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2024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推荐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共 6127 篇)

  • 1、 《黄宗曦的故事》(优质读后感)

    近几日,我看了一套《余姚四先贤》,尤其是那本《黄宗曦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我向来不喜欢看历史故事书,可它却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这本书主要讲了黄宗羲从儿童时代到成名之时历经的种种大事。它歌颂了黄宗羲“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义思想。

    刚翻开,它就很快将我带到了16世纪16年代。处于剡溪洋溪汇入姚江三江口的黄竹浦浦口村,住着黄宗羲一家。

    明万历四十四年,黄宗羲家受到捷报,京报贵府大老爷黄尊素真长高中丙辰科殿试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进士。

    看到父亲高中进士的捷报后,黄宗羲发奋图强,立志也要成为父亲这样的人。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了这样的人。

    书看完了,我认为,成为先贤,是和他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身边,不是也有很多勤学好问的人吗?

    比方说我们班的刘栋和茅培霖,平时酷爱做奥数,遇到不懂的题目就问老师、问别人、问家长,知道了之后再自己理解一遍方法,理一遍思路,再巧用公式,再难的一道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是这勤学好问,促就他们获得了许多荣誉。现在,又闯进了“锐达杯”奥数竞赛的决赛,让同学们好不羡慕。

    又比方说我们班的蒋易霖,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是勤学好问问出来的。

    再比方说奥数班里刚转进来的一名新同学,她也是这样地勤奋好学。一次练习讲评,她的一道题目错了,听了老师讲解后也似懂非懂,便找一些班里的优等生去一个个地问,直到完全懂得了才肯罢休。我虽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却被她勤学好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这句话是本书的精髓,但愿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能做一个成功的人,把家乡余姚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 2、 《黄宗曦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近几日,我看了一套《余姚四先贤》,尤其是那本《黄宗曦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我向来不喜欢看历史故事书,可它却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这本书主要讲了黄宗羲从儿童时代到成名之时历经的种种大事。它歌颂了黄宗羲“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义思想。

    刚翻开,它就很快将我带到了16世纪16年代。处于剡溪洋溪汇入姚江三江口的黄竹浦浦口村,住着黄宗羲一家。

    明万历四十四年,黄宗羲家受到捷报,京报贵府大老爷黄尊素真长高中丙辰科殿试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进士。

    看到父亲高中进士的捷报后,黄宗羲发奋图强,立志也要成为父亲这样的人。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了这样的人。

    书看完了,我认为,成为先贤,是和他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身边,不是也有很多勤学好问的人吗?

    比方说我们班的刘栋和茅培霖,平时酷爱做奥数,遇到不懂的题目就问老师、问别人、问家长,知道了之后再自己理解一遍方法,理一遍思路,再巧用公式,再难的一道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是这勤学好问,促就他们获得了许多荣誉。现在,又闯进了“锐达杯”奥数竞赛的决赛,让同学们好不羡慕。

    又比方说我们班的蒋易霖,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是勤学好问问出来的。

    再比方说奥数班里刚转进来的一名新同学,她也是这样地勤奋好学。一次练习讲评,她的一道题目错了,听了老师讲解后也似懂非懂,便找一些班里的优等生去一个个地问,直到完全懂得了才肯罢休。我虽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却被她勤学好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这句话是本书的精髓,但愿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能做一个成功的人,把家乡余姚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 3、 优秀读后感:读廉政故事“天下廉史第一”有感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时,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他廉洁一生,处处替老百姓着想,还深得康熙帝赞赏。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着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清正廉洁是于成龙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他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他任罗城知县时是粗茶淡饭;任直隶总督时遭到饥馑,吃糠咽菜,同民众共甘苦。即使日子好过些,吃饭也是粗米青菜,人称于青菜。他认为,粗茶淡饭吃着香甜,粗布旧衣穿着随便。罗城百姓看到于大人生活过分清苦,过意不去,稍有馈赠,于成龙坚辞不受。他说:我挣朝廷俸禄,有吃有喝,再拿你们的钱,岂非接受贿赂!他认为,为官做不到清廉,民风自不能纯正。他离罗城时,把上级奖励的百两白银大部分用来周济孤寡老人和兴办义学堂。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于成龙的清正廉明,自甘淡泊,终使罗城这个凶险之地得到彻底治理。

    于成龙不仅自律甚严是的清官,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他勤政爱民,把百姓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他最反对吃皇粮而不办公事的人。他要求自己做一个上对得起皇上,下对得起百姓的好官。他认为,身为衣食父母官不为父母的衣食打算,怎么能行?直隶旱灾严重,饥民遍野,于成龙含泪将湖北巡抚张朝珍送的枣红马杀了给百姓充饥。他甘冒死罪开仓放粮,以解救千万饥民。于成龙去世后,人们检点他的遗物,只有一件破袍和几罐盐豉,真是清风两袖朝天去。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痛悼一代清官的离去。灵柩归葬故里时,江宁数万仕民步行二十里在江边伏地痛哭相送,哭声盖过了滚滚东去的江水声。康熙感叹居官如于成龙者能有几人,称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谥号清端。

    读了这些关于于成龙的故事,我的感受:于成龙他一生清正廉洁,自律甚严,勤政爱民,只要他看见老百姓受苦,没粮食吃,他肯定会与民众共甘苦,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旧衣,处处替老百姓着想。不愧于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史第一。这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于成龙学习这种节省度日的精神。吃的和穿的,可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不用太复杂。而且,要常常帮助困难的人,伸出救援之手。

  • 4、 黄纱巾读后感

    黄纱巾读后感(一)

    最近,我又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意义深远,令我感慨万分。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叫做《黄纱巾》,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感动人心。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位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女孩看见并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女孩总是痴迷地望着。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中年人对女孩说:买下吧,孩子,就剩这一条了,只买10元钱。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她没有。女孩只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女孩又一次经过服装市场,看到黄纱巾轻轻飞舞。卖货的中年人问她:钱带来了吗?女孩摇摇头。中年人觉得女孩和黄纱巾很搭配,于是指着黄纱巾问她:你喜欢它?是。女孩点头。中年人拿起黄纱巾对女孩说:孩子,送给你吧,你围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不收,说: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跑开了。从此,女孩不再那里从经过。过了很久,一直没有人去买那条黄纱巾,因为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上面写着:永不出售。

    心灵多么美好的一为小女孩啊!她非常喜欢那条黄纱巾,却因为家里穷,不能达成心愿。正是因为女孩高尚的品格,我才懂得对家庭要负责,懂得对金钱要珍惜。这篇文章,读到最后,我明白了黄纱巾永不出售的原因:那是一个穷苦女孩的美好真切的愿望,也是女孩对家庭的责任心与好的家教给卖货的中年人留下以善良的永久记忆。

    对比我自己,真是无比惭愧。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赣州玩,我看见了一家买宠物狗的店时,我欢快地叫起来:妈!你看,有宠物狗的店耶,我也想买一只可爱的狗啊。妈,买吧!妈妈却对我的恳求毫无反应,还冷冷地丢下一句话:狗,是一种危险的动物,你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到疾病啊。不能买!听了妈妈的话,我也明白了妈妈的苦心,于是没买狗。狗也不一定要卖,所以也就不用浪费钱财。我以后也不乱花钱了。

    这篇文章中的女孩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一定要学习女孩这种善良,为家庭着想的品格。

    黄纱巾读后感(二)

    女孩在放学后要走过服装厂,她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久久不肯离去。但她身上没钱,买不起想向家里要,却又因为家中不富裕,不敢开口。所以,女孩每次放学总会绕过那个市场。反正站在楼上能看见它,就很好了女孩常常想,注定买不下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所以,女孩天天在楼上看那条在清风中舞动的黄纱巾,为什么没人买?因为中年人在旁边挂了个标签,上面写着:永不出售。

    这条黄纱巾,使我想起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一条黄纱巾,一个中年人,人们天天都能遇

  • 5、 读廉政故事“天下廉史第一”有感 (1000字)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时,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他廉洁一生,处处替老百姓着想,还深得康熙帝赞赏。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着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清正廉洁是于成龙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他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他任罗城知县时是粗茶淡饭;任直隶总督时遭到饥馑,吃糠咽菜,同民众共甘苦。即使日子好过些,吃饭也是粗米青菜,人称于青菜。他认为,粗茶淡饭吃着香甜,粗布旧衣穿着随便。罗城百姓看到于大人生活过分清苦,过意不去,稍有馈赠,于成龙坚辞不受。他说:我挣朝廷俸禄,有吃有喝,再拿你们的钱,岂非接受贿赂!他认为,为官做不到清廉,民风自不能纯正。他离罗城时,把上级奖励的百两白银大部分用来周济孤寡老人和兴办义学堂。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于成龙的清正廉明,自甘淡泊,终使罗城这个凶险之地得到彻底治理。

    于成龙不仅自律甚严是的清官,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他勤政爱民,把百姓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他最反对吃皇粮而不办公事的人。他要求自己做一个上对得起皇上,下对得起百姓的好官。他认为,身为衣食父母官不为父母的衣食打算,怎么能行?直隶旱灾严重,饥民遍野,于成龙含泪将湖北巡抚张朝珍送的枣红马杀了给百姓充饥。他甘冒死罪开仓放粮,以解救千万饥民。于成龙去世后,人们检点他的遗物,只有一件破袍和几罐盐豉,真是清风两袖朝天去。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痛悼一代清官的离去。灵柩归葬故里时,江宁数万仕民步行二十里在江边伏地痛哭相送,哭声盖过了滚滚东去的江水声。康熙感叹居官如于成龙者能有几人,称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谥号清端。

    读了这些关于于成龙的故事,我的感受:于成龙他一生清正廉洁,自律甚严,勤政爱民,只要他看见老百姓受苦,没粮食吃,他肯定会与民众共甘苦,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旧衣,处处替老百姓着想。不愧于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史第一。这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于成龙学习这种节省度日的精神。吃的和穿的,可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不用太复杂。而且,要常常帮助困难的人,伸出救援之手。

  • 6、 《寻找苏慧廉》读后感

    《寻找苏慧廉》读后感

    这是一个英国来华传教士的故事。

    读这本书之前,我真不知道今天的温州竟然有"中国的耶路撒冷"之称。足见当地基督教信仰之兴旺。而这和一百三十多年前一位英国偕我会传教士的在华经历有着无法忽视的关联。这位传教士(william edward soothill)的中文名字叫:苏慧廉。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已功成隐退身居加拿大的温州富商,他终于有能力、有时间拾起早年的好奇心,用几年时间在奔波往返于两洋三地(大陆台湾、美加、英国),践行了一位前职业记者"用腿写出好文章"的专业精神,把有关这位名声并非显赫的传教士的信息,从历史的尘埃中一点一滴地打捞、拼接起来,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呼吸温热、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他的人生轨迹。严谨如学术著作,却又像侦探小说般引人入胜。是本难得的好书,值得再三推荐。

    本书以苏慧廉个人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他1883年初到温州、1907年转战山西,以传播信仰、开办医院、兴办学堂为核心的传教士生涯。之后他虽于1920年回国入牛津作学者,但与中国的缘分却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此间,他不仅翻译了《论语》、撰写《儒释道三教》、编撰了《中英佛学辞典》等汉学重要著作,还参与了英国的庚款退还分配等重要工作。

    喜欢近代史的人会发现还有不少当年的风云人物都和苏慧廉发生过交集。他们的故事也穿插其中。比如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基督教传教士李提摩太,是苏慧廉的前辈兼好友。正是他召唤苏离开温州转战山西,出任山西大学堂西斋总教习。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欧洲留学生。苏慧廉后来撰写了李提摩太的传记《李提摩太在中国》。著名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胡适、陈寅恪、费正清等人都出现在苏慧廉的人生故事中。此外,一些寂寂无名的早期信众在动荡年代颠沛流离的感人故事也穿插其中。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60后、70后,也许更晚的也一样)从小接受的有关传教士历史的信息基本可以概括为:传教士是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欺压中国人民的帮凶。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发现这种单一视角的结论不仅不全面,甚至是颠倒黑白的。在传教士群体中,既有大名鼎鼎如司徒雷登一般(他终生挚爱他所出生的中国,不仅为落后的中国贡献了之江大学、燕京大学,还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出任驻华大使为阻止残酷的内战而勉励周旋),也有为了传播信仰终老于中国西南偏远山村的寂寂无名者。当我们从战争、革命和主义的宏大叙事中跳出来,试图重新还原那些带有体温的历史时,我

  • 7、 《美其所美》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语文课怎么上》,读完不禁感慨,王老不愧是大家,以简洁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教育理念,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引经据典,生动有趣,带着疑惑去读,恍然大悟而出。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我们自然做不到像王老这么厉害,但是作为新教师,似乎能窥见语文教学秘妙的冰山一角,使我对于上课更产生了敬畏之心,不敢随意对待,否则,这会是对孩子们的不负责,也是对于自己职业的不尊重。

    王老告诉我们,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是语文课的逻辑起点,这一点要真真切切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不容易,想想,之前我们很多老师把“学什么”这一步交给了教学参考资料,把“谁在学”交给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分析,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看了此书我不禁醍醐灌顶。原来要想回答“学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本人要真正做到文本细读,不能仅仅参考教参,而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深入理解和用心发现,永远不能有新的提升。而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之前学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套话,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话从表面上是在分析学生情况,实际上言之无物,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学情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最真切的想法,例如王老为了了解学情所运用的调查问卷法,使我收益颇丰。

    在《美其所美》中,王老还提出了“理答”的概念,即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做出的反映。在平时的常规课中,教师经常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评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平时会有意识的鼓励学生的回答,但常常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例如疑惑于每次学生朗读后应如何评价更好呢?怎么样能在指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和促进?读了王老“理答策略”这一章,我如获至宝,原来司空见惯的朗读行为,还能从十二个维度进行理答,而我们需要记在心中的是,敞开自己的心胸,以开放的姿态去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话。

    《美其所美》带给我的感动和收获不一而足,这本书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还有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我们慢慢品读,就像王老说的,语文还有更高远的追求,追求文化、精神、民族之根,目前我还不足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但我已看到语文的美丽,教师职业的美丽及重要,今后我会更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负未来!

    远在上个学期工作室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万老师就专门提到本学期要读的书籍,万老师对各位小伙伴甚是关怀备至,令人敬仰,每次推荐的书目都是小学

  • 8、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后感_600字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后感600字

    脑海里出现的两个历史事件跟这个《使女的故事》有过之而不及。一个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个是当代的文化大革命。但是这本书确实一本现实题材的未来小说,这三者的时间轴跨度太大了,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书中使女们的秘密“五月天”类似于抗日时期的地下党组织。有人慷慨就死也就有人重获光明。

    使女们被当作“圣洁的容器,行走的圣餐杯”,统一穿着红色长袍、白色双翼头巾和面纱,被剥夺一切美的权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唯一的功能就是生殖繁衍,她们是没有情感没有自由没有名字甚至可以没有手脚只需要有躯干的“行走的子宫”。她们被冠于“属于某某大主教”,例如女主of弗雷德,例如五月天慷慨赴死的女伴of格伦。

    使女以外,所有女性的生活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按各自的功能被分门别类为夫人、马大(女仆)、经济太太、荡妇等,各自穿着的颜色也凭身份而有所不同。可悲又可怜。

    连同大主教弗雷德都说出了一句所有人的心声:可是我们是人啊!是啊,我们是人,人就不同于机器,人需要正常的感触需要正常的生活一切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仅仅这项基本的权利都被剥夺。

    最后,我只想说女主奥芙弗雷德(of  fred)不属于谁,也不叫奥芙弗雷德,她有名字。她叫琼。

  • 9、 读廉文《公仆孔繁森》读后感
    读廉文《公仆孔繁森》读后感 近期我局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品读廉文学习活动,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罢《公仆孔繁森》,瞻仰缅怀了他的感人事迹,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孔繁森精神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的自然延续和时代折射;孔繁森,能够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做了人民群众的忠实的好公仆。 做人民的好公仆,关键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春蚕到死丝方尽,俯首甘为孺子牛",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始终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责任,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做人民的好公仆,核心是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常怀敬畏之心,清醒认识到手中的权力姓"公"姓"民"不姓"私",要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难移公仆心,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做人民的好公仆,最终要落实到为广大职工谋福祉上,要落实到位。要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恪尽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不喊空口号,不搞假政绩,"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让职工群众在建设"全国首府一流供电企业"前进步伐中得到更多实惠。 孔繁森是高尚的,纯粹的,他的事迹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实可学。他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己,鞭策自己。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权力。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学习牢记理想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好事多做、难事多干、苦事多挑,做一个职工群众满意的清廉公仆。
  • 10、 黄裳还珠读后感

    读《黄裳还珠》有感,黄裳还珠读后感

    同学们,你们读过《黄裳还珠》这个故事吗?这个故属主要写了宋朝一个叫黄裳的诚实神童。 一次,父亲派他到城里办事。天黑后,黄裳就在一家小客栈住下来。正准备睡觉,突然发现床底硬梆梆,掀开一看,原来是一布袋珍珠。你们一定认为:哈,黄裳这下可发财了,一辈子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了。出乎你们的意料,黄裳并没有私吞,而是在客栈留言簿上清清楚楚地写上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没过几天,失主果然来了,经过当堂对证,珍珠终于完好无损的回到主人手中。可黄裳却不计报酬,失主送他的珍珠他一刻也没收。这个故事赞扬了黄裳诚实可信,对别人却一无所求的高尚品质。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的眼镜布掉了,想去再要一张,又没有这个勇气,只好尽量不让眼镜布的影子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次偶然的发现使我喜不自胜。那天我正在打扫卫生,忽然被一个东西吸引住了。拿起来一看,啊,原来是一块精致的眼镜布!我用它擦了擦早已模糊的眼镜,眼前又是一片光明!我爱不释手的注视着它,简直到了欣喜若狂的地步。第二天,我刚来到班上,a同学就焦急不安的问我:你看见我的眼镜布了吗?听了a同学的话,我胆战心惊,生怕她知道了。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恶魔说:不予理睬,你不说谁也不知道,况且,这是你梦寐以求的东西!天使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以小失大,拣了芝麻丢西瓜,得了眼镜布丢了诚信!我听了天使的话,毫不犹豫地把眼镜布还给了a同学,并把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她。听着同学们对我诚实的赞叹,我自豪的笑了,比拥有眼镜布还要高兴百倍,千倍甚至万倍。

    读了《黄裳还珠》这则故事,我掩卷沉思:诚实是金钱买不到的无价之宝。一个人心中装着诚实,便是载着生命中的珍珠,诚实比珍珠更重要。

    系会员原创文章,未经本人同意,严禁!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09-20

  • 2023-06-28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5

  • 2023-06-27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1-04

  • 2023-06-26

  • 2022-04-0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5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黄美廉故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黄美廉故事读后感、2024黄美廉故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