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 > 地图 >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相关栏目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热门栏目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推荐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

(共 1310 篇)

  • 1、 读《鳝鱼护卵》

    今天,我在《经典阅读》上读了一个的故事鳝鱼护卵。这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让人深深感到了母爱两个字的含义母爱是最伟大的!

    故事讲述了一条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鱼卵,当它被放入汤水中时,情愿将自已的头尾浸入沸汤中直至死亡,也要将自己的腹部弓起,它想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腹中的宝宝,避开滚烫的汤水

    读了这篇鳝鱼舍命救子的文章,让我很感动。那份爱感天动地。动物也和人类一样有亲情,让我联想到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每天辛苦工作,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的爱。

  • 2、 读《鳝鱼护卵》读后感

    今天,我在《经典阅读》上读了一个的故事鳝鱼护卵。这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让人深深感到了母爱两个字的含义母爱是最伟大的!

    故事讲述了一条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鱼卵,当它被放入汤水中时,情愿将自已的头尾浸入沸汤中直至死亡,也要将自己的腹部弓起,它想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腹中的宝宝,避开滚烫的汤水

    读了这篇鳝鱼舍命救子的文章,让我很感动。那份爱感天动地。动物也和人类一样有亲情,让我联想到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每天辛苦工作,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的爱。

  • 3、 读护宝记有感范文100字

    篇一:《护宝记》读后感

    护宝记是一个关于宝藏的故事,讲述一群负有特殊使命的红军小战士奉命埋葬一批财物,并为保护这批财物竭尽全力与敌人抗争周旋,与大自然搏斗。在历尽肉体和精神的极度痛苦后,他们熬过了三年不堪回首的艰苦岁月。可当他们重新走出大山时,却发现自己要和曾是敌人的人站在同一队列里。

    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可以让我感受到特殊年代红军小战士纯真的信念和特殊的使命感。

    篇二:《护宝记》读后感

    这本书讲得是王雅诗等,历经千辛万苦,闻出各种危险地带,最后找到宝剑安定剑的事。

    我觉得嘛,他们几个还是蛮有勇气的,竟然敢来这种鬼地方寻宝。特别是王雅诗,她只是个女生,却有着比男生更大的勇气,我十分敬佩她。还有黑子,自己为了不让士匪得到宝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喜欢看冒险破案的书,所以这本书我肯定是非常喜欢。

    篇三:《护宝记》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在老师的推荐妈妈的参考下买了护宝记这本书,并在假期中把这本书读完了,读这本书让我很受启发,万邦和月照他们是我最应该向他学习的。少碟队的坏人逼着他们说出宝藏藏在哪里,他们宁死也不说,他们这种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和忠诚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也让我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报效祖国。

    篇四:《护宝记》读后感

    暑假期间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我选择了《护宝记》这本书。

    《护宝记》讲的是少谍队的一群孩子为了护宝与敌人周旋的故事。相比之下,我觉得书中的万邦和月照他们都很勇敢,也懂得很多东西,我有很多地方要向他们学习。比如他们面临困难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勇敢就让我很佩服。现在我该上二年级了,读故事时书中有些词我还不是很理解意思,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争取二年级能表现的更好。我还要读更多的好书呢。

    篇五:《护宝记》读后感

    《护宝记》是讲少谍队保护宝藏的故事。他们把宝藏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一群像星星般纯净的孩子,有为护宝而生的神圣的使命感。艰难的处境让他们变成了原始人,但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只要北斗当空,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他们的名字叫:超清、允中、月照、万邦、同伢、承碌、有根、三发、南秀。

    他们的坚强有坚持不汇的精神,是一群活泼精灵!他们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他们在莽莽林海中,没有食物没有刀枪,为了一个纯真的信停飞,他们与自然抗争,与敌人周旋,与花草为友,坚持不向自然和敌有一丝的退缩。

    他们的信念是护宝!!

  • 4、 读《大侦探老一白》有感

    读《大侦探老一白》有感

    文/吴淼芳

    喵呜!喵呜...这是什么叫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这就是猫叫。这让我想起了刚读过的《大侦探老一白》这本书的主人公卜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卜卜有一只猫叫老一白。它十分神秘,能明白卜卜的想法,还能去卜卜的学校当侦探!正因为这样,卜卜在学校就闹了很多笑话。但是卜卜和他的朋友还是很想变成另外一个老一白,他们吃猫粮、练习在夜间看东西、学习猫语。这样,老师和家长都感到疑惑和烦恼,经过老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他们最后决定再也不要成为老一白了。

    卜卜的故事让我感到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知道父母和老师都希望我们茁壮成长,也让我明白当班长的不容易。我当过一次班长,上课我喊起立的声音很小,全班都没听见,这样使我感觉很尴尬,我只好重新大声地喊一遍,就像卜卜一样。我考试时,答题过程写对了,但是结果却算反了,就像卜卜把这道题算错幼儿园买来12瓶果汁,喝了5瓶,还剩几瓶?结果算成了17瓶。我还经常把单位弄错,闹出不少笑话。

    我敬佩卜卜知错就改,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告诉我们犯了错就要改,即使被人笑话也不能放弃,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我们只有经历过才会成长。就像鸟儿翱翔于天,它们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学会飞翔。

    失败是成功之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虽然会做错事,会失败,但是我们要知错就改,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一步步走向成功。

  • 5、 读《远嫁的老姑母》有感

    读《远嫁的老姑母》有感

    《远嫁的老姑母》——刚看完这遍文章,老姑母的悲观离合似乎看到了现实中和若干年后的我,尽是如此的感同深受,也许我只是投射了自已,或许是被情真意切的文字所感动。记得每次计划回妈妈家前一天或是离开都是总让我兴奋和失落,回家前一夜每次都失眠,尽管这么多年还是这样子,离开时总是满眼泪水,快要离开时从不敢直面家人的眼睛,一上车关上车门不敢回头招手,剩下模糊的双眼和复杂的心情,也许是不舍、难过… …像是打翻的五味杂瓶,特别是想到80多岁的奶奶,见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少到自已都不敢想象… …所以每次的相见和离开就显得特别难忘。

    当长辈健在、我们年轻还可如约而至,即便拖家带口,不辞辛苦觉得一切都是值得,你可以感受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时奶奶期盼的目光,还有她准备已久的问题会在你独处时一一问答,其间她会把你叫成弟、妹的名字,但问题却还是关于你,问题过后依然是叮嘱和嘱咐。也许你正跨三奔四已为人母,但你永远是她眼中没长大的孙女,我握着你那布满皱褶的手,僵硬而略带微凉,却让我感觉温暖。总希望时光啊,再慢些吧!让我再多牵你一次手。

    回家是可以跟妈妈促膝长谈,关于生活、工作、孩子、老公… …她也会跟你讲家长里短,她会以她的阅历和经验给你一些见意和安慰、鼓历,就像平常不过的拉家常,但场景总让人回味。

    回家是想再次吃到老爸亲手下橱做的芋头炖牛排、还有美味的猪蹄,粉蒸肉、粉蒸芋头、毛豆牛肉、、、、、有人说,对故乡的怀念是从吃开始的,记忆深处的家乡菜,随着时光的流逝更会让人刻苦铭心,那种味道已在我们的味蕾上刻下深深的记号。

    回家是想再次感受父辈们在酒桌上伐拳猜子的酒桌气氛,他们谈天说地、天南地北、家事国事地方事、、、、、、无所不谈,你总能从他们的谈话中得到不一样的见解,他们有时严肃、有时玩笑,几杯酒下肚后,手足间竟是同一款而不同类型的笑声,他们的笑声能让我随时想起,似乎就在我耳边。

    回家想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和景物,物是人非总是不变的规律,长辈们渐渐老去,每次回去都会听说谁谁过世了,小辈们也慢慢长大,但介于见面次数少其实基本不认识,记忆深处那个放牛的山坡,那条长长盘山而过的河、那满山矗立挺拔的松树… …依旧在。

    乡愁是一个永远也谈不完的话题,她会让你欢喜让你优,她是给离家的孩子准备的一杯酒,像老家洒坛里的陈酒,越久越浓。 塘边有肥田沃土,山青水秀、、、而我们就是那地上的一颗种子,在那

  • 6、 读《天潢真人朱载堉》有感

    读《天潢真人朱载堉》有感

    ——"学有所专,乐趣和贡献同在"

    程轩然

    2015年12月20日,范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帖说起了她中午受邀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技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念祖老师发起的聚会一事。其中说到:"戴老师是《中国物理学史·声学史》的作者,在这本书中有对琴律做过专门的介绍,在戴老师的另一本著作《天潢真人朱载堉》中言出有据地对朱载堉的科学艺术成就做了详细的介绍。"朱载堉是《琴与诗书同行》明朝琴学史中琴乐律部分介绍的一位重点人物,是我们学习琴学理论的必学内容。看到老师推荐,当晚即网购了此书,准备读读,也就促成了写作本文的因缘。

    我大概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当然看不懂的部分草草的带过。戴老师写的这本传记,读起来特别有趣味:开篇由明史的社会背景与皇族的宗藩分封制说起,继而引出大环境下的小环境,即朱载堉的家庭;然后描述朱载堉的生长环境,受过的教育,一生的著作及成就;紧接着是详述"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创建过程和为验证其理论自制乐器以及音乐艺术方面的种种实践;最后的一个部分,着重介绍了他在其他领域的专业研究与成就,如舞蹈诗歌绘画、天文历法、数学计量等。此外,在总结的部分,戴老师介绍了朱载堉创建的"新法密率"在中国和西方音乐界的历史延续和影响。

    书的结构已经引起了我极大的读欲和兴趣,因此我读起来也比较专注,几乎一口气读完。读后大感"好有感触,好有收获".主要体悟有以下几点,特来分享:

    (一)礼治秩序"古往今来",由政治制度中的"礼"看琴事礼仪学习的乐趣

    封建帝王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削弱其子弟势力对自己的威胁,建立宗藩制。明成祖朱棣谋反成功后,为防止其他藩王效仿,便制定更为细密的宗藩管理条例,以便更好地监管和限制其他藩王的自由。制度由人制定,而服务于人。从大的宗藩条例到细致的王府管治、营建与乐制,无一不体现着"礼"的延续、完善和规范。从书中介绍的明史宗藩条例与分封部分来看,"礼制"到"礼治"的脉络清晰可见。制度一旦确立,管理职能部门便各司其职。由管理一个国家到管理一家公司,乃至管理一个家庭,"礼"不可或缺。"礼"是规范,同时也是特色,是无形的精神传承。

    由此联想到我一直学习的琴事礼仪之事。从我学习古琴理论部分开始,在课本《琴与诗书同行》先秦琴学史中就有专门的一个纲目:"琴事礼仪".这贯穿了整个琴学史的各个历史时期。《礼记·曲礼下》说:"士无故不扯琴瑟";秦汉时期,蔡邕在

  • 7、 读《老赖的自白》有感

    读《老赖的自白》有感

    经开团队 于冠雯

    理想状态,终究存在着差距。清晨,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认真阅读《老赖的自白——我是怎么欺骗信贷员的》这篇文章,深发警醒,想想自己平常工作,很多状况、现象都出现过遇到过,此文如一鼎警钟及时敲响,时刻鞭策警醒自己。现就这篇文章总结分析以下几点,供日后工作参考,避免疏忽纰漏,及时纠正自己不足。

    (一)莫要"掉以轻心酿大错".工作中,对于续贷客户内心总会滋生一种先入为主的信任感,从而续贷时,疏忽了近一年客户真正实际的一些细微变化,总认为"哎呀,一个续贷客户,没大事,客户资产在那摆着呢,大哥为人也爽快人品不错"这些情绪观念总会先入为主,殊不知这一点恰恰会被客户巧妙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目的。今日就有从事信贷工作近3年的时间,去客户那里最经常看到办公室挂着一幅庄重的字画"诚信如金"亦或"诚行天下",看似客户已深知"诚信"的重要性,然而事实与实例发生在身边,客户经营偏工程类生意,工期为3月~11月,冬季休息。在光大银行抵押贷款50万,光大年息6厘多。客户本月来我行申请50万抵押贷款,用途为进机器。期初,心想抵押,还是亲姐的房子,抵押物地理位置又优越,之前还款一直不错,虽然有3次逾期,但时间不长,打电话后都存上了。认为没事,正沉浸少一笔任务压力喜悦中时,拿去给领导审核,结果领导综合分析,自己才深知自己的掉以轻心,也为避开一次潜在风险深感幸运。分析如下:(1)客户征信报告近一年多次被多家机构查询,然后对应时间上并未出现新增贷款,说明都是有去无回;(2)客户现在处于工程收尾阶段,主要收账为主,这个时机贷款进机器显然不合时宜;(3)客户一年内资产结构资产方剧增,征信体现出的负债几乎没变,甚至在随着还款中慢慢减少,说明客户有隐形负债(4)回想与客户闲聊中,猛然想起客户"无心"说了句光大银行来年不贷了,对小微企业主政策变了,你们什么政策,不能抽贷吧?在领导还未看数据时,凭借纸质资料已然看穿客户的风险性,此时脊背发凉,领导果断建议拒绝!如果说这一次是幸运,那么不知道幸运之神会不会每次眷顾我!臣服领导专业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的资历尚浅与大意疏忽!以后工作中更要重视实质内容,经营为主抵押物为辅,积攒经验,从细节发现隐藏的大问题。

    (二)莫要"四海皆兄弟全抛一片心".调查中,总会遇到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客户,自来熟,打开话题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久逢知己的感觉

  • 8、 观《时代楷模》钟扬有感钟扬事迹感悟心得

    善梦者才杰出

    ——观《时代楷模》 钟扬有感

    贾春霞

    善梦者才杰出,打开有关钟扬的有关新闻,看到钟扬的相片,一幅笑容灿烂的模样,感觉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感觉。

    今天我们10多个党员在党团活动室一起重新感受钟扬教授的对事业,对国家,对科学的炽热。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坚持16年学术援藏;他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他是15岁那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份重要。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他的故事还很多很多……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再次听钟扬老师的事迹,又一次震撼感动泪目,钟扬老师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何以谈梦,何以谈追梦?"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的确如此,有时我们总是想得太多了,觉得还有很多事都没做,有时候,会为每天重复的工作,而感到迷茫,似乎看到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人生…看看钟扬,才让自己恍然大悟,我们总是担心得太多了,却忘了我们应该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把该干的事给干了,就不会辜负我们的人生。

    钟扬老师的专业是生物信息学,但是他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这一领域,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灵活,而且非常重视野外研究,他多次前往西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追梦,钟扬同志爱国,爱他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追梦故事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同样也感染了你我他。而作为一名基层学生干部的我们,我们也可以把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当作自己心爱的事业,用心为学生做事,为民谋幸福,也许我们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的心扎在这里,就能把事情干好,虽然我们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权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信同学总会理解,也能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们给同学树立了很棒的形象。

  • 9、 其实老天不偏心,努力才是硬道理——读《老天会爱笨小孩》有感

    其实老天不偏心,努力才是硬道理——读《老天会爱笨小孩》有感

    《老天会爱笨小孩》多新鲜的书名,当我认真地把它读完,感触颇深。俗话说得好:“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世上本没有天才,努力的人多了,成功者是也。

    书中的黄金鑫是个老实、可爱的笨小孩,当他转到聪明的班级时,他表现的那么笨拙。后来,他听了一位名人的讲座,深受启发:名人原来也是笨小孩,只要努力,就可以变聪明。于是他努力奋斗,成了班上的尖子生,让全班同学喜欢上了他。

    是啊,笨小孩也会讨人喜欢,笨小孩也有变聪明的权利。只要自己认真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其实老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不会偏爱谁,整天埋怨自己,不懂付出,老天也帮不了他。那些“笨鸟先飞”不怕苦,不怕付出,一直向人生的目标努力的笨小孩就一定会成功。

    我和黄金鑫很相似,刚转到育红小学时,我就像个小巨人,全班唯我最高,当时不免有些尴尬,介绍自己时结结巴巴,“我是今年新转来的。”——一句大白话,谁不知道我是新来的,现在想想都好笑。当时的我不怎么爱学习,因为原来一直在农村的小学里,不怎么认真学习,那儿的教学质量也不行。在新的班级里,学习成绩远远落在后面。看到我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们都热心地帮助我。我决定认真努力,向优等生迈进。不让老师和同学失望。从那时起,我每晚都学习到十一点多,那别提多苦多累了!可我总是鼓励自己坚持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学习成绩一天一天好起来,老师还选我当了语文课代表。那时的我激动极了,多日的辛苦在那一刻化为一滴热泪。那是笨小孩蜕变的晶莹宝石。

    笨小孩意识到自己笨,正是聪明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所以更加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开始。高考落榜生经过不懈努力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只是努力的时间更长,但丑小鸭终究变成白天鹅。北宋诗人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原来老天不偏心,努力才是硬道理。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遇到一点儿挫折就自暴自弃,而是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 10、 用死亡追寻——读朱湘《葬我》
    用死亡追寻——读朱湘《葬我》 当生命受限,乃至已经迷失在“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的精神漩涡之中时,总有这么一些人选择用死亡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包括三毛的随风而逝,包括海子的那一句“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包括“倦于作勇者”的塞斯顿的离去,都展现着他们将生之无法升华的用死亡来升华的悲壮。同样,这份悲壮流入了他们的诗作之中,流传于世,供人们去感受那份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朱湘的一首《葬我》,便是这样一首惊人的建立于“死亡”之上的诗作: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着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首次读完此诗,我必须承认我被诗中萦绕全诗清美意境以及它工整的格局所深深地吸引住,一缕缕清浅的意境循序渐进地呈现,将“葬我”二字字面上的消极与阴郁全部转换为对于精神自由的美好向往,无任何浓妆艳抹之处。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纵观朱湘先生一生,动荡的生活与现实的迫害使得他的精神饱受折磨,再加上家庭的矛盾层出不穷,导致最终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清波,自杀身死。事实上,我也是近段时间才接触到朱湘先生的生平,之前读诗或许只是从字里行间去捕捉那一抹悲壮,而后了解到他的坎坷一生后,却是猛地发觉,这“葬我”二字陡然显得极其之沉重,不管如何葬,不管谁来葬,不管葬在哪,永远是在心中狠狠攥紧对于生之无法释然用死来释然的向往。回顾全诗,作者不惧怕死亡,反而想用死亡来冲破生命的束缚,而这“葬我”,恰若一柄锋利匕首,在现实与生命的压迫之中,愤然崛起,直指生命最终意义,不仅是向生命发问,更是欲划破,刺穿生命之束缚,以死亡的解脱让自己在精神上得到另一份壮烈的生命! 然而如若无法葬入大地,那也要用大火焚烧了生命,将那些遗留的,遗憾的,痛苦的,全都随着一汪春水,去向生命的终点,亦是生命的起点。用死亡去追寻,就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悲哀之处。 尚可联系上海子的那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难看出当这些诗人在诗中呈现对于精神自由与美好的向往时,总能给人一份以清幽意境的享受,可细细品味后,难免会惊奇地从中发觉,这样的意境竟是建立在一份足以使人仰天长叹的悲哀之上的。 而这,或许就是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使人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6-11

  • 2019-09-20

  • 2021-05-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1-06-25

  • 2019-10-19

  • 2021-06-12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6-02

  • 2022-03-16

  • 2019-09-20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朱老巩护钟有感,2024读朱老巩护钟有感,教您怎么写读朱老巩护钟有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