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2024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范文大全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推荐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

(共 824 篇)

  • 1、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2000字

    在这一本书中,作者讲经济学方法带入到会正直现象中,并且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解析了集体行动为何会失败的原因,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20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任何人类行为都能归因于对那一行为的本能或偏好,但这丝毫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教授将经济学方法引入社会正直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与传统集团理论不同的观点,通过各种例子分析小集团和大集团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选择性激励来解决集体行动的困难。

    集体行动为何会失败?

    于是,奥尔森教授发现了小集团里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即一个小集团中对提供公共物品的负担进行的分配与集体物品带来的利益不成比例,评价最高的成员会不成比例地承担成本,提供最大数量的集体物品,而一个小成员免费地从最大的成员那里获取了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并且集体物品的提供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大的成员被无形剥削,就会缺乏积极性去提供额外的物品,而小成员免费获得的物品甚至比自己购买的还多,他根本不会花自己的钱来购买集体物品。在小集团里虽然缺少了公平,但是还是具备效率的,但在大集团里却会缺乏效率,人多但愿意主动提供集体物品的人却很少,映射到生活,当小组里只有几个人的时候,人就不得不站出来承担工作,但是小组里有很多人的时候,人们总能找到推脱的理由,认为别人更有空或者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最终的结果是事情被拖延了很久才做好。奥尔森对于集团大小的分界线就是通过集团能否为自己提供集体物品。乍一听起来,小集团和大集团相比,小集团更胜一筹,又可以节省管理的成本,效率又高,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博弈。但是大集团的规模优势是无可比拟的,两者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不同的原因形成的,小集团是因为能够自己提供集体物品,而大集团吸引成员是多方面的。就好像找工作的人都知道在小的创业公司里可以有更多的磨炼和成长,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但都是一窝蜂地想去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有更大的平台也就是更大的影响力。

    如何让大集团也可提供集体物品?

    奥尔森的方法是运用看得见的手。对于大集团,书中称它们为潜力集团,因为它们有采取行动的潜在的力量或能力,但这一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激励才能被动员起来。这种激励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诱导性的。它是通过制度确定下来的。我也可以理解现实中的一些行为,一些知名的公会如注册会计师acca就要每年交年费,这是成员为自己

  • 2、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2000字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下列三个观点展开。

    1.树立对市场的正确认识应当明确两点前提。第一,企业通过生产、销售产品获利,需要承担成本,政府通过税收获利,而税收所付出的成本和其获利完全不成比例,因此作者认为税收不需要成本。第二,资源分配要么靠市场,要么靠特权,行政权力就是一种特权。就这两点前提及二者间的关系,作者在书中不同部分都有大量论述。不过作者没有论述市场是否会衍生出特权,例如垄断企业同劳动者、消费者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另外,作者对反垄断法的看法也值得商榷。

    2.市场没有缺陷,市场可以自我纠错,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本书回顾了改革开放的早期历程,提到改革开放的具有摸着石头过河和歪打正着两个特点。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中国经济接近崩溃,不稳定事件频繁发生,如何生存下去是第一位问题,中央对中国经济走向和改革方法的认识还不成熟,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以价格改革为例,当时,政府的定价机制完全失灵,此时民间自发形成了另一套价格机制(黑市价格),中央政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是实行价格双轨制,计划内的产品采用政府定价,计划外的产品采用市场定价,然后逐步放开对计划内产品的价格管制。双轨制导致腐败(如官倒)和生产计划难以执行,中央决定价格闯关,一次性解决价格问题。价格闯关导致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混乱,实施十天即告结束,随后进入三年治理整顿,政府重新加强价格管控,直到南巡讲话,政府放开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双轨制变为单轨制。需要注意的是,治理整顿尽管是反改革的,但是这三年经济增速放缓,产品市场价格降低,和政府定价的差距减少,减少了1992年放开价格的社会阻力。这些利弊因果并不在政府的考虑中,政府最大的作用是顺应市场,将自发的市场行为转变为自觉的政策。

    3.重视企业家队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观察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只要看当地最优秀的人才从事的职业就能得出结论。如果最优秀的人才大多在做官、从军,这个地方的市场化一定较程度低,经济较差,反之,最优秀的人才大多从商,该地区经济发达。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表现出能力回报递增的特征,应该考虑决定二者相对回报的主要因素,增强对企业家队伍对人才的吸引。私有产权明确,政府无法轻易没收私有财产牟利,做企业家就更有吸引力。当政府有巨大自由裁量权且经商受政府制约,寻租机会大量存在,当官就更有吸引力。政府规模大于市场规模,企业家职业就缺乏吸引力。

    同时,作

  • 3、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读后感2000字

    读了《逻辑思维简易入门》这本书,从内容和深度来讲,这是一本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书籍,但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这本书主要是在指导我们分析、解释和评估论证,再简单一点,就是如何区分好的推理和坏的推理。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关键词推理,什么叫推理?信念和构成信念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就是推理。我们通过多个信念来支持一个信念,这就是推理,也就是后面分开而论的推论和论证。而这种逻辑关系,在思维角度上,可以说有下面三个维度。看起来有些绕,其实就是在找一个好推理的共同形式,同时让它成立。总之说起来,描述特定推论的基本逻辑关系就是对其进行评估并确定是否符合有效推理的规则。

    而我们这里所探讨的逻辑思维,其实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用自然语言能描述的一些论题,这些我们暂且称之为非形式逻辑。相对应的形式逻辑是什么呢?就是符号逻辑。比如公式、数学证明这一类的推论,其实就是公式之间的关系。

    逻辑思维或非形式逻辑思维,侧重于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推理是由逻辑关系构成,最突出的一种关系是: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或论证。

    我们为什么关注逻辑思维?我们想要避免虚假的信念,拥有尽可能多的真实的信念,并且这些信念之间都是以逻辑的方式相互关联的。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充分推理。论证是一个或多个陈述支持另一个陈述的关系,每个论证必须由两个陈述句构成:一个提出断言,一个支持断言。我们在任何时候进行推理时,都应该:最大化信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性;选择受证据支持的信念。即逻辑上支持,事实上正确。信念和负信念是人们在热爱自身所想为真或拒绝假事物时的两种心理态度,我们把这两种心理状态称作认知态度,不做回应是既不相信也不怀疑的态度。

    我们常用的两个动词推论、论证,在这里所讨论的逻辑思维的环境中,也是有区别的。推论更多的是一种或多种信念对另一个信念的支持关系,而论证是一个或多个陈述支持另一个陈述的关系,特别是这里的论证,我们不能理解为这是敌对双方的口头交锋,这里的论证更像是法庭中的论证,用一组语句,有力的提出一个得到支持的断言。

    从我们的常识就可以知道,论证的关联性和论证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论证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越强大,论证就越强。而之后我们才可以提到理性接受度,理性接受度取决于论证关联性强以及总体证据支持好,但是这后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相

  • 4、 《小逻辑》读后感

  • 5、 《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2000字

    《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2000字

    写在前面:

    因为连岳的推荐,买了这本小书。

    因为法科出身,大学时学了《逻辑学》这一门课程,故而还算有点基础。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反复练习并付诸实践的,久而不用也便生疏了。

    建立逻辑的基本框架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这本书语言简练明了,意思表达清晰,没有一点基础的人阅读起来也完全没有障碍。而且书小而薄,可以很快读完,也方便携带,所以反复阅读也是值得的。

    我会在读完一章后,整理好笔记,再继续读下一章。因此按章更新读书笔记。

    ─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01全神贯注

    ①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作出结论。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

    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②注意力要求我们对所处的每个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作出敏捷主动的反应。

    不要对周边的事物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

    02确认事实

    ①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②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

    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

    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的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的可能性。

    03观念与其对象

    ①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②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04留意观念的本源

    ①观念能感知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

    ②理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

    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05观念联系

  • 6、 《童趣逻辑》读后感

    《童趣逻辑》读后感

    《童趣逻辑》是一本让我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学逻辑的书。里面的主人公有曲爷爷(教授)和吟吟、一佳、舒韵几个同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两个运用逻辑的故事:一个是小男孩租房此文来源于网络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罗斯福保密的故事。 有一家三口人,爸爸、妈妈和一个五岁的男孩。他们想在城里租一套房此文来源于网络。跑了一整天,总算找到一家出租公寓的房此文来源于网络,可房东却说:“我们不租给带孩此文来源于网络的住户。对不起,这是唯一的条件。”他们只好失望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又去敲开房东的门。他说:“这房此文来源于网络我租了。我没有孩此文来源于网络,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大笑,接受了这位房客。这个故事是让我们警惕“思想牢笼”,不要总想着“租房此文来源于网络总是大人的事情”,前提中漏掉了“或者小男孩租房此文来源于网络”。他们把自己关进了“思想牢笼”,限制了想象力。要冲出牢笼,才能想出妙主意。可以说是“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罗斯福是美国总统。在他当海军时,有一次,一位朋友问到海军正在造的新型潜水艇的情况。罗斯福向周围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保证道。“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由此推出罗斯福的言外之意:我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这是军事机密。罗斯福只是重复朋友的话,让朋友自己推出结论,并且接受这个结论。这是一种不回答的回答。这也就是这本书里说的“语境推理”,即根据“话中话”、“言外意”来推理。 这本书里讲到了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同关系、全异关系好几个关系,还有图形推理、真假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好多推理。总之,这是一本教我学推理、辩论的书,而且最后还告诉我们了一种“头脑风暴”法,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然后围绕着一个主题无限地想象,不要管现不现实,不要管可不可能,只要你无限地想象,就可以了。我认为《童趣逻辑》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 7、 读《形式逻辑》有感:逻辑之外

    逻辑之外

    --读《形式逻辑》有感

    曾向阳

    大凡在行文说话之始,通常而言,我们都会思考如何将想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予以表达。该意思即为表达的内容,如何表达则为表达的形式。大约形式逻辑研究的便是表达的形式问题,亦即“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翻开《形式逻辑》一书,我不由得想起近二十年前参加文秘大专自学考试的一门曰《普通逻辑》的课程来。虽时隔久远,但依然清晰可见的是其中的一些逻辑名词和方法论述,尤其当时学来感觉既新鲜又深奥难明,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自己思考问题,文字写作的思路构架。如今重读逻辑书籍,一番故地重游之感油然而来。然而,时光又翻过了近两个十年,期间继续学习,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几番探索,阅历亦渐长,对于逻辑似有了一些更深的认知。

    其实,无论是《形式逻辑》抑或《普通逻辑》均是研究语言表达的逻辑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时时会遇见的一些问题。诸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这些也都是我们经常不自觉地运用的一些方法。即便运用这些方法的人是初小文化,还是博士后,其语言的表达都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只是这种表达的水平有高下之分罢了!若要一个初小文化甚至博士后确切地说出其表达内容抽丝剥茧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为何会选择这种表达的形式,恐怕也难以说出一二(专门研究逻辑的人除外)。这就好比修辞语法中的一些方法一样,若让你去一一说出你表达语言的主、谓、宾、状等,或者你运用了何种修辞的手法,怕莫也是一件让人纠缠的事情。

    当然,一件事情上升到了研究的高度,其必然会鞭辟入里地深入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并用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不断扩大发散其研究的方面,以不断地接近于客观现实,最终达到指导与改进实践的目的。不过,我们也常遇见这么一种现象,研究经济的学者并不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或商人,专门研究政治的学者并非政治家,专门研究文字的专家也未必是文学家等等。反之则不然,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或商人或多或少会懂点经济,政治家对于政治学的东西肯定不会陌生,文学家必然具备相当的文字底蕴。可见,在具体实践中掌握所从事领域的理论知识是只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除外)。

    既然形式逻辑是服务于我们的语言表达,那么,其中的许多方法的确是值得下一番功夫去学习与领悟的。即便我们已然运用了其许多的手法却浑然不觉,但是回头反思自己的逻辑方法可有改进之处,或者分析

  • 8、 小逻辑读后感

    小逻辑读后感

    一方面由于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琐事予以太大的重视,另一方面,现实上最高的兴趣,却在于努力奋斗首先去复兴并拯救国家民族生活上政治上的整个局势。这些工作占据了精神上的一切能力,各阶层人民的一切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致使我们精神上的内心生活不能赢得宁静。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现在现实潮流的重负已渐减轻,日耳曼民族已经把他们的国家,一切有生命有意义的生活的根源,拯救过来了,于是时间已经到来,在国家内,除了现实世界的治理之外,思想的自由世界也会独立繁荣起来。

    这是将近两百年前,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读起来感觉多么亲切啊,真可谓历久弥新。我们这个时代不再是黑格尔的时代,但人好像还是黑格尔时代的人。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致使我们精神上的内心生活不能赢得宁静。

    一个时代的兴趣,一个时代的格局,一个时代的趋势,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最多只能独善其身。而且,很多时候,独善其身也很不容易,往往树欲静而风不止。

    国人的习惯,喜欢上行下效。所以我常常想,要扭转这个时代的风气,可能还要从在上者做起,然后民众群起响应。

    我常常想,假如为政者能有时间坐下来读点书,做点思考(总结和反思),想一点与经济无关的社会的事、文化的事,聊一点百姓的话题、精神的话题,甚至是诗意的话题,可能会出现一种清新的政治局面、管理局面。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受百姓敬仰的官员是亲民的,有人情味的,他们似乎不像现在的官员那样,成天到晚事务缠身,几无片刻闲暇。古代的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似乎总能从容处之,百姓对他们的评价是 日计之无近功,岁计之有大利。

    假如学者们能坐下来安静地做学问,而不仅仅为稻粱谋,不仅仅为名利、为职称谋,可能会出现一种清新的学问局面、学习局面、文化局面。

    假如各阶层的人们能放慢一点脚步,习惯欣赏生活,习惯欣赏自己,习惯于物质之外某种精神需求可能会出现一种清新的生活局面、社会局面。

    和谐社会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远离精神、远离内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

  • 9、 经济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这周我读了一本经济理论类的书《经济的逻辑》。作者黄威用全球化的视野切入到大家热衷关注的欧债、美元、中国发展等经济问题,用比较通俗易懂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们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知识,还原了金融真相。

    乔布斯在书里写道:“我一生都以我的父亲为傲;因为他不会为了成交生意而花言巧语,或低声下气巴结客户,当个马屁精。”他真正的榜样不是巴菲特,也不是比尔盖茨,而是自己的养父。他绝不会让金钱来破坏自己的认识,相信过多的物质欲望会腐蚀人生的灵魂。其实这点真的很可贵,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需要细细去品味。

    这个地球上有一大批名字叫做“年轻人”的人,当他们踏出成长的起点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抵达了终点。陈文茜在《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这本书中说她经常想起欧元区主席荣克的担忧之语,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些人将成为失落的一代,因为全球经济复苏可能需要接近十年……这一代可能成为永久失业的一代。”确实,当经济复苏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的完整人生已经被彻底耗尽?当一张灰茫茫的天网向我们靠近时,没有一个地球上的观众可以逃离。一旦欧洲金融崩溃之火烧起了,我们亚洲人除了诧异惊慌的眼神外,什么也不能做。我们只能苦苦、默默地承受——“当欧洲金融风暴钟声响起时,它捎来的不是教堂天主的祝福,而是世界的摧毁”。陈文茜说,错的不是这批年轻人们,错的是这个时代。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当我们越学越深入的时候,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然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在现今的经济学研究中,的确是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些人还会这样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那么你就肯定算不上高深和前沿,也称不上是“专家”。可是在《经济的逻辑》这本书里面,就完全没有数学公式,也规避了数学公式的深奥难懂的缺点,但它清楚有趣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经济学的逻辑,以及如何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的大锁。

    就好像是一部恐怖片,人人都要自危。在中国人未来的财富之路这一章节里,作者黄威告诉我们,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收入更是和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了,但是作者却感觉“咱们很多人对财富的认识还停留在古老阶段”。中国人未来的财富之路究竟在哪里,这是值得大家一起探讨的。在最后的章节,作者还举例说,在2011年10月底,欧洲的人们以为二次衰退阴影已经渐渐远去,天终于快亮时,希腊众神在瞬间就将天全

  • 10、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这是我高中时,老师常告诫我们的做事态度。我们的失败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好的意向,而是不恰当的思维过程导致的不好的结果。

      德国最高科学奖获得者迪特里希?德尔纳的《失败的逻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鲜而有头脑的看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错误的性质和起源。

      引言部分,作者发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的疑问。为什么铁路信号系统工作正常时,列车仍然会发生撞车事故?为什么我们制定得很好的那么多专业和个人计划,会频繁的出现意外?还有一些列我们许多人感到疑问的问题。

      本书的主题是阐述处理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的思维特性。思维交织在感觉与情绪中,思维扎根于精神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许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失败犹如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然而作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观点—失败是可以学习的,人们招致失败是可以预料的。认识并了解我们的思维倾向,就是解决失败问题的好方法,从心理上讲,我们首先不能畏惧失败,需要直面它,并且打败它。

      第一章作者只是举出具体的例子,让人们发现这些事例中存在的若干特征—复杂性、不透明性、内部动态、以及对系统不完全或者不正确的了解。面对了解了这些特征,第二章作者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对人们的具体的要求。在面对这些情况下,要求人们小心规划,谨慎行事。针对不同的特性,进行有的放矢。

      接下来,作者把重点放在了确定目标上,如果没有目标,我们将一事无成,确定目标在整个规划和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作者提出了追求多重目标的说法,追求多重目标是指运作时我们必须同时关照许多因素,并满足集中标准根据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复杂事情简单化。认知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很重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我们不能只做一件事情。同样,我们不能仅仅追求一个目标。

      针对失败,掌握信息和构建模型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除了要把焦点集中在什么错了,还要想好纠正错误的方法。构建模型,搞清事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会把问题简单化,或者给我们清楚指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06

  • 2023-01-1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3-03-12

  • 2023-06-27

  • 2022-01-1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3-03-09

  • 2019-09-20

  • 2023-04-28

  • 2023-01-10

  • 2019-11-06

  • 2021-07-20

  • 2019-09-25

  • 2022-02-1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21-09-23

  • 2023-05-28

  • 2019-09-20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
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大全,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2024,更多普通逻辑读后感20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