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大上海有感 > 地图 > 观大上海有感,2024观大上海有感
观大上海有感

(共 1688 篇)

  • 1、 观《大上海》有感

    《大上海》观后感

    王晶拍了很多圈钱的烂片,下限直逼黄百鸣,今日一观《大上海》,我又看到了当年的王晶。影片有很多地方值得称道,催人泪下的配乐,无可替代的选角,恰到好处的剪切,或许在贺岁档这部片子的票房注定不高,但她给我的震动比其他任何一部贺岁片都大。

    影片涉及很多人物,塑造立体也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之一,而其中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和成大器有着情感纠葛的三名女子,他们是三个不同的符号,在乱世中却只有一个共同的结局。

    当世事流转,希望我们还能大浪淘沙,在历史的洪流里发现那些美丽的灰飞烟灭的尘埃。

    人生若只如初见知秋

    电影的最初是在民国的小镇,成大器带着自己的小弟在知秋家门口爬上墙头偷偷向里面看自己的心上人,大抵风云人物少年时都有这么一份珍而重之的深情,年轻的时候不懂的世事艰难,不懂得想要收获成功需要获得多少代价,那时候,爱情干净且纯粹一如阳光,洒在江南小镇上,给一切镀上朦朦胧胧的美。

    夕阳下,他和她坐在墙头,他为她洗脚,他许诺说:等我到上海,但凡有一点成就我就去北平接你。他低下头,眨巴眨巴眼睛看着金灿灿的她的唇,前倾身体,轻轻落下一个吻,一个还不够,真想就这么吻在一起一直到时间的尽头。

    最美的场景,最美的人永远是被用来打破的,王晶尤其擅长这一点。于是,随着电影的剧情发展,这样的美好也蒙上了一层灰雾,哪怕是昔日欢声笑语的大庭院,此时此刻也只剩下一地秋风扫落叶。

    当成大器身经千辛万苦,在上海成为一方人物之时,他前往北平去找她,他看她唱戏,默默微笑着,她以为他还是当年的他,当相逢的两人尚未来得及互诉衷肠时,一声声枪炮声击碎了此刻的宁静,当现实被撕扯开来,露出流着血的皮肉,知秋崩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他要杀那些人,她不明白他到底是谁,她也不明白他这些年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只求安安静静唱戏,不求荣华富贵不求一呼百应,只求天气微寒之时,那一片知秋落叶。

    于是她选择了离开,离开他的现在,离开她的过去。

    此去经年,当她已成婚,他亦成家,命运让他们重逢,世事弄人,电梯里那惊鸿一瞥,过去的点点滴滴闪回在眼前,当年的海誓山盟,终究只化作唇边一句你还好么?,戛然而止的遗憾让一段感情黯然落幕。

    她一心想求平安,却是造化弄人她的丈夫竟也是地下分子,当她再一次深陷水火,他救了她。战乱爆发,当山河破碎,上海成为一片废墟之时,他寻到了她。只是,你我不再年轻,不复当年。

    绕指柔情,儿女情长只有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背

  • 2、 观电影《大上海》有感

    电影《大上海》观后感

    与其说影片《大上海》是一部黑帮片,倒不如说是一部爱情片,当然,黑帮和爱情这两个元素从来都不矛盾冲突,在经典黑帮片《美国往事》里人们记住的,除了面条和算计了他一辈子的麦克斯之间的纠葛,还有他和黛博拉之间的情感悲剧,而那句我们浪费了一生,虽是面条对麦克斯说的,但用在感情上,也同样适用。

    在当下遍网的感觉不会再爱了的哀嚎中,难得有部国产片能如此情深意切地表述爱情,也难得上了年纪的发哥在影片中深情似海一回,还是我拿生命换取爱的类型。当片尾成大器怀抱爱人坐在车里,从容面对欣然微笑时,不免令人想起一句话:心中充满爱时,瞬间即为永恒。

    有的观众或许会纠结片中的成大器究竟最爱谁,其实这不算是个问题,因为人的情感会随着年龄和阅历而变化,虽然有时候并不自觉。一个是青葱美好的初恋,虽然美好但留有遗憾,人们难忘初恋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抵是怀念年少时爱的那种感觉,仿佛时间余烬中的一抹青炎烛光,影影绰绰,散发出点点暖意,虽不能驱寒,却叫人欲罢不能。人不能穿越,但感受可以,于是不由自主地陷入回忆并全心关照,这是重情之人难以抗拒的宿命。而另一个是陪伴自己走过打拼之路的女人,从年少到如今,仿佛习惯成自然般不必劳心和牵挂,于是惯常易让人的感官迟钝,心灵也一样,除非境况陡转。

    个人感觉成大器是爱着陪伴他走了一路的阿宝的,虽然成宝恋的结局看上去悲情而虚无,却显得相对成熟,至少在阿宝身上有成熟的因子,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的言行仿佛是对狄更斯这句话的注解: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而对成大器而言,最重要的情感是需要熟化过程的,该片的叙事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熟化过程,他早期被爱而不得(初恋)的遗憾折磨过,后又被得而复失(妻子)的痛苦折磨过,历经过这样反复的碾压后,终于催发出了他心中最想说的、也是阿宝最想听的话。

    曾经在北平教堂里的突发变故,让成秋恋的两个当事人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爱情流亡者,此时的枪炮胜过了玫瑰,他们仿佛注定的一般没有未来。而少女阿宝抱着残破的板凳离开时的回眸浅笑,则在表明她会全心全意守护她的爱。(观后感)似乎对于情感,片中的女人要比男人来的成熟,即便是女配也能散发出这种成熟感,如师娘凌沪生断然和丈夫的离异。

    片中的两位女主仿佛代表着不同的情感态度,叶知秋似乎从来都是主动选择的,比如她年少时选择

  • 3、 观电影《大上海》有感2

    电影《大上海》观后感2

    一曲《定风波》,勾起对这部《大上海》无限兴趣,这是一部不真实的影片,但绝对是一部充满真情的佳作。个人感觉绝对比血滴子和王的盛宴优秀的多。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大的震撼,总以为,可能又是一部打打杀杀或嘻嘻哈哈的流水电影,而从晚上7点20分开始看,到现在为止,一幅幅画面还是在脑子里转,年轻大器在屋顶亲吻知秋的经典,发哥背坐着摇着扇子的经典,电梯里叶秋回首的经典,教堂里黄晓明林坏枪战的经典。。。。真的太多太多了,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这部电影人物选择方面也很到位,很多人说黄晓明演的烂,拖后腿,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应该是带了很浓的个人情感色彩,其实我对黄也不来电,早些年对他印象也不好,不过就说这部戏里,我觉得演技是不错的,他把年轻的成大器的狼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是的,就是一头狼,依然记得他第一次杀人时吴镇宇问他杀人的感受,他说了一句:感觉不太好。而到了后面,砍人杀人出头拼,刀光血影,他就是为了一句话:我要把大上海踩在脚下!

    而发哥的成大器,显示了一种稳重、霸气又收敛,也许发哥什么都不用说,只要往那边一站,就是一种气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举手投足之间都得让人感觉王者之气扑面而来。这就是他的魅力,在那个饭局么,他说我们有三个胆:酒胆、色胆、还有忠肝义胆。奇志碰大兵动漫版全集能够让人想起那个时代特有的豪情。但是为上海,为兄弟,有些是他没法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依然给我们塑造着一位爱国枭雄的形象。

    吴镇宇演雅痞很惊艳,但是演流氓更惊艳,他有国民党兵身上的跋扈,自满。阴险的气质,注定了是一块汉奸。洪金宝演枭雄洪寿亭,可圈可点,形神兼备。这片绿叶也拿捏的十分到位袁泉演的叶知秋优雅动人,哪怕嫁给别人,仍挂念旧情,内心困惑不已!但说就实在话我很讨厌这种类型的人。最令我感动是风情万种的莫小棋饰演阿宝,她一生挚爱着大器,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也许这些才能形容她的一生。在生死关头,她选择让大器跟叶知秋走,最后中枪死在大器的怀里。我不想说有多轰烈,但是那种爱,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到,却可以让人悄然泪下。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总会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悲伤,也许是那个时代造就这种悲伤,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那种印记于人灵魂深处的情怀,男人谁不想定风波,女人何不在费思量,缘来缘去,一生匆匆而过,拼过、爱过。。。。当师傅已经当众烧掉大器的拜师贴结

  • 4、 观上海大剧院《舞韵讲座》有感 (750字)

    今天,艺术总指导王老师、一2班的何云婷和我兴高采烈得来到了上海大剧院观赏《舞韵讲座》。上海大剧院可壮观了。我们进了c1的大门,进去观赏讲座。进去之后,大堂的灯暗了下来,讲座开始了。

    首先,主讲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老师李涛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蒙古东部地区的一个名叫《安代舞》的蒙古名舞。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从前蒙古有一个小姑娘得了一种很罕见的怪病,她的阿爸为了治好她的病,在乡里请了很多医生,可都不见效。于是,他决定带女儿去城里治病。走了很远,突然车轴断了,女儿重重地摔了下来,这一摔可不得了,病情更重了。于是,阿爸便围着女儿以歌代哭,还甩起手臂跳起舞来,祈求上天保佑。嘹亮的歌声惊动了附近的村民,他们看到这情景,便也跟着一起跳。突然,不知哪儿来的力量,让女儿也站了起来,也跟着大家跳起了这舞,跳得大汗淋漓。就在这时,女儿的病就一下子好了。所以后人称这舞为《安代舞》。之后,我们还看了《顶碗舞》、《梦归》、《长调》顶碗舞是一个难度性很高的舞蹈。演员要把六个碗叠在一起,并且把碗顶在头上。还要快速地自转、公转这让在台下的我都看花了眼。最后,我还学到了一点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如大幅度扭跨、一顺边、做小鱼手然后演员还给我们跳了一段《孔雀飞来》。舞蹈动作优美,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好像一只真的孔雀在台上翩翩起舞着。让台下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了。

    在这次的讲座和表演中我知道了舞蹈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是人类最好的治病之药,同时心里也油然生出了一份感激之情,真心地感谢我的母校dd世界小学为我创设了这样一次观赏的机会,让我对舞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喜爱。

    我想说:我爱舞蹈!我爱我的学校!

  • 5、 大上海影评

    大上海影评(一)

    在《大上海》上映之前,我已经写了一篇博文表示对本片品质的不看好,现如今看完全片之后,跟我预料的相差不多。需要声明的是,如果是在十年之前,我还没有看过这么多港片,或者至少我还没有看过麦当雄的两部《上海皇帝》,也许我会很喜欢这部片子,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如果,我只能说我现在的感觉不喜欢。

    虽然《大上海》没有明说人物原型是谁,片中角色名字也尽量避免令人产生联想,但是只要看了开场你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上海三大亨的故事,成大器是杜月笙,洪寿亭是黄金荣,茅载是张啸林和戴笠的合体。虽然王晶说这是他准备了多年的故事,但是我怎么看都是参考了麦当雄的《上海皇帝》,片中的主要角色和主要情节在《上海皇帝》中都能找到对应,角色上黄晓明和发哥对应吕良伟,洪金宝对应郑则仕,吴镇宇对应徐锦江+苗侨伟,高虎对应汤镇业,袁泉对应叶童,袁莉对应斯琴高娃,莫小棋对应刘嘉玲,情节上成大器和京剧名伶的感情线,洪寿亭因为一个戏子打了督军的儿子被抓,茅载投靠日本人等等,在《上海皇帝》中都有对应段落。当然,不能因此就说这部片子抄袭,因为既然同是以自杜月笙为原型,人物和情节有重合也是说得过去的。

    可是不得不说,在看过《上海皇帝》之后,再看这部《大上海》就只能是索然无味,看到开始就基本上可以猜到结尾了,没有任何惊喜。《上海皇帝》用了两集的篇幅来详细讲述杜月笙的生平,人物扎实、过程详细、细节生动;《大上海》只有一集的片长,还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煽情了,主角成大器的上位过程十分的潦草和不可信,莫名其妙的一开始茅载就救他出狱,一转眼他就在上海站稳了脚,再一转眼他就成了流氓头子。此外,洪金宝饰演的洪寿亭也没有任何重头戏来表现其分量,吴镇宇莫名其妙的就从国民党特务变成了大汉奸,没有任何心理转变过程,仿佛就是为了造出一个反派而存在。以上种种可以看出,王晶只是在用演员本身的知名度、一贯的银幕形象和在演艺圈的地位来套在角色身上,而根本没有想过用故事来塑造角色。

    杜月笙和国民党关系密切,曾经捐献飞机资助抗日,也曾和国民党一起迫害共产党人,《上海皇帝》的第二集主要就是讲政治,寓意和《黑社会2以和为贵》基本一致,都是说黑社会再牛也只不过是政治家手里玩弄的棋子。以现在我国的审查制度,可以料到王晶会对人物进行洗白,绝对不会再碰党派斗争这一段,可是没想到他会把人物洗得这么白。主角成大器作为一个黑道人物居然声称不碰黄赌毒,对新旧两个情人

  • 6、 观《大武生》有感

    《大武生》观后感

    由醉驾导演高晓生,著名动作指导洪金宝,偶像派人气演员吴尊、韩庚、徐熙媛、刘谦等倾力打造的梨园情感纠葛大戏《大武生》,近日隆重上映。

    说不期待,那是假的。先前看过几十秒的片花,在京剧中融入酣畅淋漓的武打戏,《大武生》虽不是开先河者,但还是吊足了不少影迷的胃口。《大武生》把国粹京剧当作一大卖点,启用众多实力派偶像演员,是确保票房率的过人之处。然而,恐编剧都难以自圆其说的支离破碎的故事,看后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影片试图融入世事纷争、梨园情仇、兄弟义气、江湖恩仇等所有吸人眼球的元素。试想,一部只有短短九十多分钟的电影,植入如此众多明线暗线,织成一张莫名其妙的网,必然让人应接不暇,如同堕入五里烟雾,分不清南北,摸不着要表达的意思,观之,如处处碰壁;观后,睚眦必报。让先前满怀的期待,变成看后的更多失望。

    近期,国内几部大制作先后上映。《画壁》、《白蛇》皆遭诟病,叫好者寥若晨星。连同之前的《战国》、《关云长》等,每部电影未上映之前都是鼓足风帆,造足气势,在宣传方面不输功夫,最终结果却都败走了麦城,这其中,几乎都输在故事本身上,并非选材不当,而是粗糙不堪,经不起推敲,经不起咂摸。说的难听点,味同嚼蜡。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商业电影带给人们华丽的感觉,的确是一种高端的享受,这一点毋庸置疑的需要向外国学习借鉴。但,中国故事也从来不缺乏特色,只是缺乏表达的技巧和途径罢了。且看《功夫熊猫》的一胜再胜,谁还敢说中国电影缺乏故事素材?仔细思量,导致中国电影目前营养不良现象的根本,还是在于中国电影的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是从古传下来,至今仍做训诫的箴言。只是当下的人们,嘴上一直是那么传诵,实际行动中却从不顾忌。只要短平快,只要见效益,不管符合不符合实际,不管人们愿不愿意,不管影迷接不接受,我自拍自娱,醉乐其中。如若不是,较好电影为何一部也难求。再大胆说一句,急功近利,也恐不止是单单一个电影业的弊病,而是普遍常态,让人汗颜不止。

    之所以,没有过多的讨论《大武生》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详细展开分析,还是希望影迷们见仁见智,通过观影,好与不好,皆在自心。

  • 7、 观《大阅兵》有感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祖国的六十华诞,又到了十年一度的大阅兵。

    大阅兵正式开始了,一个个方队缓慢的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看完大阅兵后我深发感想:祖国经过了一百多年战火的洗礼后,又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世界强国,从六十年前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一刻起,我们中国便踏上了发展的一个新的道路,经过了抗洪、抗雪灾、抗震这三次考验后,让世界知道了我们中国是永远打不垮的!

    付庄办事处中心小学六年级 钟国豪

  • 8、 《大上海》观后感200字

    《大上海》观后感 成大器,农村底层出身,志向远大。一生都在用生命去搏。用生命去抢名利,守名利。但呼风唤雨的大器,终将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人生。底层有为的人生!小人物逆袭的人生! 与师傅过命之交后,亦师亦友! 有林坏,同为战友,士为知己者死! 与初恋,真挚,甚至一生都在实现自己的诺言! 同祁同伟!英雄不问出处! 出身卑微,有大志者,成大器!因为生死患难如同便饭,不断追求第一。每件事都是用生命去操做!顾无人能敌! 但终究也是个悲情角色!人生都在奋斗,都在赌一把,兴趣爱好,天伦都没有了心境!成也与此,败也雷同! 最终胜天半子又如何,命已呜呼! 时也命也!-------底层有志者!
  • 9、 观大武生有感

    大武生观后感

    昨日,看完电影大武生,觉得影片成功之处在与一个字,那就是新。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后劲十足的影片,看的时候劲儿还没上来,可是隔了一夜,那种萦绕难却的气息让人欲罢不能,才感受到,电影里有些东西深深的把我抓住了。

    本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导演居然大胆的把革新式的情感观装进了一个传统味道十足的载体里,让你看到的是经典提炼出来的却是新的东西。另一个被深深吸引的就是关于大武生这一国剧行当的林林总总。

    其实感受很多,一两万字都不够说的。老实讲,我是冲着韩庚去的。但是看完之后,是在顾不上赞赏韩庚,因为真不电影值得称赞的点太多了,而演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而已。

    首先就是华丽的京剧画面,太漂亮了,不管是韩庚的短打武生,吴尊的长靠武生,大s的刀马旦,霸王霸王别姬,大旗阵,美猴王,青龙,白虎,让人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国粹在那个年代就是叱咤风云就是让人如痴如醉的。生、旦、净、丑。只有生,和净,我从来都没有了解过。通过观看整部电影下来,我不得不说被武生行当吸引了。祖传的武生行规,兄弟情,师徒情,对职业的操守,视荣辱为生命的高度的艺术忠诚,皆让人敬佩。

    其次,就是那个年代的时代气息。清末民初。通过兄弟俩从山里来到上海,再通过孟二奎(韩庚饰演)从上海北上飞枪刺杀七大王子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那个年代大城市和乡下是怎样的,当时的南北又是怎样的迥异。大上海的洋酒洋车大舞台鲜花掌声霓虹初上,北京的长鞭,满装,遛鸟逗蛐蛐。特别奇妙。让人禁不住想让穿越回去,亲自感受一下那种distinctive.

    开头的那一个新字,用在武打上,真是在贴合不过。大武生的武打场面实在是新颖的精彩绝伦。能够看出洪金宝大哥和幕后的真诚和心血。本身,洪大哥,元彪,于荣光都是之前搞过京剧的,大s以前也是学京剧出身的。影片看下来,不会让人有这一招那一式好像见过之类的感觉,翻腾,倒挂,刷枪,飞枪,双刀,个个精彩。

    最重要的,也是本人印象最最深刻的还是导演的融入的情感观。剧中中间一段关一龙(吴尊)和二姨太小玉(伊能静)的不伦之情,最后小玉大胆死于丈夫抢下。小玉这个女人,愿意为自由,不吝啬生命。这种为了追求个人自由而愿意去死的的想法,很大胆,这绝不是传统的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主流情感观念。另外就是女主角席木兰(大s)和师父曾经的奸情,和对孟二奎(韩庚饰演)如今的收不回来的爱,到最后却做了另外一意外的选择。有人说这是一个有大情怀的女子。对于

  • 10、 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国家大剧院》观后感

    寒假的某天,咱们的张校长给音乐老师发了一条短信,收看央视9套播出的纪录片《国家大剧院》。说实话,第一次知道国家大剧院还是当时有首歌叫做《北京欢迎你》,当时这首歌的mv当中,每个歌手一句歌词,然后后边的背景都是北京非常有名的建筑或者名胜古迹之类的,当中孙楠唱的时候后边的背景就是国家大剧院,圆圆的很有意思的一座崭新的建筑。但是当时根本没有多想,更不知道咱们的国家大剧院 跟很有名 悉尼歌剧院一样,都在在为艺术发展做出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这是一个纪录片,把国家大剧院的兴建到建好了运营,用摄影师写实的录像和主持人美妙的讲述拼接而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我从大学时期到工作来北京有三次了,每次到天安门都不知道原来国家大剧院就在不远处,在北京市这样惊人的低价,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的国家大剧院居然落座在北京的长安大街上,这样的地理位置,这样的占地面积这样的耗资想必这个一座宏伟的现代建筑它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记录片,刚开始就介绍长达6年建造的不易。当这座大剧院建好了以后,如此辉煌的低级艺术殿堂,确实从文学上是个烘托,或者是形成的强烈的反差。在国家大剧院没有建造之前,中国这样庞大的土地上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艺术表演场所。也正因为,国家大剧院的建立之后他成为了中国人,一个实现艺术理想的这样一个地方。

    记录片不仅仅是讲述了国家大剧院的建造,更多的是讲述了国家大剧院正通往低级艺术殿堂的在付出的努力。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先生,联合了各个音乐领域的大师,把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宏伟建筑丰满了起来。他不断的学习外国歌剧院的运用,甚至把国家大剧院变成了一个艺术传播的工具,使更多的中国人都来接受艺术,领略艺术。从纪录片当中,我看到了顶级指挥家,歌剧导演,舞美大师,著名男高音女高音,芭蕾舞家,京剧艺术家。看到了中国人排练的经典歌剧,舞剧,戏剧,话剧,交响乐时的台前幕后和节目片段。短短的一百多分钟,对于毕业一年多的我来说又一次的艺术熏陶。

    每个学习音乐的人,在上大学的时候对歌剧,芭蕾舞剧,京剧,交响乐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些古典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来说它才是永久的经典。不再像中学生那样对古典艺术产生排斥。《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纪录片看完之后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层次很高的与音乐有关的纪录片。让我重温了一些曾经学

  • 2019-09-20

  • 2021-08-24

  • 2021-08-20

  • 2021-08-06

  • 2021-09-30

  • 2019-11-04

  • 2021-06-09

  • 2019-11-04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1-08-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22-04-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7-02

  • 2019-09-27

  • 2019-09-27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观大上海有感
观大上海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大上海有感、观大上海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大上海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