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 地图 >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2024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推荐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共 7436 篇)

  • 1、 教师读书心得:读《理解教育论》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读《理解教育论》心得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新世纪,如何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如果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下,各种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之声不绝于耳,其中,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书中的自然分材教学作为理解教育模式下,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型的实践结果,因其独特的思维视角,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型,显着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被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者接受、认可、推崇。其中理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互帮,互帮,主要包括:作业互批后互帮、自学后互帮、讨论时互帮、点拨后互帮、检测后互帮、展示后互批等步骤,经过实践证明,互帮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有效的帮助后进生转化。使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打下重要基础!下面我就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一些总结和梳理!对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有一些帮助!

    1、互帮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基本相近。那为何不同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和后进生,无论从学业成绩上,还是学习态度、纪律性方面,差异这么大呢?教育研究表明,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一致。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具备了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浓厚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所以很显然,学习积极性,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恐怕,这是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最关心的问题。不专心、讲小话、上课调皮捣蛋、碰到问题就退缩、没恒心、缺乏毅力一般,我们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问题学生和后进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以往带班过程中,年年都有目的的对班级的一些后进生进行跟踪、指导、分析。在调查的结果中,后进生对自己学业不好的原因分析,回答不外乎:老师讲课听不懂、家里又没人指导我学习、感觉自己比较笨、基础不好、不敢问老师和学生上述回答,基本可以总结为:后进生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对自我学习能力缺少自信,或者对学习过程缺少兴趣。于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书中

  • 2、 《理解教育》学习心得

    《理解教育》学习心得

    本人受教育多年,教育学生多年,自认为有些教育体会,但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还是让我感受颇深。熊川武教授所写得的内容丰富、易懂、精彩;他所举的案例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天看书的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是理解教育的策略。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下在教育中的一点思索。

    熊老师指出理解教育策略就是消除误解,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他们的情况,并拿出好的策略教育学生。

    第一条:情绪发泄策略。他举例说明设立发泄室,开发理解室等等。对于体育而言,也常常被用于人的情绪发泄,比如:设立皮的木桩供学生发泄情绪。同时,体育中的教材很多都可以利用。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好好的掌握这些内容。学生通过掌握教材中的人类经验和思想,也就基本上构成了个人精神发展的内容。这是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国教育对教材认识的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

    第二条:兴趣融合策略。熊老师讲到一个玩字2024,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用到玩,怎样教学使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这里运用兴趣融合,使师生间能够更好的发展。假如碰到一个特别厉害的学生也不用害怕,正所谓困难没有办法多,我想肯定会有一个好的办法。

    第三条:亲近游戏策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做一些游戏,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使他们得到快乐,有时会使他们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本来学生是主体,现在游戏才是主体,人不是主体。这样他们的热情度也会提高,能够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第四条:甜言蜜语策略。社会在进步,人也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也会越来越强。作为人的学生的未来更是具有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无法为他们预设。以前经常听到学生被体罚,现在则很少。我想甜言蜜语总比处罚学生来的有效吧。

    第五条:特殊奖励策略。熊老师讲到热情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一个性格,因为它最直观,又不用成本。我想我也要这样做,对学生热情,对同事也要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使自己更加出色。

    第六条:委以重任策略。我想这一条对表现差一点的学生更加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平时表现差一点的学生要求更加强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比如:体育准备活动时,可以派表现差一点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带队练习,同时要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理解教育与其他理解理论研究和教育形态有诸多不同,其中,教育策略不同。理解教育从师生理解观念的形成、学校道德场建设、课堂教学过程、师生智慧发展等多方

  • 3、 论教育读后感

    论教育读后感(一)

    《周国平论教育》共有八辑,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内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作者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还有几条箴言值得品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语)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语)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论教育读后感(二)

    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 4、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这使我的大脑突然凭空产生一个念头: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书吧。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这些都是周国平先生在本书中的思考。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个么,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所说是使人性的健

  • 5、 《幸福教育论》读后感

    《幸福教育论》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由于价值观和人生的体验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认为物质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享受亲情最幸福;有的人则认为品味成功的喜悦时最幸福幸福是我们渴望的,然而,也有许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却毫不察觉,特别是我们的学生。

    有幸拜读刘次林先生的德育专着《幸福教育论》,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首先,刘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接着提出了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然后作者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揭露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感受颇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应该把握的应是幸福教育的含义,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体。

    教育应该成为幸福的理由。我们要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奉献幸福的风格、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高素质。从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是为了学生更幸福地活着?说到底,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位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当然,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必须要知道孩子们的幸福是什么?虽说,孩子们各自的幸福感也不尽相同,但总是存在一些他们共性的东西,要找出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师用心去爱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断地思索怎样的教育才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快乐,更高效。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适的鞋,造鞋匠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说,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会是适合他们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符合他们兴趣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职业,就能在过程中积极创造和享受幸福。

    最后,我想引用两句话作结尾: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做个幸

  • 6、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期间,在家闲读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第二次拜读的《周国平论教育》。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辑《阅读与素质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个爱好,或者说是癖好,那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生成智慧、涵养品性,阅读对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教育。若不是着眼于素质,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训。作者认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经典。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一个高素质的、优秀的人才,他必定拥有一定读者的身份,而且是一个终身读者的身份。作者又写道: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同样,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有人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想,当我们的学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所剩下的东西。

    本书中,周国平先生十分强调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生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这两种好习惯就是阅读的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至少有四种好处:第一,日记的岁月的保险箱;第二,日记是灵魂的密室;第三,日记是忠实的朋友;

  • 7、 《论儿童教育》读后感

    教育问题在《随笔集》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批评了经院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反对纯粹书本教育,主张以世界为书;反对过度记忆,主张儿童在教育中学习;反对给儿童灌输现成的概念,主张他们智力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先说,让学生自由判断;反对学生盲从,主张直接经验,在同各种人的谈话和旅行中获得知识。他还强调学生要爱劳动,沉默与谦逊地与人交往,不要好为人师,过分张扬。

    在《论儿童教育》中,蒙田详尽地从各个角度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父亲便是他笔下那位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读书的好老师,父亲对他独特的教育方式,便是中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以至于,让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一个自如地应用荷马和奥维德作品的作家;一个从法语跳到罗马人或雅典人的语言,再回到母语,用难懂的拉丁语和人们轻松交流的语言学家。他对教育的看法,在当时,无疑是独领风骚,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现代人”。

    我反复读了几遍谈及教育的文章,他先进的思想,独特的见解,让我禁不住肃然起敬。儿童教育实际上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一成不变。其中至少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从小便给孩子提供学习外语的环境。蒙田回忆说:“父亲给我找了一个不懂法语,稍通拉丁语的德国人……父亲本人,以及我的母亲,仆人和侍女,陪我玩耍时,尽量用他们现学的拉丁语同我说话。”现在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往国外,也许他们的初衷并非如此,但结果却往往是造就了一个“中西结合”的人,这就是语言环境下的产物吧。而一些小学中,在提供了小班化教育的基础上,还聘请了外籍教师,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下教学,孩子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是当儿童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他们过多的依赖父母,可这是最要不得的。学校培养的是能文能武,全面发展的人。蒙田说:“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也只是有惊无险,看看他本人能潇洒的活着,便不用担心了。

    至于第三点,即今天社会普遍呼吁的“反对体罚”,显然这是针对教书育人的人。一想到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对学生大呼小叫,拳脚相加,在这么稚嫩的身

    子上进行摧残,不觉得有愧吗?难怪蒙田认为“学校象座监狱”,看来没有耸人听闻,可那是几百年前的法国呀,中国的教育水平难道还只停留在那个阶段吗?当然不是了,现在的老师都能做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心,老师不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 要对学生美好灵魂进行塑造。

    作为教师的我已充分体会到只有真

  • 8、 理解

    这文章纯属有感而发。我,发了一篇文章《家人看到奶油老师照片后》,得到了我的第一篇精华。也许,是我的心情不能被理解吧,我用它,这篇渴望所有老师们看的文章,阐述我的心声。

    那篇文章只是我一时感触。灰灰狼老师其实也不至于如此鞭打我。我只是很诚实的交代了故事的经过。而总的来说,我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词语,也表示了我对家人之愤怒。不要把小孩的心伤的太透!这是你们大人常常犯的错误啊~!而且,灰老说我残忍?我很无辜~!我写真实,表述感情,却要承受辱骂!那大家说,我们还敢写作文吗!还有,灰老让我们开开心心的创作,但是他做到了吗?我不是不明白他的话,而是他的评论实在让我觉委屈无比!我只有在创网这个乐园,才能其乐融融地说自己的真心话,现在看来,我写什么都有问题,创作的激情也就没有了~!我之所以不定为悄悄话,就是因为我觉得,应该让全创网的人,都听到我的心声~!

    我们是祖国的蓓蕾,创作激情需要承认,我们的心情需要理解。如果说,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在创网,也依然得不到理解,那么,创网的作文也会减少许多。之所以有这么多广大的同学加入到创网这个大家园中,是因为好奇,也是因为尝试,更始于他们的信任!现在的孩子,虽然有吃有穿,但心理上仍然得不到理解。我们是孩子,也只需要大家的肯定,如果说有不好的地方,仍会改进。但用残忍一词描述,实在是可怕!

    我不是抗议灰灰狼老师,而是心中的无奈和万般委屈。渴望理解的心!

  • 9、 《罗素论教育》读后感800字

    本书主要从三方面介绍,教育的理想、品行教育和智力教育。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很多的差别。父母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往往事与愿违,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旧的观念认为,儿童绝不可能情愿学习,用一些恐吓的手段强迫他们学习。这种观念完全是因为缺乏教育技巧所致。现代教育则把孩子放在随意发挥的位置,让她们自己感兴趣,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现代的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规律发生了变化,而是通过新的方法让孩子们爱学习,自觉接受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品行教育也是有必要的。人生的第一年接受教育也是必须的,事实上,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这一年为以后奠定了基础,新生儿缺乏习惯,反复重演的经历使他们模仿的对象,在此之间的教育只能是纯物质的手段,因为他们的快乐就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在第二年到第六年之间要注重道德教育,在这期间他们有很多恐惧,比如怕黑、怕过马路......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疑惑,这些都是正常的。但父母不能因此过度迁就孩子,要帮助他们但也要适可而止。平时可以多鼓励他们,这样只要他们能做到的,他们一定会努力去做。因为恐惧,他们要具备必须的勇气,不仅是肉体上的勇气,还有对神秘物的恐惧。对后者这种恐惧是本能的,也是很重要的。只要可能,凡是孩子恐惧或感兴趣的事情,父母都应为孩子解释清楚。可能你也会害怕一些事,你不能把你的恐惧传染给你的孩子,你的恐惧要尽量隐藏,不要被孩子发现。这样做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帮助的。针对孩子的教育,游戏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孩子们爱幻想,游戏的世界能带给他们很多快乐和学习的兴趣,虽然在游戏中一切都是梦幻的,他们不会视梦幻的东西为现实的替代品。相反呢,他们会热切希望的把梦幻变为现实。同时培养诚实的习惯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不诚实也是一种恐惧的表现。要让孩子诚实,父母对孩子的诚实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定要对孩子说真话,不能靠惩罚来达到父母的目的。如果对孩子始终以诚相待,孩子体验到你的真实,就会很信赖你,就会尊重你,不会像传统教育那样子女和父母就像仇敌...... 好的品质可以称为智力的美德,这些品质中好奇心是最基本的。好奇心一死,活跃的智力也就跟着消亡,好奇心的追求有利于满足心中的一些欲望。好奇心要与求知的方法相结合,教育的目的也就有表现了。

  • 10、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优质范文)

    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周国平老师是位哲学家,书中的文字素朴、真诚,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我被他的思想所深深吸引,这本书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他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什么是真正的读者呢?书中论到真正的读者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要有较高的读书品味。你要有一个信仰,不是最好的书不读,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进一步启迪你的心志。那时候你就不会看那些浅薄是书了。就这一点而言人文经典书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二,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世上的书如汪洋大海,你我终其一生只能品尝其中一瓢,不要跟着大众走,那样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和好书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书中知己,才会欲罢不能,锲而不舍。因为人就是她吃的东西。读书也是如此,度什么样的书籍,就决定你的精神领域变成什么。第三,养成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须,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书中还有关于“生命教育”、“灵魂教育

  • 2021-06-11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2-07-08

  • 2019-10-23

  • 2019-11-06

  • 2019-11-11

  • 2023-04-25

  • 2022-10-15

  • 2022-08-2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23-05-10

  • 2023-03-07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3-03-31

  • 2019-09-21

  • 2021-07-16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2-12-18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09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理解教育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理解教育论读后感、2024理解教育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