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 > 地图 >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2024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范文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相关栏目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热门栏目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推荐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

(共 243 篇)

  • 1、 《看见》读后感(二)

    《看见》读后感

    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柴静的《看见》浏览了一遍,想记录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字及内容。

    白岩松:“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里面的第二章提了到了2003的那场“非典”,里面有我不知道的“天井”事件,有那个急诊科妈妈感染之后的短信,让我想到了很多,我回想我在那年我在哪,做了什么?那年我还是大三的学生,那年我结束了我的正式恋情,回忆也是如此可怕的,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家,那么我在北京将会面对的是什么呢? “当一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一直忘不了里面关于那个一家三口被感染后,父母为了让儿子能被医治而在外面治疗,等儿子痊愈时,夫妻已经去世。可能就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都会做的事情吧,只有短短的一个段落将此事述说,但是给我很大的震动。还有就是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王晶给丈夫的短信,从最先开始的信心满满,到最后的交待后事,那是怎样的心情呢?

    “双城的创伤”给我很大的冲击,让我想到了我在十几岁也是那样的,一群孩子莫明的相继自杀,到底是怎么样的原因,里面有年少懵懂的爱情,年少无知的友情,成人对孩子的漠视及自以为是的了解,那个年纪的不被理解,迷茫、混乱、极端、及强烈的自尊。

    “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

    试着将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做在之前,将可能的对话在心里反复练习,想着如果你是她会如何做,将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充足,我试着将我看到的书变成自己的,但是又有点没有套路了。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好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家庭暴力,在中国好像一直是理所应当,在中国有太多的极端事件,我也是这样事件的受害者,我也永远记得在那个夜晚,我和妈妈被乌黑的枪指着,还有妈妈被打的抽搐过去的样子,好像那些也是我噩梦般的伴随,只是我不想去想起,可是我知道我没有忘记,当我看到相同事件发生,我还是清楚的记得当年的一切,所以我觉得这些也影响了我现在的生活,我不想找个比我强悍的男人,所以我现在的生活还是活在了以前的阴影下,我活的不幸福。

  • 2、 看见柴静读后感范文
    看见柴静读后感 读一本书,感受一种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最真实的存在,我们感受自己生活的同时,注定与他人的生活无缘。就像整天数理化的我,注定与新闻人的生活无缘一样。《看见》这本书是柴静作为新闻人最真实的生活,我读这本书,感受着新闻人柴静的生活,看着她在认识人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我也跟随着她去认识我自己。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才那么幸福”,柴静初入中央电视台的生活是艰苦的,领导的不认同,同事的讥讽让柴静的生活寸步难行。为了一个片子,她要整夜忙碌;为了一句结束语,她要改了又改。她有抱怨,但好在她没有放弃。她很幸运可以遇到陈虻、白岩松这样的贵人。她很幸运可以亲临新疆地震现场,感受新闻人该有的性情。她意识到新闻的核心是真实。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她要直面这种真实,不能在镜头前做理想主义者,了解人们对新闻的欲望,虚伪的采访只能称之为表演,而不能称之为新闻。随着柴静认识自己,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天降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想要成为我想要的那种人,要更不怕吃苦,用心努力,用心靠近。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2003年,非典的一年。上小学的我并没有很恐惧,只是知道每天要量体温,甚至因为多放一些假而莫名的开心。也许是年龄太小,也许是沈阳的疫情没有北京严重。对于‘生命’我并没有特殊的理解。柴静的这章文字给了我很多震撼。她写道:“在医院里住着很多绝望的病人,他们脸上没有表情,一片空白”。“整个病区里只有三个病人,没有医生,没有护士,没有鞋底在水泥地上的摩擦声,没有仪器转动的声音,没有金属托盘在什么地方叮当作响,这个病区没有任何声音”。如此安静的气氛,我莫名的感到恐惧,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孤单躺在床上处于一种害怕到不害怕的地步,绝望到没有任何思想的地步。面对生命,我产生了敬畏之情。面对生命,我产生了珍惜之心。同时,我打心底里对柴静这样走在前线记者们的勇敢表示敬佩。 双城的创伤 一周之内,同一班级五个小学生连续用吸毒的方式自杀。是邪教?在获救孩子的沉默中没人知道真正的原因,而新闻处于所谓的‘政治正确’告诉大众的原因就只有聚会流言,我们不知道这个聚会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情感冲突。孩子心中最纯真的爱情与友情以及她们强大的自尊,最终导致
  • 3、 看见柴静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看见柴静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看见柴静读后感

    柴静说:要想“看见”,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睛。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人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看见》是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柴静的自传。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描绘的只是平时的新闻报道。柴静说: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误、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那个温热的跳动的就是活着》这章中,描述的是2003年的非典时期的故事。在着名作家毕淑敏的《花冠病毒》中也见识到非典时期的情况。病毒四处乱串,整个中国人心惶惶,病毒在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肉体,人们每天活在似乎无穷无尽的噩耗之中。尽管如此,中国人不甘放弃,顽强地同病毒抵抗着。医生没日没夜地抢救病毒患者,冒着生命顶在抗战病毒的第一线。柴静作为记者也深入到病毒传染重地,在病菌环绕,沉闷的,带着死亡气氛的病房中穿梭,如果是没有很大勇气的凡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有这些勇敢的记者卫我们报道那些险情感人事迹,我们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顽强抵抗,团结一致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中国人战胜了病毒!

    还有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山西,山西》。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最初开发煤炭,人们尝到了甜头,接下来便无所顾虑的开采冶炼。因为开发煤炭,的确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柴静在文中描写山西的状况:天像个烧了很长时间的锅一样盖在城市上空,一眼望去,不是灰,也不是黑,是焦黄色。村里各条路上全是煤渣,路边庄稼地都被焦油染硬了,寸草不生,在只有焦黑的世界上,孩子的红棉袄是唯一的亮色。从屋里往外看,只能看到焦化厂火苗赤红,风一刮,忽忽流窜。河里差不多断流了,只有一点水,味儿也挺大。二十四根桥柱地下已经没什么水可言,一块一块稠黑泥浆结成板块,枯水期还粘着一层厚厚的纸浆。河滩上的枣树上长满病菌一样的白点子,已经不结枣了,后来树都砍了……这不仅是山西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环境

  • 4、 柴静看见读后感700字:柴静看见读后感

    《看见》里面有很多话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你总是太投入了,热爱就会夸张,感情就会变形,就没有办法真实的认识事物了。这是陈虹对柴静说的,仿佛也是对我说的。我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不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很冷漠,是一个经济学上所讲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实,他们不了解,我心理的那片天空很蓝,它喜欢阳光,喜欢温暖,热爱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太冷漠的人我会远离,因为内心承受不了冰冷的东西。

    书中还有一句人的一生,有的是将来,永远有下一拨人,下一个地方,不一样的生活。我此刻还是很念旧,恐怕自己会一向这样下去,舍不得的东西太多,那些青春年华,那些灿烂的回忆,尽管模模糊糊地在脑子里游荡,但是就是存在,有人说,存在即合理,但它会影响我向前迈进的步伐,因为我会回头张望,脚步沉沉地,迈不出去,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忘记那些,勇敢地向前走,只是那个日子就应快了吧。

    花了两天时间把《看见》看完,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没有刻意地选取标志性事件,只是选取了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仅此而已。正式因为这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记者,这位主持人,因为她的一份简单。在《看见》中,我看见了柴静,看见了我自己。她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女人,在别人看来或许会有些许孤傲,其实,我和她一样,我们只是将独立看得很很重要,不喜欢依靠,喜欢背起包就走的洒脱与豪迈。性格上的另外一些地方,说不清楚确切的点在哪里,反正我是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坦白说,《看见》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并没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陈述让我感到别扭,也以前闪过一丝放下阅读的念头,但是庆幸的是我读完了,感受颇丰。柴静的主要工作是采访,这就要求她务必去接触一些具体的人物,具体而细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琐碎,或热门,或悲痛,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来形容汶川地震。柴静的每一次采访,每一个报道,即使她是简单记录,字里行间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她天生对细微事物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

  • 5、 柴静看见读后感600字:柴静看见读后感

    柴静,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

    相信如果柴静小姐抛开电视节目的话,大概会是个出色的文字记者。《看见》这本书,人物鲜活,故事真实,感情质朴,细节动人。一本400多页厚实的书,分两次竟能够读完,这也许得益于她的文字写得踏实,没有戾气。

    何为戾气?就是不满、忿忿不平、攻击式的利剑。

    不同于尖锐的政治时事记者,看柴静的文章,不会有太多让你感到不适的地方。客观地来说,读这本书,就像是带你浅浅地经历她在央视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见的毕生难忘之场景。

    《看见》并不是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而是一个人所经历的真实的十年。柴静的新闻始于生命,最终也回归生命与人生的思考。2003年的非典让她最直观看到死亡与生命,以及人在死亡面前最真实的态度。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看过生命如何消亡,他就无法真正理解人或者生命。陈虻是柴静在新闻中的引导者,他的逝去,让三十而立的她再次思考生命与人生。

    书中的这十多个故事,并不是刻意挑选,也不是那些最轰动的节目,而是每一个故事之间都被一种叫做理解的东西串联起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影响的过程,而人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自己的经历,也来自于对经历的理解。看见他人的人生,其实也就是看见自己。

    用柴静同事王开岭的话来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用柴静自己的话来说,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400多页的书,也没上几张个人照片,弄几个名人;不写八卦、不扯段子、不摆朋友录;不肯将就成文,篇篇使劲全力,满心满意都在纸上。凭自身的采访经历,事后反思,连缀成篇,看似小,实则写的正是那个大大的中国,和中国的人。

  • 6、 看见《柴静》读后感
    看见柴静读后感 柴静说:要想“看见”,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睛。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人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看见》是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柴静的自传。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描绘的只是平时的新闻报道。柴静说: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误、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那个温热的跳动的就是活着》这章中,描述的是2003年的非典时期的故事。在着名作家毕淑敏的《花冠病毒》中也见识到非典时期的情况。病毒四处乱串,整个中国人心惶惶,病毒在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肉体,人们每天活在似乎无穷无尽的噩耗之中。尽管如此,中国人不甘放弃,顽强地同病毒抵抗着。医生没日没夜地抢救病毒患者,冒着生命顶在抗战病毒的第一线。柴静作为记者也深入到病毒传染重地,在病菌环绕,沉闷的,带着死亡气氛的病房中穿梭,如果是没有很大勇气的凡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有这些勇敢的记者卫我们报道那些险情感人事迹,我们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顽强抵抗,团结一致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中国人战胜了病毒! 还有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山西,山西》。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最初开发煤炭,人们尝到了甜头,接下来便无所顾虑的开采冶炼。因为开发煤炭,的确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柴静在文中描写山西的状况:天像个烧了很长时间的锅一样盖在城市上空,一眼望去,不是灰,也不是黑,是焦黄色。村里各条路上全是煤渣,路边庄稼地都被焦油染硬了,寸草不生,在只有焦黑的世界上,孩子的红棉袄是唯一的亮色。从屋里往外看,只能看到焦化厂火苗赤红,风一刮,忽忽流窜。河里差不多断流了,只有一点水,味儿也挺大。二十四根桥柱地下已经没什么水可言,一块一块稠黑泥浆结成板块,枯水期还粘着一层厚厚的纸浆。河滩上的枣树上长满病菌一样的白点子,已经不结枣了,后来树都砍了……这不仅是山西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环境的好坏,什么先污染后治理扯淡方案!如果人类继续一昧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而去无所顾虑的破坏环境,那么最后尝到大自然给予的恶果也只能是人类自己
  • 7、 于此看见_柴静著作《看见》读后感

    我从未想过两年前的一次无意翻阅,在自己的灵魂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两年间,我渐渐成长,通过自己的步伐,或是互联网去接触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触得越多,心中的疑惑也越多。而种子在慢慢发芽。

    两年后重新打开它犹如老友相逢,每一个字里都散发着说不了的亲切。许多问题的答案渗透在字里行间,而自己的灵魂,早已满是它的烙印。《看见》这位老朋友,带着在这个“后真相”时代,看见社会,看见自己。

    被联名举报的陈坤志,在镜头前洋洋得意地承认自己操控土地买卖的确令人大跌眼镜,尽管他后面被判了死缓,但一句话却意味深长“这件事中没有人是正义的,别打着这个旗号,大家都是为了利益而已。”

    一查,果然,带头举报的和其他人私卖设备,赶走厂长,等陈控制拍卖成交后拒不交地,反而是租了出去,钱也没流进他们的腰包。

    整件事中有的只是黑吃黑,没有黑与白。

    反观整个社会,其实许许多多事情都一样,无法简单地去下一个“对”与“错”的定义。你说的高考固化人性,只教“应试”,但它却是广大寒门学子打破阶级固化最好用的一块敲门砖。

    你说素质培养个性、释放人性,但却忘了在教育资源极其不平衡的今天,它使孩子们的起跑线越发不公平。“对”与“错”始终争不出头绪,但“真”与“假”却被晾在一边,这不得不说是本末倒置。“看到真相”远比“看到对的”重要。

    几十万粉丝,几个模棱两可的证据,一长串煽动性语言,这几乎就是微博年度大戏的标准配置。

    接下来的标准套路要么就是铺天盖地的一边倒的舆论,要么是另一方以相同手法应伴迶着双方粉丝的想到谩骂。

    当然整件事情的结束要么就是被遗忘,要么就是出人意料。

    暑假那件“地铁大妈大骂ccser”这件事我可谓记忆犹新,刚出来时网上对大妈的批判好不热闹,“封建”、“老古董”早该进棺材之类云云不绝于耳。

    我当时就看戏,想着老人家嘛,理解不理解正常。

    后面的事情才令人拍案叫绝,有人放出了当事双方的友好合照,一切的证据都表明是一项商业炒作而已。书中写的是“真相在滴泪交加中消失”,那这就叫“直相在义愤填膺”中消逝。这样的事还不少,书中记忆犹新的例子就是采访一位辞职带脑瘫儿童的教师,形象还很高尚,稿子写得特感人,但一闻味道不对,再一打听,例来收费,挣得比职业教师还多。

    首先盖住真相的不是其它,往往是强烈的情感,这与“不转不是中国人”是一个道理。

    我们都认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平平淡淡,学习、生活、波涵不惊。

    所以

  • 8、 柴静《看见》读后随感

    柴静《看见》读后随感

    刚开始看柴静的《看见》一书时,因其时常抛出一句名人名言,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因为我明显感到自己像个半文盲。看着看着,便接受了,甚至佩服起来。柴姑娘工作紧张,压力大,谈话前要写提纲,谈话后要剪辑,日子过得挺辛苦。这么忙还要抽时间看书,又要思考和消化。在空闲之际还坚持记录自己的工作,将所看所思所学结合起来,不停地打磨提炼。

    柴静和她的同事们是一群执着于新闻的人,洞察世事,他们有着近似流氓的外观,但是却有忧国忧民的内涵,血肉丰满,极其智慧。陈虻表面精明尖锐,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可内心却憨厚寂寞。柴静、老范和老郝等人组成的合作团队,彼此默默支持、理解和爱。

    胡适说: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是奴隶。可见,独立比自由更可贵。现实有些残酷,能怎么办?中国的事情就像柴静引用的里尔克的诗: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要么像钱刚说的让问题浮出水面,自会一步步解决;要么像卢安克说的,不带着任何目的去做事,不想着自己能改变什么,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独立就不能屈服,不要从内心深处认了,觉得事已至此,一切都是徒劳。独立后可以适当表达情绪,但尽量不要偏激。《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看见》告诉我们,因为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所以要包容。包容不同于容忍和宽容。容忍还有个忍,表示造成了不悦但没有改变侵害。宽容有个宽,表示一方的大度,不是平等的容。唯有包容是全方位的容。《沉默在尖叫》中的那些女人,她们身上有传统妇女的坚韧、勤劳、隐忍和温柔。她们没受过教育,没有技能,没有外出打工的机会,像栽在水泥之中动弹不得。她们只能寄身在根深蒂固的男权之下,即使家庭暴力也是逆来顺受。然后唯一的一次反抗,又成为了下半辈子的牢笼。法律可以惩罚她们,却不能拯救她们。

    我们在看别人的时候,总是太急于给别人下一个定义,大义凛然地以自己愚昧的立场去剖析,还自以为是多么正义公平的评价。其实不然,吸毒者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多么不可饶恕,一个吸毒者后面是一个家庭在遭罪;卖淫者多么可耻,出卖身体换取钞票;同性恋就离经叛道,违背传统!但是,当众人在指责一个人恶的时候

  • 9、 柴静看见读后感

    【篇一:柴静看见读后感】

    我看见,坦白的说,我并未看过柴静主持的节目,她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一次演讲比赛。一位清秀却不失气场的记者,单薄的身体却毫无畏惧的发问,和缓的声音却渗透着一种坚定。从此我的世界便有了你,耳朵里会不时的充斥着关于柴女子的话题,勇于探索事实真相,不臭气的才女子。

    书如同人一样,没有复杂华丽的装帧,没有各种名家的评语,普普通通中渗透着亲切的质朴。

    书中有很多故事,有的曾经是社会热点,有的已经稍久远去,或过于细小的不值一提,但在书中都呈出他的原貌。突然想起了读者或故事会,里面也有许多离奇或悲恸的故事,大多也源自于生活,为什么看「柴静看见」却如此打动我心,很奇怪的是一些事自然的就往自己身上扯,因为她文字的朴质、踏实、没有攻击式的抗争,更不会暴跳如雷,为什么她能做到如此淡定!

    我们生活成长在这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当中,有父母、亲人、老师的陪伴。柴静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陈忙-柴静以此人开篇又以此人结束,书中又反复提到此人,可见此人非同一般的重要,俗话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呀!除此人外,老郝、老范由一开始工作上的战友变成朋友、闺蜜、亲人,她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价值理念,那种幸福是无法溢于言表的!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位,同样柴女子也不例外,在父母姐妹的陪伴下长大,尤以奶奶的挚爱最为深刻,这也勾起了我更多的回忆,从她的身上隐约可以看到我的影子,多么亲切的描述,多么真实的生活!

    不多不少,四百多页的故事,我只能以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写起。记得全国出现非典的时后,我所在地河北廊坊,离北京重灾区仅五十公里,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少有车辆人员的踩踏,道路都显得恐慌!家中每天都要用84消毒液稀释消毒,现在看书中的场景依稀可以回到那个时候紧张的氛围。无能为力做不了志愿者也当不成医生,于是就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文章。当时感悟人性的温暖和伟大,随着阅历的增长,不是更爱流泪了,而是我的感悟越来越多了!

    我从来不认为眼泪是懦弱的表现,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流泪的权利。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正在午休,起来上课的同事后来回忆说到还以为自己高血压了,怎么在床上感到头晕目眩的,孩子午休过后兴奋的从教室跑向操场,此时地震正在无情的侵蚀着另一方子民平淡的生活,谁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真的。柴静的书中还原的不仅仅是当时地震的场景,更多的是与普通老百姓的聊天中感悟内心世界,灰暗惨淡

  • 10、 柴静《看见》读后感
    柴静《看见》读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故乡、环境、经济、健康的故事。柴静讲述的是临汾,我却想到自己的家乡。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燕子窝,早上常常被鸟儿叫醒。课本上说四季变迁,鸟儿会南北迁移,家里的燕子真的是春天来秋天去,自己常常想他们在南方是不是也有一个像我家这样的房子呢?后来去外地上学,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燕子再也没有飞回来。 小时候很喜欢冬天,因为冬天经常会下雪,很大很大的雪。上学的时候,从家门口开始攒一个小雪球,然后就在地上滚雪球,一边走一边滚,等到了学校,正好可以滚出一个雪人的头。每次下雪就会看到很多的雪人,我喜欢拿一些树枝插在雪人身上,一个好好的雪人往往被我搞的满目疮痍,那时候的自己真是邪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雪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记得有一年都没有下雪。 小时候上学的路是一条土路,每到下雨的时候就泥泞不堪,非常难走。雨过天晴之后,地面的表层会被晒干,硬梆梆的,但是下边还是湿湿的泥,走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腾云驾雾一般,但是要小心,有时候表层比较薄,太过用力就直接踩到泥里去,那就回家等着妈妈骂吧。后来那条路变成了水泥路,下雨天也一样好走,但是汽车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差。整条路上弥漫着一层灰黄色,汽车过去,是难闻的尾气味道。以前可以在路上随意的跑来跑去,现在要小心各种车辆,有时候想要走到马路对面都要等个十几分钟。 柴静说,临汾很多地方因为挖煤地下都已经空了。我听别人说,我们那里因为挖铁也空了,国道上好多塌陷区的提醒标志。 柴静说,临汾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了。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在河里玩,沿着及膝的河水,可以走一个下午,而现在那条河已经又黑又臭,靠近一点就恶心的想吐。 柴静说,临汾有在加强环保,但是效果不怎么样。我看到周围的工厂从冒黑烟变成冒白烟,但是大的工厂越来越多,整个城市的天越来越黄。 我明白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有很复杂的原因,指责谁或者惩罚谁,都不见得有意义。我更加明白自己无法改变家乡所发生的一切。我只能做到逃离,逃得远远的。 第一次来到深圳,就喜欢上这个绿绿的的城市。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空气可以清新,一双鞋可以穿一个月都不用擦。 身在深圳,我常常想起家中的亲人,想起那些我记得或者不记得的同学,我想起那片灰黄的天空,那扑面而来的尘土飞扬。我也常常想起小时候那漫天的鹅毛大雪,
  • 2019-10-22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09-19

  • 2019-10-29

  • 2022-01-20

  • 2019-09-19

  • 2021-12-0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11-06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09

  • 2022-01-01

  • 2019-11-23

  • 2019-09-20

  • 2019-10-29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
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2024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范文等,带您走进初二看见柴静读后感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