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简爱有感1200字 > 地图 > 读简爱有感1200字

读简爱有感12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国际市场影评1200字。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国际市场影评12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国际市场》影评
这是一部看似平淡无味流水账,细品却有感动在的故事片。我个人看过的韩国电影有很多都是这样,剧情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没有什么激情碰撞,但是会意外地被很多细节感动到。这也是我对韩国故事片的一个整体印象。
首先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是625事变的爆发,到处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主角德秀一家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乡,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从家乡逃出来的流民们纷纷想要抓住生存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美军的船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谁留在了船下,谁就离死亡更近一步。对于德秀一家来说也是如此。然而不幸的是德秀的妹妹在这次流民大逃亡之中与家人失散,德秀的父亲也为了去寻找自己的女儿不知去向。因此德秀的母亲只得带着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痛苦只身带着德秀找到了自己可以投靠的亲戚,也就是德秀的姑姑。一个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开头,使这部电影从开始就平添了几分沧桑感。
这部电影是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讲述一个男人为家人奋斗的一生,用了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从各个细节丰满了主角德秀的形象,而且细节处理的十分细腻。
电影中有不少情节是非常让我感动的。家里缺少了一个顶梁柱,德秀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又是长子,不得不打小就肩负起照顾家中老幼的责任。令我印象比较深刻、感触颇深的是当年幼的德秀问母亲,为何不怪罪他,为何从不提起自己失散的妹妹莫顺时,德秀的母亲反问自己的儿子比方说我们家着火了,你在着火的屋子里,我们在外面,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妈妈该如何做呢?,年幼的德秀回答当然是进去救我,而此时这位母亲回答的却是不,如果为了救你连我都送命的话,谁能养活你的弟弟妹妹呢?,这一番话让年幼的德秀明白了何为责任,也让德秀明白自己不得不要开始一步一步背负起这样一个责任尽管对于年幼的他来说这非常困难。

还有在德秀的姑姑去世之后,好吃懒做却又酗酒的姑父想要卖掉花粉之家赚取生活费,德秀却想要留下姑姑遗留下来的这份她奋斗了一辈子的产业,不想让它就这么关张,而且与此同时妹妹结婚也需要很大一笔开销,于是他选择了去越南战场冒着生命危险做技术人员。德秀的妻子英子反对他远赴战场挣钱,她哭着问自己的丈夫是你的人生,为何就不为自己着想?这时国歌响起打断了他们的争执,他们没有再说下去,但是可以看出德秀的无奈和坚定。正如德秀所说,那是命运,照顾家人、为家人付出一切早已是一种习惯,不为自己着想这种事情没有原因,为家人牺牲一切不需要理由。德秀身在越南战场,见到战火纷飞的他,想起了幼时经历的625事变,想起了曾经的劳动现场,他在写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幸好我们的子女们,没有经历这些事情。这便是一个当家者的心态,虽然他只是拘泥于自己的小家,但是如果有任何的苦难,他都会希望可以由一己之力来承受。

电影对于一些事情也交代了最终的结局,所以故事还是十分完整的。比如德秀最终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莫顺,德秀的母亲临终前终于还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再比如年事已高的德秀最后决定卖掉花粉之家。这部电影虽然一直在讲一些小事,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样的一些小事,却是因为生不逢时才会如此。历史的洪流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德秀只是其中之一。
片尾有一段德秀带领自己的家人拜祭母亲,拜祭过后他回到房间对着父亲的遗像和遗物痛哭不已,他说我遵守了约定,找到了莫顺,我过得还不错,但是,我真的很辛苦。此时镜头切换,屋内他的哭泣和屋外家人的其乐融融形成了对比,我看到这里有一种感动和悲伤交错的复杂感情,德秀奋斗一生,舍弃了自己的梦想,换来了如今家人的丰衣足食、其乐融融,虽然对他来说这无疑是值得的,但是他毕竟失去了很多他本该拥有的。

这部电影据说是导演尹济均为了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的一部个人化比较明显的作品,如德秀一般为了家人而付出的人,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放弃一切只为了让子女过得幸福快乐。虽然整部电影缺乏节奏感,只是流水账一般讲完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故事,但是不得不说它的意义是不小的,它给我带来的感动也是不小的。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可能就是要我们意识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时光,更多的苦难我们的长辈已经替我们背负了,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铭记他们的恩情,然后好好地生活,珍惜当下的安稳生活。安稳的生活并不是一个必然的设定,那是由我们的长辈争取而来的,也是未来我们需要去为家人争取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少年》影评1200字


《少年》影评--欲望的陷阱

不剧透了,要不没意思。

很多评论说,苏昂(欧豪)不吃药,是想在幻境中见到林巧(郭姝彤),可他们见面了吗?游戏一开始,两人就没有面对面过,而且苏昂的病持续了10年,不吃药早该死掉了。

搜索上说这部影片删减了许多地方,完整版4个半小时,最终版本只有2个半小时,剪掉的2个小时都是什么?剧情有几个部分缺乏连贯性,但也凑不够2个小时。这部剧的情节非常非常的精细,但要观众用心思考,而且有些关键性情节被剪掉了,需要想象。

比如说,17或18年前林巧的母亲梁麦梅被音乐家李志民(郭晓东)杀害,在剧中李志民和韩医生(余男)的婚龄刚好也是18年,也就是说,杀梁麦梅和娶韩医生在同一时期。

关于李志民和韩医生的婚姻状况有几段描写。电梯里两人讨论晚饭,夫妻关系十分冷漠,饭都吃不到一块。两人共餐时,李志民收到短信准备离开,夫妻开始拌嘴,李志民大吼:受够了!紧接着动手打人,然后强迫妻子发生关系,韩医生面如死灰。在警局,李志民见到妻子披着张警官(张译)的衣服,情绪立即失控。

余男的戏份很少,像被删过,有说她和张译的激情戏被删,但李志民强迫妻子那段也很露骨,只能理解为这段不能删!笔者往家推出。首先肯定,李志民和韩医生夫妻关系有问题,而且是夫妻生活方面。记得一部喜剧电影总结过,夫妻关系无外乎几点问题,男的不行,女的有问题。从警局的表现看,李志民是个大醋坛子,从共事时两人的表情看,夫妻生活质量一定很差,造成李志民长期受到心理折磨。如果余男和张译真有激情戏的话,问题就出在李志民身上,有一个完美的老婆,自己却很差。笔者推测,18年前因为夫妻生活不和谐两人吵架,李志民开车出去兜风遇到了梁素梅,情绪失控犯下错误,为证明自己。

笔者之所以这样推测,因为韩医生有一句台词说:李志民不要孩子,怀里有话,其实李志民有能力。

我们顺序往下谈梁素梅。梁素梅的丈夫崔大力,和李志民都是极为敏感的男人,毕竟两人的老婆都是大美女。1992年,李志民和梁素梅相识在深夜的荒郊野岭,大夜里一个女人不害怕吗?之后事发,众目睽睽之下,崔大力持刀追杀妻子,这对夫妻的关系绝非一日之寒。

梁素梅和李志民第二次会面,想要很多钱,说是孩子病了。笔者曾以为是被打伤的苏昂,可其实是林巧。林巧被活埋后,又被良心发现的李志民挖出,送到福利学校,紧接着林巧和苏昂去警局报案。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林巧,还有这样的体力,这孩子到底有没有病?李志民最起码给了梁素梅2-3万,梁素梅还嫌不够,林巧到底是什么病?

笔者推测,崔大力和梁素梅的婚姻也有问题,而且也是夫妻生活方面,崔大力和李志民一样有心理病,时常家暴。1992年梁素梅决心逃跑,意外遇到李志民,李志民发泄。事后梁素梅更加害怕,东躲西藏,直到生下林巧。她主动找李志民,想要一大笔钱,然后远走他乡。不应当说成敲诈,毕竟她是受害者,但笔者也不肯定林巧是李志民的孩子,所以从李志民角度看梁素梅就是敲诈,而且会一次接一次。

这样推断的理由是,苏昂并不是坏人,他只想惩罚伤害过林巧的人!张警官属于玩忽职守,但苏昂不想报复他,否则不会给他留信,所以苏昂的惩罚对象是有严格标准的!那么,他为什么帮张警官追捕崔大力呢?崔大力害了林巧吗?崔大力害了梁素梅吗?笔者推测,关于崔大力,梁素梅,林巧的部分被删掉了,估计是很恐怖的家暴,直接造成梁素梅夜逃,然后被张志民强暴,林巧的出生。

梁素梅是悲惨的人物,丈夫不信任自己,她和张志民无名有实,对方更加禽兽不如。林巧同样悲惨,险些被亲生父亲活埋,她能活下来的动力全是苏昂,所以她会为苏昂报仇。好在苏昂没有辜负她。

最后,从苏昂留给张警官的信,谈一下本片最大的梗,就是林巧已死,苏昂怎么和张志民私会。张警官找到苏昂住所,有一面照片墙,其中一张照片是苏昂拉大提琴,证明拉大提琴的就是苏昂。倘若,如果,假设,张志民是同性恋呢???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不要孩子,可以解释为什么夫妻关系僵化,可以解释韩医生为什么心事重重和张警官偷情(也许有,被删),可以解释张志民的话秘密最可怕,可以解释为什么能和一个男人私会。

张志民和韩医生争吵,张志民不是男人(字面意),张志民意外遇到梁素梅发泄。从张志民活埋女儿看,他压根不想当父亲。

本剧的一个经典桥段,肖塔科维奇。苏昂家里贴着乐团的海报,张志民,肖塔科维奇音乐会。张志民和苏昂的初次邂逅,也是肖塔科维奇的音乐。肖塔科维奇的音乐被众多影片引用,他是一个颇剧正义的音乐家。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听一下他的作品。

(全因此片由张译出演,笔者才会观看。张译越来越老了,肯定不能力拼小鲜肉。这部剧有郭晓东和余男两位大碗,张译又被压制了。《士兵突击》的几位主演,只有张译还在苦苦努力,正因如此,他所扮演的市井小人物,才会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能让观者对人物产生共鸣。)

《敦刻尔克》影评1200字


《敦刻尔克》影评

《敦刻尔克》,本身是个历史名词,且有珠玉在前;好比中国人听《四渡赤水》,结果已经知道,并无悬念。照着史实硬拍,就成科教纪录片了。
诺兰自然也明白。
所以他想了个法子保留悬念,那就是:
本片与其说是战争片,不如说是悬疑片。
我们知道历史上40万英法联军最后成功撤出了33万人,知道这次大撤退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欧洲,保留了二战西线的火种,某种程度上拯救了英国与法国。
所以诺兰让我们看个体的主角,让我们担心:大部队是撤了,他们呢?在战争里,个体的命运呢?
很微妙的:本片里没出现希特勒、丘吉尔与戴高乐这些传奇人物。
更有趣的是,基本没出现一个具体的德国军人有德国飞机,有德国子弹,以及片尾德国军人影影绰绰的群像,但没有出现一个具体的德国军人。他们更像是潜在的、无形的威胁。
于是电影被极度简化了。无形的敌人正在涌来。海岸上是英法士兵,看着北边的英国。所有人都在讨论一个字,家。跨过大海,就能回家。
当然,还隔着大海呢。
于是这部电影,被简化成了,敌人到来之前,我们要跨海回家。
于是变成了一个,关于个体的故事。
空军在竭力奋斗。海上的船只冒死营救。海岸上的士兵紧张彷徨。汉斯季默的音乐响彻始终,用大量的铜号音效带着紧凑的情绪。情绪始终是紧绷的。
情绪的爆点有三个。其一,英国船队出现。其二,我要为法国人留下这句看过的一定有印象。其三,就是结尾。
但大多数时候,情绪是抻着的,是克制的。
而情绪的起伏,支配着本片的进程。英国人在船上出于恐惧朝混进来的人怒吼;落海水手的恐慌;飞行员默默地算油;英国老船主神一般的冷静。
尤其是英国人的疑似内乱,让我想到《黑暗骑士》里炸船威胁的时刻,以及,《集结号》里,争执要不要撤退的时刻人性在极紧张时,在情绪逐渐崩解时的那种细节,很有趣。
当然,没有类似于小丑、小李那样的经典诺兰角色。但这一部,本来就没强调个性空中的,岸上的,海上的,这些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个群体共性,毕竟,浓缩着40万大军的恐惧呢。
有一点,让我想到《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中,宇宙浩渺无边,美丽而残忍;同样,《敦刻尔克》里,德军没有实际登场,大海才是真正的主角。大海被诺兰拍得极为美丽,有一种单调的壮阔,足以体现人类本身的弱小,阻隔着生还的希望,随时吞噬掉生命,就像无情的宇宙似的;但大海又是回家之路只要船主老爷子,那点大英帝国老贵族范儿在撑着。
这种美丽又残忍的矛盾,哎。
没有典型的英雄形象,也许除了那个我要为法国人留下来的长官,那个驾船前来的船主老爷子,以及那个飞行员。长官自绝后路时的担当;船主老爷子从一开始就坚定着,驾着私家小船,像郊游似的,前来战火纷飞的海岸救人,而且抚慰了落水士兵的心灵;飞行员义无反顾地完成任务后,在海岸点起那一簇火焰。
其他大多数角色,都只是芸芸众生。漫长的等候,茫茫的大海,最后被某种执着拯救了说诺兰没有点什么隐喻,我是不相信的。
漫长克制了一整个电影后,有和平时刻的特写。蓝色调的大海换成暖金色调。然后在不断的穿插镜头中,出现了那段著名的讲话。
我以前看到过许多许多次,但在电影院里,只有这一次,我服气了,我觉得温斯顿丘吉尔凭这段话,就配得上他的一切赞誉。
说到底,这部电影,就像是为丘吉尔这段配词,专门做的配套解说: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在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这段话陈述时,镜头不断转到海滩,转到登陆点,转到岛屿和所有的地点,转到所有牺牲与生还的角色,转到大海。
我们决不投降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诺兰这样悬疑着小人物的命运,想讨论的应该不是宏大的战争,而是战争中,每个个体的情绪与命运。
他大概想让我们相信:
在铺天盖地的事件以及宏伟如大海之前,渺小个体的恐惧与无助,那是难免的;但某些高贵的勇敢瞬间,某些渺小个体的举措(比如老船主那持续的沉静),可以显得多伟大;到最后,这些牺牲,都会是值得的。
至少我是这么相信了。

《澄沙之味》影评1200字


《澄沙之味》影评

很久没有看电影,前几天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日本电影《澄沙之味》,观影过后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终于可以抽些时间记录点什么了。
电影从一个普通街角的铜锣烧小店缓缓开始,这是一家典型的日式小吃店,店面很小,只有一个长条台面,既是桌子,也是工作区和顾客的一个隔离。里面只有一位包着白头巾的中年男子在铁板上做着铜锣烧的面皮,桌边坐着三位女中学生,一边吃铜锣烧一边说笑着,夸铜锣烧好吃也调侃店长帅气。而店长却自顾自地忙碌着,不苟言笑。
过一会儿,三个女孩儿走了,进来一位穿着藏青色校服的女生,安静地坐下,店长递过来一包面皮,非常熟的样子,还客气地说一声抱歉。原来女孩叫若菜,家里情况有些特殊,单身母亲的心思并没有在她身上,也不能支撑生活,若菜中学毕业后就没有机会再读高中了。所以,店长总是把做的不太完美的铜锣烧面皮给她留着。
这时候,一位老奶奶来了,她询问店长是否可以给她一份工作,店长说时薪不高,只有600日元,她说她只要300日元。店长又看了看她,说还是想找一个能干体力活的。老奶奶继续坚持,自我介绍说,叫吉井德江,请多关照。店长递给她一个铜锣烧,再次说抱歉。德江咬了一口铜锣烧,若有所思的咀嚼。走出小店,凝视着门前的樱花树,伫立良久,慢慢消失在镜头里。
过了两天,德江再次来到小店,留下一盒豆馅给店长品尝。店长本能的扔到垃圾桶,转身又将它取出来,还是好奇地打开盒子尝一下,尝过后脸上立刻显露出吃惊的表情。
当德江再次来到小店,和店长谈起铜锣烧的豆馅,强烈建议作为铜锣烧专卖店实在不应该使用厂家的,应该店里自己做才对。店长弱弱的说,做了几次都失败了,只好在厂家订。于是,德江请求店长让自己来做豆馅儿,店长这次终于同意了。
第二天,德江约店长天不亮就来到店里,从洗小豆、沉淀、再洗净,到下锅煮小豆、等待、小水冲,再放锅里熬制,一道道复杂工序,不仅是消耗体力,更考验耐心,店长已经看得晕头转向,而德江却一直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红小豆,偶尔还和它们交谈几句。
一直忙到十一点开店,美味的豆馅终于完成了,三个活泼的女孩子一口就品出来这次的豆馅更好吃,与原来的不同了。慢慢地,大家好像都觉得铜锣烧更好吃了。小店门口开始排起了长队,生意好的超出店长的想象。
德江干活时,若菜发现她的手关节变形了,好奇地问她,德江说是年轻时生病导致的。过了一段时间,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德江也不再来了。
原来,有一种病叫做癞病,按照1996年以前日本的法律,这种疾病的患者是需要隔离的,集中居住在一片与世隔绝的区域,而且他们也没有生育的权力。可想而知,这种病在人们心目中会有多可怕。尽管现在法律已经解禁,但是人们的偏见远还远没有消除。
若菜离家出走了,她养的小鸟无处安放,就想着以前德江说过可以帮忙养。店长和若菜就准备去传说中的隔离区寻找,终于在一片隐秘的森林中找到了。
这里的老人们就像家人一样,他们差不多都是从十几岁就被隔离于此,在一起生活差不多一辈子了。大家都很羡慕德江能有机会出去工作过,真正的在外面的世界活过。
德江用自己拿手的点心招待店长和若菜,讲她像若菜这么大就被哥哥送进来,临行前与亲人生离的痛苦,隔离区的人一个个离开了,每走一位,就为他种一棵树。
没过多久,德江的好友来告知德江走了,隔离区里又多了一棵樱花树,因为德江生前最爱樱花。
整个观影过程,内心不断的被触动、被感动。动容于德江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她会为红小豆千辛万苦来到她身边而欣喜,她每一次路过小店门前的樱花树,都会用心的体会它的变化。她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多看看多听听,可见她对世间一花一草一木的珍爱。尤其喜欢她的一句台词是:就算不能成就什么,作为一个人,能活成我们自己,也是有意义的吧!
故事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作为一个病人的德江用她对生活的热情渐渐感染了一直有些郁郁寡欢的店长。影片的最后,店长终于怀着对铜锣烧的热爱,开始积极的大声叫卖。
另外,影片中唯美的画面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烘托出德江眼中世界的美好。影片的许多细节处理,也都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这部电影令我想起了《海街日记》,一样的唯美画面,一样的人文情怀。不同的是,《澄沙之味》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从开始轻松愉快的小小铜锣烧店,一直延伸到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这部电影的观影感受简要概括就是,如一曲抒情的弦乐,缓缓流淌、触动心弦、余音绕梁!

《货柜之间》影评1200字


《货柜之间》影评:我听见,海浪的声音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鲸鱼Alice的故事。1992年12月7日,这头蓝鲸被惠德比岛海军观测站的中士维尔玛兰奎发现,之所以能引发人类的特别关注,是因为它与其他同类有着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其他蓝鲸的声音频率都在15-20Hz,但Alice,却有着52Hz的频率,没有其他同类能够听得到它的声音。在被发现后的这20多年中,Alice始终孤独的在大海中徘徊,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所有的同类都看到了它,却没有一个能听到它的歌唱,听懂它的心碎。

这头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其实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生活在群体之中,却几乎没有人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久而久之,我们便也不愿意再吐露心声,把自己活成了一头身处人海之中的52Hz蓝鲸,陪伴我们的只有海浪的声音。今年上映的德国电影《货柜之间》,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类人的故事。


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将视角放在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克里斯坦身上,讲述了他在一家大型超市当理货员的日常工作生活。这是一部非常非常平淡的电影,就像平静时的海浪,几乎没有什么起伏,就是平静的冲到岸边,又平静的回到海中,但却有一种吸引力,牢牢地抓住了我,等到故事看完,我才发现,这个奇怪的吸引力,名字就叫做孤独。

每天打卡上班,穿上统一的制服,换上统一的表情,做着重复的工作,连偷懒的方式每天都一样,然后在每天同样的时间里下班,坐上每天都坐的同一辆公共汽车,跟司机相互问候每天都一样的话语,然后回家,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等待第二天的来临,天亮了,一切有重新开始循环。这就是片中克里斯坦每天的生活状态,相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也是这样的。


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工作搭档布鲁诺带着克里斯坦来到了超市的水产区,超市的理货员们管这里叫海洋,在两个大水缸中,挤满了一条条活鱼。他们在这里游泳,直到有人买下他们,布鲁诺的话音刚落,一条鱼奋力的跃出水面,然后又重新跌落回水中。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之前的剧情中,几次会在满满的货架之间,听到海浪的声音。这并非是错觉,而是导演的一种含蓄的表达。

货架、工作、人群、海洋,其实都是一回事,身处其中的我们,总有那么一两个有着52Hz的Alice,也总有那么一两个想要奋力跃出水面的鱼,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类人是奇葩、是怪胎,他们不理解,也不愿意费心去理解;而对于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不同的声音,到最后就成了不愿意去表达,宁愿自己拥抱孤独,做一只频率不一样的孤独的鲸鱼。


所以说,这是一部观众区分很强烈的电影,在一般观众看来,这只是一部讲述了一个小青年日常生活琐碎之事的拖沓电影,但对那些内心时常感到孤独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Alice收到了另外一个52Hz的同类发来的讯息一样惊喜。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如同印象派风格的画作一样,让我们在看的时候有一种似真而非真的感觉在其中,电影讲述的是克里斯坦的日常生活琐事,但却又含蓄的表达了许多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生活被工作所占满,工作是机械的重复,找不到任何的快乐,却又为了糊口而不得不做,所有的情感在一天天中被磨平,热情被熄灭,唯一能让你感到慰藉的,只有升降机履带摩擦时发出的海浪般的声音,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自己曾经是生活在大海之中的,逼仄的水缸不是海洋,而是你等待死亡的温床。

为什么有人会突然走向死亡?为什么你认识了一辈子的人却突然做出你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外表和他们的灵魂不是一个样子的,他们就像那条突然跃出水面的鱼一样,突然发现自己只是生活在水缸之中,却无法让自己不去听见海浪的声音,于是他们想跳出去,即便回不到海洋,也不要继续生活在这逼仄的水缸之中,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人用了几个小时,有人却用了几十年。真怀念过去在路上的生活啊,当与克里斯坦亦师亦友的布鲁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考虑了几十年的决定,终于在此刻做出了。只可惜,这句话如同Alice的歌声一样,没人能听得懂。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从其中我能找到自己的投射。这几年来,我过得不快乐,最根本原因就是我知道自己要活在海洋之中,却无力跃出逼仄的水缸,而身边的人都觉得这个娶妻生子、安于现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老实实工作熬到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水缸就是海洋。因此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想法古怪的大龄单身青年,别人家系列中的失败案例。但好在,我找到了听到大海声音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文字敲击出来,在支离破碎而又机械重复的生活中寻找慰藉。

《娑婆诃》影评1200字


《娑婆诃》影评
文/斯嘉丽



我敢打赌,很多人都读不对这部电影名的发音。
试试?
正确发音如下:suo po he。声调是平上平。
读对的大多对佛经大悲咒有所了解吧?不错,这是大悲咒上出现过的梵语,属于外来音译词,所以念起来会比较拗口。从这个名字就可以推测,电影题材确实跟佛教有关。在高铁上看完以后,心里对导演还是很佩服的。

这部电影的导演可以说对宗教或者宗教题材应该是有着迷之热情。因为在拍这部讲述跟佛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邪教题材之前,他在2015年还拍了一部跟基督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驱魔题材《黑祭师们》,也就是说,从东方到西方,导演像集邮一样在涉猎宗教题材。

宗教或者邪教,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一不小心,就容易深陷其中。

昨天我跟阿姨通电话,发现她就明显被哈尔滨一个传销组织忽悠了,而传销,其实本质也是邪教。要她交三千多块,投入祖国的中产阶级事业,完成祖国的民族大团结事业,很快就可以分红千万。我呸!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伟大有序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伟大而分工明确的政府面前,我们这些民众去参与什么划定中产,民族团结事业?你把政府要干的事都干了,你问过人民政府的意思吗?你问过民族委员会的意思吗?你们这传销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啊,不取缔实在有损社会主义的安定团结和繁荣。

这部电影里的杀人犯,也一样被洗脑得很厉害。
四个杀父的问题少年,被一个邪教老大看上了,利用他们的迷途心里以及父爱的缺失,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工具,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合谋去杀81个女孩子。

此时,这部电影里最大的bug出现了。一个韩国的小镇,同一年出生的女孩子死了七十多个,警察居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奇怪的联系。好吧,揭露邪教的时候,顺便把警察黑一把是韩片惯例。因为电影里也说了,此生则彼生,善与恶是互为依附的关系,因为有不尽职的警察,才有是无忌惮的罪恶。

邪教老大为什么要干这种惨无人道的恶行呢?
因为原本他心存善念,朝鲜抗日战争时期还做过反抗日本的游击队。但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与日本交涉的过程中得到日本归还侵韩的财富,他并没有归还国家,而是投入自己创立的宗教东方教。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品尝到财富的滋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天赋异禀,拥有不老之身,这个时候,是人都会产生贪念吧。于是他萌生了永远享受这种状态的贪念。就算原本他是得道高僧,在贪念顿生的这一刻,他已经从佛入魔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大概是导演想传达的主旨之一。

当遇到一个会预言的高增预言百年之后会有人来克制这个邪教老大时,他就开始自己的邪教行为,去寻找那个能克制自己的人。这里导演又放出了一个观念:天地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此生则彼生。我没读过佛经,让我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发现毒蛇的地方,百步之内,必有解药的意思。因为世界是一个平衡的八卦嘛。阴阳相生相克嘛。嗯,还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言简意赅。

为了找到预言中会克制自己的人,立志杀掉81个女孩子。宁杀错不放过,这不是邪教,什么是邪教?

我心里有着韩国钟汉良之称的李政宰,饰演的就是专门揭露邪教的斗士。当然了,收钱的。虽然他演的角色开头非常接地气地展现了浓厚的市井气息。比如先处理给钱多的佛教那边的问题,修女的问题因为价格不高,先放到一边。但是,至少他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真的在调查。之所以会从事这种本来应该警察来干危险性也很高的职业的原因,他通过一个故事说了出来。我猜其实那是他自己的故事,他娶了志同道合的信仰西方宗教的妻子,带着孩子一起去非洲传教,原本他是一位牧师。但是除了他以外的家人都被一个13岁的孩子杀了,当时孩子的回答是这是神的意思:所以导演给了他一个不得不恨邪教的背景故事,以促使他在电影里披着市侩的外表奋力去揭露邪恶。

当然我是直接把影片主要内容说了出来,你看起来觉得并不复杂,而其实导演在情节展现上运动了倒叙插叙各种手法来释放悬疑的烟幕,总的来说,邪教的邪恶这条线无论在布局还是反转上都比较成功。但是李政宰作为破案主角,本身的形象和破案的过程并不够引人入胜,这一点跟镜头戏份太少应该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说导演对展现这些邪教悬疑有迷之热情。2015年的《黑祭师们》也有这个问题。过于注重营造悬疑而忽视对人物的塑造,不管多么恐怖悬疑的电影,假如只有情节的吸引而没有一个人物性格丰满的代言人,通常很成系列,以及很难拔高影片境界。

《绿皮书》影评1200字


《绿皮书》影评1200字

“仪式感是什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它时刻不同”。《小王子》里面关于仪式感的话令我印象深刻。

村上春树说过,仪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平常的生活单调枯燥,尽管还是原来的配方,但生活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所以我们需要仪式来给生活增添色彩,给普通的日子赋予一点内涵,提醒我们生活之外,还有诗和远方。

周末的时光就是让我们因紧绷的工作状态慢慢地放松下来,给大脑一次自由放飞的时间。昨天晚上看了最近评分很高的电影《绿皮书》,影片真的不负期待,特别赞。它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引发了不少笑料和争吵。但在彼此最需要时候,一起共渡难关。他们放下偏见,彼此真诚,收获了一段真诚的友谊。

电影关键词:温暖、相信、勇气、力量、尊重、表达爱、感受爱、互相扶持……

钢琴家唐因为是黑人的缘故,面对整个社会对他不公平的待遇,他都优雅地回击。他的司机托尼却为了唐打抱不平,很不舒服。此时,唐对托尼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每天会听到这些侮辱的话,而你只听一次就受不了了。”文中的经典话语: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会赢得真正的胜利。

托尼因为和妻子有约定,要求给妻子写信,托尼日常感十足的碎碎念情书,和唐看到后教科书式情书,形成了对比。同一份深情,不同的表达方式。“爱你是我做过最简单的事,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受唐的影响,托尼也在慢慢地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对妻子深深地爱。情书,似乎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都忘记了怎么写。你写过情书吗?你收到过情书吗?爱,需要表达。你,做到了吗?

唐的最后一场圣诞节演出,因为自己是黑人,当地不允许他在大厅吃饭,几番交涉之后,唐和托尼毅然放弃最后一场演奏。的确,得不到尊重的演出放弃也罢。他们出来后来到了一家大众酒吧,橘鸟酒吧,在这里,唐得到最完美的释放,他整个人都在发光。在这里,没有偏见,没有歧视,没有侮辱,只有真诚,看到他在台上尽情弹钢琴,忘乎所以,这应该是最打动人心的演奏。托尼给唐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弹得了肖邦,但你的音乐。你所做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是引人思考的。他们的汽车在农田边抛锚,钢琴家唐下车面对同族困惑羡慕嫉妒的眼神,面无表情地与他们对视。

有时候,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唯有勇气能改变人心。还好,唐可以选择。

故事的结尾,唐去托尼家过圣诞节,托尼的妻子拥抱唐的时候说道:“谢谢你和我分享了我的丈夫,谢谢你替他帮我写情书。”托尼的家人也没有因为唐是黑人,而歧视他。整场电影,没有华丽的台词,只是很简单但又令人思考的对白。美国派的风格,黑色幽默。并不煽情却又如此感人。

为托尼妻子那样的人点赞,她不去歧视任何人,不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温暖美好富有力量。

说了这么多,会不会太剧透了。强推这部电影。总会有一个画面打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关于亲情、关于爱情……

《动物世界》影评1200字


《动物世界》影评:感受人的不易

电影《动物世界》一上映,就不断看到有影评出来,无所不在的欺骗,欲壑难填的贪婪,莫名的恐惧,凭本能的相互踩踏,令人揪心和窒息。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不信就考考看。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看破红尘的呢?不断的经历创伤。结局有两种,一种是抑郁而终碾做尘泥,另一种是逆风飞翔成为战士。

李易峰扮演的郑开司是个悲催的孩子,父亲被害,母亲是个植物人,自己靠扮演小丑挣取微薄的收入,唯一的幸运就是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刘青一直喜欢他,帮他照顾母亲。

本来就穷困潦倒,仅有的住房又被发小忽悠抵押出去,糊里糊涂签了字,结果反而成为高利贷的受害者,被告知欠下巨债,带上一艘大船,开始了一场死亡游戏,要么没命,要么成为幸存者,不仅还清债,还能赚到钱。

他就这样踏上了亡命之旅,一船的人都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陷入债务陷阱的,被这个黑社会组织胁迫到这艘船上,像动物一样苦苦挣扎,供富人娱乐,赌赢了的人可以下船,输了的被留下做基因研究的试验品。这里不讲感情,只讲输赢,没有人味,处处弥漫着血腥的气息。

电影是现实的投射,看着电影其实能感受到熟悉的东西扑面而来。无处不在的骗局,渗透在每一个缝隙,隐藏在一张张笑意盈盈的面目之下,寻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哪怕是那些你用心帮过的人,哪怕是那些口口声声爱你的人,在利益面前分分钟就会翻脸无情。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大家都这么想时,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意味着良心将不复存在,每个人都有理所应当的伤人理由,善与恶将没有界限,打着善意的幌子行恶意之事也会显得堂而皇之,理直气壮。

动物的世界弱肉强食,有限的资源就会有不择手段的争夺。人是高级的动物,所以有时候人做出来的事比动物还可怕,因为智商高啊。

让我想起多年前解说《动物世界》的那个著名的主持人,最后竟然爆出那样不堪的丑闻,很好的诠释了高级动物的理论。人性的危机早就在了,当一个人习惯表演时,他的真性情早就泯灭了。

人该怎么活着?小时候被告知要善良,长大后却发现,简直寸步难行,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悖论的空间里。我们的脑子被反复的洗来洗去,自己都不知最后被洗成了什么样子。等终于想明白了,却发觉半条命快没了。

一个人仅有善良是不够的,智慧才是生存之本。我们该怎么样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呢?许多东西其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有了许多艺术的表达形式,用虚拟的血淋淋的故事告诉你,做人要睁着第三只眼睛,冷眼看清人面掩盖下的动物性,不然会死的很难看。一个人如果没有从各种艺术形态里看清人生本来的模样,就说明你的挫折还远远没有受够。吃一堑总要长一智。

你可以暂时庆幸你的幸运和幸福,但你定会经历你该经历的事情。郑开司最后赢了,越看到人性的丑陋,他变的越加机智、果敢而坚定,看清了生存真相的人唯有不陷入自怨自艾的自我消耗,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有一条路很痛苦,却谁都逃不过。动物的世界里,厮杀是必然的环节,智者有道,生者为王。

我们都需要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真实的模样,艺术就是这面镜子。你稍微用用心就会看到如出一辙的自己,好和坏都别难受,因为大家都是演员,出演着自己活生生的剧本,谁也别嘲笑谁,善恶只在一念间。没有魂牵梦绕的原罪折磨,你就算活的相对干净的一个人,看看你是否问心无愧。

艺术是面向人性的终极思考,每部作品都有作者的救世情怀贯穿其中,每个好的艺术家都是在对作品的锤炼中追求着自我的完善,一个好的观众也该在对作品的欣赏和玩味中进行自我的修复,艺术的感召力就在于此。如果你学到了坏,那绝不是艺术本身的意图。

人的世界和动物世界其实无二区别,我们高看了自己有时候也是因为习惯自我的陶醉。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蛮残忍的,你早一点看清,你就早一点清醒,别腻腻歪歪的等死到临头还不知何故。

一个人的强大必须在清醒中锻造,别怀揣什么侥幸心理,放过你的从来都不是别人,都是你内在的机智。你可以选择在动物世界里做个清醒的人,千万不要在人的世界里做个混沌的动物,否则,不好过啊!

《路边野餐》影评1200字


遇见过去未来《路边野餐》影评

**《路边野餐》片名Kaili Blues (2015),别名惶然录。

中国文艺片,毕赣导演作品。影片在国内、国际上获奖颇丰,分量最重的当属第52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和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两个奖项。

影片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主人公在虚拟和现实中遇见不同时空,寻找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影片中没有明星,只有毕赣带着自己的老姑父和一众亲朋好友出演,可不得不说,整个故事拍得很厉害,细细品来,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个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故事中,感悟到一丝忧伤、一丝无奈。

只要理清片中人物经历和关系,就能理解导演的用意。影片出场人物不多,主人公就是毕赣老姑父扮演的陈升。陈升年轻时候是一名混混,跟着诨名花和尚的黑老大混日子。花和尚的儿子也混黑道,被人仇杀还被砍去手指,陈升为老大鸣不平而找凶手报仇。开车撞死凶手后,他谎称车上突然出现野人,导致自己分神撞人。案件定为过失杀人,陈升被判入狱九年。九年里,陈升的母亲和妻子都因病离开人世。陈升出狱后面对物是人非的新世界,和老医生一起在诊所里帮人看病度日。

道上混的花和尚在经历丧子之痛后,决定退隐江湖。因亡子喜欢钟表,花和尚开起钟表店表示哀悼。同时花和尚还喜欢帮助接送小孩子,通过和孩子们相处寄托哀思。

陈升的弟弟外号老歪,当年也个混社会的社会人士。哥哥坐牢后,老歪独自照顾老母亲,还要拉扯儿子卫卫长大。偏偏老母亲偏爱陈升,坚持把房子留给陈升,老歪也因此对陈升充满怨言。他自行更换了老母亲的墓碑,就是不刻上陈升的名字。老歪也没有什么特长,带着卫卫经常有一顿没一顿。陈升心疼卫卫,总想让卫卫跟着自己过,老歪一直不同意。

和陈升一通开诊所的老医生光莲,早年间儿子被人撞死,年老了就在诊所里养养老。陈升老母盘下诊所,交给光莲打理,也算是对被害者家属的补偿。陈升出狱后,也在诊所里帮忙,两人算是达成一种默契。光莲年轻时谈过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心心念念想给故人送点礼物,于是就请陈升帮忙找人,送上一件衬衣、一盘磁带和一张照片。陈升由此踏上寻人之旅,一路找到荡麦。

影片主要发生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现实世界凯里,另一个地方是虚拟世界荡麦。在凯里,影片铺垫完人物大致的背景故事,随即进入荡麦,全片最出彩最高潮的长镜头闪亮登场。一段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亦真亦幻,让观众们跟着陈升体验了穿越时空的感觉。一如影片开篇所说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当陈升同时体验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心结也顺利打开,才能够放开对一些事情的执拗。

野人喉咙里发出打雷的声音,陈升两次穿过荡麦的小巷子时都会伴随雷声。陈升进入、离开荡麦的一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就被打通了,他在荡麦遇见过去,遇见现在,也遇见未来。陈升自身代表现在,遇到亡妻张夕代表过去,遇见长大后的卫卫代表未来,一切经历既有回忆也有憧憬。在苗语中荡麦是不存在的地方的意思,在超现实的荡麦,陈升可以看到心中挂念的人的前世今生来世,在虚实之间彻底寄托思绪。

影片不采用线性的方式拍摄故事,讲述的也不是一个起伏跌宕的故事,完全是关于个人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观众很难产生共情之感。如果观众有过相关经历和想法,被导演用这种诗一般的言语拍出来,就会感受到一种震撼感。那些虚无缥缈的思绪,被现实画面表现出来后,让观众们触景生情,回味无穷。

荡麦是一个超现实的地方,观众们可以说陈升做了一场梦,在返程的火车上他梦醒了,也可以说他经历一场类似奇幻漂流的神奇旅程,用超现实的方式看透过往未来。影片中有大量导演的诗歌,串起了不同画面,诗歌是心境和感情的表达,既抽象又具体,既奔放又含蓄,就像影片的画面一样,在十分克制的镜头下蕴含着对时间、对感情的思考。诗人通过诗歌可以很含蓄地表达热烈的情感,他不会直接大声地喊出我爱你,他会告诉你今天的花香有多浓烈。《路边野餐》也一样,不会直接拍摄情人间花前月下或者亲人间生离死别,它会拍摄陈升笨拙地歌舞、唱着《小茉莉》,会拍摄挂满钟表的修理店。

除了具象的生活,也有抽象的诗和远方,如果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寻找遗失的爱情和亲情,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情感释放方式。在荡麦,人们可以同时遇见过去和未来,或许能够让人解开心结放下执着,能够让心灰意冷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燃起生命的火光。

入梦了,遇见过去未来。
梦醒了,生活还要继续。

《“大”人物》影评1200字


《大人物》影评


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王尔德在他的喜剧《温夫人的扇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在阴沟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而我国著名诗人顾城的《黑眼睛》里也说过: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相近,那就是即便身处肮脏污秽之中,依旧不要放弃希望。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里,大人物一手遮天,有权有势,可以肆无忌惮的对别人抨击,碍于金钱和利益,我们对这样的人无可奈何,甚至要趋炎附势。就好像老炮儿里的小飞,车祸撞死人没事,打死人也不过找个替罪羊出国躲几天,我们这样的普通小老百姓,谁想惹上这样的人呢?生存容易,生活很难,普通人大部分都唯求可以幸福平安。

但总有些人,不甘于被大人物们欺辱,以无名之辈的血肉之躯,为草根百姓伸张正义,就好像即将上映的电影《大人物》中的鬼马刑警孙大圣(王千源饰),就是这样的出头鸟!其实说到这部《大人物》,他的内核与老炮很相似,都是一个阅历丰富的老手向大人物权贵富二代挑战的故事。

电影里的孙大圣是一个买不起学区房的小警察,老婆(梅婷饰)是一名护士,典型的双职工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本想借着朋友关系搭上自己要买的学区房的开发商老板赵泰(包贝尔饰),奈何这个赵泰不仅吸毒而且完全不把别人当人,对身边的女伴陪练甚至助理一有不满就百般羞辱,这让孙大圣看不过去,两个人就此结下梁子,谁知道大圣的朋友陈勇强(寇占文饰)又在赵泰公司大厦自杀,自杀的原因是他来赵泰公司要尾款,却被赵泰在儿子面前羞辱,愤而自杀。但孙大圣根据自己刑警的嗅觉发现这件事并非自杀那么简单。背后潜藏着更大的秘密

这部电影名为大人物,但片中却有三个很关键的小人物:王千源、梅婷和寇占文。寇占文扮演的修车厂老板是整件事情的起因。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小人物的隐忍,拆迁队欠钱不还,他去开发商那里要钱,赵泰虽然同意给钱,却让他在儿子面前和拆迁队老板斗殴,陈勇强是不想在孩子面前打架的好父亲,却因为没有按照赵泰的吩咐打架而被电棍电击到失禁,没有了尊严的他也没有要赵泰那十倍的补偿,而是送走了儿子之后返回向赵泰讨说法,结果被害这个角色,便是前文提到王尔德那句话里最典型的阴沟中的人。卑微,怯懦,不想惹是生非,面对跋扈的富二代甚至钱都不要了,却还惨遭毒打。他不惹事,却成了牺牲品。

而为了给自己的好友报仇,也是找寻真凶,王千源扮演的孙大圣成了出头鸟,立志扳倒黑恶势力代表的赵泰家族。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同样一个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那种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哪怕深处黑暗,哪怕周围都是泥淖,也要仰望星空,寻找光明。这是最纯洁也是最可贵的品质,我们作为普通人,都希望这样可以为民做主,为民请命的人多一点,但现实中,这样的人却似乎越来越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是我们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的写照。

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种反抗的气质,只不过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有着极大的抗压性,只有当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点,往往才会爆发。所以中国人向来都有隐忍的一面,把忍认为是一种美德。但再微不足道的无名之辈,也有最起码的尊严不容践踏,人活一口气,尊严都没有了,和死了又有什么分别?所以不论陈勇强还是孙大圣,他们的反抗看似以卵击石,拿鸡蛋碰石头,但再坚硬的石头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的,岩石最终会碎成细沙,而鸡蛋终究会孵化越过石头!

这里不能不提的是梅婷扮演的妻子这个角色。因为虽然这个角色的戏份不多,但是却正是从他的口中说出了整部电影的内核与真谛:不要活的没有脸面!王尔德还说过一句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话:我能够抵挡一切,除了诱惑。梅婷在片中对着自己的丈夫王千源说,面对和钱、名牌包还有学区房的诱惑,最可怕的是自己竟然还有一点心动了。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有脸面的活,没有要这些嗟来之食。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我们这些平民草根来说,又有几个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不会选择妥协和接受呢?极大的可能是0!什么是神?其实神本来也是人,只是因为他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才成了神。所以,其实哪有什么大人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大人物,只要做到严于律己,天下为公,不受诱惑,拥有了这样高贵品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飞驰人生》影评1200字


《飞驰人生》影评

近日,韩寒新电影《飞驰人生》曝光最新片场特辑。发布没多久也就是在12月22日,影片主演沈腾、黄景瑜、尹正、刘帅良、张本煜现身成都开启影片路演第一站。恰逢冬至,五位主创现场与成都影迷频频互动,气氛十分火爆。

《飞驰人生》是韩寒执导的第三部电影作品,这部影片也是以韩寒擅长的赛车为题材,电影讲述了过气赛车手在重返车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趣事,人物主要围绕在中年过气车身沈腾的身上的种种故事。沈腾曾笑称韩寒写书的时候他已经长大了。难得的是,韩寒经常能捕捉到演员身上某种独特的气质,在本片中,他再度挖到了沈腾等众人身上细小的闪光点。

本片一经曝光,就引来无数的好评与期待。有网友坦言中国终于要有一部好的赛车电影了,韩寒拍什么就看什么,想必《飞驰人生》会带来更多寒式的黑色幽默。要与寒式风格紧密碰撞的不单是腾式喜感,还有演员身上更多的喜剧元素。原属夏洛兄弟一族的尹正主动担任起戏中女一号,这也清楚解释尹正蓄起长发的原因。演员们为戏拼尽全力,相信尹正等人将成功塑造带有热血精神的赛车人,这区别于主创们曾经的小人物角色,满屏的肾上腺素狂飙才是《飞驰人生》要表达的正能量。

在经历KpL明星赛与全球路演首站活动后,众主创可以说是默契十足,片中的对手亦是场外的朋友。沈腾在电影中忙着找回神勇赛车手的称号,戏外,他以车模老手自居,堪称真自带笑点。在沈腾的引导下,众主创变身车模天团,集结冲击贺岁档。韩寒+沈腾+黄景瑜+尹正+尹昉+田雨+腾格尔+赵文瑄+张本煜+刘帅良,集结这波人就等于是召唤佳作了,相信导演和主演们一定会在开年带来一出好戏。

这一点从已释出的片场特辑不难看出,《飞驰人生》在传递一种苦中作乐的精神。片中,沈腾饰演的是一个曾经的赛车车神,想要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窘迫,更加想要重返正规的职业赛车。但他需要从头开始学起,不是从头学飙车技术,是从入门学起,要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戏外,全剧组要与疯狂的蚊子、恶劣的天气作伴,殊不知下一秒,就会迎来可怕的沙尘暴。为了全方位展现赛车的故事,除了赛车等硬装备,电影在各种软装备上也是精益求精,专门从意大利订制专业级赛车服不说,头盔和赛车鞋面料也都是防火的,只为更好地展现赛车手的细节部分,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除喜剧效果外,《飞驰人生》从上海到新疆,从黑龙江到内蒙,采取大规模实景搭建,在赛车戏的呈现上也下足了功夫。不仅改装数辆顶级专业赛车,更是远赴新疆拍摄拉力赛戏份,以保真实。

此次特辑中还同时曝光了几个漂亮的专业赛车镜头,可以说是100%接近还原赛车赛事本身,场面十分震撼。全部拿专业的赛车真摔真砸,为的只是带给观众一次最刺激的飙车体验,堪称年度水准大片。从追求的效果来看,《飞驰人生》绝对是大片气质加持。同时,本片兼具了向成熟电影工业体系靠拢的工业质感,制作上投入更多以外,巧妙处理着高海拔带来的维修和保障问题,以及后续制作问题。

据悉片中有一场戏,沈腾携尹正前往去废车场,很多报废赛车在其中,二人就像像一个赛车坟墓,想到它们曾经在赛场上辉煌过,尹正表示非常触动,坦言只有怂人没有怂车。毫无疑问,面对导演本人热爱的赛车,韩寒势在必得,也让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专业方向打消担忧的念头。这几年,经韩寒执导的作品皆受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好评,此番携《飞驰人生》归来,可以说是导演韩寒的另一个全新尝试。

稳扎稳打的同时,《飞驰人生》会更着重喜剧部分做展开,节奏也相对更快一些。沈腾作为圈内著名的喜剧KING,此番将升级自身的喜剧形象,突破好笑,带来好笑+深情的全新形象。电影中还有一位车神黄景瑜,也是沈腾最强劲的对手。此次黄景瑜在电影中饰演的是一位新生代的顶尖车手林臻东。韩寒赞黄景瑜不仅最顶级的赛车手,还是一个又有颜又能演的好演员。

韩寒自成一派,更亲自揭秘《飞驰人生》剧组背后的系列故事。车模天团勤奋营业,路演过程中与粉丝亲切互动,喂饺子、发红包,动员在场观众强势围观属于《飞驰人生》的高级喜剧感。所以说,《飞驰人生》是一部很独特的喜剧作品,戏里戏外强劲挖掘演员身上的魔性魅力。特辑中还曝光了一段叫兽易小星被羊群围的戏份,网上有话题表示这与沈腾在KpL明星赛中的表现提及雷同,都是来放羊的,喜感再升级。

车模天团的喜感从戏里延展至戏外,看着在路演现场指导大家摆pose的沈腾,那种喜感自然而然就有了。在这里风格碰撞或许不是最瞩目的看点,比赛输赢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体验一把飞驰的人生,求韩寒老师带我们一起飞,来年只想笑多一点。

关于《飞驰人生》的终极魅力,要等到2019年大年初一,谜底才能正式揭晓。

《阿甘正传》影评1200字


《阿甘正传》影评
文\谢慧敏

世上每一个人都是残缺的。我在书上遇到此句时,仿佛被敲打了一下。当我看《阿甘正传》时,它又浮了上来。
《阿甘正传》里的每一个人都带着巨大的缺陷。
美丽的珍妮是残缺的,她在心灵上。伤害来自她的家庭,她没有母亲,只有父亲,父亲却是她的恶梦。童年的珍妮是一只渴望飞翔的小鸟。终其一生,珍妮都在渴望飞翔,渴望摆脱恶梦,挣脱囚笼。
丹中尉是一个虎虎生气的男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战争给他激情无限,战争也夺去了他的双腿,把一个勇敢机敏、强壮有力的军官变成一个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的怪物。缺陷最大的是主人公阿甘,阿甘的缺陷既有身体上的,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智力上。他的智商只有75,正常的是80,先天不足的他被屡拒于校门之外,执着的母亲硬是扣开学校的大门,她冲校长喊:不就差5分吗?

5分的差距是显然不小,有时1分的差距也很大,从59到60就是质的区别。因为这5分的差距,阿甘成为伙伴们嘲讽和捉弄的对像,他们朝他丢石头,他们称他为傻瓜,没人愿意跟他玩,只有珍妮。
其实阿甘够不上傻瓜,充其量是智力发育迟缓。阿甘成绩不好,说话结巴,搞不清楚事情。但是他善良、能够认死理。母亲说得对,不就差5分嘛,这5分可以弥补。
在这个世界,谁没有缺陷?谁是完人?不在肉体上,就在精神上、智力上,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谁又不是在努力弥补自身缺陷。
缺陷也是一种美。维纳斯的魅力来自它的断胳膊,它拓展了人们的想像空间。世界的美好在于不完美,假如它是完美的,人们便没有了创造美好的无限动能。
世界是一个大竞技场,残缺的生命都在负重前行。
起点低的末必爬不高,速度慢的末必行不远。

阿甘被人丢石头,不聪明的他不懂得还手,珍妮对他喊跑!阿甘就拼命地跑,一个劲地跑,他跑胜了对方,跑胜了腿疾,跑进了全美明星队,跑进了大学。
阿甘搞不清太多道理,这世界太复杂了,不是他这个笨脑袋所能理解的,这是阿甘的缺陷。可是,聪明的脑袋就能把握这个世界?苏格拉底和他人辩论,穷其一生,只为想弄清一点点真理。能够牢记一些简单道理并真正践行它,就这够了。黑人巴谷是阿甘在越战时结下的朋友,巴谷跟阿甘说:我回家后,要买一只船,捕很多很多虾,你来当大副。阿甘满口答应。巴谷没能实现诺言,他死在战场上了。阿甘却践诺,他回来后,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艘旧船。残疾的丹中尉大骂阿甘笨蛋。阿甘说:人要守信用的。后来阿甘发了大财,真的因为捕虾。

人们总是试图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找一个所谓崇高的意义来美化行为。其实你想做就是最大意义。
有一天,阿甘突然想跑步了,他就去跑,一个人跑,跑遍全洲,跑到了沙漠,跑成了一支队伍,沿途跟他跑步的人越来越多,阿甘成为一个拥有众多追随者的明星。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跑步?
阿甘觉得奇怪,说他想跑步了就去跑。正像三年后,阿甘突然不想跑了,他就停下不跑,丢下一群不知所措的人。

对爱情也一样。阿甘爱珍妮,很爱很爱。可是珍妮摇摇头:阿甘,你不懂爱的。
爱是什么?爱是保护、是守护、是不离不弃,是不管你做过什么,我都不计较,是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过去,我都不嫌弃。当然,阿甘说不来这些道理,但他会去做。有些人用嘴巴表达,有些人用行动表达。阿甘一次次地把拳头挥向伤害珍妮的人,尽管他从来不知道打架为何物。阿甘一次次地目送珍妮离去,尽管他很想珍妮留下。阿甘一次次地张开双臂,尽管珍妮一次次都是回来舔伤口的。

上帝终于站在阿甘一边了。阿甘是谁?笨蛋阿甘是战斗英雄、是足球明星、是乒乓球明星、是跑步明星、还是一个大富豪他的财富积累到上亿。上帝把光环都集中在阿甘身上,让阿甘熠熠生辉,以此来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功,在于通过不懈努力,赢得财富、地位和名誉。
轮到阿甘嘲弄上帝了,功成名就就是人生吗?他像抛弃累赘一样地捐弃了家财。阿甘拥有一些财富时,他说:可以摆脱贫穷的麻烦了。当他拥有很多财富时,他说:妈妈说过,多出的钱实际上没什么意义。

假如你问阿甘,人生是什么?阿甘肯定说不上来。其实谁也说上来。
但是阿甘会坐在长椅上细细地告诉你他的经历:从没有到拥有到失去。他依赖母亲,母亲死了。他得到珍妮,珍妮也死了。他获得财富,财富也被捐助了。但他为自己留下了一些东西:小阿甘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他的儿子。此外,他还有一个朋友:丹中尉,阿甘让丹中尉跟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
阿甘诉说时,神情平静,他始终都很平静。我想,这个世界有什么可以打倒阿甘的吗?没有,阿甘一直没有被打倒过。
这就是阿甘。
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很完美。
笨人和哲人只在一线间。

《绝世天劫》影评1200字


《绝世天劫》影评: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
火麒麟ST

今年贺岁档,一部号称中国首部硬科幻的大制作电影《流浪地球》卷席院线。此片在票房狂飙的同时,还引发了激烈的超出电影探讨范畴的争论。怼的人因吴京的介入、差评的被遏制失控地抨击影片;吹的人疯狂地把幕洋犬装酷犯等帽子加在异议者的头上

在这一系列骂战中,我听到了一个声音:

凭什么《绝世天劫》可以做的,咱中国人就不可以?

我看了都吃惊了,顿时很好奇是什么电影能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参照物,这就找了完整的时间短,看了这部《绝世天劫》。看完真的扶额,用这么乱糟糟的电影衬托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这是在夸国产科幻片,还是在黑国产科幻片?

作为一部已经深入人心的1998年的灾难片,《绝世天劫》讲的是什么内容、卖点有哪些应该不用我多说了。但这部影片有一个概念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没办法自圆其说,那就是强行让石油工人上太空炸彗星拯救地球。如果说给彗星钻洞放核弹还算是不太过分的科幻脑洞,那么让石油工人上太空简直任性。毕竟这是一部发生在当代语境的灾难片,电影中美国的科技水平还是现实中那样,能上太空的宇航员哪怕仅仅是为了看似几小时的太空漫步,也要经过至少两年半时间(通常是三四年)的训练,而在彗星撞地球前的短短几个月,居然还指望把一群基本都没开过飞机的石油工人培养成太空人,电影中的全世界人民能信任吗?

不仅我不信任,也不仅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不信任(他给此片打了一星),就连主演之一的本阿弗莱克也不信任。大本后来回忆他当时曾问过导演迈克尔贝:为什么把钻井工人训练成宇航员要比把宇航员训练成钻井工人更容易?迈克尔贝回他一句:给我闭嘴!不愧是机车小妞控MV导演出身的迈克尔贝,态度够拽、脾气够犟,挺为工人阶层长脸的。但在他坚持的概念下,人物刻画上的更多问题是不能用草根本色洗白的。

假如影片塑造的是一群话糙理不糙、有担当能扛事的劳模,那迈克尔贝确实是在给工人阶层长脸的。但这片中唯一靠谱的工人角色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哈利底气也仅限于怼军方剽窃他的专利、吐槽宇航员没种,剩下的工人角色包括本阿弗莱克饰演的小奶狗在内,要么没起什么作用,要么纯粹捣乱,尤其牙叔史蒂夫布西密饰演的色狼这种角色在片中总是不合时宜地插科打诨,甚至上了彗星还瞎折腾,打乱了彗星钻洞的进展不说,还差点让一起上太空的工友和宇航员提前领便当。迈克尔贝设置这样的角色,是想证明像这样的混蛋都有资格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吗?如果是,难道不是工人阶层被黑得最惨的一回吗?也别跟我说这片可以当限制级喜剧片看,如果这是个R级喜剧,那最后哈利的自我牺牲又何必拍出那么悲壮的仪式感?至于丽芙泰勒的花瓶角色,她的存在就俩作用:带观众一起哭,带爸进组(史密斯飞船乐队演唱本片片尾曲,主唱就是丽芙泰勒的父亲)。

这片除了这些工人角色(及其亲友),排除掉可有可无的官方角色和群众龙套,我唯一认同的角色是马洪威廉菲德内尔饰演的领航员。作为一个本有资格在那帮痞子工人面前耍骄傲的宇航员,他并没有和工人阶层闹出太多的矛盾,即使中途有争吵,那也是为了顺利进行爆破计划和保证人员安全。上太空的石油工人没几个能认真配合,还没炸毁彗星就先毁了俄罗斯的空间站,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还牺牲了好几个宇航员,可领航员并没有为此和工人们闹翻,而是最后在自愿牺牲的哈利的托付下,尽职地保护幸存的工人们返回地球。这样的角色给我带来的感到,远胜哈利最后那样板戏化的慷慨赴死。

迈克尔贝凭借此片收获喜人票房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热衷于在大制作电影中把玩视听轰炸、塞荤段子、点缀廉价煽情。而他的这些特色和缺陷后来都在《变形金刚》系列中逐渐放大,直到《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拖垮了他的商业大导地位。讽刺的是,他的很多电影作品都是为了让工薪阶层爽而拍的,而《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为了开变形金刚宇宙,急着在一部电影里为变形金刚铺历史,导致故事线杂乱、节奏整体拖沓,不仅G点大打折扣,也没能给变形金刚这个题材带来什么厚度,让迈克尔贝两边不讨好,真是咎由自取。

吹爆《流浪地球》的观众会拿这种电影来衬托国产科幻片的优秀,这其实也不能简单定性为群众的无知。应该说当下中国的市场开放度还很有限,对中国观众的视野、中国电影从业者的创作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我很担心《流浪地球》开启的所谓中国科幻元年,搞不好会成为绝响。但是,除了政策需要与时俱进,无论创作者也好、观众也好,最好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文化觉悟,发现、支持、借鉴更多的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毕竟,咱中国的大制作电影再不行,还不至于学《绝世天劫》这样的电影吧。

观后感《国际市场影评12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简爱有感1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