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 > 地图 >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2024疯癫与文明读后感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相关栏目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热门栏目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推荐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

(共 5124 篇)

  • 1、 技术与文明读后感范文优选十篇

    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技术与文明读后感范文优选十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技术与文明读后感 篇1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纪念义意的书《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笔记1500字。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教育我们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平常做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这本书里有四件令我记忆深刻、倍受感动的事。

    一、爱,是善良的,是无私的,是幸福的

    这里就有一件事是:在20xx年5月12日的上午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突然降临,剧烈的崩塌吞噬了平静的校园,并夺走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和灿烂的笑容灾难来临时,张家春老师为保护40多个孩子逃脱,被无情的水泥石块砸在了他的身上张家春老师被垮塌的废墟吞没了这位年仅29岁的羌族汉子,用生命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

    张家春老师的事迹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无私的爱让我倍受感动,是那样的感人,让我潸然泪下。师爱如山,有了张家春这样的老师,我们自豪,他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正因为有了无数个张家春老师这样无私的爱,我们的祖国才越来越强大,我们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到处都充满了爱心。

    二、诚信是泉,能美化心灵,净化心田。

    这里就有一件事,是15年前,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班的同学李宝元因病离开了人世间,已经失去大儿子的李维贺夫妇,再一次面临丧子之痛,四口之家只乖下两位老人。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李宝元的同学们因此资助其父母至今,15年间,两位老人共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泽了春天里最暖人心故事。这就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们成长的道路,让我们从小就有一颗诚实的心去面对社会,面对家人。诚信是人们最美丽的外套,也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事要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认真履行诺言,说

  • 2、 读书:福柯《疯癫与文明》的读书

    《疯癫与文明》是作家福柯的作品,主要讲的是在现代安谧的精神病世界中,现代人不再与疯人交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福柯《疯癫与文明》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福柯《疯癫与文明》的读书笔记1

    《疯癫与文明》作为米歇尔·福柯的成名之作,在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读罢该书,我也获益匪浅,在此略微论述一二心得。

    关于疯癫的论述,古往今来不在少数。帕斯卡预言:“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陀思妥耶夫斯基呼吁:“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神智健全。”而福柯则直截了当地说道:“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与福柯同时代的思想家巴尔特评价:“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实现,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并且这一“疯癫”话语只有且仅是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下所产生的“名词”。虽然明代才子唐寅的《桃花庵诗》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也有“疯癫”一词,不过这种“疯癫”不是人类理性时代的精神术语,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怀才不遇的隐逸文人的自我嘲解安慰而已。

    也许读者会疑问:为什么福柯会对“疯癫”现象如此感兴趣?这里便不得不提及福柯的童年经历了。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张汝伦先生在其《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一书中曾经介绍到:“福柯虽然出生在富贵之家,但他的青少年时代却始终感到压抑威胁和恐怖。他父亲为了锻炼他的勇气,把他带到医院手术室看截肢手术,血腥的场面给一个孩子的惊骇是不言而喻的。他家乡当地有一富人的女儿因未婚先孕,孩子出生后被溺死,她本人被宣布精神失常,先后被送进医院和修道院,最后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这些可怕的事情对福柯的一生的思想都有潜在的影响,他一生的思想和行动都是要反抗这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压迫和恐怖。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病和心理学》和他的博士论文《疯癫史》就是这

  • 3、 《道德与文明》读后感
    《道德与文明》读后感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我九岁生日的那一天,一向很严肃的爸爸一边用一种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语重心长地说:“闲着的时候看看这本书吧,很快就要长成男子汉了,应该积累一些做人的基本要素了吧。”做人的基本要素?爸爸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那是一本《道德与文明》期刊,只看书的名字,对我不可能产生多大吸引力,可是爸爸的那几句话,让我带着许多的疑问和好奇,走进了这本书……现在,我不由地会说:“好书!真是一本能让我知书达理、明理做人、慧眼识金的青少年读物。”

    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有介绍性的文字,又有诵来朗朗上口的小诗;既有形象感人的小故事,又有充满智慧哲理的名言警句;既有我们熟悉的礼仪常规,又有贴近青少年生活的鲜活事例……总之,书中内容真实,话语中肯,道理浅显易懂而又不乏味,真的发人深思。

    读着这本书上的字字句句、段段篇篇,让我了解了祖国的伟大之处,为自己的祖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而倍感自豪!我要做一个合格的好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遇事镇定沉着。即使面对困难,我也要学会微笑,在各方面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作为学生,学习是我的首要任务。爱学习,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与责任。尊重他人,尊重父母长辈将是我这一生的必修课!“乌鸦反哺”是我心中铭记的篇章!

    这些年,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培育下茁壮成长,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美好与力量,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明白了勤俭节约要从小事做起……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确学会了许多。然而,在读过这本《道德与文明》之后,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疏忽了一样很重要的做人要素——感恩。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肩负着新时代赋予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重任。“文明社会”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其实建设文明社会也并不难:许许多多有道德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就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吗?

    读书做人!我读过了,我学过了,我希望自己如书上面所说的那样一一去做。虽然我才9岁,说这些还显得稚嫩,底气不足,但是我自信,我会成为一个讲文明、有道德、会感恩的新时代“男子汉”!

  • 4、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_《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_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有人说,这是一本任谁读完了都会想写点什么的书。在这本书还是畅销书的年代,怀着农业社会的偏见,并没有阅读的欲望。在读藏地密码时,虽然也有很多关于狼群智慧的描写,但总觉得那本小说夸大虚幻的成分过多。

    自从那年看国家地理的内蒙古特刊,却震撼于草原人的游牧逻辑。追逐水草而居的春、夏、秋、冬牧场,安排的那么合理。而农业文明愚蠢的定牧定居,又是令草场沙化、退化的罪魁祸首,确还是由了人祸。自然规律是违背不得的吧。儿时记忆里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因此而成。再后来自以为是的西北防护林减弱了沙尘暴却带来了霾。细细追寻,还是狭隘的农耕文明作茧自缚了。

    记得还看过一篇关于“努图克沁”老牧民的文章,“努图克沁”是传统游牧民族的掌舵人的称谓。毕力格老人就是“努图克沁”吧,那么智慧那么仁慈的老人,他是额仑草原上最后天葬的老人,是他的幸也是草原人的不幸。

    那年去看电影,纯粹是冲着让·雅克·阿诺去的。现在回想起来,电影远没有把小说的精神表现出来。小狼被放走本就违背了狼图腾的信仰。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撞也是顺从的劣根性和狼性的对抗。草原就是一个大循环,腾格里就是自然规律。草养活了牛、羊、马、人和食草动物,狼也在控制着他们的数量。违背自然规律的牧场农业,中原文明支配下愚昧的灭狼行动,破坏了薄弱的土壤,打破了动物的平衡。狼没了,黄羊、草原鼠、獭子就多了,草退化了,连大气循环也变了。我们梦想中的风吹草低景象,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弯弯流长的河曲,也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心中的那个草原梦不知实现的那一天会是个什么样。也许真的要把丝绸之路继续看完了,好想对为什么总是所谓的野蛮民族出现,击败所谓的文明社会有进一步了解。

    读书的时候也时常想起孩子。本来就是绵羊一样的性子,又在浓烈的小农意识教育与过度保护下长大,不知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绵羊在被狼吃的时候是吓得不敢发声的,多么悲哀。没有自由,没有野性。反而是草原狼,在自然、人、动物的残酷竞争下,优胜劣汰,勇敢、聪明、倔强。有感于家庭关于教育的矛盾就如牧民与农民间是否该灭狼的矛盾一样,无法说服对方,又为彼此惋惜。貌似在短时间内一方取得了胜利,但长远的影响却无法想象。

    轻松点吧,为了草原做点贡献,少吃些内蒙古的牛羊肉也好。是不是以后也应该每个月吃一周素啊。

    乔乔:80后辣妈一枚,细心温柔,热爱读书,喜欢思考,有轻度强迫行为,房

  • 5、 《白垩记往事》读后感——文明的合作与博弈

    《白垩记往事》读后感——文明的合作与博弈

    刘慈欣

    《白垩记往事》是一篇想像白垩纪恐龙灭绝原因的小说。小说里以恐龙和蚂蚁之间的故事,向我们反映了许多深刻的问题。

    恐龙文明和蚂蚁文明是两个古老的文明。两个文明看似水火不容,因为这个星球上同期出现的文明极容易引发大的战争。但实际上,在地球,两个文明是共生关系。恐龙们没有灵巧的肢体完成细小入微的工作,只能由蚂蚁们为其效劳,而恐龙科学家们则带领两个文明持续发展。两个文明便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地球文明,向宇宙深处走去。

    一天恐龙文明分裂为两个国家,蚂蚁联邦虽同时为两个国家服务,但在恐龙文明的工业污染和内部核战争的困扰下,决定对恐龙文明采取措施:推翻恐龙帝国,发展蚂蚁文明,摆脱共生约束。

    蚂蚁大军在恐龙机械内部和恐龙皇帝的大脑主血管上安装了炸弹,引爆后会使恐龙内部严重瘫痪,犹如社会失去了大脑,地球将被蚂蚁统治。

    而蚂蚁们绝对想不到的是,恐龙的两个国家都拥有了最新的反物质炸弹,一旦爆炸将产生高温摧毁地面上的一切。反物质倒计时作为威慑已打开,每隔一段时间由恐龙皇帝按上重计时按钮。当蚂蚁们知道这一切时已经太晚了,它们没有任何补救措施,白光闪耀的一刻,大地上的一切都被烈火吞噬。

    两个文明的合作奇迹在竞争中结束,这样的结局引人深思。虽然两个文明的共生关系已属奇迹,但最后的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人心?合作与竞争的博弈?

    两个在沙漠中的人,走出沙漠至少还需要两天,若两人的总补给可供一个每人再坚持一天,走出沙漠前就可能找到村庄,而你是两人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或许你们俩人的关系很好,生死与共,宁死与不会坑害彼此,那你们仍然可能找到村庄后走出沙漠,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也或许你们最后山穷水尽,因补给不足而双双倒地。

    但是幸运不是万能的,幸运神不是什么人可以随手唤来的仆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要达成上面的合作条件,必须两个人都不能抱有私心,这对两个人来说是有可能成立的,但绝不可能成立于两个文明国家。

    很简单,没有一个种族是完全无私的人,况且种族利益需要每个人为之着想与分担,并非个人主观臆断,如果真的相信幸运神会从保佑一个文明,简直就是对文明的不负责,成为千古罪人了。

    于是文明只能走一条路:保全自己,杀死同伴,以此能够继续生存。

    就像小说中蚂蚁为了让自身文明不受损害,设计将恐龙世界变成阶下囚从而保障蚂蚁文明在历史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这与上面的比喻同出一辙

  • 6、 文明书籍读后感

    文明书籍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学校发的书《文明礼仪手册》,里面讲了四部分,第一部分礼仪概说:讲的是礼仪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校园礼仪:讲的是在校园的基本的素质和礼仪。第三部分,家庭礼仪,讲的是互相串门的礼仪、和父母的礼仪、接客的礼仪第四部分,社会礼仪:告诉了我们怎么讲社会道德。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的礼仪知识,让我知道了怎么迎接客人,怎么串门、怎么在外注意礼仪等,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礼仪。以前我不懂礼貌,总是骂人、给别人起外号,读了这本书,我知道骂人是个可耻的现象,我可以换位思考,为什么要骂人呢?我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深了,我希望我自己在2007年不骂人,懂礼貌,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文明书籍读后感(二)

    今天跟妈妈一起读了《汕头文明礼仪手册》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天,我们全家去华侨公园玩,爸爸抽完烟,随手把包装盒丢在地上,我赶忙捡起包装盒,丢进垃圾桶里,对爸爸说:爸爸,乱丢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爸爸听了,惭愧地说:以后一定改正!从此我们全家人再没有乱丢垃圾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家里都有了汽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马路上,每天都会有许多叔叔和阿姨违章驾驶。有闯红灯的,有逆行的,这让过马路的我们提心吊胆。我呼吁大家都要遵章守规,安全出行!

    讲文明,守规章;需要从小事做起。我们的言行是可以影响和改变大人的!不信,你也来试一下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的小学生吧!只有这样,我猛的国民素质才能提高,生活才能更美好!

    文明书籍读后感(三)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纪念义意的书《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笔记1500字2020。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教育我们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平常做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这本书里有四件令我记忆深刻、倍受感动的事。

    一、爱,是善良的,是无私的,是幸福的

    这里就有一件事是:在2008年5月12日的上午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突然降临,剧烈的崩塌吞噬了平静的校园,并夺走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和灿烂的笑容灾难来临时,张家春老师为保护40多个孩子逃脱,被无情的水泥石块砸在了他的身上张家春老师被垮塌的废墟吞没了这位年仅29岁的羌族汉子,用生命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

    张家春老师的事迹我看了一遍

  • 7、 文明美德读后感

    文明美德读后感(一)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文明美德读后感(二)

    我读了一本关于文明、美德、礼仪的书。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美德着称全世界。什么是文明美德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做到一种行为规范。

    文明美德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小到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达到一个城市的脸面,一个国家的脸面,可见,文明美德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炎黄子孙,就更应该把美文明美德的这一良好好礼仪之风继承发扬下去。那么,文明美德有体现了什么呢?文明美德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甚至能体现一个城市额形象和风貌。

    其实,我以前也不懂文明美德。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乘电梯总是随便站一个地方。坐公交车不为老弱病残让座。虽然公交车大喇叭喊着为老弱病残让座,可我还是不肯起来,那个时候,文明美德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个陌生词汇。

    直到后来,我

  • 8、 《文明之光》读后感

    《文明之光》读后感

    胡炜

    看完吴军先生的《浪潮之巅》、《智能时代》后,我就在想,他下一本书会写什么呢?音乐、艺术?没想在四册一套的《文明之光》中有两个章节就已经是写音乐、艺术的了。在我们常人看来,这跨度确实有点大。作为一个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在后记的“写书心得”中,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他“写书是仿照科研的一套方式来的”,在他看来,“学习理工科的人既然能够做科研,也应该能写书。”那吴军先生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简单讲分为几个大的步骤:选题、列大纲、做功课、开写。

    听起来很简单,好像谁都可以做到,可是吴军先生的书大家为什么喜欢看,每一本书都能获奖,其实还是有很多他的独到之处。譬如选题,他会坚持“三个必须”:首先必须是比较熟悉的专题,而且在这些专题的研究中,他必须能得到其他作家得不到的资料。“换句话说,不仅是不熟悉的内容我不会写,那些别人比我更适合写的内容,我也不会去写。”其次必须是读者感兴趣的题目,而且要用大家爱读的方式写出来;第三必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我虽对历史感兴趣,但更会向前看,我不会沉溺于历史故事中,更希望通过了解历史,帮助我们看清未来。”

    具体到《文明之光》这套书,作者说他“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并一直在强调文明的力量。作为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我非常看重的,其实他可以被看成是我所有作品的主线。”这套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关王侯将相的赫赫武功基本上没有选,偶尔提及也仅仅只是作为背景材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是讲文明的故事,而不是讲战争史。”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选材?“在历史上,人类对强者的崇拜、对权力的兴趣比对文明的兴趣更大。翻开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在讲述王侯将相攻城略地的丰功伟业,帝国的扩展和兴衰,很少讲述世界各地区对文明的贡献。时过境迁,人们会发现,经过历史的涤荡,这些王侯将相其实剩不下什么影响,虽然他们的故事很好听,很好看。”

    因此作者选择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几十个片段来讲述他对文明的理解,“虽然这些片段远不足以概括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是将他们有机地拼接起来,我认为是能够看到文明发展的脉络的。”具体而言,“第一册讲述从人类文明开始到近代大航海共八个专题;第二册讲述了从近代科学兴起到原子能应用的另外八个专题;第三册介绍了直到20世纪的音乐、艺术和一些科技进步,尤其重点介绍了以计算机为核

  • 9、 读《铁岭历史与现代文明》有感

    在假期里,我读了学校下发的《铁岭历史与现代文明》一书。书中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介绍了铁岭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了解了更多家乡的历史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建设的步伐。

    通过历史的追踪,我了解了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感受到了家乡博大精深的历史,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辽北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越发敬佩,创造伟大文明和历史的铁岭先人。告别了石器、陶器,离开了青铜、铸铁。眼前是一座唯美的现代城市。一幢幢高楼映入眼帘,一辆辆轿车在宽阔的道路上行驶,时尚男女在广场上穿行,微风拂过草坪的清香扑面而来……

    铁岭自有人类以来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从出现古代人类足迹到南、周、秦、汉至辽、金、元、明、清各朝,直至新中国的建立,已有一万多年的漫长历史。铁岭由一片蛮荒之地发展至今天辖8县(市)区,百多个乡镇,近300多万人口的中型城市。今天的铁岭既是一座城市,也是一个行政地区,还是一个历史区域,作为城市的铁岭,座落在辽宁省省会沈阳以北60公里的古银州城,明代称铁岭卫城,清以后称铁岭县或铁岭城。铁岭是千年古城,是辽宁省风景名胜保护区。

    岁月没有冲刷的痕迹,新时代的浪潮如此强劲。建立新中国的浪潮在铁岭,浪潮的前沿就是新铁岭,大铁岭的建设,新城区的建设。铁岭市人民在铁岭政府的领导下,正为此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新铁岭、大铁岭离我们越来越近。

    了解家乡的英模人物、丰富的资源、近年的巨大变化,牢记先辈的光辉业绩,对孕育自己成长的土地更加了解,更有感情,树立热爱家乡是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并能够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勤奋学习,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 10、 文明与礼仪观后感_小学观后感

    中国是一个充满文明的大国,是礼仪之邦。在我们的生活中,文明与礼仪随处可见。

    今天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篇关于文明礼仪的视频。 在乘坐公交车时,如果见到老人、孕妇、小孩等要主动的让出座位。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次坐公交车,一位中年妇女好心给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奶奶让座时,一个手提公文包,身着西装的年轻男子快步走到座位旁抢了老奶奶的座位,脸上还出现了得意的神态。车上有人为老奶奶打抱不平:那明明是让给老人的,你为什么要抢?旁边也有人附和着,但那名男子仿佛没听见似的,不屑的打量着老奶奶,有人正想说话,却被老奶奶制止了:算了算了,我站一会儿吧!说完叹了口气,车子飞快的开着,过来两三站后,老奶奶下了车。

    看着她单薄的身影,我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懂得尊老爱幼,男人不让座就算了,还抢一个年过花甲老人的座位,唉...... 收好情绪后,我继续观看视频:吃完饭后,应该主动收拾碗筷,清理餐桌,并洗好碗。在周末时,应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这里,我脸红了,上面说的这些,我都几乎没有做过,也对,现在的小孩哪个不是在家里被父母宠的无法无天?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像我们这些从小就在蜜罐子里长大的零零后,可能连碗都没洗过吧!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每天不再那么辛苦。

    观看了这篇视频,让我明白了许多,我知道了,与他人见面的时要说问候语,知道了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了在公共场合要文明 ,不喧哗,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排队。这篇视频,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明白了,文明与礼仪是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位既文明又懂得礼仪的小学生!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21-07-16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7-14

  • 2021-07-14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11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疯癫与文明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疯癫与文明读后感、2024疯癫与文明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