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2024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
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推荐
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

(共 1405 篇)

  • 1、 值得参考!死亡诗社读后感合集(8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值得参考!死亡诗社读后感合集(8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死亡诗社读后感【篇1】

    看了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的是开学的一些场面和基廷老师讲的三节课。 开学尹始,学校校长向新生说出学校的四大信念: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在这种信念驱使下,学校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卓越学子。所以以后当老师的话,特别是当班主任,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理想信念,并督促学生积极力行,如果有幸当上校长的话,要努力营造一种学校氛围,努力营造一个尚学崇学的学风,这样在应试体系下才有可能取得卓越成绩,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人活在世上,总得有自己的信念,用信念支撑生活,所以当老师的话,无关学生成绩,给学生一种信念,能让学生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

    第一堂课,英文老师基廷叫大家撕去了教科书上对诗歌评判与赏析规定那一页,并努力告诉他们青春的激情和诗句的甜蜜,并引导学生告诫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告诉他们这样将学会品尝文字与语言。当今应试教育体系下,能够出高分人才,但鲜有做出积极创新之才,关键还是缺乏独立思考,以后作为老师的话,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积极思考能让自己诗意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另外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这也是一种独立思考,这样对学生才公平。

    第二堂课,基廷站在讲台桌让大家上讲台来换一个眼光看这个世界,让他们朗诵自己的诗歌,让他们用诗句唱出心底的感受。,并告诉学生我们是人类中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这些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须条件,而诗、美、浪漫、爱,这些是我们生存的原因,所以以后当老师的话,不光要给学生知识,还要给学生积极阳光,让他们明确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引导他们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诗意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堂课,基廷耐心的告戒大家,理想是不能对抗现实的,他们必须在现实的天空下放飞自己的理想,他鼓励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理想,又着实为他们的现实担忧。尼尔爱好戏剧,可他父亲并不希望儿子和戏剧沾上边,基廷不止一次的鼓励尼尔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亲听,尼尔办不到。尼尔瞒着父亲参加了学校戏剧团

  • 2、 [范例分享]死亡诗社读后感范本汇集五篇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范例分享]死亡诗社读后感范本汇集五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死亡诗社读后感(篇一)

    现在回想本学期的第一堂课,悄然走进我们视野的就是这部名为“死亡诗社”的电影,安静地看完,可是看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为基廷老师的与众不同而充满兴趣,因为老师告诉同学们撕下教科书的一页而惊奇,看到老师带着学生们在教室外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而兴奋,在看到基廷老师在课堂上对安德森的奇妙指导,即让他闭上眼睛,然后一连串的追问使安德森毫不畏惧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时,我很激动。当看到学生们重新恢复了“死亡诗社”,我很向往。当看到尼尔的死亡时,我为此深深的遗憾。

    当我坐在安静的教室里,三节课的时间,一直看到了小说的结尾,忽然觉得眼眶发热,有一种想要流泪却又不是悲伤地感觉,脑海中回荡的是基廷老师的话,是最后学生们站上桌子,用认真地充满思想光华的眼神看着即将离开的基廷老师所说的那句“captain!my captain!”

    我从中看到了认同,看到了坚持,看到了精神的虔诚,看到了基廷老师的教育带来的结果——教出了一些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个性和追求,有正直的坚持和执着,眼中充满光芒的学生。

    我对教育有了一些思考,我觉得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教育是一种传达思想的过程,是充满和创新和热情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要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坚持不懈,永远保持正直,不循规蹈矩,强调自身的独立,强调灵魂的追求。我非常喜欢基廷老师,非常喜欢看基廷老师给学生们上课的情景,和学生们对话时的气氛。

    在深深的敬仰基廷老师的同时,我非常渴望自己也能遇见一位这样的老师,因为当看到安德森对发言的畏惧时,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也是从前就不能大方地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慢慢发展,觉得面对问题自己似乎已经没有了想法,大脑和心灵同时呆滞了,我觉得这样很可怕,很悲哀。找不到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我——一个有生命的实体,也变得千篇一律了,这样的生命真的得不够灿烂和有意义。想到,如果也有这样一位老师,引导我找到自信,找到不顾一切表达自己的思想的那种

  • 3、 死亡诗社观后感800字

    这部电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电影,我看过两遍,挺喜欢的。教师基廷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思想自由,教学方法灵活生动,被学生们称为船长。影片中一些课堂教学的场景是非常吸引人的,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头脑、心灵和兴趣在慢慢被开启。 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事的工作就应该是提供支点、撬动无限可能。遗憾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得不到校方和家长的认可,船长最终还是无奈地离开了。 学生能够秘密地重建老师年轻时组建过的死亡诗社,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在山洞里吟诵诗歌、创作作品。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崇拜和认可。学生在校方压力下背叛老师后的愧疚,学生送别教师时的独特方式,都表明这是一位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师。 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曾经的美国,而且发生在现在的中国,发生在我们身边。也许以更加触目惊心的方式发生着。 不知道有什么反映这样问题的电影,不知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没有,不知道人们的反思到了一种怎样的深度。 看到问题,敢于说出问题的本质,事情才有解决的可能。万马齐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些人选择随波逐流、从中渔利,有些人选择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有些人单打独斗、成名成家,有的人没有选择,在不断忍受中习以为常教育中的人、事,就是这样千奇百怪。期待船长出现,期待尼尔出现,希望这样的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多。走进人们的视野,冲击人们的内心,开启人们的变革愿望,让人们意识到:其实学习可以更加美好! 基廷年轻时组建的死亡诗社能够被学生自动自觉地认可和继承;我们呢?我们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下一代传承下去的? 大的事,管不了,说来说去,就变成了发牢骚。自己的事情,却是可以好好想清楚的。 我性格懦弱,不敢于反抗,更加没有抗争的智慧; 我眼界欠佳,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追求的; 我过于悲观,不太相信现状会发生什么改变 这就注定我不是认命就是逃离。 谁又不是如此呢?当现状必须改变而迟迟没有变化时,当人人都觉得不对却谁也不敢率先站出来、即使站出来也未必有用时,认命和逃离就得选择其一了。 20%的人逃离,80%的人认命,更多的人成为待宰羔羊,自己被宰之后,再去戕害别人。这就是因果循环的怪圈。 所以,基廷才被称为船长。美国有这样的船长,是令人羡慕的事。船长也要有产生和生长的土壤。 期待船长出现在我们身边;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船长。
  • 4、 死亡诗社影评

    死亡诗社影评(一)

    很多人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和《蒙娜丽莎的微笑》、《放牛班的春天》类似。因为他们总是会在影片中产生一对矛盾体,即解放的思想与保守的冲突、对立,并且,结局总是,前者占据了心灵上的重要地位。

    这里不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因为这个片子虽然看过,但是却很惭愧,忘记得差不多了。就说《死亡诗社》和《放牛班的春天》。个人觉得,就影片而言,后者要明显好看一些。因为后者的叙事较为集中,再加之音乐的美,使得整个影片久久韵味回荡。其实《死亡诗社》也不差,影片诗情画意的部分构图精美,尽管音乐不够精良。但是影片刻画了好几个人物形象,又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是罗嗦没有重点;但即使是编剧认识到了这一点,影片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憾。我就觉得那个名字有点怪的男生可以删去,因为自始自终没看见他有什么成长、变化,对影片的进程有什么影响。有时候我觉得这是东西方思维的问题,尤其是在看《蒙娜丽莎的微笑》、《死亡诗社》这样的影片的时候,对于电影中传达的很多很西的东西并不是理解的够透彻。所以有距离感。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一直主张较为集中的叙事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从这三部影片来看,结局部分总是保守势力的胜利。比如说《放牛班的春天》的教师离开,《死亡诗社》里面也是。尽管我们说在心灵上,解放的思想冲击了人们的灵魂,成为一种向往,然而他也只能是向往,因为前进者的躯体离开了,他失败了。孩子们站在课桌椅上向老师致敬,确实很感人,可是不也只能感人一下么?孩子们给老师折纸飞机,用一种无言的情感去传递内心的激动,但连头也没敢伸出来一下。最后呢,最后是什么呢?最后是,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要生活在那个囚笼般的世界里,正如我们一样,整个影片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精神慰藉,甚至连精神慰藉都是虚幻的,电影里都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性的结局,生活中的结局。走出电影院的人们会感叹生活中没有那样的老师,不能带领我们解放思想,但这也只能是感叹。不是吗?

    所以,其实对于这种传统思想的冲击和突破,这些片子还没有《泰坦尼克号》做得好。因为在这部电影中,至少我们看到了生命垂危之时的真谛无悔的选择,看到了对旧的腐朽的一切的冲击的力量。尽管导演聪明地将它毁灭在一场世纪的天灾之中,但这却成为了一种永恒的回忆和美丽,而不是《死亡诗社》给我们的遗憾的美。

    《死亡诗社》里面,导演对想演戏的那个男孩子死时的刻画,那是一个壮烈。仰视、光影,不记得音乐是什么样了(汗,

  • 5、 死亡诗社读后感

    【篇一:死亡诗社读后感】

    元旦期间看了《死亡诗社》,觉得这个影片拍的很不错,值得一看。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影片被当作教育影片被广泛推荐给一线教师看,是为了向基丁老师学习吗?基丁老师的教学方法的确很新颖并且值得借鉴,但他却把好的教学方法用来教了不合适的学科和不合适的对象。坦率地说,影片的悲剧结局基丁老师应该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基丁老师如果去教授一些表演艺术类,或者是如何写作的课程,应该会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可是他的学生偏偏是要上耶鲁,哈佛,将来成为牙医或律师的未来社会精英,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外显的激情是危险的。

    这里又要提鲁迅的黑屋子命题,把关在黑屋子的人叫醒后却没有能力打开黑屋子,这岂不是更残酷的事情?对此鲁迅没有给出答案,也许这是大家都猜不透的难题。同样,鲁迅也是非常反对青年学生上街游行的,以免被某些势力利用,充当了炮灰。对此我是同意的,有时理智看上去是不近人情的,但却是正确的。

    而基丁老师就是充当了叫醒者这样一个角色,而当他的学生被开除,自杀,甚至到后来自己也被辞退时,他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而最后站在桌子上大喊我的船长!的同学们,结局也会是被开除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这样的。

    我想,基丁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却没有告诉孩子们如何去掌控激情。对于这些青年学生来说,如何掌控激情,让激情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也许更重要。

    【篇二:死亡诗社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意义。也是影响到我的人生终极理想要去当一名历史老师。

    中国现在不缺的是教书匠,而缺的是老师。

    对于现今中国教育的僵化体制和陈旧的教材内容,就像是书里那座布满清规戒律的老校园,如果没有引航者(如书中的基廷),人们多半会迷失到一条循规蹈矩的路。

    好的教育者,更像是一个布道者,而不是作为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文化走狗。他所布的道因该是给学生传播现代公民意识,爱的观念,自由的理念,契约精神,阅读习惯,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而不仅是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基廷让他的学生站在桌子上去看,换一个角度去看,换一个高度去看,换一个位置去看。

    想起了近代的一个口号开眼看世界!

    书的结局以校长诺兰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不断向学生和基廷先生施压,最后死亡诗社便在这座学校物质性的死亡了。(幸好精神不灭)。不知道面对着而僵化的教学体制,应试教育是不是正在逼走不多的一部分有水平有头脑有思想的愿意从事

  • 6、 观《死亡诗社》有感

    观《死亡诗社》有感

    电影《死亡诗社》是在校学生最值得观看的影片之一,一群一开始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类似于我们国人一中的骄子们,在被父母长辈安排着并非自己想要的专业,在盲目中麻醉自己。孩子们在正当青春时遇见了突然间来了个与众不同的基丁老师!

    他自喻为船长,以一个导航人的敏锐,把这些对人生盲目的热血青年重新把灵魂拉进了肉体。我们身边有多少为人师表的敢称自己是船长而非海盗呢?

    一部好的影片,不要看它的名字,那会误导你观看的心情。若是带着看惊悚片的心情,你定会大失所望的。

    圣人言:少遇良师,成年遇益友,中年遇好上司,晚年遇好生存环境,是一辈子最幸运的事情。

    当这些被唤醒的孩子们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中,尽情的享受且挖掘自己的潜能,在诗歌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时,他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诗歌。

    看到杜丽娘的那句,花开当折直须折被意大利语翻译为及时行乐的时候,基丁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说你理解的很好!可是,这句诗词并非是表达这个意思,要理解诗歌,得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才是它的本质。

    基丁老师与《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都是误入歧途的求知者们心灵的灯塔。

    时下,网上一些写诗歌的软件肆虐泛滥,我痛心的觉得,那是在强奸诗歌,那种顶多是华丽的文字堆砌,味同嚼蜡,无骨无灵魂的文字垃圾。

    他们一开始对基督殉道者的不屑误解,也在一次类似于情景剧中,头戴荆棘做的冠冕中,悟出了什么叫做高贵的导航与救赎。

    然而,事情往往都有它的ab两面,正当大家都沉浸在基丁老师带给他们无比的自由与喜乐的时候,却有一个声和谐的旋律响起,被父母安排读化学的好孩子未来的医生,尼尔举枪自尽时,他从僵化的一味服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的完美,这有些遗憾。

    只是当一个人自己的爱和梦想被他者所替代时,他所剩的便是一个肉身的虚壳,与其如此,便让灵魂得以自由,灵与肉的挣扎是一场荣誉的战争。我不知道那些在星期一割脉、星期二跳楼的人是否如此。

    基丁老师的这一做法本身就撼动且威胁到了那些僵尸们的权威性,于是,以此为借口,把他开除了。我的内心说不出的惆怅。

    当基丁老师走出教室,内心挣扎的陶德念着oh!captain,my captain!站在桌子上,一个又一个站在桌子上。全然不顾校长的嘶声怒吼。那一刻,你们是站在桌子上凯旋的水手。我却是卑微的观者。

  • 7、 观死亡诗社有感

    观死亡诗社有感(一)

    文学概论一向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有一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我发现虽然是理论的东西,可是在这一场电影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影片。

    学生是易受感染的。一个另类的老师教一群另类的学生,用的是另类的教学方法。初看《死亡诗社》感觉不是很舒服,觉得他跟正常是违背的,色调很少出现亮色调,画面中的人喜欢待在黑暗的洞里讨论诗集,倾情地朗诵,吸引越来越多人加入,在黑暗洞里点着一堆篝火,噼噼啪啪的柴跳跃声点缀其中,不断的是同学们的朗诵声。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态度是关键。在影片中有有个很胆小的男生,渐渐地他走出自己的封闭圈子,接纳大家,加入死亡诗社。死亡诗社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诗社中的诗歌都是新思想、新观念,是当时世人不能接受的。影片中还出现了有两个女生加入,这是一个新亮点。女性,一直是旧思想的代表,受旧思想的支配。当有女性加入,则代表这种思想亦是导演所赞同的。

    音乐可以给人启迪,看完《死亡诗社》我深深体会到这个道理。不同人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导,如果我们现时的教育也能使老师敢于把不合时的教科书撕掉,敢提供一个场地使老师、学生疯狂地玩,不用担心后果,那么我们学生的思想则不会还像现时一样畏缩不敢向前了。

    观死亡诗社有感(二)

    今晚观看电影《死亡诗社》,引发了许多我对于应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的思考。

    校长先生的保守,是家长和社会利益的代表,他们从社会的最基础的思想出发,他们的思想,在代替年青一代人的思考,他们用他们固有的经验设来年青一代的未来,是为社会创造平庸者。

    基顿先生的新颖的诗学课程,让我很受感触。他用很形象的行为来表达抽象的理论,比如让学生站在桌子上,来说明换一个角度,看到的世界就会不一样;用自己的步伐走出真实的自己,在真实的基础上,需要走的与别人不同,因为用平庸的大众的眼光,看到的任何的世界都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死亡诗社。死亡诗社是一个象征,一种理想。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诗情,让情绪自由流淌。所谓死亡是册许的死亡,是规整,呆板的庸常人生的死亡。这种死亡境地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影片的最终,以尼尔的自杀,基廷的被革职告终。死亡诗社消解于秩序之中。这说明基廷向传统教育制度挑战的行为是秩序所不允许的,甚至是不能容忍的。这部影片的最激情一笔在于结尾:基廷先生即将离开,tod在校长面前,跃上课桌,大叫船长,我的船长。在恢复的

  • 8、 死亡诗社读后感900字

    当你从书页上抬眼,然后合上书本依然感觉到,住在那片光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我们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不妨用读后感来一一记录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死亡诗社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死亡诗社读后感(篇1)

    《死亡诗社》是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励志片,这部高评价,高口碑,高内涵的佳作除了得到业界的追捧和赞誉外,也把热爱诗歌的种子深深的埋在了观影人的心中,让更多人喜欢上了诗歌,让更多人奔赴了诗歌行业,真正是一部充满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好作品。

    其实说到底,那所谓的诗歌其实就是一种美好精神的化身,那是一种深藏在世人心中燃烧不息的自由之火,这种精神会让人的精神得到解脱,会让人的灵魂得到解放,会让人的生命得到重生,所以它对人有致命的吸引力。

    打破传统,冲破教条,追求自由,摆脱束缚,发掘自我,发现本我,饱含激情,充满热爱,这就是所谓的死亡诗社,一个永远向往自由的,一个永久追求自由的,一个永恒实现自由的团体。那么真正的《死亡诗社》到底是什么呢,看完电影后我们就会明白那是一个优秀老师想要传递给学生的优秀品质,那也是一群有志青年想要突破社会教条,想要打破死板教学的顽强反抗。

    庄严肃穆、纪律严明、传统压抑的高中生活让学生们苦不堪言,这种压抑沉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变得越来越死板,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迷茫,可就在这时候,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老师出现了,这让身处深渊的学生们看到了光明。基延老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教师,他一直在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他也一直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要找寻自己的声音,要感受自由的灵魂,他甚至让“死亡诗社”从新在学生之间活了起来,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了自由的真谛,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基延确实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或者说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老师。

    而那群活在“模仿、恐怖、颓废、污秽”这四大信仰下的学生呢,面对基延先生所传递的自由,针对基延先生所描绘的激情,他们像身处沙漠中的仙人掌一样,一直在疯狂的汲取着这不可多得的甘霖,一直在拼命享受着这难以获取的激情,着实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和解脱。

    这就是《死亡诗社》,一部充满激情,充满自由,充满青春的诗篇,它值得我们吟诵,也值得我们讴歌。

    死亡诗社读后感(篇2)

    一次伟大的壮举,一次传奇的革新,一位颠覆

  • 9、 电影死亡诗社影评

    电影死亡诗社影评(一)

    这其实是一部诗意的电影,却有着一个如此阴冷的名字。dead poets society,让人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会误以为是惊悚片什么的。片名本意应该如片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古老的,已逝去的诗社之意,可却被译者硬生生的翻译成了死亡诗社(虽然有人会觉得有一种为理想而死之意在其中,但是我并不赞同),所以相信更多人如我一样更偏爱“春风化雨”这样如片子本身诗意却贴切的译名吧。

    这部被誉为影史百大经典之一的片子,所谓经典永不过时,即使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让每个人或多或少找到自身的影子。让曾经年轻和正在年轻的内心泛起涟漪。这种影响永远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反而越发熠熠生辉,而这也正是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赞美的话无需再多言,只是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罢了。

    古今内外,对于老师这一神圣的职位,大家给予了应有的赞美和敬重,而这种赞美和敬重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期许。何为老师,韩愈在“师说”中言简意赅但深刻全面的阐述了老师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含义不过如此,看似简单却任重道远。大多数老师做到了”传道授业“,却并没有真正”解惑“,这种”惑“不光光是学业本身,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惑“,而这样的惑并不是人人都能解开的,老师也是凡人,老师也有惑时,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想想韩愈真是一位智者,他早已一语点破了传统观念中对老师的过分迷信的思想,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而实际上老师不过是比学生早闻道罢了,而学生也一定有比老师强的地方。

    显然,keating老师如此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恰恰是他解了惑。这种惑,其实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的,“读书是为了什么?”“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困扰着每一个人,但是孩子却并不一定能找到答案,更多的情况是自己在摸索,或者如同neil一样,虽然也有过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但是却不得不听从家长的旨意,走着他们为孩子设计好的道路。直到如keating这样的老师出现,他们的隐藏在内心的惑,才真正解开。keating老师教学的中心思想,就如他经常强调的一样,”seize the day“,(补充一点,我不太赞同译者翻译成”及时行乐“,相信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这个翻译吧,虽然意思上没太大差别,但是语言总是会有自己特点和文化背景,这样翻译的中文总会让我有一种和影片的基调格格不入

  • 10、 观影片《死亡诗社》有感

    影片《死亡诗社》观后感

    一.故事回放

    《死亡诗社》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所升学率不错的重点学校,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及良好的声誉。学院的校旨是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可当学生们关上房门,这四大支柱却变成了:虚伪,恐怖,颓废与污秽。同时,学生们还为它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地狱。影片开场的一组镜头就以沉郁的影像表现了这一地狱对学生强大的威摄力与禁锢力,它就像一部毫无热度与感情色彩的机器,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产品。可是这一切,却因为基廷这个异类老师的出现而改变了。基廷老师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足球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校规,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讲故事、唱歌、朗诵诗歌!

    二.感悟与思考

    1.教师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教师,无疑,应该对学生具有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到底应该有多大,是否能驾驭于家长意愿之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2.自由

    影片尾声处,男生尼尔因为父亲极力反对他演戏,决绝地用父亲的手枪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让人不由想起那句名言:不自由,毋宁死。但是,自由到底是什么呢?真的就是我行我素 、 为所欲为吗?

    3.沟通与协调

    影片中的男生尼尔最终选择自杀,其主要问题就在于无法与父亲成功地沟通和协调他喜欢演戏而父亲希望他当医生这一对矛盾。其实,这两者之间就如此水火不相容吗?可不可以选择一种折中的方式:把医生作为专职工作而把演戏作为业余爱好来发展?亦或是先考上常青藤盟校再说?

    4.责任感

    影片中的男生尼尔是一个有理想,有热情,充满着青春朝气的少年,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着他,但是他选择自杀来祭奠自己的自由的理想让我们在悲痛之余不禁沉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不完全只是属于我们自己,它还属于那些爱我们的人,包括可能经常跟我们意见不一致的父母。我们应该存一份责任感在心中,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22-06-17

  • 2021-06-05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4-28

  • 2021-05-02

  • 2021-04-26

  • 2021-06-09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22-05-13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1-18

  • 2023-05-03

  • 2023-01-07

  • 2019-10-28

  • 2023-01-15

  • 2023-02-02

  • 2023-06-03

  • 2019-10-28

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2024死亡诗社读后感800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