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2024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推荐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

(共 989 篇)

  • 1、 双赢的智慧_1000字

    墨守成规就是胶柱鼓瑟,不知变通;转身换位、华丽通过,乃人生大智慧。

    规则都是人定的,借力转身的人巧妙利用了规则,实现双赢,有何不可?不但不能质疑,还要大加鼓励,惟其如此,我们的创造力才能将既定的死板的规则打破,寻求生存新天地。

    自然界崇尚的法则是互利共赢,而不是你死我活。豆科植物将养分输送于固氮菌,固氮菌为植物提供氮素,相依相偎,相利相存,不是自然告诫我们的最高法则吗?犀鸟为犀牛吸食寄生虫,犀牛不但少了体肤之患,也可以根据小鸟的敏感活动感知敌人远近,又何必一口把犀鸟吃掉呢?傻子以邻为壑,智者懂得双赢。

    蔺相如就是一位智者,他深知廉颇和自己对赵国的重要性,因此没有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处处避让,以宽容大度的心胸和高瞻远瞩的智慧感化廉颇。廉颇当然也不是傻子,二虎共存,不必一死一伤,可以共处一室,肝胆相照。人生没有那么多的独木桥,不是只有一个赢家。游戏就是游戏,而人生并非游戏。敢于打破常规看法,实现双赢,才是最好的规则。

    古语云“唇亡齿寒”,就是对“独木桥”规则在国家关系上的深刻提醒。

    但是日本不这么想,他们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课本,侵夺中国领土,挑唆亚洲各国联合对付中国,就犯了对外关系的大忌。唇齿相依,此消彼亡,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日本却倒行逆施,一再视中国为最大威胁,可谓井底之蛙,所见不过方天。中国追求和平合作,可惜日本不以为然,一再挑起事端,那中国只有针锋相对,伤害的又岂止是中日的利益?日本真该“风物长宜放眼量”,把目光放到更远的未来。

    大到国家,小到商业,双赢都是最好的发展路径。

    同行业当然存在竞争,但是义乌神话告诉我们,天下虽有独木桥,抱团转身,完全可以双赢。当众多商家组成商品的汪洋大海,当相同的行业形成规模,义乌瞬间变成了世界小商品的集散地,义乌人可以挣全世界的钱,这是何等智慧的选择啊!假如一根筋只知道相互倾轧,结果只能是双败。这是义乌留给中国的最宝贵的财富。犹太人是聪明的民族,如果你开个西服店,他能想到的就是开个领带店或皮鞋店。这两种思维相加,大概就是最高的商业机密吧。

    观之社会,“胜者王败者寇”的死脑筋实在应该换换了。多少人为了争夺一方利益,誓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生;多少人为了通过唯一的独木桥,导致同归于尽的结局,不亦悲乎!不是有一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吗?最终得利的是不参与争斗的渔夫,真是绝妙的讽刺。国家在鼓励人们竞争的同时,也要多给双赢一些盛赞。毕竟,人生不是体

  • 2、 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读后感1000字

    自古代传入我国的佛法,不断的融合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佛学流派,从中也可以感悟到自古心理学的一些点滴,你们怎么看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读后感10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佛学,自汉朝传入中国就与中国文化不断发生碰撞,最终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佛学流派,如为人熟知的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

    自此,佛学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民众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滋养。

    这一滋养就是两千多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看到某个转换行业的人,会说这个人是半路出家的。

    心理学,亦舶来之品。然而,比起佛学,心理学科却是年轻至极,甚至只能算一个初生的娃娃。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95年,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出版了《癔症研究》一书,从此开创了名震江湖的精神分析学。

    只是,这都不过是区区一百多年前的那些事儿。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确实,心理学有着悠久的渊源,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更精确地描述道:和西方古代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想,在中国佛学之中,必有这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一席之地。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高老1985年主编的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中,并没有佛学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申荷永教授(高老的弟子)在文中写道:我当时曾问高觉敷先生,为什么不把佛教与心理学专列一章呢,难道佛教与心理学没有关系吗?

    高觉敷先生说,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太有关系了尽管佛教与心理学关系密切,但遗憾的是,心理学界中难得有人能胜任撰写这样的内容

    时至今日,情况当然有所变化。中国之传统文化得到不断挖掘,心理学与佛学的对话也在不断深入。

    此书从佛理角度来阐释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如命运的无常、生命的执著、众生的见思惑,并结合禅学疗法进行心灵的疗愈。这实为一种中国本土化的新临床心理学观。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拼命地吸取西方心理学的营养,差点忘了中国的心理学什么。

    实际上,中国文化本身有着十分强大的慰藉精神和疗愈心灵的力量,佛学中提倡的为众生去痛苦、谋幸福的修行,实为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

  • 3、 《平衡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平衡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自问自答是理工人学习新概念的最好的方法之一,现在这个方法被安了另一个新名词叫做费曼学习法。本书作者帕特或许不知道这个名词,但是他在每一个大章之后都设置了一些基本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深刻领悟他所要讲的内容,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内容_输出。

    今天我挑选几个有趣的问题的回答来看看他到底希望我们掌握哪些要点。

    1.在你与主同行时,是否就工作和职业请求过主的帮助?在你工作的过程中,主是否向你提供过机智的想法,聪慧的发明或者特定的帮助?

    我的回答是,当然有!我对软件功能设计思路的了解,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难题,这些能力当然是来自于神。

    帕特的回答是我们应该坚持在有生之年,不断地与上帝交流生活中所有的内容。尽管有人持不同意见,帕特坚持如此。这20年来他所参与的每一次芯片设计,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组织,每一次商业活动,或者每一项技术,帕特都把它们交到上帝的圣坛前。帕特建议大家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也这样做。

    2.为什么要制定一份个人使命陈述,明确道德准则和人生目标?

    我认为只有清楚了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目标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不然做什么都是错的。帕特说,制定个人使命陈述是确定长期人生方向的起点,这是一只罗盘,为我们指点每天生活的方向。对此,我十二分同意。

    3.你是否认为自己每日灵修的目的是不断接近上帝,而不仅仅是例行公事,如何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个人的灵修和祷告中?

    我觉得一目十行地读经,读完就忘记,这才是例行公事。祷告、赞美,把圣经的话放在心中反复咀嚼,这是投入精力的灵修,不论当时我是躺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

    4.你的工作是在为老板赚钱,还是在为自己谋生?

    我个人觉得这两个点根本不矛盾,老板只有赚钱了,自己才能分到一杯羹,如果公司不赚钱,哪有钱来发你工资呀,为什么要雇用你呢,你凭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员工呢?当然如果公司的工作实在不适合基督徒,比如博彩,那就换一份工作吧。在这个基础上,其实员工跟老板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互为敌人的关系。

    5.如何在工作中找机会与别人分享上帝的教诲?

    这个我还真的找不到机会跟别人说,也没有什么发言权。

    帕特的建议是工作中的第一项见证,就是做一名好员工,做不到这一点以后做出的任何见证都会打折扣,第二项见证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你是遵照最高的道德准则生活的,还是随随便便做出腐化堕落或者有争议的行为?是否参与了粗鲁的谈

  • 4、 智慧背囊读后感1000字2020

    智慧背囊读后感1000字2020(一)

    《智慧背囊》是一本类似于小故事,大道理的书。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智慧背囊》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智慧背囊 的感怀。《智慧背囊》是你打开智慧的钥匙。下面是一篇关于《智慧背囊》的读书笔记,供大家欣赏。

    曾国藩曾经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学习可以改变人。闻一曾说过: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以无书自通。一滴水可以引发千万人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尤其是我们年少时,一定要多读书,因为人生需要智慧,而好书总是带给我们智慧。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本书就能告诉你,面对现实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一卡车的难题,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会有数不清的烦心事,小时候的这种成长的烦恼和学习的压力很大,但是长大后,要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更大。可能到了那时候,你宁愿活在童话世界中,但是你任然无法逃避现实,该来的终将会来,只有自己好好面对而已。要记住,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前提是要有智慧。这是一本充满理趣与哲思的书,能够点燃心灵灯盏,激发创作灵感,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彩的小故事,意味携永,催人奋进,感人至深,读过的人一定知道:《智慧背囊》在肩,人生受益无限!《智慧背囊》在手,创新作文不愁!难道不是吗?它让我懂得了创新;懂得了在逆境中也要成长智慧;懂得了展现自我。希腊有一句谚语: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是呀,智慧是快乐的源泉,是隐形的翅膀,是成功的基石。也许前路并不那么平坦,可能也会有艰难险阻,但是无所谓,生命如激流,有了波折,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啊!

    这本书能带领你的心情走向愉悦,带领你的思想走向广阔!

    智慧背囊读后感1000字2020(二)

    读过《智慧背囊》这本书的人,将都会非常喜欢它。这本书主要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比如,珍惜拥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所以要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又比如,朴实精神这篇文章讲述了爱因斯坦的故事,并且告诉我们做人要看内在美。总之,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我特别喜欢。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许多事例让我们懂得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它无声地在教育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书的内容通篇没有任何无聊的东西,所有文章又出自学生之手,使我们读来感到非常的亲切易懂。该书非常耐读,内容虽浅显,但蕴涵的哲理却非常深刻

  • 5、 《狼道》读后感1000字-智慧之道

    一提到狼,很多人都会想到它的凶恶、残忍、阴险,它也是一个贬义词,比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等。但是事实上,当我读完了《狼道 》这本书,我对狼有了重新的认识。

    狼有着许多不为常人所知的优秀品质,比如耐心与坚韧:在面对大群猎物的时候,狼群可以在一个合适的区域连续不眠不休几个昼夜,只为等待最佳时间,然后一举消灭;比如合作精神:一只狼可能不是一头虎的对手,但四五只狼却足以杀死比它们强大很多的老虎。

    在自然界残酷的竞争中,狼族凭借坚韧、顽强、忠诚、合作等优秀的个体素质,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种群,成为兽类中的强者。它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与身强力壮的狮虎战斗,与荷枪实弹的人类战斗。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始终牢牢占据着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从而雄行于天下。

    人和狼虽然是不同的物种,但狼身上的许多优点都是值得我们人类去学习的。

    比如目标:狼的一生都在寻找目标,它永远在找那个强而有力的目标,永远在攀登,一直在竞争中前行。没有猎物它们就去寻找猎物,发现猎物它们就去追逐猎物。寻找、发现、追求、获得,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生活和工作也是一样,要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要想做到哪个职位,这就是我们为之奋斗努力的目标。

    比如不妄想:如果说狼群在无数的交锋中,也有其无法战胜的对手的话,那就是人类了。在人类不曾涉足的地域,狼群无疑是自然界的王者,但是在与人类的交锋过程中,充满野心的狼往往是退却的一方。因为它们知道,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时候,退却是保存实力最好的办法,这是另一种生命的智慧。我们做事也是如此,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妄想,不空想,要懂得储蓄能量,适时而动。

    比如团结合作:人们在形容狼的时候,往往用独狼、孤狼等词语,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狼是一种群居动物。为了生存下去,狼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它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技巧,即使是人类也难以望其项背。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人类也是如此,一个团队存在的目的,就是展现其整体优势,这种优势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除了合作,别无他途。

    在如今社会,一个人如果拥有狼的这种素质,则他强大的力量足以令任何对手恐惧,势必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而一个团队如果具有狼的这种精神,那它将无往不胜,必定会创造出巨大的辉煌。

    犹如我们嘉兴天华现在面临的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必须要学习狼的优秀素质和卓越精神,全体上下要有危机意识,要团结合作,相信拥有狼智慧

  • 6、 《生活小故事,教育大智慧》读后感1000字

    《生活小故事,教育大智慧》读后感1000字范文:

    2017年12月,作为新老师的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大会。在这次大会结束后,杨校长赠予了我们每一位老师一本书,激励着我们在教育事业中继续前行。我很庆幸校长给了我一本有趣的书,因为这本书是由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虽小,却又渗透着一个教育大智慧。与其他理论性的书籍完全不同,既不无聊也不缺乏教育理念。

    《韩昌黎集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年的谆谆箴言一直哺育着我们的教育观。可是,在教师平常的言传身教中还存在“只见知识,不见智慧”的误区。其实,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应探求此中智慧,因为“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儿就是一朵花儿,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教师竭力追求教育智慧的理性光芒应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从而实现进行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让所有孩子抬起头来,走在阳光灿烂的校园里,让学校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看完这些故事后,心中有许多的启发。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折射出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这些理念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所发现,但是缺乏理论性的总结。这次通过这本书,我也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毕业5年,从教6年,在外面打拼,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育事业上,我一直都是不敢有半点含糊,从最初的迷茫到最后的笃定。我总觉得人总要在挫折中成长,越挫越勇,并从中积累经验。人总要有生活目标,作为一名老师更是如此。而这目标也是分为阶段性的。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所以若想教育工作的做的好,还需做个时刻保持清醒的人,为目标而努力。

    作为一个宝妈,一开始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有时候难以驾驭两重角色。但是在这本书中看到居里夫人的故事,也深有启发。做妈妈是一门艺术,做老师也是一门艺术。聪明的教育者善于将自身的有点发挥出来,如此一来,

  • 7、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000字

  • 8、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1000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1000字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读来仿佛与王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如坐春风之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益。

      拿到这本书仿佛给了我一根“救命稻草”,因为书中的很多案例和方法都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

      看到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愤懑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和更深的认识。

      对于书中的案例《爬树风波》王老师这样点评:面对问题要探究,的确,很多老师就是这样想事情,总认为,学生顶风作案,和老师作对。其实很多学生违反纪律,本来主观上并没有和老师作对的意思,只是老师主动把矛头引向自己,教师这样不加分析地贸然站到孩子的对立面,而且多次如此导向,最后孩子就真的成心捣乱了。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制造敌人”而是“化敌为友”。我们要有科学精神,有研究心态。

      老师要和孩子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的内心要和孩子的内心相通。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他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是啊,我们要蹲下身去亲近孩子,主动和他们交流。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

  • 9、 杂志《知音》读后感1000字

  • 10、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篇一:《佛陀的智慧》读后感】

    《佛陀的智慧》是一本内行所著的佛学入门书,它以南北传佛学界公认的汉译《阿含经》、《本事经》、律藏及今译南传《尼柯耶》等早期经典为基础,以大乘经为补充,根据作者多年研修佛法的体会,从当代人的心灵需求着眼,对佛陀的思想作了完整、准确的归纳与阐释。

    本书要言不烦,处处紧扣佛学关键问题,陈述要害,对于专业学者,可称得上是一部严谨的佛学论著,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则可说是一本最佳的佛学入门书。书中还特意精选了53种篇幅短小的佛经,分别系编于各章之后,每页另配有佛言精粹以资对照。这种精心安排使得读者能直接领受佛陀的言教,并在吟咏经典中体验佛法的深邃。

    佛教作为自内证的宗教,其神圣性根源,不来自超自然的神灵,也不来自世俗的权威,而是来自内心对宇宙人生真理的彻悟。佛陀的智慧,是彻底清除心灵的障敝,如实观照世界的实相。

    在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圣哲中,佛陀释迦牟尼在生前身后所受到的尊崇敬仰,可谓举世无双。

    他在世时被多位国王尊为师长,无数佛教徒把他奉为至圣、导师和楷模,甚至看作超人、神明。在大乘佛教界,佛陀被普遍视为法力无边、无所不知、永恒存在的超级神仙,有大觉金仙之称。人们用金银玉石精心为佛陀造像,以表达对这位心中偶像的虔诚敬仰,从而创造出许多国宝文物、高级艺术品。两干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佛教寺庙里,香烟燎绕中或香花簇拥中,佛陀像被一代代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佛陀的遗骨舍利,成为佛教圣物,被用镶满宝石的金玉棺龛层层包装,供人礼拜供养,其出巡展示时万众瞻拜哀感的盛况,令人心魂震撼。而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大概主要从寺院大雄宝殿里所供奉的佛像和《西游记》塑造的如来形象,去认识佛陀,将他视为神祗,殊不知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佛陀即释迦牟尼,他创立的僧团忠实地传扬他的遗教,使佛教的教化区域日益扩大。特别是孔雀王朝护法阿育王的大力推广,佛教从印度传往西方,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世界宗教。在其最兴盛时期,佛教向西传遍几乎整个中东,再西抵达埃及和欧洲;向东传遍整个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向南传遍锡兰岛;向北传遍中国汉地、西藏、蒙古及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佛教又传向欧美、澳洲、非洲,被约4亿以上的现代人所信仰,受到叔本华、尼采、列夫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罗素、荣格等西方大智者由衷的赞叹。

    佛陀思想能从三千年以前流传到现在,经漫长历史考验而亘古常新,至今仍被数亿人信仰,被

  • 2019-10-09

  • 2023-02-07

  • 2019-10-29

  • 2019-10-14

  • 2021-04-09

  • 2019-09-25

  • 2023-01-10

  • 2019-09-20

  • 2021-04-16

  • 2022-10-12

  • 2019-09-21

  • 2023-01-24

  • 2022-11-10

  • 2019-10-24

  • 2019-11-16

  • 2023-01-26

  • 2019-09-20

  • 2023-01-16

  • 2019-10-14

  • 2019-09-28

  • 2022-11-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3-0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1-02

  • 2022-10-23

  • 2019-09-20

  • 2022-10-25

  • 2023-02-08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
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2024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范文,智慧杂志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