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湖畔读后感 > 地图 > 湖畔读后感,2024湖畔读后感
湖畔读后感

(共 2590 篇)

  • 1、 读《湖畔》有感

    读《湖畔》有感

    第一次读东野圭吾的小说,个人表示从没有很认真的读过任何推理小说,这本是我的一个“第一次”。诚实的讲,笔者不是学文学的,也不懂得日本文学的一些学术术语,更没有读过任何关于东野圭吾的评价,或者本书的书评,所以本文的观点纯属于个人的心得和感受,在此记录一下。

    本书讲的是四对夫妇,借以给孩子考前补习功课为由,在姬神湖畔聚会。途中章太(其中一名孩子)继父的情人来此搅局被杀,之后众人从试图掩盖案情到并木俊介(章太的继父)试图揭露真相的整个过程。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的一个词就是“道貌岸然”。从书中对四对夫妇所处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他们在日本社会处于,至少是中产阶级,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这群所谓的“社会精英”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次对白,就好像是在表演舞台剧,训练有素,彬彬有礼,每一句话,从表面上看,都透露着说话者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为他人着想的深切关怀,可是,在这层“道貌岸然”的面具下,隐藏的却是人性罪恶的一切:考学者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顺利的考进那所有名气的私立中学,勾结补习班老师买通私立中学的教职人员,让他们提前透题给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母亲,为了能让这一切没有任何不必要的纰漏,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签约”筹码;四对夫妻之间,因为“中年危机”所带来的压力,以嗑药来获取快感,同时彼此狼狈为奸;其中一位丈夫,因为妻子做了卵巢和乳房切除术,而嫌弃妻子,四处寻花问柳……

    书的扉页上赫然写着:作者对当代社会与家庭最严厉的拷问。笔者感觉此言不虚。虽然在书中,作者透过人物的话语中,没有声嘶力竭的声讨,和严厉至极的挖苦,但字里行间,温情中浸透着寒冷,宁静下暗涛汹涌,作者对人物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的描写,精致、细腻,没有任何赘述,但干净利落,一针见血的表现出了人物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想法。这些都透露着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经历。让人佩服。

    好的文学就像一扇窗户,向读者展示着作者那个时代或者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百态。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对各个国家的文学如此感兴趣的原因。读文学可以让我经历各式各样的人生,真是一种有趣的经历。通过本书,笔者了解到日本社会在教育方面,依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学历而轻能力,孩子的学业成就成了父母维系自身面子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孩子个人喜好和能力的一种体现,这,好像是东亚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吧。问题都是很

  • 2、 《湖畔》读后感_1000字

    《湖畔》读后感1000字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有名的私立初中,四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老师津久见一起到姬神湖边的避暑别墅进行升学考试前的集训。

    一共是四个小学生。其中的一个少年,名叫并木章太,他的母亲叫作美菜子。除了并木夫妇,其他三对夫妇都认为,为了孩子出人头地,残酷的考前学习是必要的,至于准备饭菜则是父母应当尽到的义务。但只有美菜子的丈夫俊介反对父母随意地去铺垫孩子成长的道路,这样的行为让他感到不快。

    在这期间,俊介的下属高阶英里子,以俊介忘记了某样东西而为他送过来为由也来到了避暑别墅。事实上,因为俊介和美菜子的关系一直不太好,所以高阶英里子也是他的情人。

    当天夜里,因有事离开别墅,后又突然回来的俊介,发现了倒在他们夫妇房间的英里子的尸体。妻子美菜子向他坦白是她杀死了英里子。因为英里子逼迫她与俊介分开,并且还以儿子章太作威胁,激动之下,她不知不觉将英里子打死了。一开始,俊介让美菜子去自首,但在场的其他家长却对此极力反对,他们主张将这件事当作没发生。最后,在他们坚持不懈的说服下,俊介亲自把英里子沉入了湖中。

    这样介绍的话,一定会有读者觉得“就算是自己的妻子所犯下的罪,作为一个有常识的大人,怎么会那么轻易地就接受了把杀人这样重大的犯罪事实掩盖掉的提议?”,但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是完全合理的。

    本书里出场的是并木家、藤间家、关谷家、坂崎家这四家。只有并木家的父子没有血缘关系,儿子章太是美菜子和前夫所生。对于章太,俊介即使算不上讨厌,也觉得和他存在着一种距离感。俊介之所以和英里子发生关系,或许与章太没有成为他们夫妇之间的纽带有着很大关系。

    美菜子认为,正是因为章太不是俊介的亲生儿子,所以才没把章太放在心上,为此她再三责备俊介。俊介无法否认她的指责,他或许想起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回忆。对于此次事件,藤间态度强硬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果这次的事公开了,大概我们的私人生活也会被媒体搞得一团糟。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入学考试才真的泡汤了,社会地位受到打击的恐怕并非只有并木先生一个人了。”其他家长也不反对他的做法。于是,俊介在事后成了从犯。这样危险的行为,或者说,这种布局,是从这个故事的一开始就存在的,渐渐地,一点一点地被揭穿。

  • 3、 《湖畔》读后感1000字

    我最近读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君的《湖畔》 。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也想写关于这篇题材的,这种小说吧,所以我特意买来看。但是让我感到非常疑惑的是,可能是我不经常看外国小说吧,所以我看这些翻译过来的文字很让我投入到那个情节里。

    我从前面一二章开始我就没什么感觉,看的文字只感到别扭,就是不清人民和具体的故事情节。

    我还以为是我太久没有读书,读小说的原因。但是我把那本书放了一段时间,以后去看别的言情小说可能是网络上,霸道总裁角度那种吧,我看的很入迷。是给我最大的感情区别就是,那天你现在国内网站上的言情小说一般来说,大的网络上的比较出名签约作家的言情点多会比较好看一点。

    因为我比较喜欢买实体书,我比较不喜欢对着手机看那些小说,这本书就是我从网上买的,实体书。所以不可能放在某一个角落落灰吧!

    当然是后面的剧情就越来越好看了,当整个故事进入到悬疑阶段。当主人公等这些主角人物开始抛尸啊,串词啊等等,经过严密的布置,开始就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

    不过这还没到高潮,整本书的高潮是,当主角俊介开始发现了,孩子们来这里补习的真相。以及挖出了全部人一同意图瞒过的事实。

    在这里我就不给大家剧透了,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可以上网去搜货的买来这本书看。直接折腾我的感想吧,这本书的劳动太大了。

    因为我十分不理解,人为什么会这么自私?

    所以现在每当我回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有时候觉得这个故事简直是天方夜谭。我有时候真的觉得大人的世界太可怕,利益故事比单纯的那些情感要可怕。

    !我的灵魂永远离不开那片湖泊。

    我每每看到这个结局的时候,我都会在想,如果孩子是一片湖泊,那么你往他身上打多少泥沙,以后的世界就会有多浑浊。可能你不经意间搅动的风雨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孩子是一天十分敏感的群体,我实在没想到全部人天天日思夜想,计划周详都瞒不过任何一生孩子的眼睛。在大人和这个世界周旋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开始行为模仿了。

    我最近看到很多很多儿童欺凌事件,有些事情甚至还更恐怖!我忽然那一瞬间,庆幸我成熟的早,我的遭遇比那些新闻当中的人更加幸运。我一直在担心那些小孩子会因为那些猥琐的事情而产生心理阴影,对她的青春对他的人生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镜子。如果可以,请你把所有的美好都展现在他的面前。因为,会有人相信他会把所有的美好都转化于赤子之心来面对这世界所有的风云转变。

    人对于美好的事物从来不抗拒

  • 4、 《湖畔》读后感_800字

    《湖畔》读后感800字

    书的背景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家庭和教育。看的时候想到了很多。

    书里描绘的几个家庭,家人间的关系都有些疏离,不像家人。他们漠视家人之间的裂缝,并任由其肆意扩大,不思考原因,也不寻求解决方法,欺骗自己不听不看就可以不存在。

    我的家庭其实也并不十分和谐,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有一些相处上的问题。所以小的时候有过很多不愉快的回忆,甚至有一些可怕的经历还时常出现在梦里。曾经他们的处理方式很糟糕很极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长大了,他们也渐渐看开了些,虽然矛盾和芥蒂都还在,时不时地也有点摩擦,但很多事情他们也都慢慢释怀了,学会了理解和包容。现在的我们是比较幸福的,是珍惜此刻的。

    里面的教育背景跟我们现在也很相似。很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和休息娱乐的空间。他们总说着为孩子好,让孩子拼了命地去学习,巴着他们考一个重点学校,做学校里的“佼佼者”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考上理想学校,还不惜做些背离道德和法律的事。

    总是觉得现在的孩子很辛苦,童年于他们来说到底是什么。想想我们小时候,每天按时上下学,完成作业后的时间就都是自己的了,我们在户外奔跑,跟小伙伴一起玩耍,跟家人看喜欢的节目,吃吃东西聊聊天……

    爸爸总希望我当个老师,安稳又轻松。我不觉得教室是个轻松的职业,教书育人,在我看来是个无比重大的责任。也许一句无意识的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不敢轻易地担上这么大的责任,是的,我很怂。再加上现在总体的教育环境我并不认同,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好是坏,太难评断,太难选择,而个人的力量又如此有限。如果去尝试了,但又因为蚍蜉难以撼动整棵大树,改变不了大环境,结果大概只会害了那群学生吧。

    最后,故事的真相太让我惊讶,让我觉得很可怕。孩子的教育,真的太难太难,也太让人纠结和揪心了。

  • 5、 《湖畔》读后感_1200字

    《湖畔》读后感1200字

    印象深刻的几点: 1. 其中一位母亲在被问“难道不相信孩子们能考上”的时候说,“就是因为这么努力,考不上不是很可怜”的,做了越过人性道德底线的事。 这就是许多“温室花朵”的来源吧。除非完全隔离孩子不与外界接触,否则你很难消除这个世界的阴暗面,而孩子也终将遇到他们自己的挫折与历练。而之前被费力保护着用美好“欺骗”的他们,又该如何一下子经历世界观都被颠覆的打击?父母的存在,并不是自己承受而让孩子远离危险。为人父母能做的,只有教过孩子应对危机的办法,和站在他们身边一起度过难关罢了。 2. 主角一家人隔阂的消除,竟然是通过一个生命的流逝这样惨痛的代价。 很多时候,我们到底被什么蒙蔽的双眼,我们到底为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其实很多时候,也许想法都在的,想要问候父母,关心友人,做做人性需求却在现世眼里“浪费时间”的事。这种时候,面子之类的往往会跳出来,劝说“以后有的是机会呢”。但殊不知,一次一次的退缩和逃避,也许就埋下了什么,未来长出的亦是你不知道的东西。 3. 主角最后说,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而自己也有责任。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过错完全是大人一手造成。这也就是为什么为人父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因为你在影响的,是另一个人的一生。很喜欢我母亲告诉我的,她对我的看法。母亲说,自打我出生,她就一直把我当成一个人来看。所以所有的事情她都是谨慎而尊重,从不敷衍,亦无强求。我想,一个孩子,产生了抹杀生命的痛苦和烦恼,却都不愿去跟父母商量。你们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孩子也未曾信任过你们吧。 4. 这种结局,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个故事最让人悲伤的,就是明明发生了极其不对的事,每个人的做法却都好像没有错。死者透露了敲诈的隐喻,所以被杀了。但杀人难道还分什么该杀什么不该么?生命的分量是一样的,不论这个人身份如何,作为如何,一条人命总是一条人命。父母袒护孩子做错了么?当然,法律面前肯定是负面的。但人性面前,如果几位家长或者男主,最后大义凛然的去报警了,我们会觉得畅快么?至少我也不会,老实说,结局如何我都不快乐,因为悲剧已定。但男主的话还是给了我一些思考。灵魂留在了湖畔,这应该就是最终的天道轮回吧。人在做,天在看,法律也许不能涵盖所有,但苍天放过谁?既然,这件事情值得用一生的良心谴责去背负,至少这个选择,我无权评论。其他的家庭也许“坏掉了”,但至少主角一家,应该是选择了责任的。

  • 6、 《湖畔》读后感_2500字

    《湖畔》读后感2500字

    自己看小说,非得一口气看完不可。看连续剧,也喜欢全部更新后连续看完。自己太急于想知道,事情到底是如何发展?究竟在这样的发展下,是不是自己预想的结局呢?

    但凡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都坚持先看原著再看电影,不想让电影牵制我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与想象,看完一部意犹未尽的书我也会找各种改编电影来看,不为别的,就想知道看书时存在我脑海里的那些人物场景是否会在电影里出现,幸运的话还可以重温一遍所有故事情节,对于这个我乐此不疲。

    将话题拉回。正是这样容易被剧情吸引,非得一口气看完的劲儿。每次看完一部小说,都觉得消耗掉了很多真气一样。太容易让我身处其中,被人物和情节所牵引,就少了对小说本身的解读和反刍。

    而看东叔的小说尤其如此,环环相扣,层层推理,意识不自觉被牵引。

    的确,东叔的推理小说除了层层抽丝剥茧,还原事件真相之外,他挑战不同的叙事方式让读者觉得趣味盎然。

    《解忧杂货店》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开始,感觉自己有些摸不着头脑,继续下去,就好像看了一场极具风格的电影。跨时空对接,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让叙事达到了“逻辑推理,情节构思,暖心故事”完美结合。让读者在内心治愈的同时,体会到了推理小说的极大趣味满足。

    《湖畔》让我再次看到了东叔的写作企图。他不满足于推理小说中严密而冰冷的“机关”设置,而是在不断尝试更新颖的叙事观点,大量的笔墨用在描述整个案件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透过这些,挖掘其背后的复杂人性或心理。

    《湖畔》讲述的是,并木、藤间、关谷、坂崎四家人,为了各家四个孩子备战私立初中的考试。四对夫妻、四个孩子,还有老师津久见一起到姬神湖边的藤间家的别墅里复习功课。

    四个孩子中,只有并木章太的爸爸俊介不是亲生父亲。并木俊介和他的妻子美菜子之间除了必要事物的练习,似乎也并无什么深层的感情。而俊介下属兼情人,高阶英里子的出现,才让剧情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当天夜里,俊介因有事离开别墅,后又突然返回,发现了倒在他们夫妇房间的英里子的尸体。美菜子坦白,是她杀死了英里子。开始,俊介让美菜子去自首,却遭到了在场其他所有家长的极力反对。最后,俊介在他们的说服下,和美菜子、藤间等人一起毁灭证据,沉尸湖底。

    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多个人对案件的隐瞒过程。其间,俊介这个“继父”身份的角色与其他家长保持了距离,而作者运用这关系上的距离感,合理制造出他不断追问事情真相的第三人称叙

  • 7、 东野圭吾湖畔读后感

    东野圭吾湖畔读后感(一)

    丑陋的人性

    ——樱小落

    原本并没有想要读《湖畔》的想法,手里已经选定的书单六月份甚至都未必能够看完,朋友在微信读书买一赠一送给了我,我也就顺便将这本书读完。东野圭吾的作品,我也曾经读过几本,像《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等,应该说他的推理小说在曲折的推理过程中又有着浓浓的人情味,能够感受到社会小人物生活中的不容易,对整个社会的一种焦躁表现,那种细腻的人物动作描写,具有强大的性格胀力。

    在《湖畔》里,这种表现力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的强烈,这这本书里,我出来读到一种中国式对孩子教育的付出,也读到了一种无奈,一种对社会教育制度的无奈。这种无奈掺杂在一种不公平的两性关系中间。如果这是间最无私的爱,大概就是父母对儿女的那种爱了,小说以四个家庭假期带孩子参加培训班开始,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考试也是一种竞争,活在这个世上,总会有一种竞争,就像书中说的,考试一是一种竞争,人生的竞争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在升学压力下,四个家庭想尽了办法,孩子们也是整天被关在屋子里念书,升学无声的压力,似乎也剥夺了孩子的天性。其实日本的这种教育制度和我们何其是有一些相似,似乎我们国内的升学压力,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前的应试教育,有多少孩子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想想当下社会,为了我们的孩子,家中的父母可以亏待自己,却绝不向亏待孩子,更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有了三六九等的区别,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各种早教教育,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家长一定想办法上名校,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更是各个参加,各种特长班也是报了一个有一个。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出生早已经注定的区别,身份无法改变。然而父母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跳出现有的状况,省吃俭用,扎进裤腰带,也要好好培养孩子,就希望孩子能够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能够通过学习改变他们的未来。当学习变成了一种无形的折磨这不知道是社会教育制度的悲哀,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当对孩子学业的培养除了金钱还要付出一种肉体的交换之时,我觉得更像是一种人性的扭曲,也是对日本人性的一种抨击。书中肉体的付出,更像是一种变态的换妻游戏,不过是夹杂了对孩子的那种爱,让每一个参加的家庭都感觉自己对孩子的那种爱是那么的伟大。事实上不过是满足自己私欲的一种宣泄,一场肮脏、扭曲和荒谬的游戏,却又被冠以爱的名义的罪恶和堕落,。这样的换妻游戏隐藏在

  • 8、 东野圭吾湖畔读后感(读后感)

    东野圭吾《湖畔》探讨的是社会里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同样存在。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大概介绍一下,小说围绕着4个家庭:并木、藤间、关谷、坂崎(电影版只有3个,少了坂崎一家),还有津久见老师,在姬神湖旁藤间家的别墅里度假聚会时发生的一起杀人事件。

    被杀的是并木俊介(简称“俊介”)律师事务所的情人高阶英里子,而凶手一开始是并木美菜子(简称“美菜子”)自己承认的,但是俊介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推理排除了自己妻子是凶手的嫌疑。小说经过多次翻转,最后的真凶也没有揭开是谁,但是锁定在了4个家庭各自的小孩之中。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以短篇较多,4-5个小时就可以读完。这部小说的开头是很简单的家常聊天,同时描绘出了4个家庭的背景。但惊喜的是家长里短之后的事件进展。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恶意》在读者读完后是很清晰的知道凶手是谁,但因为有帮手帮忙抹去痕迹,所以警察无法依法逮捕,只能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而这部小说的凶手虽然把范围缩小在孩子们的身上,但是因为其未成年的特殊性,作为家长都在想方设法帮忙掩盖罪行,其结局也是开放性的。

    《湖畔》的封面标注的是继《白夜行》后的又一力作,反映了对当代社会与家庭最严厉的拷问。这部小说最直观反映了目前社会中教育存在的阴暗面。俊介的儿子是继子,亲生母亲美菜子为了让儿子能进入条件优越的私立中学计划奉献自己的肉体,其他3个家庭的母亲已然做了牺牲。从中看出,在教育观念上,东亚国家是如此的雷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所有城市的学区房都是城市里的价格高杆,并且供不应求——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花重金买学区房以求就近入学的便利。

    在孩子上小学期间就开始报名上各种兴趣班,仿佛要把各自的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舞蹈家、艺术家,但一到初中、高中就立马要求孩子放下所有兴趣,专攻学习。小说里上重点中学前除了面试孩子,还要面试家长的背景。小说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重点小学入学前,如果超出名额就要摇号,堪比中奖现场。

    我们从小到大倡导的素质教育并不能缓解家长进入重点学校的焦虑。也许确实有部分家长认为无所谓重点不重点,但大部分的家长还是认为能够进入重点中学是为孩子的未来加码。个人认为,重点学校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氛围,还有就是和优秀的学生待在一起会被激励上进,激发竞争的斗志,而且以后的眼界也会有所不同。当然,如果孩子本身不具备竞争能力

  • 9、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 去年,我在一次偶然中得知了《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这部小说,读着读着,我便被小说的情节吸引住了,于是一字不落的把这部小说读完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逆旅主人风趣、有渲染力的文笔,时不时给我带来欢愉和感伤。就如这本书的书名,“爱与罚”,这不仅仅是小说主人公之间的爱与罚,也是对我们读者的“爱”与“罚”。 我非常喜欢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于雷和陈可。在作者的妙笔下,于雷阳光、幽默,灿烂的笑容,总给人无限的正能量。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面对陈可的时候,不再自信了,总是揣摩着陈可的一举一动。较之于雷,我更偏爱陈可一些,那是一位非常纯真、可爱、聪颖和脱俗的男孩,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总让人特别怜爱。 书的开头,于雷和陈可的相遇,其实冥冥中缘分已然注定,非你莫属。在陈可很小的时候,上天就派“黑子”来到“豆豆”身边,守护着他。从那时起,小陈可的心底就已经很崇拜“黑子”了,以至于十几年后,再次遇到于雷,第一眼,陈可依然打心底里仰慕于雷,尽管那时他们彼此认不出来,可是那种埋藏内心深处对喜爱的人或事物的感觉,是不会变的。 读到陈可和于雷短暂的离别时,我又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孤独和思念可以有多么铭心。逃避的那个人所承受的痛苦比起留在原地的人居然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是怎样的爱恋,才能痛到彻底领悟,然后再下定决心坦然面对一切。作者非常善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我的心,也跟随着小说中主人公的心情,跌宕起伏,时而晴朗,时而潮湿。 当于雷和陈可在机场再次相遇时,仿佛一切都以他们曾经经历过的方式再现,什么都不必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心中了然。这样的两个人,即便处在多么尴尬的环境下,即便分开再久,一旦有交集,就会有火花,所以他们只会永远的交缠在一起。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到不知不觉这部小说的很多情节已藏在了我内心深处。“这里弹下去就是do……”,“于雷,你便是要我只欢喜你一个,只想着你,我也再不会离开你了,因为我也真是喜欢你,只喜欢你一个,让我再跟任何人说这些,也不能够了”……我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都会忍不住重温于雷和陈可的故事,去怀念那份难以割舍的青涩柠檬味道。
  • 10、 《瓦尔登湖》读后感:湖畔桃源乡

    湖畔桃源乡

    ——《瓦尔登湖》读后感

    何知更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题记

    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又强大,又脆弱,总之是一切矛盾的结合体。从表面上看来,个体与个体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当我们抛开各自身披的种种枷锁——光线妆容、金缕衣、纹身、刻有家徽的戒指、诱惑的漂亮皮囊,当然还有污言秽语。有人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我还要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具有创造力。

    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在荒岛上一手建起自己的安身之处,但他对孤独的逃避自己对文明社会的渴望如业火般从未停止过,他用于消解愤懑甚至病痛的信念全部来自生存的欲望以及一本《圣经》。梭罗却不是,他细心地生活,而不是生存,他的内心的理念比任何宗教信仰都来得强烈:远离人群,抛开已被物质揉碎的文明,走回迎接他的自然的怀抱里去重整内心。为了达到灵魂涅槃,有人不惜进行近乎苛虐的修行,而有的人仅从一片落叶中便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我们对这些千奇百怪的做法不必抱有孰是孰非的评判,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生活方式包括劳动创造的方式本就不同。

    我不知道将读后感的题目定为“桃源乡”是否合适,梭罗的湖畔小屋的确是他一手改造,但一颗钉子,一个土豆,一分一厘的支出,也是他与外界仍有联系的证据,作者就在那里,用文字给读者开出一隅净地。不,“桃源乡”是不合适的,我们能尽量用心去感受,却无法踏足哪怕跨过边境。在当今这个信息构建起的网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蜘蛛,离开了网,便失去了食物来源。然而在酒足饭饱之后,是否需要重新思考:明明有别的选择,难道我们只能心甘情愿地、日复一日于原地结网?

    前两天竟然抽空看了《云图》,如果某天,影视作品里的场景变为现实:海平面上升,低层民众老鼠似的挤在街头,地球彻底一体化,哪怕我们仅仅踏入一个空房间,只消按下按钮便能虚构出一个桃源地,那时这些唾手可得的东西,除了做一剂安慰剂,还有别的什么用处吗?《搏击俱乐部》里说:广告诱惑我们工作,然后买不需要的东西。设想某天,一个人成了上帝与魔鬼的赌注,拥有了一切他想要的东西,难保他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这一切而剪掉自己的舌头。我开始崇拜梭罗的极简生活了,面包不是一定要加酵母的,地毯是可有可无的麻烦物件,前来拜访的客人们少有比一个乡野农夫有更加淳朴的智慧。

    或许有人对“物质”的解读有些误解,《瓦尔登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湖畔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湖畔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湖畔读后感、2024湖畔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