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2024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范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相关栏目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热门栏目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推荐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

(共 3819 篇)

  • 1、 范文热搜:中国哲学简史每章读后感(150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热搜:中国哲学简史每章读后感(1500字)》,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哲学简史每章读后感 篇1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所以哲学给人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

  • 2、 中国,少了一味药读后感1500字(3)篇
    中国,少了一味药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此书是随手加入书架的,只是没想到它给我带来的感触颇深。中心明确,国人,就是缺少常识。

         看了前几章,回忆去年在妈妈那儿的经历,突觉后背有妖风。晚上我拿着手机聊天,妈妈在厕所洗衣服,想起干爸的儿子在微信朋友圈发表的动态,就找他聊了起来。我:哥哥,你在空间发的那个是真的吗?我也可以赚很多的零花钱?哥哥回我:嗯,绝对真的,保证你一个月零花钱花不完。此时,内心比较激动,觉得终于有机会可以赚钱了,就能不找爸妈拿生活费。继续聊着,我:那我要怎么做呢?哥哥:你只需要缴三千八,缴了三千八它分几个月给你返回,本金返回了后面的就是赚的。我:真的呀,没骗我。哥哥:放心吧,哥哥绝对不骗你,现在我已经开始赚钱了,你相信我,如果不赚钱,哥哥给你缴那三千八。见他说得这么铿锵有力,我内心动摇着。那个时候我有一个特别信得过的人,而且他比我知道的多,所以我就将此事告诉给他。没过一会,他噼里啪啦说个不停,中心意思就是我哥哥是骗我的,哥哥做的是发展下线的传销,也许他知道我不会轻易相信,所以还特别给我画了一张结构图,可惜当时懂得不多没有把那张图保存下来。经过他那么一说,我似乎明白了,最后没有在和哥哥联系。

         读了作者的这样一部作品,恍然大悟,我就是那个缺少常识而又贪心的人。如果不是那个特别信得过的人,如果凭我的一意孤行,我不敢想现在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这是一本可读的书,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中国,少了一味叫“常识”的药。以前我也曾想过,一个人一生书看多了不会有什么大作用,不就是一些文字嘛,只要是读过书的人,只要是会玩手机的人,都会认识字,不认识的通过手机查就行了。慢慢地,想法会改变,透过此书,使我坚信以前不会坚信的东西,传销就是传销,没有其他任何的借口可以美化它,而且必须在头脑里有这样一种常识:传销就是行骗,就是犯法的,不管别人怎么吹嘘,都改变不了事实,我们则更加不能动摇。

          每当我开启书籍的阅读时,首先在心里想的就是感谢作者,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给我们呈现一部完整的作品,有的甚至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才能做到,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

          

    中国,少了一味药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虽然书的题目起的有点大,稍微有点文不对题,但瑕不掩瑜,佩服作者的英勇与侠肝义胆。在对未来处境不可知的情况下能不顾自身

  • 3、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14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400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刚刚从crossfit的大运动量回来,带着身体的极度疲倦和精神的极度兴奋来完成这本《中国哲学史》的书评,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大师在全书最后回顾了他各种机缘巧合下对哲学产生兴趣,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如何在当年的战争离乱中研究学问,比较中西哲学之异同等,令人颇多感慨。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大师,正是在颠沛流离精神苦闷的大变局中,各种深刻的思想也容易脱颖而出,破茧成蝶,相互碰撞,交相辉映。 冯大师追求的是成为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史家。他认为哲学史家只是转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哲学家本来的意思和思想是什么,而哲学家则可以在哲学史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形成创造自己的思想,从而成一家之言。读完这本书,目前个人的感觉是冯友兰主要是个哲学史的大师。冯大师学贯中西,又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角度,对于在最后章节对于中西方哲学的历史的总结和比较,令人拍案叫绝。 之前的阅读过程中,对史上的这些哲学家,乃至大师的观点不无调侃之处,但最后看着冯大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中西方哲学的“正,负”“境界”等问题的深刻分析和新颖观点,竟手不释卷,忘记了调侃,不知不觉就到了最后一页,只觉得不过瘾,真希望冯大师再多写几章。 大师说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从某个观念出发,建立了一系列“清晰思想”的理论,主要告诉你“是什么”,所以谓之“正”;而中国古代哲学是从直觉出发,形成了一系列的“神秘思想”的理论体系,主要告诉你“不是什么”,所以谓之“负”。听起来好像“阳”和“阴”的概念。哲学从“正”出发,经过一系列明晰的逻辑,观念的思想的训练和理解,逐步会进入不可知的,超越理性的境界,也就是以“负”为特点的神秘主义结束。而神秘主义就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哲学,由于追求类似“道”“理”的最高境界,一步到位,过于超前,就一直就没有发展出以清晰思想为特点的,很实用的“正”的哲学。而正是这种研究清晰思想的,告诉你“是什么”的哲学,逐步衍生出逻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科学于近代飞速发展,从各方面超越中国。 而且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两忘,其最高目标是内圣外王,超凡入圣,觉悟了的圣人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这一点似乎也让中国与西方重视个人价值和平等,和每个人的个人体验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无缘。 冯大师说哲学是关于

  • 4、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30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

    《點晴篇》

    此刻忘記孔子孟子莊子,忘記諸子百家,忘記這本《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之靈,沈睡了五千多年,集天地之精氣而醒,化身成龍, 曰:

    「人之道,生而困乏,死而虛無; 天之道,始於安身,終於透悟。」

    1

    讀書愈多,就愈意識到不用讀書那麼多

    2

    要用理性,才知道什麼情況不能用理性

    1

    有兩種情況不宜爭執是非:

    其一是當真理站在自己一邊

    其二是真理不站在自己一邊

    2

    不爭執是非,有別於不分是非

    明辨是非者智;不爭是非者慧

    把話說清楚, 然後緘默

    1

    敬是盡心把事情做透

    地位高下亦然

    能力高低亦然

    2

    仰望繁星而覺天地之大

    盡力而不強求者知命也

    1

    天地有善惡,物件有生滅

    宇宙的本體無所謂善惡

    不增不減,不生不滅

    始終如一

    2

    覺的三個階段:

    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意識到自己是天地一部分

    意識到人生如戲, 而自覺此刻在看戲

    《畫龍篇》

    1

    點晴篇採用格言體寫作,

    重感悟,不宜多作解釋。

    其他篇章除外。

    2

    古今中外, 人類追求快樂, 途徑不外有二

    其一改變環境

    其二改變心境

    改變環境, 由理智出發, 有重真理的精神,

    繼而發展出一套明辨真理的方法。

    後而衍生出以科技為主的物質文明。

    這是歷代西方哲學的重心。

    改變心境, 由感悟出發, 講求自省的精神,

    繼而發展出一套修心養性的工夫

    後而衍生出以德性為主的精神文明

    這是歷代中國哲學的重心

    2.1

    只改心境或環境,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3

    諸子百家中, 最有智識的, 我認為是墨家,

    最有慧識的, 我認為是道家.

    儒家是在兩者之間

    3.1. 慧境

    道家從心出發,思索有什麼東西煩擾心神。

    潛心發展出一套不受外在環境影響,

    也能保持心神寧定的工夫。

    3.2

    道家認為爭執是束縛之一,

    它有礙保持心神寧定。

    心解除所有束縛,就達至逍遙之心境。

    達到這逍遙至境的人,道家叫真人。

    真人的心沒有束縛,逍遙傲翔於天地間。

    3.3

    心境逍遙,善生終死,本身就很有價值。

    逍遙還隨時會錦上添花,產生工具效用。

    常處於此心境,有助思想層面上靈巧跳脫,

    甚至連在激烈的創業競爭上,也發揮著濳效。

    3.3.1

    例如,有些初創耗盡精神抄襲對手,

    攻擊對手,卻沒有多餘心力為客戶設想,

    思索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有需要的。

    結果產品不符合市場需要,倒閉收場。

    爭執令人目光短淺,錯過更優的策略;

    心境逍遙,就避過這

  • 5、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16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600字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非要给你把看似简单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你觉得达到了,又到达不了,让你觉解了,又行动不了,总结起来三个字:不说破。

    冯友兰先生倒是说的很明白,意思说哲学就是给你一个思考的观点,很多时候不是问题解决了,而是自己想通了,就是这么个理。宇宙还是这宇宙,人心可大可小可内可外。

    哲学说是不说破,其实就是不可知,说不明白,”天“的东西谁能说明白呢?孔子说不明白,所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把说不明白的都归为”天命“,这也导致了宿命论色彩的迷信。而老子在”天“之上,立了一个”道“,这个道是永恒存在的,不可说的。无法概括的超乎形象的东西。”以道观之“”道外无物“,自我也和万物归一了,道就是个完全的”一“,是理论上的极限和无限了。可是问题来了,理论上和经验上都是极限的东西,你怎么能用语言说出来呢?说出来不就是给它限制了,落入言筌了吗?于是禅宗说,第一义不可说,是非,是是是非又非是非非,绕来绕去,说出来都是哄人的,道要靠静默去领悟,宇宙就在你的心里,万物与心归一,一切就看透了。后来的阳明心学也未尝不是说心外无物,一句致良知,把一切自然和伦理都包含了,不落言筌。

    中国古人讲哲学,追求的是一个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你要非要把他应用到社会上那叫”伦理“,非要把他用到治国上那叫”政治“,都不是纯粹的哲学的层面了。比如,为了追求内在自由,道说”齐物齐生死“,佛说”顿悟涅槃“,新儒学说”明本心“,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说不破,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哲学精神。而我们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很多道理大家都不愿意听,因为它说的太破了,成了毒鸡汤。

    但是中国古人讲哲学从来也从来不是坐而论道,每一个思想都是从特定现实环境中得到的,从思维发生的时候就是这样。比如在甲骨文中,爵和鼎两个字都是非常形象的象形字,”鼎“像极了天猫的标志,这都是从具体到假设的过程。而到了拉丁文,古希腊文,每一个词组都是一个理念和假设,由此指向具体。这就说明,中国人先实后名,西方人反之,反应在哲学上是中西思维的根本区别。从语境来看,孔子言论都是就事论事,道家产生在动荡乱世,王阳明龙场悟道也是在现实中挣扎出来的结果,这就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哲学就是入世和出世的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用心无为,无心而为,自然地生活,做自己的圣人。

    所以庄子说,道在你的屎尿中,佛教也说佛法就是拉屎尿尿,穿衣吃饭,困了就睡。儒

  • 6、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10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

    五月第四本书。人需要读一点晦涩的,深刻的,不是那么容易读下去的书,是为头脑的捶炼。而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所谓难读的书,哲学,尤其是中国古智人的哲学,那确实是需要颇费精力。老实说,即使这是一本翻译的中国哲学简史,但既然是中国哲学泰斗冯友兰先生的作品,即使是翻译,即使是简本,我也并不能全本都读通,毕竟思想差距就在那里。但是不是就意味着读了没用,我认为不是的。就像冯先生说的,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换句话说,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它无法为你提供什么可视化,可利用化的直观知识,它的任务从来不是如此,它有更重要的任务,提高你的精神修养,丰富你的精神境界,让你不仅仅眼光所及之处都是红尘黄土,人总要有点高山流水的境界。 读完这本书也是很有收获的,对中国哲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清晰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也有了比较明晰的梳理,对中国哲学的内核以及长久以来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有宗教,但是中国人应该是最不迷信宗教的一个民族,你对比下西方就知道了。那是因为中国人信的是哲学,或者说哲学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人入庙烧香,但是他们并不真的迷信于这个宗教,宗教的教义永远没有束缚住他们。但他们会选择相信支撑这个宗教的哲学理论。 长久以来我们都有个刻板印象,中国哲学重经验,西方哲学重逻辑。实际上呢,中国哲学里的名家,墨家,到后来的新儒家,它们的哲学都是非常重视思辨的,这里面就包含着中国人的逻辑思考。而也有人说中国哲学只重视世俗意义,可是,道家和后来引入到中国经过不断发展的中国佛学,思考的就是宇宙和超脱。中国哲学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体系,其内涵之广,深度之深,一本简史是道不尽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也有了个体悟。自从佛学传入中国,发展到宋时,中国哲学的整个系统就已经是完善了。最早之前的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等,渐渐发展到后来,该淘汰淘汰该保留保留,保留的全部融入到了儒,释,道里去了。所以基本上在这时中国哲学趋于完善,儒家的格物、佛家的坐禅,道家的修道都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儒家的致知、佛家的顿悟、道家的得道,本质上是一样的修行目的,为了获得某种超脱。而这种修行的方式和目的,构成了中国人的全部精神修养。 对,就是这样,所谓中国哲学,就是中国人全部的精神修

  • 7、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一书由林欣浩所著,带领我们走进天才的世界,在那些天才的世界里,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思考寻找终极真理,进而在不断的争吵,而世界就在他们的争吵中改变了,是一本不错的书籍。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合上书,一直以来我对战争传统的看法被颠覆,没有哪一门课告诉过我,战争带来的有利因素,如果一定要强拉进来一条,那就是它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因着亚历山大铁骑的入侵,希腊的哲学著作得以传播,免于消亡。战争往往是导致文化断层的第一推手,而这次战争却给了希腊哲学宝贵的生存空间。如果没有这次战争,希腊哲学就必定消亡或者极有可能会消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宗教势力。这是中外历史截然不同之处。

    中国成吉思汗的铁骑也几乎踏遍了亚欧大陆,却没有什么重要思想传播到世界。孔子,庄子,老子等的学说也是后来才慢慢被一些外国人了解到。除了成吉思汗来自蒙古族受自身文化、认知等水平的局限外,造成这样的局面的一个原因就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一过,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一个猛人,秦始皇,他焚书坑儒,采取了愚民政策,很大程度上统一了人民的思想。这使得后代的君王,不论是独尊儒术还是崇尚老庄,对于人民的思想都要相对好控制得多。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思考,选择让儒家的顺从等纲常思想在基因中根深蒂固,同时这也要归功于中国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始皇是一个可信者,而亚历山大则是一个可爱者。

    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极端的宗教主义,更没有因宗教主义出现过大面积屠杀事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种族仇恨。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人民起义,平民几乎没有机会成为夺走别人生命的刽子手的可能,欧洲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当人民被赋予权利,他们并不会比统治者手软多少,而且这种被宗教信仰裹挟的暴行将仅存的一丝罪恶感蚕食,对哲学的迫害也更加肆无忌惮了。

    任何宗教或理论一旦与正直相结合,权利赋予人的狂热意志便会用于维护宗教神秘主义带来的绝对权威。创始之初的宗教是用来寄托底层人民在疾苦生活中美好心愿的乐土,至此变成了新的压迫人民的工具。自古以来如果有哪个统治者青睐于某个宗教,只不过是因为它更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和控制人民。在这个控制的过程中,人命往往宛若草芥。宗教拒斥思考的性质和不得不被民族问题裹挟的无奈,让战争的阴霾至今还存在于中东等地区。

    但是同样也是因为执政者奉信的宗教的不同,欧洲国家的政权更迭反而有机

  • 8、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5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500字

    曾晓梅

    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冯友兰主要依据时间顺序将先秦至民国时期中国哲学各家理论进行梳理并加以略微解读。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哲学进行本土化分析,以及分不同时段及不同社会制度对中国哲学的差别化分析。

    首先,其结合中国古代以“农”为中心的现实背景对中国哲学的总体趋向加以解释,以“农”的直觉为先的习惯解释中国哲学将直觉植入思想背景中的原由,以“农”的朴实性与自然的密切关联性解释人与自然同一的思想趋势的成因,以中国特殊的家族制度解释儒家伦理思想何以成为正统等。

    其次,其基于一种分段研究的思维,分不同时间段对中国哲学进行具体的差别化研究。以道家为例,冯友兰认为道家起源于周朝封建解体制度伊始的隐者,其将道家思想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杨朱为代表的隐者,此阶段道家的目的是避世全生,基本观点是“为我”、“重物轻生”。第二个阶段以惠施、公孙龙之后的老子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道无名,以及“反者动之道”的物极必反思想。其处世观亦意在全生避害,但由于物极必反,故强调欲刚则柔、无为、弃智。第三阶段以先秦时期的庄子为代表,其主要思想是顺乎自然本性能得到相对幸福,天人合一方能得到绝对幸福,强调物我同一。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南北朝时期的新道家(也称“玄学”)阶段,冯友兰将这个时期的道家分为主情派和主理派。主理派的代表是向秀和郭象,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庄子》的注疏当中,其主要观点是道就是无,同时以变化的思想解释“有为”和“无为”,遵循变化是无为,固守旧制是有为,强调万物没有是非差别。主情派的代表其选取的是《杨朱》及《世说新语》,主要是任我从人、率性而为的风流精神。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以时间维度进行条分缕析,阶段分明,在每次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如周朝、秦朝、魏晋南北朝等时期,冯友兰均对其社会制度先行阐释,为相关哲学思想的产生提供背景。无论是法家在秦朝的兴起,还是儒家在汉朝的独尊地位,抑或是佛教在南北朝的盛行,均非突如其来,其与不同时期统治者、民众需求息息相关。从这种分时段的差别化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社会制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乱世中国哲学的兴盛,以及不同阶段中国哲学思想的前后传承与超越。

    此外,冯友兰在分析中国哲学时,能够与西方哲学相联系,采取了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如以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 9、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心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心得

    “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

    ---冯友兰,1947,6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本书是是冯友兰先生任教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所著,意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以其风格便是通俗易懂,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是再好不过的了。此书与很多哲学书籍若不是太专业,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没有价值的地步不同,它堪称是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哲学的内涵远远超过孔子和老子,或儒道两家著述所涵盖的范围。在二十五个漫长的世纪里,凡西方哲学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们无不思考过。还应看到的是:在多少世纪里,哲学家们所属的学派,尽管还继承了自古以来的名称,其思想内容却随时代的变迁而十分不同了。举例来说,如果孔子像佛家轮回理论所说的那样,转世到十二世纪朱熹的同一时代,他大概很难想到,朱熹的思想竟成为当时正统的儒家思想。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曾经与一位很敬佩的长者讨论人的信仰问题,他说:“人要是没有信仰便是衣冠禽兽,有权有势者是衣冠禽,无权无势者便是衣冠兽。”并解释说:“有些人在伤害了别人后不会内疚,没有负罪感便是因为没有信仰”。他所指的没有信仰便是没有加入宗教。他的这句话久久以来萦绕在我的耳旁,使我的内心难以平静。然而这本书的第一章便解决了我的这一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的权威逐步降低,很多人变得不信宗教了,维护传统的人为此感到悲伤,为那些不信宗教的人们感到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应该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他们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只能把自己陷身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这也是我所担心害怕的。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哲学的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获得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的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替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便能够正视宗教的洪福,最重要的是通过哲学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墨子

  • 10、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樱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然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腾飞,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今日中国的振兴,似乎都已经无声地向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向世界证明成功的管理并不是专属于西方,成功的理念更不是只有一种。

    日本的迅速腾飞让世人知道了日式管理,而中国现在正处于振兴期,中国式管理将如何自处?我们一直强调见贤思齐,而贤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于是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而这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发展?现实似乎给出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案,国外屡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当移植到中国时,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错了还是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而《中国式管理》恰是给我们点亮了一个火把,让我们看清身边懵懂的表象,它将植于中国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给世人,让我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小团体

    日本人的小团体让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集团主义,而中国的小团体则可能让人们联想到本位主义、朋党之争和内耗。那究竟是小团体错了,还是中国人错了,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我看来谁都没错,我不赞成将人和小团体隔离开,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中国人的小团体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友谊代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少年时的玩伴、青年时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小的生活环境,没必要舍弃。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人的小团体也可以是工作的润滑剂,它利于工作顺利地开展,特别是有新的变革政策时,往往先通过自己的小团体来推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日本同样也存在着小团体,否则便不会出现团队精神,只不过日本把小团体划归到整个公司,而中国则是出现了内耗和挖墙角。小团体本身并不是什么缺陷,与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1-06

  • 2023-05-0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09-25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2024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教您怎么写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