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罗读后感 > 地图 > 罗读后感,2024罗读后感范文
罗读后感相关栏目
罗读后感热门栏目
罗读后感推荐
罗读后感

(共 3591 篇)

  • 1、 罗生门 读后感(3)篇

    不,不是想死,是厌倦了活着。

    芥川龙之介,他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

    《罗生门》以令人窒息的紧凑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展示了善恶之念转换的轻而易举,展示了人之自私本质的丑陋,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

    《鼻》则把犀利的笔锋直接刺向人的深层心理,自卑与自尊,虚伪与丑恶,软弱与做作,同情之心与幸灾乐祸,种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天衣无缝地聚敛于一部短篇之内,委实令人惊叹,使人感慨,发人深省。此篇受到夏目漱石的极大赞赏,成为其进入文学殿堂的叩门之作。

    《密林中》以几个人对同一案件的不同证词或告白,于扑朔迷离之中凸现人性的机微、人的无可信赖和无可救药。手法新颖,寓意深刻,虚实相生,玄机四伏,“乃出色的‘物语’产出装置”(高桥修语)。此篇前些年曾改编成电影剧本以《罗生门》为名由黑泽明搬上银幕,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地狱变》“那被烟呛得白惨惨的面庞,那随火乱舞的长飘飘的黑发,那转瞬化为火焰的美艳艳的樱花盛装……尤其每当夜风向下盘旋而烟随风披靡之时,金星乱坠的红通通的火焰中便闪现出少女咬着堵嘴物而几欲挣断铁链痛苦扭动的惨状……”而作为少女父亲的良秀面对这惨状竟浮现出“一种近乎恍惚状态的由衷喜悦之情”。也就是说,良秀为了成就艺术而放弃了亲情、放弃了道德、放弃了人陛,宁愿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被活生生烧死,而他自己也在画完地狱变相图的第二天夜里自缢身亡——父女双亡的悲惨代价促成了一部艺术作品的诞生。

    这无疑是对作者本人信奉的艺术至上主义惊心动魄的诠释。芥川也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出十年自杀而死。“他的死因,一多半或可归于使其心力交瘁的神经衰弱,但剩下的大约一半似乎在于他对人生及艺术的过于真诚、过于神经过敏”(菊池宽语)。事实上芥川也对作品的艺术性采取了极其严肃和虔诚的态度,苦心孤诣,一丝不苟。无论所用语言的洗炼典雅还是心理刻画的细腻入微抑或情节设计的无懈可击,都显示出这位作家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为可贵的是,“他有意识地创造了文体——不是陈陈相因的文体,而是一扫庸俗气味的艺术文体”(中村真一郎语),堪称典型的艺术至上主义者。

    之前对《罗生门》的印象被黑泽明大师的电影引导了,看了书才知道电影改编自《竹林中》这个小短篇。之所

  • 2、 罗杰疑案 读后感(3)篇

    朋友圈里看推理小说的大体上分成两拨,一波不停的刷东野圭吾,一波不停的刷阿加莎。

    我曾经属于前一波人,可惜畅销君的书看完四十多本,就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了,甚至都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阴影。

    山河流转啊日夜更替,如今距离我狂刷东野圭吾的日子也已经快要过去三年了。

    打开阿加莎的书,发现社会化推理和本格推理差别还真是蛮大的。东野的书也不能说是不好,可是推理情节上总是经不起推敲,要么读一半都猜到结局了,要么途中出现bug。硬伤不断,好在亮点在于感情渲染的真挚,人物也是活灵活现。

    阿婆的书也不乏关心社会现状,抨击社会现实与剖析犯罪心理的,不过这本《罗杰疑案》貌似着力点更在于推理本身。

    里面提到了爱情、亲情,也包括好多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可是合上书本闭起眼睛。

    最为惊叹的,还是书中每个不经意的细节埋下的伏笔,真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回过头来再看,会惊奇于自己读书这一路一直在真相的小河边溜达,偏偏就是一点儿也没湿了鞋。

    也是绝了。

    有人说一本推理小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凶手是谁,而是去发现身边的哪个人可能隐藏着杀机,从而更深度的挖掘人性。

    而我一旦遭遇如此之正的三观就忍不住冷汗涔涔,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看书的真实意图只是觉得他有趣,并不是因为它能带领我走向人生巅峰。

    说回这本书。

    《罗杰疑案》属于阿婆的波罗侦探系列,这个老头睿智又有趣,大概他也觉得世间很有趣,所以他是带着些许好奇,又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光来看世界的。

    整本书分成两条线,一条主线是案发及破案的线索,另一条是案发时候的破案过程,前一条线是两条线不断发展,最终重合在一起。

    就是案件终于告破。

    在破案的过程中,波洛和福尔摩斯很像,喜欢用字极其自负的语气,告诉我们一些简单的道理。

    如果要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就要多动用一些头脑中的那些小小的灰色细胞。

    有些事情看似很不重要,但是正因为他的无关紧要,这个根本不需要的改变才更得有研究的必要。

    而有些事情看似答案很明显,殊不知那是别人特意如此,是为了迷惑众人的眼睛。

    不要相信任何一个人说的话,除非你有十足的证据。

    一个人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是不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去伤害别人的。

    如果能抱着最大的善意对待死者的同时,也能以理智的心态对待行凶者,那在给他应有的惩罚的同时,也给他留有一些尊严吧。

    以下评论涉及剧透,如果想对这本五星侦探小说感兴趣的建议勿看,建议勿看,建议勿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n看了几本阿婆的

  • 3、 尼罗河上的惨案 读后感(3)篇

    看完这本书我更佩服阿加莎了!不仅有纯粹的推理故事还有悲剧的爱情故事,人性的刻画。同东野圭吾的一样,真正牛逼的悬疑小说不会只有悬疑推理那么浅。

    更激动的是我竟然猜到了结局,但我当时根本猜不出作案的过程,波洛的推理真的一点漏洞都没有。这个犯罪其实已经策划得很完美了,如果不是有两个目击证人,恐怕连伟大的波洛先生也无能为力吧。而且,如果不是西蒙惊慌承认了犯罪,也没有证据可以指控他。船上的其他各色人等也很大程度上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他们都有可能是杀人犯,直到读者已经脑袋混乱放弃推理的时候,波洛站出来,像考古人员一样,拿小刷子刷掉表面的石子泥土,揭示出真正重要的东西——指出凶手。但是我觉得如果西蒙当时把墨水瓶扔进河里会更好,毕竟打捞人员也不会对一个墨水瓶感兴趣,这样波洛破案就更难了。

    如波洛所说,真相必定是最符合逻辑的那一个,找出作案动机,仔细揣摩每一句证词,注意每一个细节,最后,匹配最合逻辑的猜想。推理小说大概是最能让读者有参与感的小说类型了。

    既有悬疑推理,又有人性解析,看起来过瘾。

    情深不寿,过于爱丧失自我,使人盲目。关于欲望,合理的欲望可以驱使我们鞭策自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合理的不恰当的欲望则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度的定义,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爱的度和欲望的度。

    怎么评价呢,感觉很难用三言两语去形容。前200页,看的散漫,拖沓了两周,后400页,情不自禁,只用了两天。情节的确是越来越引人入胜的,而且,情节推动的速度很快。

    第一次读阿加莎的书,历史掺杂着人性,还有峰回路转又悲凉的结局。情节加人性加社会背景可能是众多悬疑小说的共同点,各有侧重,这本书的侧重或许还是在情节吧,但众生百态也让人看的过瘾。

    嗯,其实读到最后,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矛头一直指向的,引领的,必不是真相,最终的峰回路转,只用主角的一句我们得全部推翻假设,重新推断便带过了。这样看来,写作技巧性是不是有些太过明显,读者的参与度和参与的激情也会减少很多。也正因如此,那些不着痕迹的大师之作才会一直被称颂吧。

    仅个人见解,书值得一读,想听听不同哈姆雷特的看法[嘿哈][机智]

  • 4、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_4000字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4000字

    我想继续做个疯子,按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方式生活。

    整篇小说都在引导我们发现真实的自我,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吃下安眠药的时候,想杀掉一个我憎恶的人。我那时不知道,在内心深处,还有着其他我会去爱的维罗妮卡。”

    “人怎么会憎恶自己呢?”

    “可能是因为懦弱吧,或者是因为永远害怕犯错,害怕达不到其他人的期望。不久之前我还很开心,忘记了自己被判了死刑。等我记起自己的处境后,简直吓坏了。”

    我们很容易将自己代入成维罗妮卡,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她,但她也是在这时才明白,她人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她在维安特里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这些人都曾与她相同,活在别人的期望里,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然而,因为维罗妮卡的琴声,他们开始记起了自己的梦想,强烈地想要实现它。

    “我想离开这里,在外面死去。我要爬上卢布尔雅那的城堡,从前我总去那里,可是从来没有在近处好好看过它。我想和那位冬天卖栗子春天卖鲜花的大婶说说话。我们总是擦肩而过,可我从来不曾问候她一句。我想不穿外套在雪天里走走,感受屋外的寒冷。从前我总是捂得暖暖和和的,唯恐得了感冒。

    “伊戈尔医生,我想让雨水打在我的脸上,我想向对我有兴趣的男人微笑,如果他们请我喝杯咖啡,我一定接受邀请。我要吻我的母亲,告诉她我爱她,在她怀里大哭一场,对于感情的流露,我不会觉得羞愧,因为它一直存在,只是从前被我藏起来了而已。

    “也许,我会走入教堂,看看那些雕像,他们从不曾和我说过一句话,但是这次,也许他们会和我说点什么。如果一个有趣的男人邀请我去舞厅,我会接受,我会整夜跳舞,直到筋疲力尽。然后我会与他共度良宵。从前,我也和其他男人在一起过,但不是克制自己,就是装成有感觉的样子,而这一次却会大为不同。我想投入地爱男人,投入地爱这个城市,投入地度完这生命,最后,投入地死亡。”(维罗妮卡)

    等走到一个安全的距离,确信没有人听得到他们的谈话时,爱德华才打破了沉寂:

    “我在维雷特也住了几年了。”他说,“我已经不再让父母蒙羞了,也把雄心放在了一边,可天堂的影像依然存在。”

    “我知道。”玛丽回答说,“以前我们讨论过这事。我知道你想做什么,该离开了。”

    爱德华望着天空。难道她也会感同身受吗?

    “全是那姑娘的缘故。”玛丽接着说,“我们看过太多人死在这里,在他们放弃了生命之后,死亡总会不期而至。而这一次却不同,那姑娘

  • 5、 《罗生门》读后感_2000字

    《罗生门》读后感2000字

    本着对日本文化的浓厚兴趣,打算在暑假的尽头涉猎些许日本文学,根据古近现的时间顺序阅读,于是找到了这本近代短篇小说圣手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书名三字想必都不陌生,面对当事人各执一词,事件变得扑朔迷离的时候,新闻媒体经常称作“xx罗生门事件”。 说回此书,书名取自里面的一个同名章节,全书共七章,前六章是精彩纷呈的短篇故事,最后一章则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看法,类似“语录体”。 第一章《罗生门》和第二章《竹林中》的情节曾被黑泽明大师改编为电影《罗生门》。电影出现三个场景,四个谎言,凸显了极致的黑暗,结尾又保留了一丝人性的希望。说到书,《罗》气氛鬼魅,描写了一个破败不堪,乌鸦聚集的城楼,风雨滂沱如同家将内心思潮的猛烈撞击。最后家将为了生存,败给内心的邪恶,掠走形容枯槁的老妪的衣服,看完时脑海里一直回荡着最后的一段话: “过了一会儿,死狗一样的老妪光着身子从死尸堆里爬起来,嘴里哼哼唧唧,借着松明子的光,爬到楼梯口,披散着短短的白发,漠然地看着门下。外面只剩下漆黑一片的夜。” 电影《罗生门》安排了同名短篇的场景,对于主要情节则是根据《竹林中》一章的改编。这一章讲了一个杀人故事,呈现的是七段供词,当事人各执一词,真真假假,读完有种被拉入黑暗深渊之感。当事人交代事实时都选择了谎言,通过欺骗来掩饰内心的软弱,即使是已经死去的亡灵丈夫同样如此。芥川龙之介直抵人性最阴暗的角落,揭发最深处不可告人的秘密。正如所说,欲望造就了每个人内心的软弱,并且构筑了每个人利用谎言企图展现的幻像。 不同于《地狱门》的浓烈黑暗,《山药粥》的简单温暖,《鼻子》三言两语对矛盾人性的挖掘,《河童》这一章以假想的河童王国为素材,描写了一个冷酷理性的反乌托邦社会。在此之前河童在日本的形象类似作恶的水怪,这本书多多少少改善了河童的形象,如今河童在人们眼中大都是萌萌哒的存在。 笔下的河童王国与人类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他们同样存在社会通行的各种原则。有些习惯和风俗与人类大相径庭,比如大人为了小孩偷东西,万一小孩不存在了,那么这个小偷就无罪释放。“理性”如河童认为犯罪动机一旦消失,没必要像人类一样紧咬不放。此外还有对音乐的禁止,职工屠宰法,空洞的生活教等等特殊的地方。河童本身极易情绪化,非常容易因为讥讽而抑郁致死,我猜测这可能影射了日本人所谓为了自身道义而盛行的“复仇文化”。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生孩子

  • 6、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_1100字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1100字

    笔记

    ●怎么说服家长,让他们相信孩子学编程并不会染上网瘾。当时,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跟很多家长进行交流之后,告诉他们:其实,会编程的孩子反而不会沉溺于网络,因为他们有了上帝视角,知道这个游戏是怎么编出来的,所以就不会再被游戏骗去消费了。

    ●你得重视你的竞争对手。你得认知你自己。

    ●在西方宗教观念中

    【6】被认为是缺憾数字,

    【7】则被认为是完美数字。

    777代表完美全知全能的上帝,相应的666代表魔鬼。

    ●质疑:走出图书馆,走进实验室,往圣先贤写的所有书我都将信将疑,我只相信在实验室里得出来的确切数字。

    ●在互联网时代仍然热爱阅读的人的优势,别人只知道什么是对的,而热爱阅读的人可以往下看,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才变得对的。这就让我们一边品尝知识的果实,一边可以避免知识带来的傲慢。

    ●相扑运动

    ●这个世界上的事实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社会结构、社会协作和人心的复杂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怎么当一个好的创新者?就是以上讲的三招:第一,持续地做;第二,系统地做;第三,死磕地做。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

    ●创新方法:

    第一种叫给予。(观点等)

    第二点,借用和移用。(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使。)

    第三点叫杂交。(新旧结合,我他结合)

    第四点叫发明。(应运而生)

    第五点,叫互动。(对手,观众)

    ●积木式创新:大学生,产销。

    ●自主创新不如谈对创新产业链的控制。

    ●不要轻视小事物的崛起。

    ●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对员工坏一点,要告诉他在这个公司工作不容易,事情特别难做,有时候还会遇到屈辱,别人会误解你,而且咱们公司加班是常事。但是,我们要一块儿改变世界,你愿意加入吗?

    问员工问题:①你打算干一辈子吗?不能够招要干一辈子的人。

    ②你下个目标是哪家公司?”凡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才会珍惜眼下的工作,好好地工作。

    员工想留下→问ta不想去看看世界?打算接着干多少年,目标。

    员工想跳槽→放ta走,并请求ta帮忙培养新人,并给ta福利。

    员工想创业→投资(最好是了解的同事)

    让员工有归属感!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一个人一定要学会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快乐地去享受它。

    ●不管你要不要创业,都得有创始人心态。

    书中书●《文明是副产品》《机械宇宙》《魔鬼经济学》《另

  • 7、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3)篇

    这本书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是我想谈的是故事之外的东西,也是灭一灭自己读书的“傲气”。

    因为这本书我很早就知道,但是先看的是另外一本与之名字相近的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死去》,欧维的故事我本以为是一个对死亡进行审视的书,结果发现并不是,它像童话故事一样温暖。相反的,读完欧维,决定读这本书,我的态度是,为什么会有两本取名这么相似的书,作者抄袭?(这真是我的第一想法。)

    读完后发现,原来这本书才是我一开始想读的对死亡进行思索的书,反而一开始受到了欧维的影响,总是觉得剧情应该那样那样发展,一开始还进去不了状态,如果两本书的内容换换,说不定我看得更欢喜。

    但是,这不对。现在我知道有句话说,一个作者一个风格了。

    以后看到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你就应该想到他是一位温情小说家。

    而本书的作者保罗·柯艾略事实上他的风格是哲思小说家,因为我发现还读过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同样是很有启发性。

    而且两位作者的国籍也不同,环境机遇也不同,为什么我会觉得两本书一样呢?男主人公换成女主人公吗?国内抄袭盛行……我也不想找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

    太骄傲不是一件好事,敲个警钟,认真读书,认真生活。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维罗妮卡决定自杀。这一刻终于到了。她仔细地打扫了修女院的出租屋,关上暖气,刷了牙,躺在床上。”开篇有一种“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美感,引人深思神往。总体上讲文章人物情节错综复杂,内涵丰富,像《岛》一样从统一主线辐射出太多深刻的话题。作者对生活体悟深刻,金句连连,从对苦病入木三分的描述到各样人生的剖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做汩汩而出的泉水,不要做一潭死水”,是“一次冒险抵得上一千个舒服安逸的日子”,是普通人为了确定自己的想法而进行艰苦斗争。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维罗妮卡后悔去死,维罗妮卡想要好好活下去,每一步都勇敢真实。作者经历过疯人院里的日子,于是将这个小环境描写得淋漓极致。维罗妮卡的自杀未遂,唤醒了家庭主妇背井离乡帮助他人的愿望,激发了 “叛逆”少年画出天堂影像的梦想……人物穿插出现着,扶持着,伴着对家庭、梦想、热情甚至误解等话题的沉重思考,为我们展开了一副宏大的画卷。“一次冒险抵得上一千次舒服安逸的日子。”n羡慕这种境界,可能如今无法达到,但不代表今生无法达到,共勉。

    每个人都在隐藏着自己的想法与欲望,有的活成

  • 8、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_1800字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1800字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这本书花费了4小时21分钟的时间读完的。但是我并不是一口气将它读完的,前段时间看了四分之一二吧,今天把它通读完了。

    一口气读下来的感觉是痛快的,但其实我不理解维罗妮卡,也不理解书中的每个人物。人生的悲剧,并不是全由别人造成的,其实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凶手。这个世界,别人能够束缚住你的躯体,可人的灵魂是自由的。

    既然不屑一顾,又何必害怕与众不同。这句话是我刚大学入学时,宿友l送我的一句话,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

    自杀,不乏是逃避现实的武器,死了一了百了。我是个无神论者,我相信葬礼就是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仪式,而后便是消亡,与人间再无瓜葛。我想自杀,是对生命失去勇气,而把失去的勇气转移到求死的信念上了。那一刻的勇敢,并不是神赋予的,也不是生活赋予的,而是自身的信念赋予的。

    死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活着,人活着就是来解决问题,就是来从混乱中找寻那丁点的秩序的。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处不在枷锁中。

    这是现实,这个世界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我们想要活着,想要不受排挤,便需要接受其中的潜规则。

    那些被大众默认的规矩,从来就没人追问它为何存在,但它就是存在了,存在也合理了。

    我们的认知,决定我们对世界潜规则的默认程度。我们在这错综复杂地关系大网中出生而后成长起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基本判断,我们见识了合理和不合理的事物,我们所做出的判断都是感觉和那张网赋予的。

    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敢于挑战权威,反正我自己都不敢。有时候,我们就是在世界赋予的身份符号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比如,名牌效应、好孩子效应、专家效应等。我们应该认的是思考背后的逻辑真相,而不是那张被世界公认过的牌子。

    同个牌子,同款产品,客户的感知价值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始终带有偏见,因为世界深埋的真相,其实并不绝对。

    有人说天圆地方,也不是有人许久都深信不疑。如果没有航海家麦哲伦在十六世纪用科学的权威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说法。如果没有一些勇于挑战权威的人去寻找真相,那么真相可能就会被愚昧覆盖住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你不用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你不用对谁的人生负责,因为每个人本应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活着,就必须活出个态度,不是为谁而挣扎,而是为自己而活。”

    维罗妮卡和大使的儿子,他们的生活从表面来看,应该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对象吧。维罗妮卡拥有了青春

  • 9、 《罗克和返老还童丸》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童话大王郑渊洁叔叔所写的一本书,书名就叫《罗克和返老还童丸》,这本书我看得爱不释手,几乎是一口气就看完了。

    罗克是一只狼,他一狼千面,忙得不亦乐乎,做起事情来不是最杰出的,就是最糟糕的,决不甘心平庸,一会儿趾高气昂,一会儿却垂头丧气,他的钱包是越来越鼓,可道德却是越来越瘪。

    在罗克的八十大寿上,贝塔送给了罗克最希望也最喜欢的礼物:一颗返老还童丸。他又变成了一个年轻小伙子,从此,他的狼生就又开始了

    罗克就像一个演员,一会儿变成了一个肝炎病菌,却发誓下辈子当肥皂;一会儿又变成了罗青天,想要超过包公,便把皇上给告了,虽然声名大振,但当天晚上却被满门抄斩。曾经望子成龙,却把儿子囚禁在自己的蓝图中,最终差点毁了儿子的前途。

    看完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人生路上,如果你不想一屁股摔在冰窖里挣扎不出来,那你就要学学罗克,学学他好的一面,并且以他坏的一面作为教训,引以为戒。

    读完这本书,不管结局是破涕为笑,还是乐极生悲的,相信你读过,就一定会有收获!

  • 10、 罗辑思维读后感400字

    《罗辑思维》一书由罗振宇所著,是关于他的节目的讲解,引起了大量的人观看和大量现象级话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读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罗辑思维读后感400字,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罗辑思维》是闺蜜搬家的时候送我滴,**之前也有关注**的公众号,但是从未详细阅读过,在这之前,关于**的思维、点评褒贬各一,喜欢的很喜欢,厌恶的很厌恶~

    **也搜了一下网页,有不少罗粉由衷的表示,很喜欢**的风格,但是对于**推荐的书,表示不认同,推荐的书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看,不适合所有人;

    这点**倒是觉得没什么,你觉得适合自己就看呗,不适合就别看呗,有啥大不了的。

    来说说这本《罗辑思维》,分代序、19集内容、致谢;代序是申音写的,应该是《罗辑思维》的合伙人,反正是举足轻重的人,介绍来《罗辑思维》的来历。

    第一集没有特定的介绍一书,但是有提到《红楼梦》和《石头记索隐》,算是一个引子吧!第二集到第19集,每篇都会介绍书籍,古今中外,各种文章都有。

    在知识中寻找见识

    这是**对此书的概括,应该也是他的见地吧!

    都说太高调不好,不过**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时期,你要么低调的超级有内涵,没有那么就高调到让人发指吧,有何不可呢!

    看**现在的照片,真的胖了好多啊,怪不得叫**,健身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是公众人物,哈哈哈~瞧瞧**这世俗的眼光,多么的犀利。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罗读后感
罗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罗读后感,2024罗读后感,教您怎么写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