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北鸢读书笔记 > 地图 > 北鸢读书笔记

北鸢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读北鸢读书笔记。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的过程就是大量感触和思考涌现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读北鸢读书笔记”,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倘若那个世界里,本没有卢文笙和冯仁祯,也是无所谓的。

卢孟氏昭如仍会领养一个孩子;石孟式昭德仍会为了救一家人而与敌人共浴火光之中;冯仁钰仍会投身地下革命的不归路;毛克俞仍会失去吴思阅……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与英雄救美的故事,于是多一个或少一个人,于整个时代而言,是无关痛痒的。

但对于读者而言,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身上有各自的善与恶,像极了生活中的每一个我们。而俄罗斯人离莫斯科有多远,虎头风筝离天空的尽头有多远,他们就离理想有多远。

没错,这是一个基于时代的故事,一个除了作者以外,任何人都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走向的故事。我们能做的,就是目送着新时代容纳旧时代华美而落拓的碎裂。

“暮色中,他们望见了一只风筝,飘在对岸某幢建筑的上空,孤零零的。飞得并不稳,在肃杀的秋风里头,忽上忽下,有一个瞬间,几乎要跌落。他们屏息看着,看了许久,直到这只风筝远远飘起,越来越高,渐消弭于他们的视线。”

是为感。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山南水北》读书笔记1000字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这是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的第一句话,不等我阅读完这本书便感受到了大自然无时无刻的亲切感及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向往,作者离开快节奏的现代化城市,又回到乡村故土中,本书记录了他重返乡村生活的体验,给我感觉有种“当代陶渊明”的感觉:采菊东篱下,柔然见南山。

就跟中国大地无数农民一样,回到乡村后韩少功自己动手拿起了钯头和锄头在八溪峒里开荒,表达了自己亲近土地融入山水的劳动回归,他把自己的小院子也逐渐经营起来,他说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看着自己动手收获的粮食摆在饭桌上时,那种自豪感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甚至被蚊虫叮咬多了他也不给身体涂药膏和药水,他要把身体锻炼到麻木不仁的程度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乡下人,背上长毒疮了也不进城求医,直接就地取中草药治疗。读到这里时,我就认为作者不仅在行为上甚至内心精神就是实打的乡下人。

作者的手法非常细腻,通过他不经意的笔墨间,就能展现鲜活的当代农民人物形象,还有在村里生活时遇到的神奇经历。令我影响深刻的是“藏身入山”这篇,作者开始时还不知道规矩,有次碰到去打猎的吴老贵,迎面相撞,喊了两声,见他一扭头就走招呼也不打。后面才得知这是村民敬畏大自然的规矩“和山”,上山前烧香向山神表示求恕和感恩,打猎者更是要上山三天前就必须开始“藏身”,就是让自己人间蒸发一样,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规矩,见到猎户上山时都装作没看见,不捅破对方的隐身伪装。一开始看时,我还觉得这是种非常可笑的行为,但仔细一想在现代化城市中的我们又干了些什么呢?我们每天生产大量的垃圾,伤害动植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什么近几年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正是我们对自然的不敬畏,他开始报复和警告我们,作者就是通过种种乡下生活的风土人情给我上了堂文明反思课,要学习乡下人对自然的那种敬畏之心,对世界万物要变现出尊重和关爱,人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来宾站平时也有许多乡下人乘车,票证合一的人脸识别机器确实是省了很多人工,但很多人没用过这样智能的机器成为他们进站的阻碍,我在车站执勤的时候总会不厌其烦的教他们使用,遇到老人单独乘车的话我也能到点过去提醒他上车。令我自豪的还是知路爱路护路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我们到沿线的学校上课,重来没有在舞台上讲过话的我竟也能开始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课,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来就是小事,但只要关系到为人民服务,我们铁路警察都义无反顾去帮助,这样才利于打好群众关系。作为18届新警,来宾所就是我的“八溪峒”,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从零开始给我的“小院子”开荒,真正的融入到这片土地上,保护铁路运输安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1000字


《南渡北归》共有三部,但由于时间问题,我才看完第一部《南渡》。《南渡》讲述的是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说实话,以往我是不愿看描述抗战时期的书籍,因为不愿去揭开那段历史。
但如今,合上这本书,我只觉神清气爽,一位又一位大师的经历在我脑海中回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同的抗战岁月。

《南渡北归》的作者名为岳南,《南渡》所述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尽管作者对大师们的叙述有时是批驳,但这反而展现出大师们别样风采。正如王安石所说:“不以其善而非其善。”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他人是了解其为人的基础。作者的客观叙述更让我对曾经知晓的大师们产生了别样的感受,感受到大师们的人性光辉。作者参考浩繁的资料,引经据典,治学严谨,让我充分的了解大师。

在那样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大师们拖着沉重的书籍纷纷南渡。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安逸去接受敌人的糖衣炮弹,出卖祖国,而是奋力保护祖国文化,那是一个时代的幸事。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中华文化的血脉才被保存下来。

在这些大师的故事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便是“梁启超和李济的友谊”这一部分。梁启超对李济的推荐与鼓励不仅是对人才的重视,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更有甚者,梁启超为科学牺牲自己,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读完这句,让人不免扼腕叹息。虽然那个时代的大师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和学术成果仍被有幸保留下来,供后人敬仰。而且我相信在这些精神的引领下一定会有新一代的大师出现来带领下一代人。读完这本书,我感叹于大师们的坚守与执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这本书也许会在我的思想上产生一些触动,让我再次面对挫折时,有勇气去战胜它。

正如岳南在采访中所说:“希望读者看到人文的,追求自然的和自由的生活的那一种,是历经苦难而不悔的那种,是生活的勇气和精神得到了张显的那种历史温情。”大师们所带给我们的历史温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大师已远去,风范犹长存。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读北鸢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北鸢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