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渴望生活读后感 > 地图 > 渴望生活读后感,2024渴望生活读后感
渴望生活读后感相关栏目
渴望生活读后感热门栏目
渴望生活读后感推荐
渴望生活读后感

(共 496 篇)

  • 1、 渴望生活读后感通用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在读作品中,让我感受到作者精妙的文笔。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渴望生活读后感。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1

    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虽然出版至今已过了六十多年,但魅力依存。他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确实,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我,颠覆了我以往认为梵高只不过是个疯画家的看法。

    梵高的一生悲惨却又辉煌,他因为爱乌苏拉变得随和,当过画商,工作认真,却又因为乌苏拉的已婚遭受打击,重新变得性格乖僻;他因为热爱上帝变得虔诚,当过传教士,帮助矿工,却又因为福音传教会认为他亲身帮助矿工的行为野蛮、不体面而解雇了他,他变得不再信仰上帝,失去理想……他没有金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热情……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几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他没有就此放弃,他拾起画笔,尽管起初画得潦草,却十分有灵魂,一看,便知道这不会是别人,只能是博里纳日的矿工。

    一切都由此开始,尽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幸,才造就了梵高高尚、善良、不屈不挠的精神,才造就了他的画中别人难以画出的生动与灵魂。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2

    感谢成为我的光。

    说实话,我从不愿意看一本五百多页的书,即便这个人我是这么感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它就和被我弃置一旁,散乱堆积的画册,一起安静的呼吸,并且不断被新的尘埃或阳光覆盖。

    然而某天,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难得悠闲的周末,我站在书架前,迫于一些奇怪固执的念头,我整理那些我曾经喜爱的东西,在其中,拿出了这本《梵高传》。

    事实上,对于梵高,我从不厌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对他怀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尊崇,掺杂了只有新入教会的虔诚教徒才有的那种忘我的狂热。

    早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就从美术老师认识梵高,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没有当天晚上回家和家人说起“今天老师说了梵高”的话,一切会更加完美。

    在这之后,我开始零星的从其他人的作品之中少许的认识了梵高:在正式绘画前干过不同职业,但最终都失败了。一生未曾娶妻,更没有孩子。只活了三十几岁,在世时,画只卖出一幅画,因和高更在绘画上意见不合,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是精神病患者等等。虽然梵高的古怪令我感到好奇,但是梵高和提奥的兄弟友情令我着实感动,

  • 2、 渴望生活读后感800字精选

    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峰。作品便是一本带给人快乐的书。最好的心得体会就是读完后那短暂的感受。有关作品的优秀读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编辑了“渴望生活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渴望生活读后感(篇1)

    在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一位命运悲惨的画家。他一生贫穷,艰难地创作了一幅幅辉煌的作品,却直到死后才被人们欣赏。他就是梵高。

    温特森?梵高本在古比尔公司当画商。他爱上的人乌苏拉早已订婚一年,这使他痛苦不已。在这场爱情争夺战中,他失败了。在工作中,他得罪了太太而断送了大买卖,从而休假了。之后他学当牧师,入大学,当福音圣教士,都遭到了命运的沉痛打击而失败。在那段黑暗寂寞的生活中,他似乎找到了他真正的归宿——画画。他到处去学画,但其艺术风格不为人们接纳。他也没有结婚永远是个单身汉。同时他还患有神经病,以至于他在一次发狂中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位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换上了间接性神经错乱症,并发时陷于狂乱,病过后则更加痛苦。为了不增加别人的负担,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几天后去世,享年37岁。提奥为他开办了画展,梵高一生所呕心沥血所画的艺术品被展示出来。几个月后,提奥也跟着去世了。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与巨大的病魔作斗争。他对人们的善良同情,对社会的不满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都值得我们学习。当我对现状不满时,遇到困难和阻挠,我经常会把怒火发泄出去,然后便像只泄了气的气球没了动力。想想梵高,我不禁反问自己:“你坚持了吗?你有梵高苦吗?他都挺过来了,你怎么不行?”因为有了梵高,我开始面对现实,开始为美好明天而努力。梵高使我意识到:为了理想,要刻苦坚强,努力奋斗!

    当我读了梵高传后,不仅为其精神所佩服,更为当时的社会黑暗而愤怒!为什么?上帝创造了这么个天才,却将他丢进一个不平等的世界让他饱受折磨!如果可以,我想和梵高说几句话:“梵高先生,我是您的崇拜者。您的经历无不令人悲伤。你的才华,你的精神,已被我们永存不被遗忘。如果你所生活的时代是现在而不是当时,你一定可以一举成为更伟大的画家。你会有许多空间可以大显身手,会创造更多辉煌的艺术品。当然你也可以离开那个令人厌恶的社会。你的精神与辉煌永驻我们心间无法磨灭。”

    有人说过一句话:“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的全部生命。”梵高当之无愧。他

  • 3、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读后感1000字(3)篇

    说实话,这本书不用心看好像会觉得章节连贯性差,似乎也没什么连贯,就像作者是在小说中将人物一个个串联起来,再加上成长戴尔的过程……

    但是用心看时,会看到在戴尔小时候对人事物的迷茫,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只是用单纯的眼睛看世界,到她开始有自己的意识,用自己的主观眼睛来看世界,克雷格叔叔的葬礼似乎激起了一颗迷茫少女的叛逆,与思考她开始主观评价人和事……这一个小女孩到青少年女孩的成长,从她开始有主观意识判断之后,他眼中的世界就不只是单纯与美好,还有,生活中的好与不好,愿意与拒绝接受的现实生活的无奈……作者用了灰色甚至黑色的眼睛来诉说着她所见所闻的女人的悲惨境遇。也许这样的悲观态度为后文的宗教信仰的纠结,遭遇猥亵,叛逆和对性的探索。但是她的妈妈始终教会了她要自己主宰生活……所以,最后在洗礼争执中,她与恋爱匆匆而过……

    具体怎么评价这本书,也许我们可以从戴尔的成长历程,去感受一个少女的成长与思考。以及,戴尔妈妈的积极影响。

    当初打算读门罗,是因为看了姚晨的一段话,大意是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不得不每天五点钟起床坚持写作,感觉自己要死了。一个努力的母亲让人肃然起敬。读门罗的作品,你无法一目十行,很多时候你得读读停停、磕磕绊绊地读下去,甚至不得反复回味,因为她让你思考、难过、甚至哭泣。她笔下的那些女性,坚强、勇敢、生命力旺盛,为了爱义无反顾,却总是发现爱让人绝望,孤独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时候你会怀疑这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写出来的东西,那么冷静、残酷,充满摆脱不掉的宿命感。她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她看穿了一切,却仍然宽容,让你透过人生悲剧的戏剧性看到一点温情,因为难得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值得好好珍惜和保护。当某个早上利用上班前的一点时间读着《逃离》忍不住泪流满面的时候,我庆幸终于又找到了一本值得读第二遍的书。感谢一个伟大的作家带给我们这样精彩的作品,让我们可以在虚构的真实世界里和无数人一起孤独……

  • 4、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读后感1000字(3)篇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一只单身喵看得热血沸腾 四星推荐这本干饭多汤水少的工具书 给主编加鸡腿 整理方式贼清晰

    分享书摘+个人看法

    1.接受沉没成本 也是一种智慧(忘了ta吧 也别指望谁能偷电瓶车养你)

    2.不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并不代表人生失败(请逼婚的父母想想自己为神马要把这种焦虑投射到孩纸的身上)

    3.相反 如果在恋爱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开始学习做自己的父母 无条件地接纳和爱自己 内心平和 不再期待恋人像父母一样满足自己 也不再像教官一样挑剔自己 那么这样的恋爱 哪怕最后没有走向婚姻 也能让你终身受益(自我关怀是一种能力 内在小孩需要自己疗愈)

    4.心理学上有一句话 别人怎么对你 是你教的 也就是说 别人对你的态度 正是你对你自己的态度(快点停止你的这种投射行为啊哈哈哈)

    5.人 最擅长的就是不了了之(你选择了遗忘 可身体从未忘记)

    6.养而不爱如同养猪 爱而不敬如同养狗 在夫妻关系中 爱是基础 而敬是核心(在亲子关系中 亦是如此)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奔着两位我非常欣赏的心理学家李松蔚和张怡筠而来,果然没有失望。学习经营一段关系,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而更好的自己也会反哺出一段好的关系。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时候可能就隔着一个案例分析,而本书中恰如其分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仅将其中部分印象深刻的观点记录如下:n1.要以创业者的心态面对婚姻。创业是不完美的,过程是未知的,但创业者都会抱着必胜的信念启航,又不殚于随机应变,他的事业才会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如果以投资人的心态面对婚姻,一味端着事不关己的审视态度,发现对方哪儿不好就想改辙易途。长此以往吹毛求疵,没有哪段完美无缺的关系能长久维系。2.“每一段婚姻开始,其实都有一个约定:我们说好了,要一辈子一起玩,一辈子我都陪你玩,一辈子你都跟我玩。”n我认为这个没有说出口的约定,就是一段婚姻的初心。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愿意再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和伴侣“玩”,就是丢失初心、舍本逐末,婚姻也因此开始变得味同嚼蜡。“婚姻一开始是玩,婚姻的倦怠是不玩。一开始就是玩跟笑,坏了就是不玩也不笑。”n婚姻里,学会玩也是一种智慧。3.“夫妻之间讲感情而不是讲规则。”n规则是冷冰冰的,处处用规则约束对方就失去了温情,甚至有时候,这种规则是单方面制定后,强加给对方的。一些

  • 5、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梵高传》17/100

    1.这本书讲述的是梵高的一生,看的时候无限感慨,这实在是很悲惨的一生。但梵高是极其伟大的,这伟大的背后,最主要的支持是他的弟弟,这是最让我感动的点。

    梵高的弟弟提奥是个画商,在所有人不相信他哥哥能在绘画上取得成就时候,他坚定的给予他哥哥支持。我想,梵高在遭遇无数次的痛苦时,想起提奥,心里都会有一丝慰籍。

    在传记的最后写道,梵高为了不再成为弟弟的拖油瓶,他走向野外,对着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然后他踉跄地回家,等待见到提奥最后一面。而提奥也在不就之后去世了。提奥的妻子在读圣经时候看到一句话,"他们死也不分离。"

    2.梵高一生坐过画廊职员,乡村教师,传教士,在这些事业都失败了以后,梵高意识到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适合干这些事情。他应该去当一个艺术家。

    看到这里,也想起了自自己,那么自我勉励一番,在迷茫未定的时候,还没找准方向,也同梵高一样逐个尝试,莫怕失败,在失败中自然会找到自己的路了。

    让我叹服的并不是梵高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而是他这个人本身,他的灵魂,纯净、善良、勤勉。在精神领域,他从不成熟到狂热再到混乱,他活出了一个人的价值。

    他在博里纳日奔走传教的身影,活脱脱像一个现世的基督,当他彻底觉悟开始拿起画笔的一刻,他身上的魅力光芒四射,无论是在海牙还是在布拉邦特,巴黎还是阿尔,他与失败、不得志、贫穷、饥饿、患病相抗衡。

    爱情上,他历经坎坷,前两个是他爱的人并不爱她,随后便是和两个妓女和一个剩女之间的感情纠结,他的生活是痛苦铸就的。他的作品里,有对生活的渴望和生活的无奈。

    生前他穷困潦倒,需要弟弟提奥的不断接济才能勉强生活,死后其作品才被人赏识和发现,这便是生活的玩笑。

    世上只有一个梵高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疯狂的热情和朴拙的表达,而在于勇气。他过于勇敢以至于世界不想容纳他,怕他刺痛我们冠冕堂皇的懦弱。

    “梵高用一生演绎了什么叫悲剧”?梵高他自己也这么就得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其家族是画商,其实很富有),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 6、 渴望生活读后感2500书评

    渴望生活一书由欧文斯通所著,讲述了梵高成名路上的艰难与辛酸史,让我们看到每个大人物后面的不容易。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渴望生活读后感2500书评。

    某个艺术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并问了一个问题:下面三幅画哪幅最能打动你?是三幅欧洲画家的画作,内容都是母亲与她的孩子。前两幅都是身披圣袍坐于高位的圣母抱着孩子,旁有天使环绕,她的神情疏离而冷漠,仿佛在看另一个空间。第三幅的母亲坐在草地上,两个孩子在她身前打闹玩耍,她双手轻轻护着一个站起来的小孩子,看着他们的眼神慈祥温柔,与再平凡不过的家庭没有两样。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第三幅画。然而第三张母亲的身份与前两幅一样,她是圣母玛利亚,那两个孩子是耶稣和小约翰。

    我相信看过的大部分人的选择都会是第三幅画。因为前两幅都是中世纪的作品,造型平面表情呆板,第三幅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有人说,文艺复兴就是借着宗教的外衣来呼唤人性。我能通过拉斐尔的画面感受到圣母身上那充满人性的光辉,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的艺术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欧文斯通编著的《渴望生活》讲述的是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一生。从前,我看不懂梵高的画作,认为他的技法极差,难以欣赏,但是异常灿烂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后来学习了更多知识改变了自己曾经狭隘的认知,现在再看他的《麦田云雀》、《向日葵》、《罗纳河上的星夜》那流动的笔触,高纯度的油彩短促热情,浓郁明亮的色彩狠狠地刺入我的内心深处。我感受到他的作品是有生命的,是动态的流动的,他对未来是有过憧憬的,否则不会用画笔饱蘸出那样美丽绚烂的油彩,构筑出绝妙的配色。他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但是到了后来,他无法把自己的世界观和客观世界融合起来,这世上永远不会有盈满的月亮,而一种到了极致的情感等待着他的是消亡,《麦田上的乌鸦》让我萌生恐惧和迷茫,透过画面,我几乎能感受到他作画时那压抑窒息的气氛和阴郁激动濒临崩溃的情绪。

    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一件艺术品的好坏,要结合创作者创作时候的时代背景和心态。我的本意不是在此长篇大论鉴赏梵高的画作,我认为他的一生和绘画是无法分离的。即使梵高27岁才放弃以往的生活决定开始画画,但是他对绘画的热爱早已融入到了骨髓里。梵高本是一个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来到最穷苦的地方,他与底层的穷人生活在一起,渴望当一个好牧师,传递福音,自己宁可忍饥挨饿,寒冷

  • 7、 渴望生活读后感

    渴望生活读后感(一)

    读了这本《渴望生活》。

    事实上,对于梵高,我从不厌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对他怀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尊崇,掺杂了只有新入教会的虔诚教徒才有的那种忘我的狂热。

    早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就从美术老师认识梵高,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没有当天晚上回家和家人说起今天老师说了梵高的话,一切会更加完美。

    在这之后,我开始零星的从其他人的作品之中少许的认识了梵高:在正式绘画前干过不同职业,但最终都失败了。一生未曾娶妻,更没有孩子。只活了三十几岁,在世时,画只卖出一幅画,因和高更在绘画上意见不合,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是精神病患者等等。虽然梵高的古怪令我感到好奇,但是梵高和提奥的兄弟友情令我着实感动,他们死时也葬在一起。当然,梵高的成功使世界文学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些人并不理解梵高,认为梵高并没什么太大的成就,梵高却被美国人看的如此重要。那是因为梵高的悲惨而成就辉煌震撼着读者,追求名人的辉煌并不是追求名人的成就,而是追求名人成功的经历。

    感谢你成为我的光。

    渴望生活读后感(二)

    读后这本书后,我总在想一个不可能的问题:如果当时二十二岁的温森特梵高爱慕的乌苏拉,接受他的爱,那么梵高的命运将会改写,那么他便不会在三十七岁早早离世;不会历经贫穷、困厄、流浪、精神疾病缠身的一生。然而,世界会因此少了一位着名的画家,多了一个普通人。

    在博里纳日,梵高为矿工们布道,以期能给贫困、劳累的人们带来精神的慰藉。可在一次又一次矿难之后,为谋生,矿工们依然冒生命危险继续下井,梵高认识到牧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的上帝!我能干什么?哪里是我在人世上合适的位置?他在心里问了自己无数遍。

    后来,梵高拿起画笔,画上下班的矿工,他们身上有一种吸引他的东西。学者曼德斯对梵高说过,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做好的。你最终一定会表现出你内心的一切,而那就是你一生成就的证明。那年,梵高二十七岁。他终于找到了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形式画画。

    前路茫茫,未来如何,他不知道。没有学过画画,只是凭着喜欢。这是一件冒险的事情。父亲提奥多鲁斯说,好作品不可能开始于拙劣的作品。很显然,父亲不了解自己这个儿子。梵高是认定一条路走到底的,不在乎别人的是非判断。尤其是当母亲劝说他给那些衣着讲究的富贵小姐、太太画像可以挣不少钱时,他拒绝了。仅仅只为填饱肚子的话,梵高可以低头取得梵高叔叔们的谅解,重回古比尔艺术

  • 8、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一:《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1170字)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也是他那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欧文斯给梵高写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的前言。在传记中中,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这个荷兰画家因为一精一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一槍一身亡。这本书看过很久了,它给予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奥则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撑他的另一个伟大的人,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因为梵高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奥定期给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继续创作。梵高则不断地写信给弟弟,告诉他自己创作的过程,对生活的信心和绝望。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出生+绘画+死亡,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虽然他也曾追求过一爱一情,却从未获得。当他为一爱一情把手放在燃一烧的蜡烛上方,以此表白时,我感动得无意言语。无疑他的一爱一是疯狂的,可惜没人敢接受。和一妓一女生活的那段时间,更加没有一爱一情可言。在绝望中无以回归的梵高,最终选择了以绝望的方式离开自己。

    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他的画有点类似儿童的创作,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醉心于风景,植物和贫苦大众的描绘。鸢尾花,向日葵,星空,麦田,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拾麦穗的妇人。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以独特的方式燃一烧着它的生命力。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静物。它们是凄艳的生命。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一奋。深红,铭黄,碇蓝,艳紫,苍绿。油彩有时候以凝固状态呈现在画布上,无法稀释和抹匀,好像一颗被一揉一一搓一的灵魂,把暗一红的鲜血喷一射在包容着无限向往的空白上。粘一稠的血液因为激一情,在丧失倾诉的寂静中,像混乱的手指,因为无法抓住空虚而扭曲。危险天空下的麦田。一种一騷一动激越的情绪纠缠在压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风。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

    但梵高发现,生命的疼痛滋长于他自己挖掘的伤口。于是,他在一陽一光充沛的田野上,对着自己的身一体开了一一槍一,没打中心脏,然后掩着伤口回到家里,当天晚上,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它的提奥谈起他对艺术的见解.到了晚上,

  • 9、 关于《渴望生活梵高传》的550字读后感

    说实话,我从不愿意看一本五百多页的书,即便这个人我是这么感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它就和被我弃置一旁,散乱堆积的画册,一起安静的呼吸,并且不断被新的尘埃或阳光覆盖。

    然而某天,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难得悠闲的周末,我站在书架前,迫于一些奇怪固执的念头,我整理那些我曾经喜爱的东西,在其中,拿出了这本《梵高传》。

    事实上,对于梵高,我从不厌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对他怀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尊崇,掺杂了只有新入教会的虔诚教徒才有的那种忘我的狂热。

    早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就从美术老师认识梵高,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没有当天晚上回家和家人说起“今天老师说了梵高”的话,一切会更加完美。

    在这之后,我开始零星的从其他人的作品之中少许的认识了梵高:在正式绘画前干过不同职业,但最终都失败了。一生未曾娶妻,更没有孩子。只活了三十几岁,在世时,画只卖出一幅画,因和高更在绘画上意见不合,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是精神病患者等等。虽然梵高的古怪令我感到好奇,但是梵高和提奥的兄弟友情令我着实感动,他们死时也葬在一起。当然,梵高的成功使世界文学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些人并不理解梵高,认为梵高并没什么太大的成就,梵高却被美国人看的如此重要。那是因为梵高的悲惨而成就辉煌震撼着读者,追求名人的辉煌并不是追求名人的成就,而是追求名人成功的经历。

  • 10、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700字

    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我来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林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渴望生活梵高传》,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开始接受文学书籍。

    在《渴望生活梵高传》中,描述了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梵高的一生经历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亢奋而绝望的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描述都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那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如同大海在怒吼在宣泄,也都是梵高内心底层最孤独无助的呐喊。他狂放的笔触、流动的色彩和喷薄而出的热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将人们的灵魂裹挟而去。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拼搏,要跟命运做斗争,要努力的在滚滚波涛中找寻自己栖息的海岸。梵高是最孤独的人,陪伴他的只有永不放弃的信念,执着。没有人的理解更没有上帝的眷顾,他唯有用自己的画笔,创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这个国度里,没有无助,没有孤独,有的是有向日葵,被风吹乱的柏树,有露天咖啡座,大片的麦田和旋转的星光。正是这个完美的世界支持着他,让他对生命仍然充满了热爱。

    这本书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或许有深刻的启迪。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21-08-18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10-19

  • 2023-02-13

  • 2019-10-19

  • 2022-01-04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3

  • 2023-04-20

  • 2023-02-12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3-04-20

  • 2023-04-25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9

  • 2023-04-20

  • 2019-10-24

  • 2019-09-21

  • 2021-12-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18

渴望生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渴望生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渴望生活读后感、2024渴望生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