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朱和平观后感 > 地图 > 朱和平观后感,2024朱和平观后感
朱和平观后感相关栏目
朱和平观后感热门栏目
朱和平观后感推荐
朱和平观后感

(共 6209 篇)

  • 1、 最新朱彦夫观后感简单(5篇)

    观看一部影片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的世界可能不是一样的,但好作品会让我们找到我们的相似之处,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朱彦夫观后感简单(5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朱彦夫观后感(篇一)

    这个年代,再次回想起鸭绿江旁边的那壮烈的战斗场景,当年的老兵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个奋不顾身的年代,是保家卫国的年代,也是同生共死的年代。

    贫苦的童年

    在朱彦夫的记忆里,他的童年似乎只有饥饿。他出生在山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里,家里极度贫穷。当时村子里有不少人家的孩子都被活活饿死,吃不上饭成了那个年代家家户户最大的问题,朱彦夫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苦地成长起来的。

    他觉得愤怒,想要报仇,可是年弱和饥饿的客观情况却将他死死地攥在手中,他挣扎不得。

    死里逃生

    敌人拥有的武器和弹药非常充足,他们频繁地对我军驻扎的山坡进行轰炸,轰炸次数无法计量,听当时幸存下来的老前辈们说,当时随便捧一把土,就能在土堆里发现十几二十个炸弹碎片。

    有的时候甚至就抓点雪地里的雪吃一两口就完事。

    可能是他这边的火力过于猛烈,敌人开始对他这里进行猛烈的针对性攻击。当他开始准备进行再一次射击的时候,他被一颗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炸到。

    只觉得耳间一阵轰鸣,一瞬间,他什么也意识不到。当他再次醒来,他身上已经被白雪掩盖,或许,就是这层雪救了他一命也未可知。

    他只觉得自己脸上有异物,却总是扒拉不开,再加上极度饥饿,他顺手将异物送入嘴中。

    此时的天气极其寒冷,他失去了大部分知觉,但他的理性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呆在这个地方,他必须移动起来,到一个有队友经过的地方,这样自己才可能被发现,并得救,不然自己只有死路一条,被活活冻死。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开始向前爬行,由于饥饿和寒冷,他昏迷了无数次,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来,不然就会永远地留在这个地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他又坚持爬行。就这样,不知道在雪地里匍匐了多久,模糊之中,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部队。

    医学奇迹

    当他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他昏迷了有93天。这93天里,医生对他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到能够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总共有47次。

    医生都觉得这是个奇迹,这个战士受伤的程度这么严重,

  • 2、 《诚信友善朱彦夫》观后感
    《诚信友善朱彦夫》观后感 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向全国正式发布《诚信友善朱彦夫》纪实专题片。此时,朱彦夫这个令国人敬仰和自豪的名字,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迅即响彻于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朱彦夫,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伤残士兵,当年完全可以躺在功劳本上、颐养于荣军院中,平安无险地度过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为共产党员、革齤命战士的朱彦夫,却全然没有这样去选择,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入世坐标在哪里,他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该多大。他决心像苏联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那样,做一名中国的钢铁战士,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 回到家乡去,为生活尚处于贫穷困苦的父老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出把力——这是朱彦夫的理想,这是他的承诺,更是他不二的选择。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从此,四肢全无的他开始了与铁板为伍、与手杖为伴的凄楚而充实的人生跋涉。25年村支书峥嵘岁月,他不知温暖抚慰了多少贫弱群众;7副假肢被磨破的生动写照,他不知流淌了多少生命热血;二部自传体小说出炉,他不知滴下了多少英雄热泪。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所说的“他写字的过程就是一场战斗,每写完一个字就如同一名战士完成了一场战斗啊!”,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这位平凡英雄的生动雕像。 是什么信念、怎样的力量促使朱彦夫如此地顽强不息、战斗不止?我想应当是潜入其心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齤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时刻支撑着他一路前行。 我们学习朱彦夫,就是要学习他身上所永恒具有并固守着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齤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什么条件下,都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层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心间,把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到底,始终叫响“我是共产党员”的口号,及时发出“有困难跟我来”的倡导,争做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当人民群众的好榜样。况且我们绝大多数党员是不需要付出滚打25年、磨破7副假肢的代价,就可以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追求目标的。 党员同志们,时不我待,莫再等闲!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携手,为了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为了可爱的人民更加幸福,永远信守我们当年在党旗下举手握拳的庄严承诺,始终做到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悬头上,像时代楷模朱彦夫一样,立志不言悔,信念不放弃,以
  • 3、 朱彦夫事迹观后感范文

    朱彦夫事迹观后感范文(一) 朱彦夫被评为时代楷模的发布仪式,我收看了。山东电视台的朱彦夫事迹报告会也听了。虽然不在现场,可是通过电视机收看的,我身处的周围,都有哽咽声,都有摸泪的动作。相信大家在内心里也一样有感动和震撼。 他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14岁参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顽强不屈的生命斗士,18岁重残,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主动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建设;他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带头人,24岁担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当时全乡的先进村;他是当代中国的保尔,49岁离职后,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这个人就是朱彦夫,一个身体残缺,却又无比健全高大的人! 事迹报告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给我们展现了朱彦夫的一个侧面:他是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他是永远的战士。他是父老乡亲的贴心人。他是儿女心中的明灯。他是精神高地的坚守者。而这些连起来就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朱彦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苦为乐,朱彦夫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党支部书记的25年间,他自掏腰包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他兴修水利、平坡造田、种植林果,修路架电、发展农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特殊家庭每个成员不搞特殊,常常倾已所有接济病困群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要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无论是在与敌人拼杀的战场,还是与命运搏斗的人生战场,还是与自己较劲亲笔写书,他都是一个永远在厮杀的战士。在他身上散发着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的凛然正气,体现着一个特残军人自强不息、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信念和奋斗历程! 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是思考如何向朱彦夫学习,以他为榜样,开始拔高自己人生的高度。我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名,不辱使命。我想,我们要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朱彦夫事迹观后感范文(二) 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向全国正式发布《诚信友善朱彦夫》纪实专题片。【朱彦夫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朱彦
  • 4、 和平战士观后感
    和平战士观后感 《和平战士》,中文名《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两个中文名我更喜欢后者,前者直陈其事,并未揭示真谛。后者乍看有些怪异,"和平"与"战士"之间表面上是有些矛盾,但再仔细一想,我觉得"和平"更多的是强调平和的心态,摈弃杂念的心态,是一种平常心,而"战士"实际上是指米尔曼一直在跟自己,确切的说是跟自己的杂念做斗争,这些杂念包括对过去的沾沾自喜和骄傲,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恐惧,对目标和结果的过分功利等等。 在我看来,米尔曼的心路历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过去告别过去的优秀成了一种负累和包袱,将来的未知又一次次让自己胆战心惊。大部分人都是处于这种阶段,不敢放弃,不敢冒险,小心翼翼地生活,殚精竭虑地经营,目的就是在维持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生活很容易让人疲惫,犹如紧绷的琴弦,随时有曲终人散的危险。当米尔曼被苏格拉底扔下河的一刹那,他暂时摒弃了杂念,这种偶然的感悟使得他在鞍马测试中有着完美的表现。此时的他尚未悟到真谛,反而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沾沾自喜,把这种状态误当作偶尔用之的技巧或者方法。并因此开始尝试苏格拉底的心灵训练。然而根深蒂固的想法和新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米尔曼也很快选择了放弃心灵训练,回归之前的自我,显然对那种大部分人都在过的生活,他仍然是得心应手。 直到他不得不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训练,他因闯红灯出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到了不得不放弃的时候。这种生活带来的训练虽然残酷,却是有效的,他开始用心看这个世界,并且发现,没有时刻没有事情发生,没有时刻是平凡的。他开始了解当下的重要性。终于当他在钟楼上任凭过去的自己坠落,他与自己的过去告别了,完成成为和平战士的第一步。他明白到,过去的一切只是获取智慧的一次次实践。第二阶段:把握当下当米尔曼终于卸下了过去的包袱,开始把握当下,开始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开始用心看这个世界,此时的他变的非常勇敢,超乎想象,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在医生给出的永不可能再从事体操事业,有可能终生生活在轮椅上的判决书前,他用自己的全心投入,使自己又恢复了体操界的强者身份,但是面对生活,他还不能成为强者。当他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甚至有些洋洋得意地站在队长和队友面前,却得知自己被取消比赛资格时,他表现的很愤怒,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他甚至开始有些怨恨。他虽然努力去把握当下,但是
  • 5、 《朱莉和朱莉亚》观后感700字

    《朱莉和朱莉亚》观后感 临时抱佛脚的这段时间,接近死期大限时心绪都乱了,既不想读,也安不下心跑步、写博客,有几天没来到我的这片领地打理一下,今天开了博客,还是自己写给自己看,依旧没什么人气,不过怎么说这都是我的天地,我是它的主人,它是我的后花园、也可以算是我的宠物,我可以在这里悠然自得的散走,也可以用文字把自己逗乐,有时这样看来,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算孤单呢?还是不孤单呢?anyway , its not big deal ! 话说,昨天实在太想偷懒了,就看了部电影《朱莉和朱莉亚》,这是根据真实故事和书籍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了对工作感到灰心沮丧的曼哈顿下城发展公司员工茱莉鲍威尔在丈夫的鼓励下决定用一年时间实践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名厨茱莉亚切尔德第一本食谱《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中的全部524道菜,并写博客记录每日进展。与此同时,电影平行穿插茱莉亚切尔德随美国新闻署任职的丈夫保罗切尔德于1948年来到法国巴黎居住,学习烹饪,并历经十年艰辛出版厚达七百多页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过程。茱莉鲍威尔在学习茱莉亚切尔德食谱的历程中终于找到了自我,而随着博客浏览量的增加,就连茱莉亚本人也得知了茱莉的存在,但结果却在茱莉意料之外,朱莉亚并不认可朱莉的这一举动。尽管如此,两个隔代的女人都在自己的选择和坚持下找到了自我,各自成功。 整部电影中两位女演员没有同镜头出现过,但她们其实很有共同点,都很平凡,都有体贴、疼爱她们的丈夫、都喜爱美食。看到豆瓣上有人评论这部电影时说:成为一个家庭煮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你身边的男人会像一只完全没脾气的拉布拉多一样温顺忠诚,善解人意、 julia的乐观,julie的坚持不懈,她们的丈夫的默默的支持都散发出一种柔软的温馨。除了美食和浪漫,还有感动和励志。真是一部好片儿!看到这儿,我不禁有点明白了,也许那句要想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先留住他的胃和这些评论有异曲同工之处,朱莉和茱莉亚要是真没有她们丈夫的鼓励、支持和陪伴,那估计她们不会有各自后来的成功,所以,找对一个人很重要,因为他也许决定了你今后找寻人生真谛的道路是否顺利且是否正确有意义。 这部电影里朱莉的扮演者艾米亚当斯也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喜欢上她是因为她演的那部《魔法奇缘》的电影,公主造型和天真善良的性格真是美到我了,然而生活中她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女明星,有着天真的笑容和迷人的气质,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娴静
  • 6、 朱彦夫感动中国观后感合集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观影后我们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那么你知道观后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吗?以下由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朱彦夫感动中国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朱彦夫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1958年,朱彦夫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扛起带领乡里乡亲过上好日子的重担。

    张家泉两山夹一河,耕地零星分布在山坡上,干旱贫瘠,产量很低。遇上自然灾害,就连年歉收。

    脱贫需要改地。张家泉村有一条荒废多年的沟,南北长千余米,沟顶沟底落差上百米。朱彦夫决心改造它。上面填土造地,将农田连成片;下面造起涵洞,供汛期泄洪用。

    朱彦夫天天泡在工地上,用两只残臂夹着铁锹,一点一点培土。张家泉人在他的带领下,建成了1500多米长的暗渠,这条长期荒着的沟,成了平展展的耕地。当年,张家泉就增产粮食5万多斤。几年下来,朱彦夫又带着张家泉人将其他几处荒地变成沃土。

    …………

    在朱彦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20多年里,张家泉村填平了3条深沟,新增粮田200多亩;先后打出9口水井和3眼大口井,修了1500米水渠。

    整山造田、打井找水、修路架电……张家泉村在周围村庄中创下多个第一。

    “人活着,就得奋斗;奋斗着,就是幸福;奋斗不止,幸福就不断。”朱彦夫说。

    “信念不倒,精神不垮”

    1982年,患肝炎的朱彦夫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卸任后的朱彦夫有了新的目标,他要把战友们的英勇奋战写成书。衔笔写字、翻阅字典,这并不比学吃饭穿衣、打井整田容易多少。

    要想写书,先得练习写字。他摸索出用嘴衔笔和臂上绑笔两种写字方法,从写出碗一般大的字到麦粒般小的字,朱彦夫花了两年。

    写作期间,朱彦夫前后翻烂了4本字典。开始时,一天最多只能写几十个字,有的字还要重描多次才能让人认清。但他坚持着,经常一天写十几个小时。这位老战士,硬是用舌头查字典,写出了33万多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此后又写下《男儿无悔》。

    直到今天,每当朱彦夫回到张家泉村,老百姓依然会聚集到他的身边。年长者要与他叙叙旧,中年人要和他讲讲村里新变化,青年人要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模样。

    朱彦夫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1950年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在西线率先发起全线攻击,把美军从清川江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而东线志愿军主力正是朱彦夫所

  • 7、 朱彦夫极限人生观后感
    朱彦夫极限人生观后感 朱彦夫,一位向人类身心极限挑战的山东汉子,一个淄博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的中国当代保尔,一位获得全国首个“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永远的战士,今天,他的事迹再次深深的感动了我。 最早听说朱彦夫的事迹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朱彦夫是作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成为学习榜样的并传遍齐鲁大地的。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身残志坚,用超人的毅力,挑战自己,挑战人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月15日,在淄博齐盛宾馆的报告大厅,我通过沂源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张家泉村原主任张茂兴,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五位同志不同角度和侧面的讲述,再次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传奇经历、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更深切的感受这位特等伤残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奋斗不止的人生。3月31日,我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先后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发布节目以及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山东卫视播出的时代楷模朱彦夫等,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朱彦夫,是在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故乡涌现出的又一个“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他和焦裕禄一下,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书写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坚如磐石的精神力量,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1956年,不能自食其力的重度伤残军人朱彦夫离开荣军院回到故乡时,他说:“我想回家考证一下,我这块躯干还能不能干点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回到家乡后,他被村民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为群众做事,就是守阵地”。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奉献的精神力量以及一副铮铮铁骨,和乡亲们一起,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的历史,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的朱彦夫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里的一切都不用别人帮,我自己做” --晚年的朱彦夫如是说。在发布会现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满含热泪,动情的说:他用钢铁的意志写下了一撇,用热切的情怀写下了那一捺。今
  • 8、 朱彦夫事迹观后感1000字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朱彦夫事迹观后感10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朱彦夫事迹观后感 篇1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沂蒙山腹地——沂源县张家泉村。

    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了军,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不怕流血牺牲,拼命作战,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

    1950年12月,朱彦夫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

    他所在的一个连,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然坚持与敌人拼搏。

    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人,这就是朱彦夫。

    朱彦夫在战场上是个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在极端困难的生活面前,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决心做个自食其力的生活强者。

    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顾,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战争这个雕塑大师,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庄严、显赫。

    朱彦夫回到山沟里,才知道全村许多户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得叮当响。

    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深深感悟到:贫穷才是他们最大最凶恶的敌人!他那一颗被泪水煮过的心又开始激烈地跳动。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不断搏战的过程。

    朱彦夫为了练习生活自理,来家8个月,就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子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用药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一直与命运搏斗。

    他终于成为胜者!他是一个成功者,1957年,全村8名共产党员,一致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

    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

    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

    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昔日的枪炮轰鸣,化作了醉人的丰收谣、欢乐曲;沂蒙百姓,以勤劳的天性,将战火烧焦的土地,装点得秀美而丰腴。

    朱彦夫事迹观后
  • 9、 朱彦夫观后感精选11篇

    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观赏影片得到的感悟不比阅读书籍来的少,这次观看作品都会让心中有颇多感触想要忍不住吐露出来。写观后感时能帮助我们再次加深观赏一部作品之后的印象与感悟,经常写观后感,提高文字表达,下面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呈上“朱彦夫观后感”相关主题内容,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朱彦夫观后感【篇1】

    朱彦夫在朝鲜战场重伤回国,入院治疗初期,一直是“活死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他所在部队确认他所在连队已经全部阵亡,被确认为“烈士”。

    他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医院采取抢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主治医生叹息道:“他如果能够活上三年,就是奇迹!”

    截肢手术以后,他各部位伤口深度感染。高烧不退,出现中毒性化脓症状。历经反复抢救,他的病情仍然没有起色。医院将他从“特号床”,转移到了“太平室”。“太平室”专门为危重伤员设立,接近于太平间。唯一不同的是躺在床上的人呼哒着一口热气,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护士专门守护。

    他那不足一米长的躯体躺着一动不动,似乎已经油枯灯尽。伤口渗出的脓血浸入被褥,腥味扑鼻。唯有腮下和嘴角微微颤动的神经,证明他没有死去。

    志愿军各部队派人到医院查寻本单位伤员,他所在团的查寻人员到“太平室”看到他却根本没有认出来。

    进入“太平室”93个日日夜夜之后,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复活了!

    他的意识渐渐恢复,看清楚身边的护士,用微弱声音茫然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我在这里干什么?”守候他的护士高兴极了,一边用湿毛巾为他擦拭眼睛,一边趴到他耳边说:“这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你主要是太劳累了。你已经睡了很久很久,也该醒来了!”

    他的意识继续恢复,感知到伤口的疼痛。他举起两只胳膊,发现手腕以下没有了双手。他动动双腿,发现膝盖以下没有了小腿和双脚。他癫狂了,拼命挣扎,狂撕乱咬包扎胳膊的绑带。

    院长和主治医生听到喊声跑过来,看到从上帝手里夺回来的这条生命发出复活的信号,兴奋异常。他愤怒而又绝望地大喊大叫:“为什么把我的手和腿都割掉了?没有腿咋走路?没有手咋扣扳机?你快给我找回来!”

    主治医生向他解释:“你伤口的深度和面积都很罕见,如果不截肢,就有生命危险,绝对活不到今天!”他仍然狂喊:“没有了手,没有了腿,我活着还有啥用!”院长耐心地对他说:“你能够死而复生,就是很大的奇迹。你现在还能够呼喊,这已经很好啦!有什么要求你就说,也可以把心里的憋屈难受释

  • 10、 朱日和阅兵观后感【优秀篇】

    朱日和阅兵观后感【1】

    铭记光辉历史,继续推进强国。2017年7月30日上午9点,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为建军节而举行的阅兵仪式。

    以往的阅兵地点,多选在北京天安门,而这次的建军节阅兵选在了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内的朱日和训练基地,那么,为什么要选朱日和作为此次的阅兵地点呢?朱日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的疑惑。

    朱日和基地地形复杂,地形由沙漠、草原、山地、壕沟等构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占地1.066平方公里,和香港土地面积差不多,非常适合练兵。

    该地已先后导调,保障了近百场的大型实兵和网上对抗演习活动,上千名军师旅团指挥员率领一百多个师,数十万名官兵,在这里演习和谋略,经受“战火”的洗礼,走向“战场”。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采访时说道:之所以选择在朱日和阅兵,相比在天安门举行阅兵仪式,在组织、协调和准备阅兵上面更加容易。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在激昂的阅兵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此检阅护旗方队、人员方阵、装备方队。习近平乘检阅车返回检阅台时,受阅官兵齐声高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铁阵如山,口号如潮。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响起,41架直升飞机组成的“八一”和“90”字样,飞过检阅台,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90周年的光辉历程。

    战鹰呼啸,装甲奔流,34个地面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陆上作战群、信息作战群、特种作战群、防空反导作战群、海上作战群、空中作战群、综合保障群、反恐维稳群、战略打击群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依次通过检阅台。此次阅兵,集中体现了我国国防的现代化成就和强大的国力。

    “我坚信,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2023-01-17

  • 2023-06-29

  • 2019-11-04

  • 2023-05-16

  • 2021-07-09

  • 2023-03-29

  • 2023-04-01

  • 2022-12-19

  • 2019-11-04

  • 2022-12-17

  • 2019-11-06

  • 2022-11-30

  • 2023-02-10

  • 2023-02-09

  • 2019-09-20

  • 2022-10-28

  • 2022-09-24

  • 2019-10-28

  • 2019-11-08

  • 2022-12-10

  • 2023-03-30

  • 2019-09-20

  • 2023-01-16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6-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1

  • 2019-10-24

  • 2019-10-29

朱和平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朱和平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朱和平观后感、2024朱和平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