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 > 地图 >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2024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推荐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

(共 7930 篇)

  • 1、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系列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处理很多的文档文件,我们经常会在网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范文。范文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模板,相信一些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吧!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篇1)

    两个小故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老莱斑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朝时候,有个老莱子,他不知道他自己姓什么,只知道自己是楚国人。老莱子生性十分孝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用来供养双。老莱子虽已年过七十,但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提老这个字,如果张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了。一个人年过古稀,他的父母少说也有九十几岁了,身体都会比较虚弱,行动不便,甚至老眼昏花。善解人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的心情,为了能够让父母开心,他装出许多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常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舞。他还在父母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博得父母的欢喜。有时候他挑两桶水,故意将水打翻,弄的衣服湿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啼哭的声音来,他的父母便哈哈哈大笑起来。

    老莱子对他的父母十分的孝顺。说到孝顺,我对我的父母也挺孝顺的。记得又一次,妈妈生病了,到了该吃午餐的时候,妈妈偏要下床做饭,我拦着妈妈,说:妈妈,你还是好好休息吧,我去下面条。说完,我立即走向厨房。然后做了两碗面条,把一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说:妈,我做的和你做的还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好吃,但凑合吃吧。妈妈笑了笑,说:不好吃也没关系,这是你做的呀。妈妈吃碗面条后睡着了。我想:以前吃完饭,妈妈都会把客厅打扫一下,不如我帮妈妈打扫。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扫帚,把客厅扫干净,然后把拖把洗干净,又把客厅拖了一遍。为了不吵醒妈妈,我没有把客厅的电视打开,自己进卧室看书了。

    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我懂得了如何孝顺父母,我以后一定要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篇2)

    《中华德育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信乃立人之根本,人无信无立,守信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体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言出于心成于声,落地铿锵,唯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立足于世。

    我三姑买了一套《中华德育故事》光碟,她说这盘碟很有教育意义,先借给我看。

    这盘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个平时跟我相处很好的同学,这么精彩的碟应该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诉了

  • 2、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观《中华德育故事》后感 池天雨 502班 周二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欢聚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教育片。这次活动印象深刻,让我知道了“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孝基还财”、“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六个中华经典道德故事,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希望学校能让我们多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502班 缪嘉乐 珍珠园小学“校园电影节” 拉开了序幕,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 一场感人至深的动画联播。 第一个故事是“孝基还财”,讲述的是:过家在祠堂拜祭祖先,其中一名叫过迁的人大声吵嚷,别人在拜祭,他却讲闲话,使他的父亲气急败坏,盛怒之下,将家产交给女婿张孝基管理,把过迁赶出了家门。许多年后,张孝基看到过迁露宿街头,受着风欺雪压,便把他领回家中,并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张孝基先让过迁耕一块田,过迁十分珍惜,把地种得很好,庄稼有了好收成。看到他十分肯干,张孝基便安排他去看守一间茅屋,过迁依然是吃苦耐劳。张孝基就把过迁带到过家祠堂,过迁忏悔以前干的错事。张孝基不贪钱财、名利,把家产还给真心悔改的过迁。这个故事让我明
  • 3、 最新读后感: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10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读后感: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一)

    《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到老师家门口时又因老师在睡觉,他俩不敢打扰老师而站立在老师家门前,顶着大雪,等着老师醒来。

    读完《程门立雪》的故事后,让我深深地感触到杨时尊敬老师,诚恳求学的精神。爸爸妈妈虽然生养了我们,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辛勤教诲,我们就不懂得道理和文化,就学不到科学知识。我们再学校如果遇见了老师,要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请教完老师要说谢谢,如果老师跟我们说话,要诚实、礼貌的回答。

    《程门立雪》让我知道了老师是我们学习文化的领路人,更是我们学习成长的爸爸妈妈。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好好学习,用我们的成绩和进步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二)

    一首轻快的乐曲为心情插上翅膀,像蝴蝶一样飞上天空;一幅绚烂的图画为眼睛洗去尘埃,像钻石一样折射出人生的七彩阳光;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使头脑踏上想象的旅程,像乘坐时空穿梭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畅游……

    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书自古以来就存在,莎士比亚也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刻苦读书而满腹金文,从而成就大业,名芳百世。

    匡衡凿壁偷光的事大家都知道 ,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鲁迅人人皆知,他 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

  • 4、 中华德育故事《敬女代嫁》观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敬女代嫁》观后感 不论古今,与挚爱的人结为连理,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想一想,人生多半的时光里都要和一个人朝夕相伴,他(她)将是朋友、亲人,一同享甘甜,共同度患难,那个人如此亲近珍贵,世人都要去寻找,必须是自己最喜爱的和最合适的。我曾经也相信恋爱应该是自由发展的,人生伴侣应该是自己亲自寻觅的。 然而,唐朝敬女代嫁的故事却警醒了我。崔敬的小女儿映雪为解父母之急,不顾自己的幸福,舍身代嫁,她的做法真的直指我的思维弊处,让我震惊又感动。 作为现今的青年人,我们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情感在我们眼里变得单纯也变得更私人化了。我们不需要再考虑复杂的生辰因素或是出身问题,只要我们彼此认同就可以。找到生命的伴侣,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一定是自己拼命寻找,全力争取来的。和什么人结合是两个人的私事,怎么能被他人干扰呢?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他们的意见也显得那么的刺耳。「私人化」是好听的说法。对比德育故事中的映雪,我们的恋爱观念可以说是自私的。 第一次听到代姐出嫁这句话的时候,我非常好奇。现在有哪个女孩能把嫁人的事情这样的奉献了?!映雪的声音那样坚定:「父亲有急,做女儿的理所当然要舍身相救!」熟悉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设想是自己,我想我是愿意的。但是放弃争取幸福的权利?想到要和素未相识的人同床共枕,真难啊! 我再次认真看过故事,原来映雪的父母曾在十年前,酒后戏言要为女儿与吉家公子定下亲事,没想到十年后吉家真的来迎娶女儿。突然的变故,大女儿映月就要和青梅竹马的李公子错失良缘了,要被送到陌生人的身边,映月泪流满面,她的惊恐慌张,伤心欲绝,我完全可以理解。然而面对这些,小女儿却勇敢地站出来化解危机,她的勇气和舍身之义让我感动也更让我敬佩。 两个都是好姑娘。大女儿映月重视与李公子从小建立的感情,她顾的是自己的小爱;小女儿映雪看得到父母的名誉和姐姐的幸福,舍身嫁到吉家,顾的是整个家庭的大局。映雪的献身是贤明淑德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贤德,她才能在嫁进吉家后,继续谨守本分,辅助丈夫立业,为父母争光,成就美满的姻缘,为世人传颂。 映雪的故事让我看到婚姻除男女情感之外的意义,那是家庭和家庭间的缔结以及它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婚姻,狭义上承担着两个家族子孙延续血脉相传的任务,广义上则承担着家庭和谐以贡献社会,以培养栋
  • 5、 [热门]中华德育故事读书笔记集锦(7篇)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热门]中华德育故事读书笔记集锦(7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书笔记(篇1)

    两个小故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老莱斑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朝时候,有个老莱子,他不知道他自己姓什么,只知道自己是楚国人。老莱子生性十分孝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用来供养双。老莱子虽已年过七十,但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提老这个字,如果张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了。一个人年过古稀,他的父母少说也有九十几岁了,身体都会比较虚弱,行动不便,甚至老眼昏花。善解人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的心情,为了能够让父母开心,他装出许多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常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舞。他还在父母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博得父母的欢喜。有时候他挑两桶水,故意将水打翻,弄的衣服湿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啼哭的声音来,他的父母便哈哈哈大笑起来。

    老莱子对他的父母十分的孝顺。说到孝顺,我对我的父母也挺孝顺的。记得又一次,妈妈生病了,到了该吃午餐的时候,妈妈偏要下床做饭,我拦着妈妈,说:妈妈,你还是好好休息吧,我去下面条。说完,我立即走向厨房。然后做了两碗面条,把一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说:妈,我做的和你做的还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好吃,但凑合吃吧。妈妈笑了笑,说:不好吃也没关系,这是你做的呀。妈妈吃碗面条后睡着了。我想:以前吃完饭,妈妈都会把客厅打扫一下,不如我帮妈妈打扫。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扫帚,把客厅扫干净,然后把拖把洗干净,又把客厅拖了一遍。为了不吵醒妈妈,我没有把客厅的电视打开,自己进卧室看书了。

    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我懂得了如何孝顺父母,我以后一定要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

    中华德育故事读书笔记(篇2)

    中华民族素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有了许多浩如烟海的教育故事,来教育我们,让让我们来传承这个礼仪之邦。我看了《中华德育故事》后,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一则《俞净意公遇灶神》,这则故

  • 6、 德育的读后感

    导语:在确立德育内容时,要体现德育的现实性和德育的理想性相结合,既要立足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又要着眼未来社会新道德要求的进步性和超前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德育的读后感(1)

    近日,于再清的“德育说”在国内体坛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各媒体、记者对此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德育,撇开别的不说,它确实有重要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说“德才兼备,才为正品,有才无德,则为危险品。”可见德育的必要性。现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注重人才教育培养的同时,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周洋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体坛人才,对她进行德育无可厚非。只是,让这么个年轻的运动员在展示了自己才能而获奖后接受必须先感谢国家,再感谢教练,等感谢完一大堆人物后,才把父母放在最后的卑微位置上的德育似乎有些变味。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洋感谢父母,将父母放在第一位何错之有?获奖后第一时间就是感谢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倘若进行了所谓的“德育”后,每个获奖员都是满嘴“感谢国家”……诸如此类的话,听起来似乎十分有理,实在已失去了它真正的含意。这种德育,还是摒弃为好,别让我国运动员得奖后满口都是空话、套话,这具公式特色的话。爱国、感谢国家是必要的,但这得要出于真情实感,强迫他们接受这样的德育,这就与其目的背道而驰了。

    在我看来,德育应注重人性化、真实化、时代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要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身经历相符合。比如,你对一个刚做坏事而坐牢的人进行德育,你硬是要他过多几天要成为雷锋式人物,这必定是要闹笑话的。而“真实化”与“时代化”常联系在一起。曾经,有小学生对《西游记》提出质疑,认为这小说情节太假,太千篇一律了。作为老师则立即对其进行德育,说作者的地位高,我们要尊崇他。像如上“伪德育”现象屡见不鲜。

    德育,算得上是一个亘古的话题。从先秦至现在,千百年前的人们与我们一样懂得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虽从古至今都存在,但每个时代却有不同的含义及措施。

    因此,德育应着眼于现在,立足社会,真正地发挥德育的作用,让其与人才教育一起在文化大观园中争芳斗艳。

    德育的读后感(2)

    是老师,助我们成长。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感恩。是老师,带领我们走向未来之路。

    我校实行导师制。当学生有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则可向导师进行交谈与沟通。导师也会主动地与学生、学生家长逐步

  • 7、 关于德育的读后感

    《我说德育》作者孙学策是我国著名的德育教育专家,多年从事德育研究工作。文章中作者遵循和谐﹑民主﹑人性的教育原则,从多角度谈到了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最前沿的班主任,读了此书收获良多。

    一﹑班主任要有“金子观”的摆位

    《我说德育》中主要的观点之一就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塑造成国家有用之才。他给每一位班主任的启迪就是:班主任要坚定自己的工作摆位。承认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金子,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打造成亮闪闪的金牌。而班主任就是铸金过程中的工匠。能有这样的摆位,需要一种勇气,需要更多的艰苦的付出。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成功人生,是公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真谛。“成功塑造每一位学生”,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很难做到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即是艺术问题也是工作摆位和心理摆位问题。她要求教师能宽容的接纳同学的失误,同学的不如人意,甚至同学的一次次错误。

    二﹑班主任要让学生在“活”和“动”中升华自己

    《我说德育》中着重强调了学生活动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管住学生”﹑“规范学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听话﹑守纪只是学生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要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得以发展,就要求班主任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和“动”中升华自己。学校本来就该是充满歌声和欢笑的园地。生活的真﹑善﹑美是学生在“活”和“动”中才能真正体味到的。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会感激﹑学会生活。每一次活动都会给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带来无尽的启迪。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光大学生的美点,弥补学生的盲点。通过无数次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三﹑班主任管理中的大敌——情感有亲疏

    《我说德育》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切不能有情感上的厚薄﹑亲疏。能否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喜爱好学生易,喜爱不如人意的学生难。在应试大棒的指挥下,不冷漠学习差的学生,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关注差生,让差生在一段时间内提升自己,缩短和他人的距离是教育的真谛。在教学上,让学生低进高出,在学习上让分化后落后的学生追上来,是教育的根本。改变一个学习差的学生,重塑一个“问题生”。使之昂首步入优秀生行列是班主任的天职,也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前提

  • 8、 《华德迪斯尼传》读后感

    我很难忘怀置身在东京的迪斯尼乐园,那欢乐的气氛,不管是活泼开心的每一张脸、可爱俏皮的米老鼠、疯狂有趣的游乐设施、绚烂缤纷的烟火表演,都是永恒又经典的传奇啊!

    当妈妈拿了这本华德。迪斯尼传给我的时候,我放下手边的功课,一字一句深深的被吸引。华德 小时候家境贫困,全家住在破屋子里,每逢下雨,就要拿着水桶去接从屋顶滴下来的雨水,桶子常常用久会变形,所以爸爸总会准备一些焦油涂抹在桶子的里面以防止它变形;喜欢涂鸦的华德没有钱买颜料,他就将这些焦油当颜料,开始乱涂鸦,这些焦油涂在墙壁上,是洗不掉的,所以就会看到华德的爸爸生气的在后面追着他边跑边骂,从此看出,小华德淘气调皮和对于画画的与趣。

    进入社会之后,单纯的他常受人欺骗,有好几次差点儿把他逼上绝路,在他哥哥的鼓励下才站起来,并把失败的经验当做学习,锲而不舍的在他最喜爱的卡通世界里努力,他制作了「小红帽」、「艾丽斯梦游仙境」等多部受人欢迎的卡通影片,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满,华德仍然不停的画,画出了连最怕老鼠的太太都说好可爱的老鼠,那就是深受全世界欢迎的「米老鼠」。

  • 9、 《中华三伟人的故事》读后感
    《中华三伟人的故事》读后感《中华三伟人的故事》讲述了20 世纪中国三位最伟大的人物孙中山 、毛泽 东、邓小平的故事 ,三位伟人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书中描写三位伟人一生中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虽属点点滴滴,却真实可信,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庄严、执著的人生。《 中华三伟人的故事》在情节和细节的选择上特别注意突出伟人的品格和思想的成长过程,在真实可信的成长故事中凸显伟人的人格魅力,65 个小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一生,如同大海一般波澜壮阔,如同高山一般雄伟瑰丽。这本书只是掬出了大海里的几朵浪花,只是摘下了森林中的几片枝叶。有的记述一段史实,有的写成一则故事,有的记录一次谈话……这些都是伟人们真实可信的点点滴滴。把这一个个片段连贯起来。则可聚合成一个大写的伟人。毛泽东,他8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了,毛泽东虽然不喜欢那非常难懂的经书,可是他的记忆力强得惊人,已经把那些经书背得滚瓜烂熟。 少年时的毛泽东最喜欢读的书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一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来读这些书,父亲总是反对,说晚上看书费灯油,所以经常阻拦他,他就用蓝布被单遮住窗户,使外面看不见屋里的灯光。他坐在豆大光亮的油灯下,贪婪地读着他在乡下能找到的一切书。 孙中山。他小时候,去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 读完孙中山和毛泽东少年时学习的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汉乐府诗,《长歌行》的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想想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和孙中山,我与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我决心: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刻苦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南京市新城实验学校······· 五(3)班 郁 阳········ 指导教师:张先委

  • 10、 《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读后感

    暑假中,我认真阅读了《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张万祥老师用了十几年的心血,从收集的五六百条德育案例中,精心挑选了88个情景故事汇编而成的。“今天”一词突出了这些德育案例的时效性、与时俱进性。

    这本书一共分成了5大块,“宽容是一剂良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用智慧打开学生心门”“用心接纳每个学生”“师爱不言放弃”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是一个或几个故事,这些故事都证明和体现出宽容给人生带来的是美好。

    最简单的讲,我读这本书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明白了宽容是一种最高贵的品德。宽容是人性之间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宽容的体现。懂得退让,懂得宽恕他人,可以少了一份责骂,那是没必要的。面对任何事,都要学会宽容地看待一切,这样所有的事情都会简单起来,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丽的,就算是别人的侵犯还是过错,都需要学会宽容。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宽容是一种没用的表现,向别人屈服,只能让我们退让和忍受;宽容应该是相互的,如果我对他宽容,他对我却不宽容,岂不是自己吃了大亏?抱有这种认识和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宽容了,他们理解的宽容是片面的,极端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更要宽容。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育不能没有宽容,教育尤其需要宽容。班中有位孩子刚入校时,他的父母就对我说:“我们这个孩子比较调皮,以后老师你肯定经常要为孩子找我们谈话。”一个刚入小学校门的孩子刚掀开自己崭新一页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竟说出这些话令我吃惊。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果然,一次下课时间,就有学生向我报告出大事了,班中有位孩子的玩具被盗了,结果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这时我联想起这阶段班中常有东西丢失的现象,或许也和他有关系吧。只是凭空猜测,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对于他只是严厉批评,未必就能起到教育作用,一定要谨慎处之。孩子的父母来了,说儿子不争气并要当场打他。我马上制止了他母亲的举动,告诉孩子父母,孩子只是羡慕别人有玩具,而这个玩具是那孩子订了书刊以后赠送的,下个学期你也可以帮他订一本,至于打孩子犯不着,跟孩子多谈谈心,教育他以后别拿别人的东西就行了。整个过程,孩子字字都听在心里,结果,他不仅没吃到皮肉之苦,而且在老师、父母对他的宽容中,在忐忑不安的思想斗争中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明确了正确的方向。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7

  • 2022-12-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11-06

  • 2022-02-09

  • 2023-03-2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3-04-12

  • 2019-09-20

  • 2022-12-19

  • 2023-02-04

  • 2019-10-29

  • 2021-07-15

  • 2019-09-28

  • 2019-11-04

  • 2022-03-15

  • 2023-01-16

  • 2019-09-19

  • 2019-09-20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2024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