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震撼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中国震撼读后感6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互联网

中国震撼读后感15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中国震撼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国的发展有属于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并非完美,但其总体的成功还是令那些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而西方国家本身也因此而受到了震撼。

但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仍心存疑虑,他们对这种特殊的中国模式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中国走这条道路,是死路一条。但事实上,《中国震撼》这本书告诉我们中国此刻的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

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 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

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这篇文章中,首节的“不再误读自己”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对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

与我们惯常思维不同的是,作者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

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

近日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初读书名,便有感慨。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但仅从我资浅质薄的视角还难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

张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但事实的确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说说吧,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不长的人生经历,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变化的巨大。而这一切却又这样平和自然。二十年前,我的家从农村搬进了当时还是很小的海滨城市。那时,我们住的是父亲单位集资的一套两居室,潮湿昏暗。经历了两次搬家,我们现在的房子是崭新小区里的一套三室朝阳宽敞明亮的商品房。我家的住房改善了,我们的城市也大了,也美了。开通了市区公共汽车,那站台不比大上海的差。家家户户通上了管道天然气,城市防洪闸等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一片片井然的小区,一张张欢欣的笑脸,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我还上小学时,港口的一期码头的引堤还只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待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港口工作,变化之大,让我惊诧。一期二期码头吞吐量巨大,三期码头正加快建设,即将投入运营,工业园区已经成形,海港新城崭新靓丽,到处显现生机与活力。以我们小城的发展来看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成就自然不可磨灭。我们的发展正是和的发展的体现,没有如西方崛起的战争和掠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把中西方在发展道路上带来的问题也做过多次对比。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甚至更严重。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廉政准则》的出台表示了党在反腐方面的决心;贫富差距虽然存在,但贫困人口的群体正在加速度的萎缩;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环保能源的研发也在进行要彻底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当的过程。但现在一时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在未来总会得以实现。事实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已经十分重视对发展不利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正在不断缓解与消化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发展环境正日趋改善。

近期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的《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亲历基层体验生活,从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吃饭难,到农民卖菜愁销路,再到百姓看病难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现到改善进行了跟踪报道。透过这一系列事例,就能看出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其为民谋福利之细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强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以民为本,时刻为民着想?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国都被经济危机困扰的时候,中国居民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中国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经济大国,科学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我们正迈进经济强国之列。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完美的交会对接,充分显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进步。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正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篇二:中国震撼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了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感觉我们生在中国是非常幸福的。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的成果是无可质疑的,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历史上也存在,有的甚至比中国还严重,比如意大利的腐败。但如果中国意识到了,就会集中高效处理这些问题,比如环保技术。作者认为只比较GDp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掩盖了许多背后的差异。GDp不能说明我们生活是否幸福。我们通常会用GDp总量来说明中国实力如何强大,或用人均GDp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GDp应该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而且没有算上房产。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比中国高但作者看到其首都比北京落后三十年。

作者以自己在许多国家的亲身经历,说明中国比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得还要好,比如农村有楼房,有自来水,通电,有电器。中国的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比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还好,一样有高楼,高铁,机场。一些西方人来到上海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这得益于小平的远见,让部分城市富裕起来,这是田忌赛马的道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城市发展起来了,可以通过税收来支援贫困地区。

作者认为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在学习西方那套制度,没有不失败的。不能简单地以民主,专制来说明一个政治制度的好坏,认为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而是要以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来判断。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西方民主,结果人民生活一团糟。他认为西方之所以民主成功,是因为他们足够发达,政治上的折腾不会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况且西方国家的建立和初期发展不是民主产生的,而是通过暴力,战争,掠夺来积累财富。那些推崇西方民主的人怎能忘记这段历史?而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民主后,本来脆弱的经济被各种选举,政党斗争搅乱了。国家内的几个政党,利益集团在斗争,互相扯皮。人们教育水平不高。一些贫民窟的人被黑帮利用作为票仓。

一个国家文化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不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秩序,家人。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如果引进西方制度,把本来团结的群体拆散,让其斗争,那不是比原来更坏?有人打个比方,中国的领导制度,就像是公司的CEO制,能一人一票选CEO吗,那么公司一定破产。如果军队一人一票选指挥官,一定打不好仗。民主选出来的不一定是有才能的人,可能是多数人的暴政。一些民主国家就是例子,如菲律宾,海地,泰国,它们政治动荡。民主国家决策低效率,各方吵架。比如印度要改造贫民窟,计划改造90万户,5年才改造6000户。民主无所谓好坏,没有适合所有国家的唯一民主气度。只有适合一个国家特点的民主才是好民主。中国有自己的民主观。我们认为政权的合法性在于民心,而且中国推崇选才举能。而西方人认为民选的才是合法的。

中国的人权观和美国不同。中国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重要的。而西方国家认为政治权利是最重要的。于是按照他们的人权观,美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而他们无法解决。但是,在吃不饱,无处住的情况下,还谈什么选举权,言论自由呢?请看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制度后的情况。而且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说明美国制度靠不住。美国也不得不采取政府干预市场的办法。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中国如果采用美国的一套,后果是毁灭性的。

作者认为中国是个十亿级人口的大国,人口比几千万的英国等欧洲国家,人口几亿的美国,日本还要大。其问题也复杂。但根据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用渐进改革,不断尝试的方法,一定会超过美国。这就反驳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适合的政治体制应该是多元的。不客气地对美国说,到时候,我们发展起来了,看看是我学习你,还是你学习我呢?

【篇三:中国震撼读后感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我认为: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生活、哲理的载体,是先贤的经验总结。要立志有所作为,就必须读书,要增长见识,不出门就知古今天下事,就必须读书,要使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读书。读书是对自己的充电过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特别是我们教师,就更加需要读书,才能日新月异、不断更新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在此次读书学习活动所被推荐的三本书中,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震撼》,因为在近段时间里,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专家学者们的关于《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评论性文章,这本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中国震撼》。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这篇文章中,首节的不再误读自己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与我们惯常思维不同的是,作者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篇四: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

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要适当借鉴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我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反之,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这个观点张维为教授在走访了100多个国家之后也在书中总结道: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

三、民生为大,稳定发展

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四、对外开放,经济增长

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我们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历史上是这样的情况,今天还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只有这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崛起不可阻挡。

品读完此书,我由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篇五: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谈到崛起,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另外一个词衰落,那么中国的衰落源于何时、何故呢?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衰落是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开始的;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样是发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可见,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近代中国衰落的本质是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落后,更深一步挖掘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

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步伐: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出口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腾飞是中国崛起所被世人所关注的,然而我们在建国至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崛起,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发展的惊人速度又隐含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我们从中国发展道路上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震撼中国一书提及了几个中国崛起的特有关键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良政善治、选贤任能、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等。结合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崛起是否真正有效地兼容了这些要素。首先来看实事求是,毛泽东把这个理念定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思想精髓,邓小平也讲其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关键点,即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检验的标准应该为国家的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但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国家政策往往都趋向了少数集体的利益,使得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发展中又越少了实事求是的另一个方面即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时刻坚持三个原则,即政府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按照群众的意见来决定政府的方针和政策;根据群众的意见来检验政府的对错与得失。而要做到这些,靠的就是感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我党与时俱进应该时刻坚持的古训与内在动力源泉!再谈民生为大,中国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箴言,这也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的确我们在改善民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若把民生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上来看,当中的不足和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先列出几个数据:三峡项目总投资2000亿;世博会直接间接投资近4000亿;背景奥运会直接间接投资近1。5万亿;高铁总投资近1。8万亿。这些中国崛起中的重大活动、项目的耗资之巨大,很难让我们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有一个明确而公平的交代。确实,我们在民生工作中的还要注意很多问题:1、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2、物价上涨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3、矛盾十分激化的住房问题;4、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5、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等等。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表现和其说法的体现在哪?最简单的一个句话,即为经济的腾飞与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但我们自己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仅仅看经济因素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一味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社会法制、道德、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是会存在很大的隐患的,这种隐患如同慢性毒药,虽然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矛盾,但是却伤害了国家发展的根本,会让我国的崛起没后劲、无可持续性,甚至产生诸多恶性循环的负面社会效应。再看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体现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购买力;这恰恰反应出中国发展中的畸形模式所带来的严重贫富差距。当然城乡差距加大、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应该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社会大背景下的浮躁风气亦无所不在,高速低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校的学术造假与行政官僚主义、比豆腐渣工程更可怕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和社会诸多不安因素。我们应该警惕了!再看看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们把欲望当做理想,把麻木当做深沉,把怯懦当做稳健,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老人摔倒不能扶、红十字会丑闻,太多的社会道德与价值底线被击穿。再看媒体舆论的不作为与错误引导,从才华横溢的吴中四才子、到忧国忧民的民国四公子再到当今庸俗不堪的京城四少爷,中华传统美德何在?中华新的崛起又何在?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有其深刻的底蕴与内涵,在本质上是与西方新的价值体系有差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样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成为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挖掘自己好的传统、学习西方优秀的经验,有古人的古训领路,有西方的经验带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经营这个国家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照顾善良而纯朴的老百姓呢?

天助自助人,中国崛起之前,更应该好好地觉醒!

【篇六:中国震撼读后感】

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想先声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我是以一个稍有受教育经历的普通社会青年的立场和身份来欣赏和评述此书的。相比起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和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身份和地位,我似乎没有资格和阅历去评判此书,但作为中国人,作为书中普通百姓的原形,既然要写观后感,那我也就斗胆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积淀尚浅,不足狭隘之处在所难免,还望阅者海涵。

现在来说一说这本书,此书我只读了个开头,甚至可以说只看了几页。并不是书不精彩,也非是观念不合而不愿再读,只是时间仓促而已,只匆匆一瞥目录及开篇引言,以求对全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好在中国人写书,而且是写上了档次的书,基本都还是有开门见山的好习惯,文章的开头都讲究阐明主体,要求言简意赅,所以依稀还是能对作者的思想有个大致的了解。

扯了这么多,现在引出我的观点,就像韩寒说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却有贵贱之分。韩寒是何许人,或者这话是不是韩寒第一个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他的话比较符合国情,也符合现代人的追求。写这类书时,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立足的根本,所以依稀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追求。因此,这话来衡量此书倒也勉强有据可依。当然,无所谓贵贱之分,只是应归结为不同的观点由不同的背景经历和立足点所支撑!所以,含蓄地说,作者和我们普通百姓活的,似乎不是一个世界。

让我们来看一看着书的内容,既然我只看了目录和引言,那自然也就只有谈这些的权利,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这点似乎社科院的院长是有足够的发言权的,他们手头有研究人员提供的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统计数据,他们能够引经据典,他们的格局显然更高,阅历显然更广一句话,他们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们目光的焦距。就此而言,他们的依据、他们的立场便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阐述肯定是客观而公正的,所谓的质疑,大概顶多只能执着于所谓的权威数据而已了吧。

引言中提到了西方预测1989年中国崩溃,苏联解体后中国要离析,邓小平辞世后中国要大乱以此来描绘出西方就是个笑话。可我不禁要问,这西方究竟是谁?多少人?是否主流?有多少真正存有严谨和真意?用大家都一笑置之的笑话来论证中国的强盛与西方的愚昧,是否妥当?难道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么?

而就国内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心存疑虑的问题,简单地把一些人只认同西方模式作为典型,还藉此来引出有国际事业的人都有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的论据,是否有混淆视听,避重就轻的嫌疑?稍微受点教育的人都知道事务的两面性,美中文化观念,每种社会形态都依托时代的局限有其优点与缺点,西方固然有其好,也自然有其坏。过分的夸大某个面都只能引起误读。然而事物之间又确实存在比较性,简单通过片面的放大对手不足和强调自身的无懈可击,都是掩耳盗铃的作法。其实坦然地说,我们不需要和西方比,如果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如果人民能安静乐业,社会能和谐发展,其乐融融,谁又会分心在意西方怎么样呢?从作者的引言及后面的一些话,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似乎笔墨较多地都是在围绕西方模式的不足,中国的各种神奇数据作文章。关于百姓的生活和幸福,社会的各种现象,作者却只言片语,避而不谈。我觉得这种思路很有趣,难道这些问题不需要我们正视吗?我不会简单粗俗地用国进民退的观点来表达此类现象,但我觉得,确实需要有人来认真而慎重地正视这些问题,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考解决之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与作者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致的,作者引经据典,附带生活经历的论证也为广大爱国青年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读书,要信,也要质疑;能举一反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我坦然地表达观点,藉此汲取养分而成长,并力求自我完善。有此文,自己也颇决意外,心中点点温暖,依稀证明着自己不灭的爱国热情。

生活需要不断感悟、积累与沉淀。此文在我看来也该行至尾声了,最后,想借用最近在郎咸平博客里的话来结束,准确地记不得了,只是记得大致意思是:社会越来越冷,愤青几乎消亡,而淡定之人却越来越多。社会各阶层的人都不快乐,政府不快乐,房地产商不快乐,老百姓不快乐而他所看到的解决之法是沟通,真诚地沟通!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

我的感受

1.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有GDp情节,明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却还排在世界100位左右。所以根据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不太正确的。举个例子:2008年几内亚的人均GDp就是2万美元,而北京的人均GDp才1万美元。是不是几内亚就比北京发达?当时几内亚首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自来水,没有污水处理系统,还是疟疾频发的的地方。所以用人均GDp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就是个坑。

2.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西方的崛起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大片)。

我的思考

美国在过去30年来一直都错估了中国,以为中国会掉入他们设计好的陷阱。但是现在中国还是成了老二,所以不得不强力打压。从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和最发达国家对一个企业进行制裁可以看出美国急了。

读中国震撼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读后感(一)

中国的发展有属于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并非完美,但其总体的成功还是令那些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而西方国家本身也因此而受到了震撼。

但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仍心存疑虑,他们对这种特殊的中国模式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中国走这条道路,是死路一条。但事实上,《中国震撼》这本书告诉我们中国此刻的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

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 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

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这篇文章中,首节的不再误读自己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

与我们惯常思维不同的是,作者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

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读中国震撼读后感(二)

今天我想谈谈《中国震撼》这本书我的读书心得。

这部着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比如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崛起?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又比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这部着作,给我的又一个深刻印象是,强调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个人认为,这个见解对于深刻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部着作,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他认为,大量人口、民主体制等并不表示必然会带来经济腾飞。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而且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优越正是在于能够有效开发人口红利通过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松,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经济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设起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机制。一方面,中国逐渐放宽管制、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强大的底层动力;另一方面,强政府的政治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动员力量,确保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张教授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自信.是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当今的时代仅仅是物质丰盈已经不能满足综合国力竞争的需求。很多时候国家安全的保障仅靠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没用的,更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健康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张教授的着作为国人再一次开眼看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国人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脉搏,有利于辩证的看待自己的国家。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读中国震撼读后感(三)

去年下半年在党校轮顺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名叫《中国震撼》的课外读本。首先是作者张维为先生的经历钩起了我读一读这本书的兴趣。他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曾经做过邓小平的翻译,现在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他长期生活在外国,游历了100多个国家,接触到过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我期盼通过他的着作来解疑答惑: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中国的问题外国有没有?怎么样看待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他没有辜负我的期盼。

这部着作,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比如,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崛起?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又比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这部着作,给我的又一个深刻印象是,强调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个人认为,这个见解对于深刻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部着作,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他认为,大量人口、民主体制等并不表示必然会带来经济腾飞。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而且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优越正是在于能够有效开发人口红利通过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松,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经济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设起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机制。一方面,中国逐渐放宽管制、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强大的底层动力;另一方面,强政府的政治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动员力量,确保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三十几年中国经济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要回过头去看一看已经走过的路及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要向前看一看前进的路上会有哪些困难和风险,这一前一后一看,各种各样的议论包括质疑就随风而起,有的人的头脑里甚至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念头。对于这样的社会心态,既不必过度解读,也不能疏于引导。读一读《中国震撼》,对于我们怎么样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怎么样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怎么样认识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有好处的。

《中国震撼》读后感2000字


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 作者:陈劲松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读后感《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后感2000


中国在崛起这几天读了一本好书,是中国著名政治学者、作家张维为教授所著的《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是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现任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是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担任过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曾先后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此书便是作者在丰富的国内国外的见闻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客观、全面的的视角解读中国几十年来的飞速崛起。在此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更是一个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国震撼》一书为我们清晰而生动的诠释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疑问,让我们对自我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这几年来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不仅让很多西方国家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中国威胁论,也让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自己感到诧异。近年来,中国崛起,中国模式成为国内国际众多专家学者、政治官员甚至普通民众热议的话题。中国人自己往往不能够正视发展中的成果,始终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正如书中所说的,持有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中国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借

鉴西方模式、中国沿着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等等。此书便以独特的视角、乐观的论调、又不偏颇的方式为我们解读了中国的崛起。

这本著作当中的很多言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论调而又有力的佐证了作者开篇提到的观点,中国崛起是中国模式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本书的第一章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章节名字叫不再误读自己,便是让我们对中国的崛起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书中谈到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写的一篇对中国大城市和纽约的比较文章,让我感触很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许我们敢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敢跟日本、俄罗斯比,但对中国的城市是否能和纽约比较存在疑虑。在这篇比较文章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北京、上海并不比纽约建设的差,甚至在一些公共设施、城市规划方面尤有过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有更多体育馆、机场、地铁、公园等等现代化设施的大都市,我们在不断的赶超。或许我们该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实实在在的,是紧密联系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简单的一个例子,北京极为便利的地铁系统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书中又以提问和解答的方式为我们解决心中的疑问。巨大的城乡差距,增多的腐败问题,环境污染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等等,中国有这么多问题,怎么能算做崛起。作者为我们一一做了解答,以他全面的国际视角让我们不再一叶障目。他不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让我们认识到不仅国内有这些问题,很多发达国家也有这些问题,甚至在一些问题方面比我们更加严重。书中谈到一

个很生动的的例子,我们认为中国的房价这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国人对房价的高涨很是感慨。不过我们所没想到看到的是,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许多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实事求是的讲,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外国人已经不再当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书中所提到的板块概念令我很感兴趣。张教授认为我们做的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好。中国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超大型国家,所以我们要有板块意识。中国的发达板块在很多方面可以媲美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我们的软硬件实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张教授在书中说,中国的崛起不是普通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的超级大国的崛起,这一点让我深受震动。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大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文化体系,我们可以不受西方模式的干扰,沿着自己的轨迹走下去,我们可以发展的比其他国家更好,这一点是其他国家不可复制的。作者对国家的优势之处概括的十分精辟,他认为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有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之处,以独特的中国模式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形象说明了我在读这本书后的感受。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发展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本书我让我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在崛起,虽然它在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瑕不掩瑜,作为一个有着璀璨文明的超级大国,它将以更加超然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最近在站上图书馆读到一本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也许以我浅显的见识根本无法理解更深的内容,那就谈谈我从浅层次上看到的东西吧。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华民族秉承“和而不同”的古老理念,吸收和借鉴全世界的文明成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型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在为中国的发展而做出不懈努力,七八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还不屑一顾,认为中国永远无法成为强国,而今天,中国已给我们,给世界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张教授走访百多个国家,从多方面对比,以事实说明——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式模式的成功。这也正说明,中国多年来坚持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特色发展道路,是非常正确而又成功的!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一):民富国自强

张维为先生的《中国震撼》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对此,我深以为然。

的确,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决定了这个五千年的泱泱大国在艰难的发展道路上没有迷失自我,她在摸索中找准了新的坐标新的点。她的崛起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或许是震撼,而对于国人来说,她只是顺应自然,秉承了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已。正如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中所说,中国有着自知之明,她读懂了自我,知道自己的优劣,从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循环前进,才有了今天的全新面貌。

曾几何时,我们国家的一些知识精英,执迷于西方政治话语,希望中国能尽快融入到西方国家代表的所谓主流文明,急功近利地要把中国带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似乎只有西方民主才能救中国。事实证明,一味的追求所谓民主,而不顾民生大计,结果不是发展国家而是毁灭国家。转过头来看看,远到东欧各国的剧变、前苏联国家的分裂、南斯拉夫的解体,近到伊拉克、菲律宾的政治动乱,他们为民主转型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

管子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富国自强。中国的崛起不同于以往西方国家靠殖民、奴役、侵略、践踏的手段来获取的所谓崛起,中国的崛起是用和平方式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靠"以民为本"、"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人口多,疆域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未必代表着国家的强大。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以往中国各朝代的制度有的曾经辉煌闪耀过,但最终都化为了尘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任务,"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汲取了其它文明的一切长处为我所用而又保持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通过自己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中国这只雄鹰再次鲲鹏展翅,鹰击长空,飞向西方文明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震撼了西方所谓民主国家,震撼了整个世界。

"时来风送滕王阁",我们坚信,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将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着,在崛起的道路上她可能继续经历着磕磕碰碰,但其崛起的势头已不可阻挡,其崛起的方向已不可逆转,她必将以其独有的发展模式和成效带给世界更多的震撼!

14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刘晓妮

读《中国震撼》有感(二)

近段时间,柴静女士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风靡各大社交网站,大家争相转发,看后也都啧啧。似乎此时一切的一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借雾霾之手宣泄各种情绪。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关于纪录片的论战和探讨诸如其政治意义的话题。此时我突然想到张维为教授的一本著作《中国震撼》。这本书我曾经仔细通读过一遍。我认为当今社会问题纷繁复杂,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只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纷繁的社会。无论是柴静女士的纪录片,还是张教授的著作,都为我们剖析社会提供了一个敏锐的角度,正如哲学为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今天我想谈谈《中国震撼》这本书我的读书心得。

这部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比如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崛起?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又比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这部著作,给我的又一个深刻印象是,强调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个人认为,这个见解对于深刻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部著作,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他认为,大量人口、民主体制等并不表示必然会带来经济腾飞。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而且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优越正是在于能够有效开发人口红利——通过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松,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经济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设起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机制。一方面,中国逐渐放宽管制、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强大的底层动力;另一方面,强政府的政治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动员力量,确保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张教授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自信".是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当今的时代仅仅是物质丰盈已经不能满足综合国力竞争的需求。很多时候国家安全的保障仅靠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没用的,更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健康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张教授的著作为国人再一次"开眼看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国人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脉搏,有利于辩证的看待自己的国家。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读后感《中国震撼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震撼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