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艺路花语读后感 > 地图 > 艺路花语读后感,2024艺路花语读后感
艺路花语读后感

(共 787 篇)

  • 1、 花语_900字

    花开花谢几人晓,人来人去花知道。

    她是一株紫罗兰,数百年前第一次绽放在那一片姹紫嫣红之中。百花齐放,万鸟争鸣。娴静时独自沐浴阳光,偶尔与蜂蝶嬉戏,她的好友,名唤彩蝶。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百年之中森林里的静谧倒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隐隐不安。又是一年深秋,她即将离去之时,她与彩蝶相约,来年春天她再度醒来之日,便是她们再度相见之时。

    沉睡在地底的紫罗兰啊,心心念念的是她的伙伴以及那一片美丽的大森林。经历一整个寒冬的沉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她悠悠转醒。在此之前,她曾幻想过无数种不同的场景,却未曾料到这种状况。睁开双眸,满目疮痍。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枯木桩,哪里还有森林的身影!曾经的花海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几丛。泪水一滴滴落下,她无奈、无助,她找不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朋友。她多希望这只是一场梦,对,她相信这一定只是一场梦。冬天再度到来,她又沉沉睡去,希望醒来之后一切都能恢复原样…

    冬天踏着沉重的步伐远去,春天哼着轻快的小曲到来。迟迟不肯醒来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面对,带着几丝希冀,带着些许怯意,小心翼翼地睁开了双眸。不曾想,这一次眼前出现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而她则被圈养在某一公园内被栅栏围起来的花丛之中。依旧是这个地点,不是对的时间,她遇不到对的人。她绝望了。直到有一天,她被一双粉嫩的小手残忍地折断—只因万红丛中一抹紫,她开得妖娆。她看见那双手的主人拿出一本书,翻开的过程中,她看见了一抹熟悉的身影—彩蝶!只是彩蝶已然成为薄薄的一层,再也无法飞舞。然后她也被压进了那本书,变为薄薄的一层。她与彩蝶之间只隔着薄薄的几张纸,却有着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不过,最令她开心的莫过于主人把她与彩蝶这两张最令他得意的标本拿出来欣赏的时候,她们便可相见。一花一蝶背靠着背望着窗外运输的一批又一批的木材,黯然神伤。转眼间,却又再度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依旧是几张纸的距离。

    睡梦之中,她回到了数百年前,那个纯真的年代。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些人,那些事,一切都恍若隔世。她不禁呐呐自语道:“人类啊,你夺走了我们的家园,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 2、 谈艺录读后感

    谈艺录读后感(一)

    诗如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饭使人饱,酒令人醉。

    作诗须以不类为类乃佳;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珠圆花上露,玉碎草头霜,虽工不绝。这样说来,必西班牙对东坡肉,三星白兰地对五月黄梅天才妙。一笑。

    韩愈同柳宗元的差别好像建房子,子厚先量自家四至所到,不敢略侵别人田地。退之则惟意之所指,横斜曲直,只要自家屋子饱满,不问田地四至,或在我与别人。苏轼与黄庭坚的不同犹丈夫女子之接客,丈夫见宾客,信步出将去;如女子,则非涂泽不可。苏东坡如名家女,大脚步便出;黄山谷缩头拗颈,欲出不出,有许多作态。

    李商隐《锦瑟》诗非悼亡之意,而是以古瑟自况。诗冠全集,倘非偶然,则略比自序之开宗明义。首锦瑟两句,言景光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开卷历历,借此中传;次庄生两句,言作诗之法,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中沧海两句,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末此情两句,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

    《谈艺录》一书,博大精深,根据读者自身的学养差异,给予你不同的收益。功底深的,得到便多;像我辈浅薄者,只能学到一点简单的知识,如韩非为什么叫韩非子而不称韩子之类,读不读意义不大,实在对不起钱先生的大着。

    谈艺录读后感(二)

    《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不像《随园诗话》有假书传诗之嫌,亦有借人抬己之疑。钱先生对随园颇有微词,常有发难之语。如果单就趣味性而言,我以为《谈艺录》不及《随园诗话》,不搞专门研究者不一定要看。

    《谈艺录》的特点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书(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中补遗、补订、补正篇幅超过原文,释道儒墨阴阳家,英德法意希腊文,信手拈来,其才情博学记忆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资料的丰富罗列,为后人作某项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索引;但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有时是用不着举那么多例子的。(他自己在《管锥编》里说: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多举犹一个孤僧独自行关门闭户掩柴扉一样可笑了。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如大诗人陆游,简直被他追得无地自容。

  • 3、 《谈艺录》读后感

    《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不像《随园诗话》有假书传诗之嫌,亦有借人抬己之疑。钱先生对随园颇有微词,常有发难之语。如果单就趣味性而言,我以为《谈艺录》不及《随园诗话》,不搞专门研究者不一定要看。

    《谈艺录》的特点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书(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中补遗、补订、补正篇幅超过原文,释道儒墨阴阳家,英德法意希腊文,信手拈来,其才情博学记忆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资料的丰富罗列,为后人作某项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索引;但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有时是用不着举那么多例子的。(他自己在《管锥编》里说: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多举犹“一个孤僧独自行”“关门闭户掩柴扉”一样可笑了。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如大诗人陆游,简直被他追得无地自容。

    钱先生论唐诗宋诗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所谓唐宋诗是指风格而言,“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

    一般的说法,师法尚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钱先生比较竟陵与公安两派,“以作诗论,竟陵不如公安;公安取法乎中,尚得其下,竟陵取法乎上,并下不得。”可能是眼高手低吧。

    “文贵曲,诗宜淡”,钱先生引古人言证之。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诗到无人爱处工,俗人犹爱未为诗。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吾诗长进时。

    诗文之累,不由于谤而由于谀。诗文之累学者,不由于其劣处,而由于其佳处。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第一个用花比女人的是天才,但花喻女人已流为俗套;好诗被学被尊为xx体,便不怎么新鲜了。

    关于剽窃,须严格区分“改”与“袭”:以为原句不佳,故改;以为原句甚佳,故袭。改则非胜原作不可,袭则常视原作不如。

    司空徒《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是一个字不写。“不著”者,不多著,不更著也;“著”有注解的意思。好像山水画,无笔墨处与点染处互相烘托,并不是无字天书或圆光之白纸。

    关于诗与文的比喻,转引《围炉诗话》说明,非常形象。意喻之米,文如饭,诗如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饭使人饱,酒令人醉。

    作诗须以不类为类乃佳;看了上句,使

  • 4、 《笛艺春秋》读后感2000字

    《笛艺春秋》读后感2000字:

    赵松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被誉为江南笛王,在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其著作《笛艺春秋》并得到许多感悟,现将记录如下。

    本书的第一章是常识的介绍,首先是作者对其五十年笛龄的概括,作者儿时因一位老师,让他对笛子起了兴趣,恰巧他的父亲也是喜欢吹笛子的,便把一些基本的指法和道理传授给他,到了初中毕业时,便担任了学校乐队的首席,当时的作者有意想要从事这方面的事业时,遭到了亲属的阻拦,他怀着为艺术奋斗终生的志向去报考当时的国立中央音乐学院,却遭到当时许多教授学生的鄙视,狼狈逃出考场,家庭的阻拦和社会的鄙视,迫使作者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只得考入法学院读法律。一九四九年,作者以第一的成绩考入当时的一个部队文工团,他的笛艺得以发挥,并不断探索,不仅只局限于他所掌握的南派技巧,还学习了北派技巧,还将其探索的循环换气的技巧应用到其作品《早晨》中,归纳笛子的演奏技巧为三大部门:气、指、舌;在本书中按其归纳表述,与很多的教材有所不同。回顾赵松庭先生的生平,他热爱生活,热爱民乐,虽遭到家人的反对,当时社会的阻碍,但从未放弃其所爱,最终实现了其在音乐界的地位,实在可贵。

    赵松庭先生在制笛方面亦有建树,文革期间制作了近两千根笛子,并和赵松龄先生合作,整理出《横笛频率理论计算》一文,其适用于中国竹笛,长笛和短笛以及各国民间笛子,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文章,赵松庭先生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也收获了许多,实在令人钦佩,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独奏曲,其中不乏现今的考级曲,这反映了赵松庭先生过人的天赋,他对笛子的热爱和追求,令我敬佩。

    松庭先生认为接受任何技术,不应该存在门户之见,把自己的技术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我十分赞同,因为学习是不存在偏见的,科学的理论是通用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视野放宽,积累前人的经验,博取众长,并加以发挥创造。

    作者认为技术水平越高就能表现更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一个对音乐缺乏起码知识的人,即使掌握了很多复杂的技术,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它来表达内容,要演奏好一种乐器,不能单纯依靠技术训练,还要接受一定的艺术修养,这一点,我认为和俞逊发先生所提的“笛艺在笛外”是相符合的,俞逊发先生创作的秋湖月夜,谱面虽简单,但是却是十级的曲目,要将这简单的变成复杂的,真是不易,这不仅考察我们对中国文化历史,美学及哲学的了解,也是笛子艺术的养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应该在演

  • 5、 《吴双艺自说自话》读后感

    双艺好学。在戏曲界我熟识的朋友中好学的不少,而双艺的好学,给我的印象特深。他为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探求滑稽戏的革新道路,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从多方面吸取营养。他除了读书,每读到报刊上有关喜剧的文章,必抄录、剪贴,保存起来,可见他钻研业务的刻苦认真。我读了他的这本书,知道他从小就酷爱戏曲曲艺,更热爱京戏,尤其是周信芳的麒派,不但看,而且学,许多麒派名剧的唱段他都会演唱,而且被公认为颇有麒味的。

    双艺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有理想、有文化、有修养的滑稽演员。他不仅能演,而且还能编、导,是滑稽界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全才。他曾编写了许多独脚戏和滑稽戏,他用业余时间在这方面的劳作,可说不逊于专业编剧。他也是一位艺术青春常驻的演员,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屏幕上,光彩不减当年,我为他高兴。

    《吴双艺自说自话》既记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人生,又几乎写到了整个滑稽界老、中、青三代人,因此,我觉得它不单是双艺个人的艺术档案,也是滑稽界一份难得的资料。双艺在舞台上、屏幕上拥有广大观众,我相信,这本书也将会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 6、 《花艺秘籍》读后感400字

    上个月下旬跑到图书馆借了三本花艺书。一本比一本深入讲解花艺。从一枝花开始掌握花艺秘籍,然后了解花的架构。

    《从一枝花开始》这本内容最为简单易懂,非常实用。然而看《花艺秘籍》我才发现,我只不过在以上一本看的方式看这本,或者说我不懂其中的精髓。书中提供花材,然后教怎么组合成作品,并未说作品的构图,色彩,花的意义等等。让我照本宣科的去复制出如图作品实在是有点难。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容器插花实在是称不上花艺秘籍。倒是介绍了许多种类的话。或许是水平有限,读不懂吧。

    然《从一枝花开始》让我获益匪浅,书介绍了组合花色及其展现出的意义,花与容器的比例高度怎么样和谐,时尚,可爱,一面与四面容器插花重心点在哪。这些是花艺秘籍没有介绍的。花艺工具,主花副花点缀花植是两本书都提到的。其实我只要借第一书就好。借的时候是被厚度与名字吸引的,看来假象了。

    今天我要到娃再去借书《花艺配色基础与实践》。昨天看网络视频一位花艺师非常推荐的。话说,我觉得以后有机会资金还是要报班学习。希望在此之前,我也能学到很多,而且少走弯路。

  • 7、 《吴双艺自说自话》读后感作文800字

    《吴双艺自说自话》是作者50多年艺术人生的记述,是一本饶有趣味的回忆录。上海解放不久,50年代初,我就认识双艺了。那时,滑稽界的服务对象已起了变化,原来以唱堂会、电台、酒楼为生的滑稽从业人员纷纷组班,转到剧场演出。从此,说唱、表演“独脚戏”的曲艺转变为舞台演出的滑稽戏。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组织蜜蜂滑稽剧团演出于红宝剧场。我因工作关系常去看戏,就看到双艺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他20岁出头,人们以为他是刚从艺的小青年。其实,早在上海解放的前一年,他已拜姚慕双为师,成为姚氏门下最初的弟子之一,跟着老师跑堂会、上电台了。姚慕双的学生,艺名当中都有一个“双”字,滑稽界就有了一个“双”字辈的演员群,而双艺是其中的老师兄。双艺经历了滑稽说唱到滑稽戏演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使他既熟悉传统滑稽的说唱和“独脚戏”,后又长期在舞台上磨炼,这对他一生取得突出的艺术造诣和成就,不无密切关系。

    双艺好学。在戏曲界我熟识的朋友中好学的不少,而双艺的好学,给我的印象特深。他为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探求滑稽戏的革新道路,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从多方面吸取营养。他除了读书,每读到报刊上有关喜剧的文章,必抄录、剪贴,保存起来,可见他钻研业务的刻苦认真。我读了他的这本书,知道他从小就酷爱戏曲曲艺,更热爱京戏,尤其是周信芳的麒派,不但看,而且学,许多麒派名剧的唱段他都会演唱,而且被公认为颇有麒味的。

    双艺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有理想、有文化、有修养的滑稽演员。他不仅能演,而且还能编、导,是滑稽界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全才。他曾编写了许多独脚戏和滑稽戏,他用业余时间在这方面的劳作,可说不逊于专业编剧。他也是一位艺术青春常驻的演员,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屏幕上,光彩不减当年,我为他高兴。

    《吴双艺自说自话》既记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人生,又几乎写到了整个滑稽界老、中、青三代人,因此,我觉得它不单是双艺个人的艺术档案,也是滑稽界一份难得的资料。双艺在舞台上、屏幕上拥有广大观众,我相信,这本书也将会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 8、 吴双艺自说自话读后有感

    吴双艺自说自话读后感范文:

    《吴双艺自说自话》是作者50多年艺术人生的记述,是一本饶有趣味的回忆录。上海解放不久,50年代初,我就认识双艺了。那时,滑稽界的服务对象已起了变化,原来以唱堂会、电台、酒楼为生的滑稽从业人员纷纷组班,转到剧场演出。从此,说唱、表演独脚戏的曲艺转变为舞台演出的滑稽戏。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组织蜜蜂滑稽剧团演出于红宝剧场。我因工作关系常去看戏,就看到双艺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他20岁出头,人们以为他是刚从艺的小青年。其实,早在上海解放的前一年,他已拜姚慕双为师,成为姚氏门下最初的弟子之一,跟着老师跑堂会、上电台了。姚慕双的学生,艺名当中都有一个双字,滑稽界就有了一个双字辈的演员群,而双艺是其中的老师兄。双艺经历了滑稽说唱到滑稽戏演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使他既熟悉传统滑稽的说唱和独脚戏,后又长期在舞台上磨炼,这对他一生取得突出的艺术造诣和成就,不无密切关系。

    双艺好学。在戏曲界我熟识的朋友中好学的不少,而双艺的好学,给我的印象特深。他为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探求滑稽戏的革新道路,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从多方面吸取营养。他除了读书,每读到报刊上有关喜剧的文章,必抄录、剪贴,保存起来,可见他钻研业务的刻苦认真。我读了他的这本书,知道他从小就酷爱戏曲曲艺,更热爱京戏,尤其是周信芳的麒派,不但看,而且学,许多麒派名剧的唱段他都会演唱,而且被公认为颇有麒味的。

    双艺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有理想、有文化、有修养的滑稽演员。他不仅能演,而且还能编、导,是滑稽界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全才。他曾编写了许多独脚戏和滑稽戏,他用业余时间在这方面的劳作,可说不逊于专业编剧。他也是一位艺术青春常驻的演员,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屏幕上,光彩不减当年,我为他高兴。

    《吴双艺自说自话》既记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人生,又几乎写到了整个滑稽界老、中、青三代人,因此,我觉得它不单是双艺个人的艺术档案,也是滑稽界一份难得的资料。双艺在舞台上、屏幕上拥有广大观众,我相信,这本书也将会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 9、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_

    让语文课堂更艺术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王颖梅

    最近,阅读了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写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这本专著写于20世纪90年代,是她退休之后仍心系教育,拖着病体,在病房、家里完成的专著。读罢全书,感触颇多。

    于漪老师在后记中写道:"不少教师视语文教学为苦事,认为精力花得很多,收效却不显著,不像有的学科能立竿见影。再加上身不由己,不得已为考而教,常处于揣摩、惶恐、茫然之中,自信力下降,谈不上教学的情趣,更别说从中享受到教文育人的幸福。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既理解与同情语文同行的苦恼与无奈,更觉得应振奋精神跳出这个怪圈。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清醒地认识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感受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传承文化的巨大魅力,要努力探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规律,品赏与享受语文教学艺术的快乐。"可见,做为一名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既理解同行的"苦",又希望同行能悟出并享受语文教学的"乐".在她看来,语文课程不单是一门实用的人文课程,更是多姿多彩的,且具有多功能的育人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则应该是是一门艺术,教与学应是和谐互动的。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教师在课堂上能积极诱导学生在佳作中寻宝探宝,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精心安排掌控教学节奏,创设出艺术的教学课堂。教学艺术了,有情趣了,做为教师也便有了教文育人的幸福感。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艺术呢?方法是多样的。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主题报告中曾说过,课堂是语文教师安身立命之本。笔者认为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创设艺术的课堂,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精益求精。教学设计精心了,课堂效率就能提升,学生的收获也会大不少。

    但课堂教学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于漪老师的建议是"减头绪,削枝强干",她认为"教学不能搞倾盆大雨,把头绪繁多的教学内容塞进一堂课内,弄得学生眼花缭乱,要切实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紧扣教学目标,减头绪,削枝强干,使得课堂眉目清楚,容易理解,容易心领神会。"

    要删减枝干

    众所周知,园林景观需要修剪枝叶,才能呈现个性的、艺术的状态,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想要呈现艺术化的教学形式就要以目标为准绳,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裁,决定取舍详略。毕竟教学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有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反复性。所以教学中千万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

  • 10、 月度推荐:十一枝康乃馨花语模板集合9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月度推荐:十一枝康乃馨花语模板集合9篇”,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一枝康乃馨花语 篇1

    真情不变

    组成:11枝粉色康乃馨,1枝多头白香水百合,满天星,排草,内层粉色绵纸包装,外层粉色皱纹纸包装,淡紫色缎带打结。圆形花束。

    永恒的爱

    组成:20枝粉色康乃馨,绿叶,石松,满天星,粉红色布纹包装纸,红色丝带。

    吾爱吾家

    组成:5枝金百合+5枝玫瑰+2枝非洲菊 给你一个心灵的港湾,给你一个永远的归宿,家,你不悔的选择!

    母恩永远

    组成:2枝火百合+18枝康乃馨 您曾说坚持虽不一定成功,但放弃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给母亲的爱

    组成:18枝康乃馨+满天星

    灿烂笑容

    组成:16枝非洲菊+6枝紫莺花

    幸福安康

    组成:4枝火百合+18枝红色康乃馨+黄莺 总让你担心的我,祝妈妈一生幸福!

    深谷幽兰

    组成:6枝洋兰+星花 是您给我的感觉

    康乃馨:最普遍的切花,价格低廉,花期很长。代表的意义是健康、热情、真情、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亲情、思念等,是母亲节、教师节的主题花材。

    康乃馨(红): 相信您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康乃馨(粉): 热爱、美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康乃馨(白): 表示吾爱永在、真情、.纯洁的友谊 。

    康乃馨(黄): 长久的友谊。

    香水百合:高档切花,花期长,清香悠远,花束及插花中一般作为焦点花出现,可以有效提高档次,象征纯洁、富贵、百年好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花材。

    百合(白): 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 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 财富、高雅。

    火百合: 热烈的爱。

    黄百合: 衷心祝福。

    十一枝康乃馨花语 篇2

    十一枝康乃馨》讲的是姐姐和弟弟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计划母亲节买一束康乃馨和一盒巧克力送给妈妈,可惜却把攒的钱弄丢了。希望落空后,他们去附近的花店打临时工,帮店主在节日里送花。姐弟俩骑着自行车出发,每送到一家主顾,他们都说明自己多么想给妈妈送一束康乃馨,可惜钱弄丢了,只好打临时工帮店主送花。为此,每家主顾都很乐意送他们一枝康乃馨。他们跑了大半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04

  • 2019-09-28

  • 2019-11-12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艺路花语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艺路花语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艺路花语读后感、2024艺路花语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