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儿童教育书籍读后感 > 地图 > 儿童教育书籍读后感

儿童教育书籍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论儿童教育》读后感。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论儿童教育》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教育问题在《随笔集》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批评了经院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反对纯粹书本教育,主张以世界为书;反对过度记忆,主张儿童在教育中学习;反对给儿童灌输现成的概念,主张他们智力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先说,让学生自由判断;反对学生盲从,主张直接经验,在同各种人的谈话和旅行中获得知识。他还强调学生要爱劳动,沉默与谦逊地与人交往,不要好为人师,过分张扬。

在《论儿童教育》中,蒙田详尽地从各个角度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父亲便是他笔下那位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读书的好老师,父亲对他独特的教育方式,便是中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以至于,让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一个自如地应用荷马和奥维德作品的作家;一个从法语跳到罗马人或雅典人的语言,再回到母语,用难懂的拉丁语和人们轻松交流的语言学家。他对教育的看法,在当时,无疑是独领风骚,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现代人”。

我反复读了几遍谈及教育的文章,他先进的思想,独特的见解,让我禁不住肃然起敬。儿童教育实际上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一成不变。其中至少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从小便给孩子提供学习外语的环境。蒙田回忆说:“父亲给我找了一个不懂法语,稍通拉丁语的德国人……父亲本人,以及我的母亲,仆人和侍女,陪我玩耍时,尽量用他们现学的拉丁语同我说话。”现在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往国外,也许他们的初衷并非如此,但结果却往往是造就了一个“中西结合”的人,这就是语言环境下的产物吧。而一些小学中,在提供了小班化教育的基础上,还聘请了外籍教师,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下教学,孩子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是当儿童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他们过多的依赖父母,可这是最要不得的。学校培养的是能文能武,全面发展的人。蒙田说:“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也只是有惊无险,看看他本人能潇洒的活着,便不用担心了。

至于第三点,即今天社会普遍呼吁的“反对体罚”,显然这是针对教书育人的人。一想到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对学生大呼小叫,拳脚相加,在这么稚嫩的身

子上进行摧残,不觉得有愧吗?难怪蒙田认为“学校象座监狱”,看来没有耸人听闻,可那是几百年前的法国呀,中国的教育水平难道还只停留在那个阶段吗?当然不是了,现在的老师都能做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心,老师不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 要对学生美好灵魂进行塑造。

作为教师的我已充分体会到只有真正从内心对每个学生充满爱,才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和影响。从蒙田的思想我大受启发,只要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独特的教育技巧,要对学生进行成功的素质教育并不是纸上谈兵的事,完全是可能做到的,那就让我在实践中去试一试吧。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儿童之幸福,教育之幸福


读完了高峰的《重新发现儿童》一书。书本内容属于随笔类的记录,然而在一篇篇中,不难发现高峰校长真的是一个善于思考和为孩子着想的有教育情怀的校长。

童心未泯,是一个教育者的需要。唯有走进儿童心里的教育才是真教育。高峰校长无疑就是一位如此的校长。书从几个部分来写叙事:看见儿童,认识儿童,保卫儿童,尊重儿童,发展儿童。一个教育者唯有站在真正的儿童的视角才能做好教育,才能做真教育。这是这本书所带给我的触动。

用心来做教育,课程建设,也许在此书的阅读中才真正的理解了课程建设一词,才真正了然了何为课程建设。高峰校长的“十大好玩课程”,高峰校长的“巴学园”建设,走在幸福教育之路上。课程建设中的“数学引桥课程”是我目前正好思考到,并践行的内容,欣欣然向往之!

也许与我来说,以一个教师角度来说,不尽然能做到很多,仅需做到心中有学生,用孩子视角来看待一切,给他们放松,自由,自在的方式。诸如“白雪节”,曾经也和孩子们一起玩过,闹过;诸如“远足节”,也有过一起共患难的经历。不是站到什么位置上才能去做和考虑,而是有一颗童心,立足于儿童的视角,服务于儿童,理解和尊重儿童,给予他们适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成绩,作业,课堂而已。我们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的“一个幸福人”。

高峰校长言:何谓“幸福教育”?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幸福教育”就是追求教育的原生态,以儿童为本位,以课程为核心,通过教师幸福地“教”和孩子们幸福地“学”,将教育目的和本质回归到人的自身,让每一所学校洋溢幸福的笑脸和笑声,让每一位老师拥有幸福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

幸福是什么?拥有一个梦想,拥有一份期待,行走在梦想之路上,就是幸福和快乐的!

读《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读后感


读完《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感触很多。其中的一些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一句话是 “游戏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游戏的产物。”。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最初发展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游戏的标志。如果没有当初的游戏活动,许多人类的发明和创造不会出现。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中的游戏因素减少,而文明也不再是以“做游戏”,这是值得让我们每个人去深思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从儿童幼稚、不成熟的表现得出的结论。而成熟则意味着我们懂得了很多事情,已经不存在我们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或想探索的向往。在这养的认识下,学生们以及对他们的教育也越来越远离了他们赖以成长的游戏天性。难道我们人类现在真的进入到垂垂暮年了?还是已经失去了童真?

自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教育一直提倡个性教育、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创新教育。在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重新去认识和发现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游戏究竟有哪些教育价值可取呢?

首先,游戏有利于对学生具有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价值。游戏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动”,它使学生们在游戏中,一些技能和技巧得到发展训练,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甚至学生们在游戏中根据情景的需求,开发和创造出新的游戏方式和规则。这样,他们就会充满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动力。

其次,游戏有利于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由于游戏是需要多人参加的活动,就需要参与者的合作与共识,所以说,游戏是培养孩子们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另外,所有的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学生们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会自觉地遵守游戏的规则和秩序的。

最后,利用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作业布置上,我们应该留出一些能使学生灵活支配和自由反思的时间以及游戏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从从他律向自律转化。

所以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反思。

《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对像我这种从来没有执教经验的小白来说,卢安克先生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很容易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卢安克先生作为一名地道的老外,却能在中国待那么久,并对中国的乡村儿童、乡村教育有很深刻的了解,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到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不禁让我对这个人产生了敬仰之情。

“真正的农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办公桌上计划的,而只能是通过自己在农村的生活,通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来发生的。”

没错,真正的农村教育绝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扎根农村,与那些需要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经历他们经历的,体会他们体会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慢慢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山区的孩子往往是孤僻、害羞的,他们通常比较排斥外来人进入他们的生活,这时候就要十分注重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往往一点小事就可能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卢安克的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一篇,也是我感觉对我们意义最大的一篇,要数作为教师与志愿者里的一篇“作为志愿者”。我们去帮助那些身处大山的孩子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匆匆一瞥,到底会在他们的人生中起到怎样的影响?敢肯定的是,我们能做的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只不过是派对上的惊喜,夜晚划过的流星,自然远远不及那些身处山区的乡村教师。他们扎根于此,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使得孩子对他们产生了信任,而这些信任正是他们教育工作的最好帮手。

卢安克先生喜欢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也很好。像书中提到的《三个世界》、《和平剑》、《在乎》、《梦别》等等,中间的过程对孩子们的意义是很大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每个去山区想要支教的志愿者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想去体验一下支教的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上添上几笔;有的可能单纯去玩;而我想大多数的人应该是怀揣着梦想的。他们大多也是来自农村或者是山区,并想要给孩子们传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作者:徐洪忠

教师手记——《0~8岁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1500字


教师手记——《0~8岁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1500字:

纪律教育方法必须根据目标来确定。比如自己要去哪里旅游,那就要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一样。这更能让人通熟易懂易理解。

当自己心中明确了目标,如让孩子成为快乐的、有责任的、有价值的,那么我们的纪律教育方法就要与之相匹配。所以无论何时,只要教育儿童,我们就必须首先清楚自己的长期教育目标是什么。

问问自己最看重哪种人可能非常有用。应该注意的是,你问的应该是哪种“成人”,而不是哪种“儿童”。

“听话”这个词听起来似乎不是很陌生,很多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宝贝再见,妈妈要上班去啦,你在幼儿园要听话哦。”

“宝贝,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听话呀”。

周一入园的时候有些家长也会说:“还是上幼儿园好,在家里一点也不听话,烦人。”

这里就说到了当成人说了太多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时,慢慢的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听话的孩子是成人想要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早期的纪律教育会影响人一生的性格。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关键是思考什么样的成人对社会的作用最大,而不是仅仅考虑什么样的儿童最容易管理。

比如孩子在搭建区工作,不断地大声说话,打扰了他人,这时我们老师会用简单的语言提醒他,几次提醒之后,依然那样,那老师就只能请他归位暂时离开这儿,等到能遵守搭建区规则时,再来工作。这里就不能用听话与不听话来理解这个孩子。这种处理方法让他明白,你可以工作,但不能打扰他人工作。让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也就是自我和自尊,自我的概念是一种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认知。而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自尊是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一个感受。

自尊和自尊心,他们有所不同。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侮辱的心理状态。他是后天心理形成的状态。很多成人在伤害孩子自尊的情况下,进行纪律教育,慢慢的发现孩子成了一个低自尊的孩子。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认知它有三个部分组成:我有、我是、我能。

我有——是自我建立安全感的基石,包括情感环境和物质环境。

情感环境包括父母的爱意、支持,物质环境就是生活当中的其他安全因素的环境。

1、我有:他是外界的一个支持。同时它是一个核心因为安全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启航,如果安全感没有建构好,以后即使他在风光,他的地基也不牢固。

2、我有:包括在任何情况下,我有爱我的人都在我身边,我可以无限的信任他们,这就是安全感,他拥有一份可信任关系。那就是亲子关系和固定的环境能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感。

3、我有:一群可以给我设立合理界限的人。孩子需要一个给他设定一个合理界限,合理规则。这里就说了别人的身体我们不可以轻易去触碰。读书笔记如果你喜欢他,你可以告诉他:“我喜欢你,我可以抱抱你吗?”当别人同意了之后,我们才可以去拥抱他。这样孩子清晰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在我们园里不管是室内还是户外,每一个区域都会有一个规则牌。就如户外的蹦蹦床是每个孩子都很喜爱。当里面已经有两个孩子的时候。其他孩子是则需要在外面等待。

4、我有:希望我能自主学习的人,鼓励自主。

就比如有些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当他想换鞋去户外时,他就会说:“老师我不会穿。”

而这时,老师就需要引领幼儿怎么去穿鞋,而不是直接帮她穿。通过几次引领,鼓励,幼儿就慢慢习得了自己自己穿鞋的能力。

5、我有:当我生病或有危险需要学习的时候,我有能帮助我的人。这里说的是健康及安全教育。

就比如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如何递拿剪刀,如何正确上下楼梯,遇到火灾怎么办等等。通过这样的主题课让孩子习得自我保护的能力。

3岁~6岁的孩子,如果感觉自己有这五点的支持,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起来了。

我是:对我自我的认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我的缺点是什么?当我的缺点出现的时候,该如何去调整自己。

我是是一个信念,而且在最初这六年造成的一个信念,将会影响他一生。

我能:这时候,就需要父母为孩子的我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帮助孩子发展各种能力来,就会进一步增强我的自我评价。

作者:黄山市东方智能婴幼园 罗菁

喜欢《《论儿童教育》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教育书籍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