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 > 地图 >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2024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范文大全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相关栏目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热门栏目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推荐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

(共 9305 篇)

  • 1、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3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300字

    读完这本书,像是一场无边无际的漫步,仿佛只是轻轻走过2000年,不带任何情绪的,仿佛从”我是一个智人“的立场中抽离出来,带着上帝视角,去看这个族群的何去何从。当读到”自由意志“被取消的时候,大当读到算法终将取代我而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并没有升起任何的情绪或愤怒,只是静静地思索着,是这样的逻辑。浑然不觉,这个逻辑,与”我”的命运有何关系。这是一种更为有趣的体验和矛盾,作者也是智人,而以超脱清晰的冷静,展开智人的命运。或在书页间,让我偶然觉得,必须学习生物科技,必须学习算法,才能登上这个时代的末班车。却又只是继续翻动这本书,坐下来写完这篇文章,这是此时此刻此地,并无多少意义的“自由意志”做出了一个表达的选择,仅此而已。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书,有的书读完当下就能用,有的书常读常新能塑造三观,而《未来简史》这本书,由于太宏大,你很难给他找到一个具体的,可以用的场景,你也很难说,他对一个人的三观或者生命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事实上,这样大而无当的书籍主题,反而会让人陷入一种更深层次的迷茫——既然人都没有意义了,那么,我当下的生活和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一切都是虚构和想象,那我到底还在玩儿什么呢?甚至,读完这本书,你想要拼命想要干得更好的动力,反而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面对深邃庞大的思想,完全无法找到自己与它的链接所在,既无法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又无法再这个思想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意义,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常常在阅读完这样的作品后,涌起。

    2016年冬天,我读完《人类简史》,震撼和痛苦并行了一个月,这种感受,当初是觉得一切都是假的,做一家大公司,混得很牛逼,也不过是“讲个故事”而已。在过去这一年中,幸好痛苦的时候也没停下做事,一步步走得坚实,开始在更为现实的生活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便不再感到迷茫。面对这样宏大的思想体系和故事,有了更强大的定力,更清晰远瞻的心。今天,我读完《未来简史》,有了怅然若失不知所终的十分钟,有了想立刻买张机票飞去硅谷实验室的十分钟,然后,有了坐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这篇文章的,100分钟。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和最后的致谢部分,都把感谢送给了他的导师:satya narayan goenka。 “感谢我的老师萨蒂亚·纳拉杨·戈恩卡,他教导我内观禅修(vipassana medi

  • 2、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8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800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刚读罢《人类简史》,即读此书,起初觉着老生常谈,不免怀疑赫拉利江郎才尽。然而,往后读之,则渐入佳境,先是越来越认同,接着越来越欣赏,终于越来越拜服于赫拉利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见地角度。全书先是梳理了智人一路来攻克的困难,接着提出了我们面临的值得我们重视的,新的,宏大议题:具有“神性”的人类,该构筑怎样的未来?而未来终究是人类的进化还是终结,唱了几个世纪主旋律的人文主义,是否终将被数据主义无情地替代?这关系到我们今天视之为常识的自由,平等,人本等概念的彻底瓦解。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继承《人类简史》的风格,赫拉利总能从极其宏观的角度看待历史和趋势,旁征博引,利用一切可用的人类知识储备,尽可能清晰而自洽地构建出他的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借用人类所聚积的“他山之石”,赫拉利能够做到不囿于既有的认知框架,在合理的范围内,野心勃勃地天马行空。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观点看似荒奇,却仍有道理。难怪他被称为“怪才”。在他之前,历史从未如此宏大而有意义。 然而,作为智人,我对于赫拉利提出的可能的未来并不感到开心,这或许是我的生物算法本能,也可能是我长期浸润在人文主义思潮下的结果。这一点相信赫拉利也未能免俗吧?所以他在书尾不无希望地提到,这些可能的未来和预见,并不是定然的——我们能够预见未来,也能够据此改编未来。正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预言到资本主义的致命问题,反而催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经济学,从而挽救了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智人,眼下仍大有可为!书中这种悲观的世界观和积极方法论的结合,像极了佛教,可能这是作者学习禅修的影响吧! 宏观的视野决定了宏观的态度,宏观的态度决定了宏观的见解。虽然我也不是全然认同赫拉利的观点,但总结此书,我想到虞世南《蝉》中的一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3、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6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600字

    尤瓦尔的风格是,当他想去讲述一件事,往往会去回溯历史,可能因为本身是历史学家,但这样的好处是,娓娓道来的不带偏见的文字让读者能从中领悟到自己想要的。正如他所说的,历史的意义在于,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

    正如,现在小部分的不婚主义往往不被现实社会接受,但如果我们回溯历史,发现婚姻主义是人类因为养育幼儿的哺乳期非常长,从生下一个小孩到养育到他能自给自足往往需要十几年,那么从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经历的雌性来说,自己养育的代价太大,于是用这种制度来让双方共同承担养育责任。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当时社会的组成等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现在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不以繁衍为目的不婚主义为什么就不行呢?可能这里很多人会谈到家庭,父母,可能社会思想还没开放到让小部分人不以繁衍为目的来到这个世界吧。如果无后为大是原始社会需要人力而有的观点,那么现在显然不适合这个观点了吧。

    这本书从古到今讲述了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议题。

    从农业社会的饥荒,到发现新大陆之后的流行病(从旧大路带去新大陆的病菌曾让几亿人直接死去),以及民族的独立战争,都曾是带走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而在现在社会以上这些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解决,人类的发展变成了追求不死、快乐、神性(借助生物机器让人类变的更大强大)。

    从精神层面,人类也从神创造世人到人创造世界,过去人们的各种行为受限于宗教制度,国家制度,制度之外的事,极少有人敢做,而现在人们所做的决定更多是问问自己的内心的喜怒哀乐(人文主义)。虽然人文主义也有不同的教派,但总体上讲人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权。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肯定会淘汰掉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将无法再为社会做任何贡献,即“无用主义”。

    本书的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算法主义和数据主义。前者的观点即人类的情感、心灵都是由生物算法来控制,比如:当我们想去做一件事,是因为从身体层面到精神层面这种愉悦性的指导,而这种愉悦性是由人脑这些有序的神经传递所指引。换言之,只要能掌握这些有序的算法,就能从外部创造这种愉悦性。比如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这种人类行为一旦得出是由算法来指引,那么创造有意识的有想法能自主行动的机器人将只是时间问题。

    而数据主义则指出,人类的发展可以从数据算法的速度来解释,远古社会,信息量小,这时候由少数的几个人决策,能快速做出很多决定有利于当时的发展。而随着

  • 4、 性文化简史 读后感(3)篇
    性文化简史 读后感 第(1)篇

    即便是是今天,中国人对于性这个词,以及其衍生出来的种种,往往是避而不谈的。但奇怪的是,我们在交谈的时候,又很难离得开性文化的词语,例如tmd,xx等等。一方面忌讳它的存在,一方面它又无所不在。中国社会在这方面经过千年礼法传统的束缚,也是是时候多考虑一下面对了。面对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对性的进一步解放,更需要的反而是一种理解。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面对,作者也算是博古通今、中西结合,以时间为顺序来介绍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性文化。在读的时候,工业化之前的性文化,觉得是有趣;到了现代的部分,带来的更多的就是思考了。对性解放与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每个人都是不同且独特的,对于性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是不是可以承认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其个人的隐私与权利?在愈加科技化、更加性自由的时代,这种将性生活归于隐私,没有标准的约束的话,会不会导致向作者所说的无性社会?n最近看了一篇关于美国年轻人性生活的调查报告。该调查发现20到30岁之间的美国年轻人的性生活比率大幅下降。调查者认为这只是因女性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负担的加重以及科技对个人黏稠度的增强所造成的阶段性现象,并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如果结合这本书的观点来看,为了生殖而产生的性行为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在科技加身下,人类的繁衍完全可以脱离性行为。“人们已经不能从性生活中得到温暖了;尽管人们寻求这各种各样的性刺激,其本质上还是手淫、还是自渎。”从短裙到比基尼、从“沙岩”到“天体俱乐部”、从“花花公子”杂志到网络色情,性已经是那么唾手可得,这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是家庭的消逝、是创造力的降低,还是更加和谐的社会?n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不虚此读了,这本书还是开阔了我的眼界。至于读完后,我对这方面的看法,还是接近法国米歇尔·福柯所说的:人们对于性的看法,都是文化的选择和社会的控制。我们不能脱离文化和社会而单单谈性。在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在借鉴西方对于性的论点时,也需要加入一些中国文化自己的见解。

    性文化简史 读后感 第(2)篇

    在这个谈性色变的传统文化里,性是拿不上台面的话题,如今性解放和性自由正在以疯狂的方式蔓延,很难去分辨到底保守和自由哪种方式更好。性文化由远古时的性崇拜,到中世纪漫长的性压抑,再到如今的性革命,性自由与性压抑作为观念形态的表达如同潮汐运动,在自由污压抑间不断寻求平

  • 5、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20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2000字

    生命律动,是过去我的一点思考,读完未来简史,想法在不断撞击,出人意料的平静。

    远古时代的众多部落里,总会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善于观察、记录和思考,通过思考与预测的不断被应验,他们的认知慢慢形成,巫师群体随之出现,懵懂之间,他们知道了这些信息知识于他们的重要性,可能就是出于此种原因,这些认知被人为包裹了神秘外衣后出现在众人面前,人们臣服了。历史滚滚向前,信息知识不断易手于皇室、教会、权贵之间,除了“他”感觉到危险的时期,即纷争战乱时期,我称其为信息知识大迸裂期。比如: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学逐步走向民间,而后,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帷幕被徐徐拉开。比如: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开启。诸如此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些来对比来研究一番。写到这,突然有一瞬感到知识具有了生命,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延续而不是跟着旧有的权贵一同毁灭(这感觉,稍加推敲后好像又消失不见了)。同时,又有大形势下的小现象,比如张良得《太公兵法》的故事、刘伯温山中获得四卷奇书的故事……,等等,然后,他们都成就了伟业。来到这里,感觉这些故事除了表面告诉我们的外,是有隐晦而深刻的寓意想要表达给我们的,是际遇还是必然?是荣耀还是群体的受难?是我们信息知识的富足还是贫瘠?

    因为信息知识如此重要,凡是率先掌握了的人便不大愿和别人分享,以致最关键的往往就被留在了少数人手里,然后是一层一层的被保留甚至被涂改后的与众见面。古时如此,现实若何?有这么一句话:过去将会成为未来,你做过的事情将会成为将来要做的事情,太阳下面没有什么东西是全新的。大家又作何感想呢?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依旧是看不到一个事物的完整信息知识的或者是最有价值的那部分信息的。由此,也招致了,在有思维能力的参与者的情况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和曲解的,另外,这些曲解了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情况,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最终,这些错误曲解的“小插曲”都会被客观存在冷静地扭回来,在这期间对大部分人是灾难,对小部分人是机遇,这也就是索罗斯所一直秉承的“相关反射理论”吧。所以,在大量获取信息知识之后的去伪存真和向内探寻才是正确之路吧?这又

  • 6、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1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100字

    读完《人类简史》几个月后再来读这本《未来简史》,关于上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不出意外的已经忘的差不多了,但是这本书的前面几章概括性的诉说了《人类简史》的主要观点,使我可以顺利的进入这本《未来简史》的阅读中去。《人类简史》是对人类过去几万年历史的本质规律的把握,而《未来简史》简史则是对这一规律根据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近几十年以来,人类已经逐步攻克曾威胁人类生存的饥荒、瘟疫和战争,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相较于过去,在这个时代,人类永恒的主题“永生、幸福和神圣”更加接近于现实,智人也向着变成“智神”不断前进。作者认为,智人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宰而其他动物没有,在于智人的“互联主观”。想象一件并不存在的事情,并通过交流使大家都相信这件事,智人就可以相对于其他动物可以更高效、更大规模的交流与合作。宗教、金钱、国家、公司等等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莫不是我们共同想象中的主观现实,当然,还包括更高级的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意识形态,科技不能赋予这个社会意义,智人必须找出一种能赋予这个社会意义的事物。在远古采集时代,人类相信的是万物皆有灵性的泛灵论,在农业时代,人类通过信仰宗教来得到这个世界的解释,在近现代,智人则选择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必须从自己的内心体验找出意义,为这个世界创造意义,人文主义已经实际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宗教。它认为,每个人都是一种不同的体验,每个人都有其只有意志。但是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只不过是生物算法而已,我们与其他动物没有不同,只是遵从的算法略有差别而已。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还是民主与自由,都只不过是我们的大脑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已。与其说我们相信自己有了自由意志,是我的意志决定了我这样去做,还不如说是做这件事的过程使我产生了自由意志。而科学已经比我自己更加准确的认识我本身,当前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科技已经开始逐步超越了人类的智能,并且人类引以为傲的自由意志也可以被各种算法准确判断,并且超过人类自己。至此,人类已经开始了第二次认知革命,在这次革命中,大部分人将沦落为无用的人类,而只有少数精英人类能随着这次革命得到升级,化身为智神,至此,人类的分化将超越阶级的范畴。

    未来是什么,我们谁也不确定,是作者笔下的科技人文主义当道还是数据主义的天下,对于未来的世界,我们

  • 7、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4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400字

    读完《未来简史》的确不如《人类简史》一样醍醐灌顶,从目录来看延伸了许多第一本书的观念,但认真读完便发现赫拉利将这些观念贯通,形成了自己对人类演变发展的一种诠释。 个人觉得,利用“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脉络。前半部分解释了,宗教即制度,与其说宗教间的优劣,不如说哪个制度学习吸收并拥有了更先进的科技。更为准确地说,从狩猎采集社会(尊重万物平等)的泛灵论,到后来的有神论,再由尼采口中“上帝已死”迈入人文主义,其实人类对于宗教这一虚构力量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其诞生的意义——更好地组织联合人类。 紧接着,由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分裂:进化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自由人文主义。结果是如何呢?一、由纳粹为首的进化人文主义,因为二战的失败,人们杜绝了这种意识形态;二、由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原因,得益于发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因此资本主义消灭了“零和博弈”,以“把饼做大”的方式用更大的利益来掩盖眼前的矛盾。无疑,这种思想更符合资源过剩的这个时代;三、科技与政治制度的速度进展不匹配,科技飞速发展而政治制度却在格局上甚至越做越小、谨小慎微、约束也越来越大,导致苏联与美国的冷战中,一种以分散数据处理的形式(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胜过了集中数据处理形式。 因此,这种资本主义为主导思想的自由主义占据了西方世界,也不难理解中国这种“进化的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难入其眼。关于西方的意识形态在选择自由主义后为何还保留圣经(充当人类伦理的论据)我们不过多拓展,但我们发现所谓宗教,国家、公司,这都是虚构的力量。正如美国总统就任时对着《圣经》宣誓一样,我们暂且不论他是否真心地认同,但不可否认这种仪式只是为了“服众”。而反观中国,被称为丧失信仰的国度,的的确确因此跑得更快了,但却催生了多少享乐主义的利己无神论者。 该书后半部分,先从意识的解释开始谈及未来人类的发展。简而言之:为了避免大脑主观体验的死机,延伸出意识。也从现代科技角度分析意识与自由,就像所谓的dna一样是作为实物客观存在的!人类对于实物的自由选择,其实是根据自身基因及外部环境的综合因素,得出一个指示,这就是大脑的算法。所谓的自由,其实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是确定的! 另外一方面,由此不得不惊恐,就如同幸福这一感觉一样,随着科技的提升我们可以利用外力来改变这一客观物体来改变我们的幸福感。同样

  • 8、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2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200字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谢顿在上,如果向人群昭示未来,未来也许会被改变。 本书首先阐述了压迫人类多年的疾病,饥饿和战争的三座大山正在被征服,虽然局部地区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一切正在变得可控。那么,征服了三座大山之后的人类会何去何从?得到一切的皇帝常常在追求长生不老,因为这是人性使然,人类的目标将是追求永生与幸福,幸福是当下的饱满度,永生是享受一切美好的长度,人类将从控制自然向控制自己过渡,然而,相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在人类控制自己的过程中增大而不是减少,高阶层的人们将会更快的得到可以将智人升级为智神的机会和方式。现在,历史的车轮已经砺砺前行,不可阻挡,不会回头。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作者从动物开始讲起,如果想知道一个族群的未来,首先要知道一个族群的过去。人类与动物区别是什么?何以会在食物链占上如此特别的位置,仿佛睥睨一切? 最初,万物皆有灵,人类将自己与世界融为一体,动物会说话,树木会说话,石头也会说话,人类在与一切进行沟通。但随着农业时代的来临,自然物变成了所有物,物失去了灵性,人类宣称自己是唯一有意识的灵性之物。然而,作者认为动物也会观察,猜测,判定,绝望,与其说人类依靠意识登上了顶峰,倒不如说人类拥有的广泛合作力超越了自然力。人类是需要为行为赋予意义的物种,在此之上形成了共同的意义之网——神,共产主义信仰,国家信誉支撑下的货币体系等等。大网将个体与个体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了足以成就伟业的合力。当人力受到科技力的加持后,神也被人类抛弃了,人类成为了站在宇宙中最孤寂的身影,不再问自然问神明,开始问自身,于是人文主义诞生并兴盛至今,但科技力也将是人文主义的掘墓人。当基因和计算机科学交互发展,人类的灵魂似乎已无处容身,剩下的是编码序列,电化学反应,算法等等被分割的部分,我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人工智能的崛起在挑战人类个体的存在价值。当我只剩下脑回路中的电流,当有一天这些电流变得可控,那么我是谁?如果我不再是我,人文主义的根基将不复存在。 数据主义已经崛起,奇点临近。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只是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最终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大数据面前,集中处理已不足以应付,于是资本主义的分散处理方式取得了胜利。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数据的历史,从增加处理器(人)的数量开始,到增加处理器(工种)的种类,然后是连接(商贸),现在是连接的自由度(互

  • 9、 《未来简史》读后感:历史只有因果,从无正义

    历史只有因果,从无正义

    ——《未来简史》读后感

    女赵伟

    7万年前,认知革命使信奉泛灵论的智人学会了更广泛的合作,取得了超越其他人类及动物物种的关键优势;

    到了1.2万年前,农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随着文字和金钱的出现,实现了更大规模的合作,信仰转向有神论宗教;

    500年前,科学革命进程中,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开始用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能力,人文主义宗教接过有神论宗教的大旗,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自由人文主义重视个人自由,典型代表,卢梭的说法“在内心深处,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么,只需请教自己。我觉得好,就是好,我觉得坏,就是坏”。当心中有困惑时,要探索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顺心而为,而不是求助于神父或《圣经》。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尼采

    在鼓吹个人自由的同时,无可避免地,生而本就是群居的人类,更容易陷入孤独的包围。我们就像海洋中的鲸鱼,每只鲸鱼都靠发出自己独特的声波寻找伙伴,只有在相同频段的鲸鱼才能接收到声波,如果不幸地,不能引发共鸣,便只能独自徜徉于海中。在诺大的城市与国度,走在人来人往的繁华街道,孤独感总是轻易就能袭来。你自认为充盈而独特的内心,需要一个和你同等频段的发泄口,去分享、去沟通、去排解、去引发共鸣,你的独特需要共鸣。

    这时,社交媒体出现了。可以畅所欲言你的所思所想,可以尽情分享你的生活点滴;“展示个性、引发共鸣”忽然成了一件没那么难的事,久而久之,我们成了巨型全球网络中的一部分,沉溺其中而不能逃脱,若忽然抽身而出,带来的无疑是巨大的空虚和失措。

    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背后的算法透过你所发布的照片、文字、你的点赞,清晰统计出你的喜好并能正确预测你的决策——算法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一切都是基于我们亲手奉上的数据信息。

    得益于生物科技的发展,人类内心的感觉也只是一种生物算法,在你感觉到自己做某项决定前,大脑已经启动了只是人类决定的神经。而这个发现,彻底颠覆了人文主义的立足点:人的直觉、情绪及想法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感觉”到欲望,再据以行事;于此,数据主义宗教在碾压人文主义宗教的同时,“算法”将“人”请下了神坛。

    随着计算机算法的不断深入、生物科技的不断突破,在战胜了瘟疫、饥荒、战争之后,人类可能转向追求战胜死亡、幸福快乐、化身为神;于是在整体向好的趋势下,极少数精英阶层主导着并实现了向神人的飞跃,从此与智人划清的不只是认

  • 10、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一)

    呆宝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过节期间,我把《未来简史》全部看完了。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我自己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样的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像是"养老金".年少时花时间存上一笔知识,然后上班之后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就像我们的养老金一样,不够了……

    《未来简史》中说,我们这代人会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而人们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吗?

    以前我们60岁退休,过个10年左右就安息了;现在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过。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活到120岁的人类,而是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中,将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我拨指一算,糟糕,20年之后,我才50岁。如果那个时候我失业了怎么办?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5-24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6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大全,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2024,更多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