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这里安静读后感 > 地图 > 这里安静读后感,2024这里安静读后感
这里安静读后感相关栏目
这里安静读后感热门栏目
这里安静读后感推荐
这里安静读后感

(共 9247 篇)

  • 1、 这里真安静读后感700字大全

    书籍是生活的调味剂,作者的作品在读过之后能给人醍醐灌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读后感来一吐为快。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这里真安静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里真安静读后感 篇1

    记得一年前就已读过这篇文章。在嘈杂的书店里,读着作者对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民族的感慨,觉得很难以理解这个墓地带给作者的震撼。再次读到这篇文章,不知怎的,竟有些畏惧。

    曾经看过鲁思本尼迪克特的,那本书中讲述了一个矛盾的民族:性极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回过头再看这篇文章,才明白过来这种畏惧原来是来自一种发自灵魂的佩服。

    跟随作者徘徊在僻远森严的墓地,我的心被一个个石桩所震撼。当我看到那些日本战俘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弄到每一战犯处决时洒血的泥土,汇集起来竖起一个殉难烈士之碑时,我产生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愤怒,恐惧,敬佩。因为他们对残忍的司令寺内寿一的敬重而愤怒,因为感受到日本人人性中非人性的无条件服从而恐惧,因为看到墓地中上下有序的严谨、等级森严的认真而敬佩。而书中对那些战俘要为司令修墓的描写,更让我明白了日本民族强大的原因。。这些战俘白天在英军的监视下做苦工,到了夜晚空下来,就聚集在宿舍里密谋。他们决定,寺内寿一的墓碑必须采用柔佛南部的一座石山上的石料,因为这座石山上曾发生过日军和英澳联军的激战,好多石块就浸染了日本军人的鲜血。他们要悄悄派出几个目睹当年激战的人去,确定当年日军流血最多的地方,再从那里开采巨石,躲过人们耳目,拼死长途运来。我好像看到在牢狱中,衣衫褴褛的日本战俘静悄悄地决定了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一定知道,在运巨石的路上,他们会遇到死亡,疲劳,疾病但他们用那决不服输的精神战胜了它们。而那种精神,是来自于他们骨子里本有的对长官的忠贞和对同胞的尊重。而他们要先派出几个目睹当年激战的人去确定当年日军流血最多的地方,则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严谨与认真。于是这块墓地,被一种坚强所笼罩。

    我们总是对日本怀着一种尴尬的看法。历史总会让我们对这个民族有着一种愤怒。但也许我们应该放下愤怒,去学习那些我们本很早就该有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这个民族才会真正的强大起来。

    这里真安静读后感 篇2

    看了《这里真安静》,我就想起了日本侵华战争,曾经一度我曾厌恶日本人,感觉

  • 2、 安静读后感

    安静读后感(一)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周国平《安静》

    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义与精髓所在。人从出生时的懵懂无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现在,若没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里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没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处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积累,点点滴滴地发展。

    时常回头看看,回想自己走过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满意的,苏格拉底说: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寻求一种进步,从过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来,开启自己的下一个新纪元;总结曾经的经验,才能让自己逐渐摆脱昨天略带晦气的影子,焕发今天的蓬勃朝气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但这所说的善于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于那种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的人,需要边回忆、边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侧重。后者只是单纯的终日沉浸在对昨日的苦恼中,颇有厌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积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发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禅语说,我们经历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这样的生活应该就不是形而上学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日子,但我们经历生活不是每天数着过去的天数,而是品味每天所经历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与难。同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样,我们每天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定也不是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于发现这些点滴背后蕴含的深意来塑造自身。

    同时,如同小时候所的那种每个人都有一颗要寻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样,要用心,要专心,还要坚持。省察也是一样的,要想善于运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恒,要有信念地去寻找发现它。不然,未经省察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或者说,你没有发现它的价值。

    安静读后感(二)

    我之所以喜欢并推荐周国平的这本《安静》,是因为我自己不仅非常喜欢安静这个书名,而且十分艳羡安静这样的境界。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往往高于一切,物质的诱惑远高于精神的愉悦。连学界这样一片本应成为净土的地方也叽叽喳喳地成了名利场一年里人为地制造一两个看似热闹的话题,话题不断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学科的这家那家、这腕那腕们在同一时期仿佛全在研究着相同的话题,或者是某些貌似学者的人在某一阶段煞有介事地用同一话语解释着根本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这样一种日趋喧嚣与躁动的社会氛围里,安静、宁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多么的不易。

  • 3、 安静读后感精选

    经过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上安静读后感。在我们欣赏了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写读后感要认真读懂原文,对原文的中心思想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领会到别人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为发表观点打好基础。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安静读后感 篇1

    1845年,亨利戴维梭罗拿了一柄斧头,一个人走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一间小木屋。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为师而又非遗世独立,现实、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时时在他心头交织升腾。两年的独居时光给了他很多,付诸文字,便有了我案头的这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

    瑞士的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瓦尔登湖》正是一个纤尘不染的心灵境界。它静,太静了。只有在红日斜坠的黄昏以后,平静躁动,心清神澈。

    看着这本绿色封皮的《瓦尔登湖》,眼晴似乎透过这层绿的书皮,已经看到了湖畔翠绿的森林和那碧波荡漾的湖水。湖边有一间精致的小屋。一切都安静极了。心灵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涤了一遍,也变得安静,恬淡了。而到万赖俱静之时,心便为之神往了。正如徐迟先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泌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赖俱静之时,我更为之神往了。的确,在读这本书时心灵会逐渐寂静不来,在慢慢的嚼读中,你逐渐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安静读后感 篇2

    丰富是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的十年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

  • 4、 周国平安静读后感

    周国平安静读后感范文一

    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着、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安静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尽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风景的边界上。曾经以为周国平对爱的解读是最精巧最灵秀的。在他的旧作《人与永恒》里,爱情如同林中的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令人怜惜。但书至此时,说到私隐,说到隔膜,溪水渐入人境,再无仙气,似乎将要干涸。不过后来在安静中想想,爱确实应该在人间,在人的身边人的心底,这样的溪水比在林中更踏实了。爱,应该踏实,应该长流,如他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还有更多的事物在流动。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周国平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对爱默生的向往。同样,我也乐意用这句

  • 5、 写作借鉴:余秋雨这里真安静读书笔记范文(9篇)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写作借鉴:余秋雨这里真安静读书笔记范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余秋雨这里真安静读书笔记【篇1】

    木窗、石板路、乌篷船和纵横交错的水道的一座座石桥,组成一座平和安静的江南小镇。

    行走在中华民族多彩的文化形式中,关于“江南”这个话题的有很多,唐诗宋词赞美它,古代仁人志士政治上失意时归隐选它,现代影视拍个古装片的拍摄是它,它似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块圣地,一块远离喧嚣的城市,洗涤浮躁心灵的“世外桃源”。

    当你乘船游览在小镇时,你会看到的不是摩天大楼,而是一排排粉墙黛瓦的矮屋,你会看到的不是一辆辆疾驰的汽车,而是一条条冒着炊烟的乌篷船,你会看到的不是喧闹的城市,而是渔民划着船,妻子在做饭,女儿在看书的淡泊安定。这是一种脱离了急促和浮躁的美,在漾着碧波的水面和清朗的江南小曲中,这种美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正如书中所说,江南小镇没有河边吊脚小楼的浑朴奇险,没有前险滩,后荒漠的气势磅礴,没有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只是他们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平稳、内敛,不张扬,那悠悠的景色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浅诸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我愿悠悠江南永葆那一份清静舒适,传承中华民族的安然祥和。

    余秋雨这里真安静读书笔记【篇2】

    我,仍旧读得一头雾水;我,仍就想要努力回归作者的心境;我,仍旧不够好。好在,我坚持了下来。

    就像书中所写,每当作者游历一个地方,总会追溯在此地留下过哪些历史人物的足迹亦或经历了怎样的文化变故。我也总会在网上找寻这些并不熟悉的景点、人物,渴求从这些资料中找到作者情感的出发点,虽然是用这样的方式。略知背景一二,不免在读书时各种情思混杂其中,甚至和作者的某个观点产生歧义,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平静。交给历史去判定吧,我还不够资格。也因此,读到最后,甚至产生自卑感,这样也好,人本就是天地间最微小的存在。我想,当作者面对这些“无言”的历史遗迹,也会产生自卑感吧!

    我愿意相信,历史这个老人家不是无言的,每一个经过他认真擦洗的景物,每一个经过他悉心照料的人文景观都是有生命的。缺少的是认真

  • 6、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一)

    今天,我阅读了周国平的《丰富的安静》。走进周国平安静的生活,使我浮躁的心也平静下来。如今的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为着虚名浮利四处奔波,明争暗斗,互相算计,忙得是不亦乐乎,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就算成功了,也只能获得一点小小的利益。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值得吗?发现的只是苍老的脸旁,干瘪的精神,发现自己失去的是那么多,得到的全是一些身外之物。学会安静吧,安静可以使我们远离喧闹的生活,远离社会上的斗争,使我们的心灵平静下来。学会安静吧,安静能使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去发现自己心灵中真正的宝藏,到那时我们就会发现精神宝藏的价值比那些那些身外之物的价值高许多。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人会远离官场而去选择隐居山林?因为他们发现官场上参杂了过多的人情,官场斗争过于激烈,他们不愿在这喧闹无意义的斗争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他们选择隐居山林,去享受安静的生活。并不是说人的一生都处于安静之中,默默无闻,有时也需要热闹,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一条路。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安静地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是否安静。喧闹的生活背后就是空虚。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二)

    俞老师常说,我们要安静。也常对我们推荐周国平,推荐他的安静的观念。纷繁喧闹的世界让我们日益浮躁,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潮流变得浮躁。在那么多喧嚣的事业,虚渺的名利和张扬的感情的包围下,我们表面上过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没有精神价值,也就是一个空壳在走。脱离了灵魂,我们最好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浮躁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不知不觉地,写作业心不在焉,正确率不高了;不知不觉地,课堂纪律不好了;不知不觉地,成绩下降了;不知不觉地,对无聊的事特别关心。都是在变浮躁了。等等灵魂,不是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每一步走稳了,踏实了,往前迈进,灵魂才跟得上。不是说与世界完全隔绝,只做自己的事情。那叫自闭,不是安静。你应该了解时事,但无意义的事不要关心,更不要去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做好了,做实了,就像古人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雕刻一件东西,那样做出来是很完美的,而不似现在,几天就应付给你,用心做事,时间不见得多长,收益却很大。

    我们要做的,是把每一步走稳走踏实,而不是这只脚尖刚触地,后一只脚已经迈开。脚面不曾着地,这样的轻浮,虚华,灵魂早已被甩开,一个空躯在走,或者说在飘。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 7、 安静读后感9篇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安静读后感9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安静读后感【篇1】

    这是一本超级有力量,超级治愈的书。里面喜欢的一些言论,对于浮躁的我,是很好的启示。

    摘抄:

    《安静的力量》

    1,即使我们全速前进,也永远没有能力追赶得上我们要追求的东西。

    2,这本书讲的仅仅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照顾他关心的人,完成他的工作,并且在这个疯狂加速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方向。

    3,那样的生活每天都让我感到兴奋,但是在内心深处,我觉得自己一直只是在夺路狂奔,却不晓得前进的方向,更未曾问过自己是不是真的幸福。事实上,那样一种每天都很匆忙,到处寻找满足感的过程,似乎就是让我永不停步、永不满足的理由。

    4,走向止境的一个美妙之处在于,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到达什么地方,尽管没有边界,但是你可能对一路所见认知甚少。

    5,干作家这一行当的,因为职业特征,大多数时间里并不经常走动。我们的创造力并不来源于在外部世界汲取灵感,而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将生活的养分转化成笔下的文字。你可以说,作家的工作,就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把运动的生命转化为艺术。端坐于一处,那里就是我们的工作环境,有时也是我们的战场。

    6,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陌生人,彼此的眼神接触只是那么一瞬间。然后我们回到家里,翻来覆去地回想那个眼神对视的瞬间,思考其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去检视那一刻,甚至为此编造出各种奇幻画面。那一刻的经历在我们的脑海里永久留存。事实上,它因此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7,虽然有时候会有白云飘过,但不意味着蓝天总是会被白云所遮蔽。你若有足够的耐心,静坐在那里,总会看到蓝天。

    8,为何即使你身处同一个地方,依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10,你会看到当你走入止境时,你的内心以及你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处处充满新的色彩、新的景象、新的美景;而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改变。

    11,外部环境实在太容易成为我们内心的反照,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内心。

    12,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当理查德·e·伯德将军在零下七十度的南极洲独自生活了近

  • 8、 读《这里真安静》随想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这里真安静》随想

    记得一年前就已读过这篇文章。在嘈杂的书店里,读着作者对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民族的感慨,觉得很难以理解这个墓地带给作者的震撼。再次读到这篇文章,不知怎的,竟有些畏惧。

    曾经看过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那本书中讲述了一个矛盾的民族:性极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回过头再看这篇文章,才明白过来这种畏惧原来是来自一种发自灵魂的佩服。

    跟随作者徘徊在僻远森严的墓地,我的心被一个个石桩所震撼。当我看到那些日本战俘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弄到每一战犯处决时洒血的泥土,汇集起来竖起一个殉难烈士之碑时,我产生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愤怒,恐惧,敬佩。因为他们对残忍的司令寺内寿一的敬重而愤怒,因为感受到日本人人性中非人性的无条件服从而恐惧,因为看到墓地中上下有序的严谨、等级森严的认真而敬佩。而书中对那些战俘要为司令修墓的描写,更让我明白了日本民族强大的原因。...这些战俘白天在英军的监视下做苦工,到了夜晚空下来,就聚集在宿舍里密谋。他们决定,寺内寿一的墓碑必须采用柔佛南部的一座石山上的石料,因为这座石山上曾发生过日军和英澳联军的激战,好多石块就浸染了日本军人的鲜血。他们要悄悄派出几个目睹当年激战的人去,确定当年日军流血最多的地方,再从那里开采巨石,躲过人们耳目,拼死长途运来。我好像看到在牢狱中,衣衫褴褛的日本战俘静悄悄地决定了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一定知道,在运巨石的路上,他们会遇到死亡,疲劳,疾病但他们用那决不服输的精神战胜了它们。而那种精神,是来自于他们骨子里本有的对长官的忠贞和对同胞的尊重。而他们要先派出几个目睹当年激战的人去确定当年日军流血最多的地方,则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严谨与认真。于是这块墓地,被一种坚强所笼罩。

    我们总是对日本怀着一种尴尬的看法。历史总会让我们对这个民族有着一种愤怒。但也许我们应该放下愤怒,去学习那些我们本很早就该有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这个民族才会真正的强大起来。

  • 9、 安静读后感(范文5篇)

    在一本书读完后,我往往会心中有所感悟。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它或许是对于书中人物坚韧不拔的意志的佩服,或者是对于书中情节深入人心的感动。这种感悟,或许只有自己能够真正体会到。因为每个人的读书体验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对于作品中精神和情感的感悟也会截然不同。而我,对于书中那股顽强不屈的精神特别佩服。这种精神,能够让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直至达成目标。它教会人们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在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这种精神能够给人以力量和勇气,让人们重新振作起来,积极面对生活。在阅读这本作品的过程中,我被它所蕴含的精神震撼到了。这种震动并不是简单的情感,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一种内心的呼唤。这让我感到很满足,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如果您也和我一样受到了一本书的感动,您一定会想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为了满足您的需求,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有关“安静读后感”的读后感。

    安静读后感 篇1

    我之所以喜欢并推荐周国平的这本《安静》,是因为我自己不仅非常喜欢安静这个书名,而且十分艳羡安静这样的境界。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往往高于一切,物质的诱惑远高于精神的愉悦。连学界这样一片本应成为净土的地方也叽叽喳喳地成了名利场一年里人为地制造一两个看似热闹的话题,话题不断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学科的这家那家、这腕那腕们在同一时期仿佛全在研究着相同的话题,或者是某些貌似学者的人在某一阶段煞有介事地用同一话语解释着根本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这样一种日趋喧嚣与躁动的社会氛围里,安静、宁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多么的不易。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

  • 10、 2024新年在家安静读《论语》的思索 (4篇)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阅读了《论语》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论语》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4新年在家安静读《论语》的思索》,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4新年在家安静读《论语》的思索(篇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同学们,这里说了“知”的三种境界,知,好,乐。这三种境界,

    为知而知境界最低。功利性学习,的确不能保持学习的持久动力。就像有些高中生,只要一毕业,就开始卖教材一样。学习是为了考学,不是为了其中的乐趣,更没有高远的志向。这个境界的学习,势必不能让人走远。

    好之,境界高了一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引领,会把学习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兴趣要保持很难。只有兴趣,是肯定达不到颜回那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层次的。

    于是,乐之在之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之下闪亮登场。以学习为乐,这真是个高境界。他需要人自觉的“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之”“日日三省之”“温故知新之”……总之,道路漫长,坎坷不断。孔子说自己到七十也只是“不逾矩”的程度,可见,学无止境,如果没有持久动力,那是难有作为的。

    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取法乎下,不得法矣。因此,请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自觉、努力、坚持去学、去品、去收获,如此才能行稳致远。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同学们,这则论语中,你能找到孔子表扬颜回的原因。你看,孔子吃的不太好,喝的不太好,睡得也不太好。可他依然有快乐。他的乐是什么?是学而时习之?是有朋远方来?抑或是温故而知新。总之,有发现,有收获,有进步,就足可乐。这不是“乐之”境界的最好体现吗?这不是和安贫乐道境界的最好体现吗?比颜回层次还高的在于:孔子不仅有崇高的学习观,更有崇高的财货观,也就是价值观。“饭疏食饮水”的境况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考验,可面对不义之财,孔子只当他是浮云。多么的清高,多么的潇洒。不为财累,才乐得货真价实,超然物外。

    孔子说的“乐”,不仅境界高,而且是让人获得真自由的不二法门。值得我们深思。

    2024新年在家安静读《论语》的思索(篇二)

    这个假期,我读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2022-09-3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1

  • 2022-04-0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3-06-11

  • 2023-06-04

  • 2019-10-20

  • 2019-11-06

  • 2023-01-18

  • 2023-05-24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1-12-18

  • 2022-05-19

  • 2021-04-2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这里安静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这里安静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这里安静读后感、2024这里安静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