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凤凰往事沈从文读后感 > 地图 > 凤凰往事沈从文读后感

凤凰往事沈从文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白垩记往事》读后感——文明的合作与博弈。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垩记往事》读后感——文明的合作与博弈”,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垩记往事》读后感——文明的合作与博弈

刘慈欣

《白垩记往事》是一篇想像白垩纪恐龙灭绝原因的小说。小说里以恐龙和蚂蚁之间的故事,向我们反映了许多深刻的问题。

恐龙文明和蚂蚁文明是两个古老的文明。两个文明看似水火不容,因为这个星球上同期出现的文明极容易引发大的战争。但实际上,在地球,两个文明是共生关系。恐龙们没有灵巧的肢体完成细小入微的工作,只能由蚂蚁们为其效劳,而恐龙科学家们则带领两个文明持续发展。两个文明便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地球文明,向宇宙深处走去。

一天恐龙文明分裂为两个国家,蚂蚁联邦虽同时为两个国家服务,但在恐龙文明的工业污染和内部核战争的困扰下,决定对恐龙文明采取措施:推翻恐龙帝国,发展蚂蚁文明,摆脱共生约束。

蚂蚁大军在恐龙机械内部和恐龙皇帝的大脑主血管上安装了炸弹,引爆后会使恐龙内部严重瘫痪,犹如社会失去了大脑,地球将被蚂蚁统治。

而蚂蚁们绝对想不到的是,恐龙的两个国家都拥有了最新的反物质炸弹,一旦爆炸将产生高温摧毁地面上的一切。反物质倒计时作为威慑已打开,每隔一段时间由恐龙皇帝按上重计时按钮。当蚂蚁们知道这一切时已经太晚了,它们没有任何补救措施,白光闪耀的一刻,大地上的一切都被烈火吞噬。

两个文明的合作奇迹在竞争中结束,这样的结局引人深思。虽然两个文明的共生关系已属奇迹,但最后的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人心?合作与竞争的博弈?

两个在沙漠中的人,走出沙漠至少还需要两天,若两人的总补给可供一个每人再坚持一天,走出沙漠前就可能找到村庄,而你是两人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或许你们俩人的关系很好,生死与共,宁死与不会坑害彼此,那你们仍然可能找到村庄后走出沙漠,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也或许你们最后山穷水尽,因补给不足而双双倒地。

但是幸运不是万能的,幸运神不是什么人可以随手唤来的仆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要达成上面的合作条件,必须两个人都不能抱有私心,这对两个人来说是有可能成立的,但绝不可能成立于两个文明国家。

很简单,没有一个种族是完全无私的人,况且种族利益需要每个人为之着想与分担,并非个人主观臆断,如果真的相信幸运神会从保佑一个文明,简直就是对文明的不负责,成为千古罪人了。

于是文明只能走一条路:保全自己,杀死同伴,以此能够继续生存。

就像小说中蚂蚁为了让自身文明不受损害,设计将恐龙世界变成阶下囚从而保障蚂蚁文明在历史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这与上面的比喻同出一辙。

所以,两个文明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能持久,即使有也无法长久维持。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便会容不下其他文明,甚至出现著名的“猜疑链”(详见刘慈欣《三体Ⅱ:黑暗森林》)。虽然共生关系的两个文明不一定如小说中恐龙与蚂蚁一般两败俱伤,但一定容不下其它第二方文明的存在,必须会产生一场旷世战争,直到一方被另一方消灭或附属另一方为止。

在宇宙大家庭中,目前的人类文明是宇宙沙漠的孤行者。如果人类没把自己在沙漠的恶劣环境中玩死的话,在即将到来的旅行伙伴之前,人类还需要认真研究的东西是:

文明博弈学,在攸关文明生死的棋局上战胜对方,做文明的胜利者。

2017.8.20

彦绫:

把羊这篇文章打出来后,我又想了半天。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他开始思考社会发展的问题,当然,这些想法都很幼稚和粗浅。这些都是不该他思考的,现在也不是该思考这些的时候,可是他却去想了。我想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以孩子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而骄傲。

2017.9.29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记和姐姐的一次合作_回忆往事的作文400字


时间流逝,许多事像一只只小船在我的记忆长河中越飘越远,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和姐姐的那次合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空气像刚刚挤出来的牛奶一样新鲜,我隐隐听见了鸟儿欢快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影子从我的头上晃过,我一转身,原来是姐姐拿着一个用毛线做的毛绒娃娃。看我眼馋的样子,姐姐笑着说:妹妹,想不想跟姐姐做一个呀?我像点头娃娃半点了点头。

姐姐从篮子里拿出十二种不同颜色的线问:你要哪种颜色的?

呃我要天蓝色的!我说。

姐姐用一个手指头线绕一圈先说:妹妹,你来绕剩下的!

我拿起冒险,绕着姐姐的手指头,一圈一圈地绕,大约十五分钟后。毛绒娃娃的头做好了!此时的我已经眼冒金星了。姐姐一边大笑,一边从篮子里拿出一件做好的新衣,一针一线的跟头缝上。她的动作是那么敏捷,上一针,下一针,每一针都那么平整,我看呆了,手也痒痒了。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姐姐拿了一块小手表粘在衣上说送给你这只小懒虫,以后别八点才起床了,同时姐姐祝你生日快乐!我拿起一条粉色的玫瑰花边上,开心的说:可爱吗?

恩恩!姐姐说,和姐姐的这次合作,我永远也忘不了!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2000字


《博弈与社会》这本书是大二时教授《经济学原理》的老师推荐的,老师曾无数次在课堂上提起过“博弈论”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的初步认识是:博弈论的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得到的。“非合作博弈理论”?!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不自觉的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说实话,心里充满了不解——难道博弈论是在讨论如何不合作吗?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看起了《博弈与社会》这本书,从书中寻求解释。

该书开篇便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问题——协调问题与合作问题。

张维迎说:“人是群居动物,群体人具有社会属性”。这个不难理解,毕竟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是具有“个体优势”的生物,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选择聚集在一起——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孤岛”里,这也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法“独善其身”。简单地说,即你的“所思所想”不仅仅取决于自己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你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自己还有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意味着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将不得不与其他人频繁打交道,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而如何解决合作与协调问题,是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决定了这个社会能否顺畅的运行。

该书在开始探讨博弈论前向我们抛出这两个问题,用意十分明显——能否深刻的认识协调与合作问题,是我们掌握后续博弈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特定的博弈论是以特定的社会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关于博弈论的一切讨论都是以一个特定的社会为背景展开的。因此,在揭开博弈论的神秘面纱前,搞懂这个特定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将是必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受后续的博弈理论。可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对一个博弈论领域的小白是十分友好的,很适合初学者阅读。

当然仅仅讨论载体是远远不够。载体——特定的社会、主体——博弈的双方、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博弈知识,这是博弈论的三大构成部分,它们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书中把博弈论主体定义为:理性人——有限理性的人。

所谓理性人,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用张维迎的话说,便是“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做出最好的选择”。读后感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理性的人——理性人是不现实的。然而理性人假设的存在却是有一定道理的:张维迎的解释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在做出自认为最好的选择,都有着趋向于理性人的趋势。”——即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人们会尽可能地成为一个理性人。这为理性人假设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

协调与合作以及理性人假设,初步为我勾勒出博弈论的外部轮廓,带着对于博弈的粗浅认识继续来读这本书。

介绍完博弈的载体以及博弈的主体之后,毫无疑问,博弈双方在特定的社会中展现的交互关系将是该书接下来要阐述的重点。作者通过对一个接一个的博弈例子的剖析以引出相应的博弈思想,这种方式不仅在我的脑海中构建起了一个博弈论的世界,还在这个世界与现实社会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如何用一个博弈的知识去解决另一个博弈问题——可谓是“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以囚徒困境为例。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此时,从集体理性的角度来看,沉默是对集体最好的选择。然而,由于囚犯们互不能沟通,出于个人理性,坦白便成了囚犯们各自的占优战略。因此他们会相互揭发,从而各自获刑八年。

这就是所谓的囚徒困境,很多人都知道何为囚徒困境,甚至能够清楚的明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类似困境——企业的恶性竞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乃至于公共产品的供给等等。然而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并不意味着你掌握了如何去应用它,在这之中的大多数人,应该都不曾想过当有一天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看似不可避免的囚徒困境时该如何去走出来。

而《博弈与社会》这本书告诉了我如何去走出这一困境——用博弈知识去应对博弈问题。

张维迎说:“人不仅趋利避害的,还具有长远的眼光——我们可以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短利。”这就是我们走出囚徒困境的基础——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一次性的短期博弈,但大多数情况下博弈是多次、长期的,在一次性博弈中走入困境所得到的短期利益和在重复性博弈中所能得到的长远利益那个较大,直接决定了博弈中参与者的个人决策,从而间接的决定了集体能否走出囚徒困境。也就是说,走出囚徒困境的方法就是让博弈者认识到“合作”带来的长期利益。

读到这里我终于开始理解何为“非合作博弈理论”了——能够理解人们为什么“不合作”,我们才能找到促进合作的有效途径。人既然可以因为“利益”而放弃合作,那么要使他们能够趋于合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更大的利益——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去引导他们进行合作,从而真正做到走出困境。

当然,帮助我真正理解何为“非合作博弈理论”只是《博弈与社会》带给我的一小部分。在这之上,《博弈与社会》教给我的是一种走出人生困境的思路——探究困境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导致你陷入其中的,那么走出困境的关键就是用它来引导你走出困境,或许就是常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吧。这才是这本书所教给我的,最为重要的,足以影响我一生的东西。

《道德与文明》读后感


《道德与文明》读后感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我九岁生日的那一天,一向很严肃的爸爸一边用一种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语重心长地说:“闲着的时候看看这本书吧,很快就要长成男子汉了,应该积累一些做人的基本要素了吧。”做人的基本要素?爸爸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那是一本《道德与文明》期刊,只看书的名字,对我不可能产生多大吸引力,可是爸爸的那几句话,让我带着许多的疑问和好奇,走进了这本书……现在,我不由地会说:“好书!真是一本能让我知书达理、明理做人、慧眼识金的青少年读物。”

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有介绍性的文字,又有诵来朗朗上口的小诗;既有形象感人的小故事,又有充满智慧哲理的名言警句;既有我们熟悉的礼仪常规,又有贴近青少年生活的鲜活事例……总之,书中内容真实,话语中肯,道理浅显易懂而又不乏味,真的发人深思。

读着这本书上的字字句句、段段篇篇,让我了解了祖国的伟大之处,为自己的祖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而倍感自豪!我要做一个合格的好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遇事镇定沉着。即使面对困难,我也要学会微笑,在各方面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作为学生,学习是我的首要任务。爱学习,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与责任。尊重他人,尊重父母长辈将是我这一生的必修课!“乌鸦反哺”是我心中铭记的篇章!

这些年,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培育下茁壮成长,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美好与力量,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明白了勤俭节约要从小事做起……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确学会了许多。然而,在读过这本《道德与文明》之后,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疏忽了一样很重要的做人要素——感恩。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肩负着新时代赋予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重任。“文明社会”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其实建设文明社会也并不难:许许多多有道德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就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吗?

读书做人!我读过了,我学过了,我希望自己如书上面所说的那样一一去做。虽然我才9岁,说这些还显得稚嫩,底气不足,但是我自信,我会成为一个讲文明、有道德、会感恩的新时代“男子汉”!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作者:潘彦辰

这是一本讲述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讲述金融发展和金融人成长的书,引人深思!

(1)是什么让华尔街历经各种危机由弱变强,成为霸王?

思考这一问题需要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式如何超越的?二是即使在美国国内,为什么偏偏是华尔街?华尔街的兴起,伴随的是美国的发展强大,这应当是根本。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危机中汉密尔顿式有力的调控(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促成华尔街崛起!

(2)历史规律背后的不变性质是什么,以及发展的历史又是如何改变了这些性质的表现

繁荣和萧条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以繁荣狂热带来的想象力创新飞跃,以萧条痛苦引起的反思进步成长;

这来源于贪婪与恐惧两种最基本力量,历史规律不断上演的教训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使人们对两种力量的掌控和表现水平提高,客观机制对主观意志的合理引导,使危机不再可怕,破坏力不断减小。

周期的性质和思维正是发展的常态。我们曾将其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调和的弊端,是导致其灭亡的必然力量。错矣。其实是人性的表现,制度也许会加强或抑制,但不是制度的本质属性。我们曾十分欢喜直线型的思维,其实那往往导致水平线式的发展。

每一次崩盘和危机,恰恰都是其新生,突破,创新,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融是单纯的,单纯的钱。单纯了,就更容易创新、突破、自我修复和进步。

如果人类市场游戏,市场法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但正如游戏所体现的,那些赢的人会自我加强,此时公平的规则就是再强化不公平的结果。社会主义就是不断地清场,让我们再世代后拥有接近平衡起跑线的机会,由此改变天生命运的无奈安排。社会主义必将反强权,以国家共有的形式做游戏的庄家,重新改变游戏者输赢的角色。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一)

这本书买来好久了,直到过年这段时间才陆陆续续的看完。

不得不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看的金融类书籍。它讲述的其实是华尔街的历史变迁,其中穿插各种人物、事件、博弈,甚是精彩。

华尔街上有各色人物,有的光芒万丈、名垂青史,有的风光一时、穷困终老,有的投机取巧、身败名裂,当然大部分的人都是默默无闻、平凡一生。

在华尔街初期,破产似乎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杠杆过高,那时都流行保证金交易,一般只要10%的保证金就可以了,也就是说10倍的杠杆,标的跌10%即可宣告爆仓,风险不可谓不大。二是做空,理论上讲下跌有限,上涨无限,也就是说做空的风险远比做多大。再加上那时候数据不透明,有时候甚至出现卖空数量大于流通数量的情况,这个时候持有者就是爷了,他开价多少,你都得买。这两点是当时投机者们死翘翘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外部环境的因素,比如那时候标的少,流通盘小,大佬们坐庄轻松;信息不对称,大佬们的信息更多更可靠;社会环境不公平,腐败、行贿多发,公权力掌握在少数大佬手里,他想立法就立法,他想废止就废止,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那些成功人士们是如何成就一番事业的呢?有无可借鉴之处?我自己揣摩了一番,觉得以下几个品质最为重要:1.坚定的信仰。他们从来就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该如何走自己的路,不管前方有千难万险,始终坚定如一的走下去。2.良好的品德。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品德不好的人不可能走太远。3.超群的智商。优秀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但是要想做到最优秀,高智商是必须的。4.强烈的求知欲。在蛮荒年代,投资还没有体系,所以不可能系统的学习,也没有太多的借鉴对象,但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深深的思考、理解,也能把游戏玩好。而立足当前,投资书籍汗牛充栋,穷其一生也不能读遍,当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财富观的树立也很重要。每每读史,总感觉人生短暂、诸事无趣,万贯家财、倾城资产,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化为乌有,所以还不如在自己手上时多多行善,给这个社会做点贡献,投资所得,够花销足矣。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二)

我建议,如果你对资本市场感兴趣,并且对你的钱包更感兴趣的话,就应该去读一读这本全景展现了美国资本市场300多年历史的书《伟大的博弈》。在最近几年中国的股市如火如荼蓬勃向上的时候,很多人对财富的追逐表现出非常热情的态度,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那你更应该去阅读它了。

起初,我也是抱着有点功利的态度,即使我已经认识到这完全不是一本工具书(像目前充斥市面的各类所谓教你如何投资股市的书籍),可我仍旧希望在被人的历史中觅得一些诀窍,来帮助我有些发热的头脑,并寻找到一条投资的捷径。

可是我却错了。和许多看似枯燥但实际有趣的美式书籍一样,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历史小说,它记录了华尔街从诞生起的全过程、所有的重大事件、曾经起过正面或反面作用的大人物。它让我最清晰地了解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但却无法从中汲取一条关于股市投资的细节或者技巧。

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它提供了比这些雕虫小技更大的智慧,它让我更深刻地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制造基础上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源源不断的资本;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不仅仅是调控经济的工具,而早已成为了所有市场的核心。如果美国没有华尔街,所谓的世界霸权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这本书让我树立起这样一个信念:无论有多少起起伏伏,从宏大的时间长度来看,经济走势的箭头永远是曲折向上的,就像人类社会总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一样。这一点很重要,它给予我们信心,在任何一个所谓的熊市,所谓的黑色。都只是暂时的困难。即使像1929年的大萧条、1987年的股灾,以及世纪之交的网络股破灭,都无法阻止这种向上的趋势。

另外,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我们老是喜欢宣扬自己的后发优势,总是想规避掉人家曾经犯过的错误。而我却越来越怀疑它的可行性。别人走过的道路我们一样也要走一遍,没有谁比谁更聪明。

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从每天纷繁的数据和分析中解脱出来,哪怕它们看起来是多么地理性或者危言耸听。用更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火热的股市、房市,得到的结果并不会比每天战战兢兢,买进抛出更差。

所以,看完此书,我仅觅得一个方法,买些你认为会有大前途的好公司的股票,然后尽量忘掉,心安理得地该干嘛干嘛去。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三)

这本书讲述了华尔街的历史。如果把资金比为血液,那么华尔街就是输送血液的心脏:工业革命时它把资金输送给企业,战争时它通过战争债券把资金输送给国家。科技给资本运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比如自动报价机和计算机的出现,在各自的年代加快了信息的传输,同时资本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按照博弈论的理论,在有限次博弈中,抵抗对方是最好的策略,而在无限次博弈中,合作是最好的策略。可以说,早期的华尔街投机者怀者有限次的博弈的心态玩着资本的游戏,投机者追求短期的利益,卖空和杀空的较量极其惨烈,最后就是资金数量的对抗、贿赂和时间的赛跑。当华尔街意识到长期的繁荣才能带来普遍的利益时,那些歇斯底里的投机者被无情的抛弃出市场,这时就慢慢进入了无限次博弈的游戏格局中。这两者之间的跨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经历了许多的血泪历史后,才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渐形成更广范围的共识,阻挡来自保守派的反抗,最后促成改革,当然也少不了历史的机缘巧合。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到和人性恶的一面的抗争是多么艰难和反复。

一位华尔街作家曾写到:如果说贪婪和恐慌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心理的话,那么我想,现在,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贪婪和恐慌是华尔街上空漂浮的两个幽灵,当它们同时发威时,无疑是华尔街的灾难。对于贪婪,人们深恶痛觉,但又难以抵抗,对于恐慌,人们往往束手无措。政府可以把贪婪的家伙扔进监狱,可是恐慌的大众并没有错,政府又能怎么办呢?可以说最早是靠J.p.摩根一人之力来阻挡各种恐慌,正如书中所说,当年的摩根起着相当于今天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作用。后来,如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旨在解决银行挤提问题。诸如此类是在制度上的预防,恐慌终究不可战胜,今后一定还会来惹事。

投机是罪恶的吗?这不是个好回答的问题。中国以前有过投机倒把罪,但科斯托拉尼则把投机当成职业。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未免有些不负责任,但我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了。

最后提一下作者的写作特点。作者在力度上把握的恰到好处,尽管全书篇幅不短,但总在觉得有更多故事的时候突然停止,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摩根的个人史、阁雷厄姆的证券分析,都是值得深入阅读的材料。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_《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_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有人说,这是一本任谁读完了都会想写点什么的书。在这本书还是畅销书的年代,怀着农业社会的偏见,并没有阅读的欲望。在读藏地密码时,虽然也有很多关于狼群智慧的描写,但总觉得那本小说夸大虚幻的成分过多。

自从那年看国家地理的内蒙古特刊,却震撼于草原人的游牧逻辑。追逐水草而居的春、夏、秋、冬牧场,安排的那么合理。而农业文明愚蠢的定牧定居,又是令草场沙化、退化的罪魁祸首,确还是由了人祸。自然规律是违背不得的吧。儿时记忆里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因此而成。再后来自以为是的西北防护林减弱了沙尘暴却带来了霾。细细追寻,还是狭隘的农耕文明作茧自缚了。

记得还看过一篇关于“努图克沁”老牧民的文章,“努图克沁”是传统游牧民族的掌舵人的称谓。毕力格老人就是“努图克沁”吧,那么智慧那么仁慈的老人,他是额仑草原上最后天葬的老人,是他的幸也是草原人的不幸。

那年去看电影,纯粹是冲着让·雅克·阿诺去的。现在回想起来,电影远没有把小说的精神表现出来。小狼被放走本就违背了狼图腾的信仰。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撞也是顺从的劣根性和狼性的对抗。草原就是一个大循环,腾格里就是自然规律。草养活了牛、羊、马、人和食草动物,狼也在控制着他们的数量。违背自然规律的牧场农业,中原文明支配下愚昧的灭狼行动,破坏了薄弱的土壤,打破了动物的平衡。狼没了,黄羊、草原鼠、獭子就多了,草退化了,连大气循环也变了。我们梦想中的风吹草低景象,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弯弯流长的河曲,也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心中的那个草原梦不知实现的那一天会是个什么样。也许真的要把丝绸之路继续看完了,好想对为什么总是所谓的野蛮民族出现,击败所谓的文明社会有进一步了解。

读书的时候也时常想起孩子。本来就是绵羊一样的性子,又在浓烈的小农意识教育与过度保护下长大,不知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绵羊在被狼吃的时候是吓得不敢发声的,多么悲哀。没有自由,没有野性。反而是草原狼,在自然、人、动物的残酷竞争下,优胜劣汰,勇敢、聪明、倔强。有感于家庭关于教育的矛盾就如牧民与农民间是否该灭狼的矛盾一样,无法说服对方,又为彼此惋惜。貌似在短时间内一方取得了胜利,但长远的影响却无法想象。

轻松点吧,为了草原做点贡献,少吃些内蒙古的牛羊肉也好。是不是以后也应该每个月吃一周素啊。

乔乔:80后辣妈一枚,细心温柔,热爱读书,喜欢思考,有轻度强迫行为,房间要收拾整齐才能睡着,每一份笔记都要非常及时工整的完成。现为贝壳编程公众号特约撰稿人。乔家小正太安静美男子一枚,兴趣广泛,乃少儿编程的忠实粉丝。

作者:BestCoding贝壳编程乔乔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200字


喜欢《《白垩记往事》读后感——文明的合作与博弈》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凤凰往事沈从文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