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死亡行军读后感 > 地图 > 死亡行军读后感,2024死亡行军读后感
死亡行军读后感相关栏目
死亡行军读后感热门栏目
死亡行军读后感推荐
死亡行军读后感

(共 6070 篇)

  • 1、 读《死亡行军》有感300字

    今天,我在网上读了一篇名为《死亡行军》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行军的过程。几位老红军回想起那次行军的情景,一次次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热泪。

    那是1935年6月,是一个天高气爽的一天,红军却要踏出长征最艰难险阻的一步,去爬过有“连鸟儿也难以飞过”之称的神山——夹金山。但是,红军没有就此退缩,他们勇敢地前进,刚到半山腰一些红军就吃不消了,坐下休息,但一坐就站不起来了,因为他们已冻成了“冰雕”,随后就掉入了深不可测的冰崖,没了踪影。 历尽千辛万阻,最后,红军终于通过了夹金山。上山时队伍约有1500人,出来后只剩下不到700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读到这里,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过了雪山后红军又进入了大草原,看去没一点危险的大草原,却危机四伏,红军刚走入大草原,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那时行军的残酷是我们现在无法体会的,无法想象的。是红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新中国,是他们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命无言,无言的生命为那次悲壮的行军,标上了精神的高度。作为一个后人,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上,因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学习红军精神,刻苦学习,用智慧来武装自己吧!

  • 2、 死亡之歌——《秋天的死亡》读后感

    死亡之歌《秋天的死亡》读后感

    文/郭俸麟

    草丛里,虫声合唱已接近尾声,怎么用力都掩饰不了那曲终人散的凄凉。

    秋天的死亡,这名取得十分有新意。秋天并非生命体,那又何来死亡,短短五个字,引出了读者的好奇心。

    凄切、擦伤、尾声、苍凉、曲终人散,无不散发着凄凉悲伤的气氛,写出了生物的心情。

    二段写到艾略特对死亡的恐惧和抗拒但又无可奈何,他知道自己是无法改变死亡的,只能写出抗议的诗文。

    四段写落叶托着作者的身子让他感到幸福,但仔细一想十分惊恐,他的身子是踩上尸体山的。他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幸福无比的自私。在生命的无尽轮回中,感到幸福的人是否有一些残忍?

    五到九段,作者写出了生物对死亡的理解与他们自己的坚持,在死里逃生,可又找不到生在何方的感受,让吾心痛不已。有的动物死得平静又美丽,可死亡又的确让人和动物痛苦之至。

    万物为友,四海为家,所过之处皆为坟墓,我们生来就是为死做准备。有些人死得千古流芳,有些人死得遗臭万年,在活人眼中有区别,而在物质的层面上,他们已尘埃落定,毫无差别。那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在死亡之前享受罢了,在人世间体会了恨、爱、喜、痛,之后方可西去,沉睡到永远。

    同学们,生为死,在死之前,要轰轰烈烈,把生之画挥洒到极致。这样,方可无憾。

  • 3、 死亡日记读后感

    死亡日记读后感(一)

    看连续剧《死亡日记》,侦破片,25集。刚开始看时,有些害怕,白骨、连环凶杀案,只好跳过一些图像。云港市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点兵山1号案,案情从一桩普通的谋杀案开始,竟然发现郊区点兵山深处同坑掩埋着尸骨,经法医鉴定,确认这是历时十年,手法单一的连续杀人案,点兵山案件引起了全市的轰动。剧情发展到一半时,杀人凶手被当场抓获,这是一个患心理疾病的男人,因为弟弟将父母的遗产独吞,又霸占了他的爱人,心理扭曲,产生了杀人动机,一切很顺理成章,罪犯又是现场被抓获,抓捕后又详细交待了犯罪的每一个细节,铁证如山,让警方松了一口气。谁知案件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凶手,一个当地知名的心理学专家。他是这位犯人的心理咨询医生,他才是杀害这些女性的凶手。这是一个高智商的罪犯,他利用精神病人间歇性发作,操控着他,使他成了替死鬼。看到后面,逐渐明白这是一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电视剧。

    很喜欢这部片子的最后一集,一场很精彩的犯罪心理分析,为什么人格会扭曲,为什么会有杀机,语言精辟,内容精彩,而且还会感人肺腑,最后的结局也是整篇故事的高潮吧。影片里被杀害的几名女性,都有着受过高等教育&堕落两个共同点,虽然她们死的很无辜,但是每个人的堕落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发人深省。也很值得现在国内教育界重视的问题,大学不能只是光教知识拿文凭的地方了,学生的心理教育更为重要,不然会有更多的悲剧。

    死亡日记读后感(二)

    我沐浴在一片春光明媚之中,眼前的生机盎然传递出一派生的喜悦。我看着那一个个正在萌发的生命,回忆却不知不觉来到了那个落叶漫天的季节。秋风扫过每一个角落,扬起一片片金黄。不知为什么如此灿烂的颜色却传递出阵阵凄凉。也许因为那时的我正置身于一种生命的震撼之中。而带给我这种震撼的正是一本名为《死亡日记》的书。

    它是一本书,更是一本日记,也许这本日记按在你我的身上并没有多大意义。它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它的作者。那是一个癌症患者。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时,他并没有因为死亡的逼近而去奢侈地挥霍生命或自暴自弃,而是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延续。这一本书将记载着他的灵魂长留于世上。

    这本书记载的是他最后三个月的所思所想。令人再一次感到惊讶的是,它的色彩居然是那么的明朗,语言是那么的诙谐幽默。(.org)它没有只字2020片语的抱怨,没有一丝一毫的悲哀,但是却让人读后悄然流泪。原来在这幽默而看似轻松的口吻后面,却始终

  • 4、 死亡诗社读后感

    【篇一:死亡诗社读后感】

    元旦期间看了《死亡诗社》,觉得这个影片拍的很不错,值得一看。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影片被当作教育影片被广泛推荐给一线教师看,是为了向基丁老师学习吗?基丁老师的教学方法的确很新颖并且值得借鉴,但他却把好的教学方法用来教了不合适的学科和不合适的对象。坦率地说,影片的悲剧结局基丁老师应该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基丁老师如果去教授一些表演艺术类,或者是如何写作的课程,应该会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可是他的学生偏偏是要上耶鲁,哈佛,将来成为牙医或律师的未来社会精英,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外显的激情是危险的。

    这里又要提鲁迅的黑屋子命题,把关在黑屋子的人叫醒后却没有能力打开黑屋子,这岂不是更残酷的事情?对此鲁迅没有给出答案,也许这是大家都猜不透的难题。同样,鲁迅也是非常反对青年学生上街游行的,以免被某些势力利用,充当了炮灰。对此我是同意的,有时理智看上去是不近人情的,但却是正确的。

    而基丁老师就是充当了叫醒者这样一个角色,而当他的学生被开除,自杀,甚至到后来自己也被辞退时,他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而最后站在桌子上大喊我的船长!的同学们,结局也会是被开除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这样的。

    我想,基丁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却没有告诉孩子们如何去掌控激情。对于这些青年学生来说,如何掌控激情,让激情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也许更重要。

    【篇二:死亡诗社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意义。也是影响到我的人生终极理想要去当一名历史老师。

    中国现在不缺的是教书匠,而缺的是老师。

    对于现今中国教育的僵化体制和陈旧的教材内容,就像是书里那座布满清规戒律的老校园,如果没有引航者(如书中的基廷),人们多半会迷失到一条循规蹈矩的路。

    好的教育者,更像是一个布道者,而不是作为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文化走狗。他所布的道因该是给学生传播现代公民意识,爱的观念,自由的理念,契约精神,阅读习惯,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而不仅是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基廷让他的学生站在桌子上去看,换一个角度去看,换一个高度去看,换一个位置去看。

    想起了近代的一个口号开眼看世界!

    书的结局以校长诺兰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不断向学生和基廷先生施压,最后死亡诗社便在这座学校物质性的死亡了。(幸好精神不灭)。不知道面对着而僵化的教学体制,应试教育是不是正在逼走不多的一部分有水平有头脑有思想的愿意从事

  • 5、 预约死亡读后感

    预约死亡读后感(一)

    今天把毕淑敏的《预约死亡》看完了。很受振撼。那本书足以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濒临死亡的感觉。

    我们每一个人都得面对死亡。但在我们生与死的一刹那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毕舒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更应该被理解,被尊重。

    当只剩下痛苦来证明生命存在的时候,生命对于我们也许没有意义了。当病痛让我们生不如死的时候,也许我们所期盼只有早点让通向天堂的列车快点开启了。

    假如我真的离开。那么我要选择安详。不是充满各种药水味的病房,不是扎的像蜂窝一样的臂膀,不是一具进入临床试验的尸体。我选择阳光,选择绿地,选择新鲜的空气。这样或许我可以微笑着离开。应该有尊严的离开。

    从我们呱呱坠地时起,我们无时不刻的面临着各种病魔的威胁。人活着的因素只有一种,但让人死亡的因素却有千百万种。从小到打针吃药大到手术化疗无一例外的折磨着我们的身体,摧残着我们心理。但我们宁可丢掉一切,只为了活着,哪怕余生只有痛苦。

    临终关怀的话题我想已经不再新鲜。除了法律制度方面不够健全之外,也许还有我们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原因。

    对于临终的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

    甚至可以纵容他的不良嗜好。抽了一生的烟,还在乎生命尽头的最后一支吗。喝了一生的酒还在乎人生的最后一杯吗。

    也许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将不久人世。

    预约死亡读后感(二)

    毕淑敏的《预约死亡》就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话题。

    在《预约死亡》中,作者选择了一个临终关怀医院作为写作场景,那里可谓是人类的一个近乎遗忘了的角落。在作者细腻的笔下你可以看到一幅幅濒临死亡的画面,死亡如此真实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作者亲身住进了那个充满死亡气息的房间,摹拟体验临死前的感觉及心理,就如文章中所说:你几乎在那一瞬间苍老,闭上眼的你几乎就能嗅到死亡的味道。

    死亡似乎很可怕,其实不然,在这篇文章中死亡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因为在死亡现象的背后,作者还塑造了一群陪伴濒临死亡者的人,有临终关怀医院的院长,一个富有事业心且坚持原则的女性;有后悔选错职业却又尽心尽责的齐大夫;还有在死亡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生命的美丽与优雅的护理员小白,年轻美丽的她,用行动,用心灵诠释了美的内涵,那就是:女人最出色的不是漂亮,是善良。善良是女性最好的化妆品,它使女孩子的脸蒙上一层圣洁之光,看上去就格外动人他们始终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给予他人真挚的爱护与关心。

  • 6、 白色死亡读后感

    白色死亡读后感

    这本书说的是:一对恋人他们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就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时,命运之神却给他们开了个玩笑,他们在一个国家的入境处被搜出违禁物品海洛因。被控携带海洛因,因此这一对苦命鸳鸯稀里糊涂就入狱了。女生的前男友,母亲及男生的父母都赶到法院听审。这对恋人都声称自己以及对方都并未携带那装有海洛因的牙膏。经过警员的层层追击,抽丝剥茧才知道原来是女孩的前男友嫉妒,将装有海洛因的牙膏偷偷放进男孩的旅行箱中只想报复一下他。并未想牵连那女孩,谁知男孩让女孩帮他带了一管。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其中法官的判词很有哲理性:海洛因它给全国带来了厄运,它能使人精神错乱,还能使人死亡。因此我们叫它白色死亡我们绝不允许它进入我们的国家。

    海洛因确实是一个恐怖的词,它的全身都充斥着恐怖分子的味道。是它,使得人们家破人亡;是它,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它能使人丧失本性,它能迷惑人的心智。在人们斥责它,批斗它,时人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它是如何出现的?

    人们在制造它的时候,只想着它的优点,却从没想过它的危害,就象在训练狙击手一样,但狙击手教练起码还知道,他们培养的不仅仅是保卫国家的战士,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在培养职业杀手或恐怖分子。狙击手教练还有点自知者明懂得居安思危,但人类太自大了,总以为任何事都是自己能够控制得了的,总以为自己就是王道。

    请人类在做任何一件事时三思而后行。

    白色死亡是一个有着酸甜苦辣感的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女大学生被她的旧男友陷害成一个贩卖毒品的犯罪人。在法厅里和她一直被关在监狱4天发生的故事。最后还是在母亲和很多正直人的帮助下,洗清了冤仇,最终抓住了真正的犯罪分子--她的旧男友。这个故事有时让我哭,有时让我感动。感动于母亲的伟大,友谊的真挚,朋友的珍贵。

    这本书说的是:一对恋人他们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就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时,命运之神却给他们开了个玩笑,他们在一个国家的入境处被搜出违禁物品海洛因。被控携带海洛因,因此这一对苦命鸳鸯稀里糊涂就入狱了。女生的前男友,母亲及男生的父母都赶到法院听审。这对恋人都声称自己以及对方都并未携带那装有海洛因的牙膏。经过警员的层层追击,抽丝剥茧才知道原来是女孩的前男友嫉妒,将装有海洛因的牙膏偷偷放进男孩的旅行箱中只想报复一下他。并未想牵连那女孩,谁知男孩让女孩帮他带了一管。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其中法官的判词很

  • 7、 有关读后感死亡

    对于第一次写读后感的人应该从哪个角度开始着手呢?阅读作品后,一定有什么触动了你,可能是某一瞬间,可能是整篇围绕的意志和情感。写读后感能培养学生的情怀美,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死亡 ”。

    读后感死亡 篇1

    陆幼青,一个以去世多年的人,看了他的〈〈死亡日记〉〉,我有许多许多的感触,是什么在支撑他在生命的末班车给他的女儿留下生命的留言,是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是出于自己的遗憾?或是出于自己对世间的眷恋?不管出于何种感情,他的留言却是他自己在生命的最后遗留下来的话。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相信陆幼青的感情是真挚的,永恒的,诚恳的。

    我不敢相信一个得了癌症的人,在身体被癌症折磨,精神受锤击的情况下,有如此的坚强毅力去完成生命的留言,而且写的内容,却出乎我的意料。起初在拿到那本书时,看到“生命留言之死亡日记”几个字,引起了我对一个即将死亡的人将给世间留下什么样的话的好奇心,同时我猜测他写的内容肯定很伤感消极,但看完了以后,我的猜测是不成立的,滑稽的`,可鄙的。

    看完了了他的留言,我对这位将死之人敬佩不已,在他的〈〈死亡日记〉〉里,呈现给世人的是一种坚毅,一种崇敬,一种力量。陆幼青在生命的最后,还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沉稳,那么的自若。他的文字没多带着像一个垂死之人的哀伤悲痛的情感,反之他的文字却是那么的和蔼,那么的幽默风趣,那么的通俗易明。有如诸葛孔明在兵临城下,还那么的沉稳自若,城门敞开,拉弦弹奏,演绎的空城计。

    陆幼青,平凡之人,大智之人。他的留言朴实无华,平常而无做作,风趣幽默而无消极。在临死之前,还如此坦然处之,无不折射出他的为人啊。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我们何不洒脱来人间走一回!

    读后感死亡 篇2

    个人认为电影的剧本比原著要好。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电影里面基廷老师和某个教书的老师在饭厅里面有过一段对话:shoe the heart unfettered by foolish dreams,i‘ll shoan,基廷是这么回答的:only in dreams can man be truly free,just always thus,and always thus will be。那个老师问了一句是丁尼生的诗吗?基廷说不是,是他自己原创的。这一处可以看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一个交锋。同时也可以看到基廷的高超的文学素养。原著是没这个情节的。

    同样

  • 8、 解开死亡密码读后感

    解一开死亡密码读后感(一)

    文/吴舟正

    【解一开死亡密码】是超级成长版冒险小虎队中的一本。书中主要说了三个主人公:路克、碧吉、帕特里克在为一位已过世的老爷爷清理物品时无意中得到了一本海盗的航海日志,随后他们受到了用心险恶的人的一逼一迫,参加了死亡游戏,最终,他们凭着聪明和机智,战胜了种种困难,还得到了一大笔奖金。但他们没有要,反而捐给了一座面临破产的动物园。

    在这本书里,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们应当在自己可以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做到最好:我没路克那样拥有众多的知识,不能担任一团一队中的知识宝库;我没碧吉那样顽强的意志,不能做领头羊;我没拍特里克那样强壮的体魄,不能做一团一队里的侦查员,但我善于观察,可以迅速算出各种数学难题,担任算术后援。

    同学们,如果你还没有阅读一本【冒险小虎队】,就是你最大的遗憾。这可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解一开死亡密码读后感(二)

    文/刘维静

    惊险的冒险,有趣的线索,惊动人心的秘密这些就在这本书里,展现的淋一漓尽致,想听听他们的冒险吗?想的话和我一起往下看吧!

    三只小虎在艾玛那里打工,听女主人说了他的怪叔叔,他们就开始起疑开始寻找那宝藏!在以前的女管家嘴里说出的线索和一本航海日志,在游乐园的海盗船,在秘密紧急逃生口的游戏直到犯人被捕小虎们勇敢探险,绞尽脑汁,奋力寻找着一丝丝的线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小虎队里的一个女孩碧吉找到了他之后就被警方逮捕了。

    想知道怎么让一张新纸变得好像放了很久甚至发霉呢?今天我就告诉你们秘诀吧!用红茶水喷在一张普通的纸上再把它烫平,这样纸就会显得陈旧,发黄。

    这就是我读冒险小虎队(解一开死亡密码)后感,很有趣吧?

    解一开死亡密码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完了【解一开死亡的密码】。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探险书,我喜欢碧吉路克、帕特里克。他们全是外国人。

    讲的是有一个大骗子,能变成一千多种样子,但小虎队总能识破;小虎队帮艾玛干活很累,艾玛总催他们,后来他们一起去救教授,想报警,电话线却断了。三个人相互配合才救了教授。

    他们让我知道了要齐心协力才能干好事情,我多希望我也能当小虎队的一员!

  • 9、 死亡日记读后感精选

    如何让自己的读后感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看过作品后,我心中十分感动,我们可以提取这本书的精华部分,把自己的所想通过心得抒写出来。下面由编辑帮大家编辑的《死亡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死亡日记读后感 篇1

    陆幼青,一个以去世多年的人,看了他的〈〈死亡日记〉〉,我有许多许多的感触,是什么在支撑他在生命的末班车给他的女儿留下生命的留言,是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是出于自己的遗憾?或是出于自己对世间的眷恋?不管出于何种感情,他的留言却是他自己在生命的最后遗留下来的话。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相信陆幼青的感情是真挚的,永恒的,诚恳的。

    我不敢相信一个得了癌症的人,在身体被癌症折磨,精神受锤击的情况下,有如此的坚强毅力去完成生命的留言,而且写的内容,却出乎我的意料。起初在拿到那本书时,看到“生命留言之死亡日记”几个字,引起了我对一个即将死亡的人将给世间留下什么样的话的好奇心,同时我猜测他写的内容肯定很伤感消极,但看完了以后,我的猜测是不成立的,滑稽的`,可鄙的。

    看完了了他的留言,我对这位将死之人敬佩不已,在他的〈〈死亡日记〉〉里,呈现给世人的是一种坚毅,一种崇敬,一种力量。陆幼青在生命的最后,还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沉稳,那么的自若。他的文字没多带着像一个垂死之人的哀伤悲痛的情感,反之他的文字却是那么的和蔼,那么的幽默风趣,那么的通俗易明。有如诸葛孔明在兵临城下,还那么的沉稳自若,城门敞开,拉弦弹奏,演绎的空城计。

    陆幼青,平凡之人,大智之人。他的留言朴实无华,平常而无做作,风趣幽默而无消极。在临死之前,还如此坦然处之,无不折射出他的为人啊。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我们何不洒脱来人间走一回!

    死亡日记读后感 篇2

    看完陆幼青的《死亡日记》,感慨良久,自己想不明白的关于生命的命题,此时似有些了悟。一直认为,大凡写出来给别人看的文字,应尽量的积极健康,每个人生活中已或多或少的面对无奈,如果再没有一些鼓舞人心的信念,明日将如何继续?

    陆幼青的日记,是在一步步走向死亡预约前,真实的,坦诚的,没有掩饰的自白,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已没有掩饰的必要。我喜欢看如是真实的文字,既便他被病痛折磨得昏昏醒醒,在思维清晰的时候仍能理性的对待身边的人事,调侃自己的同时,于时庄时谐的字里行间,给人以警醒与思考,你活明白了么,你尽力了么,你确定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顽强面

  • 10、 《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文 | 王浩

    最初筹备读书会时,这本书是选择之一,当医生多年,书中所有内容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经历的常态,所以说实话看完我觉得思考偏浅而煽情偏重,没有太多感触。但是近期所见所感,还是让我觉得此书值得大家认真读一遍,对我自己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人在习以为常中,常常会以荒谬为正常,消磨热情与同情。这毋宁说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麻木,和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逃避。

    本书虽然表面充满人文关怀,但取样偏差很大,采访对象皆是大型三甲医院医生。书中所谓贫穷,是筛选过的,十分贫穷的病人这些医生是见不到的,中国社会贫富、教育、医疗条件分化差异之大,九天九地,恍如隔世。疾病并不偏爱富足者,但对贫穷者却更残酷,比如城市街头的残疾乞讨者,只是市民眼目所见的悲惨而已,所未见的,其实可能惨烈十倍。

    急诊医学有一个原则,多关注默不作声的病人,因为他/她可能是快要休克意识丧失而喊不出声,大喊大叫的病人往往却没有什么即刻的生命危险。这种灯下黑常常给人带来错觉,有统计学头脑的医生当对此有警觉。

    本书由医生护士书写,既真实又不客观,情绪满溢的代入感,其实是自我恐惧的升华与宣泄,经过想象加工,患者都是那样悲情又坚定,可怜的存在被放大,以便更好去挥洒自己的同情与爱心,很多不那么美好感人的页面被抹去了,这种矫情的自我道德拔高,是中国医生自以为香草美人的幼稚的自恋臭美。

    医学既是默默关心,充满人性关怀的帮助,又时时需要不为所动,抽身事外,老吏断狱般的冷静决断,平衡患者的金钱与痛苦成本和生存时间与质量。医生不过是现代工业社会医疗产业的一枚螺丝钉,一个传动轴。人类医学之努力,不过让人得以颐养天年,活到应有的寿数,古人说医生治病不治命,即是如此。没有深刻的悲悯同情,很少有人能从事医疗行业。但没有对自我情感的巨大控制力,医生难以从情绪波动中走出来,选择最合理的治疗。

    面临死亡,所有人即将或已经崩溃时,医生是什么角色呢?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自责?或是只会与哀哭者同哭?你不是弥赛亚更不是上帝,也不是无用的道德花瓶。因为即将面临的黑暗而恐惧压抑?该来的总会到来,只是早晚略有差别而已。

    福柯说“某种平静的感官幸福名正言顺地与整个国家的秩序、军队的活力、人民的繁殖力以及坚韧的劳动进军联系在一起”,福利医疗制度下医生的人文关怀,常常是代表国家、单位、家族、家庭的强大统治干预能力延伸的一种sm。煽情的言语,掩盖不住大部分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2-12-25

  • 2019-11-0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16

  • 2021-04-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02

  • 2021-07-2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6

  • 2019-10-28

  • 2022-04-13

  • 2019-09-23

  • 2019-11-16

  • 2021-06-05

  • 2023-02-13

  • 2019-09-25

  • 2019-11-16

  • 2021-06-05

  • 2019-10-12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1-05-2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4-28

死亡行军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死亡行军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死亡行军读后感、2024死亡行军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