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 地图 >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2024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推荐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共 842 篇)

  • 1、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方山发电厂杨峰山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我省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煤炭、钢铁和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煤炭系统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焦煤集团和两级公司也制订了契约化管理等很多好的制度和办法以应对煤炭市场的变化。前几天读了《改革方法论》这本书介绍海南农垦集团改革的历程。海垦,拥有海南1/4土地和1/8人口(19万名离退休职工,21万名在职职工,65万名非职工居民)的政府企业,尽然用短短四年的时间,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小社会”就能脱胎换骨成为多家现代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现代农垦集团。政企分开、社企分开,民生问题的解决等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下面是我对海垦改革的一些小感受。

    一、改革归根到底是利益重新分配。

    任何改革都不得不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改革的成功与否,看能否平衡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否则会遇到多方面的阻力,甚至寸步难行。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有几点:

    一、改革领导者的英明决断,采取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和逐步推进改革的战略。借力大环境,全力快速通过“沼泽地”。

    二、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将实行“政企分开和海南橡胶上市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并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

    三、非常注重民生问题的额解决。解决了老百姓的用水、道路和住房等多年遗留的问题,民心稳定了,改革的大环境也才能生成。

    四、改革者在处理利益问题的英明。1、做一个“不粘锅”的领导者。2、“改革者需要情商,大改革需要大情商”,“方向是刚的,方法是可以柔的”,改革者们坚持理性改革者的“夫子之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蛇形”策略,在迂回中找到平衡点,在曲折中找到前行的路径3、对干部队伍,从解放思想入手,分阶段、有步骤培训,逐步形成改革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做实事。

    二、改革中,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和魅力作用。

    从海垦局改革成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管理人员许多优秀的品德和个人魅力。改革者应该是一个更有阳刚之气的,再度把勇敢视为荣誉的时代急需大批做好准备的敢于任事的人,他们沉默、孤独、果决、不求闻达、坚持到底的人,改革正需要这样的任事群体。

    正如王一新在个人采访中总结来几点:1、不能自私,老想着自己;、2要能受委屈、能担当;3、相信无论将来干什么,都不应该浪费人生,会珍惜每一个做事的舞台,尽量表演精彩。

    我们更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地锻

  • 2、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方法论铸就传奇

    方法论铸就传奇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

    徐永久

    麦肯锡是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其基业长青的秘诀是什么?读了拉赛尔.艾森写的《麦肯锡方法》一书后,你也会明白如何做到“训练有素、行动得法”,也理解麦肯锡并不神秘,方法论铸就传奇。该书作者拉赛尔.艾森,mba毕业于沃顿商学院,在投行和股权投资领域工作后,进入麦肯锡做咨询顾问。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并走访同事,总结了麦肯锡的一些方法,包括如何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何给客户汇报并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

    笔者尝试结合自身在投资行业的感悟,谈谈咨询与投行及投资工作的共性,以及本书对投资工作的启发。

    一、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如何思考问题,包括:以事实为基础;问题分解,按照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不遗漏、不重叠地分解和分析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初始假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二部分,如何做咨询项目,包括:拓展客户、组建团队、内部管理、进行研究,展开访谈、头脑风暴等。第三部分,就解决方案给客户高层演示汇报,包括:信息如何充分沟通,如何获得客户支持,使解决方案落地实施。第四部分,介绍麦肯锡的文化以及工作生活的tips,包括:如何招聘,如何找到自己的导师,如何平衡繁忙工作和生活,出差注意的事项等。

    二、股权投资和咨询、投行的共性和特性

    笔者早期在上海国际集团参与战略咨询项目,后来在花旗集团做投行,现在金浦从事股权投资行业,深感投资、咨询和投行有不少共性,股权投资行业的特点在投行和咨询业也适用:

    第一、项目制:工作核心是项目,投资是按项目来资、管和退;第二、好项目是关键,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投到好项目,是投资的关键;第三、目的清晰:投资行业本质是遇到好项目,要形成投资方案,投行是提出上市方案,咨询是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四、内部管理:都是知识精英,如何分工合作,互相鼓励,共同完成好项目;第五、工作习惯相似:经常出差,上项目时时间紧、任务重; 第六、工作层级高:打交道的都是企业高管,对人要求也高;第七、工作流程相识:找项目、组团队、研究、访谈、尽调、头脑风暴等;第八、项目方(客户):尽调,沟通、协调、推进和商务谈判等。

    同时,股权投资行业有一些特性。首先,投资不是中介服务,而是真金白银投到

  • 3、 读法律方法论有感

    读法律方法论有感

    法律是什么?法律应当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深奥的法哲学命题,凡俗吾辈岂能一眼望穿?法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法律实际是什么?带着这种困惑我阅读了大量的法理学论著,但依然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加深了对法律的困惑和迷茫。但《法律方法论》耳目一新的观点给了我更多关于法律的启迪和提示。诚如苏力所言,阅读法律就是阅读秩序,阅读经历自然流变与人为建构的人间秩序。法律方法论无法也不可能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真理性的解释或者答案。对法律是什么的探索是永无止尽的,只能说《法律方法论》对法律是什么做了一个学理上的探讨和制度建构上的努力。虽然也许我们人类有限的理性无法获得关于法律的真谛,法律精神的风骨,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关于法律是什么的探索。 《法律方法论》一书从技术层面上进行了对法律进行的微观细致的考察与工具理性上的深度挖掘。该书博采众长,纵横古今,吸取西方法理学之精华,继承了自古希腊罗马关于法律的知识传统,为我们了解西方贤哲关于“法律是什么”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读完全书,鄙人对关于“法律是什么”的宏伟而又深奥的命题的感悟是:法律是一种理念和信仰,法律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法律是一种立场和态度。 法律是一种理念和信仰。信仰更多是哲学与宗教意义上的内容,法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不亚于一种宗教和依托。所以在西方古希腊罗马的传统以降,法律与宗教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缘。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律只有获得信仰的内涵与宗教式的虔诚才能获得民众对其的信任与信赖,直至内心与灵魂深处的归宿与依托。因为法律的设计初衷本是为了对人们纠纷的一种事前约定,对人类兽性与弱点的提前制度规制。正因为有了法律,人们才会在与自己的同类、同伴发生纠纷与矛盾有了一个合适的出口,在人们面临失业、残疾等困难时有了来者基于人类同情心、怜悯心而通过法律的形式制度化的救助与保护。人们拥有对法律的理念,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赖与信仰是因为他们相信法律能够带来方便,降低生活成本,便利生产与生活,是因为他们坚信法律所秉持的公平正义能够在他们危难、脆弱之时及时地提供救助和保护。 法律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法律本身是一种人们对社会秩序维护与矛盾处理方法即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恰当安排与分配的知识,早在古罗马时期,因为法律的日益庞杂即精致化,法律便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传统得以通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予以保留和继承。
  • 4、 《法学方法论》之读后感1500字

    近日读了卡尔拉伦兹先生的《法学方法论》一书,收益匪浅。书中的法学理论思想非常的经典,值得我学习。提出新的学说,似乎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与这个学说的发展历史辩论。比如说有没有物权行为?你不是说他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吗?我说从罗马法就有!要么咱们就拿出罗马法的资料辩论一下。把握理论提出的、发展的脉络,才有利于对它批判或重构,才能找到辩论所指向的点。

    当然,有的观点指出:萨维尼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从古罗马法中推导出物权行为理论,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然而,理论的历史发展,毕竟是我们研究的抓手。有的学友指出物权行为不包括物权合意,他就要对传统物权行为理论发展历史上的观点进行批驳,或者在前人的观点中解释出他的观点。但是,绕开前人的观点,直接谈自己的观点,这在方法论上似乎难以成功。因为最起码的问题:你用不用它的概念、你用不用它的体系?倘若用它的概念、体系,又不在它理论发展历史的背景下讨论,别人就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在读完这本法学方法论的书之后,能切实体会到哲学思潮于法学的作用。方法的运用往往与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潮相联系,不了解哲学思潮,就难以对认识部门法有深刻的认识。各种哲学思潮对法学的影响非常有意思,越把理论放在历史发展中看就会越能感受到理论的灵活性。对于法理学发展的一点想法:法理学有自己的研究范畴,然真正与部门法紧密结合,需要部门法的知识。方法是从思维中总结出的,对于部门法具体问题的思考与操作,是方法的来源。以这种方法回头去指导部门法,讲起来也显得恰如其分。部门法的学者,也很有必要将自己的素养上升到法理学层次。我觉得在中国部门法哲学还是很有前途的。

    一、研究者与文章写作随想部门法学方向

    (一) 关于研究者,我觉得要努力做到:

    1、融会贯通:法学与其他学科、法理学与各部门法学

    2、能大能细:对问题的认识具有理论深度、对具体问题的推导尽量细致

    (二) 关于文章写作

    该问题如书法有各种体,没有绝对的标准,此为一己粗浅之见

    1、语言平实、简洁。

    2、体系性、形象性:让人能看懂,可举例子、列图表使论证形象。

    3、反思性、创造性:没有反思,可能对问题缺少思考;要注重新的视角与方法。

    4、艺术性:语言、结构具有美感,让人读起来舒服。

    5、论证性:以论证让人信服,而非通过力量强迫人接受。

    6、 诚信性:不抄袭别人观点,自己尚未思考成熟的东西勿轻下断言。

    二、问题与体系随想

    主张某一观点,可能受

  • 5、 新闻写作方法论读后感

    新闻写作方法论读后感

    一本书·一块煤·一修行

    人生,是一路修行。

    缤纷炫目的万丈红尘,我——只想修成一块煤,一块质朴厚重、不事张扬、却内敛万年烈焰、淡泊明志的煤。琳琅满目的古今书籍,我只钟情一本《新闻写作方法论》,一本给我温暖、伴我成长、令我沉淀升华的书。

    书,是恩师赠送;煤,是生命体验的价值归宿。

    上世纪**年代初,十八岁懵懂的我,从课堂步入社会,成为一名煤矿手选工。夜班,寒风裹挟着凌厉,运输皮带转动出一波波沙一般细密而粗糙的煤渣,一层层、一遍遍肆虐地冲刷着面庞,刀割一般,却远不如内心的痛,反而让心痛一点点分散,变得巨大、模糊、茫然……我——无语逡行,在冰冷、狭长、漆黑的工作区间,麻木地听着轰鸣的机械咣铛声,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人生的悲哀:“我的未来在哪里!为什么我面对的只有无望!”但倔强在心中呐喊:这一片晦暗,绝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绝不是我人生该有的颜色!

    19**年3月,上班一年多,收到了语文老师——白春芝写来的信。她说,“你上学是好学生,工作也一定是好样的,要相信自己!绝不放弃!”我的眼泪——瞬间倾泻……看着“怕你自暴自弃”、“我现在教育学院进修,之后转行到政府工作”、“一定要坚持学习”、“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却会因不尽责不拼搏而低贱”……眼泪化作了感动、激动与振奋,我慎重地拿起纸笔,一笔一画抄写她附上的手抄诗《热爱生命》,进而疯狂背诵汪国真的诗,那些“风不能使我忧伤/雨不能使我惆怅/风和雨都不能使我的心情变得不明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像一束束阳光,照进黯哑的精神世界,唤醒沉睡的动力,激励我重新审视手选岗位,告诉自己:“吃了最苦的苦,剩下的都是甜!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后来,与恩师联系时断时续,但热爱生命——已成为人生底气与主线,让我以一名普通手选工的姿态,抛弃抱怨与埋怨,安心工作,潜心学习,成为新工人中第一个拿奖金的、第一个获得安全竞赛奖的、第一个被写上光荣榜的,也成为第一个竞聘广播员、宣传干事、参加成人高考、成长为宣传部长的人。

    **年,由广播员竞聘为宣传干事,收到了白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方法论》,白色厚纸包了书皮,认认真真写了书名与作者。感动之余,不由一笑:“老师都混成大集团宣传部长了,怎么还这么细致!”那时,青涩、张扬、匆匆前行的我

  • 6、 关于读书笔记的方法论

    一、 工具:标签贴、即时贴

    看书时必须要准备好标签贴(也即窄条的即时贴)和即时贴。

    读书有看到需要做笔记之处,如果当时不方便作笔记,也可能是没带电脑和笔记本,也可能是当时需要快速通览全书,就在该页贴上标签贴。等到一本书看完,标签贴鲜明地表示出多少处需要再看,并撰写读书笔记,不仅一目了解,而且很有成就感。这本书的精华已尽在掌握,心中充满喜悦。

    即时贴要随身带着,在不方便用电脑的时候,可以把在听讲座、参加会议、看书时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记录下自己的思想火花。然后当天晚上整理或一星期一整理。

    二、 软件:word、noteexpress、mindmanager

    读书笔记最常用的有三个软件:

    1、mindmanger:听课、参加会议时用来作记录非常好。读书时需要精读或需要快速了解全书结构时,用mindmanager软件编制读书笔记效果非常好,能够快速达到把书读薄的效果。

    2、word:摘录书中内容,并撰写评注。可采用批注形式,也可撰写自己的评论后加色块以估出显示。有时候还需要对大量材料进行对照整理,如列表等,这都需要用word。

    3、noteexpress。在网上查文献的时候,要养成把文献索引输入到noteexpress的习惯,这便于给自己建立快速索引的文献库, 同时也很方便制作论文的参考文献。

    4、excel。偶而在制作作者年表的时候会用到excel软件,如编制马克思年表时、卡尔纳普思想年表时用过。

    三、用好图书馆和数据库:

    看书之前的选书工作至关重要,轻信一些推荐,有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在不重要的书籍上。一定要到图书馆去选书,通过对关联书籍的对比,选出该领域内最值得看的书。在图书馆选书往往会有惊喜产生。对书中的前言和参考文献进行分析,能够比较快地找到该领域内比较权威的作者和书籍,这会大大节约我们的阅读时间。

    1

    一般来说,书籍没有期刊文章的内容新,但内容比较全,对一个领域刚刚开始学习研究时,一定要先看书,尽快了解这个领域的概貌,然后再看前沿文章,如果这个顺序倒过来的话,有可能错失本领域内一些重要的信息,过了好久才知道,造成不良后果,轻则浪费时间,严重的时候会闹笑话。

    对一个领域进行学习研究时,要特别注意利用好数据库,首先是中文数据库。 查找资料时不能过份拘泥于某一两个关键词。要善于对关键词进行转换和联想。

    最常用的方法有:

    1. 根据你要解决的问题来联想关键词

  • 7、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陶鑫

    一口气看完周鸿祎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刨去一些热血的鸡汤,剩下的则是很诚恳地将互联网时代经济的特色来了个很接地气的分析: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生存的三种模式:利用互联网卖东西;依靠广告收入和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再怎么吹得天花乱坠,都是离不开这三种。不过我倒是要提一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扁平化管理的工具,使得个人产出更大,于是更少的员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过这和互联网思维什么的不太相关了。

    其次,用户至上的观念深得我心——我自己亲身见证了如何从一个技术宅变成了苹果粉,以前虽然可以给女朋友的诺基亚装软件,还可以跟着教程刷诺基亚娱乐,但现在都放弃了这类的折腾,除了剩下组装台式机,平时碰到问题再也不慢慢去找命令,经常只剩下重启一个招数——为什么,就是因为本来在电脑上所用的工具都挪到了手机端,甚至包括电脑上的软件,很多也都成了"一键式"的,这也不得不说是苹果的功劳。

    然后,一些教鞭式的惊醒——"有一种所谓的商业模式,你听都不用听就会知道行不通,这就是资源型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人一开始就说自己能搞到什么资源,可以怎么样。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公司肯定不会成功。"还有一些自以为是:"有太多做产品的人有三个假设:第一是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是假设用户一定知道某个功能的存在;第三是假设用户一定会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使用。"此处只能呵呵,经常遇到的忽悠就是这样子。

    周鸿祎讲了这么一大堆,对自己的行动有什么启示呢?很多人未必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也未必经历创业——但这不代表不能做点什么:首先,遇到那些吹来吹去的人,就更加清楚了(虽然本来就没啥好感);其次,做打动用户的事情,从今天开始,更加爱自己和自己的客户,每个人最大的客户其实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换位思考先要懂得人性——接着去改进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用户体验,我们不一定需要wifi才可以改进,"无论是虚拟服务,还是实体服务,在实现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改善的细节,这些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机会。"

    最后分享一个听来的故事——一位在物流行业的人,培训素质参差不齐的司机并让他们用上了电子邮件,事先内部沟通路线图以及增加客服,将传统的拖车行业进行了一场"互联网革命",没有云平台云计算,但实实在在地让准点率比行业平均高30%,并大量减少了客户这边的电话骚扰——做过工厂的人会知道,物流和仓储部门经常

  • 8、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1200字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1200字:

    由于我的孤陋寡闻,前面只知道“360安全卫士”,无意中看了《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才知道周鸿祎,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曾国藩曾言: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历史与真相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利益江湖与我无关,所以不妄言任何人。

    这本书我是利用空隙时间陆陆续续看完的,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免费思维”,这一思想贯穿了整本书,要我说出什么深奥的读后感来,我没那个能力,最多只能“无病呻吟”下,写出最直白的感受。书中反复强调大多用户是小白,做出最简单的产品,才能给用户最好的体验。这很符合《乌合之众》的这句话:大众只有情绪,没有智商。360在这方面确实做的好,虽然话不好听,但这就是现实。

    书中引用毕加索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懂得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长偷窃。”书中又多次提到乔布斯,说乔布斯一方面总是在借鉴别人东西,但是又用“thinkdifferent”的方法实现一种超越和突破,例如:ipod之所以能够流行,首先在于它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ipod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1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每一个微小的创新都时序改变,都成了一款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雏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人都会想到,再加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再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吗?

    说了这么多,老周其实有点在为自己辩解洗白,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企业家都推崇复制借鉴了,我复制借鉴那再正常不过了。另外将360比喻黑天鹅,对于传统杀毒软件厂商对他的不屑和施压,老周有点耿耿于怀,现在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另外我比较喜欢其中的“火鸡比喻”,假如你是一只火鸡,被农夫养在美国的农场。在过去的120天里,你都很幸福,因为农夫每天都给你吃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是线性发展的。作为一只火鸡,你认为这种幸福会永远地延续下去。但很不幸,明天就是复活节了,读后感大家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这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们偏安一隅,没有忧患意识,哪一天危机到了,却束手无策。例如中兴事件:

    欧建新于2017年12月10日在中兴通信跳楼身亡,来扒一扒他的履历:欧新建出生于武冈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本

  • 9、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1500字
    周鸿祎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从翻开到阅读完居然花了5个月时间,中间暂停好长一段时间,直到端午放假三天,看完了剩余的四分之三。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以忙碌为借口,不能快速连续阅读。时间真的是可以安排出来的,但惰性经常占上风,最关键的还是自己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吧。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 这句话我印象深刻。从2009年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至今,确实也能感受到行业变化,09年的互联网格局跟现在已然有天差地别,当时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公司而今要么转型,要么消失,少部分的几家紧随行业变化,不断跟进缔造自己的行业帝国。只有跟随行业趋势,随时调整进攻方向,才能活下来。没有人能打败趋势。远的不说,当年热闹一时的开心网,人人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已经慢慢淡出视野了,qq空间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还有当年的千团,f团,24团等团购网站,也成为记忆了,美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还保留在人们的手机上。 微创新才有机会 微创新不是像爱迪生一样发明了电灯,毕竟发明家还是少数,但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把收费做成免费的;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得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都是微创新,符合用户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机会。当市场其他人的玩法都很高深莫测,简单的趣味性的更能赢得机会;个人博客从长篇大论到140个字微博的演变,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方便是每个用户都需要的。 梦江负责a5淘宝客的业务,我们现在提供的方式是搭建a5淘客招募平台,淘宝客可以在这里获取日常需要的淘客软件,学习每周淘客讲座的技巧,沟通淘客推广经验,而商家可以通过平台来展示发布产品和佣金信息,吸引淘客来推广。我们的定位是平台,但这个模式还不完善,我也一直在考虑,如何通过创新调整现有服务方式,更深入解决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只有创新才有机会,否则就会面临淘汰的风险。能人们如果有想法,恳请指点一二。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 2004年高考结束后,我第一次接触qq,注册了qq账号,使用至今。当时朋友告诉我,qq是免费的,直接申请就能使用。我的个人qq账号已经用了10年,但从未购买过qq任何产品,对腾讯来说,这个用户是低级用户,因为没有产生任何收益,但我得承认,qq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周鸿祎说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免费具有颠覆性的力量。qq用户超过8亿,用户基数大,即使只有1%用户付费,10元/月/人,也有巨大的收入
  • 10、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周鸿祎自述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读这本书,源于我们鼎翰李总的推荐,花了一个晚上和半个下午的时间读完。本书的用纸和排版和前段时间我看的《社交红利》颇为相似,特显高大上,最重要的是阅读感觉舒服。不能不否认读完周鸿祎这本书,确实对他挺佩服的。虽然很多人骂他流氓。也如他其中一个章节书中说道:“很多产品经理很难忍受来自市场的各种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恶毒的攻击,因为他们没有一颗粗糙的心。所以要做到没心没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没心没肺的,别人骂多了,我也就习惯了。从书中你可以发现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他是旧规则的颠覆者、他是有利他之心的一个人、他是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的最大受益者,他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思考者。周鸿祎在书中写道:“其实仔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企业其实都是传统企业。今天你觉得自己很先进,明天你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落后了。马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支付宝,看起来牢不可破,然而2014年春节腾讯发起的微信红包就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冲击。连马云都在焦虑,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临互联网挑战的传统企业能不焦虑吗?”首先分享一些简单有力的经营要点: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深挖客户痛点,提出解决方案,让客户瞬间感觉到爽,将用户的体验简单到极致。3.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后台用了什么先进的技术,而当开机时间突然降到了8s,他们可能会喜大普奔,交口称赞,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4. 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和核心都是产品 。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5.三个在产品设计时不一定正确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即要像白痴般思考,像天才般行动。6. 用户在用你的产品时,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纠结,不要让用户有心理负担。7.当产品获得海量用户后,它的边际成本将趋于0,然后通过广告或者服务的方式赚钱,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8. 真正的创新就是颠覆和破坏。9. 微创新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1-07-23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3-15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7-0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23-05-13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4-08

  • 2019-10-11

  • 2022-12-18

  • 2019-09-20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改革方法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改革方法论读后感、2024改革方法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