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 > 地图 >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2024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相关栏目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热门栏目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推荐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

(共 1470 篇)

  • 1、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书笔记250字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书笔记250字

    翻开书没几页,就能看到王安石手迹《楞严经》,他的字显得随性随意,让人观之很是舒畅。王安石从不以“书法”之名传世,时人与后人对他的字也是褒贬不一,但在我看来,他的字飘逸超迈,让我很是钦佩。

    昨日,到好友处,看到好友的毛笔临帖,我极为赞叹,叹其毅力叹其雅兴。前几日,有一个村干和我交流,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写得一手漂亮字,有得甚至和“狗爬”一样,想起我刚工作时,发现身边四十岁以上的乡干、村干基本都能写得一手好字,让我很惭愧,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好好练字罢。作者:刀客文人

  • 2、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读后感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读后感

    (教师:张芳芳)

    读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书中主人公魏书生是个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无限忠诚,有胆有识,具有非凡毅力,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在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勇闯教育改革新路上作贡献。不是吗?"语文知识树"、"六步教学法"、"班级引出’、"离开‘拐棍’走路"等等,都体现了他的改革创新精神,他的教学效果是神奇的,人们称他是"神".

    粗读之后,反复沉思,他为什么会创造出神州奇迹呢?

    真诚 ——内燃机

    机器的核心部件是内燃机,机器的运转靠内燃机。同样,一个人要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也必须有"内燃机".魏书生的"内燃机"是什么呢?是忠诚!他忠诚于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中华民族,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当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先进的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使中华民族,永远立足于世界文明民族之林,就必须尽快地培养出大批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否则,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会挨打。魏书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毅然决定,放弃人们羡慕的政工工作,放弃有职有权的厂级领导职务,申请去做"孩子王".并且申请达150次之多。这种忠诚的程度,达到了何等地步。这台内燃机的马力,能用数字标出来吗?

    内燃机马力再大,没有配套的推进器,威力仍然发挥不了。他的推进器是什么?

    胆识 ——推进器

    机器靠推进器的不停旋转,生产出产品。同样,事业要靠胆识,才能取得成就。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有胆有识,是办成事业的保证。向传统的陈旧观念宣战,要胆识;闯新路,出新点子,要胆识,变对手为助手,也要胆识。

    在传授知识这个问题上,从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到韩愈的传道授业,从凯洛夫的三段五环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莫不贯穿一条"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则。要冲破这条几千年来人们奉为至宝的框框,没有惊人的胆识行吗?魏书生有!他的课堂教学,用陈旧的眼光看,与其说是"上课",倒不如说是"讨论".他"十余年来没批改过学生一篇作文",十余年来学生作业都是自己看的,"更谈不上批阅了","十余年来都是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评卷。"这些,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是严重失职,误人子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魏书生不理这一套,"我行我素",其胆该多么大,其识该多么高呀!

    破旧要胆识,立新更要胆识。新的成功了,人们称赞;敢闯新路。声名大振。失败了,人们指责:标新立异。声名狼藉。立新的过程

  • 3、 读《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有感

    读《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有感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祖籍涿郡。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对于这类书,我原本是拒绝的,我跟朋友讲,我拒绝是因为,我想读第一手的史料,不愿接触这类前人咀嚼而再吐出来的东西。我不想读了这类书,duang,自己好好像就成了专家,批评人家两个不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朋友执意推荐,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翻阅了一遍。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当我读过之后,duang,深为前辈的学识所折服,特别是他们认真的态度,让我辈后生汗颜。也为曾经的坐井观天而自愧,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一 带着问题意识读历史

    邓小南教授开篇即点明读书的要求:以问题意识为研究导向。对我辈小子来说正如醍醐灌顶,道理虽然浅显,人人都懂,但未必人人会做。我以前看历史,只沉浸于其中的故事权谋,对事件、人物的品评,而忽略了更多的为什么,可谓只见树叶而不见森林,这对历史的研究来讲显然是不够的。更需要从历史的横向、纵向扩展研究,才有助于从历史中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玄武门之变,我们不能仅看到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而应该问问为什么,事件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对唐中期的历史影响?作为李渊他如何才能避免儿子相残?又比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在为太祖的谋略所折服的同时,更应该问问其中的意义,他为什么会发生?对后代的影响?

    这种种问题都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西方其实已走在我们的前面,如《旧制度与大革命》、《论法的精神》等著作,都是史学研究的典范,对问题的分析堪称经典。在今天,只有提出更多的问题,徜徉于浩瀚的史料之中,才能有所得、有所获。

    二 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辨别

    邓小南教授提到的第二个观点:某些历史信息不过是"历史想象"的表述,与真实的历史是存在差异的,而我们所获得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其真实性是需要我们审慎的打个折扣。真实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可能更复杂,但我们作为后人,研究历史又只能依靠这些史料。所以在阅读这些史料的时候,必须保持清醒,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还原历史。

    比如现代对历史文

  • 4、 读《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有感

    读《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有感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祖籍涿郡。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对于这类书,我原本是拒绝的,我跟朋友讲,我拒绝是因为,我想读第一手的史料,不愿接触这类前人咀嚼而再吐出来的东西。我不想读了这类书,duang,自己好好像就成了专家,批评人家两个不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朋友执意推荐,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翻阅了一遍。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当我读过之后,duang,深为前辈的学识所折服,特别是他们认真的态度,让我辈后生汗颜。也为曾经的坐井观天而自愧,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一 带着问题意识读历史

    邓小南教授开篇即点明读书的要求:以问题意识为研究导向。对我辈小子来说正如醍醐灌顶,道理虽然浅显,人人都懂,但未必人人会做。我以前看历史,只沉浸于其中的故事权谋,对事件、人物的品评,而忽略了更多的为什么,可谓只见树叶而不见森林,这对历史的研究来讲显然是不够的。更需要从历史的横向、纵向扩展研究,才有助于从历史中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玄武门之变,我们不能仅看到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而应该问问为什么,事件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对唐中期的历史影响?作为李渊他如何才能避免儿子相残?又比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在为太祖的谋略所折服的同时,更应该问问其中的意义,他为什么会发生?对后代的影响?

    这种种问题都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西方其实已走在我们的前面,如《旧制度与大革命》、《论法的精神》等著作,都是史学研究的典范,对问题的分析堪称经典。在今天,只有提出更多的问题,徜徉于浩瀚的史料之中,才能有所得、有所获。

    二 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辨别

    邓小南教授提到的第二个观点:某些历史信息不过是"历史想象"的表述,与真实的历史是存在差异的,而我们所获得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其真实性是需要我们审慎的打个折扣。真实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可能更复杂,但我们作为后人,研究历史又只能依靠这些史料。所以在阅读这些史料的时候,必须保持清醒,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还原历史。

    比如现代对历史文

  • 5、 张宏杰的《北宋变法名相王安石》读后感2000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一位教育家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一个人精神的成长是多么微妙,多么难得,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处在人生中个人品味、价值、性格、修养、智慧、魅力、胸怀、勇气、抱负等各种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书籍无疑会带来重要的帮助。

    余近日有幸拜读张宏杰所著《北宋变法名相王安石》一书,感悟颇多,让人不忍释卷,为与读者诸君交流心得,故将余之拙见陈述如下,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指正。

    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复杂更受争议的人了,然而,争议本身就是意味着价值。从政治操守来看,他当然有足够的资格被列入清官廉吏之列。他是不通世故的政治家,著名的改革家,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标新立异的文字学者、素养深厚的佛学居士,我相信,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为王安石写一部传记。

    当时的北宋,有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介甫(王安石)顺应时势,采取一系列变法措施,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为官之道,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经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内心有着文人的脆弱和哲人的敏感,加上内心的苦楚与疲惫,使他去意已定,决定第二次罢相。

    在变法中,王安石的很多思想都是超前的,甚至有过类似今天农业银行的构想,然而在那个观念陈旧迂腐的社会中,他的多项措施当然得到反对派的大肆抨击,是王安石力挽狂澜,让北宋的政府经济收入有所结余。但毕竟一拳难敌四手,只能落得变法夭折,自己的精神几乎完全崩溃。

    王安石亦是一位口才极佳的辩者,这也是能够在种种非议下能够说服神宗实行新法的一个重要原因,神宗在变法顺利时用心过急,逆境时摇摆不定。同时,介甫不信天命,正如其理论天变不足畏,又一次,变法的途中遇到天灾,大旱导致过度聚集了众多流民,神宗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就避殿减膳,以表其城,希望感动上苍。而王安石却不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说道: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夫天,有天道和天神之分,天道乃天地

  • 6、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篇一: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仲永虽然才智过人,拥有上天赋予的才能,但他的父亲因为眼前的利益,不使学,这样不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天才吗?其实天才在于勤奋。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像匡衡为了夜以继日地学习,凿壁偷光成为伟人名垂千古。其实造就他成功的因素并不是这借来的光,而是他的勤奋刻苦。古人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哪来收获。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勤奋学习有关,但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不勤奋学习将会沦为庸人如方仲永。天上不会掉馅饼,兔子也只撞一次树,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事世上少有,而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出类拔萃,成为佼佼者。

    篇二: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聪颖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好诗。方仲永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但是却没有注意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学习教育,结果方仲永的诗才日渐枯竭,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又过了七年他就泯然众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这件事情,揭示了天资与勤奋的关系。

    天资和勤奋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好的天资是重要的,天资聪颖的人,只要付出比较少的努力,就能轻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费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资,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就更易实现别人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天资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学习和工作,天资再好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伤仲永》读后感

    天资很重要,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人。天资差一些就不行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是天才或天资不够,即便如此,可是他们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正是因为他们笨鸟先飞、凭借了后天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华罗庚或者是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但是他们都是科学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贤,他们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

    鲁迅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爱迪生就是一个适例。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经常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他的老师说他是个不聪明的孩子。但是,他将勤补拙,兴趣广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和发明中度过的。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来说,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每天工作几十个小时,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终才制造出能够亮很久的电灯泡。正是因为勤

  • 7、 王安石观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王安石观后感”,敬请访问。

    王安石观后感 篇1

    这本书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改革”的主题向来不好写。因为前段时间阅读了陈雨露的《中国是部金融史(

    1、2)》,第二册中对王安石变法也有详尽的论述与描写,因此在阅读本书时,不自觉的相比较起来。原本我的感觉是,易中天毕竟不是学经济出身,书中对于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具体实施情况和经济影响所进行的分析和论述相对较少,但是易中天的治史态度倒还是挺客观公允的,对待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所形成的对立两派(变法派和保守派)的论述也是“各打五十大板”,最后指出唯道德论和泛道德论是我国文化传统上需要深刻反思并改进的地方;至于陈雨露的金融史固然详尽的分析了变法的经济影响与始末内容,并从货币、土地等经济因素入手,阐述了严重后果,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但可能正因为陈雨露是金融学出身,本着对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天然信仰、以及对官商利益垄断集团的批判,其对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一棒打死”,犹记得书中写道历朝历代对王安石的评价和定性都是负面的、且“北宋之王始于王安石变法”、直到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才重提这段历史重新定性王安石、把“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口号重新喊了出来而为自己的变法造势,故而近代以来大家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才有所改观,但是,陈雨露这样的叙述也不免过于绝对化了。因此,易中天的《王安石变法》和陈雨露的《中国是部金融史》的各自利弊大体如此。但是,看到最后我却发现,老易和老陈竟然“殊途同归”了。易中天固然在论述过程中指出某些新法不见得不好而表现出中立的态度,但在最后两节中却明确指出“官与民争利”的问题,基于此展开的话、王安石变法的初衷也的确存在问题了,国家和政府的确需要钱、但绝不能与民争利,这样的落脚点就与陈雨露对官商利益垄断集团的极度厌恶与猛烈批判相契合了。虽然这样的结论与论证过程的确是正确的、也是令人信服的,因为“政府不是万能的”;但是同样的,市场也不是万能的。所以,这就又回到当初我看完《中国是部金融史》之后的感悟上了(而这却也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用现代金融学理论的话语来表述,政府与市场不过是两种组织方式而已,而人性却是同一的,同样一批人组织成“市场”形式就一定效率高、万能而不出问题吗?反之,同样一批人组织成“政府”形式就一定低效或也一定高效吗?关键是机制设计和制度约

  • 8、 北宋资治通鉴的史书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读了作者写的资治通鉴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资治通鉴的读书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编辑了“北宋资治通鉴的史书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北宋资治通鉴的史书读后感(篇一)

    有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还有人说:“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种种这些,让我坚定的`认为爱上历史,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之前的我,虽然喜欢读书,但对历史没有一点兴趣;之前的我,觉得历史很遥远,所以避而远之;之前的我,一直专心学习语文课本,却忘了了解我们华夏五千年来的历史。

    不过,庆幸的是,我改变了学习观,开始认识历史。这个寒假开始,我们班展开了历史研学活动,通过音频学习历史,记笔记,在研学群里交流、探讨。老师也会适当指导。

    历史学习内容是由“熊大叔”来讲解著名的《资治通鉴》,“熊大叔”那幽默风趣的口吻和《资治通鉴》那生动的情节、鲜活的历史人物着实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也第一次让我觉得历史也没那么枯燥,反而挺有趣的。

    日复一日,我对历史从感兴趣逐渐变成喜爱,又从喜爱渐渐变成热爱,我的笔记也变得更加实际性,现代化。

    学习历史,让我更加清楚地看透人世间的人情世态;学习历史,让我知道了一个个成语、典故的由来;学习历史时,我们不免会有惋惜、痛恨、失望等多种情绪,我们虽然不能篡改历史,但我们能借鉴前人的方式方法,尽量不让一些悲惨历史重演,这些这些,足以看出,学习历史的好处不胜枚举。

    回望历史,我们直视着无数有才华的人。

    功绩显著的君主: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建立汉朝的汉高祖……

    廉洁奉公的忠臣:清廉的诸葛亮、铁面无私的包拯、德才兼备的王安石……

    文武双全的将军:孙膑、岳飞、吴起、辛弃疾……

    才高八斗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

    他们书写了历史,历史也将他们记载,如此之多的伟人,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纵观悠悠历史,历史上的失败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怕失败,越王勾践不怕,他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孙中山不怕,他愈挫愈奋,最终推翻腐败的清王朝;我学习历史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每一次

  • 9、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大全)

    王安石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目是《伤仲永》,一个“伤”字,足以看出王安石对仲永的遭遇之哀伤与叹惜。

    仲永的确是个天才,是我们难以寻觅的奇才。他五岁时,连笔墨纸砚都不曾见过,竟能提笔作诗,并且还能指物立就,所作之诗文理均有“可观者”,真让人羡慕!

    转念一想,他却又是可悲的。自他写过第一首诗后,就变成了“明星”,甚至是有不少人甘愿出钱请他题诗的“明星”。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深受其害。他的祖辈都是农民,家里出了这样的人才,父亲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只知道带着儿子去赚钱。也正是父亲的贪财短见,愚昧无知,不让仲永去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因此,仲永便渐渐地由天才蜕变为凡人。想到这,我便不再羡慕仲永了,反而对他充满了同情。

    仲永是被家庭害了;是被愚昧无知的父亲害了。也许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以仲永虽为天才,可不接受后天教育终为凡人的悲剧,警示人们后天教育的重要。

    天才就如刀刃,后天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就是磨刀石,刀刃只有不断在磨刀石上磨砺,才能保证宝刀不老。我不再幻想自己有什么天分,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脚踏实地。我们的家长是明智的,让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们要衷心地感谢他们。,可是,父母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自己还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就能获得无穷的知识,我们也就能成为天才。

    所以我们也应顶着困难冒着险阻向着知识的大门挺进。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让人生的意义在理想与知识的充实下闪烁光辉……

  • 10、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读完《伤仲永》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4篇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聪颖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好诗。方仲永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但是却没有注意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学习教育,结果方仲永的诗才日渐枯竭,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又过了七年他就泯然众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这件事情,揭示了天资与勤奋的关系。

    天资和勤奋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好的天资是重要的,天资聪颖的人,只要付出比较少的努力,就能轻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费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资,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就更易实现别人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天资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学习和工作,天资再好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伤仲永》读后感

    天资很重要,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人。天资差一些就不行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是天才或天资不够,即便如此,可是他们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正是因为他们笨鸟先飞、凭借了后天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华罗庚或者是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但是他们都是科学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贤,他们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

    鲁迅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爱迪生就是一个适例。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经常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他的老师说他是个不聪明的孩子。但是,他将勤补拙,兴趣广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和发明中度过的。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来说,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每天工作几十个小时,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终才制造出能够亮很久的电灯泡。正是因为勤奋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约一千项创造发明,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成为后人尊敬、学习的榜样,他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有人称赞他是天才,并询问这位发明大王成功的秘诀时,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资聪颖,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资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于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相反,一个人即使天资一般,如果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7-23

  • 2019-09-19

  • 2019-10-29

  • 2022-03-2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3

  • 2022-03-15

  • 2022-09-23

  • 2021-07-09

  • 2023-01-30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6-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04

  • 2023-02-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12-26

  • 2019-10-29

  • 2019-11-12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2024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