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谈美》读后感 > 地图 >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探索美 自然美 和谐美 传递美。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探索美 自然美 和谐美 传递美,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在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都透露着美,天空的天高云淡,大地的万物复苏,土地的生根发芽,树林的郁郁葱葱,以及海洋的碧水蓝天。正是如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是当火箭升起的那一刹那间,才会真正感受到宇宙的巨大奥秘,她探索到了美;姚明再去到非洲大草原时,才看到眼前的一番生机勃勃,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此时的人类才能与动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美;指挥家轻轻一扬手中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而这构成的是和谐与合作的美;一名大巴车司机,在碎片插入胸膛的最后时刻,用45秒完成了所有动作,并嘱咐乘客不要乱动,但此时只有司机自己受伤了,其他乘客无一人受伤,看到者无一人不为之动容,这位司机虽然逝去了,但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了传递美。

我们的奥运冠军焦刘洋说过,对于她来说梦想是动力,但不是持之以恒的动力,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功了。每个人的梦想是不同的,但坚持可以使我们完成梦想与愿望,焦刘洋诠释了坚持美,而她也创造了美。

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女老师,为了自己的前途,她完全可以继续深造,但她却不是,她留在了海拔1500米的一座小山上的一个小学校,从此,那冷冰冰的墙壁上有了欢笑,有了快乐。第一节美术课,第一节体育课,正是她,波动了孩子们心中的天真与与快乐,她们欢笑,她们快乐,而她们最敬佩的是老师,她那么活泼,那么开朗,使他们紧紧封锁的心一点一点的放开束缚,活出了真正的自己,真正的完成了给予爱,创造爱。

在我们的心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从我做起,开始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向他们一样从生活中探索美,发现美,要学会团结创造美,而我自己也学会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与期望。

美,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那么明亮,那么开朗。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自然美-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读后感范文,更多文章尽在小编。

自然美-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看完了这本书,我便被书中所描述的自由、舒适、悠闲学院给迷住了。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要是我的身边也有这样那个一所学院,我肯定会第一个成为它的学生。那新奇的电车教室,那自由的课程表,那伫立一排的树……

小豆豆本是一个天性贪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她做的事情一一都被大人们否认,责怪。大人们并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她,没有轻声细语的告诉她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如果她没有去到巴学园,想必她一定会在大人们的否认声中自卑的长大,对她的人生也会造成影响。在她去到巴学园的第一天,一个奇特的大人便获得了小豆豆的喜爱。原因很简单——从来没有一个大人那么耐心的听她讲话,以往她说话太多都是不被允许的。是的,想获得一个孩子的喜爱是很容易的,只要你对她有一点点的恩惠,她都会把真心奉献给你。正式如此,孩子也容易受到伤害,一点点的责骂都会让她陷入迷惘、困惑。不解当中。

巴学园的宗旨是——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最生动的美。

是啊,孩子们在巴学园中,没有人教他们需要遵守纪律、排好队、安静,但他们确是在和大家一起生活的时候,学会了关心他人、博爱不自私。这是校长最成功的教学——让孩子的天性自然的流露,让他们感受大自然,倾听大自然,与大自然为师。

对于校长来说,孩子们在微风中的一张张笑脸是最动人的,那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最纯净的,最不容玷污的脸庞。

在我们为作业多而烦恼时,不妨抬头看看窗外,鸟儿是否翻飞,树下是否阴凉,生命还在延续,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她会抚平你的忧虑,将最纯净的快乐给予你。

《自然之美》读后感


最近我买了一本书叫《自然之美》。

有一种美叫壮美,那古朴沧桑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造化之笔造就的粗犷与壮观,让人以为站到了地球的边缘 ;世外桃源般的香格里拉,人间的梦幻天堂,被多少人引为终老之地;远方的安赫尔瀑布,九天之地倾泻而下,涤荡心胸,让人无比震撼……

看着自然界的美丽风景,我不禁感到愀心,为什么?那美好的画面怎么会令人揪心呢?因为,我想起一片我曾学过的课文《特殊的葬礼》,1986年6月巴西总统亲自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因为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最终导致瀑布枯竭。因为人类的自私,使昔日雄伟壮观的大瀑布永远消失,因为人类的贪婪,使当年滔滔不绝的大瀑布不复存在,因为人类的野心,使往日一泻千里的大瀑布无法万古长存……因为人类的种种原因,使地球变得千疮百孔。

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森林、花朵、房屋还有人类的残骸,我摇摇头,不敢想下去了。然而我又想起前几天植树节,我植树的情景。那天我来到一个专门植树的地方,前来植树的人很很多,我也兴致勃勃地植下了三棵树。我抬起头,拢了拢头上的汗,看着人们辛辛苦苦植的树,心中不禁一片光明。山时那么青,水是那么绿,小树苗也迟早长成参天大树,我幻想着那美好的情景,可人类的乱砍滥伐把我的想像一点点抹杀,摧毁,可我不要这美丽瞬间化为灰烬。

如果今后人们还想看见《自然之美》中各地的奇特风景的话,那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世界,捍卫我们的家园。

朦胧美


朦胧美

刚看完郭敬明的一篇文章,准确的说只看到中途就看不下去了,因为看了几段似乎觉得他写了些什么,可是是些什么呢?答案是不知道。或者可以用蒙胧还形容我的感觉。很奇怪吧,我发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了,当然不只是看郭敬明的文章。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领悟能力有问题还是怎么。不过确信的是,像我这么大的人应该少有几个可以看懂。或许是那些大家们在说些很有意义、很有内含的东西,我只是一个俗世女孩,还达不到那种水平。但为什么老写得像风呢――让人捉摸不透,似是而非。通俗一点很困难吗?也许那样就不像大家了,大家的文章怎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懂的呢?所谓知己难寻啊。

蒙胧,好像还有蒙胧美这个词吧,为什么蒙胧会美呢?我想就是因为它所形容的东西都不那么清晰,而人一惯喜欢清晰,作为已荣升小四眼对这一点是很有感触的。那美又何来呢?大概正是因为惯了,人们对于一惯不是更喜欢新吗?又或者是清晰的东西太多了,而往往清晰了就会发现原本完美的似乎沾上了污点。就像梦,做梦的时候也许很美,但梦醒后呢?一切是那么的真实,多少让人有些不爽。就像男朋友有了二心,很想知道为什么他老提另一个人的名字,可是弄清楚后呢?就像有了裂痕的玉,即使它还一样洁白,但裂痕还在,永远不可能视而不见,而且往往会越发明显。所以蒙胧给人美的感觉,因为它让你有想像的空间,人们都愿意向好的方面想,正如看到了一个全倩影,大多数会把她想得美如天仙。于是急于看个究竟,而结果呢?往往下个半死。所以还是蒙胧点好。

人的思想是个奇怪的东西,有时会有很多感触,可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什么让我有那总觉得感动的感觉呢?大概就很难说明白了,所以喜欢蒙胧,觉得即便不太清楚到底为什么,但感觉到了感动啊,不管是经过怎样的过程,结果总是一样的,就是心里有获得。看那些不太懂的文字也许也没什么不好吧,因为蒙胧让我想得很多,或许会有更多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跟作者所要表达的完全不同。这不失为朦胧的一大功劳。人总是有一总惰性,看了一段好句子,心就跟着作者的方向偏,然后说我也这样认为这样自然就没了自我。即便想要有些自己的什么想法,可心是不跟想的,就像你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刚分手的男友,可是心还是在痛,而这种因为不敢证实而隐隐的痛往往会缠绕你到一个连自己都想不到的久远。


《边城》之美


初看《边城》,只是因为心血来潮,然,不知不觉,竟深深沉浸其中,被翠翠的纯真、爷爷的朴讷、城中乡民的淳朴、以及那字里行间所带给我的宁静深深吸引。整个下午,我陶醉于《边城》之美,难以自拔。

《边城》是一个弥漫着淡淡哀愁与浓浓诗意的故事。从故事的一开始,朴实平淡的描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我仿佛置身于那渡船上,看到爷爷把钱还给过渡人时那“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的神态;听到翠翠的竖笛与爷爷的歌声相和,感受到那在歌声的映衬下反而使一切更加寂静的氛围……忍不住去想,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于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理,我继续着这场文化之旅。

不知不觉,心情已随着那故事的发展而起伏,仿佛已没有了自己,没有了现实,只剩下了那小城,剩下了城中的人们。

比如从小没了父母,独自被摆渡的爷爷养大的翠翠。双亲的缺失并没有让这个女孩变得孤僻,反而“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为青山绿水,自然既长养她。”使这个女孩儿“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聪明孝顺的她会在祖父疲倦睡着时,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从不误事;单纯美好的她会与黄狗一同“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会“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比如性情耿直,独自将翠翠“近乎奇迹”地养大的老船夫。知足朴实,从不收过渡人的钱,即便给了也一定追上去还,或是用那钱买了上等烟草,慷慨赠与过渡的人们。“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且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这正是我最喜欢这位老船夫的一点,他的责任感与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也正因如此,当读到爷爷的离开时,我难以抑制住我的泪水,不仅仅是因为翠翠从此一人的孤单,也是为这样一份精神的逝去。

再比如共为兄弟的天保和傩送。兄弟一场,却同时爱上了翠翠,不禁让人感叹一声造化弄人,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毕竟翠翠是那样的美好。又因是兄弟,所以不至于照茶桐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于是把话说开来,最终只以一个赌约决胜负。而结果,大佬输了,选择离开的他却在半路翻了船,而二佬因大佬的死存了心结。翠翠与二佬这段姻缘,最终却是以翠翠独自的等待而收尾。

《边城》中最深有感触的部分,便是那体现的淋漓尽致的人性美,以及在这美好之下的遗憾。

从始至终,翠翠有何错?美好的女孩最终却失了爷爷,剩了那“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爱情。爷爷有何错?朴实忠厚的他,最终却在对孙女的担忧中离去。敢于追求又重情义的二佬傩送又有何错?却不得不在哥哥的死与对翠翠的爱之间苦苦挣扎,最终选择离去……这些人们都是美的,只是他们的不幸使他们的完美中多了一份不完美,故事突然间真实了许多,更是在遗憾中体会到了现实。

喜欢《边城》,喜欢那平淡宁静的生活,喜欢那淳朴的城乡风情,以及喜欢其中那些朴实善良的人们。

虽然《边城》最终以翠翠无尽的等待而结束,虽然最终这个故事因翠翠与二老未能在一起而成为悲剧。但是正是这完美中的不完美更令我意犹未尽,令我难以自拔,情不自禁,更令我仍忍不住去幻想,去希望——也许二老很快就会回归,也惟愿那单纯美好的女孩子等到的不是无尽的泪水,思念与悔恨,而是一份迟来的幸福!

与美同行



大自然以山和水展示着它的美;数学中以规律搭建着它的美;音乐中以音符传递着它的美,生活中到处都是美,
可是,我觉得人心是最美的。在暑假当中,我阅读了雷锋叔叔点点滴滴的故事,感想颇深。
记得雷锋叔叔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
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直到今天,我看了雷锋叔叔感人肺腑的故事之后,我才理解了这句名言正确的含义。
雷锋叔叔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却又是伟大的,不仅令人称颂,更值得人们纪念、学习。他一生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件件都令我们感动,学习。雷锋叔叔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给予帮助,他为人们送去关爱,
他的美德广为传颂。
虽然雷锋叔叔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美德流芳百世,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这种精神在闪耀。现在公交车是主要
交通工具,乘车时,总会听到“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每当这时,我总会四处观望,令我感动的
是立刻会有人站起来主动让座,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我深深地感到那些普通人身上闪现着美的光辉,更闪现着雷锋叔叔
高尚的品德,在我们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人们的行为是那么崇高。
在我们生活中,失学儿童数不胜数,他们多么渴望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玩耍啊!
每次号召给“希望工程”捐款,总会有一双双小手捧出或多或少的钱款,捧出一份沉甸甸的爱心。这份爱让我仿佛看到雷
锋叔叔又微笑着站在我们中间,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们。这份爱让我们这个世界
雷锋叔叔的美德千古传颂,我渴望我们每人都学习这份美德,让雷锋叔叔的精神净化每个人的心灵,让生活变得更美,
更温暖。

《被解释的美》读后感1000字-喜欢美,就去感受美


很早就知道微博上一个特别有名的语言学习博主,莫水田,以前在豆瓣上也看过莫水田日记,总觉得似曾相识,直到这个夏天有幸拜读 《被解释的美》,才眼前一亮:原来金雯教授就是鼎鼎大名的莫水田。于是细细品读了这本《被解释的美》。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方法让英语生动起来英语学习与人文素养实用英文写作。本书可以算得上是学习英语的一本百科全书,作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金雯教授也是新浪著名教育博主。莫水田用最朴实的语言为我解答了很多关于英语学习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甚至语法上遇到的问题。其实有很多问题困扰我很久,因为作为非英语专业出身,真的在英语学习的浩瀚海洋中起起伏伏,始终不能得法。读过这本书之后真是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感觉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负担,遇到了瓶颈,但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真的让我领略了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文化奥秘,和学习趣味。

其实这个世界是一个语言关照的世界,每天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在时间维度上发生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都要组织我们的语言进行表述,什么说,什么不说,怎么说都是有很大的奥妙,这是语言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实在功用。我们在文字中寻到声色形神,因文字的瘦削凄清而冷,或因文字的丰腴浓艳而热,读一段文字如真实的生命有所拓展,这就是语言作为认知和情感中介的功用。而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在这两个功用中诠释出语言学习的真实意义,就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大体会。有的时候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忽然间你就会感觉好像和作者在某个空间,时间维度相识有默契一般。书中作者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我是以文字为进出世界和心灵的口令,越过经验边界的一枚竹筏。其实作为英语老师,准确的说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看待英语更像是把英语看成了数学,而忽略了英语是一门语言,天天体会的是教会学生一道题,或者是学生做对一道题的成就感。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去学习语言了解语言的魅力和文化。其实,读完这本书看来,这本书之于我,或者更准确的说作者金雯之于我相当于我至于我的学生,我应该做的是以文字为他们走入这个大千世界和题海里的口令,越过高考的这个沙漠中的骆驼。让孩子们真真正正从我这里获取的是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受益最多的部分是关于翻译。自己比较爱好翻译,但还是没有系统学习的原因,始终觉得自己在模糊的状态下挣扎,而本书中的英语学习和人文素养部分,对翻译的讲解,举例真的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被解释的美。一种被深深吸引的美。而且有很多经验非常直接,例如作者提倡,在翻译的过程中,中英文的差别既不需要放大,也不需要缩小,有时候找个近似的对应概念即可,有的时候可以多加探讨,用意象描绘等方法来传达难以言表的意思。还有很多方法和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真的很长一段时间没读书了,可能借口有很多,但是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那个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的年代。新的学年来临之际,希望我能让我的学生体会到英语那被学习的美。

和谐之美_读《天堂与地狱》有感800字


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可见,和谐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看到了一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从中所悟出的道理让我永远铭记于心。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问上帝,他想知道到底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样子,于是上帝就说先带他去看地狱,带他来到一间房间,里面有一个长条形的桌子,桌上摆满了各种很香的食物,桌子上面坐满了人,每个人都面黄饥瘦,非常的饥饿,他们每人有一双很长很长的筷子,他们把夹起的菜尽力想喂到自己的嘴里,可是由于筷子太长,没有一个人能把菜喂到嘴里,所以这个房间所有的人都是非常痛苦的样子,看着好吃的菜,却吃不到!于是这个人就给上帝说:太残忍了吧,那带我去天堂看看吧!上帝说:好啊,其实天堂就在地狱的隔壁!于是他们来到隔壁的房间,看到的是同样的长条桌子,同样很好吃的菜,同样的每人拿了一双不可能喂到自己嘴里的筷子,不同的是他们都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都把自己夹起的菜喂到了别人的嘴里,所以大家都吃到了美味,而且人与人之间也非常的开心!!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多多的交流的,只要能和谐相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幸福地生活。

读了《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再想想我们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真是惭愧。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本以为我们可以和谐地相处,可是偏偏在一个问题上出现了分岐,大家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结果,不但没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还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这都是我们不能和别人和谐合作惹的祸。

还有一个是发生在我们宿舍的故事:一位同学不小心弄湿了另一位同学的衣服,眼看那位同学要发火了,另一位同学及时而又真诚地说上一句:对不起!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就这样避免了。你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那么和谐,还人什么问题是我们不级解决的呢?

和谐,一个多么美丽而又熟悉的字眼。成为一个更好的团体,需要和谐;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和谐。我们渴望和谐,更渴望一种由和谐形成的和谐之美。

真、善、美


2012年的开学第一课以美为主题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上了很美的一课,最美的妈妈,最美的老师平凡的美能让我们感动不已,平凡的美也能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世界,外面的世界的很精彩,咱们需要有闯天下的勇气,这得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认识最真、最善、最美的世界,而,开学第一课就是很好的大型公益性活动,这是展现美、传递美、创造美的活动,而孩子们将成为创造美、展现美、传递美的主体。

美中不足的是整片看下来,活动彩排得太过于完美,人生没有彩排,活动如果能加点意外,将更加有真实感,或许我们不一定就在大型的舞台上展现美,我们也可以把镜头放到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中去,去山区,感受山村生活的朴素,农民的纯洁、善良;去大城市,感受霓彩灯下的繁华世界。

作为大二的学生,我想大声说:世界,很美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我们的心愿,或许我也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诗歌之美


在文学的星空中,诗歌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诗歌有时像一个矜持的少女,让人在浮躁之时,感到一丝轻松与宁静;有时像性格怪异的少年,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又像幽默有趣的小丑,让人不禁喜笑颜开;有时又像和善的心理学家,让人在自卑绝望的乌云下,看见一丝光明。

陈梦家创作的《一朵野花》令我感触颇深,虽然整首诗都只是在描写一朵不起眼的无名野花,但在简单的外表之下,蕴含着许多珍贵,有着一生都用不尽的知识宝藏。

读完诗后我更清晰地知道生命的渺小与不可逆,但尽管如此也要活得开心,并且要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如黑暗中的一弯残月,用仅有的微弱光芒指亮道路,这就是活得有意义。不必骄傲自满,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

与人类相比,野花的生命更短暂更渺小,但他照样可以在经历狂风暴雨后自信的发笑,依旧可以冷静面对残酷而又美好的生活和空白的未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了一点挫折就选择放弃,甚至是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点上,野花真是我们的榜样:柔弱的外表,却有一颗冷静坚强的心。

看完这首诗我不禁想起了另一首诗:

野花星星点点

像遗失的纽扣撒在路边

他没有秋菊蜷曲的金发

也没有杜丹娇艳的容颜

他只有微笑的花和瘦弱的叶片

把淡淡的芳香融入美好的春天

是的,野花生命虽渺小,但它也将自己的芳香融入美好的春天,哪怕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它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了美好。

诗歌之美,美在它的内涵,它赋予人们想象;诗歌之美,美在它的永恒,它不会像流星一样陨落,一直在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美之为美_道德经读后感400字


美之为美_道德经读后感400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并不是说在远古时代,质朴的人民是只有美而没有丑,只有善而没有恶的。他们看到一只尾羽斑斓的锦鸟会觉得它美,但那时并没有“美”这个字眼,人们只是单纯觉得心生愉悦罢了。但也有可能有人见乌鸦而心生愉悦,有人喜闻花香,这世上也不免有人喜闻臭草,有人喜欢舒缓之音,有人喜欢刚劲之声。那时的美,是以人,以人的心之所好为判别标准的。而自从“美”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万事万物就被“标码”,就会有后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全盘接受了别人的价值观。

契合还好,如若不契合,那那些人岂不是一辈子活在蒙蔽之中?“名”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却在一定情况下愚弄了世人。

世上的人应该都是向善的吧。“物竞天择”,大自然都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情形发育,人亦如是。为害作恶心生的满足,是自我毁灭式的,要不断劳心苦力来满足自己,是暗耗人精力,不长久的。我认为不论什么生物,都喜追逐长久之道,因此作恶人的内心,可能是自己都蒙蔽不知的。

发现美,感受美_读《小王子》有感800字


它长着金色的鬈发,有着清脆的笑声,但从不肯回答问题。没错,他就是来自B-12小行星里的王子。看了他有趣而又感人的故事,我深受启发。

故事讲了一朵玫瑰降临在小王子的B-12小行星里。玫瑰开花后,小王子觉得她非常美丽,就精心照料着她。但有一天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使小王子很不高兴。于是,小王子就清理好火山,丢下玫瑰,先后拜访了国王,自大狂,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的星球。小王子很不解,觉得大人们的行为很无聊可笑,除了点灯人。后来又按地理学家的指引来到了地球。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狐狸,驯养了狐狸。狐狸告诉他,用心去看才会获得真知;眼睛看不到的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他与遭遇事故的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相遇,一起找到了能拯救他们生命的水井。最后,小王子在毒蛇的帮助下离开了地球,重返B-12小行星。

世界上到处都是玫瑰,然而,又是为什么,在小王子星球里的玫瑰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呢?因为小王子已经被那个玫瑰驯养了,那个玫瑰用美丽征服了小王子,然后得到了小王子精心的照料,收获了小王子的爱。而花园里的花只是世界千千万万玫瑰中普通的几株罢了,对小王子来说毫无意义。所以,小王子的星球上所有的东西,包括那些火山,对于小王子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用心去看才会获得真知;眼睛看不到的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是说用肉眼只能看见事物的外形,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看透事物,明白真理,给予自己力量,做出正确的选择。生活中,大人们太过追随于眼睛能看到的,缺乏想象力,只会以貌取人。他们只会督促孩子要专心学习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和别人谈话爱说一些关于桥牌、高尔夫、政治、金钱还有领带之类的问题。而只有孩子知道他们要什么。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孩子们的想象空间里,有蟒蛇、原始森林和星星等。大人若在沙漠口渴会买止渴片,可是小王子却宁愿用那止渴片发作的五十三分钟找泉水。大人只能看到自己看到的,而孩子能看到自己想到的。

世界处处都有有趣的东西,处处都有美,处处都有希望。让我们用心去发现它,去感受它吧!

《美其所美》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语文课怎么上》,读完不禁感慨,王老不愧是大家,以简洁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教育理念,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引经据典,生动有趣,带着疑惑去读,恍然大悟而出。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我们自然做不到像王老这么厉害,但是作为新教师,似乎能窥见语文教学秘妙的冰山一角,使我对于上课更产生了敬畏之心,不敢随意对待,否则,这会是对孩子们的不负责,也是对于自己职业的不尊重。

王老告诉我们,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是语文课的逻辑起点,这一点要真真切切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不容易,想想,之前我们很多老师把“学什么”这一步交给了教学参考资料,把“谁在学”交给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分析,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看了此书我不禁醍醐灌顶。原来要想回答“学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本人要真正做到文本细读,不能仅仅参考教参,而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深入理解和用心发现,永远不能有新的提升。而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之前学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套话,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话从表面上是在分析学生情况,实际上言之无物,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学情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最真切的想法,例如王老为了了解学情所运用的调查问卷法,使我收益颇丰。

在《美其所美》中,王老还提出了“理答”的概念,即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做出的反映。在平时的常规课中,教师经常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评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平时会有意识的鼓励学生的回答,但常常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例如疑惑于每次学生朗读后应如何评价更好呢?怎么样能在指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和促进?读了王老“理答策略”这一章,我如获至宝,原来司空见惯的朗读行为,还能从十二个维度进行理答,而我们需要记在心中的是,敞开自己的心胸,以开放的姿态去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话。

《美其所美》带给我的感动和收获不一而足,这本书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还有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我们慢慢品读,就像王老说的,语文还有更高远的追求,追求文化、精神、民族之根,目前我还不足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但我已看到语文的美丽,教师职业的美丽及重要,今后我会更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负未来!

远在上个学期工作室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万老师就专门提到本学期要读的书籍,万老师对各位小伙伴甚是关怀备至,令人敬仰,每次推荐的书目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书籍中的精品,堪称名家的集大成之作,从孙绍振的《文本细读》,到王荣生教授的《阅读设计要诀》等等,每一本都让人受益匪浅,感悟至深。我清晰地记得万老师在推荐时提到:下学期要推荐的是王崧舟老师近年最新出版的,也是王老师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书中涵盖了王老师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久久期盼的几个月之后,终于拿到,内心无限欣喜,如获至宝。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一拿到书籍,就迫不及待撕开塑料包装,一开始就深深地被王崧舟老师的《自序》所吸引,里面简明扼要介绍了本书的大致内容,从《美在此处》“内涵”“外延”两个方面展开,再从《美其所美》的“三个层次”展开,脉络清晰,语言隽永,诗意浓浓,不由得深深折服,如:“整个课堂,静与动,疏与密,精彩与平庸,亢奋与克制,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惨淡经营与漫不经心,尽在其中。我并不是在上课,我就是课;我并不是在讲语文,我就是语文;我并不是在聆听学生,我就是学生;我并不是在感觉一点点兴奋、一点点矜持、一点点任性、一点点嚣张,我就是兴奋,就是矜持,就是任性,就是嚣张。”

能写出这样大气洒脱的文字,这需要何等至深的教育情怀,需要何等至深的教学艺术,需要何等至深的文化素养,需要何等至深的人生历练……此前,听过王老师的几节精彩课例,已经崇敬至极,如今近距离触摸王老师富有灵动的文字,实在幸甚至哉!

一口气读完了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内心无比震撼,又无比遗憾。震撼的是王老师不愧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特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钻研的确是炉火纯青的地步,对“学情分析”“教学模式”“课堂节奏”“课堂理答”“课堂境界”几个板块的诠释精彩至极,实操性极强,里面每一个案例,深入浅出又发人深省;遗憾的是,没有早阅读这本书,哪怕阅读王崧舟老师的其它著作都好,对我的教学一定有着很大的提升,忽然觉得自己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做了很多低效的事情,深感汗颜,只顾着低头教书,却忘了抬头看路。记得王老师也提到,他是无书不读,正因为这样,他才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厚度,才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纵横捭阖。这恰好是一位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和对他人引航所必需的。

王老师告诉我们,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是语文课的逻辑起点,这一点要真真切切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不容易,想想,之前我们常常把“学什么"这一步交给了教学参考资料,把"谁在学"交给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分析,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看了此书我不禁醍醐灌顶。原来要想回答“学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本人要真正做到文本细读,不能仅仅参考教参,而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深入理解和用心发现,永远不能有新的提升。王老师在书中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文本细读并不是简单地理解文本本身,而更多的是在文本基础上寻找更多的资料,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自己思考后的独特理解。而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之前学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套话,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话从表面上是在分析学生情况,实际上言之无物,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学情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最真切的想法,例如王老师为了了解学情所运用的调查问卷法,使我收益颇丰。

在书中,王老师还对“理答”从“意义”“策略”“智慧”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而细微的阐述。在我们平时的常规课中,教师经常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评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平时会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的回答,但常常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例如疑惑于每次学生朗读后应如何评价更好呢?怎么样能在指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和促进?读了王老师“理答策略"这一章,我如获至宝,原来司空见惯的朗读行为,还能从十二个维度进行理答,其它诸如“内容概括”“重点问题回答”等等便可以举一反三了,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启发,今后我的课堂上一定要真正以开放的姿态去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话。

王老师最多的关注点还是语言文字本身,这也是提升课堂境界的根本。正因为王老师精确领悟了汉语言文字的丰富和精彩,才能在捕捉文本语言中完成了对思想和主题的把握。“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这六种方法才能灵活运用。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真正能够发现细微处的价值是需要慧眼的。要具有火眼金睛恐怕还是需要进行锻炼,锻炼的方式离不开读书和思考,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王老师还能够把许多问题简单化,并且很清晰很浅显地把问题说清楚,离不开他那刻苦钻研的精神。王老师在书中说到自己一次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例失败的教训,当时王老师不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且还从中摸索出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经验。这充分体现了一位教师做学问的精神和睿智。钻研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件苦差事,可是对于王老师来说,是件乐差事、甜差事,美差事。每当自己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时,他总是表现出来一种孩童般的得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像王老师那样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在失败时及时反思总结教训,在取得进步时及时提炼经验,并寻找新的空白点,去追求继续进步,使自己走得更远。骆驼为什么能够在沙漠中行走得那么远?因为拥有储存营养和水分的驼峰,这驼峰就相当于人大脑中的知识储备。这一点王老师清晰地看到了,也同样毫不吝啬地在书中告诉了我们。

《美其所美》带给我的感动和收获不一而足,这本书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还有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我慢慢品读,如王老师所说的,语文还有更高远的追求,追求文化、精神、民族之根。目前我还不足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但我已看到语文的美丽,教师职业的美丽,今后我会更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努力去追寻“把语文上成一束光,把自己上成一束光”的境界!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探索美 自然美 和谐美 传递美”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谈美》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