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 > 地图 >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2024南腔北调集读后感范文,南腔北调集读后感大全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推荐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

(共 8942 篇)

  • 1、 南渡北归读后感范文6篇

    《南渡北归》一书由岳南所著,描述了20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的命运,在抗战时期,我国大批知识分子在战火下不断转移,但是对抗战精神永远不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南渡北归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遇到好书,就像遇到一见钟情的恋人。

    近日整理书架,翻到自己三年前遇到的一本爱不释手的好书,与君分享。

    待产期间,参加完专业考试,便无所适从。心灵和脚步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位老师推荐岳南先生的《南渡北归》给我,与此书结缘。半年的时间里,连读三遍,意犹未尽。,经典之处,提笔抄写,待到去医院生产的那天中午,记满完了整个32开100页的笔记本。清洗钢笔,合卷,孩子次日出生。

    作者岳南先生对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有独特研究,其耗时8年创作《南渡北归》三部曲(分别为南渡、北归、离别),出版后得到海峡两岸读书界的高度评价,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

    随着抗战的全面掀起,北平、天津各高校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大迁徙,由北平到长沙再到昆明组建西南联大,前方战火纷纷,后方的中国知识界在抗争中维持着国家的科研、考古、文学创作之路。为中国原子能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在大撤退中冒着生命危险,从清华园实验室抢回五十克放射性镭,乔装乞丐一路逃到长沙,校长梅贻琦看到这一幕,泪水夺眶而出。这批知识分子可谓大师云集,其中有恃才自傲的狷介之人刘文典、有数学天才华罗庚、有一代学阀傅斯年、有建筑学家梁思成,不胜枚举。物质匮乏、战乱四起,每日在跑警报中维持学术研究的教授们依然能做出令世界为之侧目的科研成果,依然培养出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为代表的这一批青年栋梁。童第周在四川南溪李庄的茅草屋中完成青蛙卵细胞剥除手术,震惊欧洲生物界;华罗庚在昆明陈家营半间黑屋子里完成的《推垒素数论》这部数学领域丰碑式的巨著。

    这是一个艰苦的战乱时代,也是一个伟大时代,知识分子在优美学风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孕育下,硕果累累。对于学者们当时艰难的生活状况,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曾感慨道:这个曾经接受过高度训练的中国知识界,一面接受了原始淳朴的农民生活,一面继续致力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事业。学者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已根深蒂固地渗透在社会结构和对个人前途的期望中了。

    读这部书,可零距离接触大师感受战争年代中国学者的治学精神,可开阔眼界,可从侧面了解抗战那段历史。限于本人才疏学浅,虽书读三遍,犹不能表

  • 2、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赵 鑫

    《北鸢》是青年作家葛亮耗时七年完成的一部作品,作者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家族的兴衰透视民国时局的动荡,犹如一只“鸢”,既是“命悬一线”,又是“一线生机”。

    我是从学校的目中选取的这本《北鸢》,初读卷首的《序》,有点摸不着头绪;书读至一半时,有了感慨和思想的碰撞;读至结束到再回头看《序》,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渐有感悟。

    一 、仁义、诚信的品质

    《北鸢》从楔子第一页的对话“照老例儿,今年庚寅,写个大草的‘虎’吧。”“行。”“今年不收钱。您忘了,是您老的属相,不收,爷爷交代的。”“呵,可不。”引出男主人公卢文笙和风筝,认真读下去会发现四声坊风筝艺人龙师傅既是感恩(龙师傅的风筝店铺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卢家睦伸出援助之手盘下店铺并送给龙师傅)也是受卢家睦嘱托,每到虎年便扎一个虎头风筝送给卢文笙做生日礼物,此“老例儿”代代相传。此处体现了卢家睦的仁义,龙师傅的诚信。

    书中卢家睦的学生姚永安遇到危难,卢文笙不惜破产援助,收养了自杀的姚永安和产后出血而死的秀芬的孩子,此处体现了卢文笙的仁义。

    以上都体现了仁义、诚信的品质。这种品质也是当下的人们需要坚守的。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帮或是不帮;当我们给别人以承诺时,守信或是失信;都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准线。

    葛 亮

    二、文学艺术修养的积淀

    书法艺术:“卢家睦临《玄秘塔碑》”“其他子弟写颜柳,一为清俊,一为停匀。仁珏练欧阳询,则取其险绝,却险归平正。《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渐写得熟透,十三岁临欧阳公八旬所书《虞恭公碑》……十五岁,仁珏改弦更张,练起了赵孟頫。赵书与欧体大相径庭。”

    戏曲艺术:《文姬归汉》《思凡》《坐宫》《武家坡》《碧玉簪》《法门寺》《玉堂春》《鸳鸯冢》《生死恨》《宇宙锋》……

    作者对书法和戏曲艺术的把握,使其能游刃有余地根据故事人物和情节的需要放置在应该出现的地方。除了书法艺术和戏曲艺术以外,本书在细节处还体现出作者在茶文化(“三白录了芸娘,制‘莲花茶’一节,说晚间趁荷花含苞,将茶放至花心,早上花开再取出来,‘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顾元庆在《茶谱》中也记过……《茶经》里及鄙夷加香的法子”)和地方饮食文化(有关徽州名菜臭鳜鱼的来历等)的修养。

    认真阅读《北鸢》以后,内心感触颇多,但是最突出的就是以上两个方面,即做人的品质(施仁义和守诚信)和自我的提升(修身)。施仁义和守诚信是我们老祖宗

  • 3、 《向小北向北》读后感

    《向小北向北》读后感

    作者:彭长如

    近期收到红网读书会免费赠送的《向小北向北》一书,甚是高兴,因为此书的作者就是与我年纪差不多的罗兄,其实还没有看到他本人以前,他的大名就在桑植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有所耳闻了,随着他的一首《亲,可不可以陪我留在桑植》散文诗的流传,让有点文学爱好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向小北向北》一书,其实如同阅读作者的内心世界一样,梦想与现实的相互辉映,梦想与现实世界存在反差,让我产生联想,也领略了作者的写作水平。

    读完此书,个中的狐仙爱情故事缠绵情节与千古穿越,让我印象深刻。其实我不想讲作品中的太多的故事情节,因为读者自己会去慢慢品味,我最想说的是同样爱好文艺的我,一点点对于文学艺术爱好的真实的感受。

    想想,其实在桑植这个地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小与大山、森林、溪水为伴成长起来的。特别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听到一些关于狐仙鬼怪的故事,在那些放牛的日子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老年人讲故事了。胆小的孩子常常被一些故事吓得晚上不敢出门,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故事中的一些狐仙鬼怪还被讲得有名有姓,描绘得有声有色。最值得让所有的野孩子展开幻想的就是那些狐仙了,她们必定貌美如仙子,体态娇美动人,更会甜言蜜语。

    我也在少年时曾经听说老家后山的将军山上出现过狐狸精,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支书叙述他见过狐狸精的故事,后来还是被他死去多年的"老爹"唤醒,才能安全回家。后来我还鼓起勇气问过老支书是不是真有那么一回事,时间久了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他讲得重要一点,就像是在大山里做了一场梦,记得最清楚的事儿就是手里的柴刀一直没有弄丢。将军山上的那片柏树林由此传出神密色彩,以致后来多数妇女儿童不敢独自去放牛、打柴。另外一个故事讲得就是老一辈陈爹爹在大界山上守玉米时遇到的狐狸精、张果老的故事,被传得十里八村人人皆知,由于年代久远,我只当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罢了。

    我与作者也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想想自己98年毕业后无法分配就业,一直在外面打工为生,整整飘泊十年。四处飘泊日子,吃尽苦头的打工生活让我记忆犹新,为了改变家庭现状,在外面省吃俭用,十年里才回家过春节三次,连爷爷奶奶帮忙带大的儿子都不认得爸爸了,心里酸了好一阵子。

    想想在外面飘泊的日子里,如同《向小北向北》里描写的一样,回家的梦是会常常有的,做得最多的梦就是上学、放牛、砍柴火、下河摸鱼、上山捉鸟的故事片断,偶尔也会

  • 4、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一)

    书的扉页,写着:"谨以此书 献给我的祖父 葛康俞教授".

    据说,这本写了七年的小说,是以他的祖父为原型创作的。读到扉页这一句,我想起了自己的爷爷,自己的家世。爷爷死了,虽然很怀念,却只能凭空怀念,并没有什么实物和实际动作。葛亮为自己爷爷,调查、走访、追溯、考证,七年写了40多万字,深感敬佩。不是说写七年,写40万字就值得敬佩,这种敬佩是未开始看此书,就油然而生的敬佩。这种敬佩来自于作者写此书的初心——他的家世。小说家有很多,比葛亮优秀的小说家也有很多,但是我却没见过哪个作家,以自己的家庭、家世为出发点写小说。

    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家庭的历史记录。不知道这其中与事实的重合有多少,读下来却感觉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虚构小说。这是一部以民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却没有太多与那个时代深刻相关的直接描写。就连抗日战争,也被这个祖籍南京的作者,一笔带过,寥寥几字而已。可以说,小说几乎架空了民国的历史。

    《北鸢》是一部更接近于纪传体的半架空小说,人物一个个地写、事情一件件地写,然后用"鸢"这个意象,将这些人、事,串联成不同的命运。

    这部小说,更关心的是个人命运,确切地说,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命运。这部小说,虚构的成分大一点。葛亮没有直写历史,即便是日本投降这样的大事,他也只写了四个字"日本投降",然后就带过了。整部小说,他写得最多的是,个人怎么样,这个家庭怎么样,他们之间是怎么运作的。这是一部民国民间文化的小说,不是一部历史小说。

    人类生活的变迁,从来都是用文字、文学来记录的,文字也理应承担这样的责任。同样,从个人的角度,自己家庭、家世的变迁,也当记录下来。人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是从自己家庭那一小方天地起步的。更多的时候,家谱这种特殊的文字形式,承载着记录家庭命运的责任。然而却在越来越现代的生活中,家谱逐渐被忘却、废止,也没有更新的形式替代。人情味的寡淡,由此可见一斑。

    小说这个文学体裁,不同于诗歌、散文,它的核心是人物()。小说写人物,自然要写人物的吃喝拉撒睡以及精神层面的生活,这就需要写作者对于生活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把握。描写作者自身以外的时代,并且还不是玄幻神魔题材,需要的功力就更深了。你得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吃什么样的饭、用的什么食材、是怎么烹饪的、用筷子还是勺子吃的;你得知道,这个时代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跟现代人有什么区别、字义有没有变化、音调是否不同;你得知道,这

  • 5、 北大有多远读后感

    北大有多远读后感

    我读过一篇感人的文章,名字2020叫《北大有多远》。文章讲了一对打工夫妇带着他们的儿子到城里读书,为了让成绩在小学里中下游的儿子赶上去,父亲不顾一天打工的劳苦,让儿子把一天学到的东西教给他,儿子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就这样,儿子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上高中。上了高中后,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父亲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学习到这样是何等艰辛。儿子终于知道一定人努力,他每次都把第一名的试卷拿给父母看,就这样他以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考了北大,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他好学和执着的精神感动了我,但再一想,最应敬重的还是他伟大的父亲,他临走时说:我能走进北大,完全是我父亲下一步一步推着,扶着我走过去的。看着他的努力,再看我自己忽高忽低的成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要像他一样, 自己心中的希望而努力,奋斗呀!

    其实,我从心里知道,他成功和努力和父亲的爱息息相关。要成功就要努力,北大是很多人的向往,也同样是我心中的向往,爱的力量是无限的,用爱编织的网的力量是庞大,一个人的生活中不能缺少亲人的鼓励和关心来给予你温暖,因为它是动力的源泉,是爱让远在天边的梦想,近在咫尺!

  • 6、 真北读后感

    真北读后感(一)

    读这本书感觉一缕清风吹进心田。有一种久违的得着,好象是原本所盼望的,似干旱的树苗被春雨滋润。

    本书把道德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提到领导层面来,实在是黑夜里的一道亮光。如今的人都在想方设法追逐名利,唯钱是瞻,有钱就有一切,只要能赚钱,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于是功利充斥世人的心田,成为大家的价值观,左右所有计划和行为。

    道德值几个钱?经济大潮中提及道德,岂非逆世而行。读及此书,便知道德的分量和作用。在这本分量十足的书中,美国最受尊重的商业领袖和一位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学者共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道德上的完善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同时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领导方式。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信息,相信所有听到它的人都会为之欣喜不已。

    道德包含真诚、信任、忍耐、宽容、谦卑、和睦等精神层面的各要素,他能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带来实质上的效益吗?在哲学领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直争辩不休。我记得一句哲言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胸。心胸有多宽广,事业就有多大。事业的物质性体现就是销售量、利润等反映经济状况的名词。这句话把唯心和唯物联系起来了。也就佐证了《真北》中认为的,企业人士尤其是管理阶层在道德上的完善可以带来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

    钱一直被丑化,因为很多人因其堕落。但人又不断的追求钱,因为钱是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的货币体现形式。长期以来,尤其是中国,商总和歼扯在一起。好象不通过暴力等非法手段就不能把企业做大,对客户如此、对员工也如此。道德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根本无立足之地。《真北》的作者乔治强调,要成为真诚领导者,就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道德底限。乔治还认为,基于伦理道德进行领导不仅可以实现,在很多情况下,这甚至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这话穿过世间众多云里来雾里去的管理学说,为管理和领导找到了灵丹妙药,其实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人应回归到人本性的基础上来,离开道德这个根基,万丈高楼必要倒塌。所以,历史学家大卫麦库卢说:人品是一位总统身上最为重要的资产。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只有人品没有能力是一种软弱,而只有能力没有人品则意味着危险。

    这些认识应该进入内心,绝非头脑一热,否则对《真北》的领受就会肤浅,甚至歪曲。基于此,就能在《真北》里进深,享受这次真北之旅。

    真诚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他们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ceo大多经历了人生的苦难、挫折、逆境

  • 7、 夜雨寄北读后感

    夜雨寄北读后感(一)

    《夜雨诗意》这篇文章出于余秋雨之笔,是一篇散文。初次看到这篇文章,我就被它的题目所吸引。

    夜雨诗意,有着多么浪漫的情调,多么古朴的韵味啊!

    这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着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脑海里不仅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在夜雨中挑灯作文,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我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淅沥的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也没有什么会干扰我对远方的妻子的思念。我们共剪西窗烛的幸福场景历历在目,一丝甜蜜涌上心头,溶解了雨夜的冰凉

    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感受到夜雨诗意时的情景。那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窗外夜色中响着时紧时疏的雨声,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飘进了小屋。我听着钢琴曲《kisstherain》,沉浸在诗意的想象当中:我独自站在古老的露台上,沐浴在夏夜的大雨中,浑身湿透了。我走在泥浆里,一边闻着泥土那清新、自然的芳香,一边倾听着雨的喃喃私语。露台下的草坪上,草儿依旧青翠,可花儿却已经憔悴,给雨夜涂上了一层蓝色调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难忘。

    更让人难以忘记的是雨后明朗的清晨,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忘却,留下一点影子,阴阴凉凉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怅,添一丝绵绵的忧伤。

    繁华喧嚣的城市就缺少这种夜雨的诗意,雨的声音不能淹没城市的喧闹,雨的绵绵缠绕不住人们的思绪,雨的多情无法打动人们的无情城市里人们的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忽视了自然、朴实的美丽,这种生活无疑是缺少诗意的。

    因此,再现代的人也应该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也应该读读《夜雨诗意》,从这篇文章的字2020里行间,去寻找那份已丢失的安恬的心境,去感受夜雨的诗意。

    夜雨寄北读后感(二)

    当枯萎的灯光和灵感一起在黑暗中熄灭,我能感受到我骨节的酸楚和周围的寒意,慢慢将我囚禁。肉体在黑暗里显得滞重疲惫不堪。这是一种疾病,匆忙中,孤独的手握紧笔,病根从此落下,淫雨天气,到处散发着陈旧的气味,人此时只能像自然界里离群的落伍者,独自寻找自己的归宿。

    沉默,这是一种病入膏肓的状态和迹象,尤其是这样的晚上雨水中抑郁和黑暗的部分掺杂在一起,破旧的书桌上是斑斓的墨迹,时间和情感都是有限的寄托,只有雨水永无息止地从白昼的世界流

  • 8、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时达,归雁洛阳边。

    次,意思为远行中临时停留住宿或者驻扎,这里特指停船。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城北,扬子江江滨,是镇江三山名胜其一,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雅号。

    出门在外远行经过北固山,扬子江水碧绿如玉,我的小舟就停在江岸旁。江潮平静江面开阔,扬帆远走的行船顺风而去。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江上仍有残余的夜色,但是岁末的寒意已经被冲淡许多了。家书什么时候才会被亲人收到?希望归雁回到洛阳的时候我的亲人能接到我的消息。

    我这个异乡客经过北固山,眼内山前是一衣绿水,所乘行舟就停在岸边。扬子江上江潮平静使江面看上去颇为开阔,一艘船正鼓着风帆往远处驶去。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驱散着扬子江上的夜色,岁末的寒意被这暖阳冲淡了需多。抬头看到了一行归雁,心里不禁希望这鸿雁能将我的消息送回家乡洛阳去。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二)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作者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题目里提到的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江。诗人行舟绿水前,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燕,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客路青山外,上岸之后还要跋涉的驿道,在青青的北固山外,诗人看不到,这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org)眼前却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碧波荡漾,与岸齐平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王夫之说,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象,通过一帆悬的小景,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间过得如此之快,稍纵即逝,怎能不令离家日久的诗人感慨系之?此联妙在诗人是在描写江景、节令,无意说理,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或许是有意为之,而天然去雕饰。难怪殷璠给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的高度评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水上的诗人还要继续在驿路奔波,思乡思亲之情何以堪?家信都早已写好,只是不知如何寄回洛阳,正巧

  • 9、 《北漂鱼》观后感:敢于自嘲的北漂人

    《北漂鱼》观后感:敢于自嘲的北漂人

    文/满囤儿

    在等待观影《北漂鱼》前被人抓住临时采访了两句。当回答对于本片的期待时,我说道希望本片能够有大量黑色幽默性质的自嘲。因为就我个人在北京漂了几年的亲身体验而言,北漂一族最有特点的便是其敢于自嘲的精神。这种自嘲精神可以支撑着他们忍受猪狗一般的生活状态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只为厚积薄发等待证明自己的那一个机会。令我欣慰的是,随后播放的电影《北漂鱼》的确把握住了这一特点。片中几位北漂的生活确实有够艰辛,甚至个别人的生活会令有洁癖的观众起鸡皮疙瘩,但是在故事发展到高潮时刻,所有人团结一心去完成同一个梦想的时候,那种人格魅力就不再被外表所禁锢。

    《北漂鱼》在表现北漂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时,重点采取了两种典型手法----以点带面和欲扬先抑。在北京,各行各业中都有北漂,那如何才能凝练地用90分钟就把他们的生活给表现出来了?导演采用的方式就是集中于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北漂群体。《北漂鱼》选取的便是一群电影圈里的北漂。电影圈里的北漂比其它行业的北漂更具代表性,因为他们的流动性更大、收入更加不稳定、接触的人群更复杂、得到机会后的飞跃也更高。

    在选定这个群体之后,导演非常细致地对几个角色进行了选取,以免视角单一狭隘。主角那几位职务、性格、选择各有不同的朋友们,成为了大家审视北漂群体的样本。他们有勤奋型、有聪颖型、有天赋型、有外貌型、有诡计型,但都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艰苦地漂着的人儿。这样一种以点带面的方式,让我们通过一个主人公连带数个朋友,就看出了庞大北漂群体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和心理。

    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北漂鱼》导演余治林比较中规中矩,尤其偏爱传统的欲扬先抑的方式。片中出现的几位北漂,刚出场时的生活状态都相当惨淡,可以说很容易就能引发观众哀其不幸的同情。随后走入他们的精神状态,我们会发现他们在经历了数年的北漂生活后,都多多少少产生消极的情绪,于是便自然生发出怒其不争的慨叹。不过这些都是铺垫,在当余小宝的女儿要来北京,大家亟需帮助老友渡过难关的时候,大家最终都伸出援手,贡献微薄之力,也要实现梦想的劲儿头,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北漂一族表面之下的精气神。

    如果只是写这些北漂的奋起,那就励志得有些理想化浪漫化。《北漂鱼》里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就是以大明星范菲菲、狗仔娱记、群头老六、贾主任、老板、金融才子和疑似做卖肉生意的美女二房东为代表的一群非主角好友的角色们。

  • 10、 《北雁南飞》读后感1000字

  • 2019-09-21

  • 2021-09-14

  • 2022-11-21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3

  • 2021-05-05

  • 2019-10-12

  • 2021-05-05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2-12-22

  • 2019-11-06

  • 2019-11-08

  • 2021-06-23

  • 2021-05-05

  • 2021-05-05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3-06-23

  • 2019-09-20

  • 2022-06-07

  • 2019-10-29

  • 2022-06-25

  • 2019-11-16

  • 2023-04-10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1-3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29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
南腔北调集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南腔北调集读后感,南腔北调集读后感范文,南腔北调集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