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 地图 >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2024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相关栏目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热门栏目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推荐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共 706 篇)

  • 1、 《宫女谈往录》(精选)

    《宫女谈往录》读后感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看到《宫女谈往录》,翻开读,不禁被它深深吸引。读罢后,掩面沉思,脑海中似乎总有个沉静、优雅而又幽怨的老宫女的形象若隐若现。读这本书原始的动力,是因为好奇,那个宫墙深锁的世界总让人感到神秘,让我想去探究他。在这本书所记述的慈禧生活起居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慈禧穿袜子,袜子是真丝的,是由手艺精湛的裁缝制作的,而不管多精致的袜子,慈禧都只穿一次。光穿袜子一项,一年的花费就要一万多两银子。书中还对慈禧的马桶做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把马桶做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离开了那个皇权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再难重现了。看到这些,我也深深感到,那个摇摇欲坠的大清朝确实就该走向历史的末路了,国家已经岌岌可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里,养在深宫里的统治者还沉湎于物质享爱之中,置家国山河、人民安危于不顾,这样的王朝又有什么不亡的道理呢。如果不是八国联军打到了家门口,故宫里都受到了流弹的侵扰,恐怕慈禧老太后还悠哉游哉地在颐和园里逗着鱼,玩着鸟,听着曲子,一派闲情逸致呢。而西行路上的狼狈不堪、风餐露宿与过去在宫里养尊处优,无处不享用人间极品的生活相比较,真是非常讽刺!在这本书里,还是人的苦难给我的触动最深。宫女连挨打都不许出声,要像脸谱一样地保持着笑脸生活,那富丽堂皇的皇宫,从其压抑人性的视角看,不是一座活地狱嘛。隔着书页,也能感到老宫女那深入骨髓的悲苦,让人心痛。但我难以体味和理解的是,她对于慈禧的感情,尽管因为老太后将她许给了太监,她满心的怨,但她还是对慈禧满怀感恩。她的太监丈夫去逝的时候,她只有30多岁,却自愿一个人孤苦度日,不知道是一种自我的放逐,还是一种自我的捆绑,她自觉的将太监丈夫的墓地视为她最终的归宿。这让可悲又可叹,她明明可以对生活做出新的选择,让生命朝着更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何苦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逝去王朝的牺牲呢!书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对太监净身的记述,穷人家的孩子真是命苦!这种变态的制度,让我对人类这个种族,都有些心生厌恶。西方有丑恶的蓄奴制度,中国有太监这种高度封建集权下畸形的人群存在。其他如对李莲英出身和为人,做事的描写,也非常值得一读,即使是身处在今天这个时代,也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掩起书,唯有感叹生之维艰,众生皆苦!

  • 2、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000字(优选范文)

    寒假里,我读了《小学语文教学》一书感受颇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

  • 3、 一辈子学做老师_《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一辈子学做老师_《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提到:“人们在做相同的事的时候,由于各人觉解的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个不同的意义决定了各人人生境界的等级。”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境界的理解程度,也决定了这个教师的发展等级。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完,觉得亲和力十足,在于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尽显她的慧心和钻研!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书中“和学生问题的碰撞”这块内容。

    原来的我,总是要求教到哪一课就把那一课教透,把自认为是问题的部分分析透彻了,最终必定以没问题收场。学生似乎也看出我的这个“掌控”意识强烈,也就点头附和着。

    再后来的我,课改开始了,我也与时俱进了一把,在预习这部分内容中加上了一项“提出问题”,学生们倒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真是我没想到的,碰到这情况我的处理方式是拿出来让同学们讨论解决,或者我最后给个我的见解。形式仍是最终以“没问题”结束。

    记得上学期上《松鼠》这一课时,到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当我们都在感叹作者把小松鼠描写得是如何的可爱、聪明,有个学生举手问道:“通过这位作者对松鼠的描写,感受到作者应是很喜欢松鼠的,但为什么结尾处写到‘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呢?”

    当时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对啊,为什么呢?我如何对答呢?我需要些时间,于是我让学生讨论起来,但肯定的是这一定是个好问题!

    学生们讨论的还真热闹,谈到了“这是败笔”“这的确血腥了些”“谁会把自己喜爱的动物吃了,杀了呢?”

    我当时就想一定要给个结论给学生,不然这课不成功。我把自己的理解告诉给学生:“从文章体裁看,这是篇说明文,所以作者是从客观上给读者以全面的认知才加上这句话的,说明了松鼠的其他用途。”

    说完,下课了,学生似懂非懂的看着我,我仓皇而逃……

    事后,我查阅了各个资料,原文,我才发现这是编者改加的一句话,作者自己根本没有这句话的。我惋惜我的独断,我惭愧我的教法。虽后来又和学生解释了一遍,但总感到遗憾越来大,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重演,自己不断的问自己“语文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看到于老师说:“在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语言交流,思想碰撞,问题探讨就不浮在教材的表层,而是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拓展,学生从中体会到求知的欢乐。”想着之前的我,面红耳赤,多少次火花被我随意的掐灭了?多少次问题的提升

  • 4、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一辈子学做老师

    一辈子学做老师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张丽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提到:"人们在做相同的事的时候,由于各人觉解的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个不同的意义决定了各人人生境界的等级。"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境界的理解程度,也决定了这个教师的发展等级。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完,觉得亲和力十足,在于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尽显她的慧心和钻研!

    · 壹 ·

    没有问题的教学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书中"和学生问题的碰撞"这块内容。

    原来的我,总是要求教到哪一课就把那一课教透,把自认为是问题的部分分析透彻了,最终必定以没问题收场。学生似乎也看出我的这个"掌控"意识强烈,也就点头附和着。

    再后来的我,课改开始了,我也与时俱进了一把,在预习这部分内容中加上了一项"提出问题",学生们倒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真是我没想到的,碰到这情况我的处理方式是拿出来让同学们讨论解决,或者我最后给个我的见解。形式仍是最终以"没问题"结束。

    记得上学期上《松鼠》这一课时,到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当我们都在感叹作者把小松鼠描写得是如何的可爱、聪明,有个学生举手问道:"通过这位作者对松鼠的描写,感受到作者应是很喜欢松鼠的,但为什么结尾处写到‘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呢?"

    当时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对啊,为什么呢?我如何对答呢?我需要些时间,于是我让学生讨论起来,但肯定的是这一定是个好问题!

    学生们讨论的还真热闹,谈到了"这是败笔""这的确血腥了些""谁会把自己喜爱的动物吃了,杀了呢?"

    我当时就想一定要给个结论给学生,不然这课不成功。我把自己的理解告诉给学生:"从文章体裁看,这是篇说明文,所以作者是从客观上给读者以全面的认知才加上这句话的,说明了松鼠的其他用途。"

    说完,下课了,学生似懂非懂的看着我,我仓皇而逃……

    事后,我查阅了各个资料,原文,我才发现这是编者改加的一句话,作者自己根本没有这句话的。我惋惜我的独断,我惭愧我的教法。虽后来又和学生解释了一遍,但总感到遗憾越来大,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重演,自己不断的问自己"语文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

    · 贰 ·

    一辈子学做老师

    当看到于老师说:"在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语言交流,思想碰撞,问题探讨就不浮在教材的表层,而是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拓展,学生从中体会到求知的欢乐。"想着

  • 5、 谈艺录读后感

    谈艺录读后感(一)

    诗如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饭使人饱,酒令人醉。

    作诗须以不类为类乃佳;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珠圆花上露,玉碎草头霜,虽工不绝。这样说来,必西班牙对东坡肉,三星白兰地对五月黄梅天才妙。一笑。

    韩愈同柳宗元的差别好像建房子,子厚先量自家四至所到,不敢略侵别人田地。退之则惟意之所指,横斜曲直,只要自家屋子饱满,不问田地四至,或在我与别人。苏轼与黄庭坚的不同犹丈夫女子之接客,丈夫见宾客,信步出将去;如女子,则非涂泽不可。苏东坡如名家女,大脚步便出;黄山谷缩头拗颈,欲出不出,有许多作态。

    李商隐《锦瑟》诗非悼亡之意,而是以古瑟自况。诗冠全集,倘非偶然,则略比自序之开宗明义。首锦瑟两句,言景光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开卷历历,借此中传;次庄生两句,言作诗之法,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中沧海两句,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末此情两句,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

    《谈艺录》一书,博大精深,根据读者自身的学养差异,给予你不同的收益。功底深的,得到便多;像我辈浅薄者,只能学到一点简单的知识,如韩非为什么叫韩非子而不称韩子之类,读不读意义不大,实在对不起钱先生的大着。

    谈艺录读后感(二)

    《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不像《随园诗话》有假书传诗之嫌,亦有借人抬己之疑。钱先生对随园颇有微词,常有发难之语。如果单就趣味性而言,我以为《谈艺录》不及《随园诗话》,不搞专门研究者不一定要看。

    《谈艺录》的特点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书(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中补遗、补订、补正篇幅超过原文,释道儒墨阴阳家,英德法意希腊文,信手拈来,其才情博学记忆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资料的丰富罗列,为后人作某项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索引;但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有时是用不着举那么多例子的。(他自己在《管锥编》里说: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多举犹一个孤僧独自行关门闭户掩柴扉一样可笑了。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如大诗人陆游,简直被他追得无地自容。

  • 6、 《谈艺录》读后感

    《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不像《随园诗话》有假书传诗之嫌,亦有借人抬己之疑。钱先生对随园颇有微词,常有发难之语。如果单就趣味性而言,我以为《谈艺录》不及《随园诗话》,不搞专门研究者不一定要看。

    《谈艺录》的特点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书(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中补遗、补订、补正篇幅超过原文,释道儒墨阴阳家,英德法意希腊文,信手拈来,其才情博学记忆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资料的丰富罗列,为后人作某项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索引;但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有时是用不着举那么多例子的。(他自己在《管锥编》里说: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多举犹“一个孤僧独自行”“关门闭户掩柴扉”一样可笑了。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如大诗人陆游,简直被他追得无地自容。

    钱先生论唐诗宋诗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所谓唐宋诗是指风格而言,“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

    一般的说法,师法尚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钱先生比较竟陵与公安两派,“以作诗论,竟陵不如公安;公安取法乎中,尚得其下,竟陵取法乎上,并下不得。”可能是眼高手低吧。

    “文贵曲,诗宜淡”,钱先生引古人言证之。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诗到无人爱处工,俗人犹爱未为诗。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吾诗长进时。

    诗文之累,不由于谤而由于谀。诗文之累学者,不由于其劣处,而由于其佳处。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第一个用花比女人的是天才,但花喻女人已流为俗套;好诗被学被尊为xx体,便不怎么新鲜了。

    关于剽窃,须严格区分“改”与“袭”:以为原句不佳,故改;以为原句甚佳,故袭。改则非胜原作不可,袭则常视原作不如。

    司空徒《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是一个字不写。“不著”者,不多著,不更著也;“著”有注解的意思。好像山水画,无笔墨处与点染处互相烘托,并不是无字天书或圆光之白纸。

    关于诗与文的比喻,转引《围炉诗话》说明,非常形象。意喻之米,文如饭,诗如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饭使人饱,酒令人醉。

    作诗须以不类为类乃佳;看了上句,使

  • 7、 读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有感

    读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有感

    让生命在追寻中精彩

    说来惭愧,魏书生老师的大名,我虽然早有耳闻,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以亲近。去年听了魏老师的报告以后,我买了这本《魏书生谈语文教学》,开卷一读,真是不忍释手。这本书是魏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魏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徜徉于此书的字里行间,我的心情会变得特别宁静,就像呆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舒适、惬意,又仿佛是海边行走的小孩,捡到贝壳一样高兴……

    就这样一口气读下来, 给我最大感触的是八个字:改变自我,世界变新

    这本书的第一篇章是《人生观》,打开它,首先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和乐观的生活之中。”句子虽然简短,却深深地启迪了我。我成为一名教师已经七年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遭遇很多问题学生:有不写作业的,有扰乱课堂秩序的,有和老师顶嘴的,有打架斗殴的,有逃课去网吧的……面对这些孩子,我经常绞尽脑汁地想我应该怎么教育他们,改变他们,当然了,也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期待着这些孩子能够按照我的方式改变,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看了魏书生老师的书后,我恍然大悟。魏老师的班上有一个淘气包不爱学习,他用很长时间想改变他,他也不学。在改变不了学生时,魏老师就尝试改变自己。他尝试改变自己的做法,先后用十多种办法来引导那个淘气包学习,后来,那个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跟着魏老师学起来了。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啊!抛弃了批评和惩罚,改变了自己,也感化和转变了学生。

    读了此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历程。以前,我的最大感受是现在的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咱抓得紧点,他们就学,咱松一点,他们就不学。似乎他们都是给老师学的。在课堂上,经常是死气沉沉,学生不爱听,也不爱说,我自己也越讲越不是滋味。布置的作业,经常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用了各种方法,却收效甚微。很多时候,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于是,我也开始学会了抱怨,但是抱怨的结果呢?一切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有所好转。魏老师告诉我:“埋怨世界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太困难,常常是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很多人问他:“你是靠什么办法,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魏老师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育人。魏书生的育人观,两个方面:

  • 8、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观后感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观后感

    吴娟

    关于魏老师谈语文教学的视频还在,然而不知书在什么时候不见了,我看完了视频,心里充满感激。这是了解我的所需,恰如其分地雪中送炭啊!以前也看过,那时候看和现在看,感觉却不一样。以前总觉得他关注的是课堂管理,对一门心思求教“教什么”的我而言,找不到所需要的。先入为主的心态已经决定了从中可以看到什么东西。

    在这本书里,魏老师先谈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使辛酸的往事增添了几分诙谐的调侃,什么是乐观?字字句句的叙述和叙述的方式都透着乐观。基本观点是:接受不能改变的,把握可以改变的。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使自己投入其中,忘记周围,沉浸在所做事情本身所带来的快乐中。用研究的心态去做事,去面对生活,去品味事情本身所带来的韵味。

    再就是新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六大问题。概括来说,即“立足根本不动摇”,只有扎实掌握了最根本的东西,才能更容易地接受新鲜的事物,况且,历年来的改革,其宗旨经过他的分析,根本没有变,变来变去的只是流派之争和不一样的说法。

    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教学呢?一直以来有着经久不衰的答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本”既然没有改变,要做的就是怎么立足根本,一样一样地去实现,去训练了。在这部分内容的举例里,感受最深的就是科学和民主。科学可操作性的方法加上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想干,干得起劲的兴趣。今天所提到的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关注人的意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等等口号,从他的一个个细节中,一样样具体实施中都能非常真实地感觉得到。不仅是教学,更是教做人,教习惯,教面对一件件具体事情(生活)的心态。

    比如在培养读教材的能力时,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除了有榜样上的建立,精神上的支持,习惯上的养成之外,还得要让他明确自己要学什么,要怎么去学。语文学什么?很多人想都不用想,大脑显现的应该是考试考的各类题型,抓考点,考什么练什么呗,这也是我以前对魏老师的认识,觉得他的教学,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了考点,是让学生自主热情地参与进了训练的队伍,变被动为主动的结果。这一次的看好像并不是这样,至少现在从这本书来看,他的意识不是这样。他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这个知识树并不仅仅是考纲,更是语文各个部分的系列。只是这个系列还并不十分完善。但这样让学生在整体上用俯瞰

  • 9、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读后感1500字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一书是魏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集粹,是魏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 他讲述了他的人生观,育人观和教学观。

    1

    一、魏老师的人生观

    魏书生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向上的,是充满理想与热情的。他在《人生的价值:多做实实在在的事》中说道:人啊!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努力地一件接一件地为人民、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吧!做的事情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不要过多关注报酬。报酬越少,吃得越清淡,穿得越简朴,你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临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能自豪而幸福地宣布:我吃穿比平均值少二分之一,而做的实事比平均值多一点。这种思想境界是多么得高,我想正是因为魏书生拥有如此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就与威望。又如在《钻研比的学问》中说道:显然目的不同,比的方法也不同。这些年我注意采用一些积极的比的方法。机遇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除了这些内容充分体现出魏书生老师高尚的人生追求之外,还在人生观这一章节中教育读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尤其是《勤耕不辍,积少成多》和《持之以恒,坚持写日记》这两篇文章给我的启发最重要,很多论文和成果都可以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积少成多,有无到有的,从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做法中,我深深领悟到了这一点。

    2

    二、魏老师的育人观

    魏老师主张育人于讲读课中。魏老师告诉我们,教学中要发挥每篇课文的感人力量,注意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教师情真意切地教,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扶植正确的思想感情,只要每篇课文都这样做,学生怎能不产生心理位移呢?

    语文教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语文老师应像保育员,考虑孩子的胃口、体制的需要、性格心理的接受能力为己任。讲读课上育人,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使用感染熏陶的方法,使学生因情而明理,认真汲取每篇课文中的营养,使自己成为精神上、人格上的强者。

    魏老师还提倡育人于日记写作中。魏老师把写日记比作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提倡老师留日记题目,进行日记指导。写《两个我》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理智地调动头脑中的正义之师,去战胜把自己拖向泥潭的错误思想。写《只有助人,才能有乐》、《为别人吃亏是福》等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原谅人、帮助人的品质。写《妈妈笑了》、《替妈妈分忧解愁》

  • 10、 语文教学读书心得

    参加这次组织的语文教学读书活动,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学读书心得篇1

    想想自己毕业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经常和书本打交道。因为,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爱书,也爱读书!

    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可以慰藉心灵,让寂寞封存在书香中;读书,可以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可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读书,可以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

    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豪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爱情的坚强与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让我想到曾经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

    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一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一起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一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一部书,我们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润泽呵护中,父亲是一部书,一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一部书,一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家乡是一本纯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家乡的眷恋,家乡魂又是对家乡的热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谛。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夜半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认

  • 2019-11-04

  • 2021-09-18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3-3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1-09-08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10-20

  • 2021-06-24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0-23

  • 2019-11-12

  • 2019-09-23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2024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