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 > 地图 >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2024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范文大全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相关栏目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热门栏目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推荐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

(共 1970 篇)

  • 1、 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3)篇
    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 第(1)篇

    这本书算是19种哲学思考和讨论方法(套路)的简介,灵感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论题篇》,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方法告诉大家:没有永恒的真理,独立思考才是王道。该不该相信权威?作者把权威的产生过程告诉你了,你自己判断。观察很重要,那眼见就为实吗?作者把对比、比较、数据、引用、断章取义、曲解等常用套路展示了一遍,你自己下结论。怎么分析线索?作者讲了两个故事,从中你一定可以明白点什么。怎么研究一件事发生的原因?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个由目的因、动力因、形式因、质料因四部分组成的体系,还有两个案例——寻找罗马的衰落原因和产褥热的原因,结论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原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最为有利的那些原因。怎么看待举例这个方法?用反例、预言、推理等去证实它或者驳倒它。怎么下一个定义?收集事例、比较、分类再分类,找到互相关联的概念。形象生动有画面感也是哲学常用的讨论方法之一。哲学家们还常常使用重新组合、照搬反转等技巧来反驳别人的画面感描述。哲学家们怎么收纳整理自己的思想?看完那些古老原始的方法,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数字化时代。哲学家最爱用的逻辑思考方法,作者简化为三个圈,确实比较好懂。第欧根尼创立了犬儒主义学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挑衅,一种特立独行。此人算是审丑网红的鼻祖了。思想实验是创造力的产物,但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都是建构在他人的成果之上。我们需要使用反转、代入、逆向思维等方式来转换看世界的角度。作者在论证中首次使用了《庄子.秋水》,颇为意外。还有模仿、戏拟、重复等方法的使用,逃不开的神谕,为了获得灵感而发明表格组合法的拉蒙吕尔,苏格拉底的慷慨赴死,都融入了故事里,读来令人印象深刻。人类果然最喜欢听故事。《结语》里的一段话很感人,摘录如下:事实的真相比人们的想象力更为丰富。没有什么比认为自己的哲学观点是智慧的最终成果更不符合哲学精神了。在探求真理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著名的章节中写的那样:“一方面,没有人能完全地达到真理;另一方面,没有人的努力是错误的。”我们必须乐于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有勇气独立思考。哲学的思辨性真是让人着迷。

    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 第(2)篇

    浅显易懂的哲学小知识。以下几点印象深刻: 

    1.关于权威: 一个人如果出于对权威的热爱而接受了某个错误的看法,

  • 2、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105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0500字

    哲学探索:世界观(两个派系、四个派别、十六个种类)作者:李溪贵

    世界观,也称为“宇宙观”,它是哲学学说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看法。人们在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过程当中,把感觉结果经过人的大脑的逻辑(数理逻辑和物理逻辑)思维、进行去伪存真,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得到感受结果,形成人们的世界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不论他是属于唯心主义派系,还是属于唯物主义派系,都最终来自于自己的“主观”,取决于自己所相信和拥有的世界观。这就是:哲学中的世界观存在着两个派系,四个派别,十六个种类的世界观。

    这十六种世界观之间存在着的差别在人的“主观”之中是比较难以区别的。这就是产生“诡辩”的秘密源泉。因此说:把“诡辩”仅仅归罪于“辩证法”是最为愚蠢的,更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必须对这十六种世界观进行认真的甄别和区分。

    第一节 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任何一个人,在一生中随着认识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其世界观是会随之发生变化的。探索研究不同的“物质构成体”,由于受到实践认识的局限性的制约,往往会形成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等各种观点。这就是说:在人类还没有真正认知和掌握客观世界之前,就没有一个人是一个纯粹的唯心主义者,也没有一个人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这就是自古希腊哲学形成后,人们将哲学叫做“爱智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与“客观世界是可知和不可知的问题”。

    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来自于人们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之本源问题的认知和争论。承认“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是区分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的唯一标志。

    “物质第一性”是唯物主义哲学派系的基本观点,“意识第一性”是唯心主义哲学派系的基本观点。它们都是以自我的“意识存在”为基准进行争辩的。唯物主义哲学派系认为:物质世界在自我的“意识存在”产生以前就存在着;而唯心主义哲学派系认为:物质世界在“上帝”或自我的“意识存在”产生之后,是人类感知到了物质世界的存在而存在。

    这就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两大世界观派系。客观唯心主义坚持“有神论”,主观唯心主义坚持“唯意志论”;唯物主义反对“有神论”,反对“唯意志论”,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二、客

  • 3、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10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000字

    本书梳理了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史。

    苏格拉底。怀疑是真理之光。

    基督教与欧洲皇室的相爱相杀

    新教与天主教的差异。马丁路德

    基督教迫害异端导致的中世纪哲学家被迫害

    理性主义:用公理演绎推断世界

    经验主义:用归纳总结世界

    牛顿的惊为天人促进了机械论和决定论的虚假繁荣

    休谟大人用怀疑论干掉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因为理性主义独断而因果律与自由意志矛盾。虚无主义导致世界不可知令人崩溃

    康德用物自体和先天认识形式解决了休谟的问题。153cm的哲学巨人。高级宅男

    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形而上学的巅峰。辩证唯物主义是其分支

    叔本华:生命意志。终于开始研究人的欲望了。接地气

    尼采:权力意志。强调竞争。胜者为王。与现实更近了

    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先驱。“越是生活痛苦的人越关心个人幸福”。指出自由意志与形而上学的矛盾

    达尔文:进化论肯定了叔本华和尼采。进一步缩减了上帝的权力范围

    罗素:老色鬼有abcdefghijk个情人。。活了98岁。“支持人生的三种感情。爱情。知识。苦难的同情”

    维特根斯坦:哲学史上最最高富帅天才。逻辑实证主义干掉了哲学用理性解释世界的可能。罗素的学生

    实用主义:最最接地气的哲学。简直就是世俗的标准。来自美国

    波普尔:可证伪的才是好理论。不可证伪的都是废话。科学是用理性主义为基础。以实用主义为原则挑选出的可证伪的理论。科学是好理论。还用你说。。

    萨特与加缪: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自由越大责任越大。尼采说上帝已死。精神危机开始。加缪说人生的意义在山顶。但是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咋推都到不了顶。需要虚假的目标哄骗自己。哄骗了就开心了。

    最终的结论:是经过这几千年众多绝顶聪明的天才的前仆后继。得出绝对真理不存在。形而上学不可能有结果的结论。。虽然很悲观虚无。也算了却我一桩心事。。我这破脑袋也就不用去瞎想了。

    作者说得好。世上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指导一切的最高真理。。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有的话那就岂不是大家都照葫芦画瓢了。理性完不成这项工作。只有宗教能。。抛弃追求最高真理和人生意义的幻想。。好好工作吧。。定下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完成才是正道。既有利于身心愉悦又有利于社会和谐。。

    每当觉得生活无聊的时候。要一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三者皆否。。那还不好好努力~

    尼采的超人目标+实用主义才是王道

  • 4、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7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700字

    前段时间很是迷茫,完全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算不负此生,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去做什么。整日整日只为一点点的德育分奔波忙碌,却在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回想起来这一切,仿佛毫无意义。我想知道我在为何而努力,却始终找不到这个意义。这段时间也有些心乱。不知道是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与他们联系日渐少了,我却不想失去。

    所以想寻找一个可以通用的人生意义来指导我的努力,想摆脱这种迷茫,所以想了解哲学。这本书看到最后,却发现并没有这样的人生意义。参差多态才是世界该有的模样,每个人都会有专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可虽没有找到我想要寻找的,却意外的被这些哲学家们的思想吸引,每一次思想的交锋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些人为他所坚定的真理宁愿献出生命,有些人奋斗一生以为解决了所有的哲学问题最终却被人推翻。而我们平常所以以为的一些概念是否真的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呢?比如形而上学,比如唯心主义,比如迷信,比如科学。我们的教育有时会给人一种独断的错觉,形而上学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当我们看见这个定义时,心中难免会觉得形而上学毫无用处,所以难免有些人再不想多了解形而上学,而是在谈到它的时候就带着鄙夷的态度。而我们平时会犯多少这样的错呢?人云亦云,不加以自己的思考,自以为站在正义的一方,对别人任意批驳。

    由于我对哲学的了解并不算多(看书的时候也多关注哲学家们的八卦[调皮]),所以暂时无法对作者的观点加以评判。不过这本书的确让我了解了哲学史,并产生了对哲学的一些兴趣,对我来说,这也足够打五颗星了。

  • 5、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13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300字

    史是什么?

    大部头,长篇章,枯燥乏味,一本正经……

    所以读史对我来说也是闻声色变,看到带这个字的书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偏偏不巧,碰到这本书,号称史上最严谨又最不严肃的哲学史,最严谨我肯定不信,怎么能有独断论的观点呢,但最不严肃我倒要看看它是否当之无愧。

    哲学是什么?

    我还算是个喜欢深思的人。哲学在脑海中曾是一个很高深的词儿,上初中的时候姐姐给我买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迄今为止应该都算不错的一本西方哲学启蒙书。话说初中时候的我还是很喜欢读书的,但是这本书愣是没有读下去。

    等到高中学习政治,什么唯物唯心、形而上学、辩证法,学的成绩都很好,但都没有给我太多的兴趣,只是自己对待世界的认识加深了很多。从那以后也就和哲学书说拜拜了。

    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室友在看一些西方哲学,现在想想那是读这些书最合适的时候吧,但那时候不知道天天都在蹉跎什么,图书馆去了不少,书看的不多。

    上学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都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看待很多事物都怀着不可知论的观点,对于辩论什么的没了兴趣,认为他们都是在为了一个刻意的目的,片面的编织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但是对于怀疑论、休谟、笛卡尔却一无所知。

    扯远了,说回本书,作者林欣浩,1981年生人,自由撰稿人,网络资料不多,是个我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年轻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文字语言更接近我们的审美习惯,所以读本书像是在看豆瓣,刷知乎一般轻松。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45章,从哲学在希腊的起源讲起一直到当代普遍认同的哲学观。生动有趣的语言,在很多哲学名人八卦趣事的缝隙中介绍了不同哲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你仿佛是在跟着苏格拉底在街头问别人难题,看着牛顿欺负莱布尼茨、看着罗素换一个个女朋友,看着加缪和萨特反目成仇……看哲学圈千百年涌动思潮,品哲学家最狗血八卦趣事,简直让你欲罢不能。

    我们今天似乎不太有人认真去思考生活的意义,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家每天忙碌上班挣钱,上有老下有小,哪让你想这些没用的,但是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总有厌倦的时候,总有质疑当下生活的意义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是如何安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这样忙碌又匆匆的活着。

    过去的形而上学家们,在相信自己发现了真理后,都认为人生是有目的的。比如宗教信徒认为,在教义的指导下生活就是人生目的;叔本华认为,对抗生命意志是人生目的;尼采认为,努力当超人是人生目的;黑格尔

  • 6、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9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900字

    仰望星空,脚踏大地

    哲学是关乎人生根本问题的学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将要去向哪里?”,很多人都问过自己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被称为哲学三大终极问题。古往今来无数先贤都想探究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也都以为自己自己得到了,一元论与多元论的纠缠不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爱相杀,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互相争论,可是事实证明这些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东西方哲学史这么丰富灿烂,无数的智慧与知识却被统治阶级轻而易举的贬斥,于是唯心主义就成了封建迷信,形而上学被贴上了僵化、孤立、片面的标签。哲学变成了政治,更具体的说是哲学变成了政治工具,而政治的唯一的答案,那就是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大家都坚信这是唯一的答案,可是谁也没办法证明这是唯一的答案。

    我们从一出生就按照主流的价值观去生活,小的时候做个好孩子,不调皮,不捣蛋,乖乖听话;读书后,要做个好学生,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孩子,继续教育孩子按照我们的方式度过一生。我们就像加缪《西西弗的神话》里的西西弗将巨石推向山顶,巨石滚落下来,周而复始,我们活成了西西弗式沉重的标准答案。

    牛顿建立起经典物理大厦的时候,物理学家们都以为宇宙万物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直到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直到量子像幽灵一样的现身,人们才发现我们就像被一个超越物外的力量玩弄于鼓掌之中,每当我们吃到一个甜枣,它就会准备一颗酸枣,谁也不知道它种了多少颗枣树。

    无数人终其一生追求绝对真理,追求世界本质的唯一答案,追求人生的根本意义,也许这些根本就不存在,读完这本书以及《量子物理史话》让我感受最深就是永远对未知怀有敬畏之心,永远追求人生的幸福。

    怀着敬畏之心,未知便没什么可怕,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吾将上下而求索。而对于人生,我觉得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的结尾里说的特别好,那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

  • 7、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18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800字

    哲学从一开始,只是因为好奇,只是因为怀疑。唯一不同的是,那些能成为哲学家的人们,是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的胡思乱想,开启了这门伟大的学问。 看第一遍的时候只是娱乐 学习 初涉哲学,后来发现整本书的逻辑和条理特别完整,适合做导图以便记住知识点。 所以就第二遍又梳理了一下,不过应该不全的。。当作笔记打卡好啦。

    苏格拉底:永远质问,有怀疑一切的精神。 柏拉图:马其顿人,开创柏拉图学院。 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的老师,柏拉图的学生, 亚历山大:马其顿王子,重视希腊文化 保罗:拥有罗马公民身份的犹太人,因其传教,基督教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 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经院的哲学家,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论证“君权神圣”说。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二元论。发明解析几何,数学派哲学家。 斯宾诺莎:《伦理学》 休谟:英国人,经验主义者。“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样升起”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所有的知识要经过人类心灵的加工,才能被人类认识。康德认为,人类永远无法真正认识世界,人类看到的只是世界的表象。 黑格尔:形而上学的巅峰;《精神现象学》,“绝对精神”:宇宙本质是精神,一种理性精神;遵从“矛盾律”,世界到处是矛盾,矛盾是世界的本质;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自发的,抑制不住的。 叔本华: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康德的继承者,悲观主义,学说: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只有一个,叫做“生命意志”。庸俗地说就是,我们以为自己生活,恋爱,结婚,工作是根据我们的理性选择的。而叔本华认为,真正驱动你的都是种种欲望:生殖的欲望,征服的欲望,等等。 尼采:继承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提出“权力意志”: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壮、更富创造力的欲望。他认为不应该像叔本华宣扬的那样避免痛苦,而是承认痛苦,迎战痛苦。尼采说第二种道德,叫作贵族道德。这种道德鼓励人们积极进取,特立独行,崇尚强大,鄙视软弱,追求创新,拒绝平庸,它代表生命积极的一面。尼采和叔本华有一个共同之处:鄙视女性。 克尔凯郭尔:讨厌黑格尔的人,和叔本华一个时代,比尼采大一辈。 休谟:经验主义者,挑战机械论和决定论,挑战整个科学体系。名言: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样升起?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他认为人类感觉到的世界,也就是“物自体”经过“先天认识形式”加工后得到的东西,我们叫作“表象”。康德认为,我

  • 8、 恋上哲学家影评观后感

    《恋上哲学家》是一部由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四国共同联合制作的电影,影片故事情节丰富曲折,画面震撼,纷繁复杂的剧情让人意犹未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关于这部影片的讨论,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从一帧帧静态的旧照片中渐出至19世纪末的欧洲,实在赏心。导演自述她17岁看完salom的自传后彻底被她迷倒,拍成电影应该是了却了心愿。布景华美、服饰考究,影调细腻,选角亦是形神皆备,用心之作。

    从影片的名字即可知导演要围绕salom情史做文章。导演用了不少篇幅塑造出一个打小就非池中物的天才少女二八年华立意不婚列国求学终身探索真理,她有质疑有笃信,有克制有颠覆,理性得彻底又感性到非常,情人知己两不误。和女主角同等戏份的男角皆不是过场绿叶,如果熟知他们的喜恶和才学,则对片中人物形象对白自然心神领会。正是以上种种铺排,才使salom这个角色在与名家的思想交锋和情爱纠葛中的演绎,丰满生动,即使你没有看过她的著作,也注定留下鲜明的印像。

    众所周知salom的裙下臣和朋友圈尽是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托尔斯泰契诃夫弗里达这些个大v随便拧一位出来的都是天才皇冠上的熠熠明珠,他们彼此互为攀登智慧之巅的引路人,这种友谊谁不向往?salom坚定地凭自由意志活出自己,她说不过是想由自己掌控命运,并非想改造世界,但却不折不扣成为以思想智慧学识人格托举起天才的奇女子。

    我非常喜欢片中保尔、尼采和salom三人嬉戏的画面,意境绝美意义非凡。为里尔克两大段灼心的诗句而泪目,为酒神战胜了日神而夺魂,更为全片点题那句好生活要偷而颔首。莎乐美和n个崇拜者坠入过爱河,每段关系最后甩人的只有是她,却在晚年回忆录里发出我是里尔克的妻子惊人之语,可见爱到骨髓的soulmate是谁。里尔克因跌入玫瑰丛被刺伤感染得了败血症而去世,看完电影后,关于里尔克的女性化,因这段戏剧性的历史记载,在我脑海里再度加深了这层联系。

    见面会散场后影迷堵在出口求导演签名拥抱合照,令到下一场《麦克白》开场足足延迟10分钟。在年年重头戏都是经典重温的上影节,这无疑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新电影,没有错过它是幸运。待我若干年后复习此片,一定会找到2017年的某种联系。十分期待这位有着和salom同样迷人笑容的德国女导演,为我们带来更多佳作!

    喜欢这部片子,哲学家、诗人,我喜欢的人群发生的故事。特别是前半部分,露关于三人小组的乌托邦式幻想,为追求灵魂充盈建立起

  • 9、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一书由林欣浩所著,带领我们走进天才的世界,在那些天才的世界里,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思考寻找终极真理,进而在不断的争吵,而世界就在他们的争吵中改变了,是一本不错的书籍。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合上书,一直以来我对战争传统的看法被颠覆,没有哪一门课告诉过我,战争带来的有利因素,如果一定要强拉进来一条,那就是它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因着亚历山大铁骑的入侵,希腊的哲学著作得以传播,免于消亡。战争往往是导致文化断层的第一推手,而这次战争却给了希腊哲学宝贵的生存空间。如果没有这次战争,希腊哲学就必定消亡或者极有可能会消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宗教势力。这是中外历史截然不同之处。

    中国成吉思汗的铁骑也几乎踏遍了亚欧大陆,却没有什么重要思想传播到世界。孔子,庄子,老子等的学说也是后来才慢慢被一些外国人了解到。除了成吉思汗来自蒙古族受自身文化、认知等水平的局限外,造成这样的局面的一个原因就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一过,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一个猛人,秦始皇,他焚书坑儒,采取了愚民政策,很大程度上统一了人民的思想。这使得后代的君王,不论是独尊儒术还是崇尚老庄,对于人民的思想都要相对好控制得多。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思考,选择让儒家的顺从等纲常思想在基因中根深蒂固,同时这也要归功于中国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始皇是一个可信者,而亚历山大则是一个可爱者。

    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极端的宗教主义,更没有因宗教主义出现过大面积屠杀事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种族仇恨。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人民起义,平民几乎没有机会成为夺走别人生命的刽子手的可能,欧洲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当人民被赋予权利,他们并不会比统治者手软多少,而且这种被宗教信仰裹挟的暴行将仅存的一丝罪恶感蚕食,对哲学的迫害也更加肆无忌惮了。

    任何宗教或理论一旦与正直相结合,权利赋予人的狂热意志便会用于维护宗教神秘主义带来的绝对权威。创始之初的宗教是用来寄托底层人民在疾苦生活中美好心愿的乐土,至此变成了新的压迫人民的工具。自古以来如果有哪个统治者青睐于某个宗教,只不过是因为它更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和控制人民。在这个控制的过程中,人命往往宛若草芥。宗教拒斥思考的性质和不得不被民族问题裹挟的无奈,让战争的阴霾至今还存在于中东等地区。

    但是同样也是因为执政者奉信的宗教的不同,欧洲国家的政权更迭反而有机

  • 10、 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700字欣赏

    《孩子是个哲学家》一书由皮耶罗费鲁奇所著,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很多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如何适应孩子成长的心理?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7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孩子是个哲学家》内容简介写道:这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亲的书。它能教会父母从孩子身上学会生活的艺术。而对于我来说,教育孩子不仅是我的生活,还是我的工作。教育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生命。因此,了解孩子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而这本书不仅让我走近孩子的世界,也让我再次思考如何与我的学生相处,引导他们进步。

    书中说,我们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般的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在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这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自己心里难免会怪这个学生瞎捣乱或者觉得他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会听课,等等。看了这本书我才想到,也许那些看似无关的问题背后有学生自己的逻辑联系。如果我们能多问一个为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许我们会发现他们思考的魅力,这也许才是更好的课堂,是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吗?

    从孩子不厌其烦的重复游戏和探索中,学会缓慢、耐心和等待。不厌其烦的重复是教师的工作形式之一。因为一些学生身上总有一些重复的问题。学生不是计算机,一把问题输进去,就会搜索出正确答案。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重复,通过重复去探索学习自身的规律。所以,做一名老师,我们需要耐心,我们需要花时间等孩子犯错,等他们自己纠错,等他们自己思考、总结。

    面对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必须要遵守的规矩,必须要优异的成绩,必须要肩负的压力让老师不再淡定,希冀教育效果能一日千里,然而揠苗助长不仅欲速不达还有可能动摇学生学习的根本。

    看完这本书,它让我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它提醒我怎样做好一位妈妈,也其实教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提升自己。阅读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感谢自己翻开这本书,跟孩子的心灵更近了一步,相信这对我的教育大有裨益。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3-01-1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1-05-08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
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大全,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2024,更多船夫与哲学家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