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南明史读后感 > 地图 > 南明史读后感,2024南明史读后感
南明史读后感相关栏目
南明史读后感热门栏目
南明史读后感推荐
南明史读后感

(共 6730 篇)

  • 1、 《南明史》读书笔记

    用31天读完了顾诚的《南明史》(拜读过程中,我才得知顾先生早已于9年前就去世了)。它以77万字的容量成为本次计划中读完的规模最大的电子书。

    该书不仅取材广泛(包括国外史著),而且内容非常充实,凡我了解的南明人事,极少有遗漏的。其中如鲁王朱以海在监国后期的英勇奋战、除江南之外全国清廷新占各省的武装反抗等,都是以前不知道的,资料价值当然很大。尤其是清军在南方各地镇压过程中的屠杀破坏超出我的想象,也理解了一点民族主义者对满清的仇恨和控诉。其他像郑成功起兵抗清前的军旅历练,李定国在泰国景线病逝等,更是属于秘闻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从小就熟知的事件,但书中为此专写的一章首尾齐备,仍具有资料价值。

    书中最使我注目而惊愕的,并非以上的那些,而是对于南明一些著名英雄豪杰的揭露抨击。指责史可法在重大决策上的一错再错,误国误民,我先前已经零星听说了一点;指责何腾蛟、瞿式耜的不顾大局,排斥忠良,而我对何瞿二人毕竟缺乏了解,因此都不如对郑成功的抨击震撼力来得大。作者对郑成功割据意识的论断本已让我惊异,而后写他1654年对李定国事关复明事业成败的广东战役的阳奉阴违,之后又大玩权术以掩盖,简直可以说罪不可恕了;1658年从南京城下败退时,他又对分兵进军的张煌言部不闻不问,伟岸形象进一步萎缩,收复台湾也只能勉强算是功过相抵。

    作者充分赞誉了李定国的无比帅才和顾全大局的度量,但也批评了他在1658年清军攻陷西南前后对经营四川的义兄刘文秀的嫉妒排挤(我终于明白了《上下五千年》中孙可望叛乱被轻松平定之后为什么还说南明永历政权实力削弱),以及应对清军时的行动迟缓等。其过错虽比郑成功小,但也不可谓危害轻微。

    与张煌言同为书中评价最高的是永历政权的湖广巡抚堵胤锡,这是我在《清史通俗演义》中仅仅知道个名字的人物,但在顾诚先生的辩正下才真正了解了这位见识卓越(坚持与大顺农民军余部联合抗清)并因此被多数旧史贬低埋没的英杰。

    对诸多南明旧史的批驳,尤其是是对黄宗羲评述弘光政权内争观点的断然否定,让我又一次惊愕。而对清初另一位大家王夫之《永历实录》的先褒后贬,使我的心情也是一起一落。

    总之,虽然顾先生所持人民史观是我赞同的,但他这种毫不留情的魄力是我难以追随的。

  • 2、 南明史读后感1900字欣赏

    《南明史》一书由顾诚所著,是一本南明史迹,这是一本史记材料,对于很多喜欢研究史记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籍,可以借鉴考察,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南明史读后感19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在读《南明史》的间隙,用了四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信。喜欢朱纯深先生译出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不会故作深沉或过于冗长。

    或许是我阅历尚浅的原因,很多国外的著作译本读起来十分吃力,无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朱纯深先生的译文是真的非常美。

    这本书时服刑两年的王尔德在狱中写给他挚爱的友人波西的,仅读这一本,我还不是很理解他对波西到底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初读信,似乎波西是个如此神经质、挥霍无度、暴躁易怒、脏话连篇的少年。王尔德在信中列举了波西种种恶劣之后。他说每次自己想离开,提出分手,波西就来哀求他,他总是不忍心,于是宽恕他。

    波西拖着他下沉,沉到生活的泥潭里。

    波西离不开他,王尔德是他的安心之所,是他的钱袋子和虚荣心。这些构成了波西生命的全部。可这全部中,真正的爱占到多少呢?

    王尔德似乎也离不开波西。当一个人将你视作一生中的神,你如何能撒手丢下你虔诚的信徒呢,而你离开他,便再没有人像对神一样供奉你、信任你、依赖你。

    在未读此书,只看过百度百科介绍时,我以为王尔德是在他的时代背景下,陈旧思想的牺牲品,我以为他是爱的斗士。

    可从他对波西的信中,我看到的是他的挣扎,他的厌恶,以及为了救赎而不得不为的自我欺骗。

    这救赎是为了自己能够继续以自己原本的模样活在世上而做出的努力。

    在信中,他言辞颇为狠辣的道出波西如何如何让自己难以忍受,而自己如何如何摆脱不了他,以致最终自己的名誉、财产、艺术()、朋友都因此被迫失去。

    读的时候我在想,他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写下这封信呢?真如他所说那样理智吗?受苦就使人有权利去指摘别人吗?他似乎是对波西有埋怨的,但他又没有恨他、也没有放弃过他。

    爱他,而非恨,以及爱这个捧自己上高坛、又将自己狠狠摔在地上的世界。

    是为了让自己避免成为灵魂种满荆棘的人而不得不为吗?

    是为了让自己在顶峰跌入深渊后还能做自己的自我救赎吗?

    还是他对那个人本就爱得够深而从不曾恨?

    他在信中多次提及想象力、孩子、童真,那是令他着迷的一切,是他痴迷的艺术,是他创作的源泉。而波西,这个毫无想象力的孩子,他爱他什么呢?

    我在读到一半时,也以为是他一直在忍受着波西的纠缠,直到读

  • 3、 司徒琳的《南明史》读书笔记及感悟800字

    司徒琳的《南明史》读书笔记及感悟800字:

    明朝虽承祚二百余年,可是总给人一路跌跌撞撞的感觉。偌大一个帝国,近三百年间,竟几无盛世,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直困扰。边务固然是大问题,先有瓦剌后有满清,沿海的倭寇海盗也不停闹腾;内廷也很少消停,悬案一直不断,文官集团不断分化内斗。先人已有很多评叙述,基本的观点是明朝实亡于党争。在此不必赘述,仅就司徒琳一书,谈部分读后感。

    司徒琳的《南明史》几乎是国外第一本有关南明历史的专门著作。本书以她在哈佛的博士论文为底稿,增减部分史料,而后,专门到台湾(彼时大陆尚未开放)逐一对所采信之史料进行再次的去伪存真,于论文完成之后十年乃成。书的篇幅不足二百页(不包括前言和参考文献),却全无赘言,称得上是字字珠玑。统观此书,或可窥得国外历史研究之一二特色。

    首先,非常注重大尺度上对历史脉络的把握。这点上有些大历史的意思,实际的行文来看,也确实接近黄仁宇的作品。当然,由于我只读过译本,所以不能确认两作者的行文方式或者叙事风格接近或者相同。

    第二,对于作者历史观点的阐发非常到位。虽然没有读原文,但是我相信作者在语义的重述方面应该是很花力气的。其观点在除在前言中详细说明之外,在每一章都会强调和重述。

    第三,并非事无巨细,但对关键细节的把握非常准确,描述时舍得花大篇幅。并且很注重相关的背景介绍,比如在介绍郑氏时,对郑氏的发家有一段背景的梳理。

    第四,史实的篇幅和议论的篇幅各占约一半,仍有学位论文的影子。因为学位论文是不可能让提交者只罗列文献调研结果的,必须要有通读史料之后的观点。

    在写这段读后感的时候,已经开始读顾诚的《南明史》。顾先生的书比司徒琳的晚二十年,相对来说所占有的史料更是较司徒琳丰富,故而其著作篇幅几乎是司徒琳的五倍。顾先生的作品同样是引证丰富,撰写时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标准对不同的史料予以采信。值得一提的是,两著作对于南明史的断代并不相同,起至时间都有稍稍差距。这或是南明史研究一个悬而未决之问题。

    最后,司徒琳其书,貌似比较冷门,国内版本较少,我(当时)没有找到电子版。

  • 4、 明史演义读后感

    明史演义读后感(一)

    郭守全

    蔡东藩,清末民初人,以著述历史演义小说而闻名,其所著文辞犀利,所述史事详实,展现了历代兴衰、人事更迭,让后来者鉴,可与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相媲美。

    我利用闲暇时间,对《明史演义》前五十回进行了认真阅读,大事件可以简单概括为: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建国执政、靖难役、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弘治中兴、宁王叛乱,统治者经历了明太祖至明武宗10代。历览他们治国之得失,可让我们知道今日反腐工作的重要性,更明白党风廉政建设容不得半点虚假。

    腐败,犹如社会一颗毒瘤,侵蚀着健康机体,如不祛除,就由表及里,恶化社会风气,严重时可导致社会巨变。

    明太祖起于农民,他深知贪官的危害性。因此,在其主政的三十年里,上朝从不敢懈怠,惩治贪官污吏毫不松懈。虽后世对其有诸多非议,但我认为正是他以铁腕治贪,不包庇贵戚勋旧,处理了如胡惟庸、蓝玉等一大批贪腐分子,甚至对贪者“剥皮实草”以儆后来者。正是这样,才开创了洪武三十年的政治清明、百官勤勉干事的局面。

    而后来者,虽有治贪,但力度仍不及洪武时。他们或夹私泄愤,打击报复,或纵情于酒池肉林,过着权色戎马的生活……才出现了宦官王振误国、刘瑾乱国等。

    政治清明时,则群贤毕至,而小人远离。一旦腐败抬头,就会出现贤达人士弃置于山野,而无人问津,群丑则献媚于君前,排挞异己,误国乱权。如不重视身边腐败现象,才出现了正德年间,前有刘瑾乱权,后有江彬、古大用、钱宁等误国,直至后来,宁王朱宸濠暗结中官,外结匪盗,武宗仍被蒙蔽而不知,直至“宁王叛乱”,几乎危机到大明王朝根基。可见,腐败不除,危及社稷!!

    政治清明时,则正气汇聚,而歪风远遁。一旦腐败横行,社会就会流行各种“潜规则”,办事必先备厚礼而求助于人。于是乎,出现了家长给教师送红包、患者给医生送红包……作为园丁的教师、天使的医护,早已把抚育后人、救死扶伤置于脑后了。故社会需要一丝清明,需要剔除各种滋生腐败的温床。可见,腐败不灭,危害风气!!

    政治清明时,则国势日隆,而外人不侵。一旦腐败流行,贪官污吏弹冠相庆,卖官鬻爵则横行其势,宵小之徒则荧惑于朝野。大明虽有成祖三征漠北之绩,然英宗朝,朝纲日衰,信任宦官王振,事事由“先生”裁断,内外奸臣趋炎附势于他,以财贿赂求取高官厚禄,朝中能臣良将或贬或戍。直至我们这位王先生怂恿英宗御驾亲征漠北的也先,出征不足而几近奢靡,遂之“土木堡之变”。可以

  • 5、 文明史纲读后感

    文明史纲读后感,历史总会让人有疑问,然后深思,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文明史纲读后感,欢迎阅读!

    文明史纲读后感【1】

    历史的使命之一在于解释过去,并试图预测未来,尽管这一使命似乎从来没有彻底完成,甚至对历史的表述和解释本身就存在臆测,或者说永远无法抵达真理和真相,但是在人类有限的资源和理性的永恒限制下,我们能做到的无非是尽量自圆其说,或者某个解说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接受,无论这个解说是否代表真理和事实,甚至可能是违背人类大多数人的命运和未来的。

    观念决定行动,所有的观念都离不开社会的价值观的选择。

    历史和人类命运总是守恒的,任何的选择都是共同价值观的表现,如果我们认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终极价值,在制度上的体现就是民主和共和,如果我们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专制和等级制度就可能长期存在。

    历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人们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并共同维持着某种长期可以存在的制度。

    就像我们现在都认为封建专制是不合理的制度,但为什么可以在历史上长期存在。

    教养是个体对原始野蛮本性的客服和推广,文明则是区域社会群体对自身共同野蛮本性的协同矫治和维护。

    单一的个体永远无法自我克服本性中的原始野蛮性,这时生存和繁衍的生理基本需求和基因导向。

    但群居生活开始后,资源争夺和生存竞争导致了机会和地位的不平等和不均衡,个体本能被放大,集体妥协和约定逐渐形成,人类生活史本质上就是不断妥协和约定的历史,文明、文化、法律、制度、信仰、宗教都是一种人类的自我约定,他们将人类自身的本能需求用更先进的方式发泄或转化,将私密性的满足通过私密性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

    挑战与回应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种决定性力量-------汤因比的 历史研究 。

    文明史纲读后感【2】

    布罗代尔在历史学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只是这本书无法避免地带有冷战思维的标签,对于苏联和马克思主义表现出过分的恐惧和忧虑。

    本书写于1962年,布罗代尔死于1985年,苏联的解体是以后的事情了。

    从今天的情况看,书里面的一些观点已经不合时宜了,当然,大部分的论述还是合理而且有意义的。

    书中不止一次地对未来表现出忧虑感,随着苏联的解体,书中的大部分预言失去了实现的基础,而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我们生活的历史就是布罗代尔所展望的未来,可惜的是,他剩余的一小部分预言也几乎没有成为现实。

    他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他对过去了如指掌,但这并不能阻止他

  • 6、 《南明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

    宋朝被金所驱赶,建立的南宋生存了152年。明朝被清军攻陷,南明却只维持了18年(有说39年的,以台湾郑成功后裔投降为终结)。

    读了此书,我大概明白了原因。看着一次次内讧,一次次错失良机,真是郁闷到死。我想很偏激的说,朱元璋一脉的基因,真不是一般的差(有书友提醒我朱镕基总理是朱元璋一脉的。算了,我不改文字了。)。个中细节,不想说。

    读此书的一些额外收获:

    1.东林党。在我朝历史书中诸多正面描写。那副顾宪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现在都能背下来。然而读此书,东林党却生动的阐述了书生误国可以到何种程度。我感觉南明的武将其实还是有些很不错的,然而文人基本都是垃圾,东林党人更是其中的翘楚,搞内战那叫一个溜。

    2.史可法。在我朝历史书上很正面的角色。就气节而言,的确是不错。然而作为南明弘光政权的中流砥柱,其才能完全不匹配,误国误民。

    3.郑成功。在我朝历史书上又是很正面的角色。不可否认他从荷兰手中夺回台湾的功绩。然而站在南明的角度,他的诸般作为实在是让人唾弃。另外,郑成功的母亲不是失败,而是田川松,日本人,因此郑成功从血统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半个日本人。

  • 7、 明史.李自成传读后感

    办案之余,重拾那本放在案头的《李自成》,每次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慨……冥冥中,崇祯似乎就是在昨夜于煤山寿皇亭自缢而死的……两行清泪凝固在他那憔悴而苍白的脸上,也瞬间凝固在我的心中……

    初冬已过,寒意阵阵,恰似一股股伤春悲秋的寒流侵袭着我的心灵,思绪似乎又飘回到了那个久远而又激荡的年代。是的,公元1644的三月,感觉更像是万物凋零、清冷萧杀的深秋时节:漫天黄叶纷飞,山间孤鹜悲鸣……我仿佛看到了那天李自成进京时的浩荡神威,更看到了京城内大顺军打砸夺抢、烧杀淫掠的惨象。

    李自成成功了,可他却又是失败的,他沉迷于他的帝业,他醉心于他的王朝,他深居不出,他轻信谗言,他的骄兵悍将们更是迷恋于淫逸奢靡、腐化堕落的生活,这一切注定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随着李自成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的悲情谢幕,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李家王朝顷刻间也灰飞烟灭了;他的最忠诚、最有才干的追随者──李信(后名岩),注定是这场跌宕起伏的悲剧中的殉难者。

    加速大顺王朝灭亡的另一个催化剂则是驻守辽东的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当时的局面更像是三足鼎立:一边是关外满鞑子的步步进逼;一边是大明王朝的覆亡、李自成大顺军的进京——当此情势,正在吴三桂孤军难支,踌躇再三,欲联李共抗满清,共赴国难之际,(当然,这一方面是其欲保全家小,可谓私情;而另一方面则是其民族心使然,可谓为公,总而言之,乃家国情结缘故,但无论其主观意向如何,对李自成及其大顺军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一个天赐良机,但可惜的是,李自成他没有珍惜,他忽视了这个致命的环节,他更是小看了盘踞东北的虎狼之师)演绎古今的“红颜”再起“祸水”:一向持重峻厉、不近女色的李自成竟与大顺军先锋大将刘宗敏为争夺吴三桂的宠姬──才貌倾城的陈圆圆而争风吃醋,贻误军国大事。

    多尔衮是善于把握时机的,他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于是在此关键时刻,他一手握大棒,一手持橄榄枝,恩威并用,软硬兼施,对吴三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是这位精明一世,冲动一时的边陲大将,在所谓的“权衡利弊”之后,率领跟他出生入死、誓死效忠的关宁铁骑,投向了清人的怀抱,此时,时局的天平已开始向清军倾斜了。

    可我总认为,纵观全局,最不值的还是要数吴三桂。当时的他,年轻有为,称得上一代英才、人中俊杰,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正是他大显身手、留名青史的时候,但他竟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为了一己之私利、个人之恩怨、

  • 8、 优秀读后感:读《中国简明史》有感

    最近,我读了爸爸收藏的《中国简明史》,书中主要介绍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让我深受感动。

    书中写到毛泽东时,我被深深感动了。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如果没有毛泽东这样的领导者,中国人民也许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人民从此远离了战火硝烟,拥有和平年代,过上了好日子。中国有这样的领导者,我感到骄傲。

    读了这套书,我还知道了原始人类进化成现在的人类用了一百万到二百万年,我们中国从古代进化到现代经历了无数磨难,人类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发展到了今天的强大。当时有好的君主,也有坏的君主,他们打仗有胜有负,有的人机智聪明,有的人昏庸无能。历史上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我为之感到荣耀,反之,我为之感到羞愧。

    读后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昏庸无能的人只会让国家走向灭亡,只有聪明的领导者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

    二年级:李兴远

  • 9、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篇一: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 , 世界文明的发端 , 包括古埃及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 , 古代印度文明 , 古希腊文明 , 古罗马文明 , 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 , 产业革命和现代化 , 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按照时期划分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上古前期 上古中期 上古后期 古典时期 中古时期 近代前期 近代后期 当代前后。古典时期随着中东列国争霸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波斯人也在远征希腊中遭到毁灭一性一打击 世界文明的中心由中东逐步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进入中古时期一方面是阿拉伯人爆炸般的崛起席卷了整个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是公元 7 8 世纪,穆斯林统一国家阿拉伯帝国形成后,为了扩大其统治范围,以传播伊斯兰教和展开反对异教徒的圣战为借口,强行吞并西亚、北非和西南欧大片领土的行动。在这其中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场影响着人类文明战役西亚弯刀。在这场战役中阿拉伯远征军征服北非迦太基和摩洛哥。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灭亡了西哥特王国占领西班牙。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的计划初战告捷,他们欣喜若狂。于是他们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只是原来的君士坦丁堡。而是整个欧洲的基督教世界。阿拉伯统治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将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异教徒彻底纳入自己的宗教势力范围。整个西方文明再次面临来自东方亚洲文明的威胁。这是欧洲自公元 452 年匈奴人入侵后再次遭到的最严重的威胁!整个西方世界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在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看来,这是轻而易决。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进入异教徒的心脏罗马城去参观。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入侵迎头碰上了一个在欧洲地区新兴的强有力的对手。这个对手是阿拉伯人以往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个强大对手就是当时西欧高卢地区正在崛起的由日尔曼族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是欧洲日耳曼族的一支兰克历史上一代英雄克洛的带领下与与阿拉伯展开了斗争。其中发生在公元 732 年高卢的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普瓦提埃战役是一场决定整个人类西方文明命运的决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惨败而归的阿拉伯人在此后再也没有能力对西方文明世界发动入侵。这直接保证了西方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战役的胜利直接强有力的支援

  • 10、 《中国文明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

    《中国文明史》一书由康拉德希诺考尔和米兰达布朗合著,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等内容。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文明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大一升大二的这个暑期,是充实而有收获的。先有幸在学校的推荐下去赣南日报实习学习,后是控制住了自己,在假期认真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书单,对历史有迷一般热情自然更喜欢阅读中国文化史,外国文化史之类的书籍。这次来简要谈谈个人读冯国超先生《中国文明史》后感。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中国文明史》是光明日报出版社重点图书工程光明彩图书系历史系列中的一种。所以整本书阅读起来非常的舒适抓目,整本书将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通过思想文化、文学、宗教、汉字、建筑、科技、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服饰、工艺美术、音乐舞蹈、体育与博艺、剧剧与贡艺、饮食文化、民欲等十六个方面,深入开掘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像空间和愉快体验。

    小时候,我们就背诵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这一本书是必看的,它简要地梳理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如果回避过去,便迷失了未来的方向,怀疑自己的文明,反过来覆亡了自己。昨天老爸还在说我追星的事情,说我不应该追星,应该牢记的是先辈们的付出。但是我认为记住先人传承中国文化方式有多种多样,我喜欢吴亦凡,喜欢他尽己所能在世界推广中国嘻哈,身体力行告诉世界中国不只有武术,还有很多非常棒的音乐人,喜欢他在国际上拿了大奖主持人问他感受的时候,全球直播下,他开口就是中文,喜欢他在世界的眼光下说我来自中国我想,移民改变不了什么,骨子里的中国血依旧热血沸腾,即使有一天由于种种原因我移民了,但是我依旧会时刻记住我是()中国人。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将来如果真正地坚持走上对外汉语这一条路,我们会出国教学,会与外国人有更多的交集,甚至可能会嫁一个外国人,生一个混血宝宝但是我们最最最应该记住的,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来传播中国文化的,当然,咱们也可以把外国小哥哥拐回国,在自己国家发展更多留华外国人。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有说过: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不敢言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但求对我们的历史

  • 2022-01-20

  • 2022-11-19

  • 2021-07-14

  • 2022-05-27

  • 2022-05-27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南明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南明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南明史读后感、2024南明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