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上海女孩读后感 > 地图 > 上海女孩读后感,2024上海女孩读后感
上海女孩读后感相关栏目
上海女孩读后感热门栏目
上海女孩读后感推荐
上海女孩读后感

(共 9696 篇)

  • 1、 《上海女孩》读书笔记1000字

    《上海女孩》读书笔记1000字

    《上海女孩》讲的是在抗战及内战时期,一对上海姐妹从小资家庭千金沦落成难民,逃亡到美国,成为美国第一代移民的故事。

    现代的美国移民在大陆人眼里非富则贵,非牛则傲,能够移民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国人看来甚是光鲜。事实上,换一个国家生活也换了一条新的鄙视链,要想在美获得人们认可也非易事。尽管如此,本书描写的移民生活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

    第一代移民都非常无奈,日子过得很心酸,他们生活在美国的最底层。每个人都有来美国的理由,回国的理由,以及不想离开美国的理由。

    一、在批准入境前的天使岛上,有人撕毁了签证材料,有人想方设法编故事想骗进美国,有人在天使岛上等到人老了都还没有被批准入境,也有人故意说错话延迟入境。有人为了避难、为了赚钱、或是为了和家人团聚来到美国,也有人一直惦念着祖国,一直为回国作着准备,没想到后来美国成为他们最不想离开的地方。

    两个女主人公也是如此,起初拒绝入美,入美后渴望回国,后来又为担忧被遣返回国而提心吊胆,她们的丈夫誓死捍卫美国身份。两姊妹的人生体验丰富到现代人几辈子都经历不了那么多,很佩服她们可以扛住这么多打击。

    她们先是失去优越无忧的生活,失去父母,离开爱慕的对象,失去婚姻自由,失去生活的自由,最后又失去在美的亲人,失去彼此的丈夫,失去共同的女儿。她们依然坚挺。命途多舛的两姊妹,让人看到女性坚韧的一面。她们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却一直没有向命运屈服,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比男人还要笔挺的脊梁。

    二、书看到一半时遇到一个小误解,那是作者埋下的伏笔。跟一个同事聊到上海人,发现民国时期的人尤其是开放港口的上海,非常现代,思想先进,不比现在落伍,只是抗战之后国家封闭,搞文化大革命,文化倒退了。因此,看到梅说小孩儿是她跟一个并没有很喜欢的人产生的,当时觉得她甚是新潮。相对传统的人认为,害羞的事情至少要跟喜欢的人发生。

    后来在尾声在发现,并不是因为她新潮,她只是为了隐藏一个秘密才随口这么说的。

    梅小孩的父亲其实是珍珠喜欢的z.g.,梅并不想告诉珍珠这一事实,因为姐姐珍珠心心念念z.g.,做梦都想跟z.g.结婚。她担心姐姐知道小孩父亲是z.g.以后,会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珍珠经历了与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一幕后,整个人生都灰暗下来,梅觉得珍珠很难再看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了,她更不愿意破坏姐姐为爱慕的画家z.g.做模特的那

  • 2、 《上海色拉》读后感

    《上海色拉》读后感

    如果以前有人问我,上海有什么特色美食的话,我一定答不上来。城隍庙的那些所谓的生煎,小笼,都已不再是只属于上海,于是便开始思索,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上海?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摩登的独特气质,直到在书丛中看到这本陈丹燕的《上海色拉》,欣喜地发现,原来一直在心底的静静地流淌着的河流,竟被精巧细心地收藏在层层书页间,和着油墨凝重而有力的色彩,散发着几乎难以察觉的馨香。上海色拉,是一道在上海大大小小的中餐馆和西餐馆都可以点到的冷盘,做法也很简单,是将煮熟的土豆切成小方块,一只苹果切成小方块,一些煮熟的青豆粒,还有同样的被切成了小方块的红肠,用色拉酱拌成。我从没想过,这道我从小吃到大的菜肴,却是属于上海独具匠心的发明。 色拉本应该是生吃的,可是中国人偏爱熟食,于是便有了这“改良西餐”的做法,而且还一直流传至今,深受青睐。在七八十年代,整个中国只有在上海的油酱店里能买到八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这就足显上海的特别之处了。 陈丹燕是一位对上海文化研究感触颇深的女作家,她所著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身临其境般地展现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浮华璀璨,和美丽优雅的上海小姐的命运。而在这本《上海色拉》中,陈丹燕的脚步行走在现在,逐渐褪去了当年模样的上海,走过上海的音乐厅,上海的咖啡馆,书店,客厅,玫瑰,婚纱,教堂,墓地,一条又一条暗藏故事的街道……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永恒的纪念,有着古典的东方文化与欧洲气质的融合的上海的历史,其实尽在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铺着青石的小巷深处,寻常人家抽屉底下的一个个蜕皮生锈的铁皮罐头里的老相片,旧唱片,还有一片散落的玫瑰花瓣,沾满了历经风霜的尘埃,却依稀可见盒子上面五颜六色的图案,墙上剥落的老上海穿着旗袍的香烟美女的画像,是曾经的繁华留下的痕迹,有一些模糊却可以看得清晰。 书中随意的涂鸦,是作者漫步上海的悠闲的心情的写照,同样也是上海的城市气质,带着些许欧洲式的随心浪漫,却仍保留着东方的含蓄腼腆。上海,就如那精致的青花瓷小盘中盛的上海色拉一样,是一种优雅精致的混合物,昔日的繁华掩埋在老石库门房子里,却依然藏不住它的贵族气质,透过斑驳的砖瓦间的缝隙弥漫开来,让我不再彷徨寻找,却深深地为它痴醉,为它着迷。

  • 3、 大上海影评

    大上海影评(一)

    在《大上海》上映之前,我已经写了一篇博文表示对本片品质的不看好,现如今看完全片之后,跟我预料的相差不多。需要声明的是,如果是在十年之前,我还没有看过这么多港片,或者至少我还没有看过麦当雄的两部《上海皇帝》,也许我会很喜欢这部片子,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如果,我只能说我现在的感觉不喜欢。

    虽然《大上海》没有明说人物原型是谁,片中角色名字也尽量避免令人产生联想,但是只要看了开场你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上海三大亨的故事,成大器是杜月笙,洪寿亭是黄金荣,茅载是张啸林和戴笠的合体。虽然王晶说这是他准备了多年的故事,但是我怎么看都是参考了麦当雄的《上海皇帝》,片中的主要角色和主要情节在《上海皇帝》中都能找到对应,角色上黄晓明和发哥对应吕良伟,洪金宝对应郑则仕,吴镇宇对应徐锦江+苗侨伟,高虎对应汤镇业,袁泉对应叶童,袁莉对应斯琴高娃,莫小棋对应刘嘉玲,情节上成大器和京剧名伶的感情线,洪寿亭因为一个戏子打了督军的儿子被抓,茅载投靠日本人等等,在《上海皇帝》中都有对应段落。当然,不能因此就说这部片子抄袭,因为既然同是以自杜月笙为原型,人物和情节有重合也是说得过去的。

    可是不得不说,在看过《上海皇帝》之后,再看这部《大上海》就只能是索然无味,看到开始就基本上可以猜到结尾了,没有任何惊喜。《上海皇帝》用了两集的篇幅来详细讲述杜月笙的生平,人物扎实、过程详细、细节生动;《大上海》只有一集的片长,还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煽情了,主角成大器的上位过程十分的潦草和不可信,莫名其妙的一开始茅载就救他出狱,一转眼他就在上海站稳了脚,再一转眼他就成了流氓头子。此外,洪金宝饰演的洪寿亭也没有任何重头戏来表现其分量,吴镇宇莫名其妙的就从国民党特务变成了大汉奸,没有任何心理转变过程,仿佛就是为了造出一个反派而存在。以上种种可以看出,王晶只是在用演员本身的知名度、一贯的银幕形象和在演艺圈的地位来套在角色身上,而根本没有想过用故事来塑造角色。

    杜月笙和国民党关系密切,曾经捐献飞机资助抗日,也曾和国民党一起迫害共产党人,《上海皇帝》的第二集主要就是讲政治,寓意和《黑社会2以和为贵》基本一致,都是说黑社会再牛也只不过是政治家手里玩弄的棋子。以现在我国的审查制度,可以料到王晶会对人物进行洗白,绝对不会再碰党派斗争这一段,可是没想到他会把人物洗得这么白。主角成大器作为一个黑道人物居然声称不碰黄赌毒,对新旧两个情人

  • 4、 上海人读后感

    上海人读后感(一)

    近来有幸看到了余秋雨的《上海人》。觉得我们真的不应该用一连串的贬义词来评价他们。

    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这些年,外地人富起来了,上海人精明到头还是十分穷困。这很让人泄气。去年有一天,在上海的一辆电车上,一个外地人碰碰撞撞干扰了一位上海妇女,象平时每天发生的一样,上海妇女皱一下眉,轻轻嘟囔一句:外地人!这位外地人一触即发,把历来在上海所受的怨气全都倾泄出来了:我外地人怎么了?要比钱吗?我估量你的存款抵不上我的一个零头;要比文化吗?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生!是啊,上海人还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听他讲罢,全车的上海人都发出酸涩的笑声。

    这个妇女确实令人讨厌。瞧比起外地人,这真的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难道大家都不是中国人吗?难道我们中华民族过去所受的苦还不够多吗?难道还想在窝里斗个你死我活?我们也站在大多数上海人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你们这些外地人抢我地方夺我田!你们这些外地人占我岗位挤我路!你们这些外地人赚了我们的钱还说我们穷!你们这些外地人讨厌我们还又来烦我们!这就是上海人与外地人的对立面!外地人认为自己在上海自己属于弱势群体。而上海人认为自己又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弱势群体。所以产生了双方的矛盾与对立!当然也又统一面了。都是中国人,同属华夏文明。上海经济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外地人离开了上海,上海人活不了,上海离开了外地人,上海人也活不了。

    难道我们就这样把对那妇女的恨都纠结到上海人身上。这样未免太草率。对上海人未免太不公了。几十年前来自农村的社会改革使很多骄傲的上海人离开了上海。他们带着社会历史使命感来到祖国大地的各处。越是冷僻险峻的山区越能找到上海的工厂,淳朴的山民指着工人的背脊笑一声:嘿,上海人!他们大多数无怨无悔,这其中他们的心酸现在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又有多少外地人会去了解。对于这些人我们给予的应该是无限的赞美。可那时也有好多祖国各地的人来到了上海。我们现在敢肯定那妇女就是地地道道的老上海人的后代吗?大多数真正的上海人是郊区的淳朴的农民。仔细想来我们把罪恶的帽子扣在了上海人身上,其实我们本身就是罪恶的。其实我不是说城里的上海人就不是上海人了,我只是为骄傲的上海人说句公道话。

    我称他们为骄傲的上海人不是去讽刺他们。而是他们是有理由有根据去骄傲的。革命年代有多少革命先驱得到了上海的庇护,中国经济少不了上海的贡献,中国文化更少不了上海的雍容大度,曾经上海

  • 5、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一)

    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初社会主义改造的曲折过程。按周而复自己的话说,【上海的早晨】是反映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这一基本矛盾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线是反映以徐义德为代表的上海民族资本阶级和以汤啊英为代表的上海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所包括的人物还有地主、农民、商人、中一共领导等各色人群。他所提到的地点包括了工厂、资本家住所、工人宿舍、领一导一人物的办公地点、以及上海标志一性一的大马路和黄浦江,但作者却把工厂作为描写的重点,其他场所无一不围绕着工厂展开,和工厂有着牵连。

    上海是共和国最好的历史见证人,小说描绘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大上海,那些发生在黄浦江两岸的故事。全书以5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一党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艰难历程,显示了一党一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伟大功绩,并折射一出解放初上海的时代风貌,从中也可引起人们的反思。书中通过棉纺企业家徐义德及其一家人彼此间的矛盾,纠葛和他们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一性一,还刻划了各种类型的工商业者,有不法一奸一商朱延年;拥护一党一,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马慕韩等;多侧面地展示了当时资本家的不同心态。同时剧中再现了解放初纺织工人们的生活。

    徐义德是沪江纱厂的总经理。在解放之前,他对上海解放后共产一党一对民族资本家的政策不了解,心存担忧,就将部分纱锭转移到了香港,并委托自己的弟弟负责管理,自己则留守上海坐观其变。在随后,他又不甘心于失去对沪江纱厂的控制权,老谋深算地与厂长梅佐贤一起收买工人陶阿一毛一打进工会,以最终掌握和控制工会。同时,又通过梅佐贤贿赂税局驻厂干部方宇,在政一府决定提高税率之前,打着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招牌,不顾工人生命安全,要求工人加班加点,为自己谋取私利,并且在生产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大发不法之财。这些充分暴露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一性一和资本的逐利本能。同时,还有一个细节,徐义德捐献六十亿元之巨款购买三架飞机支援抗美援朝。在事后,徐义德私下十分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捐献的无奈,完全是为了应付局面、为了他的沪江纱厂的生存。我们不用去猜疑徐义德的动机是什么,在当时,能够捐献巨款就是说明我们一党一的胜利,所以也不应该再苛求徐义德在捐献巨款时的意愿。小

  • 6、 上海托幼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形式,其写作思路和观后感一样,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边引用,边点评,边联系生活,边发表正能量的感想。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上海托幼读后感怎么写,欢迎查看。

    上海托幼读后感范文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承担“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同时,也要对得住这份职业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得具备正确引导幼儿的能力和思想,这就需要我们的不断学习和探索——跟从有经验的前辈教师学习;不懂就问;多看多思考。当然还离不开自身对书本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从园图书室借阅的《上海托幼》,联系着班级现状,有着以下简单的感悟。

    书中,华师大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的徐有为老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问题及对策》,虽然我担任着中班教师,但文章中的思想和理念绝不止于年龄班级的界限,像游戏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优化策略,中班同样适用。目前我班的角色游戏区正不断完善,游戏材料更近变化的同时,要及时引导着幼儿正确操作。但是现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游戏经验的匮乏;

    二、游戏指导缺乏有效性;

    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角色混乱、主题不明确等。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所悟、所得、所感。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游戏材料因未及时更替和调换,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是进步较缓或并未有实质性的进步。

    文章中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法:

    一、多渠道丰富游戏材料。提出游戏材料的“漂流制”、“捐赠制”,这样既能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又能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二、多角度提高指导。教师应在做到充分观察,充分对话的同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指导。

    三、在游戏评价环节,把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结合,做到多方面了解游戏。

    相信徐有为老师必是把实践中有明显成效的经验跃于纸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再联系实际释放到实践中去。书中一篇应彩云老师的文章《语言的温度》更是让我感觉,把幼师这份职业当成生活的人,其实乐在其中,她用着令人惊讶的言辞确是基于对孩子最真挚的理解和教育 。

    由《课间十分钟不能玩引发的学习活动》是对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系列课程的某一环节的讲述,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探索。它提醒我们,课程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经由幼儿的实际所引发问题,这不仅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更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文章中所提到的案例让我联系到班级每学期要完成的生成主题活动,活动在班级的开展就是对幼儿兴趣的一种顺应研究,活动开展前会梳理系列

  • 7、 上海世博会观后感

    多彩的光束、彩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喷泉、变幻的音乐和绚烂的焰火

    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159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

    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

    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

    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

    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

    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

    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

    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

  • 8、 环绕上海读后感3000字欣赏

    《环绕上海》一书由哈罗德师克明所著,这是一位美国作家所著,是他环绕中国旅游后所写的文章,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环绕上海读后感3000字欣赏。

    都说海南岛没有冬天,其实,在年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里,这里轻寒逼人、浓潮侵人的感觉一点也不好受。在这样的时候,捧着一本特别的书,和一名美国人一起环绕着二十年代的旧上海走一回,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的阴郁,有一种踏实而又温暖的美妙体验。读罢掩卷,余味绵绵。

    作者哈罗德师克明,于1920年代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环绕上海的观光之旅。他从上海乘住家船游历了苏州、杭州,又乘汽轮船沿长江游览武汉三镇、九江、安庆、南京,又游了舟山群岛普陀山,后回到上海租住在一户四口之家里体验生活,最终离开上海回国。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像记录片一样展现了那个年代、那些地方人们的生活、面貌、风俗。

    这里,不说师克明所看到的沿途景象,读者在读书时都能够读得到。单说说读到一些地方自己的感受。

    师克明初来上海住在南京路边的东方大酒店,南京路昼夜不停的噪声,让他以为赶上了全国性纪念日,到第三天,他终于认识到这样的声音是这个地方的常态之后,居然进入了中踏实、无梦的睡眠。他说:我第一次赢了,从睡眠的角度看我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人。(p014)读到这里,顿时觉得这位美国人有些幽默可爱。

    师克明在租住家船时,说好连船长一起四个船夫。结果这是中国的住家船,船长是一家之长父亲,船夫是船长的两个儿子,船长的妻子和大儿媳妇。这一点师克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他还是入乡随俗,接受了这个现实,他把船长取名为拿破仑,船长的大儿子称为大副。观察了船长的丰富经验与领航能力,观察了船长对小儿子的惩罚,和船长的小儿子成了朋友。当他发现船长的那个挨了打毫不反抗的小儿子阿胖很有学问时,他写道:如果世上所有像阿胖这样的人都能拥有别人的优点,那么其他那些具有这些优点的人很快就不是阿胖的对手了这种令人不安的想法有时候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烦恼。(p048)读到这里,觉得这是典型的美国人的烦恼,当他们认定一个人该笨的时候,结果发现这个人比自己还聪明,因此就不爽了。当今美国在世界上这制裁、那扼制,似乎都有这种烦恼的思维影子。

    他在住家船上看到船家在水里打捞煤渣的情景时,写道:看到此情此景,还有谁会只是满足

  • 9、 余秋雨上海人读后感

    余秋雨上海人读后感范文一

    小的时候就听我爸说过上海人非常的小气。问他们要点自来水喝都不给!还说你自己可以去买矿泉水啊!对于一个打工仔来说要点自来水喝都不给。难道他们连同情心都没有了吗?

    近来有幸看到了余秋雨的《上海人》。觉得我们真的不应该用一连串的贬义词来评价他们。 什么 精明、骄傲、会盘算、能说会道、自由散漫、不厚道、排外、瞧不大起领导、缺少政治热情、没有集体观念、对人冷淡、吝啬、自私、赶时髦、浮滑、好标新立异、琐碎,世俗气如此等等 说句内心话,对于上海人我们还是要抱以同情与宽容。难道他们就没有我们中国人值得称赞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物的存在必有它的道理。

    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 这些年,外地人富起来了,上海人精明到头还是十分穷困。这很让人泄气。去年有一天,在上海的一辆电车上,一个外地人碰碰撞撞干扰了一位上海妇女,象平时每天发生的一样,上海妇女皱一下眉,轻轻嘟囔一句:外地人!这位外地人一触即发,把历来在上海所受的怨气全都倾泄出来了:我外地人怎么了?要比钱吗?我估量你的存款抵不上我的一个零头;要比文化吗?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生!是啊,上海人还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听他讲罢,全车的上海人都发出酸涩的笑声。

    这个妇女确实令人讨厌。瞧比起外地人,这真的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难道大家都不是中国人吗?难道我们中华民族过去所受的苦还不够多吗?难道还想在窝里斗个你死我活?我们也站在大多数上海人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你们这些外地人抢我地方夺我田!你们这些外地人占我岗位挤我路!你们这些外地人赚了我们的钱还说我们穷!你们这些外地人讨厌我们还又来烦我们!这就是上海人与外地人的对立面!外地人认为自己在上海自己属于弱势群体。而上海人认为自己又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弱势群体。所以产生了双方的矛盾与对立!当然也又统一面了。都是中国人,同属华夏文明。上海经济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外地人离开了上海,上海人活不了,上海离开了外地人,上海人也活不了。

    难道我们就这样把对那妇女的恨都纠结到上海人身上。这样未免太草率。对上海人未免太不公了。几十年前来自农村的社会改革使很多骄傲的上海人离开了上海。他们带着社会历史使命感来到祖国大地的各处。越是冷僻险峻的山区越能找到上海的工厂,淳朴的山民指着工人的背脊笑一声:嘿,上海人!他们大多数无怨无悔 ,这其中他们的心酸现在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又有多少外地人会

  • 10、 《上海堡垒》观后感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原来以为这是一部流浪地球之类的科幻片,没想到它其中还夹杂了不少爱情片的元素。后来一看,原著江南,瞬间感觉有点明白。起先看他的此间的少年里面,杨过和穆念慈就是这种因为双方都不开口而错过了一段感情。后来龙族里面也是,先是第二部里的楚子航和夏弥,然后是第三部里的路明非和上杉绘梨衣,后者当时好像让还我难过了好一阵子。虽然很喜欢看江南的小说,但还是希望下次故事能有个更圆满的结局。

    这部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倒不是特效,也不是鹿哥的演技(因为不懂所以不多做评价),而是几个主角重复了好几次的话:喜欢一个人就要用尽全力,说不定,我们只剩下五分钟了呢。原台词我不太记得清了,上网去找也没找到,只能大概复述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男生不愿意主动表白?然后下面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不表白,还能做朋友;表白,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这我自己也是有些体会的。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里最让我有感触的地方。

    虽然电影有很多槽点,比如说最后我鹿哥大喊向我开炮之后为啥又活了下来,但怎么说,有时候看电影并不只是为了看电影。

  • 2019-09-25

  • 2022-04-09

  • 2021-06-10

  • 2019-09-20

  • 2023-07-02

  • 2019-09-20

  • 2021-06-09

  • 2019-10-11

  • 2022-11-21

  • 2021-06-07

  • 2021-09-18

  • 2019-11-16

  • 2019-11-12

  • 2023-06-21

  • 2019-11-0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5-09

  • 2023-01-23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22-04-26

  • 2019-11-04

  • 2023-04-20

  • 2023-04-12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1-06

上海女孩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上海女孩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上海女孩读后感、2024上海女孩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