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2024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范文大全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推荐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

(共 8264 篇)

  • 1、 乡土中国读后感(3)篇

    看完费老的书,感觉乡土文化之前也经历过,之前觉得农村生活很普通啊,都是熟悉朴实的生活日常。在农村时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调研观察,也许是不懂田野调查是为了多点现实资料研究指导实践吧,理论书确实读少,思维局限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等着我们去发现![调皮]看完此书,了解了乡土社会的大同小异,时空一致的乡村熟人社会与都市陌生人际关系形成鲜明对比,难怪央视的《记住乡愁》节目倾听古镇的传奇故事,见证乡情民愿都开播第三季了,重情义传承家国情怀的乡愁节目激发了每个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情节。在谈到农村"文字下乡"里,费先生认为"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她们的口语交流也更加亲切,平常用到文字机会不多,也并不是她们不聪明。"让我想到自己奶奶一天书都没有读过,自然也不认识字,但是在爷爷每次给她的故事讲述中也会慢慢懂一些道理。在与其他邻居交流时,自然口语交流就能进行很好的观点沟通了!反观我们现代都市,不懂文字是万万不行的[撇嘴]从这点看,就觉得乡土社会好单纯了,难怪是每个游子内心的牵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之前完全没接触的费老提的差序格局观念,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块石头在水中引发的一圈圈波纹,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涉及到的人就发生联系。乡土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稳定的差序格局。所以感觉人在不同阶段总会认识不同的人,这里也涉及到礼的观念吧!都是礼仪打交道,情感的交流。在我们常说的血缘和地缘观念中,了解了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正如我们经常填的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在乡土社会了!乡土中国的乡土情节扎根于我们心中,就像一种集体意识的社区精神下发挥个人创造作用。熟悉的乡土文化民族心理通过民族血脉传承下去,该书确实是透视乡土文化的经典社会学著作,尽管里面有些理论还很晦涩难懂,引用的一些人类社会学家还很陌生,慢慢接触吧,调研与理论结合才知道田野调查要观察哪些,他们那个年代的研究调研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大师经典之作要多读额,多看经典多点领悟,一点点进步吧[奋斗][奋斗][奋斗]

    看着“乡土”二字,忍不住掀开第一页。本抱着欣赏中国乡村的风情风俗。稍微看了几页,依稀看到这是一部分析乡土的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治理结构的理论代表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人士,从小了解身边的村民如何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刚

  • 2、 《乡土中国》读后感_8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

    《乡土中国》和《1984》的共同之处在于,两本书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汇。 比之于奥威尔的“老大哥”,费孝通起名字的工夫似乎胜一筹。除了大名鼎鼎的“差序格局”,还有对礼治权力做分辩的“暴力权力”和“同意权力”;解释乡土群落形成过程时提到的“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再比如“长老统治”“无为政治”,甚至书名“乡土中国”也是如此。这些望文即可生义而且读起来也合韵的四字词语,甚至可以代替整本书的内容而存在。梁文道介绍“书皮学”时,曾一本正经地讲解“如何谈论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照此标准,《乡土中国》一定是最佳范例。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学会了道长的本事,到时候我们这些伪文艺分子、伪智识分子探讨人类学、社会学的时候,上面那些四字词语肯定是大家的黑话、贯口。 这么说或许忤逆了费先生的愿意,但这也正是《乡土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就个人阅读体验而言,相比对传统社会的思考,这本书更具有一种预言的性质。怎么说?比如你在外头,一时忍不住,准备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或者践踏花花草草了,而你又恰巧读过《乡土中国》,那这时候你就想起来了,书里头有这么一段儿:“中国传统观念当中,没有公共空间的概念,所谓公共空间,只是除去私人空间后剩下的东西,是可有可无,不必在意的。”你看,说中了吧!于是心头一惊,仿佛被抓了现行,也就收手不干了。再比如,网上见了帖子,“原配当街痛打小三”,一时间看得热血激昂,正要敲打键盘助威,突然想到,费孝通同样说过,“法律在礼治社会到底是行不通的,比如丈夫因为妻子偷情打伤奸夫,这在乡间是理直气壮的,完全不会有人追究他殴打别人的罪名。”像是被揭了老底儿,再想敲键盘,也就先自手软了…… 诸如此类,出于对不幸言中的命运的反抗,对融于骨肉的文化基因血缘的否认,下意识间,我时常拿书中的例子检点言行,本来一本社会学著作,反倒有了某种道德劝诫和伦理规训的作用。且不论误读与否,至少从效果上看,也不算坏。

  • 3、 《乡土中国》读后感_17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1700字

    第一遍,粗略印象

    《乡土中国》是大学社会学课本上老师重点提到的一本书,费孝通,是社会学必提的名字。不过本书并没有书名说的简单,乡土社会有大学问,书中有很多概念,定义,还有理论,学术性理论性强,对于一个非社会学专业学生来说,可能读起来有点吃力,最好是读纸质版,可以反复回看,做笔记,反思。但是不得不说,学思政的我从中看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根和本,从社会结构出发,对儒家伦理文化中的人伦秩序,修身内省,有了进一步理解。

    个人认为,本书中,作者以社会结构为核心,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德,人伦,权力,社会结构秩序等问题。开篇,作者就指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一个是自然生长而成,一个是为完成某个社会任务而成。中国传统社会,就是礼俗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根基~儒家文化,就是一种隆礼贵义的伦政治文化,它既是维系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又是社会教化,民众修身的伦理道德。相对稳定的儒家伦理,产生于地域广阔但又相互闭塞的中国乡土社会,民众自发形成的伦理文化被统治者掌控,进一步巩固了稳定的社会统治,也延续了乡土社会的稳定性。

    所以,礼俗社会,没有\法治\,是\礼治\,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人治的主观武断,法治的公平公正,乡土社会里的\礼治\是基于传统的力量,在费老的眼里,这种传统力量产生的权力,是所谓的\长老权力\,它不是横向暴力权力,也不同于契约社会的同意权力,有区别于社会变迁中的时势权力,他是年长的人对年轻人施加的一种权力,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维系社会的知识,所以传统就是权力。当然,这里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乡土社会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不是靠所谓的\知识下乡\,费老反对一些人主张的\乡下人笨\的主张,认为文字的产生是因为语言受到时空限制,但是在乡土社会里这个并不存在,人们只要通过喊,就可以沟通有无,因此也形成了刚刚说的\长老权力\,纵向的知识传授足以,不需要横向的只是传播,乡土社会就像一个\自给自足\的社群,纵向变迁发展。

    说到纵向变迁,从社会结构到家庭内部,其实中国传统伦理观念里,家族大于家庭。家族所基于的是同性群体的延续,农业社会里的男性主导,生儿育女开枝散叶不过都是为了社会劳动,在这里家庭的异性结合被弱化,因而也不会说男女结合是爱情冲动,这都是基于生理差异的生育需要。所以,我们在传统社会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唯独没有讲女人,同性的友情手足之情也

  • 4、 《乡土中国》读后感_50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5000字

    本书致力于探究“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让我们跟着费老师这本首次出版于在1947年,离今已有37年的《乡土中国》,一起去了解了解。在这里强调一下时间,是想让我们意识到有些大家觉得不适合的理念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更完善的知识层面一是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不同,不过有些精华还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本书讲的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本书所谓的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费孝通的这种尝试,是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是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而这种探究方法难免会存在误差,需要后代进一步去探究,去完善。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属于礼俗社会,我们依土而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周围都是我们熟悉的人和环境,所以文字和法律在这里也就多余。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重点摘抄:

    1.说到基层,中国社会的基层是土头土脑的乡下人,说他们土气,是因为他们是靠种地为生,而他们依靠土地是不移动的,长时间的不流通形成了他们身上的土气。

    2.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3.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4.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

    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

    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

    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5.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6.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

  • 5、 《乡土中国》读后感_7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700字

    本书作者深入中国农村社会调查得出关于乡土社会的一些结论,围绕乡土社会的三大特征:以土地为生、世代定居,少迁徙变动、村落聚集,熟人社会展开。

    乡下人主要依靠种地为生,导致他们对种地有非常特殊的情结。作者在书中举了这么个例子:中原人到了最适合放牧的草原上,不管天气如何,还是会尝试播些种子,看看能不能种地;即使在远在西伯利亚草原上,中国人住下了,还是会锄地播种。由此可见一斑。

    乡土社会的另一特征是世代定居,少迁徙变动。作者通过观察看到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的家族姓氏几乎不会变化,而是会一代一代传下去。当村庄容量饱和,有些人只能外出,当他们找到土地生存下来,又形成一个一个家族。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少年远走年过他乡,闯荡半生,年过花甲,总是希望回到故里,落叶归根,说的就是这个特点。

    乡土社会的第三个特征是村落聚集,熟人社会展开。为什么会聚集生活呢?原因如下:一、每家耕地面积小,聚在一起住,不会使住宅和农场离得太远;二、方便水利灌溉;三、为了安全,人多方便自卫;四、通过一代又一代地开荒,土地变得越来越多,人口就可以一代一代积累起来,形成大村落。生活在同一个村落的乡民,他们是相互熟悉的,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祖先传下来的经验),他们都清清楚楚,他们甚至都不需要知道其他普世”道理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而对于外来陌生人,是不知道这些经验的。这也解释了他们几乎不迁徙变动。

    总的来说,本书关于乡村的研究方法还是很有价值的,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书中一些结论是不适合当下的乡土社会的,这点需要甄别。

  • 6、 乡土中国读后感1500字欣赏

    《乡土中国》一书由费孝通所著,是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在我国,农村人口要偏多,是国家主要稳住的力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乡土中国读后感1500字欣赏,有兴趣的小伙伴进来看看吧。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研究中国社会的作品,共有14篇文章,作品以文字下乡为起因,论述了中国社会的道德标准、婚姻爱情、礼治法制、正直统治、城市进程及社会变革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反面的感想。

    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费孝通()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就是土神,稷就是谷神,土是百姓的命根子,民以食为天。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是他们追求的幸福生活。乡土中国是聚村而居的,乡土社会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族群文化,他们会形成族规民约,遵守共同的规矩,人与人建立信任关系,受到道德的约束和制约。他们的生活经验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与人交往的广泛,这种单一的交往方式就显出了流弊,被称为土气。

    作者的观点是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乡村的研究。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振兴乡村战略都具有意义,要研究乡村固有的生存生态,文化生态。

    二、乡下人在城里人眼里是愚的,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费孝通

    费孝通先生的论述破解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不识字就是愚吗?没有文化就是没有德吗?没有文化就是低智商吗?原来愚不愚只看接受书本知识快慢是不够的,乡下的孩子和教授的孩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里有一则关于船夫与哲学家的故事:一次,一位哲学家坐渡船过河,他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回答不懂。哲学家便说,那你的生命就失去了一半。过了一会,狂风大作。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就说,那你的生命就将全部失去了。这个故事也同样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对于乡村,也不能以一个愚一概而论。

    至于文化与德的问题,文化与智商的问题也与此有类似的道理,不可以偏概全。所以费孝通教给了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全面,要认识乡土社会的本质。

    三、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我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现代西洋的是团体格局。------费孝通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会引起不同的道德观念。费孝通形象地将差序格局比作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就是一轮

  • 7、 中国绅士研究读后感3000字

    《中国绅士研究》一书由张仲礼所著,绅士是我们通常对男士的称呼,指那些有礼貌、仪表不错的男士,而中国的绅士是什么样?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中国绅士研究读后感30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一起讨论。

    张仲礼所作的《中国绅士研究》可以说是该领域中的先驱者。在过去,绅士往往只是指西方的一部分地位较高的男性,但在中国,同样有这样一批与西方绅士拥有着相似正直与经济地位,却也在某些方面大不相同的人。他们或许可以被称为中的绅士。在对中国绅士的研究大多浮于表面与整体的情况下,张仲礼毅然埋头于大量数据中,在这本书里细致入微地分析了19世纪中国绅士这一特殊人群的构成,特征,变动途径,社会地位与影响等各个方面。尽管该书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为静态研究,但它仍不失为一个颇具价值的读物。

    书中第一章开宗明义,阐明了绅士的构成与特征。中国绅士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个具有某种功名的群体。一般来说,绅士的功名由一系列考试,也即正途取得。平民通过县试成为童生,童生再经过府试和院试成为生员。即使考试不通过,一个人也有希望和生员一同跻身下层绅士之列足够年长或得到皇帝恩泽的情况下,平民可能成为贡生,这同样是下层绅士的一部分。下层绅士的竞争已经足够激烈,考取童生的平民并没有多少,而能成为贡生的童生更是百一之数。不过,和成为上层绅士的难度相比,下层绅士的身份通过正途还是相对容易取得的。

    相比于下层绅士,上层绅士的名号似乎更为常见举人,与进士这两个上层绅士的主要成员,都是古代文章中的常客;但是,名号的常见并不代表取得的简单。相比起地方性的院试,考取举人的乡试显得更为正式,也更为严格:全省的考生都聚集在一起,进行残酷的竞争。严苛的竞争带来的是丰厚的收获:上层绅士的特权,还有为官的准许证。而成为进士的会试就是乡试的进化版,那些幸运儿就能成为最高等级的绅士进士的一员。

    以上通过学习与考试成为绅士的正途,是最被绅士圈内接受的一条道路。然而,有许多没有考试需要的文采,时间与幸运的人,也渴望成为绅士。怎么办呢?异途给了他们新的希望。即使不经过考试,平民也可以通过捐纳成为下层绅士的一种监生;而那些苦于没有官职的绅士们,同样可以通过捐纳来谋取一官半职。尽管地位不如正途绅士们高,但异途绅士同样是中国绅士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路径高昂的费用让富裕人家有了跻身绅士阶级的简单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获得绅士身份的过程对时间和金

  • 8、 乡土中国读后感950字

    在我们的文化深处,有着浓烈的乡土情结,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这一片土地上,于是寄情于此。在这里,只有人在慢慢的变化着,耕耘这片土地,日日夜夜的相似。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乡土中国读后感95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的颁布实施,我又重拾农业方面的书籍,试图了解当前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社会背景,与费孝通老先生所讲的农业农村乡土社会有哪些不同。

    一直以为反映社会学的书籍,应当比较抽象,但读费老的书籍一点都不觉得,反而非常生动,语言也时不时透着一股幽默的智慧。比如费孝通老先生说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乡土社会的相对固定的特征。是啊,农民与乡土有很深的情结,这种情结不只是因为乡土能够让农民向土里讨生活,更是情寄于此地,祖上祖祖上的亲人都葬在这里,当下的人过着过去人过着的日子,现在人守候着过去人守着的地方,好像时间空间都在这里停止了,转动的只是人,继承了李四长相特征的李小四接过李四的接力棒,世世代代,继续耕耘着这片土地。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历史真的不是很重要,发生在李四和李小四身上的事情差别不大,差别大的成了轶事,流传下来。

    回忆一下,乡土情结确实影响者我们的文化(所谓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记得小学语文课外读物曾经有名人轶事,还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都引人入胜,讲着历朝历代的事儿,但每每想起,我总是对时空产生模糊印象,再回忆一下,原来之所以印象模糊,就是因为当时,这些名人轶事、成语故事也只是对时间和空间模糊处理了,时间通常会说一天一日在某人9岁那年有一年清末等等,空间通常会说中原私塾边在路上等等,没有时空差别,只是对事件的描述。中国人读到这些没有困惑,估计翻译成英文,外国人读来一定满脑子困惑,什么时间?在哪?谁?都有什么人?当时社会环境、条件怎么样?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等等,一堆的问题等着。

    费孝通老师对于语言也是非常有研究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往往让一些感性认识过于强大的人感觉到失望。他说,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由此,我才深刻认识到原来文字并不能和语言划等号,白瞎为写不出一点点文字来,痛苦了好多年。在乡土社会,文字并不是必须的。

  • 9、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推荐)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

    新闻学院 李茜茜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个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著名的"差序格局"等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就是在这本书中提出和论证的,《乡土中国》是社区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著作,代表了费孝通先生早期社会学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本文主要介绍这本书的背景,笔者个人认为是主要的章节的内容,对当下社会的意义以及笔者一些浅薄的见解。

    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已经交代了此书的写作经过,这是他在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大所教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他认为和青年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应该探索一些有意义的课题来打开那些还没有人探究过的知识领域,而不是借用现成的教材来照本宣科,于是便有了这些一面探索一面讲授的讲义,其中的概念和观点也没有经过琢磨,都是具有讨论性的,"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主要是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

    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是最年轻的一门,更不用说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而本书所处的历史背景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1947年),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并且正在经历着解放战争,费孝通先生在如此艰难的社会环境下还能专注于这样"冷门的"学科研究,亲自到广西瑶山,云南多地农村实地考察调研,在桂期间前妻不幸溺亡,可以说是经历了重重困难,暂且不说其研究成果如何,这样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着实让我等后生敬佩!

    在第一节《乡土本色》中,费老在开头就明确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国自古便是以农耕为经济基础,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绝大多数人口是依靠农业营生的。作者认为我们想要研究中国的社会,不妨把注意力先集中在那些务农的乡下人,人说乡下人有些"土气",当然这个土气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反倒是准确地概括了他们离不开泥土,依靠种地谋生的事实,同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大旱兵乱等灾难性因素所带来的人口迁移的状态。费老也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土地容纳的人数达到饱和后,过剩的人不得不向外开辟新的土地,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老树和种子一样。

    这里我有一个切身的事例,在我读高二的时候,曾听大人们提起过,我母亲的祖

  • 10、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3000字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3000字

    墨为

    我在阅读《中国式离婚》的过程中,三次落泪。故事里面很多细节能够触及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小说中写了三个家庭对于婚姻出现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爱情、婚姻更开明更深刻的认识。

    林晓枫父母的婚姻应该是幸福的婚姻。但是,在这幸福婚姻的背后暗藏着林晓枫母亲以其博大的胸襟和强大的包容力,才换来了林晓枫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林晓枫直到母亲去世都不知道自己是父亲和小三生的孩子。

    当他听父亲讲了她的身世,她对婚姻是否能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责备呢?当她明白婚姻的真相时,为时已晚,她和宋建平之间的爱情早已被彼此的误会和相互的伤害销蚀得无影无踪。

    应该说林晓枫的母亲是一个非凡的女性。她能把自己丈夫和小三生的孩子接过来自己抚养,以保全自己的婚姻,并能视林晓枫如己出,这不是一个普通女人可以做到的。

    她是她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离婚的人会被人歧视,尤其是女人离婚,更是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寡妇门前是非多”,大多数女人都会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的家庭和婚姻。

    到了林晓枫和宋建平这一代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认为离婚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整个社会对于离婚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宽容。

    小说中,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对婚姻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认为对婚姻的背叛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心的背叛;第二种是身体的背叛;第三种是身心的背叛。

    关于心的背叛。

    在宋建平对林晓枫出现审美疲劳后拒绝与林晓枫过夫妻生活,声称自己“不行”。林晓枫要他拿医院的证明,证明他性无能。

    刘东北为了试探宋建平是否真的有病,让他观看游泳池边穿泳衣的美女,结果发现宋建平用浴巾遮住了下身失控的部位。这一切刘东北都看在眼里,说:“你完了,哥。”

    宋建平为自己辩护说:“其实我做什么了?我什么都没做,我问心无愧,我无可指责。不错,我是有妇之夫,我没有再爱别人的权利,但是不爱你的权利我还是有的吧,谁规定只要是夫妻我就必须爱你,谁规定了?”

    刘东北问宋建平:“那你怕什么?”言外之意是,你为什么不能离婚?宋建平对于为什么不能和林晓峰离婚没有深想过。

    刘东北一针见血地说:“因为你的心已经背叛了她。人们通常情况下,更在意身体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对于心的背叛往往忽略不计。但我要说,心的背叛严重程度远在身体的背叛之上。一夜之欢算得了什么?谁能保证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3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15

  • 2023-03-20

  • 2019-10-29

  • 2023-01-16

  • 2019-10-29

  • 2022-04-15

  • 2023-03-13

  • 2019-10-24

  • 2019-09-28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大全,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2024,更多乡土中国读后感30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