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 > 地图 >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2024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范文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推荐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

(共 612 篇)

  • 1、 《空中花园 到底是何人所建》读后感
    读《空中花园,到底是何人所建》有感 爱情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可以让唐明皇千里飞骑送荔枝,也可以让印度黄帝修成泰姬陵。另一个更加伟大的奇迹——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也是爱情的产物。 新巴伦国王尼布申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申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申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了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让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园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就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可是,有许多的人觉得“空中花园”可能不是尼撒二世所建,他有可能是早他100年的亚述国王辛那赫瑞布。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在书中对巴比伦的物品赞美,可是他却单单不提“空中花园”这是一个疑点。同样也是罗马史学家的色诺芬在赞美巴比伦城墙时,对“空中花园”也是只字不提,难道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建筑?而且,书中也没有关于尼布申尼撒建造“空中花园”的记载,不过,在关于国王辛那赫瑞布的许多文献记载中不止一次提到他在尼微城中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 虽然有两种说法,使人们对“空中花园”究竟在巴比伦还是尼尼微无法断定,但比较古老的记载说道“空中花园”在巴比伦这种说法应该更具可信度,只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证实而已。 读完这篇文章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解决这个未解之谜,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且,也在我的祖国建造一个那样雄伟的景物。让我们真正生活在空中楼阁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 2、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后感(一)

    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样东西主宰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天,信息成为社会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能成为社会资源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它决定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拥有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就占据主动和优势。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将不断地被消弱,足不出户,不仅遍览全球信息,也可发布信息至全球。在这个发展变化中,社会将天翻地覆,谁为消弱信息不对称做出贡献,谁就是英雄;谁充分利用消息不对称被弱化的趋势,谁就能成功。当今国外的google、amazon、facebook,国内的百度、腾讯、淘宝、京东等因迎合时代的变化而脱颖而出。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描绘了9大思维和22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如何弱化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化方面给与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对于吉峰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户在采购农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能方便地找到真正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透明的价格,将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吉峰品牌。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在战略层、组织层、业务层等方面进行变革,投入全集团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后感(二)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我们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背景下思考企业发展、产品创新、营销推广,这将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同样都是卖坚果的,有人在商场里做生意,有人做到网上,但是在众多网络品牌中,又有一个品牌脱颖而出,它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华丽丽的数字2020后这是哪个品牌?这是三只松鼠,三只松鼠为什么能够成长这么快?三只松鼠在一片红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他们找到了用户的痛点,不是因为价格,而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愉快的感受。买着太累,是不愉快;坏的太多,是不愉快;包装太蹩脚,是不愉快;外壳太硬,是不愉快;吃完了手太脏,是不愉快;壳子没处扔,是不愉快我们从侧面看一下,看看三只松鼠货品包裹,除了坚果,不能吃的有哪些?

  • 3、 读余秋雨《上海人》有感

    余秋雨在(上海人)一文中对上海人进行了人木三分的剖析,正如文中所说的,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人勤奋、好学、开通、机灵、精明,但并不一定高明,自负又带点自卑作为一个上海人,读时令人沉重,读后使人深思。

    我生在上海,长于上海,常为自己是一个上海人而感到自紊。今年年初六,我上一家家电修理铺去修半导体,正巧碰上一位阿姨来修冰箱,当她得知修冰箱的是位外地师傅时,无论如何也要把冰箱重新拉回去,还口口声声地说:我就是不要外地人修!气得店主恶狠狠地反问她:你是正宗的上海人吗?这个问题真让人困惑。究竟有多少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呢?真正地。道的上海人是上海郊区的农民,而现在的上海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于是,上海人陷人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尴尬。如同余秋雨所指出的:上海人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开始以来最馗尬的一群。

    我们的前辈以他们的精明能干建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上海,出现了许多领风气之先的全国第一。所有这些变化都有着其深刻的人文背景,都体现出上海人的精神、人格和素质。

    余秋雨认为:续写上海新历史,关键在于重塑新的上海人,重塑的含义,是人格结构的调整。

    首先,要善于学习。目前学校里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往往是些外地人,特别是些农村来的孩子。有些上海学生往往甘居中游,喜欢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实在让我们感到脸红。在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爆炸的新世纪,我们必须从依靠小聪明的状态中走出来,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学习。这样,才能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全新面貌来挑战世界,挑战未来。

    其次,要不断创新。上海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个新上海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创新的环境中,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招生制度等,使高考不再是惟一的指挥棒,使以传播知识和文化为主的学校教育功能得以转变。个性化学习、创新型教育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面前,使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索质教育。这一切都为我们创新幼苗的

    成长提供了阳光、雨露和土壤。我们必须从小树立创新精神和锻炼创新能力,要有好奇心、钻研心、信心和恒心,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创新人才。有了创新的人才,才有创新的上海。

    还有,要敢为天下先。余秋雨说得好: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统领全局的强悍,上海人的精明也就与怯弱相伴随。镶嵌在长江人海口的上海,曾经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而在改革开放中,上海人创造的

  • 4、 [精选推荐]余秋雨上海人读后感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推荐]余秋雨上海人读后感”,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余秋雨上海人读后感 篇1

    余秋雨在(上海人)一文中对上海人进行了人木三分的剖析,正如文中所说的,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人勤奋、好学、开通、机灵、精明,但并不一定高明,自负又带点自卑作为一个上海人,读时令人沉重,读后使人深思。

    我生在上海,长于上海,常为自己是一个上海人而感到自紊。今年年初六,我上一家家电修理铺去修半导体,正巧碰上一位阿姨来修冰箱,当她得知修冰箱的是位外地师傅时,无论如何也要把冰箱重新拉回去,还口口声声地说:我就是不要外地人修!气得店主恶狠狠地反问她:你是正宗的上海人吗?这个问题真让人困惑。究竟有多少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呢?真正地。道的上海人是上海郊区的农民,而现在的上海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于是,上海人陷人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尴尬。如同余秋雨所指出的:上海人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开始以来最馗尬的一群。

    我们的前辈以他们的精明能干建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上海,出现了许多领风气之先的全国第一。所有这些变化都有着其深刻的人文背景,都体现出上海人的精神、人格和素质。

    余秋雨认为:续写上海新历史,关键在于重塑新的上海人,重塑的含义,是人格结构的调整。

    首先,要善于学习。目前学校里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往往是些外地人,特别是些农村来的孩子。有些上海学生往往甘居中游,喜欢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实在让我们感到脸红。在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爆炸的新世纪,我们必须从依靠小聪明的状态中走出来,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学习。这样,才能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全新面貌来挑战世界,挑战未来。

    其次,要不断创新。上海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个新上海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创新的环境中,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招生制度等,使高考不再是惟一的指挥棒,使以传播知识和文化为主的学校教育功能得以转变。个性化学习、创新型教育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面前,使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索质教育。这一切都为我们创新幼苗的

    余秋雨
  • 5、 《到底是哪个》之读书笔记

    《到底是哪个》之读书笔记

    从怀孕后不久,到静宝出生,一直到她现在14个月零10天,我都坚持每天给她讲一个故事。从一开始的自言自语,到对着襁褓中的她绘声绘色,慢慢的她开始对书有了反应:开始对着布书上的小动物微笑,开始把书抢过去撕啊咬啊,开始会坐着慢慢翻书。我欣喜地发现,她拿着书的时候再也不会倒了,会模仿书上的人物做笑嘻嘻等的动作,会指认书上的小白兔、月亮、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其中她最喜欢的是《鼠小弟的小背心》,每天指着那只小老鼠咿咿呀呀。

    在选书方面很没有经验,不知道哪些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适合看的。平时一直在关注学前教育网的微信,前阶段高兴地看到了好书试读的活动,于是马上帮宝宝报了名,选择了《到底是哪个》这本书。今天惊喜地收到了这本书,小心地拆开它,竟如小时候得到第一本书那般兴奋!小宝会不会喜欢呢?

    第一次阅读

    我把书放在她面前,跟她说:妈妈今天要和你一起看一本新的书哦!小家伙看到新的书,眼睛发亮,马上爬了过来。她摸摸封面,打开了第一页,看到了一只剥了皮的香蕉,笑了起来,因为她平时吃过。接下去再翻,她看到了一只苹果和一只刺猬。苹果她也认识了,点了点,算是打了个招呼。小刺猬她可不认识啊,她喉咙里发出吼吼的低沉的声音,噢,她应该知道这是一种小动物吧!我马上指着说:这是一只小刺猬,刺猬,刺猬!你看,它的身上都是刺!她饶有兴趣地接着往下翻,看到了那只开屏的孔雀,发出了兴奋的声音,点了好几下。就这样她一页一页地翻,我一页一页地跟她讲里面的出现的事物,很快便翻完了。当我第二遍读里面的文字2024时,小宝的注意力没那么集中了,她爬走了,开始摸摸旁边的小扇子,碰碰边上的小积木。不管她,我还是津津有味地问着我的问题,并且自问自答。她不时会被我吸引,爬过来歪着小脑袋看看。最后我讲完了,对她说:妈妈把书放好了好吗?她马上过来,依依不舍地再翻翻书,如此三番五次,我们结束了和这本新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新书已经不新了,有两页有了淡淡的折痕。

    第二次阅读

    今天小宝照例兴奋地朝书本爬去,开始边翻边指点。今天的兴趣就没有昨天那么浓了。还是她指到哪里我说到哪里,指到小蛇的时候我发出嘶嘶的声音,告诉她这是小蛇,她也属蛇;指到小猫小狗小老鼠的时候也是如此;当她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说:你看,猴子屁股红红的!她马上指指自己的小屁股,哈哈!晚上我们吃饭的时候照例给她一本绘本书,翻到小蛇的时候,她竟然就

  • 6、 梦想到底是什么——读《筑梦路上》有感
    一个女孩轻轻倚靠在窗台上出神地望着外面的风景,手中拿着一本《筑梦路上》。这本书令她深思,梦想,梦想……梦想到底是什么? 梦想是一个浩瀚的天地。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我从3岁开始学画画,学到10岁,一共学了7年。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事,而这一件事是最理我印象深刻的。我在赵老师的画画班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是一年级,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比赛作品。我想平常一样认真的对待这一幅作品。像对待自己的宝宝一样一精一心呵护,生怕有什么闪失。我的漫画老师说过:“一幅作品就像你自己的孩子,你要对他负责。”在暑假的时候我到学校来继续完成这一幅作品,知道了这是比赛作品我又多了一丝细心和认真。这一次比赛我拿回了一个金奖,渐渐长大了比赛的机会有很多。他们都说我进步了,而我却总是觉得我一直在原地踏步,不管我多努力却感觉不到我往前走了。这时我才明白比赛比的是心态,也才明白当初赵老师的用心良苦。 梦想是奋勇前进的动力 。像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她们是怀着自己对梦想的热情而努力,奋斗,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不太擅长看图写作,得一个良都很不容易。那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作文写好。我开始读一些别人的好的作文借鉴一下,来扩展我的知识。接着,我会把一些好词好句给积累下来,养成记笔记的一习一惯。再后面,我一周会写一篇小练笔,让一妈一一妈一、姐姐批改,并问问我这一篇小练笔那里还 要修改,订正。最后,我开始写比较长的作文了。一妈一一妈一还 给我报了语文课外班,让我学一习一阅读和写作,使我的语文能力更上一层楼。 梦想是一颗光滑的蛋,只有你好好一爱一护、珍惜它才不会支离破碎,就能绽放灿烂。小虎弟弟学《笨笨猪》这一个故事的时候。开始弟弟并不会读,一妈一一妈一先读一遍给他听。然后问一问这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一妈一一妈一讲一句,弟弟跟读一句。再让弟弟自己读一遍,读错的地方,一妈一一妈一再提醒他。读了好几遍,当弟弟不会读错的时候就可以了。 梦想是一个浩瀚的天地;梦想是奋勇前进的动力;梦想是一颗光滑的蛋。梦想是……
  • 7、 读《人到底能活多久》有感范文

    读了《少先队员》知识路第5期中《人到底能活多久》这篇文章后,我终于明白了关于人体奥秘的一个问题:人到底能活多久?

    在上科学课时,校长常常跟我们说:“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公平,最公平的就是每一个人都要死。”我对此话深有感触,做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生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蝴蝶的寿命只有七天,但在这七天里,它会想尽办法令自己活得有价值,活得光彩。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跟哥哥去捉泥鳅。我卷起袖子,把手伸向水中,过了一会儿,我摸到了一条滑溜溜的小泥鳅,我把它引到一个角落,一把抓住了它。但是它极力扭动着身体,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经过多次的挣扎,小泥鳅最终逃出了我的手掌心。

    连小动物都那么热爱自己的生命,何况我们人类。近期,我国四川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地震。汶川县附近的县、市、镇的房屋全部倒塌,公路震碎,解放军、白衣天使等求援人员不能进入。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捐款、捐物资。一位女孩子在解放军战士的营救下逃出生天,这天正是她20岁的生日,20岁是女孩们一生中的花样年华。但她在医院里昏迷不醒。在地震前,她在想亲人们会送什么的礼物给她,是连衣裙?还是……?不幸的是,在她生日那天竟然发生了地震;幸运的是,虽然她昏迷在病床上,但她的父母一直守在她身边支持她,鼓励她。哥哥捧着蛋糕,唱着生日歌,那眼神充满着期待。在亲人们伤心的时候,奇迹果然出现了,女孩睁开了她那宝石般的眼睛,亲人们一下子拥抱在一起。那情景令我太感动了!

    这时候我真正明白到:生命是强求不来的。要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使自己活得快乐,必须接受和肯定自己;要想留住生命,只能靠你自己去珍惜,去保护,而不是等失去后再哭泣。

  • 8、 人是机器读后感 人是机器的作者

    这是第2遍读拉梅特里的《人是机器》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出身法国富商家庭,曾师从名医哈维,医术高超,品质坚毅,自称是橡树一样牢靠坚实的唯物主义者,称唯心主义者为脆弱的芦苇。作者除了写《人是机器》,还写了《人是植物》,表达彻底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人是机器》中,作者认为,有多少种体质,便有多少种不同的精神,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风俗。是黑胆,苦胆,痰汁和血液这些体液按照其性质、多寡和不同方式的配合,使每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这就是作者其机械唯物论的认识根源了!

    《人是机器》这本小册子出版,列举了大量事例,如离体的蛙肢,还有邻居的诅咒天气。其中的内容我几乎全都忘记,只记得书中洋溢的勇气。这不是真实的谎言,却近似科学的真谛。基督教说人是圣灵,圣父三位一体;拉梅特里,一个勇士,却勇敢的宣称:人是机器!曾经面对群起的攻击,却挺身而起,奋笔疾书,毫不犹豫。就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一书发表的一年以后,一本题为《人不是机器》的论战性小册子在伦敦出版了。据说,该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拉美特利自己。这位爵士所表现的自我批判和思想解放的精神,也许在科学史上是几乎绝无仅有的。

    《人是机器》假定一切生物都具有所谓运动的始基,它是生物的运动,感觉以至思维和良知产生的根据。书中明确指出,运动的物质能够产生有生命的生物、有感觉的动物和有理性的人。公开表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驳斥心灵为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唯心主义观点,论证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人是机器》在自然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无神论和伦理学等许多方面还提出一系列后来为其他法国唯物主义者进一步发展了的思想。它是18世纪法国第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现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拉梅特里的名著《人是机器》秉承科学革命创造的唯物主义和机械观,指出生命与钟表之间是连续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本著作的魅力不在于它为上面的问题提供的答案(实际上他的答案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粗糙的),而在于他卓越地指出人的生命和心灵不过是其肉体的精细结构所展现出的功能。

    做为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在《人是机器》这本只有七十几页的小册子里,面对同一个问题,梅特里笔下的人只是构造完美的一架机器,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只是构造的组织不同。人通过身体的感觉(本能)来获得精神,又通过精神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其中,主要是人的想像力在起作用

  • 9、 《人是机器》的读后感 人是机器的观点

    这是当代教育理论专题研究课程张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我看了它的电子版,客观地讲,很惭愧,我没有读懂它的大体意思,没有领悟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过我还是尽力去看它,并且摘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在百度搜索到对它的简介,如下:

    一、我喜欢的句子

    1、请看一下洛克 斯蒂尔 波耳哈维 莫贝都依等人的画像 你决不会惊讶于他们的相貌都是这样坚实 目光炯炯都是像老鹰一样 再看一看无数别人的画像 你也永远分辨得出哪一个是天才 哪一个是人才

    2、一个聪明人要是找不到和他一样的人 那么最好的朋友还是他自己 智慧遇不着智慧是要发锈的 由于缺乏练习 在打网球的时候 如果打过来的球不好 打出去的也不好

    3、我们在精神方面获得的愈多 但是在本能方面失去的也就愈多

    4、为了一个不可能认识的东西 为了一个即使认识了也不能使我们更幸福的东西而这么自寻苦恼这是多么愚蠢的事

    5、美丽的心灵 伟大的意志 只有在身体条件允许它的时候 才能发生作用并且它的趣味是随着年龄和热情而变动的

    6、对于一个生来饮食无节制的人 全部道德学都是没用的 饮食有节制是一切美德的根源就像无节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一样

    二、百科介绍

    《人是机器》lhomme-machine

    法国j.o.拉美特里的著作。作者因出版《心灵的自然史》一书被迫流亡荷兰时写成,1747年匿名发表。拉美特里根据大量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科学材料,证明人的心灵状况决定于人的机体状况,特别着重证明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和道德源于机体的自我保存的要求。《人是机器》假定一切生物都具有所谓运动的始基,它是生物的运动,感觉以至思维和良知产生的根据。书中明确指出,运动的物质能够产生有生命的生物、有感觉的动物和有理性的人。公开表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驳斥心灵为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唯心主义观点,论证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人是机器》在自然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无神论和伦理学等许多方面还提出一系列后来为其他法国唯物主义者进一步发展了的思想。它是18世纪法国第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现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

  • 10、 《上海色拉》读后感

    《上海色拉》读后感

    如果以前有人问我,上海有什么特色美食的话,我一定答不上来。城隍庙的那些所谓的生煎,小笼,都已不再是只属于上海,于是便开始思索,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上海?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摩登的独特气质,直到在书丛中看到这本陈丹燕的《上海色拉》,欣喜地发现,原来一直在心底的静静地流淌着的河流,竟被精巧细心地收藏在层层书页间,和着油墨凝重而有力的色彩,散发着几乎难以察觉的馨香。上海色拉,是一道在上海大大小小的中餐馆和西餐馆都可以点到的冷盘,做法也很简单,是将煮熟的土豆切成小方块,一只苹果切成小方块,一些煮熟的青豆粒,还有同样的被切成了小方块的红肠,用色拉酱拌成。我从没想过,这道我从小吃到大的菜肴,却是属于上海独具匠心的发明。 色拉本应该是生吃的,可是中国人偏爱熟食,于是便有了这“改良西餐”的做法,而且还一直流传至今,深受青睐。在七八十年代,整个中国只有在上海的油酱店里能买到八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这就足显上海的特别之处了。 陈丹燕是一位对上海文化研究感触颇深的女作家,她所著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身临其境般地展现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浮华璀璨,和美丽优雅的上海小姐的命运。而在这本《上海色拉》中,陈丹燕的脚步行走在现在,逐渐褪去了当年模样的上海,走过上海的音乐厅,上海的咖啡馆,书店,客厅,玫瑰,婚纱,教堂,墓地,一条又一条暗藏故事的街道……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永恒的纪念,有着古典的东方文化与欧洲气质的融合的上海的历史,其实尽在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铺着青石的小巷深处,寻常人家抽屉底下的一个个蜕皮生锈的铁皮罐头里的老相片,旧唱片,还有一片散落的玫瑰花瓣,沾满了历经风霜的尘埃,却依稀可见盒子上面五颜六色的图案,墙上剥落的老上海穿着旗袍的香烟美女的画像,是曾经的繁华留下的痕迹,有一些模糊却可以看得清晰。 书中随意的涂鸦,是作者漫步上海的悠闲的心情的写照,同样也是上海的城市气质,带着些许欧洲式的随心浪漫,却仍保留着东方的含蓄腼腆。上海,就如那精致的青花瓷小盘中盛的上海色拉一样,是一种优雅精致的混合物,昔日的繁华掩埋在老石库门房子里,却依然藏不住它的贵族气质,透过斑驳的砖瓦间的缝隙弥漫开来,让我不再彷徨寻找,却深深地为它痴醉,为它着迷。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03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5

  • 2022-04-09

  • 2019-09-20

  • 2021-06-10

  • 2023-07-02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3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25

  • 2022-01-07

  • 2019-10-11

  • 2021-06-09

  • 2021-06-07

  • 2019-10-28

  • 2021-09-18

  • 2022-01-13

  • 2019-10-24

  • 2023-05-03

  • 2019-11-06

  • 2019-10-20

  • 2019-11-04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
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2024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