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2024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范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推荐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

(共 1495 篇)

  • 1、 范文热搜:中国哲学简史每章读后感(150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热搜:中国哲学简史每章读后感(1500字)》,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哲学简史每章读后感 篇1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所以哲学给人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

  • 2、 《时间简史(插图本)》读后感_3000字

    《时间简史(插图本)》读后感3000字

    一、物质(substance) 物质即一种存在。物质由一些基本粒子(自旋为1/2)构成。物质的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物质的绝对状态是不停运动变化的。质量和能量是描述物质状态的两个重要属性,两者皆满足广泛意义上的守恒定律,且可以互相转化。力(自旋为0,1,2的虚粒子)和波(自旋为0,1,2的实粒子)描述了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效果,自然界归纳出四种基本的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 关于物质的哲学原理是:生命是一种形态,这种存在并不永恒,但万物却共享相同的物质基础,而在物质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质能恒久不灭。 所以在共同的物质基础的轮转中,今天的我也许就是明天的你,来日化作山川草木风雷云雨也未可知。佛家云惠爱万物众生,儒家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及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思想是有着深刻道理的,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就是他身边所有人的总和,他的成长生活言行处事都深刻地受到身边的人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所以一个人应当关爱身边的人,为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即世界——爱惜自己需要理由吗?只有胸怀天下的人,才能真正的惠爱苍生万物,是谓大爱,所谓仁者无敌并不是仁者多么强大,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而是说仁者待人亲善,推己及人,没有敌人,有的只是朋友。倘若人人如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终极政治理想也就实现了——天下大同,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和谐社会,共产党说那是共产主义,从古至今无论名称说法如何变化,但民族的理想未曾变,人民纯朴地憧憬着太平安康稳定发展的好日子,但这决不只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富裕生活,而是所有手足同胞们的团结兴旺,也是这片古老土地的复兴梦想。 二、时空(time&space) 当我们跳出低维度的视角去思考这个世界,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混合的概念,时空的本质是物质的散漫态,而时间只是物质状态变迁的一种度量。时间箭头是基于热力学方向(闭合系统中的熵总是随时间增加)、心理学方向(取决于热力学方向)、宇宙学方向(方向不定,但根据人择原理,现在它与前两个方向一致)的。关于广义相对论和时空曲率的一些论证及推论让我们看到通过旋转黑洞、虫洞进行时空旅行的可能性。 关于时空的哲学原理是:时间很容易令人产生类似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错觉,其实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 时间用以在大尺度范围内统一度量和标记物质状

  • 3、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30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

    《點晴篇》

    此刻忘記孔子孟子莊子,忘記諸子百家,忘記這本《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之靈,沈睡了五千多年,集天地之精氣而醒,化身成龍, 曰:

    「人之道,生而困乏,死而虛無; 天之道,始於安身,終於透悟。」

    1

    讀書愈多,就愈意識到不用讀書那麼多

    2

    要用理性,才知道什麼情況不能用理性

    1

    有兩種情況不宜爭執是非:

    其一是當真理站在自己一邊

    其二是真理不站在自己一邊

    2

    不爭執是非,有別於不分是非

    明辨是非者智;不爭是非者慧

    把話說清楚, 然後緘默

    1

    敬是盡心把事情做透

    地位高下亦然

    能力高低亦然

    2

    仰望繁星而覺天地之大

    盡力而不強求者知命也

    1

    天地有善惡,物件有生滅

    宇宙的本體無所謂善惡

    不增不減,不生不滅

    始終如一

    2

    覺的三個階段:

    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意識到自己是天地一部分

    意識到人生如戲, 而自覺此刻在看戲

    《畫龍篇》

    1

    點晴篇採用格言體寫作,

    重感悟,不宜多作解釋。

    其他篇章除外。

    2

    古今中外, 人類追求快樂, 途徑不外有二

    其一改變環境

    其二改變心境

    改變環境, 由理智出發, 有重真理的精神,

    繼而發展出一套明辨真理的方法。

    後而衍生出以科技為主的物質文明。

    這是歷代西方哲學的重心。

    改變心境, 由感悟出發, 講求自省的精神,

    繼而發展出一套修心養性的工夫

    後而衍生出以德性為主的精神文明

    這是歷代中國哲學的重心

    2.1

    只改心境或環境,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3

    諸子百家中, 最有智識的, 我認為是墨家,

    最有慧識的, 我認為是道家.

    儒家是在兩者之間

    3.1. 慧境

    道家從心出發,思索有什麼東西煩擾心神。

    潛心發展出一套不受外在環境影響,

    也能保持心神寧定的工夫。

    3.2

    道家認為爭執是束縛之一,

    它有礙保持心神寧定。

    心解除所有束縛,就達至逍遙之心境。

    達到這逍遙至境的人,道家叫真人。

    真人的心沒有束縛,逍遙傲翔於天地間。

    3.3

    心境逍遙,善生終死,本身就很有價值。

    逍遙還隨時會錦上添花,產生工具效用。

    常處於此心境,有助思想層面上靈巧跳脫,

    甚至連在激烈的創業競爭上,也發揮著濳效。

    3.3.1

    例如,有些初創耗盡精神抄襲對手,

    攻擊對手,卻沒有多餘心力為客戶設想,

    思索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有需要的。

    結果產品不符合市場需要,倒閉收場。

    爭執令人目光短淺,錯過更優的策略;

    心境逍遙,就避過這

  • 4、 中国绅士研究读后感3000字

    《中国绅士研究》一书由张仲礼所著,绅士是我们通常对男士的称呼,指那些有礼貌、仪表不错的男士,而中国的绅士是什么样?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中国绅士研究读后感30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一起讨论。

    张仲礼所作的《中国绅士研究》可以说是该领域中的先驱者。在过去,绅士往往只是指西方的一部分地位较高的男性,但在中国,同样有这样一批与西方绅士拥有着相似正直与经济地位,却也在某些方面大不相同的人。他们或许可以被称为中的绅士。在对中国绅士的研究大多浮于表面与整体的情况下,张仲礼毅然埋头于大量数据中,在这本书里细致入微地分析了19世纪中国绅士这一特殊人群的构成,特征,变动途径,社会地位与影响等各个方面。尽管该书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为静态研究,但它仍不失为一个颇具价值的读物。

    书中第一章开宗明义,阐明了绅士的构成与特征。中国绅士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个具有某种功名的群体。一般来说,绅士的功名由一系列考试,也即正途取得。平民通过县试成为童生,童生再经过府试和院试成为生员。即使考试不通过,一个人也有希望和生员一同跻身下层绅士之列足够年长或得到皇帝恩泽的情况下,平民可能成为贡生,这同样是下层绅士的一部分。下层绅士的竞争已经足够激烈,考取童生的平民并没有多少,而能成为贡生的童生更是百一之数。不过,和成为上层绅士的难度相比,下层绅士的身份通过正途还是相对容易取得的。

    相比于下层绅士,上层绅士的名号似乎更为常见举人,与进士这两个上层绅士的主要成员,都是古代文章中的常客;但是,名号的常见并不代表取得的简单。相比起地方性的院试,考取举人的乡试显得更为正式,也更为严格:全省的考生都聚集在一起,进行残酷的竞争。严苛的竞争带来的是丰厚的收获:上层绅士的特权,还有为官的准许证。而成为进士的会试就是乡试的进化版,那些幸运儿就能成为最高等级的绅士进士的一员。

    以上通过学习与考试成为绅士的正途,是最被绅士圈内接受的一条道路。然而,有许多没有考试需要的文采,时间与幸运的人,也渴望成为绅士。怎么办呢?异途给了他们新的希望。即使不经过考试,平民也可以通过捐纳成为下层绅士的一种监生;而那些苦于没有官职的绅士们,同样可以通过捐纳来谋取一官半职。尽管地位不如正途绅士们高,但异途绅士同样是中国绅士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路径高昂的费用让富裕人家有了跻身绅士阶级的简单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获得绅士身份的过程对时间和金

  • 5、 今日简史读后感3000字范文

    《今日简史》一书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讲述了人类即将面临的三大问题,而这项问题不能由某一个国家完全解决,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本书值得我们思考。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今日简史读后感3000字范文。

    在内观训练和尤瓦尔赫拉利的世界观一文当中,我提到堪称天才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对人类历史的独特视角与他所受的内观训练以及佛家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最直接地体现在不仅贯穿《今日简史》这本书,也贯穿他的另外一本重量级著作《人类简史》当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人类在历史上的几乎所有创造,包括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现代国家、神和宗教、货币、经济制度、法律、人权和正义的观念,等等,其实都只是虚构的故事。正是这种讲虚构故事的本领,或者用赫拉利开玩笑的话说,八卦的本领,让人类的祖先,智人,具备了共同合作的能力,从而不仅在几万年前和人属的其它人种,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等的竞争当中胜出,也有了绵延至今的历史以及所有这些创造。但是在赫拉利看来,这些东西都只是人类的共同想象而已。除此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没有正义。(《人类简史》中文版第29页)。

    同样的,赫拉利指出,人类的种种感受,包括喜怒哀乐以及各种欲望和冲动,也不是什么人类独有的精神灵性,不代表什么自由意志,而只是我们的生化神经结构在成千上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用于快速运算生存和繁殖概率的机制而已(就目前的科学所知,人类的选择和创造力背后并没有什么神秘的魔法,单纯就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信号后的产物。《今日简史》第291页)。这些机制,随着生物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并且相互融合,将会被很容易解码和操纵。

    最近在微信圈里流传的一则梁东采访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尹烨的视频当中,尹烨很肯定地说,我们今天的技术可以很轻松地让人在没有任何外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性高潮。他也毫不含糊地认为意识只是一系列物质组合的结果。这个观点可以说和赫拉利的说法如出一辙。

    如果说,人类的意识和创造力不过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信号后的产物,不过是一系列物质组合,那毫无疑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的确可以让人工智能,尤其是具备了机器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完全替代人类的一切工作,并且比人类劳动力做得更加出类拔萃。

    在《今日简史》里,赫拉利举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17年12月7

  • 6、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5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500字

    曾晓梅

    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冯友兰主要依据时间顺序将先秦至民国时期中国哲学各家理论进行梳理并加以略微解读。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哲学进行本土化分析,以及分不同时段及不同社会制度对中国哲学的差别化分析。

    首先,其结合中国古代以“农”为中心的现实背景对中国哲学的总体趋向加以解释,以“农”的直觉为先的习惯解释中国哲学将直觉植入思想背景中的原由,以“农”的朴实性与自然的密切关联性解释人与自然同一的思想趋势的成因,以中国特殊的家族制度解释儒家伦理思想何以成为正统等。

    其次,其基于一种分段研究的思维,分不同时间段对中国哲学进行具体的差别化研究。以道家为例,冯友兰认为道家起源于周朝封建解体制度伊始的隐者,其将道家思想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杨朱为代表的隐者,此阶段道家的目的是避世全生,基本观点是“为我”、“重物轻生”。第二个阶段以惠施、公孙龙之后的老子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道无名,以及“反者动之道”的物极必反思想。其处世观亦意在全生避害,但由于物极必反,故强调欲刚则柔、无为、弃智。第三阶段以先秦时期的庄子为代表,其主要思想是顺乎自然本性能得到相对幸福,天人合一方能得到绝对幸福,强调物我同一。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南北朝时期的新道家(也称“玄学”)阶段,冯友兰将这个时期的道家分为主情派和主理派。主理派的代表是向秀和郭象,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庄子》的注疏当中,其主要观点是道就是无,同时以变化的思想解释“有为”和“无为”,遵循变化是无为,固守旧制是有为,强调万物没有是非差别。主情派的代表其选取的是《杨朱》及《世说新语》,主要是任我从人、率性而为的风流精神。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以时间维度进行条分缕析,阶段分明,在每次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如周朝、秦朝、魏晋南北朝等时期,冯友兰均对其社会制度先行阐释,为相关哲学思想的产生提供背景。无论是法家在秦朝的兴起,还是儒家在汉朝的独尊地位,抑或是佛教在南北朝的盛行,均非突如其来,其与不同时期统治者、民众需求息息相关。从这种分时段的差别化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社会制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乱世中国哲学的兴盛,以及不同阶段中国哲学思想的前后传承与超越。

    此外,冯友兰在分析中国哲学时,能够与西方哲学相联系,采取了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如以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 7、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3000字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3000字

    墨为

    我在阅读《中国式离婚》的过程中,三次落泪。故事里面很多细节能够触及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小说中写了三个家庭对于婚姻出现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爱情、婚姻更开明更深刻的认识。

    林晓枫父母的婚姻应该是幸福的婚姻。但是,在这幸福婚姻的背后暗藏着林晓枫母亲以其博大的胸襟和强大的包容力,才换来了林晓枫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林晓枫直到母亲去世都不知道自己是父亲和小三生的孩子。

    当他听父亲讲了她的身世,她对婚姻是否能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责备呢?当她明白婚姻的真相时,为时已晚,她和宋建平之间的爱情早已被彼此的误会和相互的伤害销蚀得无影无踪。

    应该说林晓枫的母亲是一个非凡的女性。她能把自己丈夫和小三生的孩子接过来自己抚养,以保全自己的婚姻,并能视林晓枫如己出,这不是一个普通女人可以做到的。

    她是她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离婚的人会被人歧视,尤其是女人离婚,更是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寡妇门前是非多”,大多数女人都会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的家庭和婚姻。

    到了林晓枫和宋建平这一代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认为离婚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整个社会对于离婚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宽容。

    小说中,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对婚姻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认为对婚姻的背叛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心的背叛;第二种是身体的背叛;第三种是身心的背叛。

    关于心的背叛。

    在宋建平对林晓枫出现审美疲劳后拒绝与林晓枫过夫妻生活,声称自己“不行”。林晓枫要他拿医院的证明,证明他性无能。

    刘东北为了试探宋建平是否真的有病,让他观看游泳池边穿泳衣的美女,结果发现宋建平用浴巾遮住了下身失控的部位。这一切刘东北都看在眼里,说:“你完了,哥。”

    宋建平为自己辩护说:“其实我做什么了?我什么都没做,我问心无愧,我无可指责。不错,我是有妇之夫,我没有再爱别人的权利,但是不爱你的权利我还是有的吧,谁规定只要是夫妻我就必须爱你,谁规定了?”

    刘东北问宋建平:“那你怕什么?”言外之意是,你为什么不能离婚?宋建平对于为什么不能和林晓峰离婚没有深想过。

    刘东北一针见血地说:“因为你的心已经背叛了她。人们通常情况下,更在意身体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对于心的背叛往往忽略不计。但我要说,心的背叛严重程度远在身体的背叛之上。一夜之欢算得了什么?谁能保证

  • 8、 《城乡中国(上)》读后感3000字

    《城乡中国(上)》读后感3000字

    【一句话摘要】:我国出现“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的现象是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土地出让受行政力量主导所导致的。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国有化、土地市场化、自由流动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在《城乡中国(上)》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所谓“城市化”就是人口流入城市就业、定居,相应地就有城市户籍人口占比、二三产业占比、建设用地占比等等的数据来衡量一个城市的成长程度。从我的角度看来,作为普通市民,关注城市化就是关注城市发展是否让城镇居民、让农民的生活状况变得更好。我在《城乡中国(上)》里面看到两个大的主题:一个是中国工业化过于超前,服务业却停滞不前,中国急需转型升级。二是行政主导的城市化在推动国家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牺牲了部分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利益。失地农民补偿不足,城市居民望着房价高歌猛进却无可奈何。背后的原因涉及到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国家重工政策、改革开放等等一系列制度、政策的推行。那些遥远的国家大事,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先从农民工说起。为什么还要考虑农民工的生活状况?那是因为城市化离不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城市里的服务业、制造业对用人有大量的需求。农民工也愿意进城务工获得更高的收入。作者在书中提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就是“经济密度高于人口密度”,哪里投资多,哪里就会有产生用工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工作。城市在人口聚集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基建,交通更发达,商业医疗教育配套更加丰富,然后又会引发新一轮的人口集聚。因此,人口的自由流动对城市化有极大的意义。从一年一度的“春运”就看出来人口流动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规模是多么地庞大。如果说春运的概念还是太过抽象,那么可以想象一下,当有一天街边的煎饼果子摊位撤走了,去餐厅发现服务员的人影都没有,就连周末来帮你搞卫生的清洁阿姨都联系不上了,相信你会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之前看过某篇报道提到说低端服务业人口和高端服务业(医疗、金融等)的人口比重是5:1,接近这样的比例才能使城市运作正常。整个大城市就如同生态系统一样,虽然收入、社会地位会去区分高端和低端的职业,但对于维持正常生活来说,低端服务人口如何蜜蜂、真菌是必不可少。因此,刺激农民工进城并保障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其次,没有大量的农民工,中国就无法成为世界工厂。

  • 9、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樱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然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腾飞,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今日中国的振兴,似乎都已经无声地向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向世界证明成功的管理并不是专属于西方,成功的理念更不是只有一种。

    日本的迅速腾飞让世人知道了日式管理,而中国现在正处于振兴期,中国式管理将如何自处?我们一直强调见贤思齐,而贤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于是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而这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发展?现实似乎给出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案,国外屡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当移植到中国时,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错了还是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而《中国式管理》恰是给我们点亮了一个火把,让我们看清身边懵懂的表象,它将植于中国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给世人,让我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小团体

    日本人的小团体让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集团主义,而中国的小团体则可能让人们联想到本位主义、朋党之争和内耗。那究竟是小团体错了,还是中国人错了,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我看来谁都没错,我不赞成将人和小团体隔离开,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中国人的小团体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友谊代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少年时的玩伴、青年时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小的生活环境,没必要舍弃。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人的小团体也可以是工作的润滑剂,它利于工作顺利地开展,特别是有新的变革政策时,往往先通过自己的小团体来推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日本同样也存在着小团体,否则便不会出现团队精神,只不过日本把小团体划归到整个公司,而中国则是出现了内耗和挖墙角。小团体本身并不是什么缺陷,与

  • 10、 《美国陷阱》读后感3000字-重构新秩序,中国要面对的陷阱

    原先听到《美国陷阱》这个书名,以为是一本小说。后来媒体的热度上来了,而且在任正非的办公桌上也放着一本,搜了下发现评分不低,便开始了阅读。

    开始阅读之前,原以为这是一本论述性的书,介绍什么是美国陷阱。然而才看了引言和第一章,便很难平复心中的惊愕和怒气了,通过作者的亲身遭遇揭露了陷阱的面貌。原来,天底下还有这等毫无王法之事,完全超乎常识和我的理解。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步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全貌,对事件各方都有了更冷静的思考。看完之后,也只能无奈地一声叹息: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就是按照这个套路运转的吧。

    就整个事件而已,阿尔斯通通过行贿获取订单的做法本身就触犯了法律,有错在先,受到惩罚是无可厚非的。虽说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找中间人是一条很正常的潜规则,哪怕后来收购艾尔斯通能源业务的通用电气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为自己辩护的借口。阿尔斯通被发现违法之后,并未积极解决问题,反而持拖延态度,这本是罪上加罪。所以,阿尔斯通现在的下场,完全是由于自作死。

    然而,作者在整个事件中,从一开始的参与者,变成后面的受害者,成为美国的棋子以及阿尔斯通的弃子。四年多的司法审判,包括两年时间的牢狱之灾,可以说其遭遇是非常不幸的。不过,就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参与阿尔斯通行贿事件,虽然不是重要角色,但以连带和明知违法却不作为的角度来看,作者受到法律的制裁是理所应当的。只是,由于作者在整个事件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审判者,更是人质和谈判的筹码,这就导致了他后面各种各样本不该受的凄惨遭遇。这里插一句,书中作者并未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明确的认罪表达,而更多地是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发声,痛骂阿尔斯通和美国政府,以及参与此事件的所有人。

    所以,整个事件里,作者只是个小角色,真正的大戏是通用电气对阿尔斯通的收购,而这出戏的编剧是美国司法部以及背后的美国意志。很多人认为西方的司法体系很成熟,起码比国内成熟,这算是一个事实。但是,即使再成熟的法律体系,如果从内部出现漏洞,也无法完全保证其公正性。比方说,司法人员为了达成某个利于自己利益团体的目的,可以掩盖一些证据,放大另一些证据,甚至篡改证据,然后裹挟着公正、正义的外衣来施行审判。整个阿尔斯通事件中,美国司法体系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为了完成通用电气对阿尔斯通能源业务的收购,美国在机场拘捕作者,并给予额外的莫须有罪名。而且,通用电气在案件进展过程中可以翻阅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2-12-16

  • 2019-10-29

  • 2023-01-01

  • 2023-01-10

  • 2019-09-25

  • 2023-01-1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23-05-02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0-09

  • 2019-11-12

  • 2019-09-25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2024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教您怎么写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