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王安石观后感 > 地图 > 王安石观后感,2024王安石观后感
王安石观后感

(共 2191 篇)

  • 1、 [参考]王安石观后感700字精选

    一部好的电影和书籍一样,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是持久深刻的,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在不断随着剧情发生变化。此时就应该选择写一份观后感,来珍藏心里的感动,观后感要适当的总结全文,升华感点,那么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王安石观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王安石观后感(篇1)

    看了《王安石毁稿》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王安石在文中讲的一句话,让我深受感触文学在于创作,一个人的文章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与别人雷同。

    过去,我对着一点毫不在意心想:不就是抄一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会从身上掉一块肉下来!在学五年级上册这本书期间,也就是五年级上半学期,好朋友娄小子(昵称)来找我,说是刚刚写了部小说。我仔细的看了一遍,觉得特别喜欢。回家以后就把这个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后来娄小子发现后十分生气,所以我们俩个从此绝交,我想和这一件事脱不了关系。

    今年过年回老家,我和表妹在一起玩,表妹跟我说在她班里的一位同学,他不好好用拼音写短篇作文。(表妹才上二年级,班里的同学和她一样有很多字不会写,老师就让他们用拼音写作文)就把同桌的作文拿来抄,结果在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了,可想而知,那位同学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不管是第一件事,还是第二件事,反映出来的就是,抄了别人的东西总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即没有新意,又侵害了别人的创作。

    王安石说的对,文学作品不能与别人的雷同。

    王安石观后感(篇2)

    这本书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改革”的主题向来不好写。因为前段时间阅读了陈雨露的《中国是部金融史(

    1、2)》,第二册中对王安石变法也有详尽的论述与描写,因此在阅读本书时,不自觉的相比较起来。原本我的感觉是,易中天毕竟不是学经济出身,书中对于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具体实施情况和经济影响所进行的分析和论述相对较少,但是易中天的治史态度倒还是挺客观公允的,对待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所形成的对立两派(变法派和保守派)的论述也是“各打五十大板”,最后指出唯道德论和泛道德论是我国文化传统上需要深刻反思并改进的地方;至于陈雨露的金融史固然详尽的分析了变法的经济影响与始末内容,并从货币、土地等经济因素入手,阐述了严重后果,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但可能正因为陈雨露是金融学出身,本着对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天然信仰、以及对官商利益垄断集团的批判,其对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一棒打死”,犹记得书中写道历

  • 2、 王安石观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王安石观后感”,敬请访问。

    王安石观后感 篇1

    这本书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改革”的主题向来不好写。因为前段时间阅读了陈雨露的《中国是部金融史(

    1、2)》,第二册中对王安石变法也有详尽的论述与描写,因此在阅读本书时,不自觉的相比较起来。原本我的感觉是,易中天毕竟不是学经济出身,书中对于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具体实施情况和经济影响所进行的分析和论述相对较少,但是易中天的治史态度倒还是挺客观公允的,对待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所形成的对立两派(变法派和保守派)的论述也是“各打五十大板”,最后指出唯道德论和泛道德论是我国文化传统上需要深刻反思并改进的地方;至于陈雨露的金融史固然详尽的分析了变法的经济影响与始末内容,并从货币、土地等经济因素入手,阐述了严重后果,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但可能正因为陈雨露是金融学出身,本着对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天然信仰、以及对官商利益垄断集团的批判,其对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一棒打死”,犹记得书中写道历朝历代对王安石的评价和定性都是负面的、且“北宋之王始于王安石变法”、直到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才重提这段历史重新定性王安石、把“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口号重新喊了出来而为自己的变法造势,故而近代以来大家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才有所改观,但是,陈雨露这样的叙述也不免过于绝对化了。因此,易中天的《王安石变法》和陈雨露的《中国是部金融史》的各自利弊大体如此。但是,看到最后我却发现,老易和老陈竟然“殊途同归”了。易中天固然在论述过程中指出某些新法不见得不好而表现出中立的态度,但在最后两节中却明确指出“官与民争利”的问题,基于此展开的话、王安石变法的初衷也的确存在问题了,国家和政府的确需要钱、但绝不能与民争利,这样的落脚点就与陈雨露对官商利益垄断集团的极度厌恶与猛烈批判相契合了。虽然这样的结论与论证过程的确是正确的、也是令人信服的,因为“政府不是万能的”;但是同样的,市场也不是万能的。所以,这就又回到当初我看完《中国是部金融史》之后的感悟上了(而这却也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用现代金融学理论的话语来表述,政府与市场不过是两种组织方式而已,而人性却是同一的,同样一批人组织成“市场”形式就一定效率高、万能而不出问题吗?反之,同样一批人组织成“政府”形式就一定低效或也一定高效吗?关键是机制设计和制度约

  • 3、 读《王安石改诗》有感
    陈葭颐 王安石是宋代大诗人,他对诗作中的每一个字眼都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就如《王安石改诗》这篇文章中所讲的。 文章主要记叙了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反复修改了十多次才确定了用字。 对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字眼,也许我们不会浪费甚多时间,敷衍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大致意思就是那样。但对于王安石来说就不一样了——虽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字眼,但也要精雕细琢,反复推敲,要让每一个字都完美无憾,才能达到应有的意境。 生活中有些细节,我们注意到了吗?“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处处需要留心,处处都是细节。虽说“人无完人”,但毕竟“不完美”的人的程度已是不同的——“接近完美”or“接近不完美”。 “接近完美”的人几乎会注意到每一个可见而又微小的细节。比如我们班有个同学,他是每一个细节都要扣到完美的人——字不好看,练!英语发音不标准,朗读!作文语言表达不生动,积累练习!……总之每一项都得精益求精。但一天只有24小时,除了学习时间、吃饭、睡觉时间,所剩时间不到四分之一。在这四分之一的时间里,你要休息,剩下的时间更是一瞬即过。但,为了接近完美的人,你必须把每一分钟都紧紧抓住,即使它一瞬即过。 不注意细节的人大大咧咧,什么琐事都不在意。什么字不好随它去,成绩不好也随它去。总叫周围的人不要注意那么多细节。可是细节等于问题,问题一个一个地摞过来,那你的懒惰与缺点也就暴露无遗了。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真没错!王安石作为一个大作家都要对一个可有可无的字眼精雕细琢,那我们可以向他学习,做好每一个细节,迈好人生每一步。

  • 4、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篇一: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仲永虽然才智过人,拥有上天赋予的才能,但他的父亲因为眼前的利益,不使学,这样不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天才吗?其实天才在于勤奋。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像匡衡为了夜以继日地学习,凿壁偷光成为伟人名垂千古。其实造就他成功的因素并不是这借来的光,而是他的勤奋刻苦。古人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哪来收获。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勤奋学习有关,但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不勤奋学习将会沦为庸人如方仲永。天上不会掉馅饼,兔子也只撞一次树,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事世上少有,而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出类拔萃,成为佼佼者。

    篇二: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聪颖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好诗。方仲永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但是却没有注意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学习教育,结果方仲永的诗才日渐枯竭,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又过了七年他就泯然众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这件事情,揭示了天资与勤奋的关系。

    天资和勤奋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好的天资是重要的,天资聪颖的人,只要付出比较少的努力,就能轻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费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资,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就更易实现别人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天资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学习和工作,天资再好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伤仲永》读后感

    天资很重要,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人。天资差一些就不行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是天才或天资不够,即便如此,可是他们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正是因为他们笨鸟先飞、凭借了后天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华罗庚或者是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但是他们都是科学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贤,他们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

    鲁迅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爱迪生就是一个适例。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经常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他的老师说他是个不聪明的孩子。但是,他将勤补拙,兴趣广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和发明中度过的。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来说,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每天工作几十个小时,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终才制造出能够亮很久的电灯泡。正是因为勤

  • 5、 读《王安石改诗》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关于古代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改诗》。读完后我受益非浅。

    王安石是北宋很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也还是北宋的大诗人。但在一次改诗时出了失误。

    据说,当时南方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这一句王安石看了以后觉得很可笑。自言自语道:“明月怎么能叫呢?黄狗又怎么能我在花中呢?”于是他信手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了解了情况的前提下,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平时我们注意观察生活的小事情,也能写出很多好的作品来。 

  • 6、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大全)

    王安石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目是《伤仲永》,一个“伤”字,足以看出王安石对仲永的遭遇之哀伤与叹惜。

    仲永的确是个天才,是我们难以寻觅的奇才。他五岁时,连笔墨纸砚都不曾见过,竟能提笔作诗,并且还能指物立就,所作之诗文理均有“可观者”,真让人羡慕!

    转念一想,他却又是可悲的。自他写过第一首诗后,就变成了“明星”,甚至是有不少人甘愿出钱请他题诗的“明星”。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深受其害。他的祖辈都是农民,家里出了这样的人才,父亲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只知道带着儿子去赚钱。也正是父亲的贪财短见,愚昧无知,不让仲永去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因此,仲永便渐渐地由天才蜕变为凡人。想到这,我便不再羡慕仲永了,反而对他充满了同情。

    仲永是被家庭害了;是被愚昧无知的父亲害了。也许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以仲永虽为天才,可不接受后天教育终为凡人的悲剧,警示人们后天教育的重要。

    天才就如刀刃,后天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就是磨刀石,刀刃只有不断在磨刀石上磨砺,才能保证宝刀不老。我不再幻想自己有什么天分,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脚踏实地。我们的家长是明智的,让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们要衷心地感谢他们。,可是,父母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自己还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就能获得无穷的知识,我们也就能成为天才。

    所以我们也应顶着困难冒着险阻向着知识的大门挺进。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让人生的意义在理想与知识的充实下闪烁光辉……

  • 7、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

    读完《伤仲永》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4篇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聪颖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好诗。方仲永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但是却没有注意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学习教育,结果方仲永的诗才日渐枯竭,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又过了七年他就泯然众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这件事情,揭示了天资与勤奋的关系。

    天资和勤奋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好的天资是重要的,天资聪颖的人,只要付出比较少的努力,就能轻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费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资,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就更易实现别人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天资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学习和工作,天资再好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伤仲永》读后感

    天资很重要,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人。天资差一些就不行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是天才或天资不够,即便如此,可是他们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正是因为他们笨鸟先飞、凭借了后天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华罗庚或者是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但是他们都是科学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贤,他们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

    鲁迅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爱迪生就是一个适例。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经常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他的老师说他是个不聪明的孩子。但是,他将勤补拙,兴趣广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和发明中度过的。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来说,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每天工作几十个小时,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终才制造出能够亮很久的电灯泡。正是因为勤奋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约一千项创造发明,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成为后人尊敬、学习的榜样,他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有人称赞他是天才,并询问这位发明大王成功的秘诀时,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资聪颖,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资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于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相反,一个人即使天资一般,如果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 8、 读《王安石毁稿》有感 (450字)

    看了《王安石毁稿》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王安石在文中讲的一句话,让我深受感触文学在于创作,一个人的文章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与别人雷同。

    过去,我对着一点毫不在意心想:不就是抄一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会从身上掉一块肉下来!在学五年级上册这本书期间,也就是五年级上半学期,好朋友娄小子(昵称)来找我,说是刚刚写了部小说。我仔细的看了一遍,觉得特别喜欢。回家以后就把这个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后来娄小子发现后十分生气,所以我们俩个从此绝交,我想和这一件事脱不了关系。

    今年过年回老家,我和表妹在一起玩,表妹跟我说在她班里的一位同学,他不好好用拼音写短篇作文。(表妹才上二年级,班里的同学和她一样有很多字不会写,老师就让他们用拼音写作文)就把同桌的作文拿来抄,结果在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了,可想而知,那位同学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不管是第一件事,还是第二件事,反映出来的就是,抄了别人的东西总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即没有新意,又侵害了别人的创作。

    王安石说的对,文学作品不能与别人的雷同。

    六年级:抚琴乐女

  • 9、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600字

    王安石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目是《伤仲永》,一个伤字,足以看出王安石对仲永的遭遇之哀伤与叹惜。

    仲永的确是个天才,是我们难以寻觅的奇才。他五岁时,连笔墨纸砚都不曾见过,竟能提笔作诗,并且还能指物立就,所作之诗文理均有可观者,真让人羡慕!

    转念一想,他却又是可悲的。自他写过第一首诗后,就变成了明星,甚至是有不少人甘愿出钱请他题诗的明星。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深受其害。他的祖辈都是农民,家里出了这样的人才,父亲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只知道带着儿子去赚钱。也正是父亲的贪财短见,愚昧无知,不让仲永去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因此,仲永便渐渐地由天才蜕变为凡人。想到这,我便不再羡慕仲永了,反而对他充满了同情。

    仲永是被家庭害了;是被愚昧无知的父亲害了。也许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以仲永虽为天才,可不接受后天教育终为凡人的悲剧,警示人们后天教育的重要。

    天才就如刀刃,后天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就是磨刀石,刀刃只有不断在磨刀石上磨砺,才能保证宝刀不老。我不再幻想自己有什么天分,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脚踏实地。我们的家长是明智的,让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们要衷心地感谢他们。,可是,父母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自己还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就能获得无穷的知识,我们也就能成为天才。

    所以我们也应顶着困难冒着险阻向着知识的大门挺进。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让人生的意义在理想与知识的充实下闪烁光辉

  • 10、 王安石《伤仲永》读后感500字

    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哎呀!不得了了,一个五岁的小孩竟能作出诗的文采和思想内容都用值得欣赏的地方,这个方仲永可真是神童呀!如日后好好栽培,长大后必成大器!

    可仲永的父亲可不这样想,他靠着儿子做诗挣钱。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个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出了仲永之父贪图小利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仲永只靠自己的天分,后天不努力,导致泯然众人矣!的可悲结局。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玉虽有美好的品质,但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工匠进行精心加工,那就和瓦片。石块一样微贱。美玉即是如此,何况人乎?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资,而不去努力奋斗,也只能一事无成。天才可能变成庸才,而庸才不学习就会变成蠢才。

    现在是我们学习的黄金时期,只有现在勤奋学习,长大后才会有出路。所以,努力学习吧,因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2019-09-19

  • 2019-11-16

  • 2022-05-23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5

  • 2022-02-18

  • 2022-02-25

  • 2022-03-02

  • 2022-04-16

  • 2022-04-18

  • 2022-04-18

  • 2022-03-14

  • 2022-04-06

  • 2022-04-01

  • 2022-02-25

  • 2022-02-26

  • 2022-03-01

  • 2022-03-03

  • 2022-02-19

  • 2022-07-08

  • 2022-12-03

  • 2022-12-13

  • 2019-11-04

  • 2022-03-01

  • 2022-02-28

  • 2022-08-30

  • 2022-03-22

  • 2022-07-0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7-05

  • 2022-02-14

  • 2022-02-23

  • 2022-02-25

  • 2022-02-28

  • 2022-03-03

  • 2022-04-06

  • 2022-04-06

  • 2022-04-02

王安石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王安石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王安石观后感、2024王安石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