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美读后感 > 地图 > 美读后感,2024美读后感
美读后感相关栏目
美读后感热门栏目
美读后感推荐
美读后感

(共 8195 篇)

  • 1、 《美其所美》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语文课怎么上》,读完不禁感慨,王老不愧是大家,以简洁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教育理念,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引经据典,生动有趣,带着疑惑去读,恍然大悟而出。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我们自然做不到像王老这么厉害,但是作为新教师,似乎能窥见语文教学秘妙的冰山一角,使我对于上课更产生了敬畏之心,不敢随意对待,否则,这会是对孩子们的不负责,也是对于自己职业的不尊重。

    王老告诉我们,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是语文课的逻辑起点,这一点要真真切切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不容易,想想,之前我们很多老师把“学什么”这一步交给了教学参考资料,把“谁在学”交给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分析,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看了此书我不禁醍醐灌顶。原来要想回答“学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本人要真正做到文本细读,不能仅仅参考教参,而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深入理解和用心发现,永远不能有新的提升。而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之前学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套话,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话从表面上是在分析学生情况,实际上言之无物,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学情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最真切的想法,例如王老为了了解学情所运用的调查问卷法,使我收益颇丰。

    在《美其所美》中,王老还提出了“理答”的概念,即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做出的反映。在平时的常规课中,教师经常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评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平时会有意识的鼓励学生的回答,但常常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例如疑惑于每次学生朗读后应如何评价更好呢?怎么样能在指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和促进?读了王老“理答策略”这一章,我如获至宝,原来司空见惯的朗读行为,还能从十二个维度进行理答,而我们需要记在心中的是,敞开自己的心胸,以开放的姿态去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话。

    《美其所美》带给我的感动和收获不一而足,这本书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还有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我们慢慢品读,就像王老说的,语文还有更高远的追求,追求文化、精神、民族之根,目前我还不足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但我已看到语文的美丽,教师职业的美丽及重要,今后我会更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负未来!

    远在上个学期工作室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万老师就专门提到本学期要读的书籍,万老师对各位小伙伴甚是关怀备至,令人敬仰,每次推荐的书目都是小学

  • 2、 《被解释的美》读后感1000字-喜欢美,就去感受美

    很早就知道微博上一个特别有名的语言学习博主,莫水田,以前在豆瓣上也看过莫水田日记,总觉得似曾相识,直到这个夏天有幸拜读 《被解释的美》,才眼前一亮:原来金雯教授就是鼎鼎大名的莫水田。于是细细品读了这本《被解释的美》。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方法让英语生动起来英语学习与人文素养实用英文写作。本书可以算得上是学习英语的一本百科全书,作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金雯教授也是新浪著名教育博主。莫水田用最朴实的语言为我解答了很多关于英语学习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甚至语法上遇到的问题。其实有很多问题困扰我很久,因为作为非英语专业出身,真的在英语学习的浩瀚海洋中起起伏伏,始终不能得法。读过这本书之后真是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感觉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负担,遇到了瓶颈,但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真的让我领略了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文化奥秘,和学习趣味。

    其实这个世界是一个语言关照的世界,每天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在时间维度上发生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都要组织我们的语言进行表述,什么说,什么不说,怎么说都是有很大的奥妙,这是语言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实在功用。我们在文字中寻到声色形神,因文字的瘦削凄清而冷,或因文字的丰腴浓艳而热,读一段文字如真实的生命有所拓展,这就是语言作为认知和情感中介的功用。而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在这两个功用中诠释出语言学习的真实意义,就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大体会。有的时候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忽然间你就会感觉好像和作者在某个空间,时间维度相识有默契一般。书中作者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我是以文字为进出世界和心灵的口令,越过经验边界的一枚竹筏。其实作为英语老师,准确的说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看待英语更像是把英语看成了数学,而忽略了英语是一门语言,天天体会的是教会学生一道题,或者是学生做对一道题的成就感。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去学习语言了解语言的魅力和文化。其实,读完这本书看来,这本书之于我,或者更准确的说作者金雯之于我相当于我至于我的学生,我应该做的是以文字为他们走入这个大千世界和题海里的口令,越过高考的这个沙漠中的骆驼。让孩子们真真正正从我这里获取的是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受益最多的部分是关于翻译。自己比较爱好翻译,但还是没有系统学习的原因,始终觉得自己在模糊的状态下挣扎,而本书中的英语学习和人文素养部分,对翻译的讲解,举例真的就像这本书的名

  • 3、 美之为美_道德经读后感400字

    美之为美_道德经读后感400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并不是说在远古时代,质朴的人民是只有美而没有丑,只有善而没有恶的。他们看到一只尾羽斑斓的锦鸟会觉得它美,但那时并没有“美”这个字眼,人们只是单纯觉得心生愉悦罢了。但也有可能有人见乌鸦而心生愉悦,有人喜闻花香,这世上也不免有人喜闻臭草,有人喜欢舒缓之音,有人喜欢刚劲之声。那时的美,是以人,以人的心之所好为判别标准的。而自从“美”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万事万物就被“标码”,就会有后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全盘接受了别人的价值观。

    契合还好,如若不契合,那那些人岂不是一辈子活在蒙蔽之中?“名”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却在一定情况下愚弄了世人。

    世上的人应该都是向善的吧。“物竞天择”,大自然都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情形发育,人亦如是。为害作恶心生的满足,是自我毁灭式的,要不断劳心苦力来满足自己,是暗耗人精力,不长久的。我认为不论什么生物,都喜追逐长久之道,因此作恶人的内心,可能是自己都蒙蔽不知的。

  • 4、 探索美 自然美 和谐美 传递美

    在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都透露着美,天空的天高云淡,大地的万物复苏,土地的生根发芽,树林的郁郁葱葱,以及海洋的碧水蓝天。正是如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是当火箭升起的那一刹那间,才会真正感受到宇宙的巨大奥秘,她探索到了美;姚明再去到非洲大草原时,才看到眼前的一番生机勃勃,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此时的人类才能与动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美;指挥家轻轻一扬手中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而这构成的是和谐与合作的美;一名大巴车司机,在碎片插入胸膛的最后时刻,用45秒完成了所有动作,并嘱咐乘客不要乱动,但此时只有司机自己受伤了,其他乘客无一人受伤,看到者无一人不为之动容,这位司机虽然逝去了,但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了传递美。

    我们的奥运冠军焦刘洋说过,对于她来说梦想是动力,但不是持之以恒的动力,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功了。每个人的梦想是不同的,但坚持可以使我们完成梦想与愿望,焦刘洋诠释了坚持美,而她也创造了美。

    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女老师,为了自己的前途,她完全可以继续深造,但她却不是,她留在了海拔1500米的一座小山上的一个小学校,从此,那冷冰冰的墙壁上有了欢笑,有了快乐。第一节美术课,第一节体育课,正是她,波动了孩子们心中的天真与与快乐,她们欢笑,她们快乐,而她们最敬佩的是老师,她那么活泼,那么开朗,使他们紧紧封锁的心一点一点的放开束缚,活出了真正的自己,真正的完成了给予爱,创造爱。

    在我们的心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从我做起,开始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向他们一样从生活中探索美,发现美,要学会团结创造美,而我自己也学会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与期望。

    美,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那么明亮,那么开朗。

  • 5、 谈美读后感

    【篇一:谈美读后感】

    本书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由著名的开明书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发人思考,指点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30多次的畅销书。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展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作了这本《谈美》。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读了这本书后同样受益匪浅。

    美是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离开了专注,就已经离开了美了。

    讲解了基本的美学观念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跟我们谈了艺术与游戏、艺术与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

    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图《诗品》中的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出: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意象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情感的统帅,想象也许会杂乱纷纭,有了情感的主导,则纲举目张,意与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我认为确实如此,通过他的讲解,我真正认识了美,欣赏了美,发现了美。他的见解也的确人性化。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我认为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达到一种境界。若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恐怕可以说

  • 6、 论美读后感

    论美读后感(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美读后感(二)

    《论美》为英国十七世纪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写的一篇随笔。

    在培根所写的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 美 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 .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

    当下,人们只注重美丽的外表,而忽略了内在。那些所谓的美徒具美好的外表,却缺乏内在的修养。与真正的美相比,就是暴发户与贵族的天壤之别。

    论美读后感(三)

    美德好比宝石,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自然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许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了内在的美。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加以合成的方法,画出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喜欢。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美人的迟暮也是美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

  • 7、 与美同行作文400字:《与美同行》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与美同行》。

    这本书分为四章,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替子还债的诚信老爹.里面主要内容是:吴乃宜的3个儿子向乡亲们借钱买了一条渔船,可是百年难遇的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苍南,把渔船掀翻了,只有第二个儿子死里逃生,吴老爹不得不面对儿子买渔船欠下的80多万元。每天天不亮,他就和老伴到沙滩上去捡垃圾罐,替别人织渔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老爹终于为孩子们还了债。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诚信就是一句话,说到了就要做到;诚信就是一种行动,是不管狂风暴雨或雷电冰雪都要按时赴约的信念!卓怒不违千里之约,最美老爹替子还债,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遵守约定。

    美丽的浙江人民,用美的心灵播下美的种子诚实守信的种子,爱学善思的种子,友善助人的种子,踏实创新的种子,颗颗美的种子,扎根于浙江大地,绽放出美的生命,营造着和谐的社会,追逐梦想的纯真。愿我们与美同行,人人学做美丽的浙江人,个个传递美的正能量,让山清水秀的家乡浙江,百花盛开,春色满园!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努力做到,和别人的约好时间一时一刻都不能改!

  • 8、 《系统之美》读后感
    《系统之美》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题是系统思考,围绕这个主题,重点讲解了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怎么去系统思考。这本书最难得的地方是它在最后的一部分勇敢的承认系统思考的不足,指出系统思考也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观点,各种模型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永远无法取代真实而丰富的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系统思考提供的方法去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把握它的特性和趋势,顺势而为,而不是妄图控制系统。 一、系统 及组成 什么是系统? 我发现越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特征去认识和感知事物的方法越是有效。简单的例子就是学习知识的时候,因为知识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当你以联系的观点去打通各种知识的时候,你的学习效果就是最佳的。而系统思考的观念也符合这个道理,因为我们现实的世界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为了科学研究的方便,我们将研究对象拆分开来,这种拆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研究难度,但同时这种拆分有时也会破坏各个系统间的连接,而系统的特性往往和部分间的连接密切相关。系统思考的由来便是从整体上去研究事物,核心就是研究系统各个部分间的联系,以及各种联系对系统特性的影响,而这种观点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特征。 为了研究系统思考,我们必须先认识什么是系统?系统指的是指具有一定的功能或者为实现目标由不同的部分相互联系总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有定义可知,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功能或目标、要素或部分、联系,接下来我们分别谈谈这三个部分。 系统要素 部件 与系统对应的就是部件或部分,它是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将一颗树看成一个系统,它的根、树干、树叶便是他的各个组成部分。 目标或功能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一定功能或目标的。比如一只由若干球员组成的球队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标就是要赢得比赛。一辆汽车也是一个系统,它具有的一个典型功能就是代步。 连接 这可以说是系统的核心。我们以前就听说过,系统功能大于部分的总和,直觉告诉我们的确是这样。但是系统怎么实现其功能大于总和的一直是个问题。其实核心便在于连接。通过连接,各个部分可以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涉及到连接,本书重点谈到了连接的形式和功能,但连接同时还涉及到媒介。就我的理解,媒介通常可以
  • 9、 《美魔女之路》读后感
    《美魔女之路》读后感 昨天看了一个mm博客的推荐,就下单买了几本书。刚才看了水谷雅子和张婷媗写的两本书,她们都属于美魔女,40多岁了,还保养的和20多岁差不多。我很好奇她们的人生状态。 她们年轻的时候都很漂亮,结婚生子又当起了主妇。这种生活在豆瓣上是很受争议的,有不少女权主义者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没有安全感。但是她们的心态都还不错。 她们为了美丽很努力,比起一般的人, 她们花了很多时间来保持容颜,还有减肥。我在想,原来生活无忧也是要努力的。她们似乎也没有请保姆,每天都要在家做家务,想想真的很累啊。想想我的女神平子理沙,女神就是不一样,现在还是可以回洛杉矶度假,什么都不用管。梨花也结婚生子了,现在看她,感觉皮肤有所松弛。 其实,你会感觉,每个人爱自己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不老的女人叫吴玟萱,没买到她的书,555 我倒是对她比较感兴趣,因为她离婚了,单身中。以前我就一直在天涯的时尚里看这种熟龄美女的贴,但是天涯写贴的,也都在35岁以下。不过现在我发现,女人美不美,和她的婚姻状况一点关系都没有。一个女人既可以享受单身的美丽,也可以越婚越美丽,不变的是,她们都有一颗永远向美的心,不断检视自己,做出改变。 美魔女都在书里写,这样做,你们也会变得很美丽,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少见的。 我认为现实中的女人会走进很多误区。 1,很多女人自己在上了年纪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美丽。要么自己本来就不美,就算了,要么已婚了觉得无所谓了。要么尝试后,觉得没有效果就随它去了,是啊,所以,有的大妈就去追韩剧了,当然,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最后人都是要死的烧成灰的,所以对皮囊的追求也只是一种活法吧。 2,onlylady上有很多追求美丽的女人,天天晒护肤品,拍照,写空瓶记,护肤routine结果我看到她们晒自己的照片,真的被吓到,看起来根本不像有好好护理过的样子。她们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关注重点可能错了。有的还喜欢把头像设成和小孩的合照,这种人无一例外都是品味很土的,没有任何看不起的意思。倒是时尚网上有一些男人,不知道是不是gay,在保养上花了很多心思,成效也很明显。都说中国男人不会打理自己,没品味,但是真的也有很多男人的水平很高,很时尚,又注意皮肤和身材。 3,美丽这件事和人品无关,和男人无关,和某种特
  • 10、 《数学之美》读后感

    确切的来说,《数学之美》并不是一本书,它是谷歌黑板报中的一系列文章,介绍数学在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奇妙应用,每一篇文章都不长,但小中见大,从看似高深的高科技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展示了数学之美,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一系列文章的作者是google公司的科学家吴军。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和电子工程系(硕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华任讲师。他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xx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吴军博士致力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统计语言模型的研究。他曾获得1995年的全国人机语音智能接口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和xx年eurospeech的最佳论文奖。

    吴军博士于xx年加入google公司,现任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到google不久,他和三个同事们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工程奖。xx年,他和两个同事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博士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在google其间,他领导了许多研发项目,包括许多与中文相关的产品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并得到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高度评价。吴军博士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并获得和申请了近十项美国和国际专利。他于xx年起,当选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董事会董事。

    正是他在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系列工作,使他讲述了我所看到的内容-数学之美。

    看了数学之美,立即联想到了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人,总是把一套大多数人都会的入门功夫使得威力无比,击溃众多敌者。东西放在那,它的威力如何,并键在于使用者,武术如此,数学同样如此。

    于我而言,语音视别是一类高科技,作为非专业人土,深觉高奥。但看完数学之美之后,顿感惊诧,原来如此深奥东西的解决方法自己也学过,并且理工科读过大学的人都学过,那就是统计学中的条件概率p(a/b),即b事件发生条件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

    如果s表示一连串特定顺序排列的词w1,w2,…,wn,换句话说,s可以表示某一个由一连串特定顺序排练的词而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现在,机器对语言的识别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想知道s在文本中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数学上所说的s的概率用p(s)来表示。利用条件概率的公式,s这个序列出现的概率等于每一个词出现的概率相乘,于是p(s)可展开为: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2-04-1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3-02-07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3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3-01-16

  • 2023-04-24

  • 2021-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美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美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美读后感、2024美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