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 > 地图 >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相关栏目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热门栏目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推荐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

(共 564 篇)

  • 1、 读红旗谱有感范文400字

    红旗谱读后感400字【一】

    贾老师说:就是封建势力、军阀政客们,不能推动社会前进,只能是社会的蟊贼。受  苦的人们,工人和农民,就要起来打倒他们,自己起来解放自己。知道吗?

    朱老忠畅亮地笑了,说:共产党?我在关东的时候,就听得人们讲道过,苏联列宁领导无产阶级掌政,打倒资本家和地主,工人和农民翻起身来,如今也到了咱的脚下。你要是  扑摸到这个靠山,咱受苦人一辈子算是有前程了!

    江涛说:当然不算完!反革命在武汉大屠杀以后的日子,毛泽东同志带领革命的士兵、工人和农民举行了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朱德同志带领南昌起义的部队转战湖南。他  们在井冈山上会师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工农红军,建设了革命的根据地。今后要 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叫无地少地的农民们都有田种!

    认真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这是真的用最朴素的语言,描述了一段发生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身上的抗日故事,作者不是在创作文学作品,而是用自己的亲眼看到过的事件来告诉大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且最终一定会获得胜利。

    红旗谱读后感400字【二】

    这个故事给我们呈现了在建国之前一个偏僻的山村祖孙三代不断反抗地主阶级,军阀统治等压迫,最后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故事一开始讲述了朱老忠的父亲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与恶霸地主做斗争,最后家破人亡。朱老忠迫于无奈,毅然远走关东,成家立业之后,返回祖地,但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恶霸冯老兰依旧还在,而且多了三个儿子,依旧压迫着他们。朱老明状告冯老兰,以倾家荡产而告终。朱老忠带着儿子重建家园,而且心惊胆战,因为恶霸亡他之心不死。严志和的儿子运涛在上城打短工的时候认识了贾老师,从这里开始,运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故事里,春兰是一个人格十分鲜明的任务,她代表了那时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妇女,勇敢的去寻求自己的爱情,是自由恋爱的先锋人物。运涛之后去了南方,去参加了真正的抗战,那时的南方在斗争上确实比北方有一定的先进性,运涛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国共合作时期参加了国民党,却在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被国民党逮捕。江涛考上了保定第二师范,继他的哥哥之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老师依然是贾老师,在运涛被捕之后,愈加坚定了走革命这条道路,因为只有抗战胜利,他的哥哥才能获得自由。

    从锁井镇农民的革命斗争方式,可以明显看出一代比一代进步。朱老巩是赤膊上阵,拿起铡刀拼命。朱老明他们采取所谓对薄公堂

  • 2、 读《从穷汉庄到红旗队》有感

    读《从穷汉庄到红旗队》有感

    文/高连所

    拜读完马烽先生的《从穷汉庄到红旗队》,感动的同时心里总有一份沉重。

    由于地少人多资源贫乏,所以解放前的施家野庄是周围最穷的村子。解放后的三十年中,村里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到七十年代末达到顶峰,成为了全县的标杆大队,建起了自己的工业、农业、文化,那时的集体经济即使是放到四十年后的现在也毫不逊色,前辈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巨大的也是卓有成效的,马烽先生的文中已尽述。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充满正能量的时代,干部清廉民风淳朴的时代,可以把人性的真善美无限放大的时代。勤劳、团结、智慧;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操发挥到极致的时代!当时的小伙子们以是施家野庄人为荣,外村的姑娘们以嫁到施家野庄为幸,由此可见一斑。

    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政策的改变,新老干部的更替,村里的集体经济在不知不觉中日渐萎缩直至消失殆尽,当年的建没者们也在慢慢的衰老直至离世。从赤贫到辉煌,他们亲力亲为;从辉煌到没落,他们亲眼所见却又无力回天,这应当是他们内心永久的痛、带进坟墓的痛!犹其是那些为建设施家野庄呕心沥血的贾福恒、高补红等老干部们。

    一个村子乃至于整个国家,如果没有过去的积累,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是希望人们一直受苦受累,而是桃子摘的似乎有点早了。

    我们往往是在愐怀先辈们艰苦创业的艰辛、自豪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叹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敬佩他们的聪明才智、羡慕他们群策群力一条心的团队意识。然而却体会不到他们晚年的那种锥心之痛和不甘之情。

    幸福不仅仅在于吃穿二字,更多的在于人的精神层面,几十年来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在这个大气候下人们在吃穿日用上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农民来说也就仅此而已。

    大到国家的历史,小到村子的历史,只有横比才能比出差距与现实的问题,只有横比才能比出幸与不幸,若拿现今的吃穿日用与那个年代相比,那是对无私奉献一生的先辈们最大的不公平。不再多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正在得到纠正。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施家野庄一定会再度辉煌,人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逝去的老干部们一定会含笑九泉!

    作者简介

    高连所:男,1967年生,山西省原平市施家野庄人,小学、初中就读于本村学校。1986年高中毕业后在村务农兼四处打工,从2006年开始从事液压机械的装配、维修、售后业务和技术改造。

  • 3、 读正红旗下有感

    读《正红旗下》有感(一)

    文/463匡韬微

    老舍有许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批判老市井人民、教人深思的长篇小说,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也因为这些出色的作品,荣获"人民艺术家"这一称号,可我偏偏在《老舍集·茶馆》中找到一篇特别喜欢的长篇未完的小说《正红旗下》。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故此,我想试着说说我的感受以及喜欢这篇小说的原因。第一遍阅读时,只略略看了看,可越看在后面,就越觉得有了乐趣。第二遍看完后,我才明了朱自清曾说过的"这部书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于悲愤了。"

    "正红旗下"本是清朝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小说主题与帝王大臣相关。可并不是如此,小说主要是用旗人的市井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政治漏洞,以及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北京市民如何与生活斗争。康有为和梁启超维新变法、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如此激荡的社会,旗人们依旧有滋有味地养鸟、放爆竹、听评书。正如序中所说:老舍点到了我们民族根性中最为顽劣的一面。

    《正红旗下》的语言极具特点,京味浓厚,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六类人:一类是寄生于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过着"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一类是想从八旗制度中挣脱出来,为自己重新设计一条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一类是晚清时期进入中国的洋人,他们仗着本国使馆的力量胡作非为,或者在殖民地为非作歹;一类是当时依靠洋人的"大毛子"、"二毛子",他们反过来欺凌中国老百姓,如多大爷等人;还有一类是受不了教会、洋人的欺凌,自发组织起来反抗的人,如十成等义和团成员。最后一类是惨遭封建压迫、受封建礼数束缚严重的妇女,但又拥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秀品质,如大姐和母亲。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人民是否强大有关。我终于明白,为何当时英法联军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打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吓得慈禧太后挟皇帝以令洋人,都是因为有一群寄生于八旗制度、依靠铁杆庄稼过日子的旗人。又不得不细分出几类,一类是不会射箭与骑马的左领与骁骑校,一类是凭吃几份饷银的寡妇、瘸子和罗锅。尽管历史腐朽沉积下的北京市民潇洒自在、充满乐趣,但我终于悲愤了。

    如今,21世纪的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着,在党和领导的带领下努力实现中国梦,并走上小康之路。国家强盛,人民群众富裕,与以前相比,都是值得深思的。

    读《正红旗下》有感(二)

    未完的序章

    萧笛

  • 4、 读《正红旗下》有感

    读《正红旗下》有感

    余佳

    尊敬的各位前辈、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该书讲述了清朝末年北京市底层旗人的生活状况,作者同情贫苦辛勤的普通百姓,批评部分旗人不劳而获的心理。笔触幽默平静,在不紧不慢讲述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时,也指明了清朝亡国的历史必然性。

    该书的人物刻画鲜明:温和实诚的父亲、朴实坚韧的母亲、傲慢自大的姑母、沉迷玩乐的大姐夫和大姐公公、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享荣华富贵的定大爷……一个个人物引人入胜,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落魄满族家庭。此时北京底层的旗人们与清军入关时的祖辈不同,早已风光不再,用书中"我"大姐夫的话说,是"别的不行,吃喝玩乐数第一".他们中的大多数,每月领着一份或几份钱粮,而不肯花一丁点心思在"工作"上。他们的日子,在赊账买好吃的与遛鸟逗蝈蝈中度过,春节到了,宁肯累瘦一圈、将房契抵押出去,也要把北京城所有景点玩遍。他们的人生宗旨是"债多了不愁""帮人干活最丢人",他们看不起不敢赊账的亲属,当自家门前的"鸡爪子"记号太多、债主们已经堵着门要求还钱时,他们就搬出自己"尊贵"的旗人身份,用响亮的京腔理直气壮地斥责债主穷着急,"欠了日子欠不着钱!"不管有钱没钱,这些旗人自顾自地沉浸在玩乐里,对世界环境的风云变幻熟视无睹,活在一片混沌中。书中对"我"的大姐婆婆一家,作者的态度是批判而略带悲悯的。但书中也不乏优秀的旗人,比如福海二哥。他懂礼数、嘴巴甜,会讨长辈欢心,也能做事,他为"我"的洗三庆典忙前忙后,毫不介意连碗面条都吃不上;他同情加入"义和团"的王掌柜的儿子,尽管这个来自山东农村的小伙子老忍不住拿话噎他。他自己是个旗人,却不同于"我"的大姐婆婆一家,他肯学习,不以帮人干油漆活为耻。当为老王掌柜的事儿踏上"定大爷"尊贵的家门时,他紧张归紧张,心里对定禄"正经话夹在闲话中说"的虚张声势的伎俩很不以为然。他是腐朽的大清社会中的一点希望。如果故事能讲完,他身上应该会发生不少故事。

    该书的语言风格幽默精到:该书是老舍晚期的作品,无论是驾驭故事的能力,还是语言的纯熟,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完美的境界。老舍的文字,是简洁、纯熟的北京口语,本书尤其以口语化见长,运用北京方言土语表达人物的嬉笑怒骂,富于表现力的大白话符合书中底层人物的性格和教养,以平静且幽默的口吻批评人,表达对陈规陋习的不满,是这部作品中老舍惯

  • 5、 读《书谱》有感

    书道至简似人生

    ——读《书谱》有感

    在我的一节书法课上,一个小男孩突然急躁的叫了起来:"我怎么总是写不成老师那样!"我温言安慰学生:"别着急宝儿,踏踏实实地用心练,总有一天你会写得比老师还好!"脑中蓦地闪现出自己写字时也曾有的焦虑:哎,一不留神写大了……怎么又写斜了!什么时候能像邹方程老师那样一落笔就写出好作品呢!

    多么惊人的相似!为什么会这样?

    (第二期书法培训班学员唐一岚)

    在研读《书谱》时,当读到"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一段时,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学习书法所必经的三个阶段:初期时还达不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融会贯通,实现真正的平正。这时,书法水平达到了老成的阶段,人的年龄也老了。

    如同小儿学走路。刚开始是不会的,必须要借助外力,或自己扶着沙发、桌椅,或由大人牵拉着,或有学步车帮忙,这便是"初谓未及".待到不需外力帮忙也能走时,却不是真正地走,而是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速度,这一点,做了父母的人都是清楚地。这便是"中则过之".到了最后,终于学会了走路,能够控制自己的速度,走稳当了,孩子至少已长大了一岁,这便如同"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随即忆起自己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姐姐就教我骑车,二、三年级时,溜车、掏着大梁骑已掌握的极好,却因个子矮够不到车座,终于,五年级时长高到能坐在车座上骑了,心中畅快已极,不知不觉间骑得飞快起来,等到想要慢些时却反应不及,猛然间撞在了路边!那一跤的惨重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直到上了中学,天天骑车上学,日日练习,车技才逐渐成熟。整个过程历经了七、八年之久!

    原来,学书的三个阶段不仅只于学书!在我们的人生中,学习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要历经这三个阶段的!

    原来,学书之道如此简单!简单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不停地在经历着!

    难怪孙过庭会说"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为什么孔子说到了七十才能从心所欲呢?我以为,正是因为经历了中间那漫长的几十年的积累,从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业,学到三十岁才能说话、做事合乎礼,四十岁明白了各种事情而不受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能了解其主旨,七十岁便达到随心所欲,所想所做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

  • 6、 读《这个历史挺靠谱》有感
    读《这个历史挺靠谱》有感 近日,我读了一套《这个历史挺靠谱》丛书的中国篇,并深有感触。 清朝以前,中国从来都是位居世界第一,汉字传播四方,影响力之大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可是,进入18世纪后,中国突然落后,英军两次鸦片战争,日本甲午海战,祖国被打得片甲不留……直到21世纪,中国才繁荣了起来,但面积却比清朝初年少了近百亿平方千米。 读了这本书,我既自豪又惋惜。自豪的是,祖国曾经是那么雄伟,屹立在世界之峰;惋惜的是,为什么祖国被“八国联军”打得狼狈不堪呢? 当一个国家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时,等待的就是无限的侵略。为什么打不过别人十几万的日军?因为别人用的是坦克飞机,我们却用长矛盾牌抵挡。《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一个个象征着耻辱的条约,使祖国从“肥鸡”变成了“瘦鸡”,香港、台湾、澳门等一个个地被割走了。 为什么所有的条约都对我们不利?因为“弱国无外交”。想当年,北周因为国家不昌盛,只得成为突厥的属国。后来,唐朝渐渐强大,和突厥的关系立刻扭转了,突厥成了大唐的属国。那时,我们就像“北周”一样,不得不无故割地,赔钱…… 过去的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心痛如绞。 我们,作为中国的下一代,我们有义务撑起整个中国,让国家更加强大!

  • 7、 红旗飘飘――读《光辉的旗帜》有感 (600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光辉的旗帜》就是记录了党90年光辉历程的知识读本。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那可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一手打拼出来的呀!我们一定要延续这红色革命的优良传统!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了参加革命的荣誉、责任及快乐;使我感受到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公里是多么不易;使我感受到革命战士的艰辛;使我感受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使我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让我尤其感动是我国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如左权,他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五月,日军纠集三万兵力,再次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形势严峻,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被日本军队子弹射中,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建设美好家园,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

    经历了九十年的血雨腥风和曲折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旗帜仍然屹立不倒,迎风飘扬。我们凝望着党旗,在心中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那就是:树立共产主义坚定信念,跟着伟大的党,信心满怀地迎接灿烂的明天!

    海口市第九小学四年级:林岱含

  • 8、 让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12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读完《风展红旗如画》三红精神教育读本的第二部分红土伟业中的《万里长征第一村》。我的耳畔总是回响起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我的灵魂深处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强烈的震撼。

    众所周知,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堪称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而我们闽西万里长征第一村就被称为万里长征第一村。万里长征第一村位于长汀松毛岭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役松毛岭保卫战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主力红军红九军团以这里为起点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1934年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央革军委之命撤退转移,红二十四师坚守松毛岭,掩护中央红军安全转移。9月30日上午,蒙蒙细雨笼罩着长汀中复村,在不远处的松毛岭上仍然响着震耳的枪响声。经过一天休整的红九军团在中复村观寿公祠前的大坪上召开3万人的师大会。随后,中复村赤卫模范连,少先队300多人加入红九军团。全军兵分两路,在雨雾天气的掩护下,从长汀中复村迈出了红军长征第一步,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征途。闽西是红军长征最远,也是最早的出发地。在8.6万中央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2.6万闽西儿女,占了红军长途总人数的1/3。有人这样统计过,长途平均每前进500米,就有一名闽西儿女倒下,到达陕北吴起镇时,闽西子女只剩下2000余人。这是何等的代价、何等的壮烈!

    伟大的闽西子女为什么能够演出如此雄壮的英雄史诗呢?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记住了一条真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是光荣的,是崇高的。

    如今,我们正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当我们迎着春风走向学校的时候;当我们沐浴着阳光漫步校园的时候;当我们端坐课堂专心求知的时候;当我们喝着牛奶吃着面包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忘记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但对于我们新一代闽西儿女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

    作为青少年,怎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呢?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秉承他们的遗愿,沿着他们闪光的足迹,发扬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红军精神,发奋图强,立志成才!努力使咱们的国家变得更繁荣、更强盛。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认真上好每

  • 9、 读《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有感_小学读后感 (700字)

    前几天,老师发给我一本名为《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的书。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将这本书认真阅读了一遍。读完之后,我的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想。

    在书中我认识了坚贞不屈的方志敏,铁血将军陈树湘,13岁的红军女战士小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让我看到了那些革命英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坚强不屈、不畏困难、勇于牺牲的顽强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感到万分惭愧。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做着做着,突然来了一只“拦路虎”,我一看时间已经很晚了,便想:还是等到明天老师讲了再写吧,反正错了还是得擦掉,而且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于是,我收拾好作业,躺在床上睡着了。就这样,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不肯思考,不肯钻研,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读了《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改掉。那些革命英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将来怎么为祖国做贡献呢?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我们今天能够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读书学习,我们今天能够吃上美味的佳肴,我们今天能够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这些难道还不幸福吗?而我们今天的幸福又是怎么来的?没错!是他们!是革命英雄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是他们给了我们光明和春天!

    同学们,如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的祖国已成为世界注目的最强大的国家,我们也在五星红旗下渐渐成长起来。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上,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勤奋刻苦,善于思考,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陈雅慧

  • 10、 读《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有感 (700字)

    前几天,老师发给我一本名为《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的书。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将这本书认真阅读了一遍。读完之后,我的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想。 在书中我认识了坚贞不屈的方志敏,铁血将军陈树湘,13岁的红军女战士小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让我看到了那些革命英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坚强不屈、不畏困难、勇于牺牲的顽强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感到万分惭愧。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做着做着,突然来了一只“拦路虎”,我一看时间已经很晚了,便想:还是等到明天老师讲了再写吧,反正错了还是得擦掉,而且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于是,我收拾好作业,躺在床上睡着了。就这样,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不肯思考,不肯钻研,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读了《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改掉。那些革命英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将来怎么为祖国做贡献呢?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我们今天能够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读书学习,我们今天能够吃上美味的佳肴,我们今天能够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这些难道还不幸福吗?而我们今天的幸福又是怎么来的?没错!是他们!是革命英雄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是他们给了我们光明和春天! 同学们,如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的祖国已成为世界注目的最强大的国家,我们也在五星红旗下渐渐成长起来。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上,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勤奋刻苦,善于思考,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3-06-06

  • 2023-03-18

  • 2023-02-2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1-15

  • 2023-01-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6-26

  • 2023-02-21

  • 2023-03-27

  • 2023-03-10

  • 2023-04-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23-03-07

  • 2023-02-28

  • 2023-03-01

  • 2023-03-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
读红旗谱有感6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红旗谱有感600字,2024读红旗谱有感600字,教您怎么写读红旗谱有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