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共 6474 篇)
- 1、 读棋王有感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书中最出名的三个故事是:棋王、树王、孩子王。
书里有着冷静克制的描写,每一个句子都力求以最少的话语表达出最真实的情境。
于是,你发现,在平淡的描述下有着深刻的力量,作者用最平实的语言,勾画出了一个身边真实的存在。
这感觉就像是在朋友聚会时,有人侃侃而谈说起某个有故事的人。
这三个王,是真的都有故事。
棋王,沉迷于下象棋,在上山下乡的环境下,他除了吃就只剩下棋一个爱好,在下棋中得到精神慰藉,被人称为“棋呆子”。他同时和九人下棋,赢了八人,还有一人求和,这场棋结束后,他沉沉睡去,似乎也得到了解脱。
树王,与树一同死去,他理解不了人们在那个年代为什么要伐树,那颗最高最大的树就是他守护的对象,整座山头的树都被伐光,独留那一颗,那树在他心里似乎是某种精神象征,树王阻止不了伐树,于是他随着最高大的树被砍伐后一同死去,至死都想不明白当时为什么要将好端端的森林砍倒烧掉。
孩子王,想要教孩子们一点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孩子马上就要考高中了,却连小学的字都没认全,连本新华字典都没有,于是他从作文入手,让大家从每天最普通的生活写起,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们能完整写出一些文章了。但是,因为他不按照课本教书,被怀疑有带坏孩子们的风险,于是书只教了一半就又回去当知青了。
这三个故事概括起来就是这么简单,而我感觉到作者的客观描写下也传递着他的思想认识。
在上山下乡时,没有精神慰藉靠下棋来寄托精神世界的棋王。
当了兵退役后,守护着山林有着自己坚持的树王。
教学生知识后,却被怀疑带坏学生有思想问题的孩子王。
阿城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在他虽然克制写实的描写下,这些故事平淡却让人忍不住反思。
为什么棋王专注于棋,为什么树王想不通伐树,为什么不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会被辞退?
这些没有说出的疑问,隐藏在故事的后面,也隐藏在那段历史中。
- 2、 棋王读后感1500字(3)篇
向朋友询问为什么活着?受其推荐两本书《活着》、《棋王》。这是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可能在中学的阅读理解里遇到过,却是一种重新认识。符合我我对问题答案的追寻。
因家里也有涉猎象棋,还受到童年一部动画片的影响,有着自己的业余理解。所谓风骨,不被外物所折,乐其所乐。这可能是王一生的境界,也可能是老者的动容。
总有种感觉,活着太累,琐事太烦。希望成为本我,可却不知道如何自处,浑浑噩噩。与朋友交谈,说到快乐,依旧不明白该不该牺牲现在的乐,去追寻寄托中的乐。可能因为寄托,所放下的快乐,也会遇到另一种快乐?
想了很多,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结果,各方理由却总不能劝说出我真正想做的我。
工笔画形,虚笔写意。阿城的小说,唱念作打嗯哼呐哈,老半天都还没明白弦外之音是啥。
老和尚讲故事的语言,茴香豆是下酒菜,童叟无欺,秉烛夜谈。
可惜俺不喜欢熬夜,享用不了太多这样的酒和菜,《孩子王》及麂子除外。
阿城也坦言:“史”的影响在我的小说观念里,变为“过程”。我总认为艺术是一种过程,小说尤其是一种过程的艺术,就像喝茶的艺术在喝茶的整个过程,如果只是为了解渴,中国古人称为“驴饮”。——俺也留意吃茶的某些必要姿势,可又实在缺乏杀时间的那份情趣与耐心。
阿城又说:我之所以写小说,是因为有“意”,行之以“象”,达到“意象”。或者随手写“象”,不知会有何“意”, “意象”既出,就结束。中国的古琴曲,并无主题,趣味在声音和无声之意。中国诗的本质与境界在意象,这影响到我如何用感觉控制写中文小说。——这也就是禅意的影子吧。
陈凯歌导演、谢园主演的《孩子王》,亦是经典。
棋王是第三遍读了,三王一起读还是头一次,没想到阅读体验出奇的好。
三篇风格既统一又有明显区别,诚如作者自序中说,“三个时期各有一篇”。
棋王下笔很用力,和王一生吃饭一样,“绷满了筋”。情节越来越紧张,情绪也越来越紧绷,结尾真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闻者泣下青衫湿。
树王是阿城早期的作品,稍显稚嫩,文笔还带点矫情,阿城称之为“撒娇式抒情”实在是太准确了。虽然阿城自己不待见,又窘又心病,但是文中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是其他两篇里没有的。
孩子王读来行云流水,如水墨画一般,不着痕迹却意境全出。尤爱结尾,云淡风轻,是荒诞背景中的一抹亮色。
虽然三篇主题不同,笔法也有变化,但共同书写了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抗争和坚守,读来给人希望。
- 3、 棋王读后感500字 棋王读后感 阿城是寻根文化的代表人之一,写出的作品思考性很强,内涵丰富,引人深思。《棋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棋王》讲述的是文革时代,知青王一生的“传奇”故事。通篇使用第一人称,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棋王形象。全篇中,王一生车轮战9人的片段令我十分深刻,从白天下到黑夜,王一生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最后竟僵硬成坐的姿势。他对象棋的痴迷着实令我吃惊。 没有经历过文革,所以我初看这篇文章时,还有些没看懂,后来通过网络了解文革,才慢慢将文章看懂,文章一看完,王一生的形象就窜进我的脑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一个下乡的穷苦知青,竟然能不畏困难险阻,坚持自己的象棋梦想,真的令人动容。 每个人都是这样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等你翻越,有的人放弃了,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有的人成功了,翻越了困难,将梦想紧握在手中,他是成功的,是伟大的。世上没有一条路是直通梦想的,路上不会没有转弯与岔路,在岔路口,有两个选择,一是走岔路,那条路上的困难很少,甚至会有小汽车为你代步,但你就永远失去了梦想,二是继续追逐梦想,但这就意味着你已准备好接受困难的考验,困难背后,就是梦想。王一生是后者。 我们只知道王一生在追逐梦想,但他究竟会不会成功,谁也不知道。但我相信,只要棋王坚持,梦想终会实现。
- 4、 棋王读后感600字2024
棋王读后感600字2024
精神与物质的角弈
《棋王》的开篇为我们描述了文革时期知青下乡时车站的画面。阿城以其独特的切入方式,讲述棋王王一生的故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我的好友王一生的下棋故事。小说中对王一生的描写着重体现在吃和下棋这两个方面,吃代表了物质,下棋则代表了精神。
小说对王一生吃饭这一细节的描写到了触目惊心地步。王一生作为知青,却没有满怀的革命激情和战天斗地的干云豪气。他出身贫寒,父母贫寒,父母文化低,饱受贫困的磨砺,全家人过着半饥半饱日子长的生活。上山下乡对王一生而言,并没有那种与亲人别离的悲切,反而是一种摆脱生活困境的契机,每月二十几元的生活费让他步入小康。在生产队上没有油花的饭也让他很满足。他对物质上的需求并不深切,只停留在吃饱层面,哪怕在有了富余工资后,他也并未进行其他物质上的享受。
而在精神方面,王一生唯一的精神享受便是下棋。书中被称为棋呆子的他,对象棋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忘了身外之事。王一生下棋并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他仅仅只是为了获得精神满足。困窘的物质生活给不了他的,他能在下棋中寻求精神安慰。而母亲用牙刷把给他磨的一副无字棋,是他精神上的寄托。这点在他与大赛冠军对弈时将棋子交给我保管可以见得。
小说围绕了物质与精神两大要点王一生对下棋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对亲情的依恋,书中脚卵要将父亲赠与的棋子作为筹码交换参赛资格,遭到王一生的拒绝。这也向我们表达了物质是无法凌驾于精神之上的。
《棋王》整本书可以看做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角弈。物质在如何重要也只是外在的,而精神才是心灵的寄托。
- 5、 棋王读后感800字2024
棋王读后感800字2024
第一次读阿城的作品,文字中没有矫情,没有焦躁,感觉就这样平平实实的,才能更表现作者的内心。作为让我认识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王》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关于棋文化的,关于命运的,关于哲学的,都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其中之一就是对一件事物有心而发的热爱。
故事中的王一生是名副其实的棋王,他真正的把棋当做一种挚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有棋在,他的生活和思想似乎就能够被点亮,这样一种纯粹的境界恐怕不是我们所可以企及的吧。他可以在嘈杂的火车厢不厌其烦地寻找棋伴,可以在荒芜的乡下以棋会友寻找生活的乐趣,可以让棋真正成为一生的爱好不弃不离......我们有时候也可以这样,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认真了,就理应必须全神贯注。比如当你从事了文学这方面的工作,你就应该认真创作,潜心研究,带给大众更多优秀的作品,但必须是欣喜的主动的,若是坐在电脑前逼着自己去完成某身外的东西,那种感觉必然是令人恶心的深恶痛绝的,所以当初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所爱吧。
之二就是人格的魅力。
尽管如此热爱象棋,尽管极其渴望参加棋赛,但面对朋友用自己最爱的祖传的棋换来的机会,他毅然拒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爱来让别人替我们承受一些本不该承受的,丢却了施舍与同情,但获得的是尊严与内心的安宁,这是心灵上的财富。就好比领导青睐你的某种才能与特长,要求只有当你甘愿为他奉献的时候,才可以让你留下来,甚至是升到更高的职位,这时你是否可以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像王一生那样,热爱却不失信仰。也许你们觉得自己能够轻易做到,但没有到那个时候,请都不要下结论,这只会表现你们的肤浅和幼稚,如果真的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也就不值得作为王的魅力所在啦。
之三就是棋王的淡泊与平静。
小时候下棋没有获得家里的支持,但不妨碍他继续爱棋。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叛逆放肆,只是认真地学习,再继续热爱着棋,当他的成绩足以说服父母的时候,也算是成功了吧。学习他的淡定,只有把本职做好,你才有资格去经历更多的东西,抱怨没有用,只会让你的生活平添烦恼。还有当他在棋赛中一个人面对九个人的时候表现出的镇静如铁铸的细树桩一样,似无所见,似无所闻......
之四就是,时代的限制和物质的贫乏并不能剥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和权利。
不论是王一生还是倪斌,还有那些决赛冠军们,都这么为棋痴狂,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动摇
- 6、 《棋王》读后感900字2024
《棋王》读后感900字2024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是一个讲述了痴与吃的故事。
痴是什么?是痴迷,是贪婪,是永不满足。吃又是什么?是满足,是为了需要,是质朴。这两种特质就这样矛盾又和睦地存在于王一生身上。
王一生鄙视多余的贪婪欲望,他推崇吃而鄙视馋,却忘记了他对于象棋的痴迷同样是一种对于生物来说多余的欲望。生物只有两种本质欲望,那就是生存与繁衍,象棋自然不在此列。因此王一生也是贪婪的。王一生为何会对象棋如此痴迷?一是象棋的确有趣,王一生确实喜欢,二就是由于王一生的贪婪。他贪婪什么?贪婪象棋带给他的荣耀与快乐,在象棋中他领略过最极致的快乐,因此他对象棋如痴如醉。这很好理解,用古人的话来说这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在象棋中指挥兵卒车马,围困敌将于弹指之间,他就像大将般指点江山无人能敌,这种成就感又有谁会厌烦呢?独孤求败精于剑道,登峰造极只求一败而不得,内心必然十分孤独。可他依然没有放下过手中的剑,而是带着它隐居了起来,想必也只是由于他从剑道中领略过至高处的风景,便再也无法割舍了吧。
但除了象棋之外,王一生真可谓是一个毫不贪婪的人。比方说吃。我们没看到作者用一笔一墨描写过王一生在正餐以外的任何进食,再结合王一生的言行,我们可以相信王一生的进食只是为了支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这种程度上来说,王一生又是极易满足的。王一生的这种易满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那是由于他曾经十分深刻地缺乏过食物。王一生生于建国以前,长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因此在他的心里最大的愿望必然是吃饱,所害怕的必然是浪费食物所提供的宝贵能量。有一句话这样说,失去过后才知道珍惜。王一生对于食物,就是有这样一份珍惜之情。其实不光是王一生,文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饥饿,作者本人恐怕也是经历过那样难以想象的饥饿的折磨的,因而文章中才会出现那么多对于食物和吃的描写。
贪婪与满足,克制与放纵,这些截然相反的品质融洽地出现在同一人的身上,这就说明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是人性的魅力所在,对于将它淋漓尽致展现的本作来说,这大概也是《棋王》这本小说的魅力之所在吧。
- 7、 棋王读后感700字
棋王读后感700字
从未接触过这一段历史,但却知道,那是个疯狂的年代,人的生理被挤压到极限,活在那个时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
王一生他的命运十分坎坷,不论怎样颠沛流离衣食无着,始终不曾放弃心中的信念,酷爱下棋视棋如命,他的母亲去世前,用拾来的牙刷把一点点磨制出来的,白色圆润,近乎透明的棋子,放在棋王的包里,也许,那一刻就象棋王哭着说出来的那样:妈,儿今天,妈 ,出身卑微的妓女母亲,对象棋已近痴迷的儿子,王一生对人谈起自己的母亲曾经不堪的经历,始终没有回避母亲低贱的过去,却始终是对母亲的理解和深爱。 知青们去参加了象棋比赛,王一生去晚了,脚卵便将自己家传的象棋送于了领导,于是,王一生被作为照顾对象批准参赛了,但他拒绝了,他认为那是对自己毕生最爱的背叛,是对信仰的亵渎,他没有参赛,在最后,他在比赛决出冠军后向他们发出挑战,并且是1人对10人,这比赛已经超脱了棋盘,那是一种个人的信仰与精神的支撑,它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和现实的对抗,使他赢的了比赛,最后,冠军的老头出来求和,棋王用最后的力气答应了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
看完后,棋王走后的一句话还在我脑中回荡,妈,儿今天,妈,眼睛已经湿润了,一个畸形的时代,一个充满信仰与力量的灵魂,不,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对将来充满期待的人与哪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我又想起了周总理的那句话,中国不会这样下去的,什么是旧?什么又是新?旧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新的并不一定都是精华。没有旧哪来的新,简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造反派否定一切的行为中被撕得粉碎,真是无知和愚昧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
- 8、 棋王读后感
【篇一:棋王读后感】
在乱得不能再乱的车站里,父母儿女似生离死别在哭闹,王一生却平静地坐在厢里,要求与对座的人下棋。这就是阿城笔下的棋王,他活脱脱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却完成了不平凡的人生追求。
王一生的确是个平凡的人,看阿城几笔细致传神的对于吃的描写便可尽知。他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脸上绷满了筋。若饭粒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我们在后面他对家庭的叙述中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重吃,而通过他对于馋的嘲笑,又可以看出王一生在贫寒困顿中仍执拗地追求实在朴素的人格操守。
在动荡的岁月,无数渺小的人展示了他们永不泯灭的人生价值。为了帮助王一生参加比赛,脚卵把祖传的明朝金丝鸟木棋送了礼;画家为困乏的人寻找睡觉的地方;哥们儿不顾路途遥远前来助威;以及在贫病屈辱中挣扎的母亲,用一双弱手,用检来的牙刷把磨出一副如象牙般光洁剔透的无字棋,阿城创造了一个博大的世界,使人们在无法选择的时代和命运中,具有正视现实人生的勇气,尤其是那副无字棋。赋予平凡的生命以伟大的魂魄。
故事的最高潮是王一生坐在空场上,与九人同时对奕的情节。上千人不再出声儿。他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列所闻。高高地一盏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下去,黑黑的似府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阿城在高潮之外却创造了一个虚静的氛围,使人不禁屏住呼吸,凝视这个瘦小黑魂静静地坐着。在这具虚与静的气氛中,使人们集结起饱满的情绪,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价值。只有心沉到底处,灵魂静到极处,才能溶于纷纭的大千世界。
棋下完了,王一生战胜了所有对手。他有些发木,突然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他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无字棋。看到这里,使人终于爆发出内心积聚的悲苦、激动,流下泪来。
王一生以有所有不为而有所为的人生观念,超越了那个畸形的时代,完成了一次人生价值的积极证明。他并不只代表他自身,而代表着在那沉浮的年月中,寻找人生真正的精神支柱,探索宇宙生命、永恒和谐的理想的人们。
【篇二:《棋王》读后感】
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这是阿城所著中篇小说《棋王》中主人公王一生最后悟出的一句话。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采材于他本人亲身经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旨还是
- 9、 关于棋王读后感
怎么才能写好读后感?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自己能学到的知识很多,感悟也不少。读后感的内容要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要摆事实讲道理,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棋王读后感”。
棋王读后感【篇1】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地充满了生机。阳光照耀着我,感到一阵阵温暖,沐浴在阳光中的我看完了《棋王树王孩子王》。《棋王树王孩子王》的作者是阿城,他是北京人。《棋王树王孩子王》分为三大部分:棋王、树王、孩子王。这三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棋王。它主要介绍了“我”在一个喧闹的车站遇到一个学生,他一见到我便拉着“我”下棋,他就是人人称赞的棋王——王一生。他在学校中大名鼎鼎,常与人交手比拼棋艺,每次他都是大获全胜。可正因为他的棋艺,险些被人欺骗,陷入牢狱之中。但他仍然喜欢下棋,并以下棋为乐。后来“我”工作时,遇到了棋王王一生,他和我久别重逢后,又一次与我谈论象棋,看着他谈论象棋的那股劲,以前的“棋呆子”样仍记忆犹新。恰巧有一个同事也是一个精通棋艺的,他叫倪斌,棋王便迫不及待的与他一较高下,显然棋王就是棋王,棋王战胜了倪斌。遇到倪斌,棋王王一生再次名声大震,他毅然参加了象棋比赛,命运却如此捉弄人,报名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泄气,在其他人比赛结束后,不甘示弱主动向前三名挑战,最终打败对手,取得了胜利。他又一次感受到了下棋的乐趣——“棋”乐无穷,乐在“棋”中。我与文中的王一生一样,都对下象棋情有独钟。空闲时便要拉上家人下一盘棋,既放松了自己,又陶冶了情操。一次周末,远在上海工作的爸爸回来了,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欢喜,拉着爸爸和我比拼棋艺。我执红先行,一招当头炮,爸爸跳马相迎。我接着快速出卒,横冲直撞,连吃了几个小卒。正当我得意洋洋之时,一不留神将车放在了爸爸的`象口里,结果白白被象吃掉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发动猛攻。一阵激烈的交战,我竟然占了上风。得意之时,爸爸看了我一眼,放马出来,把马跳到了我的车前,不知爸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自信地吃掉了他的马。结果爸爸用炮将了我一军,吃掉了我的最后一个车。此时的我大败,只能投降。虽然被爸爸打败,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我为我有一个强劲的对手而高兴,下棋让我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每次遇到困境,我都能坚持不懈的面对,在逆境中体验快乐。我爱下棋,更爱我们的棋王,爱他那种执着的精神——“棋”乐无穷,乐在“棋”
- 10、 《棋王》读后感 (600字)
《棋王》读后感600字
“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这是阿城所著中篇小说《棋王》中主人公王一生最后悟出的一句话。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采材于他本人亲身经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旨还是表现形式,都比通常的知青小说更胜一筹,《棋王》的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王一生。他天性柔弱,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好比狂风中的沙粒,无所依靠,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他受益于一位神秘拾垃圾的老头授予的超绝妙棋艺及道家文化的精髓,这便是阳之气相游相交。“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这讲的是下棋的要领,但同时也是讲万事万物造化之道,王一生以生命的本能领悟了这些道理,把棋道和人格融为一体,此后他的人生变成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王一生在象棋中寻找自己的世界,并最终在棋艺和道德上实现双重升华。
小说对王一生独特的描绘还有一点:他看似阴柔孱弱,其实是在无为中静静积蓄力量,一旦需要有所作为时,内力鹊起,阴极而阳复,便迸发出强大的生命能量。我们在年少气盛时,做学问、处世为人,都应该谦虚谨慎,修炼内功,厚积待发,有朝一日,羽毛丰满了,便能一飞冲天,向别人展现出无可比拟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
因此,我们都应该在浩瀚如烟的大海中,在愉悦迷离的旅行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那些东西。
《棋王》读后感600字
看完后,有两个比较深刻的感触。
一个是小说对于吃的描写,入木三分,只有对于“饿”的深刻体验下才有对于吃这个动词细致的描写。苦难的深重是这个年代的特色,人人自危,在没有油水造成胃酸泛滥的年代,在描写棋呆子吃相的那一段,在描写众人吃蛇那一段,我们都可以从字表面之下看到这个时代造成的苦难,然而又能够看到人们积极地生活着,无论生活多么艰难。苦难大多数寻根作家都会描写,但是阿城却不张扬,不过分渲染,仿佛这是极为寻常的生活,当生存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活出自我是一种奢侈,然而不管生命多么渺小乃至岌岌可危,在苦中作乐成了大多数民众的统一作风。于是看棋这段能看出多少人的狂热,如果说狂热是一种绝望,那么多少人陷入不由自主的绝望,一如这个年代的政治。
而是小说中王一生的“呆”是另一道风景。你看得到他下盲棋时候的呆,下棋下得被人偷钱包之后的呆,吃饭
-
2019-09-25
-
2023-02-24
-
2019-09-20
-
2023-05-01
-
2019-09-20
-
2023-02-09
-
2022-12-25
-
2023-03-20
-
2023-03-12
-
2023-02-17
-
2019-09-20
-
2023-03-26
-
2023-03-02
-
2019-09-20
-
2023-05-17
-
2023-03-20
-
2019-10-23
-
2023-05-16
-
2023-05-23
-
2022-08-29
-
2023-03-22
-
2022-12-18
-
2023-05-19
-
2021-04-19
-
2021-10-26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