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南渡北归读后感 > 地图 > 南渡北归读后感,2024南渡北归读后感
南渡北归读后感相关栏目
南渡北归读后感热门栏目
南渡北归读后感推荐
南渡北归读后感

(共 3302 篇)

  • 1、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作文汇总6篇

    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整理的“南渡北归的读后感作文”,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必定有些学生在困惑作文该怎么写,作文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优秀的作文只能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作文 篇1

    《南渡北归》读后感600字:

    “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这句来自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的一句话让他在港独份子中显得格外高大。这种大气凛然的样子只能让那些港独份子显得越加渺小。或许游行示威还能显得他们似乎还有道德,但殴打老人、记者、阻挠地铁和机场让他们的面目丑陋不堪,所以他们才带上头盔和面具吧。

    这些“废青”的行为。让人联想到几十年前那些文人弥足珍贵的品格。在那时迁往中国西部的大学中,有一个大学注定是在群星中最闪耀的一个。汇聚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大脑的西南联大在昆明和蒙自,在日复一日的轰炸中依旧熠熠生辉。还有迁往李庄的史语所等机构。

    李庄这地方我去过,当时只是在路边看见了李庄的路牌,顺道去一趟。只可惜当时还不知道这段历史,只觉得李庄白肉很好吃。

    艺术家的杰作灵感来源苦痛的人生,战士的力量来自于对敌人的恐惧,那来自于这段艰苦岁月的属于这些文人的是一段段佳话

    逝者如斯,宛如一滴眼泪流入雨中。而面对日军的入侵,这些文人保留中国文人的风骨。仍旧钻研学术,教育学生。

    留下的,只有后人的回首或者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的情愫。整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位是老金和傅“大鳄”。老金是可爱的,别人逃跑带钱,他跑警报带的是林徽因的信;不小心把自己的书稿搞丢了;把徐志摩介绍给自己喜欢的林徽因;在联大养鸡。这位文人在学术的著作很少人看得懂,但在生活中却如此可爱。另外一位傅斯年,依仗他180斤的体重暴躁无比,看谁不爽就口诛笔伐,还经常意犹未尽再续写一封。这些文人在学术和家国情怀的追求是令人动容的。也许,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但这种伟大精神却未远去,国家的中流砥柱在和平时期的水面下,表面风平浪静,但当国家开始动荡,水开始波动,就可以看见谁才是坚强的礁石。

    欢乐是消逝的,痛苦是刻骨铭心,自古到今,所有的伟大皆来自于痛苦、恐惧和愤怒。这些文人在被磨砺之后,如玉般的内心闪耀着所有人,这是一种精神和信仰,就像爱可以超越时间和所有维度一样。

    就像在香港一样,在这段时间,我们看见谁是礁石,谁是狂风乌云。这些品格没有消失,它在血脉默默流淌。现已立秋,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南渡
  • 2、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读书是人生至乐的事。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写出自己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他人或感染他人。那么,关于写作品读后感你了解多少呢?也许以下内容“南渡北归的读后感”合你胃口!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篇1

    读别人的人生,写自己的感悟。看到大部队都读完了《南渡北归》,我很汗颜,并没有读完,才到第六章。

    看来我暑假时间利用率有点低,不给自己找借口。虽然只是阅读到第六章,感受还是深刻的。阅读《南渡北归》让我对民国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对那时候的伟人有了更仰慕的敬意;更对那时候的苦难有了更醍醐灌顶的痛和悟。拥有和平年代的我们,该何去何从,该为自己和社会做些什么。先辈们用血泪打造给我们的和平安稳社会,我们该怎么珍惜并也做出些什么。

    常常为文学大师的思想震撼,到底是怎样的情怀才可以不顾自己个人而为大家,为后代留下什么。

    伟人和凡人的不同,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不同;而伟人又和凡人相同生活的爱恨情仇,又多了份真实感。他们也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不合,也会因为性格不合而不来往。但他们最终的目标是为国家而奋斗!

    文学大师诸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傅斯年,胡适,蔡元培等。他们的思想真的是永垂不朽。梁启超的育儿观让我记忆深刻。西南联大迁移的难和保护文化遗产而牺牲的伟人都让人敬佩不已。我已无话可说,文字言语都太无力,表达不出那时候的难。

    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感受也很浅薄。我只能表达对那时候付出生命牺牲小家而成全国家的敬意,而让自己对民族有更高的敬意,民族毅力永传承,平时个人生活的挫折困难算得了什么,简直渺小至极!

    感受也只能到这,我的阅读分不及格!我没有阅读完暑期任务,后期时间利用率应该提高了。《南渡北归》我连一半都没读完,要赶紧迎头赶超了,否则新书又开始阅读了。

    加入组织阅读还真是特好,没完成也如学生般,羞愧不已,也会警醒自己,下次要加速了。拖延只会让自己吃亏。九月份两本书要一起开读完成。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篇2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提到中国内部的动乱时期除了打打杀杀的士兵将领,文人学士的存在是必不可少且不可忽视的。他们的精神从不动、毫不畏惧。

    不忍忆王国维大师的投湖而死。一天的安详平常,却被那投湖一声脆响刺的干干净净。头陷淤泥足可见

  • 3、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万能版五篇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渡北归读书笔记万能版五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篇一)

    今年暑假跟随叙事者共读了南岳老师写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它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笔,止笔于大陆文革后。近四十年光景,中国烽火连天,风雨飘摇。最后一批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以及卷滚在大潮里的众生学者,从历史的苍茫中走来,又消失在那幽暗尽头。这样情形下,一大批知识分子、学界精英奔波向祖国西南,从长沙到昆明,从昆明到蒙自、李庄,在几近食不果腹时,仍专心学术,不忘民族复兴,用知识去触摸那“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一个月的时间,仅仅看完了第二部,感慨颇多,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许多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国外取得学位后,大多选择回国,即使当时的中国非常落后,生活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但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为国家服务,他们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从民国知识分子那一代身上我看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这正是我们当前最缺乏的,当前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选择在国外,中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大师们求学所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故而不计个人得失而从容投身祖国怀抱,且在条件非常艰苦前提下,做出伟大功绩和壮举,将以八股论优劣的时代,翻开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他们从海外归来,谱写历史,创造辉煌,这二三十年代产生我国至今都是最好的大学,甚至在抗战的艰苦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组建的西南联大仍是中国大学史上的光辉。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的几个大字,貌似决绝地渗出那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曾离我们很近的大师们,当时光逝去,他们生命是远去了,但其卓绝的贡献和高贵的灵魂却却与年轮共生,“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读罢《南渡北归》,掩卷而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师们令人仰止的高大身影,光辉深邃的文化造诣,起伏多舛的命运转折,无不让人在深深的感慨之后又久

  • 4、 最新!南渡北归读后感简单五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如何去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南渡北归读后感简单五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南渡北归读后感(篇一)

    今年暑假跟随叙事者共读了南岳老师写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它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笔,止笔于大陆文革后。近四十年光景,中国烽火连天,风雨飘摇。最后一批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以及卷滚在大潮里的众生学者,从历史的苍茫中走来,又消失在那幽暗尽头。这样情形下,一大批知识分子、学界精英奔波向祖国西南,从长沙到昆明,从昆明到蒙自、李庄,在几近食不果腹时,仍专心学术,不忘民族复兴,用知识去触摸那“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一个月的时间,仅仅看完了第二部,感慨颇多,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许多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国外取得学位后,大多选择回国,即使当时的中国非常落后,生活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但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为国家服务,他们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从民国知识分子那一代身上我看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这正是我们当前最缺乏的,当前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选择在国外,中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大师们求学所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故而不计个人得失而从容投身祖国怀抱,且在条件非常艰苦前提下,做出伟大功绩和壮举,将以八股论优劣的时代,翻开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他们从海外归来,谱写历史,创造辉煌,这二三十年代产生我国至今都是最好的大学,甚至在抗战的艰苦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组建的西南联大仍是中国大学史上的光辉。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的几个大字,貌似决绝地渗出那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曾离我们很近的大师们,当时光逝去,他们生命是远去了,但其卓绝的贡献和高贵的灵魂却却与年轮共生,“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读罢《南渡北归》,掩卷而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师们令人仰止的高大身影,光辉深邃的文化造诣,起伏多舛的命运转折,无不让人在深深的感慨之后又久久难以释

  • 5、 读《南渡》有感范文600字

    【第1篇】

    今读《南渡》之《李济的哀伤》,为之心酸落泪,感慨万千!

    李济,是和王国维、梁启超等齐名的清华建校初国学院五大导师之一,我国近代考古界泰斗、第一代领军人物。沐浴过欧风美雨,用学富五车形容他们是不为过的。

    抗战爆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像李济这样的不愿当汉奸的大知识分子自然也不能幸免。一路迁徙,历尽艰辛,李济和他的同事们终于避难于川内一原本不知名的小小李庄。终于有喘息的机会,不曾想,痛苦接踵而来。先是40年夏,准备迁往李庄之时,二女儿突患急性胰腺炎,因得不到药物及时治疗而死去,一枝含苞待放的鲜花无声无息的凋落了!积在心头的哀痛尚未淡去,42年春,17岁大女儿身染伤寒 ,又是缺医少药终于不治。爱女临走之时,拉着李济的手说:爸爸,我要活下去,我要考同济大学(斯时同济大学医学院也搬迁至李庄),在李庄读书,永远不离开您和妈妈,还有爷爷。读之真可谓肝肠俱碎,很不是滋味!原文配有37年照的李济全家福,大女儿和妈妈一样高了,瘦瘦的脸似笑非笑,嘴唇微张。小女儿偎依在慈祥的爷爷旁,很明显地显露出谈谈的忧伤。本是撒娇的年龄,是战争让她们早熟、让她们备尝生活之艰辛。是战争,使山河虽在、民生多艰,早早地让她们魂断她乡!照片中的可敬的爷爷,终于受不了两个孙女相继夭亡,身体终于垮下来了,不久因中风瘫痪在床。彻骨的凄凉与过度的悲伤,也终于使醉心于考古的大学问家病倒了,长久地不能调整过来!

    真可谓覆巢之下无完卵。真可谓没有国哪有家。

    时下,一些国人动不动以爱国自居,破坏社会的安定、中伤我们的国家。这些人是声音常常还能获得糊涂国人的应和。不错,现在我们国家是有很多问题,可是,一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乱了,最终受害的还是大多数老百姓。

    以史为鉴,和平是多么可贵。只有有了和平的环境,才有良性发展,只有我们发展到足够强大,我们才会永远不受欺凌。

    【第2篇】

    《南渡北归》一共有三部,分别是《南渡》《北归》《离别》

    第一部《南渡》是故事的起源。在烽火连天,战火纷飞的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分子纷纷离家,他们带着厚重的书籍躲避纷飞的子弹,在家人奄奄一息之时拒绝敌人的糖衣炮弹。他们都是剑桥,哈佛毕业的高材生,但他们没有为了自身,辗转自身他乡,而是回到自己饱受摧残的祖国,与祖国共存亡。日本人说:要想彻底征服中国,光是占领他们的领土、城市、财产是不够的,必须在精神上征服。所以,日本人所征服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炸毁南开大

  • 6、 南渡记(优质读后感)

    【第1篇】

    南渡记这本书是冯钟璞所撰写的,它是以孟教授一家为主题,来写二战抗日的时候一些故事。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本来的影子。看到了抗日时候中等阶层的人们。他们奋力地学习,时刻筹备着,时刻努力着为国家服务。

    首先,这一本书写了抗日时代的西南联合大学,以七七事变后孟樾传授一家的事情为主要的描写点,描述了清楚的抗日北平文明世界。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有孟樾教授,孟灵己,孟离己跟孟合己,吕清非,吕碧初,也就是差未几孟樾教授一家人。

    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抗日战争是十分有名的大学,大学里面上课的同窗们无比当真。大家为了报效我们敬爱的祖国尽力着。但是日本军队一来,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址从北方匆匆移向了南方。中国的军队不太整洁,抗日战役天然大事不妙。就连北平城也丢了。

    于是孟樾教学一家中就有许多人加入抗日战斗。西南结合大学里很多学生也都纷纭表现不满,盘算跑到抗日第一线。

    读完了这一本书,我清楚了历史的多少点:首先,一个国家懦弱了,其它国度绝对来说也就强盛起来了,其次,当人们有信念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胜利,然而一旦失去了理智,就相称于失去了所有。日本部队在中国境内干着一些让人无奈接收的事件,而中国人不对抗,是由于咱们失去了理智,我们二心想着反抗,但究竟国家已经脆弱了,只有一个神奇的人,能够将这个国家从新带动到繁华强盛的境界上。

    当初,中国繁荣了,富强了,鼎盛了。都是因为人们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相称于有了理智,有了理智,就可以让中国重新繁荣!

    在此62周年大庆之时,衷心祝祖国繁荣富强!

    【第2篇】

    《南渡记》这个书名,一听就是和南迁、转移有关的。身处乱世中,在饱受民族屈辱和外国侵略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人民仿佛有一段时间是麻木的。不过,有人出淤泥而不染,《南渡记》里所讲述的就是孟樾教授一家。那些中国曾经的影子,已经化为了历史长流里的一抹记忆。那些不畏强敌的战士令人尊敬,而那些可恶、无恶不作的侵略者则令人咬牙切齿!

    北平丢了,中国人的骨气没丢!以孟樾教授一家和西南联合大学里许多学生也为代表,那个时代,众多青年、农民、工人——所有的中国人,都拿起锄头,拿起镰刀,拿起斧子,拿起锤子,为了我们自己的新中国而奋斗着!是的,侵略者的确可恶,但有些人低头了,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有些人,宁愿英勇就义,也要和外国侵略者抵抗。纵观《南渡记》全文,作者将抗战时期社会的原型以几个性格明显的人物为主题,描绘

  • 7、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优质范文)

    拿到这部书,感觉很厚,读完,感到它很广,人物多,内容广。一个个坚韧绚烂的生命,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发出沉重地呻吟。岳南笔力深厚,能把学者们的一生戏剧性地展示在你面前。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我读这本大部头的书,是抱着敬畏的心情,不论哪一个时代,对知识,和知识分子都应该有颗尊敬的心。前几日我刚看完电影八佰,这几日又完成了南渡北归的阅读,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复。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前线有战士,后方有这些大师们,极力得保全着我们的历史遗产,知识财富。对国家的爱和保护,因为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时事造英雄,在抗战前后,中国集中性得出现了那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我想是历史激励了他们,挖掘了他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那一刻被唤醒,中国人的力量被凝聚。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看到这句话心竟有些许的颤抖,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归,第三部叫做离别,而我迟迟不肯也是不敢翻开第三部,归骨,告别,终结,成尘,这些字眼时不时蹦出。内战爆发之后,因政治歧见,他们忍痛离别,因为不同的抉择在海峡两岸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漩涡中走向了不同的命运归结。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和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本来同仇敌忾的知识分子因国共对立的政治形势而面临着或“左”或“右”的取舍。整体观之,可分为三类。一类偏“左”,以闻一多、吴晗等亲共人士为代表,极力为新政权的建立奔走呼喊。一类偏“右”,以胡适、傅斯年等排斥“苏联式专制”人士为代表,毅然随“党国”飞往海峡对岸。一类“不谈政治”,以陈寅恪,梅贻琦等人为代表,无论身在何地,皆以“复兴教育,弘扬学术”为根本,顶着所在政治环境压力,辗转前行,将一生心血浇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土壤中。

    文革来了,学术自由的风气已然破坏,孕育大师的土壤已经荡然无存,那是一种思想统天下政治第一的时代,我无法去评断历史的对与错,是的,没有一颗枝叶能冲破牢笼而自由生长,历史是必然的,人物是偶然的,这就叫命运。

    读完此部书,你好像陪他们走完了并不漫长却艰辛地一路,这些名字不再是烟云,伸出手,你甚至可以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意义。

    以书页最后的一句结尾吧。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

  • 8、 读南渡记有感范文600字

    【第1篇】

    南渡记这本书是冯钟璞所撰写的,它是以孟教授一家为主题,来写二战抗日的时候一些故事。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本来的影子。看到了抗日时候中等阶层的人们。他们奋力地学习,时刻筹备着,时刻努力着为国家服务。

    首先,这一本书写了抗日时代的西南联合大学,以七七事变后孟樾传授一家的事情为主要的描写点,描述了清楚的抗日北平文明世界。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有孟樾教授,孟灵己,孟离己跟孟合己,吕清非,吕碧初,也就是差未几孟樾教授一家人。

    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抗日战争是十分有名的大学,大学里面上课的同窗们无比当真。大家为了报效我们敬爱的祖国尽力着。但是日本军队一来,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址从北方匆匆移向了南方。中国的军队不太整洁,抗日战役天然大事不妙。就连北平城也丢了。

    于是孟樾教学一家中就有许多人加入抗日战斗。西南结合大学里很多学生也都纷纭表现不满,盘算跑到抗日第一线。

    读完了这一本书,我清楚了历史的多少点:首先,一个国家懦弱了,其它国度绝对来说也就强盛起来了,其次,当人们有信念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胜利,然而一旦失去了理智,就相称于失去了所有。日本部队在中国境内干着一些让人无奈接收的事件,而中国人不对抗,是由于咱们失去了理智,我们二心想着反抗,但究竟国家已经脆弱了,只有一个神奇的人,能够将这个国家从新带动到繁华强盛的境界上。

    当初,中国繁荣了,富强了,鼎盛了。都是因为人们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相称于有了理智,有了理智,就可以让中国重新繁荣!

    在此62周年大庆之时,衷心祝祖国繁荣富强!

    【第2篇】

    《南渡记》这个书名,一听就是和南迁、转移有关的。身处乱世中,在饱受民族屈辱和外国侵略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人民仿佛有一段时间是麻木的。不过,有人出淤泥而不染,《南渡记》里所讲述的就是孟樾教授一家。那些中国曾经的影子,已经化为了历史长流里的一抹记忆。那些不畏强敌的战士令人尊敬,而那些可恶、无恶不作的侵略者则令人咬牙切齿!

    北平丢了,中国人的骨气没丢!以孟樾教授一家和西南联合大学里许多学生也为代表,那个时代,众多青年、农民、工人——所有的中国人,都拿起锄头,拿起镰刀,拿起斧子,拿起锤子,为了我们自己的新中国而奋斗着!是的,侵略者的确可恶,但有些人低头了,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有些人,宁愿英勇就义,也要和外国侵略者抵抗。纵观《南渡记》全文,作者将抗战时期社会的原型以几个性格明显的人物为主题,描绘

  • 9、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

    拿到这部书,感觉很厚,读完,感到它很广,人物多,内容广。一个个坚韧绚烂的生命,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发出沉重地呻吟。岳南笔力深厚,能把学者们的一生戏剧性地展示在你面前。

    我读这本大部头的书,是抱着敬畏的心情,不论哪一个时代,对知识,和知识分子都应该有颗尊敬的心。前几日我刚看完电影八佰,这几日又完成了南渡北归的阅读,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复。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前线有战士,后方有这些大师们,极力得保全着我们的历史遗产,知识财富。对国家的爱和保护,因为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时事造英雄,在抗战前后,中国集中性得出现了那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我想是历史激励了他们,挖掘了他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那一刻被唤醒,中国人的力量被凝聚。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看到这句话心竟有些许的颤抖,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归,第三部叫做离别,而我迟迟不肯也是不敢翻开第三部,归骨,告别,终结,成尘,这些字眼时不时蹦出。内战爆发之后,因政治歧见,他们忍痛离别,因为不同的抉择在海峡两岸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漩涡中走向了不同的命运归结。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和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本来同仇敌忾的知识分子因国共对立的政治形势而面临着或“左”或“右”的取舍。整体观之,可分为三类。一类偏“左”,以闻一多、吴晗等亲共人士为代表,极力为新政权的建立奔走呼喊。一类偏“右”,以胡适、傅斯年等排斥“苏联式专制”人士为代表,毅然随“党国”飞往海峡对岸。一类“不谈政治”,以陈寅恪,梅贻琦等人为代表,无论身在何地,皆以“复兴教育,弘扬学术”为根本,顶着所在政治环境压力,辗转前行,将一生心血浇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土壤中。

    文革来了,学术自由的风气已然破坏,孕育大师的土壤已经荡然无存,那是一种思想统天下政治第一的时代,我无法去评断历史的对与错,是的,没有一颗枝叶能冲破牢笼而自由生长,历史是必然的,人物是偶然的,这就叫命运。

    读完此部书,你好像陪他们走完了并不漫长却艰辛地一路,这些名字不再是烟云,伸出手,你甚至可以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意义。

    以书页最后的一句结尾吧。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

  • 10、 《南渡北归》读后感1800字

    最近,终于把《南渡北归》这本书看完了,回想起来,这本书从买来到看完,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个人觉得,看《南渡北归》需要耐心,因为有几百万字的篇幅,更要有足够的理性,因为这本书给你的想象空间是无穷大的,稍有疏忽就容易陷入愤世嫉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作者岳南隔空打牛、言此意彼的写作风格,就像一根根无形的线牵着我的目光,使我恋恋不舍地跋涉完这段悲喜交加的书途。每每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桥段时,难免哑然失笑,笑过之后的余味,却是深深的悲凉。

    《南渡北归》一本书能让读者如此不知不觉中陷入思索之阵,自然是大大的了不起,而书中的吉光片羽,则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南渡北归》这本书是写现当代渐渐远逝的大师群体。在这里有光环但并不刺眼,而是貌似随意地信手拈来,有褒有贬、有庄有谐、有血有泪、有喜有悲,让读者在大师们巨大的光环底下,仍能瞥见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最温暖的一面,最可爱的一面。

    我看到,在纷繁复杂的政治面前,大师们依然葆有傻乎乎的天真烂漫。当隆隆炮火烧到北平城墙之下的时候,朱家骅、傅斯年等学界精英积极奔走,力争尽量多的抢救学人,投奔台湾。纵然拼尽全力,朱、傅二人在台湾的境遇却让人唏嘘不已,前者被老蒋故意找茬摘掉教育部长的官帽,而后者则是在连一条棉裤都买不起的境况下,贫病离世。这二人的窘境是迁台学人的一个缩影。胡适虽然是著名的学界大鳄,过得却同样不甚风光,要忍受台湾同行的明枪暗箭,还要忍受小儿胡思杜的检举揭发,精神上的悒郁可想而知。在胡适迷人微笑的背后,其实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最终,这位古稀老人在一次宴会上溘然离世,总算死后备极哀荣。我想这份哀荣是以胡适为代表的具有独立治学精神的学者应有的。在胡适死后若干年发动的那场浩劫中,在红卫兵歇斯底里的批斗声中,曾经积极揭发过他的学生、朋友、亲戚,不知道想到的最多的又是什么?是懊悔,是自惭,还是恼恨?上天确实开了个冷玩笑这一出闹剧明明已有前车之鉴,很多自以为得计的学术精英却依然趋之若骛,唯恐落伍。政治的翻云覆雨,他们哪里来得及看清。当那一记响亮的巴掌打下来,痛的不止是这些老者的脸,还有时代的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几个字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貌似绝决的含义透露出特定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那些曾经离我们很近的大师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然生命是远去了,但其卓绝的贡献和高昂的灵魂却不是时代可以抹杀的。乱则隐,治则现的大贤处世法则,我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奏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4-1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31

  • 2019-11-16

  • 2023-04-0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09-23

  • 2023-05-29

  • 2023-01-0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7

南渡北归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南渡北归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南渡北归读后感、2024南渡北归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