。这些现象自然地直陈在大地上,使原始的工具和技术成为可能。

    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发现新现象的途径,一方面关注在实验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通过理论与推理寻找想象的蛛丝马迹,同时不要忽略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

    瑞士发明家梅斯特劳爬山时,注意到宠物狗身上粘满了带刺的苍耳,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发明了尼龙搭扣。

    19世纪末,美国人发现,牲畜吃了山羊豆后很容易死亡。研究发现,山羊豆之所以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名叫山羊豆碱的化学成分,它会剧烈地降低动物的血糖。通过这个现象人们合成了一批山羊豆碱的类似物,二甲双胍就是其中一种,这就是二甲双胍现在被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原理。

    1669年,德国的一位炼金术士试图从尿液中提取黄金,虽然黄金没炼出来,却意外发现了白磷。白磷在军事上它常常被用来制造烟幕弹和燃烧弹。

    历史上的炼金术士不仅详细记录试验的过程和结果,而且通过使用量杯、天平、比重计这些工具,对实验进行定量的分析。由此诞生了今天的现代化学。

    技术是那些被捕获并使用的现象,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是应用一种或几种现象之后乔装打扮出来的,我们一直以为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实际上科学建构于技术。

    02技术的进化。技术是一种自创生式组合进化过程。新技术的诞生,成为进一步建构更新技术的潜在构件,创造新技术的构件本身也是技术,使得这一进化得以进行下去的是,持续的捕捉和驾驭新现象。这种捕捉和驾驭本身又需要现有技术完成,技术以一种自展式前进着。技术的新物种诞生于需求和想象的链接,先想出一组可用的效用,然后找出实现这个概念所需的元器件或集成件,进行组合,这就是技术的自创生式进化过程,过程的核心是组合。

    当有了最初的燧石、碾碎、弓等技术之后,接下来,这些原始工具技术再继续使其他技术成为可能。火使烹饪成为可能,挖空的原木使最原始的独木舟成

  • 10、 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着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了自己的大半心血撰着的一本书,他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且这部着作对中国的科学思想史、各学科专业史的相关技术以及社会背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论证和分析。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令人惊讶和叹服的。

    读了 《 中国科学技术史》 这本书后,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其 内容涉及哲学、历史 、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这不仅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也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文献考古证据和图画见证,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他的治学方法大概可以概述为兼收并蓄古文献、图片与考古史料,实地考察生产和生活传统,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研究,中西比较研究,内史与外史研究相结合,国际大协作。 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以系统而且祥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着。

    此外,在这本书中,作者李约瑟还用了一些篇幅介绍了自己特殊的家庭气氛,自己的经历,自己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对时间的态度以及自己与中国的情结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李约瑟博士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就更好地理解李博士,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去读他的作品,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书。

    正是因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另外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读完这本书,除了佩服李约瑟博士,更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史深切的自豪感。人的聪明智慧是不会停歇脚步的,终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依然会引领时代的潮流的。另外, 别的国家的人可以花费人生大数的时间,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史进行研究。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当对自己国家宝贵的财富有深刻的认识。

  • 2021-07-10

  • 2019-11-03

  • 2023-05-30

  • 2023-06-18

  • 2019-10-16

  • 2019-10-28

  • 2022-03-24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20

  • 2022-01-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3-01-17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1-10-02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0-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11-11

  • 2023-06-15

  • 2019-09-20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
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2024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范文,电子技术基础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